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装饰

中国传统装饰

中国传统装饰中国传统装饰是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使用在建筑、工艺品、器物、服饰、陈设等方面的各种装饰手法和元素。

这些装饰都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深厚的历史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建筑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许多雕刻、绘画、雕塑、铜铁器、木雕等装饰,它们通过融合构件的作用赋予结构意义和装饰意义。

建筑装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门框、门楼、神龛上装饰有各种图案,如麒麟、龙、凤、狮、虎等神兽,牡丹、菊花、荷花、莲花、梅花、竹等各种花卉,还有福禄寿、孔明灯、寿山石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寿福泽。

(2)房檐、挑檐、飞檐上的各种彩画、浮雕线脚、各类覆盖件、辟水装置,都被视为建筑装饰的精品,它们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元素,如八卦、五行、阴阳、天干地支、四季、千里送鹅毛等,让人们在观赏建筑之余,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

(3)建筑门窗上的铜铁器、木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精品。

在门窗上装饰各种铜器、硬山木雕花式,如云纹、龙纹、虎纹、狮纹、凤纹、鱼纹、鸽纹等,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2.工艺品装饰在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中,最为代表性的是陶瓷、玉器、木雕和织锦等。

这些工艺品装饰不仅具有创意和手工技艺上的高超表现,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1)陶瓷:中国陶瓷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陶瓷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陶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陶瓷制品,无论是从造型、图案、色彩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有名的汝窑、定窑、官窑、景德镇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陶瓷。

(2)玉器: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玉器就是玉佩。

玉佩在中国历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玉佩通常是由一个以及两个玉结构成的。

其外形大都是图腾、神兽、花卉、带有特别寓意的形状,如凤凰、龙、虎、翡翠、一箭穿心、如意等,象征着好的寓意。

(3)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装饰部分)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装饰部分)



鸱 尾
鸱是?


鲸鱼
唐朝:鸱吻
清朝:龙吻
太 和 殿
巨大
神兽
装饰
屋 顶
脊 饰
结语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是如此的宏大而又精细,以至于其中的一砖 一瓦都蕴含着先人数千年的心血,我们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又如何可 以言尽。故不得已采用了这种全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望大家理解。 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选取几个细小的方面来反映整个宫殿建筑在 历史中的演变,尽己所能的展现宫殿建筑的发展。伴随着宫殿在历 史中的变化,我们慢慢的对建筑的意义有了新的认知。所谓宫殿, 就是人们希望美好舒适生活的意志的凝聚。正是这种希望的扩大才 造成了历代宫殿在各个方面体现的变化。无论是规模的小大还是对 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理论的重视深浅,抑或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和 装饰的演变,都指向于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借由人们对建筑的 理解来理解建筑,是我们未曾设想的,却意外的成为本次研究的收 获。
陶辰悦
张亚丽
小 组 成 员
付呈敏
刘晓立
许文钰 王巍
张龙明
谢 谢 大 家
!
回顾一下哦!
中国 古代 宫殿 建筑 的发 展
—— 以汉 唐清 为例
一,简述:基本概况
二,布局:风水 三,技术:榫卯 四,பைடு நூலகம்饰:屋顶与脊饰 五,结语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 化渊源初探》吴庆洲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楼庆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 2001年9 月版 《风水与城市》和《风 水与建筑》亢亮 亢羽编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2月版 特别鸣谢 :百科和 图片•等级渐臻
•硬山顶(卷棚顶?)
清 代
•9等: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 单檐歇山,卷棚歇山,尖山式悬山,卷棚 悬山,尖山式硬山,卷棚硬山 •新出现:套方,套圆,勾连搭,扇面,盔 顶,十字脊,盝顶等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以及装饰图案等方面,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一、材料选择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首要特点之一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在古代,人们注重材料的纹理和质地,通过不同的材料来表达建筑的风格和气质。

例如在家居建筑中,使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作为装饰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结构需求,还能够表达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材料有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彩绘砖雕、石雕、琉璃瓦等。

这些材料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处理,使得建筑物更加富有特色和艺术感。

二、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离不开精湛的工艺技术。

从雕刻到彩绘,从木构件的榫卯工艺到砖雕的烧制技术,每一道工艺流程都需要工匠们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

他们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和精细的雕刻技艺,打造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装饰。

例如,在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技术包括漆器工艺、嵌花工艺、金银丝工艺等。

这些技术不仅要求精细的技巧,还需要艺人们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

每一处的装饰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塑造,形成了独特的宫殿装饰风格。

三、装饰图案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装饰图案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些图案常被运用于建筑的装饰中。

在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图案有龙凤、花鸟、云水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的崇拜。

通过运用这些图案,建筑物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达出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四、地域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还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风格。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装饰艺术。

例如,江南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了精致细腻的彩绘和木构件,给人以温婉而雅致的感觉。

而北方的建筑则注重石雕和砖雕的运用,给人以雄伟和豪放的印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中国单体建筑规模不大,喜欢以多个单体建筑以纵轴线为主辅以横轴线形成多个院落来组合。

3.中国建筑喜欢采用琉璃、石雕、木雕、砖雕、砖雕装饰,与西方石头建筑多以石雕、壁画、天顶画、彩色玻璃装饰有明显区别。

4.中国幅员辽阔,建筑细节样式多有地方特色,但是屋顶样式却相对标准化,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也有采用重檐的方式丰富立面。

古代房屋布置名称

古代房屋布置名称

古代房屋布置名称
=================
1.帷幔:古代房屋常用的用来遮挡门窗的帷幔,多由丝绸、
细布等材料制成,可以起到隔热、隔音、遮光等作用。

2.榻:古代房屋中的榻就是床的意思,一般由木头或竹子制成,上面铺有褥子和被褥,用来休息和睡觉。

3.屏风:古代房屋中用来隔断空间、起到装饰作用的屏风,
一般由木头或竹子制成,上面可以绘有山水、花鸟等图案。

4.砖瓦:古代房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常用来搭建房屋的墙
壁和屋顶,有防水、保温等功能。

5.悬挂画:古代房屋中用来装饰墙壁的画作,常见的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可以起到美化房间气氛的作用。

6.栏杆:古代房屋中用来围护阳台、楼梯等地方的结构,一
般由木头、石头或金属制成,可以起到防护和装饰的作用。

7.定制家具:古代富豪或贵族家庭常常定制一些独特的家具,如屏风、桌椅、榻等,采用各种材质和工艺,展现主人的身份
和品味。

8.镜子:古代房屋中用来看自己形象的物品,常见的有青铜镜、木镜等,用来装饰和提供便利。

这些仅仅是古代房屋布置的一部分名称,不同时期和地区的
房屋布置名称还有很多,每个时代和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和特点。

如果您对某个具体时期或地区的房屋布置名称感兴趣,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我将会提供更详细的回答。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艺术起着点缀、装饰和烘托的作用,它丰富了建筑形式,增加了建筑的审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故宫。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故宫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宫廷建筑的屋顶、墙壁和门窗上。

故宫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飞檐造型,这些飞檐以及它们上面的雕刻和彩绘都是故宫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故宫的墙壁和门窗上也有许多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它们以纹饰和花卉图案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各异,给整个宫殿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第二个案例是园林建筑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着独到的成就。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廊、亭、楼、阁等建筑物的雕刻和彩绘上。

苏州园林中的彩绘和雕刻大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人物形象也常常出现。

这些雕刻和彩绘不仅精细细腻,而且栩栩如生,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第三个案例是寺庙建筑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大都有着浓厚的佛教氛围,装饰艺术也是独具风格。

例如,丽江古城中的九华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九华寺的墙壁上有着丰富的佛教图案和彩绘,这些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佛教信仰,给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感觉。

此外,九华寺的建筑物上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它们以佛像、莲花和云纹等为主题,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案例。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风格。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筑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包括材料、技艺、图案、题材等方面,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一、材料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材料主要有木、石、砖、瓦、泥、竹、纸等,其中木材是最常用的材料,因为木材质地轻便、易加工、易运输,且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在建筑装饰中,木材可以雕刻成各种图案、花纹、文字等,常常被用来制作门窗、梁柱、屏风、扇面、屋檐等部件。

石材在装饰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石材质地坚硬、耐久,可以雕刻成各种立体图案、浮雕、石刻等,常常被用来装饰门楼、墓碑、石桥、石塔等建筑。

二、技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技艺主要有木雕、石雕、泥塑、陶瓷、漆器、织锦等。

其中,木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技艺,它包括浅浮雕、深浮雕、刻花、剪纸等多种形式,常常被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屏风、扇面等部件。

石雕也是古代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技艺之一,它可以将石材雕刻成各种形态的图案、浮雕、石刻等,常常被用来装饰门楼、墓碑、石桥、石塔等建筑。

泥塑则是用泥土制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制作成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花鸟、器物等,常常被用来装饰室内的壁画、屏风、雕塑等。

三、图案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图案主要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等。

其中,几何图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图案,它可以用线条和色彩组合成各种形态的图案,常常被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屏风、扇面等部件。

植物图案则是以各种植物为主题的图案,包括花卉、果实、叶子等,它可以用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动物图案则是以各种动物为主题的图案,包括龙、凤、麒麟、狮子等,它可以用来表达权力、尊贵的寓意。

人物图案则是以各种人物为主题的图案,包括各种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民间英雄等,它可以用来表达故事、传说等文化内涵。

四、题材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题材主要有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建筑史分期
二、古典盛期(魏晋—宋 公元5世纪~14世纪)
溶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战乱、移民时期 全盛(隋唐):(全盛时期) 隋:大兴城 大运河 宇文恺 唐:长安 大明宫 建筑特点“雄奇爽朗,刚骨劲爽” 延续(宋辽金):宋:建筑特点柔弱,采取木架建筑古典的模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史分期
一、前古典时期 (先秦——汉 公元前16~公元4世纪)
原始雏形(夏、商):巢居、穴居、生土、干阑、夯土台基 创立(周、战国):木结构体系、排水沟、瓦、台榭、陕西歧
山凤雏村西周遗址,《周礼·考工记》, 斗拱、阙、三朝五门 雏形,春秋以皇宫为中心的城市建设。 趋于成熟(秦汉):长城、阿房宫、皇陵…(全盛时期)
昂: 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营造法
式》称为下昂,其功能与翘相同,形式不同。
斗: 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升: 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
实际是一种小斗。
· 斗栱类型
石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二升斗拱
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 其等级有关。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 屋顶,宋朝称“庑 殿”或“四阿顶”, 清朝称“庑殿”或 “五脊殿”,是中 国、日本、朝鲜古 代建筑的一种屋顶 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 式中等级最高的, 高于歇山式。明清 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以使用。 唐朝时和日本也见 于佛寺建筑。但在 福建沿海地区和琉 球的民居为了防风 而采用庑殿顶。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独具特色。

这些传统的细节与装饰手法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理念和审美观念,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

一、屋檐与挑檐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与挑檐是其独特之处。

屋檐的造型常常呈现曲线形状,如琉璃绿瓦屋檐,它不仅能起到防雨的作用,还使建筑更加美观。

挑檐则是建筑物外部突出部分的屋檐,其设计与搭建要求十分精细,以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二、斗拱与弧形门窗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之一。

它由多个石头或木材组成,呈现出弧形。

斗拱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也经常采用弧形设计,这不仅使门窗更加美观,还与斗拱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三、彩绘与雕刻彩绘和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

彩绘常用于墙壁、梁柱和天花板上,以丰富建筑的视觉效果。

古代中国人常用红、黄、绿、蓝等明亮的颜色来表达自然的美与丰富的情感。

而雕刻则通常采用石材或木材,用来装饰梁柱、门窗等部位,常以动植物、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园林景观与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景。

园林景观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向往。

亭台楼阁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常用于供人休憩、赏景和寄情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设计极为精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五、木构架与瓦当中国传统建筑中常采用木构架与瓦当。

木构架由大梁、椽子和斗拱组成,既能有效支撑建筑的重量,又使得房屋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使其更加耐久。

瓦当则是用于覆盖屋面的瓦片,它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还在视觉上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细节与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

屋檐与挑檐、斗拱与弧形门窗、彩绘与雕刻、园林景观与亭台楼阁、木构架与瓦当等元素,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雕刻、彩绘、砖雕、木构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一、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法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雕刻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形式,包括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

其中人物雕刻是最为常见的,主要表现皇帝、文臣、武将、官员等。

这些雕刻栩栩如生,细致入微,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能反映出其身份和地位。

动物雕刻则以龙、凤、狮子、虎、麒麟等为主,寓意吉祥。

花鸟雕刻则以牡丹、莲花、梅花、菊花、鹦鹉、孔雀等为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意境。

山水雕刻则以山、水、云、雾、阳光等为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

二、彩绘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另一种重要手法。

彩绘主要用于建筑的外墙、屋顶、门窗等部位。

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色彩鲜艳明快,主要以红、黄、蓝、绿、紫等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彩绘的题材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神话传说等,形式多样,有平面彩绘、浮雕彩绘等。

三、砖雕砖雕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又一种重要手法。

砖雕主要用于建筑的墙壁、门窗、柱子等部位。

中国古代砖雕的题材包括花鸟、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形式多样,有浅浮雕、深浮雕等。

砖雕的特点是造型清晰、线条流畅、光影变化丰富,能够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美感。

四、木构木构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法之一。

木构主要用于建筑的梁、柱、屋架等部位。

中国古代木构的特点是结构稳定、造型精美、雕刻精细。

木构的题材包括花鸟、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形式多样,有浅浮雕、深浮雕等。

木构的特点是造型清晰、线条流畅、光影变化丰富,能够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美感。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雕刻、彩绘、砖雕、木构等手法,都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它以木、瓦、石、砖等为原材料,在建筑物的结构与功能上十分讲究,同时也注重精细的装饰和考究的造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几个特点:1. 契合神态,强调人文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在形式上不仅考虑了建筑物的美观,更重视表现人文价值,体现神态。

比如,在宗教上,建筑物的装饰会体现神明、圣贤的形象,以表达宗教信仰与崇拜。

在文艺上,建筑装饰会表现古代文化,比如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有的龙凤、花鸟、山川等图案,即提炼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使建筑在造型上似乎与大自然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

2. 追求天人合一,建构和谐空间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它要通过建筑、装饰的符号和形式,产生和传达出一种与人们自然、社会相融合的“和谐美”。

在古人看来,“和谐美”不是把人文与自然、社会隔离,而是通过建筑与装饰,使人们自然地进入一种与自然、社会欣然相背的良好状态。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一向把,在色彩上运用“黯、浓、淡、柔”的色彩,又承传了“画妆”、“机密匠作”、“一切礼堂同门”等装修技法,这些都用于表现人与自然、社会整体的一种“和谐美”。

3. 讲究形式语言,注重象征传达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采用了独特的形式语言,凭借形符、花纹和图案等讲究的装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例如,在华夏文化中,龙、凤、虎、鹿等动物图案具有象征意义,此外,花卉、山川、云雾等自然图案的使用,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的尊崇与景观的欣赏。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还用建筑构件如歇山飞檐、翘角斗拱等时在造型上借用花饰、虫鸣、云涌等自然图案,构筑起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味道和人文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语境中,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创造了众多精美优美的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赞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DOC6)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大木、小木、砖、瓦、石、油诸作的装饰手法和式样,也包括为制造艺术环境而设置的建筑小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亮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①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如宫殿屋顶用黄色琉璃,彩画用贴金龙凤,殿前用日规、嘉量、品级山、龟鹤、香炉等小品,以表示帝王的威严;私家园林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的格调。

②它们中大多数都有有用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

油饰彩画是为了爱护木材,屋顶吻兽是爱护屋面的构件,花格窗棂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木构件的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确实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

③它们大部分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规矩做法,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成效;但也专门注意细微的变化,既可远看,也可近赏。

④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鲜亮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

例如汉代刚直浓重,唐代浑放活泼,宋代流畅爽朗,明清严谨典丽。

北方比较淳朴,装饰只作重点处理,彩画砖雕成就较高;南方比较丰富,装饰手法细致,砖木石雕都有专门高成就。

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成效,镏金、彩绘专门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大木作装饰是对木结构要紧构件的艺术加工,要紧包括两种手法:①卷杀,马上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

每种构件的卷杀有一定规矩,元明往常使用得较为普遍。

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成效,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卷杀做法,其他一概去掉。

②将结构构件的端部做出各种花样,如清代官式建筑常将梁枋端作成桃形(桃尖梁)、云形(麻叶头)、拳形(霸王拳),拱端则有菊花头、三岔头、三幅云等形状;非官式建筑的花样更多,常常雕成各种植物和龙、象等兽头形。

中国古建筑装饰的手法

中国古建筑装饰的手法

中国古建筑装饰的手法中国古建筑装饰的手法是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融合了中国的绘画、雕刻、陶瓷、漆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风格,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有榫卯结构。

在古代建筑中,通过采用榫卯结合的技术,可以让建筑更加稳固,避免了使用钉子等金属零件在构造上造成损坏的危险。

同时,这种榫卯结构也是古代建筑中装饰的重要手法之一。

在屋顶、门框等位置,可以看到大量运用精巧的榫卯结构作为装饰,既美观又实用。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还有雕刻艺术。

中国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建筑中,雕刻多用于柱子和门框上,通过雕刻手法表现人物、动物、花鸟等形象,突显不同建筑的特色和区别。

例如太和殿、颐和园等古代皇家建筑中雕刻非常精美,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才华。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还有绘画、陶瓷、漆艺等多种技巧。

在绘画方面,建筑墙壁或梁柱等位置的彩绘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意境,这种装饰手法在唐代以后尤为盛行。

在陶瓷装饰方面,用陶瓷制作屋瓦和瓷砖并进行镶嵌,不仅美观,而且具有降噪隔热等功能。

而在漆艺方面,中国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漆器在古代建筑的运用则体现为工艺高超、色彩鲜艳等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装饰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强化建筑物的功能性与美学价值,更体现了古人对于建筑文化的不懈追求与研究。

今天,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装饰手法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在中国的建筑和室内装饰领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的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的艺术特征: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选用传统的绘画、雕刻、色彩、图案、纹样以及书法、匾额、楹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等手法,将民族的哲理、伦理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建筑性格和美感的协调与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设计原则实用与艺术相结合进行装饰装修,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

如:屋顶脊饰,增高的山墙,室内木雕装修。

一般来讲,建筑的外部:砖、石、陶、瓷等,檐下或室内:木、灰、泥等。

结构与审美的结合构件进行艺术处理后,既可以显示构件的结构美,又可以装饰一些构件或边接处等难以处理的部位,达到藏拙的效果。

如:在建筑中相邻交接的部位,墙面转折处和屋面转折搭接处,木材与石、砖的连接处等都有装饰艺术处理。

那么建筑装饰又分为四类:1)结构性装饰是指建筑的结构性部分同时也负有建筑装饰的使命。

例如,台基、屋顶、立柱、斗拱、檐部和屋顶等。

2 )立体装饰又称为雕刻性装饰,即在对建筑作装饰处理时使用的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物件,其主要材料是石、砖、瓦、木等。

3)平面装饰也可称绘画性装饰,是被施于建筑各部位表面的装饰纹或绘画,这些装饰纹或绘画同时还带有色彩。

4)阳刻及阴刻阳刻及阴刻装饰位于平面性装饰与立体性装饰之间。

依据刻像凸起于平面的高度,阳刻可分为深浮雕、半深浮雕和浅浮雕;阴刻几乎都是浅浅的细纹浮雕。

中国建筑装饰创作理念的思想背景有三类:道教思想:以吉祥的内容为第一题材敬天思想:天圆地方:凡是物体皆由直线与曲线组合而成,最单纯最基本的曲线是圆,而最单纯最基础的直线形式是矩形,圆为天之象,矩形即方为地之象,即所谓天圆地方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根本原理。

阴阳五行说:木火土金水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

她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

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几何图案;2 )树木花卉;3)禽鸟走兽动物 图案; 4 )山水风景;5)人物神 仙; 6) 故事戏曲 ; 7) 博古杂宝 ; 8) 其他题材
• 三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手法
• 1 象征与比拟 • 1)形象比拟:如松鹤
长寿、龟鹤延年; • 2)谐音比拟:如“狮”
与“事”,“莲”与 “连”、“年”, “鱼”与“余”, “蝠”与“福”等。 • 3)特征比拟: • 4)数字比拟: • 2 装饰程式化 • 3 装饰中情节内容的表 现
构件的装饰是明显 多于装饰性的构件的。 如:木构架、屋顶、门 窗、台基、油漆等的处 理;
二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
1 从做法上分:各类木作、石作、 瓦作以及油漆、彩画等;
2 从装饰用料及工艺分,主要可以 归纳为三大类:金饰、彩饰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
3 从形态及表现的内容看,中国古 代建筑装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一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概述
1 装饰起源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 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 质一样,在长期的发展 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 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 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 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 制作中,人们都对它们 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美的 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 始在建筑中出现的。
2 装饰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的产生,开始几乎都是 与建筑本身的构件相结 合,是对这些构件进行 了美的加工后成为装饰 的。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1. 引言1.1 介绍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背景和意义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主要出现在墓室、寺庙、宫殿等建筑上。

人面纹饰通常以仿人脸形态的浮雕或浮雕图案进行装饰,其形象生动、神秘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六朝时期,这种独特的装饰形式被广泛运用,成为当时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人面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面一直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和保护作用的象征,因此人面纹饰在建筑中的运用往往与祈祷、护身等意义相关联。

人面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了解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背景和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启发我们对当代建筑装饰的设计和创新。

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2. 正文2.1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和特点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当时的瓦当多用于寺庙、宫殿、墓葬等建筑的装饰。

人面纹饰被广泛运用,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元素。

这些人面纹饰通常以浮雕或浮雕结合绘画的形式出现,描绘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脸。

人面纹饰的特点在于其形象生动逼真,表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造诣。

人面纹饰的造型多样,既有阴魂不散的神秘感,也有笑靥如花的愉悦感,展现出当时文化氛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和特点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六朝时期独有的建筑装饰风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2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瓦当之人面纹饰是六朝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在制作工艺和所使用的材料上展现了独特的技艺和美感。

在六朝时期,制作瓦当之人面纹饰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取合适的原材料。

瓦当之人面纹饰通常使用陶瓷或石灰石等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装饰品的细腻和立体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雕梁画栋,美不胜收目录彩画壹雕刻贰藻井叁螭吻、仙人走兽肆壹彩画线条与色彩的艺术壹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旋子彩画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由龙和凤的图案组成,其间补以花卉图案,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常用于宫廷主要建筑。

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旋子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

苏式彩画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常用于住宅、园林。

苏式彩画贰雕刻“鬼斧神工”贰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除彩画之外最常用的手法,有木雕、砖雕、石雕之分。

作用木雕装饰纯粹是为了居室的美化;石雕主要用于建筑的台基、栏杆、柱础、柱身等石制构件上。

用途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等。

内容叁藻井“顶”级的装饰叁藻井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中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

藻井一般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帝王的宝座上方,在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蟠龙戏珠”。

藻井知识链接色彩等级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色彩使用上有明确的等级限制。

最高贵的是黄、红色,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用于百官的宅邸,黑、白、灰最下,民居只能用这类颜色。

肆肆螭吻、仙人走兽屋脊的装饰螭吻、仙人走兽装饰于屋顶的垂脊和戗脊上装饰于屋顶的垂脊和戗脊螭吻(鸱吻)螭吻鸱吻装饰于屋顶正脊两端的吻兽装饰于屋顶正脊两端的吻兽仙人走兽仙人走兽上螭吻、仙人走兽螭呈龙形,头上无角,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它张开大口稳重而有力的吞住大脊。

螭吻、仙人走兽感谢聆听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6)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高 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
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
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
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
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
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
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
落。
•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 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 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 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
用于筑墙造台。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
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 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 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 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 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 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 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 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 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 阳城及其宫殿。 •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 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 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 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 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 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
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
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
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
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
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
六十七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 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 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 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 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 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
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
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
上一个造园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 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 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 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 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 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 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 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 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 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 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 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 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 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 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 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
•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 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 山佛光寺大殿、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 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木构架设 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 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
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
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
鲜、日本。
•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 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 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 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 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 大石桥安济桥。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
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
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
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
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
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 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 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 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 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
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在建筑技术方
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
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
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
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
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
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
究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 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书中 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 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 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 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 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 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 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 史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