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定稿

合集下载

2023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范文

2023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范文

2023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各方都意识到了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知识文库 第04期7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孙厚红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一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沟通渠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动。

二是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参与途径。

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依赖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构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服务模式。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近年来,教育因为关乎民生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逐渐变得更加知识化和职业化,教育对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二是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

仅凭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 核心概念界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和谐性与一致性。

2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

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育走上经常化、实效化、科学化的健康轨道。

3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学校教育是重点也是常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块空白地。

发挥社区作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发挥社区作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发挥社区作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一、什么是教育的一体化?
教育的一体化是指: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机制。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家庭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二、如何实现教育的一体化?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构建这一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等。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要保证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作为支撑和保证。

如完善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完善的教师考核激励制度等。

发挥家长在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之一,所以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幼儿园的工作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注重家校之间的合作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它有利于增进家校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荣誉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5。

重视社区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社区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让社区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实践证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形成合力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原则。

近年来,我们组织区域各校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龙头,全面实施德育战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在德育“三结合”教育平台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狠抓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体现了德育,校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需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选定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质疑讨论、辩论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行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从而突出了德育教学的主体性,增强了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容和基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建立了以“新三好”(即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主旋律的、紧密结合行为规的德育系列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践行活动有机结合,将宏观的道德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争星”活动。

学校共设置了5个星(学习星、互助星、礼仪星、进步星、卫生星)。

每颗星都有它独特的涵、口号及标准,并对每个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

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在校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让学生在荣誉的激励中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争星”活动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容。

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

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

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社区合作和家校共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学校社区合作是指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共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的重要性、实施的具体方式和效果。

一、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学校社区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社区资源丰富多样,通过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其次,学校社区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参与社区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最后,家校共育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家校共育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

二、学校社区合作的具体方式学校社区合作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可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社区的需求。

其次,可以建立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利用社区资源,邀请社区的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向学生传授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家校共育的具体方式家校共育的具体方式同样多种多样。

首先,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与学校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案。

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观学校,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四、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的效果学校社区合作与家校共育方案的实施可以取得一系列的效果。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一、背景与分析1.1 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校教育工作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与社会和家庭结合起来,共同育人。

1.2 分析目前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割裂,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有机的教育育人体系。

二、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2.2 任务1.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拓宽社会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育人模式。

三、具体措施3.1 学校与社会合作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开展职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指导。

3.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学生社会实习机会。

3.2 学校与家庭合作1.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和支持。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加强家校互动。

四、工作保障4.1 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4.2 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4.3 资金保障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机制,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五、评估与改进5.1 评估指标制定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评估。

5.2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案,不断完善教育工作体系。

以上方案是针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一、特殊应用场合1.1 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处于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需要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城市社区教育城市社区教育面向广大社区居民,需要与社区居民密切联系,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家校携手 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携手 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一个人的成长,与良好的教育密切相关。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缺少任何一方面,教育都是残缺的。

然而今天的社会现实,一个孩子从进入校园那天开始,学校教育似乎成了孩子人生教育的主宰。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家长,只听见他们总是在和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托付给您了,实在麻烦您了……”“老师,您看我的孩子怎么办,我全听您的,您尽管对我的孩子多加压。

”“老师,孩子只听您的,我们在家不管怎么说都当耳边风。

”诸如此类的话语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听到,殊不知,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因为,忽视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学校要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落实素质教育的“两全一主”要求,学校教育更应该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得到家长(包括他们的亲戚朋友)的配合,从而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

一、形成教育合力让各种教育力量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各种教育力量方向一致。

各种教育力量可以在影响渠道、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上各不相同,但都应具有共同的指向,即培养我们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就在于确保方向一致。

通过整合,使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达到教育一体化的状态。

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班级教育合力是一个系统,它将各种分散的教育力量加以优化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从而避免了各种力量间相互抵触,彼此消化的状况。

同时,整合不仅指对现存的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进行协调,而且包括主动开发、挖掘、扩大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原先并非属于教育的力量整合到班级教育合力中来,例如:通过家长联系交警中队,让孩子到交警中队去参观,了解交通民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感受民警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切感受到了交通民警在确保一方平安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通过参观,学生们对交警们心系群众,依法办事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模范遵守交通法规,努力为创建良好的社会交通环境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家校社一体化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机制一、引言保护未成年人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联动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保护机制,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探讨家校社一体化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二、家庭保护机制家庭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保护力量,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家庭保护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家庭教育: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教会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家长应注重家庭教育的综合性,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的智力、情感、身体和社会适应能力。

2.加强家庭交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基础。

家庭成员应加强交流,倾听彼此的心声,增进亲情和理解,帮助未成年人建立与家长和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

3.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应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学校保护机制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需要建立系统化的保护机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学校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1.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2.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3.建立学生管理系统: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系统,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扰,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四、社会保护机制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也需要加强保护机制,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以下是社会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1.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和保护,包括提供教育、医疗、娱乐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

“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

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家校一体,的内容和总体设想

家校一体,的内容和总体设想

家校一体,的内容和总体设想篇1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围绕“筑好家庭梦,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言献策。

三、工作重点1、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拓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

2、坚持“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式家长学校培训模式,通过有的放矢的培训学习,满足家长需求,切实提高家长育人水平,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加强家教科研工作,深化课题研究,鼓励家长撰写优秀家教案例或论文。

4、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社会力量等,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知名度,争创特色。

夯实“家长学校”的管理,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学生心声的场所。

5、坚持抓好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用好“家长学校”教材。

篇2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训“四有”新人为目标。

创新家教工作思路,拓展家教活动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和家庭教育志愿者指导服务功能,引领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活动,扩大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安排1、启动、准备阶段(1)选取骨干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培训。

(2)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参加“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意愿;对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特困家庭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参与对象。

(3)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广泛开展对家长的培训。

家校合育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家校合育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家校合育实施方案范文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

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

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

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1、利用开学初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家校共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让全体老师都参与,不仅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的艺术水平和整体层次,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传统教育流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往往是各自独立的,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互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建立一种三位一体化的教育工作模式,使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作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良好的家校社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跨界合作机制,让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紧密的合作网。

1.制定三位一体化教育计划–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责任。

–每学年初,各方共同商定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2.开展跨界合作项目–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与家庭合作项目:学校和家庭共同组织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等活动,加强家校教育合作。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制定学生评价标准: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制定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包括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

–定期沟通评价结果:学校、社会和家庭定期进行评价结果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反馈。

4.建立家校社沟通平台–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密切配合,参与学校重要决策,为学生教育提供建议。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教育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

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当前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状况,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

2.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3.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认同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4.逐步推进方案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育工作模式。

保障措施1.每学期召开一次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解决问题,完善方案。

2.学校、社会和家庭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协作,增进合作。

3.定期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调研评估,及时调整方案,优化教育工作模式。

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

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

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本文将探讨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家庭中,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爱和支持。

此外,家庭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知识和能力。

学校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四、社会教育社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需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政府支持政府是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政府应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建立家校社共育的机制和平台。

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六、总结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模式,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政府支持是家校社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社会意识的优秀人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安全教育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安全教育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安全教育建设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途径:1、建立家长意见咨询反馈制度。

每学年初,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定意见咨询表,由学生带回会家庭,向家长调查咨询学校招生方面、教学方面、管理方面的问题,收集建设性意见,改进学校学工作。

2、建立家长委员会。

成立家长委员会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家长委员会成员由热心学校工作和关心孩子成长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

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问题,形成了教育合力。

3、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一般在学期初和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家长会采用年级的和班级的两种形式。

年级家长座谈会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

班级家长座谈会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校生活,参与老师的教育教学,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5、开通“家校通”网络平台。

我校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开通使用了,使学校与家长互通教育信息、交换想法更快捷,弥补了我校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沟通的不便。

6、召开村委、街道、社区代表会议。

建立村委、街道、社区联系渠道。

每学期召开一次村委、街道、社区代表会议,通报学校的工作,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途径。

向各村委、各街道、各社区发优秀学生光荣榜,鼓励各村委、各街道、各社区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家庭。

7、召开对口小学校长座谈会。

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对口小学校长座谈会,向各位对口小学校长汇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招生工作,表彰各间学校的优秀生,听取对口小学校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的工作。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1. 引言1.1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被忽视。

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支持。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一个更加紧密的教育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资源。

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在于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1.2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互相脱节不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培养不足。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价值观、道德观培养的重要阵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导致家庭教育的不足和不完善。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也面临着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正是基于对现有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建立起一种协同育人的模式来共同培养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2. 正文2.1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介绍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在多方位、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促进和谐发展

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促进和谐发展

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促进和谐发展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促进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环境与重要教育主体。

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的理念,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相互促进,指导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综合实施是孩子教育成长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求知、学习、体验生活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则是发展孩子的智力、能力、素质的重要场所。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接触艺术、结交朋友的重要场所。

家校合作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切实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完成。

学校应该注意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设置家庭教育的特别档案,收集有关家庭教育的相关信息;家庭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协助学校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活动;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指导,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

家校合作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孩子的求学过程中,可以密切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现状,把握孩子的学习动向和心理变化;学校可以了解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教育方式,调整自身教育方式以满足家庭需求;社会可以发挥公共资源、对社会教育平台的支持作用,争取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创造条件。

二、社会共建社会共建是对教育和学生情况的全方位共同监督与调节,是对孩子教育成长的关注与支持。

社会共建运动是社会和国家对整个社会教育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共同调动。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工会、商会、社区等各类社会组织均是社会共建的重要参与者。

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

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

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真的太棒啦!》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有一种超级厉害的教育模式,叫做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新玩意儿!先来说说学校吧,那可是咱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在学校里,有老师给我们传授各种各样的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就像给我们的小脑袋瓜里不停地种下智慧的种子。

老师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带着我们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

但是,如果只有学校的教育,够吗?当然不够啦!这时候,家庭的教育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进我们的生活。

爸爸妈妈会在我们放学回家后,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会陪着我们一起做作业。

当我们遇到挫折,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我们重新振作起来。

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难过,觉得自己好笨。

可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宝贝,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下次一定会进步的!”你们说,这是不是给了我很大的力量?那社会呢?它就像一个大舞台,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比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我们能学会关爱他人;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能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不就像给我们的成长之旅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神奇的大门吗?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

一开始,我还有点害怕,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些什么。

但是当我看到同学们都那么热情,主动地陪爷爷奶奶聊天、给他们表演节目,我也鼓起了勇气。

我给一位奶奶讲了学校里有趣的故事,她听得可开心了,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夸我。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社会教育让我们学会了关爱和付出。

再比如说,社区举办的绘画比赛。

我本来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参加,心想:“那么多人参加,我能行吗?”爸爸鼓励我说:“宝贝,去试试,就算没得奖,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呀!”最后,我不仅参加了比赛,还获得了优秀奖呢!这难道不是社会教育带给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吗?所以说,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模式就像是一辆超级跑车,学校是发动机,提供强大的动力;家庭是方向盘,把握着前进的方向;社会是宽阔的道路,让我们尽情驰骋。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发展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这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课堂教学是完整的文化教育传递过程,它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影响使学生修养教育、文明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尚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要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用心良苦,可由于观念的错误,不但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弄巧成拙,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

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不能只抓分数,要抓非智力因素;由“溺爱型”转到“严爱结合型”,要把溺爱变成“关爱”;由“保姆型”转到“自理型”,要让孩子有自理、自护能力;要由“单纯生活型”转到“生活精神型”,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要由“封闭型”转到“开放型”,要鼓励孩子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要由“专制型”转到“民主型”,让孩子在人格上与家长平等;要由“隔阂型”转到“理解型”,学会心理换位,走入孩子的心灵等等。

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教育艺术不是刻板的生硬的教育,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很自然地让孩子接受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孩子自然接受,学校要鼓励家长讲究教育艺术性。

如:抓住优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而异;抓住时机,适时教育,要“遇物而诲”,“遇事而诲,”“遇功而诲,”“遇败而诲,”“遇惧而诲,”“遇趣而诲”;要顺其天性,循序渐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
一、课题提出
1、关于家校共育数字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实践课程一体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设立,主要是针对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模块进行深入体系化研究,这在国内尚属先例。

2、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中小学也直面疫情防控问题,“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学习加快推进家校携手的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和教育孩子的提升。

3、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模式建构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中小学校要提高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运行水平,和家长、社会共携手对学校教育资源家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抓住疫情防控中家校、社会等关键环节组织教学,构建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维度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达到不误学不误时不误人的目的。

4、重大疫情家校社会一体化战略定位和规划,疫情期间家校互动,家校共同携手,及时交流孩子教育问题、依靠何种途径能实现在线高效课堂和育人目标,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及及家庭、学校教师及社会相关机构
重点:中小学面对疫情家校和社会一体化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落实目标。

难点:中小学疫情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创新思路。

主要目标:
其一、完善中小学家校社会一体化合作机制,通过交流提升家长学生应急学习能力,稳定家长学生居家的情绪、落实可操作科学的学习方途径的研究。

其二、依靠大数据,加强教育系统家校社会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优化中小学中家校协同配置能力体系。

其三、通过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内容信息,借鉴全国家校共育的优秀案例,展开家校社会一体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实践课程设计并进行研究实施。

三、研究方法:
思路:
研究第一阶段:梳理与调研,对学校已有家校特色实践课程梳理,以及家校待开发课程研讨。

研究第二阶段:论证课程可实施性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31日
研究第三阶段:家校社会一体化校本课程教研与教案设计
研究第四阶段:课程组织实施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
研究第五阶段:课程评价202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26

方法:
(1)调查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现有素材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
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家校社会一体化做好素材储备。

(2)实验法:通过对课程的研究与成型化设计,对课程进行组织实施,选取实验年级、班级,进行家校社会一体化课程的开设,以此来验证课程实施的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调整课程方案,使课程更加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要。

(3)经验总结:通过对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教育经验,并实现先进经验的推广。


(4)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实践活动课程课题进行综合研究。

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家校社会一体化统一的活动课程整体。

四、预期成果:
第一、《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第二、《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开题报告
第三、《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资料(讲座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调查报告)
第四、《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中期报告
第五、《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研究报告
五、课题组具体分工:
组长:陈红(学校教科研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研究。

课题的
立项申报、组织实施、教学研究的实施指导调控、八反馈总结等工作。

副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五年级数学教师):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与整理。

成员: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六、研究基础:
1、本课题受到学校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学校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并且得到本校德育共建单位某高校专业人士的指导。

2、本课题由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有学校教务人员和班主任,有语数外等一线教师,具体工作有梯度,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课题负责人具有20多年教学经验,在课堂管理和教学实效策略方面已有所研究,并积累了必须的经验和研究资料。

3、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方案时,透过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进行复判综述和整理,并参阅了各文献资料的理论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创新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4、本校在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方面有较为完善的经验,定期进行各种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研讨,能满足教师搜集第一手资料的需要;本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拥有足够的藏书和电
子图书,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能满足教师上网搜索资料的需要,确保教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此研究的进展。

七、保障条件: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多次参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会,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师资储备:
现有教师30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100%。

骨干教师队伍壮大,现有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教坛英才1人;市教学新星1人;市新星班主任1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达到70%.
2.家委会得力支持:
学校和家长共同推选成立家委会,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家委会以服务为己任,为学校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利用优秀的家长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家长讲坛、个性化课程等活动,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达到家校合作的有效沟通。

3.校外资源整合:
我校家委会主任刘会专,多年来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

凭借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自身工作资源,为我校提供以弘扬传
统文化特色的研学课程和校外实践基地,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4.学校组织经验丰富:
把每一次活动都当做促进学生发展、丰富学生生命的课程来做。

从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活动后的总结,都结合家校和社会一体化研究有详实的方案。

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了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含艺术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班会主题教育、节日庆贺、国旗下讲话、社团活动、研学活动等课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纳入其中。

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起到对学生高尚情感、高雅品行进行熏陶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