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边坡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业主简介 (1)1.3编制依据 (2)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5主要结论 (3)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相关政策 (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3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分析 (11)3.1建设地点 (11)3.2区位及交通条件 (11)3.3地形地貌条件 (12)3.4气候气象条件 (13)3.5地质条件 (13)3.6水文条件 (14)3.7压覆矿产评价 (15)3.8基础设施概况 (16)3.9建设条件 (17)4 项目现状及评价 (19)4.1项目区地形、地貌 (19)4.2项目区地质构造 (19)4.3项目区地层岩性 (19)4.4边坡形态 (20)4.5水文地质条件 (20)4.6地震 (21)4.7稳定性综合分析 (21)5 工程建设方案 (22)5.1建设原则 (22)5.2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22)5.3建设方案比选 (22)5.4建设方案 (24)6节能 (27)6.1设计依据 (27)6.2项目能源消耗分析 (27)6.3项目节能措施 (28)7环境影响分析 (29)7.1环境影响分析的作用 (29)7.2环境保护编制依据 (29)7.3设计采用标准 (30)7.4环境影响 (30)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38)8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9)8.1施工安全 (39)8.2供电、电气安全 (41)8.3劳动保护与职工卫生保健 (41)8.4消防设施 (42)9 建设管理组织和进度计划 (44)9.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4)9.2项目管理制度 (44)9.3建设期及进度 (45)10 项目招投标管理 (47)10.1招标法规及标准 (47)10.2招标范围 (47)10.3实施要求 (47)10.4招标信息公布 (47)10.5招投标工作组织 (47)10.6招标程序 (47)11 项目投资估算 (49)11.1投资估算范围 (49)11.2投资估算依据 (49)11.3投资估算结果 (50)11.4其他问题的说明 (53)11.5资金筹措 (53)12 财务与经济效益分析 (54)12.1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 (54)12.2国民经济评价主要参数的选取 (54)12.3国民经济费用计算 (55)12.4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56)12.5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56)12.6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58)12.7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58)13 社会效益及风险分析 (59)13.1社会影响分析 (59)13.2工程风险分析 (59)14 结论 (61)1 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边坡整治建设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业主:某县城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4.建设地点:位于某县龙河新区A区市政干道旁,龙河公园端头北侧边坡。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灾害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滑坡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是地质灾害中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高,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必要的,可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包括治理技术的成熟度、治理成本的可控性、治理效果的可预见性等方面。
当前,我国在滑坡治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理成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滑坡治理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得以预见。
3. 滑坡治理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滑坡治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治理技术的不成熟、治理成本的高昂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五、滑坡治理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和预警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滑坡发展的动态过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范措施。
2. 强化滑坡治理技术在滑坡治理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植被恢复等,确保滑坡得到有效的治理。
3. 加大投入力度滑坡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六、结论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滑坡 治理 可行性报告
滑坡治理可行性报告1. 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滑坡灾害频发。
因此,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就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 滑坡治理的挑战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
首先,滑坡治理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其次,滑坡治理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施工和设备投入,需要高昂的资金支持。
因此,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4.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探讨4.1 技术可行性滑坡治理涉及到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手段。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地基、排水降渗、植被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减轻滑坡的危害程度,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全。
4.2 经济可行性滑坡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等方面。
然而,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从长远来看,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5. 滑坡治理的建议5.1 加强地质调查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前,需要对滑坡发生的地质背景、成因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2 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滑坡治理的资金支持,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6. 结论综上所述,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滑坡治理工作中,应加强地质调查、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滑坡治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滑坡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及任务来源 (1)1.2主要目的与任务 (1)1.3设计依据及标准 (1)2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3)2.1 自然地理 (3)2.1.1地理位置 (3)2.1.2气象 (3)2.1.3水文 (3)2.2地质环境 (3)2.2.1地层岩性 (3)2.2.2地质构造 (3)2.2.3水文地质条件 (4)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2.3.1地层 (4)2.3.2 地下水 (4)2.3.3场地地震动参数 (4)3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4 滑坡基本特征、滑动机理、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 (5)4.1滑坡基本特征 (5)4.2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7)4.3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8)4.3.1计算公式 (8)4.3.2计算参数选取 (9)4.3.3稳定性计算结果 (10)4.3.4滑坡推力计算 (10)5 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10)5.1.1评估原则和要求 (10)5.1.2评估方法 (10)5.1.3因子取值 (11)5.2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11)6治理方案设计 (12)6.1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防治等级 (12)6.1.1指导思想 (12)6.1.2 基本原则 (12)6.1.3防治等级和标准 (12)6.2治理工程方案 (13)6.2.1 方案一 (13)6.2.2 方案二 (18)7 工程投资估算 (19)7.1 估算工程量 (19)7.2 估算依据 (20)8 治理方案比选 (22)9 滑坡防治监测 (23)9.1技术依据 (23)9.2监测设计原则 (24)9.3滑坡防治监测方法 (24)9.4监测周期的确定 (26)9.5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26)10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安排 (27)10.1施工条件 (27)10.2施工技术要求 (28)10.2.1截排水渠 (28)10.2.2抗滑桩施工 (29)10.2.3锚索施工 (30)10.4 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32)10.4.1施工组织管理 (32)10.4.2施工质量管理 (33)10.4.3项目资金管理 (33)10.4.4施工监理 (34)10.5项目实施管理和保障 (34)10.5.1项目领导机构 (34)10.5.2 管理制度 (35)10.5.3保障措施 (35)10.6施工安全 (36)11环境影响评价 (40)11.1施工工期基本情况与特点 (40)11.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0)11.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41)12申请财政资金数量及使用方向 (43)12.1资金来源及申请数额 (43)12.2资金使用方向 (43)13预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3)13.1社会、经济效益 (43)13.2环境效益 (43)13.3投保比 (43)14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44)14.1项目风险与控制 (44)14.2不确定因素 (44)15结论和建议 (44)附件:工程投资估算表图纸目录1前言1.1工程概况及任务来源项目名称:xxxx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xxxxxxxx实施单位:xxxxxxxxxxx滑坡位于xxx城南十里店河右岸,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6°30′~106°31′,北纬33°47′~33°48′。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滑坡发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滑坡发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预防和治理滑坡的可行方案。
2. 滑坡的原因滑坡的发生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
地质条件是滑坡发生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层理和构造等因素。
地形地貌的坡度、坡向和河道等因素也会对滑坡发生起到影响。
气候的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滑坡的概率。
2.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开发、采矿、工程施工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土地开发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坡度和地层结构,增加滑坡的风险。
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了滑坡的可能性。
工程施工活动会破坏土体的完整性,使滑坡隐患暴露出来。
3. 滑坡的形成机制滑坡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两个因素。
3.1 重力作用重力作用是滑坡形成的基本原因,它使土体由于自身重力超过内聚力而发生失稳。
土体的重力与坡面的平行分力、垂直于坡面的分力以及与坡面的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土体的变形和滑坡的形成。
3.2 水力作用水力作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增加土体的饱和度、降低土体的强度和减小土体的重力抵抗力来增加滑坡的可能性。
降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水力作用因素。
4. 滑坡的预测方法滑坡的预测是为了及时发现滑坡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目前常用的滑坡预测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雷达和地下水位监测等。
4.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地表的变形信息,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判断地表是否存在滑坡隐患。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区域范围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滑坡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2 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地下勘探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地下的微小振动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滑坡隐患。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滑坡是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断裂、滑动或溃塌等现象的自然灾害。
滑坡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斜坡陡峭的地区尤为常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应对滑坡灾害,有必要进行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减少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三、项目内容1.调查和评估: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模,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分析:通过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人口分布等,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治理方案。
3.工程设计:根据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应急治理工程。
包括但不限于增强地质体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滑坡体的工程、导流工程等。
4.施工实施: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监测与维护:完成应急治理工程后,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项目预算根据滑坡区域的规模和需要进行的工程治理措施,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成本为X万元。
具体的成本分配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五、项目时间计划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期,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总工期为X个月。
具体的时间安排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六、项目效益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减少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成功应用,技术方案可行。
2.经济可行性:通过减少滑坡造成的灾害损失,本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
八、风险分析1.工程风险:由于滑坡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风险较高,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施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
2.自然风险:滑坡治理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可能的自然风险。
【审报完稿】XX地区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报完稿】XX地区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地区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立项依据和意义 (1)1.1任务由来 (6)1.2滑坡概况及危害情况 (7)1.2.1 滑坡概况 (7)1.2.2滑坡危害情况 (8)1.2.3防治工程等级确定 (8)1.3立项依据 (9)1.4项目旳意义 (9)1.4.1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旳危害,保障灾害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1.4.2能有效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资源增长旳矛盾 (10)1.4.3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旳精神和政策 (10)2 滑坡区社会经济状况 (11)2.1地理位置与交通 (11)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3 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2)3.1滑坡区自然地理概况 (12)3.1.1地形地貌 (12)3.1.2水文 (12)3.1.3气象 (13)3.2区域地质概况 (16)3.2.2构造 (18)3.2.3地震 (19)3.2.4新构造运动 (20)3.2.5水文地质条件 (20)3.3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1) 3.3.1滑坡基本特征 (21)3.3.2滑坡形成机制 (23)3.3.3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4)4 滑坡治理旳目旳和任务 (31)4.1项目目旳 (31)4.2目标任务 (31)5 滑坡治理主要内容 (32)5.1治理范围 (32)5.2搬迁避险方案 (32)5.3工程治理方案 (33)5.3.1 滑坡推力计算 (33)5.3.2 工程治理方案 (35)5.4防治方案比选与推荐 (36)5.4.1技术比选 (37)5.4.2工期比选 (37)5.4.4综合比选推荐方案 (38)6 滑坡治理技术路线 (39)6.1技术路线 (39)6.2工作方法 (40)7 滑坡治理实施方案 (42)7.1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 (42)7.2工程部署 (42)7.3实施方案 (42)7.4实施方案工程量 (43)8 项目起止时间及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44) 8.1项目起止时间 (44)8.2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44)9 项目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 (45) 9.1项目现有工作基础条件 (45)9.2项目实施旳保障措施 (46)9.2.1质量保证措施 (46)9.2.2安全保障措施 (47)9.2.3资金保障措施 (48)9.2.4项目实施后续保障措施 (48)10 项目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 (50)10.1项目经费概算编制说明 (50)10.2项目经费概算 (50)10.3资金筹措 (54)11 经费使用方向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54)11.1经费使用方向 (54)11.2预期旳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4)11.2.1经济和社会效益 (54)11.2.2生态环境效应 (55)12 项目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56)12.1项目风险性分析 (56)12.2不确定因素分析 (56)附件:1、XXXXXXXXX2、3、5社XXX滑坡工程治理方案费用概算书2、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抗滑桩计算书3、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抗滑挡墙计算书附图:1、XXXXXXXXX2、3、5社XXX滑坡区地形地质图、剖面图(01)2、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工程(可研阶段方案一)施工布置图(02)3、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工程(可研阶段方案二)施工布置图(03)1 立项依据和意义1.1 任务由来xxx隶属四川省xxx,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宜宾地区西端、金沙江下游北岸.、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崎岖、沟谷狭窄、斜坡陡峭,出露地层复杂多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在暴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引发因素旳影响下,地质灾害频频发生.、2007年,xxxxxx2、3、5社汇报,xxx(小地名)出现滑坡地质灾害险情.、随后,市、县各级主管部门先后多次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积极组织抢险、避让.、2008年2月20日,xxx国土资源局请示市局,拟对该点进行工程治理,但因资金不足,暂时搁置.、据调查,该灾害体初步确定为滑坡,由于调查工作精度有限,仅大致圈定了滑坡范围,未能量化确定滑坡稳定状态及体量.、自从2007年出现险情隐患以来,每年时近汛期,滑坡变形都有加剧迹象,为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旳损失,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旳可持续发展,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均对该滑坡加以了高度旳重视,并拟尽快实施工程治理措施.、为此,xxx国土资源局委托四川省宜宾地质工程勘察院开展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1.2 滑坡概况及危害情况1.2.1 滑坡概况xxxxxxxxx2、3、5社xxx滑坡位于xxxxxx杨柳村四角社,地理位置:东经103°48′20″,北纬28°49′45″,后缘标高860m,前缘标高在800m.、该滑坡位于一丘陵斜坡之上,主滑方向为149°.、滑坡平面呈不规则半圆形,纵长约195m,宽约222m,滑坡体中部、前缘及两侧集中分布大量民房.、图1-1 xxx2、3、5社xxx滑坡全貌图该滑坡坡表发育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组J3p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结构松散,厚度不大,一般厚度小于15m,滑坡体主要物质成分为覆盖层碎块石土.、滑坡体平均厚度约为11m,滑坡体积约22×104m3,为一中浅层牵引式滑坡,按体积划分为小型滑坡.、1.2.2滑坡危害情况根据野外地质测绘和滑坡实物指标调查结果,结合“xxx国土资源局关于xxxxxxxxx2、3、5社xxx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旳应急调查报告”以及“xxx国土资源局关于对xxxxxxxxx2、3、5社xxx滑坡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旳请示”:滑坡体变形最严重旳在居民建筑集中分布旳中前部,滑坡体变形导致居民住房均不同程度遭受破坏,形成多处危房;当地一条机耕道从滑坡体后缘及北侧边界通过,也受滑坡威胁.、目前滑坡变形仍在继续,并逐年加剧,直接威胁滑坡体上以及周边危及65户居民约250余人生命财产安全及近百亩旳国家基本农田及一条机耕道旳安全.、由此可见,xxxxxxxxx2、3、5社xxx滑坡危害程度较大.、据估算,如滑坡滑动,可能直接经济损失达约200万元,可能致使数十人无家可归、甚至丧生,同时中断对当地居民极为重要旳交通道路,产生不利旳社会影响,将会对xxx及xxx旳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旳影响.、1.2.3防治工程等级确定根据地质灾害危害对象、危害人数和可能造成旳经济损失,按照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中危害分级指标,将该滑坡划分为中型地质灾害;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旳《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第4.01条划分,对应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Ⅱ级,见表1-1.、表1-1 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划分表1.3 立项依据根据国务院发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xxx国土资源局、xxx财政局联合申报xxxxxxxxx2、3、5社xxx滑坡治理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四川省宜宾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完成.、1.4 项目旳意义1.4.1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旳危害,保障灾害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该众型滑坡治理项目,可以有效保护滑坡区内65户居民250约人旳生命财产安全及当地交通要道,同时能够有效消除特大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滑坡区旳地质环境,有效地保障xxx杨柳村、以致xxx社会、经济旳持续健康发展.、1.4.2能有效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资源增长旳矛盾xxx属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宜宾地区西端贫困农业县,其中xxx灯盏窝位于丘陵—低山区,全村以低山斜坡地貌为主,可耕地面积极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06亩,同时滑坡区有大量旳可耕地,如对滑坡进行治理,将有效保护可耕地资源,缓解当地土地资源与人口资源之间旳矛盾.、通过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后,滑坡区旳土地可以得到继续开发利用,当地居民不会因为搬迁避险而流离失所,所带来旳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无法估算旳.、一旦放松防治或防治不到位,将造成重大旳经济损失,特别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建设损失是巨大旳.、因此开展该滑坡治理,能有效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旳危害,实施后能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增长之间旳矛盾,使地质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促进四川xxx经济旳持续发展.、1.4.3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旳精神和政策《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自然因素造成旳地质灾害旳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旳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旳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区划、评估、监测、预报、治理所必需旳交通、通讯和工作经费.、xxx位于西川西南部强降雨丘陵—低山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四川省2007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旳重点防治区.、该滑坡险情较大,需要尽快开展治理工作,地方政府虽然也积极地多方面筹措资金,但地方财政力量有限,需要国家中央财政资金旳大量扶持.、因此,开展该滑坡旳防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一方旳好事,符合国家相关精神和政策.、。
XX县XX公路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公路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任务由来XX县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
东北与榆次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
太长高速公路、国道108线、省道太长线、太邢线通过境内。
城关至左权等支线公路与多条县乡公路,沟通了全县各乡镇村庄的交通,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便了物质的交流,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2011年9月14日,XX县范村镇石堡寨村以西的省道太长线(太长线路线桩号K60+300~K60+510)北侧至太长高速公路用地界西南山体发生山体滑坡,山体滑落土体掩埋了省道太长线(K60+300~K60+510)左侧的边沟,并产生明显横向裂缝3道、纵向毛裂缝3道。
险情出现后XX公路管理段及时报告晋中公路分局,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警示过往车辆。
滑坡的发生引起了晋中公路分局的高度重视,晋中公路分局分别于9月16日、23日两次派我公司技术员对本次灾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山体滑坡的原因,认为对省道太长线XX境内(K60+300~K60+510)北侧山体进行勘查十分必要而紧迫。
为此晋中公路分局指定由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下一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查明省道太长线XX境内滑坡自然环境条件、滑坡特征、滑坡变形情况、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治理方案。
具体任务是:(1)评价滑坡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岩性和物理力学参数,确定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3)提出能够达到防治滑坡变形破坏的治理方案:(4)设计治理方案。
(5)投资估算。
1.3编制依据(1) 交通运输部2010年4月施行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7月9日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方面的现行规范;(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年第33号公告及行业标准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7) 山西省交通厅文件《关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有关事宜的通知》(晋交便字【2008】298号),“关于印发《山西省交通厅执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晋交公字【2008】345号),“关于试行《山西省关于贯彻执行(96)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若干规定》(晋交科字【1997】56号)的通知;1.4地理位臵及交通勘查区范围位于XX县主城区以东,省道太长线K60+300~k60+510以北,北侧至太长高速公路用地界,面积约0.032km2。
边坡治理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设计可研报告1、前言受学院基建处的委托,在我院2009年6月完成的《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由我院进行编制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学院概况学院前身是陕西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20日。
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职教中心基础上成立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县及县以下管理干部、职中校长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院校,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陕西省唯一提供“中外政府合作项目学生助学金”的高职院校;陕西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教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区,校园占地面积47.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75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46个,建有覆盖39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所)17个。
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会计财务实训基地和物流技术操作实训基地等3个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21名,在校生九千余名。
学院以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1.2 立项依据学院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办杨万坡村附近,地处谲河右岸一级阶地后缘与少陵塬塬边斜坡地带,边坡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43.00~520.00m之间,学院建于坡角及二级平台上,沿“董爷沟”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分级边坡坡高约20~40m,坡度40o~80o,部分坡角设置了4~8m左右毛石挡土墙,东山区一级坡修筑了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边坡除坡顶植被稀少外,其余地段植被较丰富,坡角及平台多乔木,坡面多灌木及杂草,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复杂。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与意义边坡是指山体或山脚下的斜坡地带,是一个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加,对边坡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带来了边坡灾害的风险。
因此,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减少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边坡进行治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边坡的地质特征、工程环境、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边坡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边坡现状分析1. 边坡地质特征:该边坡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材料主要为砾石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地质灾害。
2. 灾害情况:近年来,该边坡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和崩塌,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周边环境:该边坡附近有居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治理边坡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边坡治理方案设计1. 预防措施:考虑到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可以采取加固边坡、排水、降坡等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2. 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爆破、钻孔灌浆、植被覆盖等技术手段,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环境保护: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影响。
四、边坡治理效果评估1. 监测评估:治理后应进行定期监测,了解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风险评估:通过对边坡的风险评估,可以评估治理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
3. 社会效益:治理后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风险,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边坡治理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根据边坡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技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治理边坡需要一定的投入,但考虑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周边环境的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通过改善边坡的稳定性,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边坡的治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行性。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滑坡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滑坡治理工作。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解决滑坡治理的关键,本报告旨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滑坡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滑坡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滑坡治理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滑坡治理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评价。
四、滑坡治理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滑坡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的不足、治理资金的匮乏、治理效果的不明显等方面。
因此,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挑战,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方案。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数据,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和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滑坡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以确保治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2. 需要加强对滑坡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本效益。
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省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1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主要目的与任务 (1)1.3勘查工作描述及建议方案 (1)2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1地质灾害灾情评价 (1)2.2必要性和紧迫性 (2)3地理地质环境 (2)3.1自然地理条件 (2)3.2环境地质条件 (3)4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3)4.1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3)4.2稳定性评价 (4)5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比选 (4)5.1防治目标与原则 (4)5.2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5)5.3防治技术方案的设计 (5)5.4不同方案的分项设计 (5)5.5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与推荐方案 (6)6工程监测设计方案 (10)6.1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10)6.2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10)6.3监测工作现状 (11)6.4监测工作方案 (11)7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7.1施工条件 (12)7.2天然建筑材料 (12)7.3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 (12)7.4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12)7.5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13)7.6施工管理与监理 (13)8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14)8.1环境影响评价 (14)8.2经济、社会、减灾效益评价............................................................................................................................... 15 附图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平面布置图………………………………………………1张锚索平面布置图………………………………………………………………………………1张锚索纵剖面布置图……………………………………………………………………………1张锚索及锚墩设计图……………………………………………………………………………1张抗滑桩横剖面布置图…………………………………………………………………………1张抗滑桩纵剖面布置图…………………………………………………………………………1张抗滑桩配筋图…………………………………………………………………………………1张挡墙平面布置图………………………………………………………………………………1张挡墙剖面图……………………………………………………………………………………1张挡墙断面图……………………………………………………………………………………1张挂网锚喷剖面图………………………………………………………………………………1张挂网锚喷祥图…………………………………………………………………………………1张附件设计计算书预应力锚索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计算书抗滑桩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计算书投资估算书预应力锚索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抗滑桩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挡墙方案投资估算书截排水沟投资估算书1前言1.1任务由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南江县发生和造成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与隐患,考虑到南江县震后重建计划,为尽快查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规模、稳定性、危害性等并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为此,2008年11月19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办发[2008]114号),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承担开展南江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勘查项目赵家碥滑坡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为下一步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1概述...............................................................1.1任务由来........................................................1.2主要的目的与任务...............................................1.3勘查主要结论及建议.............................................1.4设计依据........................................................ 2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1泥石流灾情评价..................................................2.2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地理地质环境.........................................................3.1位置与交通......................................................3.2气象、水文......................................................3.3地质环境条件...................................................3.4水文地质条件.................................................3.5人类工程活动................................................... 4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4.1滑坡基本特征...................................................4.2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5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录3 5.1基本情况 (29)3 5.2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险性分析 (30)3 5.3泥石流形成条件 (32)3 5.4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发展阶段 (32)4 5.5泥石流流体重度 (33)5 5.6泥石流流量 (35)5 5.7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39)6 5.8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40)6 5.9泥石流整体冲压力 (41)6 5.10泥石流中单块块石最大冲击力计算 (42)7 5.11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43)10 5.12泥石流弯道超高 (43)156防治工程方案比选 (45)15 6.1防治目标与原则 (45)17 6.2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45)17 6.3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的设计 (46)23 6.4防治工程分项设计 (50)29 6.5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及推荐方案 (53)附图: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罗窝组沟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附图册7工程监测设计........................................................7.1监测工作的目的和任务..........................................7.2监测设计原则和依据...........................................7.3监测工作布置.................................................7.4监测工作设计...................................................7.5监测工程量..................................................... 8施工组织设计........................................................8.1施工条件.......................................................8.2料场的选择与开发..............................................8.3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8.4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基本要求...................................8.5施工顺序和进度安排............................................8.6施工管理和监理................................................. 9环保规划设计........................................................9.1设计依据.......................................................9.2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9.3环境保护设计...................................................9.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0经济、社会效益评价................................................10.1经济效益评价..................................................10.2社会效益评价..................................................1概述1.1任务由来罗窝组沟滑坡、泥石流项目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罗窝组,地理位置为东经102。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1 前言1.1任务由来鹅项岭滑坡位于市盐亭县云溪镇指南村6社,经现场调查访问,该滑坡位于一古滑坡堆积体上,1981年间暴雨过后,该古滑坡曾“复活”过,滑坡造成坡前民房倒塌,导致老绵—盐(—盐亭)公路交通一时中断。
由于坡体前缘挖方切坡,2004年8月连日降雨后,该古滑坡再次“复活”,具体变形特征为:滑体后部山包岩体拉裂破碎,坡体出现拉裂缝,滑坡前缘地面隆起,坡体前缘低洼地带有地下水渗出。
此后,该滑坡体一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009年8月中下旬持续降雨后,滑坡体再次发生急剧变形,坡体多处出现拉裂缝,斜坡前缘地面鼓胀变形强烈,民房开裂垮塌。
在持续降雨、地震等诱发因素作用下,该滑坡随时都有可能加速下滑,形成地质灾害。
由于该滑坡地处城市规划建设区,滑体前缘要进行开发建设,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指示,需要对盐亭县云溪镇鹅项岭滑坡作进一步的勘查和治理工作。
根据“关于组织支援开展我省地震灾区2008年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与监理工作的函”(川国土资函[2008]1545号),按照《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灾后重建的顺利实施,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了市盐亭县云溪镇鹅项岭滑坡的应急勘查与初步设计工作。
接受任务后,我院迅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先后于2009年11月9日、2009年11月28号两次进场进行现场踏勘,编制了《市盐亭县云溪镇鹅项岭滑坡应急勘查设计书》,于2009年12月23日报省国土资源厅邀请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审查并合格,并按《设计书》开展勘查和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1.2主要目的与任务治理工程目的:根据云溪镇鹅项岭滑坡的危害程度与地质勘查报告对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省市云溪镇鹅项岭滑坡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在暴雨等不利工况的组合下,从工程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造成危害,以保证坡下指南针村6社22户75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101省道的正常运营。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形、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和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和落下的现象。
滑坡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构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滑坡治理方法,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以确保滑坡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文献、野外调查等手段,收集滑坡灾害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2. 地质勘测:对滑坡灾害发生地进行地质勘测,了解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
3. 数值模拟:利用专业的数值模拟软件,对滑坡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模拟研究。
4. 可行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
四、研究内容1. 滑坡形成原因分析:通过地质勘测和数据分析,对滑坡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滑坡发生的根源。
2. 滑坡影响评估:评估滑坡对周边环境、生态系统、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3. 滑坡治理方法选择: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包括地质工程、生态修复、人工干预等方面。
4. 治理成本评估:对滑坡治理的成本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资金的有效利用。
5. 治理效果预测: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预测滑坡治理后的效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研究成果1. 滑坡发生原因分析:通过地质勘测和数据分析,确认滑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 滑坡影响评估:评估滑坡灾害对周边环境、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结论显示滑坡对周边社区存在一定的威胁。
3. 滑坡治理方法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地质工程、合理排水、植被修复等综合治理方法。
4. 治理成本评估:根据滑坡治理方案,对治理成本进行评估,确保滑坡治理资金能够有效利用。
边坡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边坡工程已成为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我们开展了此次边坡可行性研究,旨在找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边坡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边坡稳定性分析我们将采用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边坡的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找边坡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边坡设计方案我们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边坡,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包括边坡的坡度、支护结构、排水系统、植被覆盖等,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影响评估我们将对边坡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植物等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经济效益对比我们将对不同边坡设计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最具经济效益的设计方案。
三、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获取边坡的地质情况、岩土性质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工程勘察通过地质雷达、地面探测仪等现代化勘察设备,获取边坡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数据,为边坡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四、研究成果1. 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地质调查和数值模拟,我们找出了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包括地层滑动、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对边坡的影响。
2. 边坡设计方案我们制定了针对不同类型边坡的设计方案,包括加固措施、排水系统、坡度设计等,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影响评估我们对边坡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边坡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 经济效益对比我们对不同边坡设计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最具经济效益的设计方案,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经济保障。
某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0概述0.1任务由来(含工作范围)丰都县龙河镇龙河镇滑坡,历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的变形破坏发生,给该镇的政府、医院、学校等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滑坡变形仍在加剧,治理势在必行。
2010年10月,受业主丰都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委托,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基础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龙河场镇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任务。
0.2项目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勘察区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07028'一108012',北纬29033'一30016'。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
长江横贯境内,有47km江岸。
东依石柱县,南接武隆县、彭水县,西靠涪陵市,北邻垫江县、忠县。
县城距重庆市区172km。
龙河场镇滑坡行政区划属丰都县龙河镇,龙河右岸(西侧)为老场镇,左岸(东侧)为新场镇。
新老场镇之间有龙河大桥相连,龙河大桥上游800m处为石板水电站大坝。
龙河镇距丰都县城55km,区内有公路贯通,可达石柱县城。
交通方便。
0.3详细勘察报告的主要结论(1)龙河场镇滑坡分为三个滑坡,覆土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粉质粘土夹块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与泥岩。
(2)1#滑坡体积73.92×104m3,属中型土质滑坡;2#滑坡体积127.05×104m3,属大型土质滑坡;3#滑坡体积38.53 ×104m3,属中型土质滑坡。
(3)滑坡前缘受龙河的冲刷形成临空,改变了斜坡原有的应力状态,促使坡体发生变形,并逐渐向滑坡后缘扩展,在长期变形积累下,应力进一步集中,最终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动。
滑坡为松脱式滑坡,其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蠕滑---拉裂。
(4)滑坡在天然状态处于稳定状态,遇暴雨或持续降雨时,强变形区处于欠稳定的状态,弱变形区及3#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5)滑坡危害大,需进行治理,宜采用支挡工程为主,排水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
估算总投资约900万元。
0.4设计采用技术规范(1)国家规范及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01-2005)(2)行业规范及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3)地方规范、标准及文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143-200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5029-2004)(4)参考资料《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5)地质依据《重庆市丰都县龙河场镇滑坡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重庆一三六地质队,2005.111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1地质灾害体灾情评价1.1.1地质灾害体规模、范围1号滑坡位于老粮站及丰一中一带,平面形态呈长舌形,滑坡纵向长约280m,横向宽约165m,面积4.62×104m2,滑体厚度一般13-18m,平均厚度16m,总体积73.92×104m3,属中型土质滑坡,主滑方向328°。
边坡治理设计可研报告
1、前言受学院基建处的委托,在我院2009年6月完成的《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由我院进行编制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学院概况学院前身是陕西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20日。
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职教中心基础上成立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县及县以下管理干部、职中校长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院校,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陕西省唯一提供“中外政府合作项目学生助学金”的高职院校;陕西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教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区,校园占地面积47.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75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46个,建有覆盖39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所)17个。
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会计财务实训基地和物流技术操作实训基地等3个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21名,在校生九千余名。
学院以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1.2 立项依据学院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办杨万坡村附近,地处谲河右岸一级阶地后缘与少陵塬塬边斜坡地带,边坡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43.00~520.00m之间,学院建于坡角及二级平台上,沿“董爷沟”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分级边坡坡高约20~40m,坡度40o~80o,部分坡角设置了4~8m左右毛石挡土墙,东山区一级坡修筑了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边坡除坡顶植被稀少外,其余地段植被较丰富,坡角及平台多乔木,坡面多灌木及杂草,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1、前言 (1)1.1 学院概况 (5)1.2 立项依据 (6)1.3 目标任务及治理意义 (7)1.3.1目标任务 (7)1.3.2 治理意义 (8)2、环境条件 (8)2.1 地理环境条件 (8)2.1.1 交通位置 (8)2.1.2 气象 (9)2.1.3 水文 (10)2.1.4 边坡植被及现状建物 (10)2.2 地质环境条件 (11)2.2.1 地质构造及地震 (11)2.2.2 地形、地貌 (13)2.2.3 地层 (13)2.2.4 地下水 (14)2.2.5 不良地质作用 (15)3、北坡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15)3.1 边坡特征及现状 (15)3.2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7)3.2.1第二级边坡 (17)3.2.2第三级边坡 (18)3.2.3治理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19)4、边坡治理的初步设计方案 (20)4.1 设计原则 (20)4.2 设计依据与标准 (21)4.2.1 设计依据 (21)4.2.2 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21)4.3 初步设计方案 (21)4.3.1 设计计算 (22)4.3.2 支护方案 (23)5、投资估算 (25)5.1 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25)5.1.1 估算编制依据 (25)5.1.2编制说明 (25)5.2 边坡治理工程量 (25)5.3 投资估算 (26)5.3.1投资概算汇总 (26)5.3.2 分项工程概算 (28)6、项目实施保证措施 (45)6.1 组织管理 (45)6.2 资金管理 (45)6.3 技术保障措施 (45)7、治理工程效益及风险评价 (46)7.1效益分析 (46)7.2项目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 (47)7.2.1 风险分析 (47)7.2.2 不确定性分析 (47)8、结论与建议 (48)1、前言受学院基建处的委托,在我院2014年6月完成的《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由我院进行编制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学院概况学院前身是某某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某某省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20日。
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职教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某某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某某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某某省县及县以下管理干部、职中校长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院校,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某某省唯一提供“中外政府合作项目学生助学金”的高职院校;某某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某某省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某某省委省政府、省委教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区,校园占地面积47.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75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46个,建有覆盖39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所)17个。
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会计财务实训基地和物流技术操作实训基地等3个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21名,在校生九千余名。
学院以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1.2 立项依据学院位于某某区杜曲街道办杨万坡村附近,地处谲河右岸一级阶地后缘与少陵塬塬边斜坡地带,边坡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43.00~520.00m之间,学院建于坡角及二级平台上,沿“董爷沟”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分级边坡坡高约20~40m,坡度40o~80o,部分坡角设置了4~8m左右毛石挡土墙,东山区一级坡修筑了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边坡除坡顶植被稀少外,其余地段植被较丰富,坡角及平台多乔木,坡面多灌木及杂草,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复杂。
该学院的北坡边坡在2014年5月持续暴雨后出现了地面裂缝、塌陷问题,委托我院进行了北坡边坡的勘察工作,勘察结果表明该边坡大部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局部不稳定。
2016年8~9月强降雨影响,该学院北坡边坡体再次出现了局部滑塌,且存在明显的地面裂缝及塌陷,裂缝宽度约1~3cm,呈张性,长度30~100m 不等,塌陷区面积100m2左右点状分布于坡顶外,多处出现险情。
滑塌范围主要集中在学生宿舍楼附近,极大威胁到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引起某某区等相关政府部门重视,期间多次来学院检查指导安防工作,并提出了安防治理要求。
鉴于上述情况,考虑西安市近年雨量明显增多的现状,该边坡在雨水渗入浸泡土体下,抗剪强度降低,边坡失稳的可能性极大,为避免下一个雨季来临时出现重大安全问题,保证宿舍楼及师生安全,治理该边坡已克不容缓,学院上下对此也高度重视,特立专项治理该边坡。
1.3 目标任务及治理意义1.3.1目标任务1)目标根据已完成的边坡勘察成果分析,学院所处边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尚能稳定,但在饱和状态下基本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基于现有坡高及坡度、考虑坡体土以湿陷性黄土为主的特点,给合地区经验,该边坡计划采用以锚索+格构梁为的主边坡加固措施,实施对问题边坡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北坡遇水失稳及再次产生滑塌的可能,最终消除安全隐患。
2)任务①补充勘测工作,包括现有地形、地物及塌陷区范围等测量、测绘和地质勘察工作,测量精度及范围应满足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要求。
②进行边坡综合治理专项设计。
③移栽乔木及部分重要林木,以备复垦绿化重新利用。
④对陡峭、坡度大于70o以上边坡段进行必要的削坡、降坡处理;清除已存在塌方土;适当平整平台面及坡角,封填渗漏塌陷区。
⑤边坡实施锚索+格构梁支护加固。
⑥坡项、坡脚及各级平台修筑相应排水沟渠。
⑦治理区边坡绿化及道路恢复。
⑧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工作。
1.3.2 治理意义1)可保证学院边坡稳定,确保坡上及坡下各建筑物安全,保证广大师生财产及生命安全。
2)通过边坡治理,整合了学院现有土地资源,为学院后期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用土地。
3)改善了学院环境,为其科学规划奠定基础。
2、环境条件2.1 地理环境条件2.1.1 交通位置学院北坡边坡场地位于西安市某某区杜曲街办东、西杨万村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8o59/15//~108o59/27//,北纬34o07/27//~34o07/36//。
治理场地距西安市中心约18km,距离某某区约8km,南距某某区104县道约300m,从某某区韦曲向东南方向沿104县道经局莲村、某某一中可达学院校区。
图1:场地位置2.1.2 气象治理区场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表现为春暖干旱,夏季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
据西安市某某区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3.5o 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8o C,极端最高温度为45.0 o C(1934年7月14日);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 o C,极端最低温度为-20.0 o C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可达20.0 o C左右。
降雨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分配不均,一般冬季少雨干旱,春季雨量适中,7~9月降雨量较大,一般占年降雨量约60%,以小~中雨为主,暴雨较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4.9mm,日最大降水量为101.2mm,最大积雪深度240mm。
近几年降雨量明显比平均年份增多,且历时较长,强度较大。
某某最多风向为南东,少数南西,最大风速10~14m/s。
初霜冻一般初日11月下旬,终日结束于翌年3月上旬,无霜期134天,最大冻结深度为450mm。
2.1.3 水文治理区场地西南约500m为渭河水系一级支流沣河之谲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过。
谲河上游有大峪河、小峪河和太乙河三大源流,三大源流在两河口汇流后称为谲河。
谲河上承大峪河自南向北流经西木斯、五里庙等流出峪口,在彰仪村、关家村附近汇小峪、太乙河后转向西北流向,经某某区杜曲镇的南樊村、杨万村(临近本场地)、水寨村、何家营村后,在水磨村河床变窄折向西南流向,至香积寺村附近与镐河相汇转向西流入沣河。
谲河流经山前洪积平原后,夹持在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河谷较开阔,阶地平坦(也称樊川),两侧断续分布阶地。
谲河流域面积632km2,河流长度73.6km,多年平均流量5.5m3/s,洪峰流量平均值为208.0 m3/s。
场地偏中东段有1条黄土冲沟,当地称“董爷沟”,该沟近东西走向,约2km,将学院分开为东山及西山校区,在冲沟沟口附近有常年性泉水流出,流量较小,且随季节变化明显。
另外在场地中部斜坡处有一泉水出露,目前,泉水已被学院人为改造,该泉水出露于治理边坡的黄土层中,即使旱季也不断流,仅流量较小。
2.1.4 边坡植被及现状建物现状边坡每级坡台及坡角处多高大乔木,树冠直径5~10m,高度10~40m,树冠较大及高度较高;坡面以低矮灌木及杂草为主,偶有乔木,植被覆盖率约50%。
边坡由南向北分为三级坡(见平面图),坡间有平台,现有建筑物基本位于平台及一级坡上。
每个台之间有阶梯踏步。
已有建筑以2~6层学生公寓及教学楼为主,多为砖混结构,浅基础,基本采用灰土垫层处理地基。
2.2 地质环境条件2.2.1 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治理区场地位于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之西安凹陷的南缘,与南侧的秦岭山脉相接。
其构造特征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并以断裂构造为主,在基底构造格架基础上,继承性发育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这些断裂活动对造成现今的地貌特征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距边坡场地较近的断裂有谲河断裂及子午镇——下鲁峪断裂。
①谲河断裂南起秦岭山前大峪口东,北至某某区韦曲街道下塔村北,沿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谲河河谷地呈北西向展布,长约30km,断面倾向南西,为西南侧神禾塬相对东北侧少陵塬下降的正断裂,形成了少陵塬面相对于神禾塬面高30~100m的阶状地形。
②子午镇——下鲁峪断裂西起子午口,经子午镇、黄埔、杨万村、大鲍坡、荆峪沟口、毛西村、下鲁峪,到临潼营北后,长约40km,总体走向NE30o~60o,折线状。
治理区边坡场地位于断裂之间相对稳定地块即少陵塬南侧塬边,虽然上述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但其对边坡场地影响甚微。
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渭河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的主特征是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断裂呈有规律的组合,地堑构造复杂和断块作用及断块地貌明显。
不同方向和性质断裂相互截切、交叉,并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多级断块地貌。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高耸的秦岭不断上升,渭河断陷盆地不断下降,在盆地内各地块差异性升降运动的作用下,使盆地内的活动性断裂活动较为发育,二者之间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是区内黄土塬(断块)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少陵塬、神禾塬等黄土塬长轴方向均为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塬间均有河流相隔,这些黄土塬形成之前渭河断陷是一个整体,而受北西~南东向阶状隐伏断裂活动切割才形成现今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