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201434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自控课件(第三章)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自控课件(第三章)

开环控制系统适用于一些对精 度和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如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 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的类型, 其控制过程依赖于输出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 稳定性,适用于一些对精度和稳定性 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生产 线。
科技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 重要支撑,它推动了自动化、智 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为科技创
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动控制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01
历史回顾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02 03
当前发展
目前,自动控制理论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鲁棒性等方向发展,各种 新型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不断涌现,为解决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提供 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复合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 同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线性控制系统与非线性控制系统
01
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 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 以用线性方程描述的控 制系统。
02
非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 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的 控制系统。
03
线性控制系统理论较为 成熟,分析和设计方法 相对简单。
动态性能定义
动态性能的改善方法
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 变化特性。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如减小系统增益 或增加系统阻尼比等。
动态性能的指标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 调量等。
稳态性能分析
稳态性能定义
系统在稳态时输出的特性。

(整理)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整理)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学习研究从各类控制系统所抽象出来的,具有共性的规律(组成原理,数学模型,各种分析方法及基本设计方法)。

抽象性、综合性较强,用较多的数学工具解决应用问题。

第一章1.1 引言1.1.1 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直接参与,而使被控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化的过程,叫自动控制。

①不需要人直接参与;②被控量按预定规律变化。

(2)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①实体;②有机组合1.1.2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应用极为广泛,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交通、农业、经济管理、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可见。

1.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三大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第二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3)第三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

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1)被控对象(2)被控量(被调参数,输出量)(3)给定量(参考输入量,给定信号)(4)扰动量(扰动输入量,扰动信号,干扰量)(5)测量信号(6)偏差信号(详见课本)1.2 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基本控制方式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按有无反馈,即按结构分为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1.2.1 开环控制系统 (1)定义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示意图:优点: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缺点:控制精度低、对扰动没有控制能力。

用于输出精度要求低的场合。

若出现扰动,只能靠人工操作,使输出达到期望值1.2.2 闭环控制系统——重点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也称为反馈控制①系统的输出参与控制,系统结构图构成回路②依靠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偏差存在,就有控制作用,其结果试图使偏差减小 ③控制精度高④对系统内部除反馈通道和给定通道外的一切扰动都有抑制作用 ⑤引起振荡1.2.3 复合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精编自动控制原理讲义资料

精编自动控制原理讲义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学习研究从各类控制系统所抽象出来的,具有共性的规律(组成原理,数学模型,各种分析方法及基本设计方法)。

抽象性、综合性较强,用较多的数学工具解决应用问题。

第一章1.1 引言1.1.1 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直接参与,而使被控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化的过程,叫自动控制。

①不需要人直接参与;②被控量按预定规律变化。

(2)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①实体;②有机组合1.1.2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应用极为广泛,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交通、农业、经济管理、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可见。

1.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三大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第二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3)第三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

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1)被控对象(2)被控量(被调参数,输出量)(3)给定量(参考输入量,给定信号)(4)扰动量(扰动输入量,扰动信号,干扰量)(5)测量信号(6)偏差信号(详见课本)1.2 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基本控制方式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按有无反馈,即按结构分为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1.2.1 开环控制系统 (1)定义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示意图:优点: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缺点:控制精度低、对扰动没有控制能力。

用于输出精度要求低的场合。

若出现扰动,只能靠人工操作,使输出达到期望值1.2.2 闭环控制系统——重点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也称为反馈控制①系统的输出参与控制,系统结构图构成回路②依靠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偏差存在,就有控制作用,其结果试图使偏差减小 ③控制精度高④对系统内部除反馈通道和给定通道外的一切扰动都有抑制作用 ⑤引起振荡1.2.3 复合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2)

自动控制理论(2)

自动控制理论(2)自动控制理论(2)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它广泛运用于工业、交通、军事、医疗、环保等领域,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对象组成。

其中传感器是将被控制对象的状态转化为电信号;执行器是将控制器输出信号转化为机械或电信号的装置;控制器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和预先设定的规律,输出控制信号,来达成对被控制对象的调节和控制;而被控制对象则是受到控制信号,实现向期望值的稳定和准确性变化的物理或化学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多种指标综合而成的,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系统的稳定度和系统的快速度。

系统的稳定度是指当输入信号稳定、保持不变时,系统输出信号的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的系统可以更加精确地达到其目标状态;而系统的快速度则是指系统的动态响应,即其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所需时间。

在真实世界中,系统往往需要同时达到高速度和高稳定度两个指标,往往二者也是相互矛盾的,推动自控理论的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

自动控制系统的描述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从系统描述方式开始的。

自然语言、框图、数学模型等是常见的几种描述方式。

其中,数学模型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

数学模型是对自控系统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的工具,它是自控理论中最基本的语言,是设计控制算法的基础。

总之,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促进控制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操作,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提升了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水平。

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将不断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在工业、交通、军事、医疗、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工业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现代工业中,利用自动控制理论研制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系统,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自动控制理论第一讲

自动控制理论第一讲

2、主要参考书
《自动控制理论》 邹伯敏 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编 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李友善
国防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 科学出版社 第3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动控制原理》 王建辉
清华大学出版社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Katsuhiko Ogata 电子 工业出版社
控制量 u
扰动 n
被控对象 GO
比较 环节
反馈环节 H
反馈信号 b
第29页/共45页
输出信号 C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即稳、快、准。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系统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任何一个正常工作的系统首先必须是稳定的。
快速性 在控制作用下,系统必然由原先的平衡状 态经过一段时间才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 个过程称为过渡过程。过渡过程越短,表明系统的 快速性越好。快速性是衡量系统质量高低的重要指 标之一。
【自动控制理论】 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第15页/共45页
【自动控制系统】 由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等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一定控制功
能的有机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方框图】
比较 输入量
控制器 测量电路
被控对象
输出量
第16页/共45页
四、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及特点
2、家用电器
第37页/共45页
3、工业控制
第38页/共45页
4、智能仪器仪表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数字式测角仪
第39页/共45页
智能热量表
5、智能电网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传感器的选用
• 8.1.2 传感器选择的一般步骤 选择传感器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对传感器所有要求的情况
下,力求成本低、工作可靠且便于维修的原则,即性能价格 比要高的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借助于传感器分类表。即按被测量的性质,从典型应用中可 以初步确定几种可供选用的传感器的类别。 2 .借助于常用传感器比较表。即按测量的范围、测量精度及环 境要求等进一步确定传感器的类别。 3 .借助于传感器的产品目录。根据所选的传感器的类别,借助 产品目录,选出传感器的规格、型号、性能和尺寸。
图1-3 直流电动机转速闭环控制方框图
闭环控制特点
循环控制, 路径闭合
系统精度高, 抗干扰能力强
结构复杂,元 件和参数配置 要求较高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定值、随动和程序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 系统给定值(参考输入)为恒定常数,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定值控制
系统,这种系统可通过反馈控制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输出)保持恒定、 希望的数值。
返回
8.1 传感器的选用
由于传感器精度的高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测的 结果,影响到自动检测系统的品质和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一个很重要环节。
• 8.1.1 传感器的选择要求 传感器的选择要求是全面的、严格的,是选用传感器的依
据。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技术指标要求。
如绝缘电阻、耐压等级及接地保护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传感器的选用
5)可靠性要求 如抗干扰、使用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等。
6)维修及管理要求 如结构简单、模块化、有自诊断能力、有故障显示等。 上述要求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同的要求,如线性度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
于期望值。
自动控制系统定义: 是一个带有反馈装置的动力学系统。系统能自动而连
续地测量被控制量,并求出偏差,进而根据偏差的大小 和正负极性进行控制,而控制的目的是力图减小或消除 所存在的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 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 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 整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3、随动控制系统(或称伺服系统)
这类系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是一个未知函数, 要求输出量跟随给定量变化。如雷达天线跟踪系 统,当被跟踪目标位置未知时属于这类系统。随 动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随时间任意变化的系统。 其任务是要求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参 考输入量,跟踪的速度和精度是随动系统的两项 主要性能指标。
应用场合:
1. 控制量的变化规律可以预知。 2. 可能出现的干扰可以抑制。 3. 被控量很难测量。
应用较为广泛,如家电、加热炉、车床等等。
闭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 而且还有反向联系. 闭环控制又称为反馈控制或按偏差控制。
例 转速负反馈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给系定统电组压成:
反直馈流电电压机
控制系统的组成
比较
r(t) 元件 + e(t)
串联
+
输入 偏差 校正元件
放大元件
信号 - 信号
-
执行元件
扰动
控制对象 C(t)
输 出
主 反 馈
并联校正元件
局部反馈


测量元件
主反馈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
测量反馈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并将其转换成 与输入量同一物理量后,再反馈到输入端以作比 较。
比较元件——用来比较输人信号与反馈信号。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ppt课件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ppt课件

闭环
开环
(反馈) (前馈)
复合
定值
程序
随动
线性
非线性
电动
气动
液动
连续
离散
第四节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评价
稳定性
稳态性能
动态性能
前馈控制方案举例
补水流量
优点: 调节速度快; 结构简单,造价低。 缺点: 抗干扰能力单一; 调节品质难以保证。
用水流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自动控制理论—设计、分析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自动控制系统—在无人直接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所有设 备的整体。
“自动控制”所涉及到的领域—遍及工业生产、军事、航空航天及日常生 活的每一个领域,还有替代实施规范操作的机器人
学习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 掌握“全面评价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水平”的能力; ➢ 了解“改善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 ➢ 了解“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
主要内容及承上启下的关系
本课程设计到的基础理论知识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相关概念:
1、开环顺序控制 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给定值
测量值
控制信号
控制量
执行器
检测变送器
干扰 被调量被控对象ຫໍສະໝຸດ 关注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共性:
组成 --- 设备、信号的名称。调节机理 ---依据偏差调节,消除偏差为目的。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类别
按系统结构分类 按给定值特性分类 按系统模型特征分类 按执行机构特性分类 按系统传输信号形式分类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草稿)宁永臣2018.3.4哲学是科学工作者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有效操作的唯一工具。

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性基础之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统一,即一元化教育。

由于近代工业革命的结果,两者的割裂<多元化教育)使得哲学或给力不够、或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反思、批判、预见)也越来越小。

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了某种创新思想,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思想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梳理和升华,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取得了阶段性创新成果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成果进行价值的总体判断和预见,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不是我们至今都培养不出世界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b5E2RGbCAP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适当的哲学分析,应成为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为,既使抛开这一主动意义,自动控制理论本身也带有浓重的方法论色彩,有必要对此加以强调或突出。

这种哲学分析为我们认识自动控制理论问题、解决自动控制理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是学习好、运用好自动控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

p1EanqFDPw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定性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自动控制理论<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规律的技术科学【性质】,它研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律和控制规律【对象】。

其任务是给定一个被控对象或过程后,按工程或其它需要给定一<组)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再依据实际上的限制与约束,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个被控对象或过程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从理论上讲,自动控制理论<原理)要回答的问题正是针对上述要求下能不能做和怎样做两个问题【任务】。

DXDiTa9E3d二、自动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对哲学范畴1.作用与反作用<可解释反馈原理)2.原因与结果<可解释反馈原理)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解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三、控制科学中的反馈与哲学范畴中的反馈所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绪论PPT课件

自动控制理论绪论PPT课件
29
第29页/共32页
曲柄的滑动头 驱动电机
硬盘 轴心
滑动曲柄
磁道a
电机
17
第17页/共32页
+ +
输出角度

同位仪 电压和功率放大器
直流电动机 炮身
输入角度
图1-10 地空导弹跟踪系统示意图
18
第18页/共32页
+ +
输出角度

同位仪 电压和功率放大器
直流电动机 炮身
输入角度
图1-10 火炮跟踪系统示意图
工作原理: 同位仪是误差检测装置,输入信号是火炮跟踪目标 的监测角度,反馈装置把炮架转动的角度送入同位仪,放大 装置输出相应的偏差信号,使直流电动机带动火炮的炮架转 动,如此直至反馈的角度信号与输入的角度信号相等时,放 大装置的输出功率为零,电动机停止转动。由于火炮的目标 是飞行物体,因此系统的输入角度必须根据实际目标方位随 时调整,所以火炮跟踪系统是一个随动系统。
返回
5
输入量 控制器
输出量 执行器
图1-4 开环控制系统示意图
• 缺陷:由于系统周围环境的变化会给系统造成干扰,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 可能精确地对应于输入量,因此开环系统不具备克服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的能力,它的准确性和稳态精度都不高。如果系统输入量再随时间变化,而系统 的被控对象一般都存在惯性,所以不可能瞬时完成对输入量的响应。——抗干扰 能力差
19
第19页/共32页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连续系统——系统各个组成环节的输入、输出信号都是时间 连续信号。
➢ 一般采用微分方程作为分析连续系统的数学工具。
上面所举的恒值调节系统和随动系统的例子都属于连续 控制系统。
离散系统——系统各个环节的输入、输出信号都是离散信

自动控制理论教案

自动控制理论教案

经典自动控制理论教案第一章:自动控制概述1.1 自动控制的概念解释自动控制的定义强调自动控制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介绍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概念解释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区别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介绍稳态误差、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概念强调性能指标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经典控制理论基础2.1 传递函数介绍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释传递函数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作用2.2 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强调系统稳定性对控制设计的重要性2.3 系统频率响应分析介绍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性解释频率响应分析在系统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第三章:PID控制器设计3.1 PID控制器的原理介绍PID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强调PID控制器在工业应用中的广泛性3.2 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解释比例、积分和微分作用的调节作用介绍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3.3 PID控制器的应用实例提供PID控制器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强调PID控制器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第四章:模糊控制理论4.1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模糊控制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原理强调模糊控制在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信息方面的优势4.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与设计解释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和输入输出处理方法介绍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3 模糊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模糊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强调模糊控制在不确定性和模糊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第五章:自适应控制理论5.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自适应控制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原理强调自适应控制在适应系统变化方面的优势5.2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解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介绍自适应控制器在不同类型系统中的应用5.3 自适应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自适应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强调自适应控制在适应系统变化和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第六章:状态空间分析6.1 状态空间描述介绍状态空间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强调状态空间分析在控制系统综合和设计中的重要性6.2 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解释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方法强调矩阵运算在状态空间分析中的应用6.3 状态空间控制策略设计介绍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控制策略解释状态观测器和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第七章:最优控制理论7.1 最优控制的目标和约束介绍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强调性能指标在最优控制设计中的作用7.2 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解释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和应用强调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7.3 最优控制应用实例提供最优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强调最优控制理论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数字控制理论8.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数字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强调数字控制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8.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解释Z域变换和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介绍PID控制器在数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8.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现提供数字控制系统仿真实例强调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和调试方法第九章:非线性控制理论9.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强调非线性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9.2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解释李雅普诺夫理论和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介绍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9.3 非线性控制应用实例提供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强调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复杂系统控制方面的作用第十章: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10.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强调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0.2 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分析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强调控制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3 生物医学控制系统分析生物医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强调控制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0.4 总结与展望总结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展望未来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展开,涵盖十个章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草稿)宁永臣2014.3.4哲学是科学工作者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有效操作的唯一工具。

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性基础之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统一,即一元化教育。

由于近代工业革命的结果,两者的割裂(多元化教育)使得哲学或给力不够、或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反思、批判、预见)也越来越小。

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了某种创新思想,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思想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梳理和升华,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取得了阶段性创新成果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成果进行价值的总体判断和预见,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不是我们至今都培养不出世界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适当的哲学分析,应成为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为,既使抛开这一主动意义,自动控制理论本身也带有浓重的方法论色彩,有必要对此加以强调或突出。

这种哲学分析为我们认识自动控制理论问题、解决自动控制理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是学习好、运用好自动控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

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定性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自动控制理论(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规律的技术科学【性质】,它研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律和控制规律【对象】。

其任务是给定一个被控对象或过程后,按工程或其它需要给定一(组)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再依据实际上的限制与约束,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个被控对象或过程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从理论上讲,自动控制理论(原理)要回答的问题正是针对上述要求下能不能做和怎样做两个问题【任务】。

二、自动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对哲学范畴1.作用与反作用(可解释反馈原理)2.原因与结果(可解释反馈原理)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解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三、控制科学中的反馈与哲学范畴中的反馈四、自动控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所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

亦称知识论。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

为力求使我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我们必须遵循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基于整体论的认识路径】整体论是古代条件下哲学、自然科学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察和研究,以揭示事物的整体性本质或整体性规律。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低下,人们没有条件和手段把研究对象分解开来,以对其各个部分和细节进行研究。

只能从整体(即黑箱)着眼、入手,从整体水平进行观察和研究。

这就使得整体论具有笼统、模糊、思辨(由于推理事实不足所进行的猜测)和谬误(不正确的猜测,不能自圆其说)等局限性。

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逐渐由还原论所取代。

【基于还原论的认识路径】作为对古代整体论的辩证否定,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基于原子论而产生的相对于整体论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

其特点是从部分了解整体,从微观了解宏观,从低级运动了解高级运动。

这种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部分,从高到低、由上向下、方向单一的研究思路被称为还原论。

还原论的实质就是分析。

在近400年历史上,还原论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贯穿在哲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中,对于推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功。

虽然还原论的局限性已经开始暴露,但它在自然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至今还没有被取代。

【基于老三论的认识路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出一个能描述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论分为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个部分。

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内容来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

其创始人是贝塔朗菲(L.Bertalanffy)。

可以看出,还原论是对整体论的辩证否定,强调的是分析。

系统论又是对还原论的辩证否定,强调的是分析与综合。

【控制论】研究系统各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律和控制规律的科学。

控制论已不再局限于工程控制,而是广泛应用于所有其他科学领域。

其创始人是维纳(N.Wiener)。

【信息论】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等的科学。

通过数学运算可以计算出信息传递的能力和效率,应用在通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中。

其创始人是香农(C.E.Shannon)。

【基于新三论的认识路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耗散结构理论】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津(I·Prigogine,1917—)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论。

并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协同论】创始人哈肯(Haken,Hermann,1927—),又称为“协同学”。

【突变论】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éThom),他于1972年发表的《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章。

五、自动控制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所谓的“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

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概括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而有关这些方法的一般性理论就是方法论。

没有与世界观相脱离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学科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在方法论上,研究自动控制理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结构与功能研究;然后利用信息论的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信号或能量的传递、变换研究;最后利用控制论的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目的研究。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对待,着重从系统的整体与组成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诸多关系中,双向(甚至多方向)、综合地考察对象,以全面、准确地认识对象,并对问题做最佳处理的方法。

简言之,即综合地研究和处理有关对象整体联系的方法。

常用的系统方法有系统工程方法和运筹学方法等。

应用系统方法的主要步骤:(1)明确问题。

确定问题的性质,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确定系统的边界。

边界划分必须合适,划得过宽,分析的因素增多,抓不住重点,划得过窄,一些重要关系和变量被忽视,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系统。

(2)系统分析。

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关联关系;功能是指系统所发挥的作用。

注意功能与性能不同,性能则是系统对外部各种影响的反应。

(3)建立系统模型。

用模型来描述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一个复杂系统,总是含有大量的因素。

其中有决定系统本质的主要因素,也有许多次要因素。

只有在模型中包括了全部主要因素才能把握整个系统的本质。

(4)求解。

在约束条件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求解,获得答案。

【功能模拟方法】模拟方法是以客观事物中某些相似方面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一种方法。

模拟方法可分为物质模拟和思想模拟两大类型。

物质模拟是以物质模型来模拟原型的方法。

分为物理模拟、医学模拟、数学模拟、功能模拟等多种类型。

物理模拟、医学模拟和数学模拟仅是认识原型的手段,而功能模拟则既是认识原型的手段又是认识的目的。

功能模拟方法建立的思想基础是在一定条件下,在形式、结构不同的系统中,可以观察到同样的行为。

而其产生的哲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有关行为概念在方法论中具体引用。

该方法的特点是原型关系的类比性、原型结构的替代性以及原型信息的外推性。

【黑箱-灰箱-白箱方法】从认识论上讲,黑箱方法是以我们对所研究的对象一无所知为出发点,通过认识的不断深入,即由黑箱-不知、灰箱-有所知、白箱-全知,逐步达到认识对象的目的。

认识步骤是确认箱子(黑、灰、白)-考察箱子-阐明箱子。

【形式化、数量化、最优化方法】形式化与形式化语言的应用有直接关系。

形式化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

用形式语言构造的系统(如公理化的逻辑系统)称为形式系统,相应的方法称为形式化方法。

首先,形式化要求反映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抽象化水平,也体现了学科运用形式化语言统一处理问题的要求。

其次,对自动控制理论进行数量化(定量)研究的前提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形式化。

最后,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定量化研究导致了比较与选择的可能,即最优化问题的产生。

而这三者是由自动控制理论运用类比方法探索并确定不同系统相似性的要求决定的。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某个系统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然后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这一复杂系统的规律或本质的认识。

应用方法:(1)信息反馈控制,即按规定信息,通过信息反馈、信息比较、信息判断和信息调整四步实现对实际信息的控制。

规定信息是指系统工作的预定目标或参数;实际信息是指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

(2)功能模拟,即以功能和行为上的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

用信息方法考察复杂系统,不考虑系统的物理性质,仅从信息流程上对系统进行研究。

这样就可以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系统可以具有相似的行为和功能。

这就是功能模拟的理论基础。

例如,智能机器人。

【数学方法】从数学史和数学哲学上来看,“数学观的混乱”导致了数学“研究对象的混乱”,而这又导致了“数学方法定义上的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