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科学逻辑上的区别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摘要】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理性比较。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价值观念、方法论和实践运用上的差异。
在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并深入剖析了互补性与冲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为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核心理论、价值观念、方法论、实践运用、比较、优劣势、互补性、冲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始于19世纪,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是一种以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而西方经济学则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等不同的派别。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存在,以及通过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来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而西方经济学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利益的调节,认为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和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理论的差异和优劣势所在,有助于指导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对于不同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它们在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应用实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两种经济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经济学视野,提高我们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体系,在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异同点。
一、理论基础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
而西方经济学主要以理性选择和市场机制为理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效率,认为市场是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
其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效用、边际效应等。
西方经济学家相信,通过市场竞争和个人理性选择,经济体能够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
二、分析方法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运动是由矛盾的斗争所推动的,通过对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解释经济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注重于历史和社会的具体实践,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
西方经济学则主要采用了数理经济学和实证分析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注重以数据和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验证和验证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追求科学性和预测能力。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主张经济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他认为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和贫富差距,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造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西方经济学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是个人自由和物质繁荣的基础,主张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追求经济效益。
他们认为市场能够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异
1)研究对象不同
《资本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而对于西方经济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6版)中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它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行为的结合。
2)研究方法不同
总的来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学的方法,而西方经济学主要用的是数学等实证方法。
具体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将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统一,将思维概念运动和其他的形式与客观的经济矛盾运动相统一,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总结。
而西方经济学主要用的是实证法,只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规律,而回避“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采用大量的数学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的研究,使得经济研究更有说服力和证明力。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今日读到了hhi的帖子:《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根本上难以成立》。
在帖子中他说:“我甚至发现,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根本上难以成立。
为什么?因为如果讲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学方面的阐述,那是西方经济学的领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西方式阐述,劳动价值论甚至有关剩余价值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遗留下来的。
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抱批判甚至否定态度的。
而马克思应该要构建与发展的则是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即所谓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经济学。
但这方面,马克思有多少阐述?片言只语吧了。
根本谈不上一个经济学所具有的体系性”(/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46145&page=1&fr omuid=32614)。
对此,我想对hhj说得是,你实际上还没有弄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不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点是没有错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是,他所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所采用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与其它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
同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他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的。
而西方经济学则是站在资产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基本观点以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两者的不同点十分明确。
我们只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之前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之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都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根本性的区别。
正因为具有这种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自成体系,并区别于其它的经济学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具有明显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还在于它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一、发展历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轨迹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比较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对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主要是指在西方国家居主流地位的理论经济学。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理论研究上已分道扬镳。
1、阶级立场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站在人类和历史的高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从客观的生产力水平出发,阐明生产关系变化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过渡性。
而西方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永恒制度而分析其具体体制。
因此从阶级立场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矛盾的。
2、研究任务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侧重对经济过程的本质的分析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
而西方经济学以私有制为基础,提出“经纪人”假说,研究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资源的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3、研究范围不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载体都是商品,始终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持续扩张的资本与世界有限的市场存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整个人类社会作为研究范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研究商品交换、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研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无限扩张的资本与世界有限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寻求市场而是为了满足经济行为主体人的需求。
(王娜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论[J].经济理论问题《生产力研究》,2010,(9).)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互补关系马克思经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经济学的两大体系,各自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适用的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而西方经济学具有特定条件下的实用意义,二者互相补充和借鉴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着重在生产力方面。
工作心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最新)
工作心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最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来,都多次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
由于我本人的专业是经济学,下面,我重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异同。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威廉·配第和大卫·李嘉图。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也是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的,后来发展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供给学派等不同的流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威廉·配第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严密地论证了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即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并认为资本主义的企业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这种剩余劳动,而不是追求的使用价值,发现了资本主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是要素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最基本的观点是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的管理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进而得出4个要素也要共同分享价值的观点,即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企业家获得利润,为资本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资本家、企业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它们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理论观点:西方经济学主张市场自由化,强调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
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剥削制度,主张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
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强调数据和模型的应用,注重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分析。
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则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矛盾的揭示。
应用: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有较大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产业组织、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研究。
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被应用于阶级关系、社会制度、资本积累等方面。
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具有不同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的经济学体系。
本文将从观点、方法和核心理论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全面解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观点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反映,并且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矛盾和危机,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而西方经济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效用最大化、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经济增长等,注重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方法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历史演进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
它注重整体的观察和分析,倾向于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
而西方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行为的分析和市场机制的研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它更偏向于微观经济学和实证研究。
三、核心理论的比较在核心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以此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的矛盾与危机,并鼓励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
而西方经济学则围绕着供求关系、效用理论和市场机制等核心理论展开研究,强调市场自由、私有产权、竞争和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政策导向的比较由于价值导向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政策导向上也存在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倾向于强调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在追求社会公平和集体权益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
而西方经济学更注重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优化,主张自由放任,少干预,以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观点、方法、核心理论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而西方经济学则着重于市场经济和个体行为,注重市场机制和效用最大化。
政治经济学跟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异同
政治经济学跟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异同长时间以来,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关键的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只有在正确地分析认识了政治经济学跟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异同,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建设途径和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完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一、相同的起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主要诠释在各个发展阶段人类社会所遵循的分配规律,如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以人和社会的选择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一些稀缺的资源去生产各种不同的商品。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有一定的区别,但其起源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都是以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发展的起源。
均衡价格这一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但两者都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二、本质的差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本质观点是人是社会的人,是历史的人,但它对于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并不否定。
然而,人类社会是群居的,其目的就是要将一切的私有和剥削消灭掉,构建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产力高度发达、精神充实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虽然当前社会主义在改革市场经济,私有制允许存在,但这仅仅是改革的手段之一,其主导地位依旧被公有制占据着。
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强调集体主义,它认为精神力量和群众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合力,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西方经济学的本质观点是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这一特征,因为个人的潜能只有在私有制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私有制对他们来说是最永恒有效的,是唯一的市场经济基础,跟人性十分一致。
虽然西方有很多的经济学派,但他们研究的前提都是私有制,即便是实行企业国有化,也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改变私有制的本质。
可见在西方国家里,资本主义的根本就是私有制,绝不会动摇分毫。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引领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后,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这两种经济学各自都存在着不同的聚焦点与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果在发展中,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否定了西方经济学,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更加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正确的理论思想,从而影响社会快速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解放,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其主要聚焦点的所在,从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属于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解放是其主要的聚焦点,它的本质是指生产关系的存在。
由于双方在聚焦点上存在着这样的差异,使得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质。
贯穿西方经济学的轴心与主线是资源配置的稀缺性与最大化问题的研究。
尽管在近些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学派纷纷建立,各大学派中对西方经济学中各自观点与见解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各个学派在西方经济学方面却都存在着相同的观点。
曾有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学是一种将人类行为当做目的和拥有不相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研究科学。
”为此,有人将西方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一种科学。
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宗旨所在,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拥有一定价值中的特性,在这方面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利用稀缺手段去实现既定目的的一种行为。
为此,对于各种所要实现的目的而言,经济学所处的地位都是中立的;如果要实现某一种目的,那么稀缺手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现象。
要知道,经济学更加注重的稀缺手段的应用,并不考虑目的的本身,但是它的理念也有很多人认可。
将二者比较起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存在着相反的理念。
浅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如前所述两套体系都使用了“经济”一词这就意味着两者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比较
王培暄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是哲学历史观上的区别,而两者之间的具体分歧体现在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和阶级归属各个方面。
我们当今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有选择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体”,西方经济学为“用”,“体”“用”关系不容颠倒。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王培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3
【相关文献】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J], 温孟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J], 尹有; 朱文蔚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比较研究 [J], 王惠民
4.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J], 罗节礼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J], 李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学科,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兴起以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这两种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从它们的根本观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践价值等方面,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以古典经济学为源流,通过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分析来解释市场的运行机制,主张自由市场的优越性,强调效率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进行深刻的剖析,认为资本主义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供给、需求、成本、边际效益等概念。
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与竞争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主张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与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进行剖析,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
西方经济学主要运用数理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计量模型和实证研究来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理性决策和经济行为的最优性。
四、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主义制度来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竞争和个人自由选择,主张市场的自发调节和资源配置可能实现的最大效益,追求经济增长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根本观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践价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批判性,强调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西方经济学则侧重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效率性,推崇自由市场和个人选择权。
两种经济学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面临着各自的局限性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余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1)概述 (3)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 (3)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 (3)2、西方学者对科学标准的曲解 (4)3、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5)二、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与伪设 (6)1、假设与伪设的概念 (6)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假设示例 (7)3、西方经济学的伪设示例 (7)4、假设与背景的区分 (8)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比较 (8)1、西方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违背 (8)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运用 (11)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逻辑比较 (12)1、西方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违背 (1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运用 (14)五、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比较 (15)1、西方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违背和滥用 (1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运用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6)概述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混淆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将其与现实不符的理论称为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则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与其同样具有“科学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总是能够表明自身的科学性的。
在这种时候,西方经济学就会否认一切可能的科学的经济理论的存在。
但是,不仅科学的经济理论是存在的,而且西方经济学决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在逻辑推理上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的典范。
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1。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科学逻辑上的区别余斌2012-12-25 15:41:11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07年6期作者简介:余斌(1969-),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混淆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将其与现实不符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另一方面则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与其同样具有“科学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总是能够表明自身的科学性的。
西方经济学在逻辑推理上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的典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逻辑一、西方经济学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①“只要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
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
”②艾克纳等人也曾指出,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较大的社会有关的范围内对经济系统的实际运行作出解释——实际上它对此基本上是无用的——而是为在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系列思想提供支持”③。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强调每个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而西方经济学家正是这样的人。
“一种关于学术经济学家活动的行为理论并不假定,这些经济学家的唯一兴趣是为了了解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和能够提出解决经济难题的政策方案。
……与正统观点保持一致会使著作得到专家的赞同,这对谋取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候选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未来可能的同行或上级是些误入歧途的傻瓜,那么他们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人的敌视。
”④从而,“只有那些已经接受经济学当前的缺陷的人,才能取得作为这个学科的成员的资格,这些缺陷包括它的非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未经经验证实的整个思想。
因此,它有助于保证以经济学专业为代表的社会系统,能够原原本本地再生出自身。
”⑤西方经济学的这套手法,马克思早就在资本家的身上发现过。
“法庭上坐的是工厂主先生,他们是自己审问自己。
举一个例子。
克肖—莱塞公司的纺纱厂主,一个叫埃斯克里奇的人,曾把他的工厂准备实施换班制度的计划提交本区的工厂视察员。
在他的计划被拒绝以后,他起初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几个月以后,一个叫鲁宾逊的人——也是纺纱厂主……由于实行一种与埃斯克里奇想出的换班制度相同的制度而被控告到斯托克波尔特市治安法官。
庭上坐着4位法官,其中3位是纺纱厂主,而以那位必不可少的埃斯克里奇为首。
埃斯克里奇宣判鲁宾逊无罪,并且说,对鲁宾逊来说是合法的事,对埃斯克里奇也是合理的。
于是,他根据他自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马上就在自己的工厂里实行这种制度。
不用说,这种法庭的组成本身就是对法律的公然违反。
”⑥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所谓科学性,纯粹来自于西方经济学内部的自吹自擂和相互吹捧。
田国强曾撰文强调:“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现代经济学则按照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分析工具——通过观察、理论和再观察——来系统地探索人类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现象,从而它是一门科学,代表了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⑦在他看来,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分为五个部分或步骤:“(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⑧在这里,既没有关于行为假设成立的理论分析,又没有关于行为假设成立与否的假设检验,与真正的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分析方法,根本不沾边。
这表明,“既拿不出周密可靠的数据作依据,又不引用基本的经济理论,随随便便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⑨的恰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
显然,在这种排斥异己、拒绝兼容并包的体制中,西方经济学“已经变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更像一种宗教,而不是一门科学”⑩。
二、西方学者对科学标准的曲解“‘科学’一词可以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场合使用。
一种是库恩—拉卡托斯所说的具有一个硬核的总体范式。
这种硬核是一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人赞同的,也是他们追求‘标准科学’的基础。
另一种是逻辑实证主义者所谈的科学。
”(11)“根据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观点,科学是经验的、可以验证的、综合性的和无价值观念的;而且科学的定义要具有某种逻辑理性的结构和确定的内容。
”(12) 但是,严格来说,关于科学的这两个定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就其第一个场合而言,大多数人赞同是什么意思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苏联、东欧和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的赞同人数加起来曾经远远超过西方经济学的赞同人数,西方经济学连库恩—拉卡托斯观念上的科学都谈不上,西方经济学家为什么还死守西方经济学不放呢?而且库恩—拉卡托斯把科学视为一种范式是不恰当的。
这是因为能够成为范式的东西太多,而它们并不一定是科学的。
例如,在中国,易经八卦等算命术也是具有大多数算命者赞同的硬核的一个范式。
中国象棋是一种范式,国际象棋也是一种范式。
把科学定位于范式,容易使科学脱离了实际,而成为一种游戏。
而把经济学定位于范式,就等于将其定位于一种超脱经济实际的棋类运动。
可笑的是,西方经济学这种棋类运动,却偏偏要强调现实世界应当按其棋盘上棋子的运动方式来运行。
至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可以说,一方面,西方经济学从来就不是这样的科学,因为西方经济学从来不认为它的理论假设是可以经过验证的,例如,他们就拒绝承认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证实了西方经济学的失败。
而其所谓的经过实证验证过的一些重要理论,比如我们将在后面分析的生产函数,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验证。
另一方面,凡是涉及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都是不可能不带有价值观念的。
“同样的利益,在宗主国使资本的献媚者政治经济学家从理论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本身的对立面说成是同一的,在殖民地却使他‘公开揭露事实’,大声宣布这两种生产方式是对立的。
”(13) 显然,无论是明里还是暗里,鼓吹或“证明”绝大多数人应当为极少数人的享乐而受苦的经济理论,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三、经济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为了掩盖西方经济学的不科学性,排斥一切可能的经济科学,一些西方学者强调,经济研究是不可能科学的。
其理由是:经济研究不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可以在严格或较严格地控制各方面条件的情况下做实验。
但是,科学不等于自然科学,也不等于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同构。
实际上,只要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其表面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同时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符合一定的逻辑基础,那么该学科就应当称为科学。
具体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科学而言,其研究的逻辑基础有3个: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1. 历史逻辑所谓历史逻辑,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脱离不了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各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也具有其相应的历史发展轨迹,因此,相应的经济理论,必须与经济现象的历史轨迹相吻合,即要符合历史逻辑。
然而,“‘历史经验’不足和统计知识不够的现象在经济学家中是很普遍的。
历史经验既包括充分占有历史事实,也包括有足够的历史感”(14)。
恩格斯在谈到施米特把价值规律称为科学的假说时指出:“施米特直接宣称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内的价值规律是一种虚构,即使是理论上必要的虚构。
但是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完全不正确的。
价值规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远比单纯的假说,——更不用说比虚构,即使是必要的虚构,——具有更重要得多、更确定得多的意义。
……这里所涉及的,不仅是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历史过程和对这个过程加以说明的思想反映,是对这个过程的内部联系的逻辑研究。
”(15)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反映了历史事实的发展变化。
为此,恩格斯用了近9000字的长文(16) 演示和论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时代的商品等价交换规律是如何演化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的历史过程。
2. 现实逻辑所谓现实逻辑,是指经济研究中的逻辑过程要与经济事物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实际过程相一致。
例如,人们只能先吃完第一口饭,才能吃到最后一口饭。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们似乎不这样想。
张维迎曾提到博弈论中的一个“连锁店悖论”问题。
(17) 在这个问题中,西方学者在面临20次重复博弈的问题时,先假定前19次已经有了结果,单独考察第20次博弈。
然后,固定这第20次博弈的结果不变,再假定前18次的结果后,考察第19次博弈。
如此这般倒推回去,以所谓反向归纳的方式得到20次重复博弈的推论。
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先假定吃到最后一口饭,再回过头来决定是否要吃第一口饭,从而完全无法解释当中国联通进入中国电信(后来是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市场时,双方展开的激烈竞争。
(18)相比之下,马克思则在《资本论》中,根据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现实过程阐明了“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19) 的道理。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现实逻辑的最好概括。
例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而西方经济学则喜欢孤立地看待问题。
在经济学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提出了不少著名的无关论。
其中最有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资本结构无关论,又称MM理论。
但是,这一理论的数理论证是不成立的。
有趣的是,当笔者找出MM理论在逻辑上的致命缺点时,有人指出,这一理论还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得主斯蒂格利茨(Stiglitz)及其他学者的补充证明。
尽管当时笔者尚未见过这些证明,但是笔者仅从对唯物辩证法的信心,就断言,那些所谓的证明在数理逻辑上都是不可能成立的,问题只在于尚没有发现其中的缺陷而已。
结果自然为笔者所言中。
而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提出的另一个著名的股利政策无关论,后来也被笔者从数理逻辑上进行了否定。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现实逻辑上的另一个鲜明对比,就是如何看待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
相反的,这种转化的前提是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货币或交换价值。
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量变就是质变。
例如,张维迎就认为:“不存在任何阻碍一个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制度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