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名人

合集下载

阮姓起源及简介

阮姓起源及简介

阮姓起源以国名爲氏。

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爲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渭水之间(山西泾川县)。

子孙以国名“阮”爲氏。

阮姓郡望堂号暂无!阮姓家乘谱牒暂无!阮姓迁徙分布迁徙分布河南陈留郡。

阮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阮瑀(?~212):字符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

善于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爲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210~263):字嗣宗,阮瑀之子,三国时魏尉氏人,爲竹林七贤之一。

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

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

官至兵部校尉,人称爲阮步兵。

因有贤名,世称爲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

着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阮咸: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

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

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爲他的作品。

擅长弹奏直项琵琶。

爲竹林七贤之一。

阮元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元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四步读书法阮元在人才培养上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与他在书院内实行的一套完善的读书训练法密不可分。

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

文献记载,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学有所成。

这四步是:句读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即读通所读诗文。

所谓读通,首先要能认字,即认读,把字音读准;其次要掌握断句,即停顿;第三要能读通,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义;第四要能读通顺,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

评校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

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

中国古代有评点读书法,读者可将阅读感受,以及对所读书文从字句到内容的评价,写在字里行间、文前文后或者天头地角。

阮元这里的评即有评点之意。

抄录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著述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

它把阅读建立在认读基础之上,经过深入思考和熟读记忆,达到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主张,并笔之于纸,形之为文,或与同辈交流,或遗教后世。

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建设性。

阮大铖生平

阮大铖生平

阮大钺阮大钺(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

安徽桐城(今安徽极阳怀宁人。

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作家。

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阉党,崇祯朝终以附逆罪罢官为民。

明亡后在福王朱由松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与马士英狼狈为奸,对东林、复社文人大加迫害,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

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I生平经历阮大钺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

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

阮大钺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

同乡左光斗是东林在宪司的领袖人物,也是大钺倚以自重的朋友。

他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名列东林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天启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给事中出缺, 左光斗通知大钺来京递补。

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一伙人因为与左光斗发生内江,因此“以察典近,大钺不可用”,而准备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

经过一番内部交易,等到大钺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

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

本来按资历递补应该轮到吏科的阮大钺。

此时魏忠贤出现了,他让阮大钺遂得偿心愿。

但是, 阮大钺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的可怕压力就让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老家。

从此大钺与东林决裂。

魏忠贤当权时,他被召至京城,为太常少卿。

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

一段时间后,他又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

崇祯二年(1629),魏党事败,他上书指出东林与阉党都“党附宦官”,应该一起罢去(大钺准备了两本不同的奏章,一起送至北京的朋友杨维垣处。

其一专劾崔、魏之阉党。

其二“以七年合算为言,谓天启四年以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乱政者王安,而翼以东林”。

但杨维垣因为正和东林敌对,因此没有按照他的嘱托“见机行事”,上了第二本)。

竹林七贤——“音乐天才”阮咸

竹林七贤——“音乐天才”阮咸

⽵林七贤——“⾳乐天才”阮咸来⾃百度图⽚侵删提⽰题:猜⼀个⼈物提⽰1:他是⽵林七贤之⼀提⽰:2:他是⼀个⾳乐天才,精通⾳律,善弹琵琶,有⼀种乐器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提⽰3:他是“⼤⼩阮”中的“⼩阮”他就是——阮咸【阮籍简介】总体来讲,阮咸天⽣聪慧,不擅长交往,蔑视礼法,为⼈狂狷,多和其叔阮籍等⼈交往,诗⽂鲜见传世,尤其精通⾳律,善弹琵琶,如今的乐器“阮”就是以阮咸命名。

【阮咸⼈物标签】⼈物关系祖⽗:阮瑀(曹魏时期任丞相仓曹掾属,“建安七⼦'之⼀)⽗亲:阮熙(曹魏时任武都太守)叔⽗:阮籍(曹魏时期任步兵校尉,”⽵林七贤“之⼀)⼉⼦:阮瞻(西晋时期任太⼦舍⼈)阮孚(东晋时期赐爵南安县侯,任吏部尚书,“兖州⼋伯'之⼀)⼤⼩阮魏晋时期名⼠、⽂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阮”。

仕途不顺阮籍担任过散骑侍郎和始平太守两个职务。

阮咸好酒虚浮,担任散骑侍郎时,⼭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

阮咸质疑荀勖(xù)(三国⾄西晋时⾳律学家、⽂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的⾳律,遭到记恨,贬为始平太守,⽆疾⽽终。

乐器“阮”阮咸是⼀个⾳乐天才,精通⾳律,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时号“妙达⼋⾳”,有“神解”之誉。

如今的乐器“阮”就是因为阮咸⽽得名。

阮咸对现代最⼤的贡献就是乐器“阮”,⼤阮和中阮为各民乐团常⽤中低⾳弹拨乐器。

⽇本奈良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阮咸来⾃百度图⽚侵删乐器阮是中国传统乐器,秦汉时期称为“秦琵琶”,出⾃龟兹胡⼈,形状犹如梨状,称为曲项琵琶,阮咸“妙达⼋⾳”,善弹琵琶,并且予以改进,从⽽形成⾃⼰特⾊的“阮”,共鸣箱形制为圆形,四弦⼗⼆柱,竖抱⽤⼿弹奏,改缠指为⽤拨⽚。

后来阮咸失传,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抑或魏晋墓葬)中出⼟铜制琵琶⼀件,被重新发掘,命名为“阮咸”,简称“阮”,阮直到清代都⼀直保持古制,现在阮已经发展成⼀系列乐器。

质疑⾳律/阮咸”神解”西晋开国功⾂⾳律学家荀勖,善解⾳声,时称“暗解”,意思是⼀听⾳乐就能领会模仿却说不出道理,理论不⾜。

字伯元晚号怡性老人

字伯元晚号怡性老人

字伯元晚号怡性老人解读百家姓阮姓名人。

阮元人物简介,字伯元,晚号怡性老人。

阮姓,中华姓氏之一。

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

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

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

阮姓名人: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着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人物生平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

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

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

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阮元5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字,6岁进私塾就学。

他的母亲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亲则令他通文义和立志向学。

阮承信熟读《资治通鉴》,对阮元讲“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并教他骑马和学射箭,并对他说“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廿五岁的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

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阮元简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

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

百家姓: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

百家姓: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

百家姓: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阮一、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

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

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

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

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

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二、郡望堂号【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三、历史名人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cao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

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

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

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

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

阮氏起源及一些历史近代名人

阮氏起源及一些历史近代名人
阮氏起源
源于偃姓
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 阮字不同字体的写法
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 阮国被西周所灭之说可见于《辞海》,但据《诗经大雅·皇矣》载:“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歧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商末周初,周武王为彰其天子洪德,安抚夏、商王朝后裔的民心,曾大预封国,诸如封虞舜的后裔妫满于陈邑(今河南淮阳),为陈国的开国始君,遂为陈氏的开氏(姓)始祖。周朝如此封国命氏,氏的发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为众多氏国之一。当时这样的小“国”,其实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诸如:程国、崇国、扈国、阮国、房国、杜国、箕国、密须国、寒国、过国、庸国、邺国、铸国、戈国、邳国、观国、褒国、缗国、岐国、仍国、奄国、双国、武罗国等等。 后来,阮国在西戎贵族的侵压下不断被分割,阮国被迫逐渐东迁,战国初期为秦国所灭,设置为义渠邑。阮氏族人为避战乱和仇杀,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阮国故地在西汉时期置为安定县,北魏时期为泾州,唐朝时期改为保定县,元朝时期改为泾川县,因泾水而得名。
阮文焘(1765—?)清代官员,书法家。大定府毕节县(今贵州毕节)人。公元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旬庚戌恩科进士,三甲二十三名。授官河南光山知县。后来历任河南上蔡县知县、山东兖州府曲阜县知县、河南卫辉府汲县知县、郑州知州、湖南桑植县知县、 茶陵州知州等职。 阮文焘以书法见长,《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录其名并有简明传记。存世作品有撰文《皇清太学生咸亨王公墓表》,篆盖《曹天儒与赵孺人齐孺人合葬墓志》等。

阮籍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籍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籍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人物生平家庭背景阮籍的父亲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经做过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椽属。

阮籍的族父阮武,也是阮籍的族兄,是位学问渊博,通达之士,是阮籍的知己兼老师。

阮籍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哥哥名叫阮熙,做过武都太守,他的儿子就是与阮籍同入竹林的阮咸,阮籍的妹妹史书上少有记载,故不知其名。

阮籍有一子一女,子名浑,字长成,女不知其名。

少年时期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

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下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阮籍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诗》写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阮籍性格孤僻,轻荡,大约在十六七岁时,有一次随其叔父阮熙到东郡,充州刺史王昶与他相见时,他“终日不开一言”,王昶“自以为不能测”。

籍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正始时期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正始三年(242)左右,当时任太尉之职的蒋济听说阮籍“俊而淑悦,为志高”,于是询问椽属王默,王默予以确认。

之后,蒋济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

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

《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

婉言表示谢绝。

蒋济原先担心阮籍不会应辟,后来得知他已到都亭,误以为他已应命,其《奏记》中所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迎他,不想阮籍已经回去了。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作为阮籍的亲侄子,阮咸与其并称为大小阮。

从文学造诣上看,他在七贤中不是特别出奇的,但对音律极为偏好且钻研至深。

阮家原本在东汉时期是个名门大族,阮咸的父亲阮熙担任过太守,祖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

起初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后因战乱逐渐就没落下来。

他天赋异禀,再加上有阮籍这位大文豪叔叔提携教导,逐渐也成为了七贤之一。

在七贤中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史书对于他的记载也是零零散散,多见于晋书和世说新语当中。

阮咸的性格比较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平时喜欢游走于山林之间。

对自己的叔父阮籍极为崇拜,经常和阮籍游山玩水饮酒作文。

说起喝酒阮咸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

平时他在家时就喜欢喝个小酒、奏个小曲儿,把乡里乡亲叫过来娱乐娱乐。

有一次,喝着喝着来了兴致阮咸觉得酒杯不够大,就给大家都换上了大盏。

这时不知道从哪里窜出一头猪,二话没说就在阮咸盏里吧唧吧唧的喝起酒来。

众人连忙喊道,阮咸你没看到猪在喝你的酒吗?快哄出去啊。

可阮咸却看着那头猪说道,这世间万物本身是没有什么高低贫贱之分的,为什么猪就不能在我盏里喝酒呢?此言一出,大家也笑了起来。

还有一件阮咸晒衣服的事值得回味。

阮氏家族也算是大户,族内的人数众多,渐渐地也出现穷富之分,富有的和贫穷的居所也划分开来。

阮咸当然是居于后者,当时雨季过后大家都会将被褥和衣服拿出来晾晒以防潮。

富有的那一拨人列于屋前的当然是锦绣华服绫罗缎面,穷人这边就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破布烂被拿出来。

可阮咸却不以为然,照样把自己上了补丁的衣服挂在门前显眼处,很多人还嘲笑他。

他却说,别人挂什么和我没关系,不能怕笑话委屈自己吧!从这两件事体现出阮咸思想确实与众不同,他既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又对当时世俗观念以猛烈冲击。

亦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非常赏识阮咸识人的能力,曾推荐他入朝担任选贤的职位。

但他的仕途并不是顺利,甚至可以说非常的惨淡。

只因那随心所欲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上级也不是很看重他。

金华阮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阮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阮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阮氏名人与家训
阮孚字遥集,晋尉氏(河南县名,属开封)人。

他的叔祖是阮籍,父亲是阮咸,两人均为“竹林七贤”。

他的叔祖及父辈都是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也深深影响了他。

在西晋时,他曾辟任司马氏皇朝太傅府军职,迁骑兵属。

避乱渡江到建康(今南京),在东晋元帝司马睿(317-323)朝任安东参军。

他与阮籍、阮咸一样对文学很有兴趣,颇有涵养,且喜蓬发饮酒,甚至拿金貂(金貂是高级武官如侍中帽上的装饰,是皇帝所赐的等级标志)去换酒喝。

咸和初(公元327年),朝廷派他出任镇南将军,总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他从建康出发后,中途就转向武义的明招山归隐,向朝廷谎报——中途暴病而死,这时49岁。

傅村镇溪口村阮氏家规家训
笃孝思祭先祖,孝双亲;尊师长,懂感恩;存孝道,尽虔诚。

睦族邻亲宗族,惜同根;兄弟睦,胞情深;怀诚恕,友四邻。

汉魏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汉魏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汉魏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阮瑀,字元瑜,东汉时期的陈留人。

他是汉魏的文学家,在阮瑀年轻的时候还曾向蔡邕学习过,蔡邕觉得阮瑀很有才华,称他为奇才。

在当时,阮瑀还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和刘桢六人合称建安七子。

这个说法在后世得到了普遍承认。

阮瑀懂得音律,擅长弹琴。

他有名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诗《驾出北郭门行》对孤儿受到后母的虐待的痛苦境遇更是十分的生动形象。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通常能反映出当时的存在的社会问题。

阮瑀的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都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名人,而且都位列与竹林七贤之中,而且都精通音律。

他由于师从蔡邕,能得到名师的指点,所以文章写得十分的精炼,他的文名在当时的时候就被众人所知道。

当时阮瑀与陈琳齐名,他们都擅长章表书记而出名,所以曹操军中的一些关于征召或者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大多都是阮瑀和陈琳两人写的。

阮瑀的写文章写得又快又好,据说还他写的文章不需要再次修改。

据说有一次,阮瑀随曹操带领的军队西征,曹操要他草拟一封给当时关西军阀韩遂的书信。

阮瑀并没有下马,只是在马背上沉思了一会儿后,在片刻之间就把曹操交代的书信写好了。

曹操拿到阮瑀写的书信想自己修改一下,不想自己半天,发现居然不能增减一个字。

从这就看出阮瑀文章写的十分精炼。

阮瑀出生在陈留的大族阮氏。

虽然那时候的阮氏家族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社会地位还是十分的优越。

阮瑀在年轻的时候有幸拜了当时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为老师。

由于阮瑀学从名师,所以很快就崭露头角,特别是阮瑀写的文章十分的精炼,在当时很是出名,所以有了曹操烧山求贤请阮瑀的故事。

当时乱世将至,所以阮瑀没有心思入朝做官,便找了一个地方开始隐居,整天待在家里关着门读书。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基本平定了北方。

人怕出名猪怕壮。

有大才的阮瑀,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有闻名于当时。

有这么响亮的名声,曹操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贤才,所以就多次派人去请阮瑀,想让阮瑀出来入朝为官,为自己效力。

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

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

阮姓的来源,姓阮的名人阮一、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

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

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

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

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

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二、郡望堂号【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三、历史名人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cao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

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

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

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

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

阮元: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阮元: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阮元: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元画像阮元出身扬州阮氏,从祖父起入籍仪征。

阮氏自元末以武功显,世代以武功起家。

家族中多武举人、武进士出身,官阶战绩皆有显赫者。

阮氏虽以武功起家,却崇儒好学,诗书传家;自其父阮承信时,弃武从文,以儒学兴。

阮氏姻亲为林氏和江氏,皆为江南名门望族。

林氏乃阮元母家,是江南儒林名门,家风严格,家学渊源,大儒辈出;阮元祖母与其夫人皆出江氏,是江南豪族,虽以商显,却崇儒好学,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都有紧密联系,如戴震、郑燮、袁枚、卢见曾等。

阮元二十六岁中进士,三十岁时就出任山东学政,放在现在就是三十岁的正厅级教育厅厅长,三十二岁调任中央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妥妥的副部级,后出任浙江学政;三十六岁就任会试副主考,后任浙江巡抚,从此开始了九省督抚的政治生涯。

阮元历任浙江巡抚、江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国史馆总辑、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署理兵部,七十五岁时以大学时晋加太子太保衔致仕,一共在官场混迹五十年,堪称政坛不倒翁。

阮元故居阮元一生交游甚广,且大多是当时的著名学者,阮元能在学术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身处当时的顶级文化圈有极大关系,可以说是阮元的“朋友圈”里都是顶级大咖,如钱大昕、王念孙、谢墉、纪昀、任大椿、孙星衍、焦循、何元锡、孙韶、陈焯、章学诚、凌廷堪、江藩、王昶、邵晋涵、汪中、黄承吉、桂馥、程瑶田、王鸣盛、龚自珍、段玉裁、鲍廷博、王引之、王杰、朱珪等,都是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的学者。

魏晋阮氏家族

魏晋阮氏家族

阮瑀诗选
●《无题》 ●《琴歌》 ●《七哀诗》 ●《驾出北郭门行》 ●《公讌诗》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布惠绥人物,降爱常所亲。 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咏史诗二首》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违命,隨躯就死亡。 低头闚圹戶,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黃鸟鸣高桑。
阮瑀-相关资料
1. 2. /top/celeb_11683408.html /ReadNews.asp?NewsID=1596
3./%CA%E8%D3%B0%CC%EC%D1%C4/blog/item/45 6e92de363e435694ee3790.html 4. 5. /article/show.asp?id=5395 /blog121690.htm
阮 咸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阮咸 又名:字仲容 性别:男 生卒:不详 所属年代:三国时代 子女:阮孚、阮瞻 相关人物:山涛、阮籍 职务: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 描述: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善于弹琵 琶。 综述: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 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 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 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 “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 (《三峡流泉歌》李季兰引《琴集》曰: “《三峡流泉》,晋阮咸所作也。”)
“阮氏家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阮瑀
阮籍
阮咸

人物简介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 (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 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 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 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 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 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 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 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 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 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生平
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生于贵州大定府毕节县。[1]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旬高寿,特开恩科,阮文焘中该科进士,三甲二十三名,授官河南光山知县。[2] 公元1800年(嘉庆五年)10月,掣签山东兖州府曲阜县知县。[3]
现存阮文焘相关资料(3张) 公元1803年(嘉庆八年),任河南上蔡县知县,任职期间缉获邻县巨盗匪首徐春及其同伙三名。[4] 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补光山知县,因为身患疾病,迟延赴任。[5] 公元1814年(嘉庆十九年),任河南郑州知州。1813年(嘉庆十八年)下半年至1814年(嘉庆十九年)间,河南大旱,灾民众多,饿殍遍野。时任郑州知州的阮文焘按照朝廷指示积极采取措施救济灾民,另外,阮文焘还自行捐资, 煮粥接济灾民, 使灾民得以渡过艰难时期。[6] 公元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阮文焘在河南郑州知州任上,皇清太学生王世治逝世,阮文焘为他撰写墓表,署名“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知河南郑州事加二级纪录六次年家眷弟阮文焘顿首拜撰”。[7] 公元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降补州同州判,[8]迁卫辉府汲县知县,1820年—1824年(道光四年)在任。[9] 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篆盖曹天儒与赵孺人齐孺人合葬墓志。 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任湖南桑植县知县,1828年—1830年(道光十年)在任。[10] 公元1834年(道光十四年),任湖南茶陵州知州。之前因为欠解钱粮摘去顶带,道光十四年七月,阮文焘将所欠钱粮悉数补齐之后,湖南巡抚吴荣光奏请为其恢复知州之职位。[11]
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 阮姓历史名人——阮籍
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 阮匡衡:[清]字瑶琴,江苏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o三)武进士,官守备。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扬州画舫录》 阮丽珍:[公元?年至一六五三年前后]字不详,安徽怀宁人,阮大铖之女。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世祖顺治中。美容色,长于作曲。大铖降清,她为某亲王所得,甚宠爱。后来为福晋所妒,遂被鸩死。大铖所作《燕子笺传奇》,相传乃丽珍所作;此外又作有《梦虎缘》、《鸾帕血》……等剧,《梵天庐丛录》并传于世。 阮年:[清]字遐生,杭(杭州)人。墨竹师诸升。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作兰竹图。《图绘宝鉴续纂、同人画集 阮品:[约公元二六五年前后在世](亦作侃)字德如,尉氏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武帝泰始元年前后在世。与嵇康为友。仕晋至河内太守。品著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更始至洛阳,以(任)光为信都太守。及王郎起,郡国皆降之,光独不肯,遂与都尉李忠、令万修、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 后阮况为南阳太守,郭唐至河南尹,皆有能名。 (见《后汉书·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见《后汉书·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三斯堂: 敦伦堂: 文焕堂: 敦善堂: 余庆堂: 世懋堂: 敬思堂: 名贤堂: 勺湖草堂: 资料有待补充。
历史名人
阮籍与酒: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ㄇ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个酒林趣事,诠释了酒的价值。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六十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鬼”名声摆脱了这个困境。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5张)
阮文焘(1765—?)清代官员,书法家。大定府毕节县(今贵州毕节)人。公元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旬庚戌恩科进士,三甲二十三名。授官河南光山知县。后来历任河南上蔡县知县、山东兖州府曲阜县知县、河南卫辉府汲县知县、郑州知州、湖南桑植县知县、 茶陵州知州等职。 阮文焘以书法见长,《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录其名并有简明传记。存世作品有撰文《皇清太学生咸亨王公墓表》,篆盖《曹天儒与赵孺人齐孺人合葬墓志》等。
阮大年 阮玲玉 阮汉清 阮贤榜 阮帮和......
皇清太学生咸亨王公墓表
咸亨王公者,邑之杜寨村人也。讳世治,号永清,咸亨其字也,行三,幼业儒,转涉经史。其植操也端方,其禀气也庄重,其素行也孝友,其持家也勤俭,精明浑厚,悃幅无华,矫矫有古处士风。余自辛酉膺选拔,联科第,分发豫省。公以干济之才,持筹握算,经商于汴,多置铺面,称善贾焉。余每值公之暇,尝与诸夥友叙及同乡往来交接者,几易寒暑,晨夕坐谈。叙及公之生平闳得,尽悉其为人。以公学有渊源,才堪上达,无如壮心未遂,椿萱相继辞世,昆玉又各分口。长兄仲兄料理家计,凡一应生理,公独力运筹,调停得法,以致家业丰隆,蒸蒸日上。所以纳粟奏名,荣人成均,亦得观光上国。尤可羡者,处乡里以谦和从无娇态,勖子蛭以义方口其成立。其他懿德芳型,无能缕述。公少年艰于嗣息,二十岁生子拱辰,年方弱龄,不幸早天;四十六岁生子贯星,天资颖异,器宇宏深,敦请名流,研经茹古,虽未获采芹,然醇谨老成,恪守先业,名登国俊,克绍箕裘,询可谓槐植门庭,堪自树立者矣。公享年五十有七。元配杨孺人早逝,继配邵孺人在室,内助之贤者誉巾帼。庶配三皆早逝。丙子之春,卜筑新茔于村南之凤凰台,筮吉十二月初十日安厝于兹,称允臧焉。嗟乎!世风之颓也,封靡者易奢,鄙吝者过俭,或怠惰而偷安,或随波而逐靡,闻先生之风,其亦可以少愧矣。余虽不获登公之堂,然窃尝溯公之行,不禁闻风景慕,而乐为之表。 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知河南郑州事加二级纪录六次年家眷弟阮文焘顿首拜撰 大清嘉庆岁次丙子季冬上浣之吉毂旦 玉工 牛起刊 此碑立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二月,现存于高平市杜寨王氏祖茔。
当代名人
阮真(1896.9—1972.12),又名阮乐真,浙江绍兴上虞东关区人,中国第一位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最具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语文教育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所著《中学国文教学法》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他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首批骨干,“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阮成发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阮次山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 阮姓当代名人——阮次山
阮崇武 原公安部.劳动部部长 海南省省长,海南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阮泊生 1914年生。直隶(今河北)蔚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蔚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中共浑源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处处长、河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阮况,东汉信都功曹,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出任南阳郡太守。他有治郡的才能,在南阳留有较好的声誉。[1]
南阳人朱晖在郡里做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家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便送厚礼至其家。有人讥讽他,朱晖说:“从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我不敢闻命,的确是怕以财货污辱了他。现在相送,表明我不是有爱惜之意。”
相关事件
郑州赈灾 公元1813年(嘉庆十八年)下半年至1814年(嘉庆十九年)春夏,河南大旱,据《中国荒政全书》载:“查开封、彰德、卫辉、怀庆、陈州及许州直隶州所属祥符等二十七厅州县,上年冬雪较少,今春雨泽又未能沾足, 节经臣于恭报雨水粮价折内奏明在案。现在时过谷雨, 麦苗微细, 难望有收。”郑州当时也是重灾区,灾民众多,饿殍遍野。 当时阮文焘在郑州知州任上,他积极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他还自行捐资,煮粥接济灾民,使灾民得以渡过艰难时期。具体措施见《抚豫恤灾录》阮文焘上呈的奏折:“本月初四日蒙布政司札,以酌请续捐灾重之区再行加展煮粥半月,至三月十五日截止,酌发卑州银三百两, 饬即领回买米接煮散粥,一面散放展赈, 务俾穷黎咸资接济,度至麦熟,毋稍间断,以致贫民枵腹,尽弃前功。如或捐资买米煮放完竣,核计尚有不敷,准再动用常平仓谷碾米接煮,务须实心经理,毋稍玩视遗漏,并蒙饬委试用未入流胡秀庭赍到银三百两等因。仰见宪慈轸恤灾黎有加无已至意。查卑州城乡粥厂, 展煮半月,需米四百九十六石二斗六升。内除奉发银三百两,核计采买粟米,每仓石市价五两六钱,可买米五十三石六斗,尚短米四百四十二石六斗六升,应动仓谷八百八十五石三斗二升。除遵照现奉章程动用漕仓谷石碾米接煮外,伏思卑州地方灾歉较重,贫民殊形窘苦,虽蒙抚赈频施,现又加展煮粥至三月十五日截止,接放展赈,可度至四月中旬,但至麦熟之期尚须半月,惟恐贫民仍多枵腹,尽弃前功。今卑职现拟自行捐资,再行加煮半月,统至四月初一日停止,接放展赈一月,俾穷黎益资接济,得以度至五月初间。尔时已届麦收,即可无虞失所,以期仰副慈怀。除将收到银两出具印领交给委员汇呈外,所有遵饬办理并卑职复又自捐廉俸再行加煮半月统至四月初一日停止缘由,合肃具禀。”[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