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有潜力的20种新材料

合集下载

10年后最有前途的职业有哪些?

10年后最有前途的职业有哪些?

10年后最有前途的职业有哪些?世界20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法庭会计师:经济犯罪情况增多条件:兼具法律和会计学方面的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学科或专业的学位2. 广告业(传媒策划者)具备现代艺术、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或相应专业的学位,并在这些专业领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3.文化艺术与娱乐影视制作:具有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和影视制作方面的专业训练,从助理制片开始逐步发展娱乐:具备表演方面的专业训练4.咨询业具有贸易学、会计学、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本科或硕士以上的学位,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5.教育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训练,以及学科知识的训练和特殊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具备大学以上的学历6.化学工程具有化学工程的学位,或者与华国过程有关的专业(如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7.交叉学科的专家具备所从事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训练,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最好是经过不同专业学习或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8.医学有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方面的学位9.市场营销一般需要获得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学位,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和营销经验10.生物制药(医药开发)11.计算机技术12.通讯需要具备商业、通讯、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了学位,有管理、销售或技术开发经验或背景均可应聘13.电子工程技术14.金融(商业系统分析员)从事金融网络建设、管理和技术维护的工作熟练掌握金融学和计算机系统的专业知识,获得相应专业学位,了解必要的计划管理、财务、会计学方面的知识是有帮助的15.公共事业包括:清洁业、物业管理、公共卫生与健康保健、社区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等具备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学历或专业培训,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16.社区医疗服务获得医学、健康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穴位,具有政府部门认证的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17.社会工作18.信息与网络技术具有计算机、通讯、电子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学位,或者获得国际上通用的技术认证,如微软认证,Novell的技术培训等等19.法律20.执法(犯罪分析家)我国发展势头最好的考证1.项目管理师2.人力资源管理师3.电子商务师4.心理咨询师5.调酒师6.DJ(调音师)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职业十大最旺行业1.IT业2.建筑、房地产行业3.金融行业4.汽车制造业5.电信业6.老年医疗保健品业7.妇女儿童用品业8.旅游休闲及相关产业9.装潢业10.餐饮娱乐服务业六大科技发展潜力领域1.生物技术2.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3.新材料科学领域4.新能源及相应技术开发领域5.空间技术6.海洋技术与海洋资源开发未来十年主要职业1.会计类职业2.计算机技术类3.计算机软件开发类4.环境保护类5.中医和健康医学类6.咨询服务类7.保险类8.法律类9.老年医学类10.家庭护理和服务类11.专业公关类12.市场营销类13.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类14.心理学类15.旅游类16.人力资源类最有"钱"景的"三师"管理咨询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涉外咨询师什么职业最紧缺1.物业经理2.物流经理3.心理干预师4.旅游营销人员5.网络教师6.ERP实施顾问精品管理人才:大盘高开高走由于"外抢内夺",管理人才需求"大牛市行情"正在展开,管理人才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了(1)新型管理人才方兴未艾前十类管理人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中高级管理、项目管理、行政管理、行政人事、生产管理、质检品管理、管理工程等新型管理人才:QM、QA、QC,"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系统分析师"等(2)项目管理:21世纪的黄金职业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

有机硅——高速发展的新材料

有机硅——高速发展的新材料
我 国对 于特 种橡胶—— 硅橡 胶需 求将持 续 旺盏 。硅 橡胶具 有很好 的
生物 相容性 , 可以加工 成各种型材 、 胶管 、 胶条 、胶辊 、 胶布 等制 品 , 主 要应 用于建筑 、 汽车 、 电子 电器及 医用美容 等领域 。 目前 我国年产各 类橡 胶 20 吨以上 , 中天然胶 年产量 5 万 ~6 万 吨 , 0万 其 5 0 合成胶 年产量在 10 5 万吨左右 , 国合成胶 的消费量 达到或超 过 20 吨。由于 产量 不足 , 我 5万 一 半 以上需 要依赖进 口, 尤其是高 品质 、 特种橡胶 。 预计 今后 较长一段 时间 内 ,我 国橡胶 消费 将保持持 续 旺盛 的增 长势头 。 硅 油 需求随经济增 长而不 断增 长。硅油 的应用领域 很多 ,其 中以 日

刘 德

硅需求在 经历 20 年以来 的快 速发展 后 , 04 预计 20 年 的需求增 长率仍 会 08
达到 6 ,大大高 过美 国 GD % P的增 长率 。 目前 ,全球 有机硅产 品年销 售
额 为 9 多 亿美元 ,市场 需求量 约 2 0 吨,而市场发展 的动力 最主要 是 0 0万 在年 增长率超 过 8 %的亚洲 , 占全球 有机硅 市场 的 3%,中国则是亚洲 其 5 的发 展重点 , 市场规模 在亚洲居 首 , 消费量 占亚洲有机 硅市场 的近一半 。 受建筑 行业 、 电子行业 、 纺织 行业及 日化行业 迅速 发展 的拉动 , 国内对有 机硅 的需求正 以每年 3%左 右的速度增 长 ,有机硅 单体消费 主要集 中于 0 硅橡胶和 硅油 、硅烷偶联 剂等应用 领域 。
步阶段,需求增长很快。据统计,17 -18 年 日本有机硅产量增长率 . 90 98

有机硅材料

有机硅材料

有机硅材料是一组功能独特、性能优异的化工新材料,具有耐低/高温、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绝缘、不燃等性能,产品种类繁多,按其基本形态分为四大类,即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包括硅烷偶联剂和硅烷化试剂),应用非常广泛。

有机硅材料被誉为“工业味精”,在军工等一些领域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需求的增加,国外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一直在不断扩大。

截至2007年底,全球产能已达到319 万吨(以二甲基二氯硅烷计,以下同)。

由于有机硅单体生产以及后加工均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长期以来有机硅为相对垄断性行业.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道康宁公司、美国迈图公司、德国瓦克公司、中国蓝星集团和日本信越公司,该五大公司产能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77%.近年来,全球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能在逐年增加,2000 年产量达到80 万吨(折合硅氧烷),2001 年增长到86 万吨,2004 年超过了100 万吨,2007 年达到140 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

3%。

国外近几年基本没有新建和扩建计划,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如道康宁公司和瓦克公司正在我国建设总规模为40 万吨/年的生产装置。

随着有机硅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全球有机硅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

1999 年全球有机硅产品的消费量约67 万吨(折合硅氧烷),2000 年增加到75万吨,2004 年接近100 万吨,2005 年超过120 万吨,2006 年达到130 万吨。

我国有机硅产品的研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

20 世纪90 年代,蓝星星火化工厂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年产量万吨级的生产装置.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以甲基氯硅烷的合成能力计)已达到52.5万吨,其中蓝星星火化工厂20万吨,浙江新安集团10万吨,山东东岳6万吨,宁波合盛6万吨,吉林石化分公司5万吨,江苏宏达3万吨,江苏梅兰集团2.5万吨。

货车轻量化涉及的几种新材料技术

货车轻量化涉及的几种新材料技术

附件:货车轻量化涉及的几种新材料技术铝合金。

与钢铁相比,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其密度为钢的1/3)、耐腐蚀性好、易于加工等特点,但成本较高,是近20年来在国内外载货汽车上使用最多的轻量化材料。

常用的包括:铸造铝合金——活塞、气缸盖、车轮、离合器盖、曲轴箱、进气歧管等;型变铝合金——发动机罩、货箱地板、保险杠、车轮、热交换器(散热器与加热器)、温度调节器(冷凝器与蒸发器)、油冷却器以及冷藏车厢、保温车厢、半挂车的车厢与车架等。

欧、美、日等国多年来铝合金在汽车上的用量平均年增幅为10%。

据统计,2003年全球每辆汽车用铝已从1978年的50kg上升为140kg,增长1.8倍。

镁合金。

与钢铁相比,镁合金密度小(比铝还小)、易于加工、压铸经济,其最大特点是阻尼减振性和抗凹性好。

镁合金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被一些公司采用。

镁合金在应用上比铝合金发展得慢,主因是因为其铸造性差、后处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当前世界上所有汽车镁合金平均用量仅2.3kg。

随着研制该材料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

汽车塑料制品一般分为内饰件、外装件和功能件等。

据统计,美国的汽车塑料使用量自1975年至1980年曾经以每年30%-40%左右的增速发展,后来因某些部件用塑趋于饱和及发展新品技术难度日益增大等因素增速逐渐放缓。

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用塑料件的内饰化已基本完成。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新品种已随着技术的成熟而正在扩大应用,主要用于车身的外装件和功能件。

可用于车门、发动机罩、前脸板、叶子板、保险扛骨架、门梁柱、通风百叶窗、导流罩等近20种车身板件。

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弹性模量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及有机合成纤维复合材料(Kevlar)是欧美等国已着手研究的新材料,并已开始使用,但成本较高。

如果能将其成本降至当前的1/3,将有望成为汽车功能件和结构件轻量化的优选用才。

高强度钢。

在轻量化材料中,与铝合金、塑料相比,高强度钢具有以下特点:(1)价格低;(2)基本上可利用原有生产线;(3)其弹性模量高、刚性好、耐冲击性好及较高的疲劳强度,有些高强度钢的抗拉强度为普通钢的2~3倍;(4)耐腐蚀性差。

全球20大未来潜力新材料

全球20大未来潜力新材料

全球20大未来潜力新材料1. 石墨烯(Graphene):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储存和传输领域。

2. 纳米纤维素(Nanocellulose): 纳米纤维素是从天然植物纤维中提取得到的纳米级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高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3.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这类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学和电化学储能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4. 钙钛矿材料(Perovskite): 钙钛矿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太阳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5.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OFs具有大孔洞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可用于气体存储和分离、催化和药物传递等领域。

6. 纳米氧化物(Nanooxides): 纳米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优异的催化性能,在能源转换、环境治理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 3D打印材料(3D Printing Materials):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性能、可定制的3D打印材料不断涌现,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和消费品等领域。

8. 烯烃聚合物(Olefin Polymers): 烯烃聚合物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和涂料等领域。

9. 生物基聚合物(Biopolymer): 生物基聚合物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而成,具有低碳排放、生物可降解和可吸收性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石油基聚合物。

10. 聚合物质子交换膜(Polyme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和电解水等能源转换技术中。

什么是金属新材料?

什么是金属新材料?

1、新型金属材料是指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的新金属材料,如非晶态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它们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热门课题2、新型金属材料强韧化研究现状新近发展的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及更高质量的金属材料称为新型金属材料.在研制和开发新型金属材料过程中除沿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外还采用了微合金化、添加变质剂、联铸联轧、快速冷凝、非晶态、控制轧制、控制锻造、形变热处理、表面强化、超塑性和材料复合等新技术新型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前景乐观一、镁及镁合金镁由于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丰富的蕴藏量,已经被业内公认为最有前途的轻量化材料及21世纪的绿色金属材料,未来几十年内镁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有色金属。

1、汽车、摩托车等交通类产品用镁合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汽车的节能和尾气排放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1993-199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提出“3公升汽油轿车”的新概念。

美国提出了“PNGV”(新一代交通工具)的合作计划。

其目标是生产出消费者可承受的每百公里耗油3公升的轿车,且整车至少80%以上的部件可以回收。

这些要求迫使汽车制造商采用更多高新技术,生产重量轻、耗油少、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一代汽车。

据测算,汽车自重减轻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5%,如果每辆汽车能使用70公斤镁,CO的年排放量就能减少30%以上。

镁作为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的减重和性能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经将镁合金制造零件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在欧美国家中,各国的汽车厂商正极力争取采用镁合金零件的多少作为自身车辆领先的标志,大众、奥迪、菲亚特汽车公司纷纷使用镁合金。

90年代初期,欧美小汽车上应用镁合金的重量,平均每车约1公斤,至2000年已达到3.6公斤左右,目前欧美各主要车厂都在规划在今后15~20年的期间,将每车的镁合金用量上升至100~120公斤。

行家预测,在未来的7-8年中,欧洲汽车用镁将占总消耗量的14%,预计今后将以15%的速度递增,2005年将达到20万吨。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八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8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八领域”为“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颁发后,就会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作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

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在八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意义八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在圈定八大产业的同时,会议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新型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新型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概述随着人们对食品药品卫生与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及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包装领域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来越激烈。

(文献[1])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性科学领域,并被认为是21世纪科技战略制高点。

(文献[4])纳米包装材料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且成本合理、绿色环保,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献[2]),包装行业已经进入纳米时代。

纳米包装材料是今年来比较热的研究方向,是一种新兴的包装材料。

(文献[5])纵观整个食品产业链,纳米技术在包装上的应用要快于食品本身,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强有力的实验数据证NMs是相对安全的前提下,人们对直接添加在食中的NPs的安全性仍然是心存疑虑的;而且,从术角度来看,NMs与塑料薄膜、玻璃、陶瓷、纸张包装材料的复合要比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纳米化,营养成分传输工具的纳米化以及纳米传感器的生产制造工艺成熟,且易于工业化。

(文献[1],文献[3])参考文献:[1]彭珊珊,丘讯安;食品包装新材料[J];包装工程;2004年02期[2]丹尼森•爱德华,广裕仁.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3]白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4):8-11.[4]陈希荣.新型包装材料中应用的纳米技术[J].包装工程,2003,24(6):4-8.[5]黄晓英,刘天模.纳米包装材料及其应用[J].包装工程,2006,27(5):304-305 二.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现状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基于纳米材料(NMs)的产品走进了普通人们的消费行列之中。

在食品包装行业,纳米材料以其抗菌效果好、机械强度高、阻隔能力强的特点在现代食品包装市场上取得了快速发展。

从目前研究方向和市场应用来看,食品包装材料出现了以纳米复合增强型食品包装材料,纳米保鲜包装材料,“智能”和“活性”包装材料以及纳米复合可降解包装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包装材料。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1980
禽畜排泄物(干重,亿吨) 亿吨油当量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9
2000
禽畜排泄物生物质能量增长趋势
10
城市生活垃圾
年产出量约1.5亿吨,约合1500万吨油当量,并以每年10%左右 的增长率递增
(3) 用途广泛
利用生物质可以生产清洁燃料,如生物酒精、生物柴油等 可以用于开发出适应未来市场且环境友好的生物基产品
如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等 生物质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
22
二、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趋势
3.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缓解能源危机,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 (2)促进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
总生物量 (亿吨) 153~ 166 36~40 62~66 40~42 15~18 9~12 6~7 1~2 2~3 3~4 15~18 8~9 3~4 4~5
可获得生物量(亿吨/年) 6~7(用材、防护、特有和能源林)
3~3.5(采伐剩物和死木清理)
1.8~2(抚育修枝)
1~1.2(抚育间伐)
0.2~0.3(抚育)
要原料
➢ 杜邦公司将2010年销售额的25%定位于生物质产品
➢ 生物质资源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资源成为所有化学品的来源 18
二、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趋势
2.生物质资源的特点
(1) 资源丰富 (2) 品种多样 (3) 用途广泛
19
2.生物质资源的特点

科学家将石墨烯聚光能力提高20倍

科学家将石墨烯聚光能力提高20倍
www.m e n f o i o


com



Il e 2Ol p. ZI11
I—
81
恒 星 和行 星 之 间 、形 成过 程 与 恒
直未 曾研究 出有 效 的方 法 来 制
造更 大 的 、稳 定 的 、可溶 解 的碳
含 巨大 分 子有 机
半 导体 材料 问世
据 报 道 ,一个 国际科 研 团队
首 次 研制 出 了一种 含 巨大分 子 的
结 构 以进 行研 究 。直 到此 次 祖 切 斯库 团 队研 制 出这种 新 的用 于制 造 晶体管 的有 机半 导体 材料 。 有 机 半 导 体 是 一 种 塑 料 材 料 ,其 拥有 的特 殊 结构 让 其 具有
电 、导热 性 能 超强 .远 远 超过 硅 品都 由硅制成 ,制造成本很高 ;而
星” 。天文学 家近 E在太 阳附近 4 l 0
光 年距 离 内发 现 了 6颗 超 低 温褐 塑料 )有机 电子产 品不仅制 和其 他传 统 的半导 体 材 料 。很 多 碳基 ( 矮 星 。其 中一 颗 ,更 是 凭 借其 不 科 学 家认 为 ,石 墨 烯 或 能取 代 硅 造方便 、成本低廉 。而且轻便柔韧 足2 5℃、比人类 还低 的 “ 温 ” 体 , 电子设备无处不 成 为 未来 的 电子 元 件 材料 ,广 泛 可弯曲 ,代表 了 “
大 学工程 系科学家 安德鲁 ・ 法拉 利 拉契 亚州 立 大 学 、英 国伦敦 帝 国 设 计 出性 能 更 优 异 、成 本 更 低
表示 : “ 迄今为止 ,石墨烯的主要 理工 学 院等 各个 专 业 领 域 的科 学 廉 、由塑 料制 成 的电子设 备 。

2023年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光伏发电技术效率不断提升

2023年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光伏发电技术效率不断提升
2. 单晶硅电池的应用普及单晶硅电池由于晶格结构更加完整,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预计到2023年,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将达到25%以上,相对于目前的平均水平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
3.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创新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轻薄等优点,在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3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将达到15%以上,相较于目前的平均水平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
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
正在成为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未来到2023年,光伏技术的效率将继续提升,为光伏发电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潜力。
在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有以下几个关键趋势: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市场上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太阳能电池类型。随着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将继续提高。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3.光伏器件表面与界面的优化优化光伏器件的表面和界面: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和微纳结构技术,对光伏器件的表面进行微观和纳米级的处理和工程,可以显著提高表面反射率和光伏效率。同时,优化光伏器件的界面结构和界面能级匹配,减少能量损失和载流子复合,提高光子的利用率。
4.集成光学与光子管理技术提高光伏效率采用集成光学和光子管理技术: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特殊光学功能的光伏器件结构,如光子晶体、光波导、衍射结构等,可以实现对入射光的高效捕获和控制,提高光子的利用率和功率输出。同时,引入光子管理技术,如准单色光源、反射镜、透明导电层等,可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
降低光伏组件光损耗
1.2023年,光伏组件材料将迎来革命,降低光损耗利用优质材料:光伏组件的光损耗主要是因为材料的光吸收和反射造成的。在2023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优质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将成为降低光伏组件光损耗的关键。采用具有较高光吸收率和较低反射率的优质材料,如新型光伏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材料——盘点有色股

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材料——盘点有色股

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盘点有色稀土(2010-11-2 8:45:51) 分类:未分类标签:搜房博客| 稀有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一)《锑》:辰州矿业(002155)、株冶集团(600961)(二)《铍》:东方钽业(000962)(三)《钴》:中国中冶(601618)(四)《萤》:巨化股份(600160)(五)《镓》:南风化工(000737)(六)《锗》:驰宏锌锗(600497)、罗平锌电(002114)(七)《石墨》:方大炭素(600516、中钢吉炭(000928)(八)《铟》:株冶集团(600961)、ST珠峰(600338)(九)《镁》:云海金属(002182)(十)《铌》:东方钽业(000962)(十一)《铂族金属》:锌业股份(000751)、太化股份(600281)贵研铂业(600459)(十二)《稀土(包括钪、钇和镧系共17种稀有金属)》:包钢稀土(600111)、中色股份(000758)、广晟有色(600259)(十三)《钽》:东方钽业(000962)(十四)《钨》:辰州矿业(002155)、厦门钨业(600549)14种稀有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欧盟委员会发布题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的报告/xwdt/jrxw/201008/t20100809_733649.htm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题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的报告,提出欧盟稀有矿产原料短缺预警及对策。

报告在分析41种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和供应风险的基础上,将其中14种重要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这14种矿产原料是:锑、铍、钴、萤石、镓、锗、石墨、铟、镁、铌、铂族金属、稀土(包括钪、钇和镧系共17种稀有金属)、钽和钨。

这些原料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锂电池、光纤光缆和太阳能面板的制造工艺中,成为许多高科技产品和日常消费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报告认为,稀有矿产原料的短缺可能影响欧盟高科技产业乃至欧盟低碳经济的发展。

稀有矿产原料的紧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这些稀有矿产原料的供应主要来自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刚果。

20大未来有潜力的新材料

20大未来有潜力的新材料

10大未来有潜力的新材料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

石墨烯、碳纳米管、非晶合金、泡沫金属、离子液体……20种新材料,为材料工业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今天,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

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

本文综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公司研究进展、科技媒体评论以及行业热点研究初选出20大新材料,以下为相关材料的详细信息(排名不分先后)。

1.石墨烯突破性: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极低的电阻率极低和极快的电子迁移的速度、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

发展趋势: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造就近年技术和资本市场石墨烯炙手可热,未来5年将在光电显示、半导体、触摸屏、电子器件、储能电池、显示器、传感器、半导体、航天、军工、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爆发式增长。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Graphene Technologies,Angstron Materials,Graphene Square,福斯曼科技,等。

2.气凝胶突破性:高孔隙率、低密度质轻、低热导率,隔热保温特性优异。

发展趋势:极具潜力的新材料,在节能环保、保温隔热电子电器、建筑等领域有巨大潜力。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福斯曼科技,W.R. Grace,日本Fuji-Silysia公司等3.碳纳米管突破性:高电导率、高热导率、高弹性模量、高抗拉强度等。

发展趋势:功能器件的电极、催化剂载体、传感器等。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Unidym, Inc.,Toray Industries,Inc.,Bayer Materials Science AG,Mitsubishi Rayon Co., Ltd.福斯曼科技,苏州第一元素等。

4.富勒烯突破性: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碱金属富勒烯超导性等。

炭素行业信息

炭素行业信息
炭素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
石墨制品:电炉炼钢、刚玉冶炼和黄磷生产用石墨电极、石墨电炭材料等。按通载电流能力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炭制品:炼铁高炉用炭砖、铝电解槽用阴极炭砖、大型矿热炉用内衬材料、炭电极、炭糊类制品等。
特种炭素材料:航空航天、光伏、核能、电子、医疗、建筑、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作为特殊环境下的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包括特种石墨制品、炭纤维、炭/炭复合材料、炭纳米材料等。
表:国内等静压特种石墨供给替代空间巨大
需求量(吨)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E
太阳能光伏用石墨 4000 5250 6500 7600 8000
电火花加工用石墨 2000 2380 2750 3245 3500
(新兴产业对碳纤维需求潜力巨大图)
新材料之炭素行业投资策略
按照有关规划设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碳碳复合材料为重点,积极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化、高端品种产业化和应用技术装备自主化。此外,还将提升高性能增强纤维规模化制备水平,积极开展高强、高模等系列碳纤维开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广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风电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金属连铸用石墨 500 570 630 690 750
当前我国特种石墨产能分布:新成特碳39%;方大碳素22%;兴和永兴16%;中钢吉炭7%;唐山金湾4%;其他12%。
特种石墨需求量相对较大的依次是光伏太阳能、电火花及模具加工、核能等。等静压工艺生产出来的特种石墨又称等静压石墨,是目前最成熟也是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我国目前等静压石墨的供给严重不足,2010年的自给率仅有约25%。
“黑金子”之王—碳纤维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3 材料发展应当放在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的可持 续发展这一大目标下进行综合考虑。材料学科的 发展将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不仅是理工交叉,还 要与文科、经济、社会学科交叉,材料的生产使 用不但要讲科学技术效益、经济效益,更要讲社 会效益。
4 发展生态环境材料。指那些具有最小的环境负 担和最大的再生利用能力的材料,即节约资源和 能源,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容易回收利用,丢 弃后易于自然降解而回归自然的材料。1992年由 日本首先提出,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投 入了研究和开发。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 到上述要求的就可认为是环境材料。
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 是一个整体。偏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就称为材料 科学、偏重于工艺方面的的就称为材料工艺(铸、 锻、焊、热处理)。
世界上第一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 是在1986年由英国Pergamon出版社陆续出版,该 书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下的定义是:
研究有关材料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 材料性能和用途关系的生产及其应用。
这四个要素密切相关,对它们的研究特别是研
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 的核心。材料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础上进一步改 善现有材料的性能,提高质量,挖掘它们的潜力, 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研制新材料。
3 新世纪材料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例1 马氏体相变最先是金属学家提出的,是钢热 处理的理论基础。后来在氧化锆陶瓷中也发现了 这一现象,现已被成功的用于陶瓷增韧。
例2 溶胶-凝胶法,最早是一种玻璃制备工艺,现 已成为一种制备纳米陶瓷粉的主要工艺。
例3 挤压机,开始主要是用来对金属进行冷挤压加 工以强化金属,后来把该设备用来挤压某些高分子 材料,制成纤维材料,同样使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陶瓷材料的成型也可使用挤压的方法。研究生 产设备的通用性不但可节约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得 到相互启发和借鉴,加快新材料的研制步伐。

中国未来20年最具潜力的职业

中国未来20年最具潜力的职业

中国未来20年最具潜力的职业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来诞生了不少高薪职业。

在职场上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想比别人有更好的发展,需要选择一些有潜力的高薪工作。

下面小编带来的中国未来20年最具潜力的职业,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未来20年最具潜力的职业1、同声传译年进账三四十万没问题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传的薪金可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一年挣个三四十万元应该很轻松的。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

2、3G工程师基本年薪15万元至20万元据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

“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

”空中网的相关人士表示。

3、网络人才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目前,类似于在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

“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

”新浪网的一位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颇有信心。

据预测,年收入应在10万元至12万元。

4、物流师现在1年就能挣10万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

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

据相关人士透露,壳牌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由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21世纪新材料发展趋势

21世纪新材料发展趋势

新材料发展趋势冶金建筑研究院冶金与焊接材料专家教授级高工唐伯钢21世纪将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

焊接材料就世界范围而言,一方面在21 世纪前期,仍将在目前传统焊材产品框架内继续增长与改进;另一方面,已开始出现某些重大变革的前奏,这种变革可能将在21 世纪20 年代左右,对焊材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1、适应焊接自动化和高效焊接的潮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21世纪前期,我国钢材的品质将随着冶金工艺的进步,特别是“纯洁化、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等技术在各重点钢铁企业的推广,将使各种用焊接的钢材可焊性更好,不易产生焊接裂纹并且可以采用大线能量焊接,因而将在目前传统焊接技术框架内,全力追求焊接自动化和高效焊接。

我国造船系统已率先提出,到2005 年我国船厂的焊接高效化率要达到80% 以上,其中CO 2 气保护焊的应用率达到55% ,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率达到70% 左右。

预测到2005 年,我国消费的焊接材料中,可能焊条占60% — 70% 、气保护实芯焊丝约占20% ,药芯焊丝占2% — 5%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占10% — 12% 。

因此我国的焊材产业,应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潮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气保护焊用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埋弧焊丝和烧结焊剂等方面形成规模效益和高质量产品。

2、气保护实心焊丝向低飞溅高性能方向发展CO2气保护实心焊丝,影响产品质量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焊丝的化学成分,二是镀铜和绕卷。

近年来,为降低CO 2 焊的飞溅和提高焊缝金属的性能,国外对焊丝的化学成分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在标准的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规定较窄的内控标准及加入各种微量合金元素,取得了降低焊接飞溅量50% 以上,减少焊接烟尘量25% 以上的好成绩。

因此在继续关注焊丝生产规模效益,希望重点企业建立“年产 1 — 3 万t 以上镀铜焊丝生产线”的同时,必须关注焊丝成分的改进,期望有关钢厂与有关重点焊丝生产企业合作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3、药芯焊丝向“宽电流幅度”、“低尘低飞溅”、“快速焊”的方向发展4、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向高效率多品种方向发展埋弧焊用焊丝,发展了低锰、中锰、高锰的系列产品和与锰硅相配合的加入不同镍、钼、铬含量的多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向“纯净化、微合金化”的方向发展。

凯盛新材:撬动新材料市场

凯盛新材:撬动新材料市场

54第339期 科技创新凯盛新材:撬动新材料市场脱胎于一家乡镇企业,从低附加值的化学材料——氯化亚砜切入,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龙头,凯盛新材的方法论是什么?到今天,向高附加值产品线迈进的策略依然在延续。

攻关聚醚酮酮,解决卡脖子难题和以氯化亚砜为基础,切入动力电池新型锂盐两条路径比较有前景。

■ 本刊记者/蒋忻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

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那么,新材料市场的哪个赛道还有机会?老牌化工材料企业的选择路径是怎样的?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凯盛新材;301069.SZ)的答案是,其未来的战略重心会围绕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和聚醚酮酮(PEKK)展开。

凯盛新材成立于2005年12月,依托研发工程化能力和多年的产业积累,已成长为全球最大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国内芳纶单体龙头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聚醚酮酮(PEKK)完整技术体系的产业链一体化厂商。

氯化亚砜巨头由图1所示,凯盛新材的主要产品涵盖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对销基苯甲酰氯、氯醚、聚醚酮酮五种。

从其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分别占据总营收的33.64%、30.43%,合计占比超过60%,并且从图2数据汇总可以看出,从2017〜2021年,这两款产品的毛利率占比也最高。

凯盛新材目前拥有氯化亚砜产能15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芳纶聚合单体拥有产能约2.1万吨/年,为国内龙头。

就氯化亚砜市场格局而言,呈现明显的“一超多强”格局,凯盛新材系国内唯一产能超过10万吨规模的公司,其余产能均在5万吨以下,上市公司包括世龙实业、金禾实业、理文化工。

芳纶聚合单体市场,以凯盛新材、青岛三力本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两家系我国仅有的具备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公司。

其实,凯盛新材料脱胎于当地一家乡镇化工企业,主打产品氯化亚枫,但因为是中间体,附加值并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度评未来最有潜力的20种新材料1.石墨烯
突破性: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极低的电阻率极低和极快的电子迁移的速度、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

发展趋势: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造就近年技术和资本市场石墨烯炙手可热,未来5年将在光电显示、半导体、触摸屏、电子器件、储能电池、显示器、传感器、半导体、航天、军工、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爆发式增长。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Graphene Technologies,Angstron Materials,Graphene Square,常州第六元素,宁波墨西等。

2.气凝胶
突破性:高孔隙率、低密度质轻、低热导率,隔热保温特性优异。

发展趋势:极具潜力的新材料,在节能环保、保温隔热电子电器、建筑等领域有巨大潜力。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阿斯彭美国,W.R. Grace,日本Fuji-Silysia公司等
3.碳纳米管
突破性:高电导率、高热导率、高弹性模量、高抗拉强度等。

发展趋势:功能器件的电极、催化剂载体、传感器等。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Unidym, Inc.,Toray Industries,Inc.,Bayer Materials Science AG,Mitsubishi Rayon Co., Ltd.深圳市贝特瑞,苏州第一元素等。

4.富勒烯
突破性: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碱金属富勒烯超导性等。

发展趋势:未来在生命科学、医学、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前景,有望用在光转换器、信号转换和数据存储等光电子器件上。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厦门福纳新材等。

5.非晶合金
突破性:高强韧性、优良的导磁性和低的磁损耗、优异的液态流动性。

发展趋势:在高频低损耗变压器、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件等。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Inc.,中科院金属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

6.泡沫金属
突破性:重量轻、密度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

发展趋势:具有导电性,可替代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能导电的应用领域;在隔音降噪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Alcan(美国铝业),Rio Tinto,Symat,Norsk Hydro 等。

7.离子液体
突破性:具有高热稳定性、宽液态温度范围、可调酸碱性、极性、配位能力等。

发展趋势:在绿色化工领域,以及生物和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Solvent Innovation公司,巴斯夫,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等。

8.纳米纤维素
突破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持水性、广范围的pH值稳定性;具有纳米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机械特性等。

发展趋势:在生物医学、增强剂、造纸工业、净化、传导与无机物复合食品、工业磁性复合物方面前景巨大。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Cellu Force公司(加拿大),US Forest Service (美国林务局),Innventia公司(瑞典)等。

9.纳米点钙钛矿
突破性:纳米点钙钛矿具有巨磁阻、高离子导电性、对氧析出和还原起催化作用等。

发展趋势:未来在催化、存储、传感器、光吸收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埃普瑞,AlfaAesar等。

10.3D打印材料
突破性:改变传统工业的加工方法,可快速实现复杂结构的成型等。

发展趋势:革命性成型方法,在复杂结构成型和快速加工成型领域,有很大前景。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Object公司,3DSystems公司,Stratasys公司,华曙高科等。

11.柔性玻璃
突破性:改变传统玻璃刚性、易碎的特点,实现玻璃的柔性革命化创新。

发展趋势:未来柔性显示、可折叠设备领域,前景巨大。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康宁公司,德国肖特集团等。

12.自组装(自修复)材料
突破性:材料分子自组装,实现材料自身“智能化”,改变以往材料制备方法,实现材料的自身自发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

发展趋势:改变传统材料制备和材料的修复方法,未来在分子器件、表面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有很大前景。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美国哈佛大学等。

13.可降解生物塑料
突破性:可自然降解,原材料来自可再生资源,改变传统塑料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发展趋势:未来替代传统塑料,具有前景巨大。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Natureworks,Basf,Kaneka公司等。

14.钛炭复合材料
突破性: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以及耐腐蚀性优异等性能,在航空及民用领域前景无限。

发展趋势:未来在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环境应用潜力广泛。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15.超材料
突破性:具有常规材料不具有的物理特性,如负磁导率、负介电常数等。

发展趋势:改变传统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加工的理念,未来可根据需要来设计材料的特性,潜力无限、革命性。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波音公司,Kymeta公司,深圳光启研究院等。

16.超导材料
突破性:超导状态下,材料零电阻,电流不损耗,材料在磁场中表现抗磁性等。

发展趋势:未来如突破高温超导技术,有望解决电力传输损耗、电子器件发热等难题,以及绿色新型传输磁悬技术。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日本住友,德国Bruker,中科院等。

17.形状记忆合金
突破性:预成型后,在受外界条件强制变形后,再经一定条件处理,恢复为原来形状,实现材料的变形可逆性设计和应用。

发展趋势:在空间技术、医疗器械、机械电子设备等领域潜力巨大。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有研新材等。

18.磁致伸缩材料
突破性:在磁场作用下,可产生伸长或压缩的性能,实现材料变形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发展趋势:在智能结构器件、减震装置、换能结构、高精度电机等领域,应用广泛,有些条件下性能优于压电陶瓷。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美国ETREMA公司,英国稀土制品公司,日本住友轻金属公司等。

19.磁(电)流体材料
突破性:液态状,兼具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和液体的流动性,具有传统磁性块体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和应用。

发展趋势:应用于磁密封、磁制冷、磁热泵等领域,改变传统密封制冷等方式。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美国ATA应用技术公司,日本松下等。

20.智能高分子凝胶
突破性:能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并能做出响应,具有类似生物的反应特性。

发展趋势:智能高分子凝胶的膨胀-收缩循环可用于化学阀、吸附分离、传感器和记忆材料;循环提供的动力用来设计“化学发动机”;网孔的可控性适用于智能药物释放体系等。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美国和日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