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学习借助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小故事,学习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往的事实,认识开放的重要作用,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及作用难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在课前,引领学生进行填成语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历史情境。
锦锦锦锦师:引导学生找出这几个成语的特点,了解“锦”的原意。
“锦”代表着精美华贵的丝织品,中国人喜爱丝绸,往往将丝绸与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外国人也喜爱丝绸,他们称中国为“丝绸之国”。
中国早期,丝绸等商品就是因为秦汉王朝开拓西域,成就了丝绸之路,才走出国门,远销世界的。
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历史足迹,共同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
(二)探究新课1。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师:说起开拓西域,这就和我国北方的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大家打开书16课,阅读秦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这一子目,了解一下,自战国以来,都发生过哪些事,并参照大屏幕,将这些史实一一连线,对号入座。
指导学生先浏览教材,然后根据提示,了解匈奴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明白和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
师:通过这些事,我们了解到,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而战,时而和。
其实,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之间就是这样交融发展的。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2、你知道新疆地区古代被称作什么吗?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拓展提升】〔5分钟〕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目的:
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
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年;标志:西汉设置。
4、东汉时,派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最终到达的地区,并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安息、大秦。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主备教师
邓丽娟
参与教师
刘永春许卫红邓丽娟
审核人
王艳玲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请看课文第81-84页“张骞通西域”“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5)【当堂检测】〔3分钟〕
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养不怕艰巨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难点:张骞出使西域教学过程导入: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和战关系战国秦汉汉高祖汉武帝汉元帝1 西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此行历时多青年?3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a.开创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b.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___西汉政府设置_____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欧洲的通商关系进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信息。
)4张骞的个运气质,你最佩服哪一点?5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刻?6除张骞外,你明白的外交家还有谁?三:丝绸之路阅读丝绸之路示意图1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从___动身经____,今____,通往__、__,直到____2这条线路什么缘故称为丝绸之路?3丝绸之路畅通的缘故是什么?4你明白哪些物产、艺术是从西域传入的?假如没有这些东西,今天的生活会如何样?5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有什么作用?每课一得:你明白汉族名称的来历吗?重点讲解:二: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宽敞地区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4、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60年)三、丝绸之路1、漂亮名称的由来2、路线3、作用材料阅读P85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2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的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本课是一节重要的介绍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的课文,要紧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这节课是在继对秦汉政治制度加以介绍后,从民族关系和经济进展的角度对秦汉两朝的内容作了补充。
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秦汉两朝的历史。
本课共有三目,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核战关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子目是小字部份,对后两个子目的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子目是第三子目的前提,第三子目是第二子目的进展延续。
三个子目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本课中的小字部份、“每课一得”、“材料阅读”和十幅图片、示用意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补充作用,可指导学生在进程中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张骞通西域。
那个地址包括较多的较生疏的地域名和行走线路的复杂。
另外,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阻碍和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对秦汉大一统方法的具体学习后,对现在期的民族交往、经济进展的学习易于同意。
另外,初一学生感性熟悉是较强烈的,讲课进程中应把更多理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们易同意的、明白的知识来教授。
可通过量媒体投影演示大量的线路图、示用意和人物肖像图,帮忙学生有趣而有效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熟悉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明白西域的概念。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形。
明白丝绸之路的线路。
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线路图”和“丝绸之路示用意”初步把握识别和利用历史地图的技术。
能正确熟悉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
进程与方式: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和搜集中原王朝通西域相互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育通过量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式。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3、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二、预习导学:(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1、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在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抢掠。
2、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伐匈奴,收复_________,为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
3、西汉初期,经济凋敝,汉高祖采取_______政策,换来了短暂的安宁;汉武帝时,国力昌盛,采取攻势,相继派________、__________打败匈奴。
3、西汉汉元帝时,把_________嫁给匈奴首领____________。
这次和亲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
_____________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1、汉朝把_______和_________以西,包括今______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
2、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___________夹击匈奴,先后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___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_________,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4、东汉初年,北匈奴再度控制西域。
公元73年,出使西域,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三) 丝绸之路1、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即开通了贯穿东西的交通线,即从________出发,经__________、今新疆地区,通往、,直到。
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所以此通道被称为_____________。
2、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传到中国。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那么,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活动课的组织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3、昭君出塞二、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2、出使西域的原因3、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4、西汉对西域的统治三、丝绸之路的开辟1、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2、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3、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讲授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关于战国时期的匈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9页的小字内容。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创设情境,以“揭皇榜”“时光隧道”等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走近历史,对历史产生认同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
两汉时,加强了对边疆一些地区的管辖,密切了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汉武大帝》,导入: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得活跃起来。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昭君出塞图答: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经过及意义。
2、学习张骞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难点:西域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79--821、秦朝,秦始皇派北伐匈奴。
2、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3、汉朝时,人们把和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4、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他成为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
5、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课堂研讨阅读以下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请回答: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2、后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三】拓展延伸阅读以下材料:中新社乌鲁木齐2005年9月30日电:今天上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干部大会”在乌鲁木齐的新疆人民会堂举行。
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率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2005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
请回答: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新疆古代称什么吗?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在什么时候?3、党中央派代表团庆贺新疆成立50周年,这充分显示了对自治区的高度关心,你知道还有哪些重大意义?【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B、为了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C、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D、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在以下人物中,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冒顿单于B、汉武帝C、卫青、霍去病D、王昭君3.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4.我国最早对西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朝代和机构是()A、西汉、西域都护B、东汉、西域都护府C、唐朝、安西都护府D、唐朝、北庭都护府5.以下哪一项内容最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张骞通西域B、西域各国归附汉朝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二】非选择题6.阅读以下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二、张骞通西域:1、第一次通西域:前138年2、第二次通西域:前119年3、张骞通西域的深远影响: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三、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欧洲西亚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介绍秦汉开拓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主要历史人物(如张骞)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教师讲解:以生动的语言,讲解秦始皇、汉武帝时期对西域的探索,以及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历程。
1.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1)通过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兴趣。
2.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包容、合作的价值观。
4.现实联系,拓展视野: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今天的地位和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国际视野。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6.总结反思,升华认识:在课堂结尾,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方法层面: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2)讨论法:针对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氛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3.16《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使臣来东汉。
2.了解秦汉和朝鲜、日本的交往。
(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表述、归纳史实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两汉通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对新疆管辖的基础。
2.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创举。
以他们所表现的精神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3.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汉与大秦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古代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的盛誉和先进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
2.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手段1.数字投影仪。
2.电脑及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
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十分传神,葡萄画得也非常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天常吃的水果——葡萄。
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
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辟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闻名于世的?秦汉时期,我国同哪些国家有着友好交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板书)。
(二)讲授新课我们先学习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板书)。
首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匈奴这个古代的民族。
秦汉时期匈奴不断南侵,中原王朝与匈奴时战时和,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发展。
侵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战和秦始皇蒙恬收复河套,移民戍边汉高祖“白登之围”,战败和亲政策文帝、景帝和亲政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汉元帝和亲政策(昭君出塞) 总的说来,中原和匈奴的战争并不能阻止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往,而双方的和平共处更是促进了各自的社会发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小关中学:余江海
教学目标:
1、熟记课文相关知识点。
2、采用朗读、串讲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客观评价历史的价
值取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书面略)
二、课文朗读: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板块。
2、朗读:
3、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三、课文知识:
由教师归纳,学生用笔在书上勾画,书上没有或不全面的,学生在书上作好笔记,以便于复习。
四、课文串讲:
由教师对该课文内容作串讲,学生作好相关笔记。
第二课时
五,理解分析:
1、由学生对教师所设置问题作举手抢答。
2、教师设置问题:
六、作业关:
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注:完成理解关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对知识让学生增加印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历史教科书年级:七年级(上)执笔人:辛丽英初审:审核:时间:月日课题:第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过程目标:通过自学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3.情感目标: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9-80页“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一目的内容,回答1-2题:1.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
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汉武帝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请看课文第81-84页“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两个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西域指什么地区?汉朝把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目的: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时间:公元前年;标志:西汉设置。
4.东汉时,派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最终到达的地区,并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安息、大秦。
6.丝绸之路形成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怎样?①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了解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途的艰险与通西域的线路)2.了解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与丝绸之路(含义与线路)3.理解了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堂导学: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匈奴的概况2、秦与匈奴的关系: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
3、汉与匈奴的和与战: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______ 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汉武帝相继起用______ 、_______ 等将领击败匈奴。
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_______ 嫁给他。
_______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问题探究1:秦、汉和匈奴的关系主要是什么样的?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汉朝把_____ 和______以西,包括今_______ 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2、目的:3、过程:(1)公元前___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公元前___年,___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4、意义:开辟了,加强了。
5、西域都护:公元前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问题探究2: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起作用是什么?三、丝绸之路:1、路线:从___经河西走廊、今___、通往___、___直到___问题探究3:从地图上找到张骞出使西域路线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比较异同。
2、作用:中国的___以及___、__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___、___以及佛教、___、___、雕塑等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___的桥梁。
问题探究4、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这条路开辟的意义如何?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这说明匈奴与西汉实行过什么政策A.和亲B.联姻C.拉拢D.平等3、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A.甘肃河西走廊B.宁夏、青海C.新疆和更西的地方D.新疆地区4、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经济生活。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课本剧的编演,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石榴、核桃、芝麻、葡萄、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食品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些好吃的东西可不是我们本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在二千多年前,从遥远神秘的西域传过来的,那么大家知道西域在哪儿吗?又是谁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请看第16课,这些疑问自然就有答案。
环节一:预习检测教师:阅读历史材料,并能从中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能力,(出示知识填空)1、汉朝把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的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之前,由于道路的艰险和族的阻隔,西域和汉朝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3、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是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4、汉武帝时,派两次出使西域。
5、西域开通之后,一条横穿欧亚的路上通道产生了。
环节二:体验探究,理解历史A、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1、西域这个古地名的具体位置请同学们看西域地图,找出阳关、玉门关,并说出和阳光玉门关有关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活动课的组织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3、昭君出塞二、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2、出使西域的原因3、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4、西汉对西域的统治三、丝绸之路的开辟1、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2、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3、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讲授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关于战国时期的匈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9页的小字内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在那里设县,从内地移民到那里生产和生活,安定了北部边境,也为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
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西汉初年,匈奴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冒顿单于统一蒙古后,进入极盛时期。
冒顿是头曼的儿子。
当他已被定为继承人的时候,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生少子。
头曼爱少子,欲废冒顿,送冒顿到月氏作人质。
此后,头曼发兵攻月氏,欲激怒月氏而杀冒顿。
月氏果然欲杀冒顿。
在紧急关头,冒顿盗其善马,亡归匈奴。
头曼见冒顿勇壮,觉得杀了可惜,遂改变主意,命他为万骑将领。
冒顿日夜练兵,教士卒射猎鸟兽。
他以鸣镝为号令,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以鸣镝射自己的善马。
有些将士不敢发箭,冒顿便把他们统统斩杀。
而后,冒顿又鸣镝射其爱妃。
将士仍有犹豫未射者,冒顿又把他们杀掉。
不久,冒顿以鸣镝射其父的善马。
将士皆随鸣镝发箭,至此,将士已养成绝对服从的军纪。
后来,冒顿率将士随其父狩猎。
突然,冒顿鸣镝射其父头曼单于。
将士皆随鸣镝放箭,头曼单于被乱箭射死。
冒顿既杀头曼单于,随即尽杀其后母与弟以及大臣不服从者,自立为单于。
东胡看到匈奴内部斗争,冒顿政权未稳,认为有机可乘,遣使匈奴,要求得到原头曼单于的千里马。
冒顿寻问群臣的意见,群臣皆说:“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
”冒顿却说:“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他答应把千里马送给东胡王。
东胡王以为冒顿软弱可欺,又提出要冒顿单于的阏氏。
冒顿问群臣。
群臣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又把阏氏送给东胡。
东胡两次得手后,日益骄横,得寸进尺,竟然提出要独占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大片空地。
冒顿又问群臣。
群臣回答说:“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
”冒顿勃然大怒,斥责说,“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他把主张予的大臣统统杀掉。
然后,冒顿出击东胡。
由于东胡毫无准备,冒顿大破东胡,掳掠畜产、人民,胜利而归。
冒顿乘胜第一次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匈奴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拥有骑射兵力三十余万。
匈奴族迅速发展起来,畜牧业兴旺,冶铸业也发展起来。
金属制品,装饰着动物图案,富有民族特色。
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逐渐有了农耕。
而当时,正值秦末汉初,中原多事,无暇北顾。
汉业初定,经济凋敝。
此时,汉高祖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呢?(板书:先战后和)为什么?匈奴在北边的威胁已然存在。
刘邦不断遣人侦探匈奴的虚实。
冒顿为了诱使汉兵进击,把所有精兵隐藏起来,使汉人侦察看到的都是老弱残兵。
“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刘邦仍不放心,又遣刘敬侦查。
刘敬回报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这时,大兵已经出发,刘邦听不进刘敬的话,遂率三十二万大军,征伐匈奴。
遇天下大雪,将士“堕指者十二三”。
冒顿佯败后退,“诱汉兵”。
刘邦的先头部队行至平城,被冒顿的四十万伏兵包围,一连七日,内无粮饷,外不得援救。
刘邦用陈平密计,遣使厚赠单于阏氏财物,还散布流言说,汉欲送单于美女以求和。
于是阏氏劝冒顿说:“两主不相困。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冒顿原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约,二人之兵,逾期未至,冒顿怀疑有变。
于是,纳阏氏之言,解围一角。
刘邦这才率士卒逃出,与大军会合。
冒顿引兵还。
平城之役,发生在汉七年,是汉匈关系史上的大事。
它使刘邦看到匈奴不可以力取。
于是他只好接受刘敬提出的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
刘邦死后,子刘盈(惠帝)即位。
前192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阏氏,另送千金财物,结和亲之约。
其后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等,实践了“和亲”政策。
从惠帝起经吕后、文帝、景帝六七十年间,“和亲”政策成为西汉初期对待匈奴的一种屈辱政策。
对此汉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高帝九年始,直至武帝元光二年才告终止。
冒顿对此并不满足,公然致书吕后,以极其侮谩的言词提出“愿游中国,娶吕后为妻”。
季布提醒吕后,“高帝平城之败,至今呻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吕后只得强忍怒火,婉言相拒,并赠冒顿车二乘,马二驷。
汉文帝初年继续与匈奴“和亲”。
文景帝先后在前174年、前156年和前152年将公主嫁给单于稽粥为阏氏。
年年奉送财物,不断增加金帛、丝絮数量,卑辞厚礼。
西汉初期的这种“和亲”,说到底是带有贡纳性质的政治联婚。
送去的女子,和其他物品一样,不过是对匈奴贵族的贡品。
西汉统治者当时实行这一政策,也是迫于形势而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当然,只靠“和亲”政策,并不能彻底解除匈奴贵族势力的威胁。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的七十多年间,匈奴贵族一有机会,仍然不断地攻掠汉的边郡。
每次进攻都要“杀略人民”,抢掠牲畜。
特别是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和辽东(今辽宁省南部)两郡受害最深,每年都要有一万多人被匈奴贵族杀害或掠去做奴隶。
有时匈奴进攻的报警烽火直达西汉都城长安。
有一次入犯的匈奴竟然连皇帝御苑的马都给抢走了。
虽然如此,在当时汉朝政府国力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和亲政策,还是争得了“终景帝世,(匈奴)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的局面。
这样就给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不断积蓄军事力量,准备反击匈奴的攻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汉武帝反击匈奴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到汉武帝时达到极盛的阶段。
前133年,汉武帝开始与匈奴展开了长期的频繁的战争。
其中有三次大规模有决定性的大战争。
第一次在前127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率军夺回河套一带;第二次在前121年,另一员大将霍去病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第三次在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军分东西两路深入到蒙古大沙漠的北部攻打匈奴,因此这一战叫漠北之战。
霍去病出师北上2000多里,斩杀和俘虏匈奴7万多人。
卫青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单于的军队相遇。
虽说汉军是孤军深入,但不乏英雄的气概,这是在狂风中、昏黑里一场惨烈的血战。
可以想见,经过一夜的激战,等天亮了,大将军卫青纵目远望,四顾茫茫,单于已不见了踪影,只见自己的部下和匈奴的战士尸横交错,血染黄沙。
另一种讲法:霍去病出塞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
匈奴单于以为汉军远来,人马疲惫,只以精兵驻守漠北,结阵待战。
卫青出塞千余里,极度的疲惫,极大的艰辛,终于找到单于,并立即猛烈进攻。
当时天色已晚,大风起,砂砾扑面,两军互看不清。
汉军张开左右两翼合围,搏斗到天明,才知单于黄昏前已逃遁,卫青又追杀200多里。
漠北之战,汉朝付出极大的代价,汉军斩杀匈奴八九万人,而汉军死者也有数万,仅战马就有11万匹丧生沙场,但毕竟是大获全胜,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
从此,匈奴的单于庭再也不敢设到蒙古大沙漠以南来,所谓“漠南无王庭”,这使北方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卫青、霍去病也以他们的赫赫战功为当时人和后世人所深深地敬仰。
当年匈奴被逐,哀而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女儿无颜色”。
3、昭君出塞汉宣帝时,匈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严重的纷争,五个单于争夺统治权,其中的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
汉朝对他隆迂如初,而且赠赐加多一倍。
呼韩邪向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女婿,复通和亲之好,元帝立即应许。
一个叫王嫱、字昭君的宫女,原是“良家(平民)子”出身,这时慷慨应召,主动出来“请掖庭(后宫)令(长官)求行”。
王昭君,名墙,汉代南郡秭归(湖北兴山县)人。
在城南长江西陵峡附近,有个群山环绕的村庄,这就是王昭君的故乡,人称昭君村。
至今那里还保留着昭君洗帕的香溪、故宅和她喝过水的娘娘井。
那里的每一个遗迹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王昭君是个农家姑娘,年轻时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女。
她人品正直,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
汉元帝下令从宫女中挑选一名,嫁给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在宫里早已听到匈奴与汉和好的消息,就慨然应召,愿作和亲的使者,嫁给匈奴王。
临行前,汉元帝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昭君丰美的容貌,华丽的服饰,震动了汉宫。
据说,第一次见到昭君的汉元帝也大吃一惊,后悔不该把这么美丽的姑娘嫁给匈奴王。
他很想留住王昭君,但又不能失信,只好让她同呼韩邪单于走了。
汉元帝决定将她许配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容貌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的倾心敬爱,特加称号“宁胡阏氏”,意思是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家建立永远和好安宁的关系。
王昭君伴同呼韩邪出塞以后,一直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
呼韩邪死后,又“从胡俗”,改嫁给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阏氏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