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
专题七戊戌变法【史论共享】1.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9世纪末,欧美国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
19世纪末的中国,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早期维新思想中的吸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的要求到19世纪末日益强烈,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此一场救亡图存、改革旧制的维新变法兴起了。
2.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但它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考点梳理一、背景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第二阶段:爱国救亡运动——1895年的“公车上书”。
3、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 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 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评价 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后世 影响深远) (6)影响 对日本自身的影响:①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 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 了大量的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 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中国的影响: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日本的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通过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 进行比较,阐述了中国应“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本题选B。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 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由于他不理解当时 ( B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中外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七、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后) 看专题四的内容
八、公元16、17世纪前后(中国的明末清初)
1、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较快发展
2、政治上: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部分国家掀起革命,初步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3、思想文化上:
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把人从封 建神学中解放出来,并促进了自然科学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紧张关系,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为克服危机,美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社会救 济、社会保障制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第二次调整
3、二战后(20世纪40、50年代)
①美苏在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形成两极格局,“冷战”兴 起 ②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C、文化转型: 产生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
二、两宋时期(公元979——公元1279年) 1、政治上:
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使中央在与地方分 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的上风,政治相对稳定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尤其城市经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③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经济上:
①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等措施建立起了以社 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开 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1956年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3、思想文化上:
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 艺术、科技文化显示出勃勃生机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探究:俄国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 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1)自由劳动力:没有人身自由
2)市场: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 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1856年签定《巴黎和约》规定:不 准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俄国撤除黑海沿岸 的军事要塞。 材料二: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 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 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恩格斯 A、大大降低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B、暴露了俄国的腐朽落后;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 C、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导火线) D、使统治者认识到改革是俄国的唯一出路
(1855年— 1881年) Nhomakorabea沙皇冬宫
【学习目标】: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 化进程的影响。
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
说 一 说
俄国历史概览
1283年,莫斯科公国建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沙皇俄国建立 1689年,彼得一世即位,进行改革, 1713年,彼得一世改国名为俄罗斯帝国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推行农奴制 1812年,俄国挫败拿破仑帝国的入侵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 1848年,沙俄疯狂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七 第二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给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
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 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 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探究]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
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例2]
(2010· 江苏高考)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
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
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 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 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 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
二、改革的两面性 1.进步性 (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 资产阶级 良运动,是一场 性质的改革。
(2)作用: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②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 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③形成了以 军事封建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 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
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 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 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 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 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 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政策调整
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政策调整在中国古代史上,改革变法和统治者的政策调整屡见不鲜。
这些改革变法运动和统治政策的调整,都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古代史上,中国历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主要事例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起了积极作用。
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属于这一类情况,典型代表为秦国的商鞅变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封建社会内部的改革变法和统治政策的调整。
这一时期的改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王朝建立之初对统治政策的调整,例如西汉建立以后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唐朝前期的政策调整以及清朝前期实行的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另一类则是王朝中后期为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而进行的改革,这一类的主要事例是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主要事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上述变法和改革有成有败,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但在实际操作中,改革成败还与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是否得到皇权的有力保障、改革是否用人得当、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与进步、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气等有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古代史学习中,我们主要应注意掌握前三种类型的社会改革运动。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改革运动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斗争激烈,为了增强实力,在争霸斗争中占据优势,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同时,这一时期铁器开始使用和牛耕逐渐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逐渐取代了公田,封建土地所有制日益确立。
面对这一变化,各国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承认了这一变化,在改革中所推行的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渐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42)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 本历程。
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3. 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养育勇于革新和自强 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3、政治改革:
指导思想: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代替科学 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 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 结改果革方式:推出“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多元化”
政治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1991年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4)
2、失败原因:
❖ 第一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 第二 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 第三 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三、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
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战略
根本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 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
(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难点)一、农民的“解放”1.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1)进步性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
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史论要旨]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史料: 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 (3 月 3 日) , 亚历山大二 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和宣言,包括《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 革法令》等文件,历史上 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法令” , 又称 “解放法令” 。 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 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 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 1 )在农民与地主缔结 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 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 权利。 ( 2 )赎金高于土地实际 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 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 反而更少。 (4) “村社”将农民由受 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 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 放? (1)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 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 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 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2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 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 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 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 1861 年 3 月 3 日, 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 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 经济上: 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 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 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 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 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 “_________” , 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 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 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 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 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 《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革法令》 。
七上历史期末论述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上期末论述题专题复习提纲一、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观点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革命。
观点2: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①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②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发展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论: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才能富强。
二、通过都江堰工程,秦长城,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观点1:古代杰出的建筑工程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或:古代杰出的建筑工程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论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带领人民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防洪、灌溉、水运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它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③从秦朝开始,劳动人民在我国北方修筑、完善了从西北绵延到东北地区的万里长城,长城既起到了防御北方游牧少数民族侵扰的作用,同时,长城也成为各民族交往的枢纽,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象征。
结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民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观点2: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论述:①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是一座防洪、灌溉、水运的综合性水利枢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成都平原;它们成为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
②从秦朝开始,劳动人民修筑、完善了绵延万里的长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造纸术的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结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具有创造力的民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材整理1 农民的“解放” 1.签署文件 (1)文件签署: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2)主要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2.主要内容(1)政治上①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村社中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2)经济上①农民可以用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和宅边园地。
②规定了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
(3)组织上:建立村社,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结果(1)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2)农民在极度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87“学习思考”,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提示】 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教材整理2 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改革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进了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①地主对土地不再有农奴时代的特权,丧失了对无偿农奴劳动的垄断权。
②新的经济条件促使他们改变经营方式,这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3)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5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全面认识“二一九法令”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 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 国强兵。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路引领】 若同意观点一,可从资金、市场、劳动力、新型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动说明。若同意观点二,可从改革的主观 目的、对农民的经济掠夺、政治控制等角度说明。 【答案提示】 同意观点一。理由: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 的重要步骤。 同意观点二。理由: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改革 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结果: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 金而陷于完全破产的境地,其实质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 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 特别提醒:改革法令颁布后农民并没有立即获得人身自由, 农民份地的赎买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实际价格,农民在获得 解放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861年 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满足农民无偿 获得土地的愿望。
特别提醒: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 农民向地主交付赎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 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 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七专题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评价 (1)1861年改革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度,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 场和资金。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逐渐 占据统治地位。
(2)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俄国农民的变化
1.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农奴获得了人 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但改革并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改革后 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 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 地上。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 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 制残余。资本主义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
阻碍,劳动人民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
双重剥削和压迫。
栏目 导引
府意识到农奴制必须废除。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 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皇政府有较大 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 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 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
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剥和奴役,
生活状况仍然恶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如何看待俄国1861年改革
专题:改革开放
专题:改革开放专题五:改革开放,回顾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XXXXXX1、改革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2、开放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一)、商鞅变法1、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3、改革者:XXX;在位君主:XXX4、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地皮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同一怀抱衡。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地皮。
5、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同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XXX改革(1)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改革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改为汉姓;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研究汉族的礼法,尊崇XXX,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1、配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3、起止工夫:19世纪60年代—90年代4、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中央以XXX为代表,地方以XXX、XXX、左宗堂、XXX洞为代表。
2023版中考历史复习7-专题七-大国兴衰精选全文
友好与冲突
侵略与反抗
从敌视到建交
返回目录
5. 美日关系
·华盛顿会议上,美国 ·二战后,美国
通过《九国公约》的签 单独占领了日本,
订,限制日本在亚太地 并扶持日本,美
区的扩张;
国在日本推行非
·二战中,日本于1941 军事化和民主化
·1853年,美国入侵 年偷袭美国珍珠港,太 改革,日本经济
日本,制造“黑船事 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 快速发展;开始
件”,打开日本国门,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谋求政治大国地
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 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 位,威胁着美国
地社会的危机。
本的投降。
的“霸权地位”。
美国侵 略日本
竞争对抗
从扶持到竞争
6. 法德关系
返回目录
·一战前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 国与同盟国,双方扩军备战,冲 突不断;一战中,德法交战;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 主张削弱德国; ·二战初期德法交战,战后法国 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 视角一 大国发展历程
目
2 视角二 大国关系
录
3 视角三 世界格局的变动
视角一 大国发展历程 1. “日不落帝国”的兴衰——英国史
返回目录
2. 从殖民地到霸主——美国史
返回目录
3. 学习与侵略交织——日本史
返回目录
4. 另辟蹊径的发展——俄国史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提分小结
1.从大国崛起中得到的启示 (1)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新制度的建立为 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3)民主制度的确立需要有法治建设做保障,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治 建设。 (4)科技发明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5)要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6)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2自上而下的改革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 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 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 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 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 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 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只用数十年) 局限:①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 ②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③发展很不平衡。
四、革命在所难免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 (3)民粹派(自称是人民的精粹)号召推翻沙皇专 制统治。 2、沙皇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
三、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近代 表现: ①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P88-89 化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封建农业 小块土地 简单农具 资本主义 农业 劳动者 农奴 产品分配 自给自足
规模化 生产
机械化 生产
雇佣劳 动力
进入市场
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有的变成资本
主义商品生产者;地主采用机器生产,改变耕作制。俄国地
⒈目的
直接:挽救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⒉主要内容:《二一九宣言》和《农 民改革法令》——“解放”法令
1861.3.3(俄历2月19日)
中考历史 知识点巧记忆专题七 中外历史 上的改革与创新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创新
一、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二、20世纪的改革与创新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2、赫鲁晓夫的改革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的改革开放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精神
⑴、的创新:
①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②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在军事上的创新。
⑵、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的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 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 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 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 成果是什么?
(3)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对三项改革在各自国家历史发展中 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请亮出你的观点。 (4)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 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能力。第(1)(2)(3) 题考查三位领导人的重大历史改革及其背景、特点、评价等,
【提升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 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意志。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识记能力。材料一中列宁
所犯的错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这 一政策已调动不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21年起列宁开始实行 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30年代”“新政”,可 判断与罗斯福新政有关;据此回答第(1)(2)题。第(3) 题要求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政策的调整。第(4)题结 合三次改革的影响归纳得出结论。
回答第(2)(3)题。
答案:(1)美国:南方落后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 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革 命即将发生。日本: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2)①林肯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 ④文明开化
(2)夫。
(4)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
【提升认识】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 据此应该认识到:第一,坚持“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 “改革一定要适合国情”的观点;第二,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
(3)摆脱了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热点主题二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苏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 度。 3.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 国的综合国力。
【提升认识】 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改革的历史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2)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3)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 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符合
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A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实施新政; C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 (2)背景相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措施创新:新经济 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指导;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其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
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
【名师预测】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
组的同学准备围绕变革这一主题举办专题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1)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要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对号入座”, 请指出下列三位领导人在20世纪所领导的重大变革。
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的具体内容。
【举措“战”胜机】 (2)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都采取了相应 的措施。根据下表,填写①~④空白处的内容。 美国 代表 人物 俄国 日本
①
亚历山大二世
宣布③ ,农 奴获得人身自由
明治天皇
提倡④ 力发展教育 ,大
颁布《宅 主要 地法》和 措施 ②
(3)美国、俄国和日本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1)题是对美国南北
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
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中,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
误”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新”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政府是如何调整“同生 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
答案:(1)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2)罗斯福。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时调整,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
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主题三
推动改革的重要人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中外古代改革 (1)商鞅变法:商鞅、秦孝公。 (2)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 (3)日本大化改新:孝德天皇、中臣镰足。 (4)查理·马特改革:查理·马特。
2.中外近代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日本明治维新:明治天皇。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3.中外现代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列宁。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名师预测】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 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现”危机】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 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再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
(3)苏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罗
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
义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4)立足国情进行改革,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言之 有理即可)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
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 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 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 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
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名师预测】
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
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 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的考查。根据所学
知识组织答案。面对国家发展中出现的危机,林肯领导美国人 民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战中 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俄国亚历山 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俄国渡过 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科学 技术、生活方式,发展教育,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据此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热点主题一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中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 2.日本 (1)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3.西欧查理·马特改革: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