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2008-2009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初步拟定以下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
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上课伊始先出示一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问:你会计算那些图形的体积?提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圆柱的体积。
(二)观察、质疑、大胆猜想师出示两组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圆柱大,由此引到圆柱也有体积。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极力想办法,找出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
怎样证明圆柱的大小呢?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自然的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从而大胆的猜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指导学生学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状的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状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借助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1.出示圆柱形状的水杯。
(1)在杯子里面装满水,让学生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学生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指定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2.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师: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的体积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板块二、探究新知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个圆柱,我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拆一拆,拼一拼,看一看拼出来是什么形体。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通用11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圆柱的概念和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提问、探究的能力,并通过数学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概念和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一个圆柱体,引发学生对圆柱体的认知,引导学生讨
论圆柱体的特征和体积的概念。
2. 操场实验(15分钟)
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形和一个圆柱体,让
学生测量圆形的半径和圆柱体的高。
然后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计
算圆柱的体积。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计算方法(2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计算步骤,详细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首先,解释圆柱体积的概念;其次,通过公式V = π * r^2 * h,讲解
如何计算圆柱体积,其中V表示体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
讲解完毕后,进行课堂练习。
4. 合作探究(30分钟)
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同学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
求计算圆柱的体积。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组织每组同学展示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发现计算圆柱
体积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篇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篇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教学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小节的内容,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等知识,而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是学生从圆形的二维度量学习到三维度量学习的一次飞跃,因此本节课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思维层面:六年级学生思想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
已经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转化等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层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业。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度量知识和度量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下面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并会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体积。
能力目标: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因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导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下面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评课稿20082009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 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圆柱的体积教案及反思(通用11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及反思圆柱的体积教案及反思(通用11篇)圆柱的体积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回顾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
(电脑演示)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三、练习1、填空(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体。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柱的体积》部分例7的内容。
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探索并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的体会,从而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同时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面学习的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探究过程也是转化思想的运用。
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圆柱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强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圆柱,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注重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可采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课件学生: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转化思想。
2.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运用。
让学生回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说出计算公式,从而引出课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说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说教学难点: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说教学设想:《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2)讨论后汇报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2、创设问题情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说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说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说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3、电脑演示操作(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和圆周率的知识,并且掌握了计算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数学与空间思维的结合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积。
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动画和实例来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环节一、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和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然后我会出示一个圆柱体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通过讨论,我将引出计算圆柱体积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二、讲解和示范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计算体积的公式。
然后通过实例向学生示范具体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n volume of cylinder《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章2:圆柱的体积的说课稿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对转化的思想方法和“等积变形”已有所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旧知停靠点;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
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猜想、类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就情感的角度而言,通过学生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由此,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使学生能总结和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4、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用到等积变形、对应、以及逻辑推理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的求解和应用。
圆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几何图形,认识它的特点、求解它的体积以及运用到生活中,对于提高孩子的实际生活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体积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们对圆柱的认识和兴趣。
(2)培养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的计算公式。
(2)学会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2.教学难点(1)圆柱的体积线性公式的授课。
(2)解决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杯、铅笔盒等物品,询问是否存在圆柱体积问题,如如何计算水杯和铅笔盒中的物品容器的体积?2.讲授(1)讲解圆柱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3)举例说明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3.练习设计5-10道习题,供学生练习。
4.拓展(1)引导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有趣的项目,需要使用到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可以应用圆柱体积解决的问题。
5.总结学生回答一下圆柱体积有何作用,以及应用圆柱体积的场合与方法。
五、作业回家做练习册P56-57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式:$\\pi r^2 h$。
七、教学资源白板、钢笔、绘图工具等。
《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的定义及其特性,掌握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柱体体积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用的黑板、粉笔;圆柱体模型。
2. 教材准备:教材中有关圆柱体的内容及相关练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几何知识。
- 出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特点。
2. 讲解圆柱体的定义及特性(10分钟)- 通过展示圆柱体模型,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即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所组成的几何体。
-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底面积为圆的面积,高为长方形的宽度,并解释这些特性的数学含义。
3. 计算圆柱体的体积(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并提供计算公式:V = 底面积 ×高。
-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题,巩固计算方法。
4. 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讨论答案的意义。
5. 拓展练(10分钟)-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练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圆柱体的定义及体积计算方法。
- 鼓励学生加强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圆柱体的定义及其特性,以及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练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圆柱的体积》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优质课《圆柱的体积》的评课稿小学数学优质课《圆柱的体积》的评课稿星期二听了郭辉煌老师的公开教学课——圆柱的体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题4,并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练习八中的第1——2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学。
听完这节课后,让我收获很多,我觉得郭老师气质佳、形象美,课上得实实在在。
下面我就以以下两方面对这节课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一方面:成功之处1、教师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后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埋下伏笔。
2、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实物圆柱体模型进行分解,再组合成一个已学过的长方体进行推导,但郭老师觉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推导过程重新回顾一遍,这样就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再一起,突破了教学难点。
3、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安排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4、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第二方面处:探讨之处1、课堂教学环节如能先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再出示课题进而传授新知识,整堂课的结构应该会更完整一些。
2、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如能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在“讨论”这一环节中,应该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而不是“已知圆的半径和高”,圆哪来的高,因此这里表述的不够准确。
总之,这节课从学生的练习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是一堂成功的课,也希望年轻的郭老师今后继续发扬教学激情,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 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V=Sh4.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
请生板演。
活动三:试一试。
1.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
想一想先求什么?2. 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作业:《指导丛书》《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9-20页《圆柱的体积》。
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计算”、“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本课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圆锥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合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灵活运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结合课件演示,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的体积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3、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合理猜想,仔细观察,实验验证,集体讨论,交流总结,逐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概括出计算公式。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在情境中猜想——在实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
1、在情境中猜想: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老师有一个近似圆柱的杯子,我把杯子装满水,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水杯中的水是什么形状?你能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
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马上调动已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即把杯子的水倒进长方体内,把圆柱的体积这个暂时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经掌握的长方体的体积进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猜想到: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
这不仅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把圆柱形的水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那像圆柱形的柱子、压路机的轮子的体积,也能用这个方法求解吗?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样有计算公式呢?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体积》。
2、在实验中感悟: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知识迁移,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越像。
【学生在观察、在实验中发现: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原来圆柱的底面等于长方体的底面,原来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V长方体=Sh,因此V圆柱=Sh。
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反复观察与思考,利用圆柱的体积推导学具结合课件展示,说明变化前后圆柱和长方体的联系,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实验的结果:V圆柱=Sh 】接着,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练习:课本第20页“做一做”。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
它的体积是多少?3、在实践中发展:回应前面的情境,设计水杯问题。
我将利用轻松的谈话引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讲了一节课,老师口渴了,我先喝一点水。
老师的喝水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出以下的问题:一杯水喝去了一部分,你能求出剩下的水的体积吗?接着进行拓展练习: (1)我会填底面积(m ²) 高(m ) 圆柱的体积(m ³)128 9.60.83 24.6 1.60.8(2)我是小判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升华。
然后进行课堂小结,理清思路,巩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以简明扼要为特点,凸现出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重点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
以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如下设计理念:情境生活化:通过情境的创设,以求圆柱的体积为主线,在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
学习自主化: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说一说,辨一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为凸现这一学习过程,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师生都在猜想、验证、感悟、发展中得到提高。
1、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的方法来计算。
( )2、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