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973.
火山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分析
摘要 : 三塘湖盆地 火 山岩储层研 究表 明: 火 山岩储 层具有分 布范 围广 、 时代跨度 大、 厚度变化大 、 岩性岩相类型 多、 储 集空
间复杂 、 有 效储 层物性较好等特征 。其 形成受构造作用 、 岩性岩相展布 、 成岩作用 、 流体性质 、 火 山机构 、 风 化淋滤等 因素 控制; 其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上硅 下碱 、 “ 碱 性+ 酸 性” 叠加溶蚀 、 风化淋滤 、 不整合 、 断裂改造 等5 种类型。火 山岩储层 的形成 可受其 中一种或几 种机 理共 同作用 , 得 出5 种模 式。从 总结出的该 区火 山岩油 气藏 6 种 成藏模 式 中得 出火 山岩有效储层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l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F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i s m o f v o l c a n i c r e s e r v o i r a nd e fe c t i v e r e s e r v o i r d i s t r i b ut i o n a n a l y s i s
第3 卷
动广泛 , 其独特 的溶解 、 交代营力使大量岩石组分发 生迁移 , 在热液 向上运移 的过程 中随着含碱量 降低 、 温度 降低 , 沉 淀析 出的组分往 往在垂 向上呈带状 分 布 I 。其 中 , 硅迁移使硅质结层覆盖在碱交代形成 的 浊沸 石胶结层 位之上 , 浊沸 石胶结层 段往往 发育较 多 的溶蚀孔缝 而成 为很好 的储 层 , 硅 质胶结 层段形
( N o . 8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 D a q l n g O i l f i e l d , P e t r o C h i n a , D a q i n g , He i l o n g l T a n g 1 6 3 5 1 4 , c h i n a )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火 山岩 油 气盆 地 在海 相 和 陆 相盆 地 中都 有 广泛 分 布 。 海相盆地的火山岩通常发育在 白垩纪之前 ,陆相盆地火山 岩主要发育在 白垩纪之后 ,主要包括 四个地质时期 ,即前 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前寒武纪火 山岩主要 为 中基 性 火 山岩 ,在 塔 里 木 盆地 已有 发现 ;中 国西 部地 区 主要发育古生代火 山岩,如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巴塔 玛依 内山组 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 ,石炭 、二叠 系 的吐鲁番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火 山岩主要 分布在 中国东部和西藏 , 这是一个北北东 向火山岩分布区 , 中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酸性岩 ,新生代岩石主要为玄武岩 。 1 . 世界 火山岩 油 气藏 的分布 与年龄 经过地质、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中国东部的火 地 球 上 的火 山岩 主要 发 育 在大 陆边 缘 或在 陆 内裂 谷 。 山岩油气藏多发育在内陆裂谷环境 ,而 中国西部 的火山岩 火 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和中亚地区。从美 国、 油气藏多发育在断裂和岛屿环境。例如 ,松辽盆地营城组 墨 西哥 、 古巴、 北美 到委 内瑞 拉 、巴西 、阿根廷 、 美 国南部 , 火 山岩 和渤 海 湾 盆 地第 三 系火 山岩 发 育在 内陆裂 谷 环境 , 再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它们沿着太平洋沿岸像一 而准 噶尔盆 地 、 三塘 湖盆地 和 吐鲁番 盆地 的石 炭系 火 山岩 , 个环 ,形成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个主要分 发 育在 板块 的张 性断 裂带上 。 布地区是 中亚和欧洲东南部 ,已在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二 、 中国火 山岩 油气 藏地质 特征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罗 马 尼 亚 、塞 尔维 亚 一克 罗 地亚 发 现 火 1 . 火 山岩 油气藏岩 性 分布特 征
火山岩油气藏
• 火山岩储集层的气孔和溶蚀孔一般含油较多,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 隙主要起连通气孔、溶蚀孔及其他储集空间的作用,在油气运移中 主要起输导作用,其本身也可成为储油空间,但储油规模较小。
• 各类储集空间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以某种组合形式出现。
火山岩主要有两种成藏模式:
a.近源型(源内、源下)
•如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生界,二连、海拉尔盆地白垩系,银 根盆地白垩系,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内部、三塘湖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为主要的火山岩成藏模式 •近源组合中,烃源岩位于火山岩储集层之上下或侧缘,火山岩 储集层分布在生烃凹陷内或附近,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与储集层 有最大的接触机会。 •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以爆发相为主的构 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以喷溢相为主的岩性油气藏;
b.远源型(源上)
•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构造部位与有利岩性、岩相带匹配控制油气富集
• 火山岩油气主要富集在大断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与近火山口爆发、喷溢 相叠置的区域。
• 近火山口相多沿大断裂分布,断裂带附近是裂缝集中发育的部位, 火山爆 发的堆积作用可进一步造成近火山口部位的高地貌。构造高部位长期暴 露,易受风化淋滤溶蚀形成好储集层,构造高部位同时又是油气运移的指 向区
我国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分布特点
东部
• 主要在中生界、新生界,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 • 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 • 以岩性型油气藏为主,可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如松辽深层
徐家围子的徐深气田
西部
• 主要发育在古生界,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 碰撞后裂谷、岛弧环境普遍发育,如准噶尔、三塘湖盆地。 • 西部以地层型为主,可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田,如准噶尔盆地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 作者简介] 侯连华 (9 O ) 男 , 17 一 , 山东博兴县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岩性地层油气藏 、 非常规油气地质 、 综合勘探研究等工作 ;
E —mal h u h p to h n . o e i : o l @ er e i a e m. n
21 0 2年第 1 第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卷
于 中生界 、 新生 界 的大陆裂 谷盆地 , 中酸性 火 山岩 以 的岩 性油 气藏 为主 , 个 火 山岩 体 控 制 的油 气 藏 可 多 叠合 连片 大面积 分 布 ; 部 主要 分 布 于古 生 界 的碰 西
撞后 裂谷 、 岛弧 环境 , 以中基 性火 山岩 风化壳 地层 型
彩湾 地 区主要有 玄武 岩 、 山岩 、 安 英安 岩 、 纹岩 、 流 火
山岩勘探 中取得 重大 突 破 , 增 探 明 天 然气 地 质 储 新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2— 4— 6
[ 基金项 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 究项 目“ 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2 1 Z 我 ( 0 1一 D一1 2) 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 9— ; 岩性地层 油气 藏成藏规律 、 关键技术及 目标评价” 2 1 Z 0 0 12 1B一0 ) (0 1 X 50 ,0 1 3
局 部勘 探 , 尚未作 为 主 要 领 域进 行 全 面勘 探 和 深入
量4 3 亿 m、 0 7 。石油地质储量 2 1 亿 t目前中国已 .6 , 形 成东 、 部 两 大 火 山岩 油 气 西 “ 。 同时 , 塔 在
里木 、 四川等 盆地新 发 现多 口火 山岩油 气流井 , 现 展
1 前 言
火 山岩作 为油 气 勘 探 的新 领 域 , 引起 勘探 家 已 和地 质学 家 的广 泛 关 注… 。 自 18 87年 在 美 国加 利 福尼 亚州 的圣 华 金 盆 地 首 次 发 现 火 山岩 油 气 藏 以 来 , 球 10多 个 国家 或 地 区发 现 了 10多个 火 山 全 0 6 岩油 气藏 。国 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多 为 偶 然 发 现 或
2013年973计划结题验收项目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附件:2013年973计划结题验收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118300 小麦高产优质品种设计和选育的应用基础研究王道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118400 玉米大豆高产优质品种分子设计和选育基础研究赖锦盛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部2009CB118500 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张立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118600 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部2009CB118700 淡水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聂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湖北省科技厅2009CB118800 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途径研究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2009CB118900 农业生防微生物制剂的合成与作用机理及定向改造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119000 设施作物的环境适应机制与产品安全调控的基础研究喻景权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2009CB119100 速生优质林木培育的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张守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2009CB119200 重要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响机制与监控基础万方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2009CB219300 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冯志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CB219400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朱伟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CB219500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杨胜雄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2009CB219600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机制及提高开采效率基础研究宋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CB219700 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王成山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委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219800 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过程节能的基础研究杨勇平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2009CB219900 大规模化工冶金过程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张锁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220000 高效低成本直接太阳能化学及生物转化与利用的基础研究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2009CB220100 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吴锋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09CB320200 系统级封装的基础研究毛军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委2009CB320300 水环境监测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基础研究夏善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320400 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张平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09CB320500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研究吴建平清华大学教育部2009CB320600 复杂生产制造过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柴天佑清华大学教育部2009CB320700 基于网络的复杂软件可信度和服务质量及其开发方法和运行机理的基础研究梅宏北京大学教育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320800 混合现实的理论和方法鲍虎军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2009CB320900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文北京大学教育部2009CB421000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国土资源部2009CB421100 中国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2009CB421200 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戴民汉厦门大学教育部国家海洋局2009CB421300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王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421400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王会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421500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及成灾机理研究端义宏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2009CB42160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技术原理郑明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521700 肿瘤相关分子在癌进展中的多相调控机制陈志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省科技厅总后勤部卫生部2009CB521800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恶性生物行为及分子干预詹启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09CB521900 脑血管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苏定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总后勤部卫生部上海市科委2009CB522000 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马兰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委2009CB522100 呼吸系统疾病与损伤基础研究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广东省科技厅2009CB522200 炎症反应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与肿瘤的关系韩家淮厦门大学教育部2009CB522300 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刘吉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技厅2009CB522400 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郑树森浙江大学浙江省科技厅教育部2009CB52250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唐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522600 重要致病性细菌微进化的研究杨瑞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522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CB522800 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叶祖光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CB522900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吴焕淦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CB523000 若干中药成方的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董竞成复旦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2009CB623100 水泥低能耗制备与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沈晓冬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CB623200 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李宗津东南大学江苏省科技厅教育部2009CB623300 信息功能陶瓷及其元器件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南策文清华大学教育部2009CB623400 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金万勤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科技厅2009CB623500 新结构高性能多孔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谢在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科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学院2009CB623600 有机/高分子平板显示材料的基础研究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623700 先进材料性能与结构演化间关系的现代表征方法及科学问题的研究张泽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科委2009CB723800 数值风洞软件系统若干基础问题研究邓小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省科技厅2009CB723900 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法郭华东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2009CB724000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高精度实时运动成像基础研究房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09CB724100 飞行器气动力学与光学设计中的关键湍流问题佘振苏北京大学教育部2009CB72420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基础问题研究雒建斌清华大学教育部2009CB724300 核主泵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雷明凯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科技厅教育部2009CB724400 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的基础研究卢秉恒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724500 防御输变电装备故障导致电网停电事故的基础研究唐炬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委教育部2009CB724600 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杨春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724700 新一代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欧阳平凯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科技厅2009CB824800 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824900 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武向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09CB825000 深俯冲地壳的化学变化与差异折返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2009CB825100 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陈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2009CB825200 北京谱仪III tau-粲物理实验研究沈肖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825300 惰性化学键的选择性激活、重组及其控制麻生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委2009CB825400 新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系统发现和“双色网络”构建陈润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09CB825500 表观遗传学的结构机理研究许瑞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09CB825600 染色质解码的基础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于文强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委教育部2011CB302700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马华东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11CB302800 物联网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赵伟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1CB302900 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刘海涛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
标签: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1 新生火山岩分布1.1 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孔店—沙四期(辽河坳陷称为房身泡—沙四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多呈NNE向展布,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昌潍坳陷、济阳坳陷东南部、东濮凹陷东南部,此外在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也有分布。
在辽河坳陷,房身泡组时期是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火山岩在全区广泛分布,呈NNE向展布,以玄武岩系列为主、含部分凝灰岩,西部凹陷主喷发中心位于高升地区,钻井揭示最大厚度为1204m未穿(高参1井),从中心向四周减薄并分为3支向南北延伸。
西支位于西部斜坡带,火山岩厚100~200m;北支向北延伸不远,厚度较薄;东支位于台安大洼断裂带上,呈带状断续分布,延至大洼地区,洼7井揭示房身泡组火山岩厚度169.55m。
东部凹陷以小龙湾地区为主喷发中心,小3井揭示火山岩厚度为1123.39m(未穿),向北延展至四方台附近,向南延展至荣兴屯附近。
1.2 沙三期火山岩沙三段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进入强烈断陷期,火山活动相对孔店—沙四期明显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但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很多。
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和济阳坳陷,岩性以玄武岩和次火山岩为主,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部地区发育粗面岩类。
在辽河坳陷,沙三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凹陷黄沙坨、欧利坨子、热河台地区和牛居-青龙台地区,南部喷发中心位于热河台地区,火山岩厚度在600m以上,北部喷发中心位于青龙台至茨53井区,西部凹陷的陈家地区和大民屯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分布及其原因
火山的分布火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座死火山和500多座活火山,大部分位于板块的边界,形成几个火山带,少数火山分布于板块内部,是依地球的热点形成的火山。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有322座活火山分布在这个带内,其中近半数在太平洋西岸的岛弧上。
此带的火山喷出熔浆均为中一酸性,形成安山质及流纹质熔岩。
地质上称此类火山岩带为安山岩带,它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近于重合。
太平洋中央的火山喷发全属基性岩浆喷发。
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带近百座活火山分布在此带内。
这个带大致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带重合。
三.大洋中脊带约60座活火山分布在洋脊带上,其中45座在大西洋洋脊上。
喷出的熔浆均属基性四.我国境内的火山分布目前我国境内已发现的火山锥约660座,其中绝大部分为火山地貌保存完好的死火山,只有少数火山近代有活动。
其分布可大致分为三个系统。
1.环蒙古高原系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火山数量最多。
大同火山群(20多座)和五大连池(14座)火山群是我国著名的火山群。
2.环西藏高原系统如云南大理以西腾冲共有8个火山群70余座火山;新疆南部昆仑山中也有火山。
3.环太平洋系统:包括长白山、长江中下游、台湾、广东、海南一带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是破火山口湖,这带火山群最晚活动时间是1597年、1668年和1702年。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环太平洋地区是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他们在环太平洋地区的边界全为消亡边界···所以火山地震频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火山岩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为例
KA— BAI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J u n g g a r Ba s i n
KUANG Li — c hu n ,XUE Xi n — k e ,ZOU Ca i - n e ng ,HOU Li a n - h ua ( 1 .Pe t r o Ch i n a Xi n j i a n g Oi l f i e l d Co mp a n y,Ka r a ma y 8 3 4 0 0 0 ,C h i n a ;2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e t r o l e u m Ex pl o r a t i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Pe t r o Ch i n a,Be i j i n g 1 0 0 0 8 3,Ch i n a )
Oi l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d c o nc e n t r a t i o n r e g u l a r i t y o f v o l c a n i c l i t hO s t r a t i g r a ph i c o i l r e s e r v o i r:A c a s e f r o m u pp e r — p l a t e Ca r b O ni f e r O u s O f
h e a v y - o i l ,f a u l t s a n d t h e Ba i j i a n t a n mu d — b e l t ,t h u s f o r mi n g t h e u p p e r — p l a t e l i t h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r e s e r v o i r .Th i s u p p e r — p l a t e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周动力;汪勇;张秀波【摘要】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其储集空间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个大类、19个小类.讨论了火成岩油气藏特有的成藏条件,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到烃源岩的位置、保存条件、构造及岩浆活动4方面的共同影响,邻近烃源岩、油气聚集之前适度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0(017)005【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火成岩;储层;岩相;储集空间;岩浆活动;成藏条件【作者】周动力;汪勇;张秀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胜精工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2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火成岩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并发现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火成岩油气藏。
目前世界上沉积盆地中覆盖着溢流玄武岩的地区主要有:古新世—始新世北大西洋火山岩省、中新世Columbia River玄武岩,印度晚白垩世Deccan、巴西早白垩世Parana-Etendeka、非洲南部侏罗纪Karoo以及三叠纪Siberian溢流玄武岩省[1],而中国东部、北疆2大地区的沉积盆地中不仅发育着巨厚沉积,也广泛分布着酸性—中基性火成岩;大量烃源岩嵌置在这些盆地中,或分布在油源断层附近,盆地中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2]。
火山岩是怎么形成的原理
火山岩是怎么形成的原理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形成火山岩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岩浆喷发:火山岩是由深层岩石熔融形成的岩浆通过火山喷发、破裂或裂缝等通道进入地表。
2. 岩浆冷却:进入地表后,岩浆暴露在大气中,温度迅速下降,导致岩浆中的矿物质开始凝固。
3. 结晶:岩浆中的矿物质开始逐渐结晶形成岩石中的晶体。
这些晶体的形成速度受到岩浆中矿物的成分、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4. 类型分化:根据火山喷发的特性和岩浆中不同矿物质的成分,形成不同类型的火山岩,例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这种类型分化与岩浆中的矿物质组成、气体含量以及压力有关。
5. 岩石冷却固化:随着冷却继续,岩浆中的矿物质结晶进一步发展,形成火山岩的典型结构和颗粒。
最终,岩浆中凝固的矿物质形成坚硬的岩石。
这些步骤中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火山岩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成因和结构特征。
第五章 油气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2)
一、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油气聚集机理 四、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一、圈闭(Trap)的定义 •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 圈闭:储集层中油、气物质自身势最小而其动能为零的 地方。
•圈闭两个基本要素:
tan
o
w w o
tan
w w o
i
油气界面倾角:tan
g
w w g
i
在水流活动加强时,背斜储集 层中油和气的移位和分离
(四)必要的保存条件
良好的保存条件
地壳运动不剧烈 水动力活动弱 岩浆活动有利
图5-18 辽河断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图
1—馆陶期 Ng,2—东营期 Ed,3—沙一期 Es1, 4—沙尔期 Es 2,5—沙三期 Es3 6—沙四期 Es4, 7—剖面位置
的高差。
3、 底水、边水
底水
边水
底水 边水
底水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油气成藏基本要素:生、储、盖、运、圈、保
二、油气富集条件: 充足的油气来源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储层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一)充足的油气来源
烃源岩体积大,有 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转化程度高,烃源岩排 烃效率高,即可提供充 足的油气源。
——油藏破坏时间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排烃通畅、效率高; 盖层的质量高、厚度大而稳定。
生油层与储集 层为互层组合 时,油气初次 运移和聚集示 意图
不同生储盖组合,具有不同的输送油气的通道和不同 的输导能力,油气富集的条件就不同。
◆石油多产自砂岩 与页岩之比例为 0.25的地区,而天 然气却聚集于砂岩 分布较多的地区。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Fo m a i n a d dit i u i n o o c n c h d 0 a b n r to n s r b to f v l a i v r c r 0
r s r o r n s d m e t r a i s o i e e v i s i e i n a y b s n fCh na
p r ls is,k r tr s r o r n ol n a - e in a i si n . Vola i o ksc n n tg n r t r a i y o c r n y oca tc a s e e v isi i d g s bar g b sn n Chia -a c ncr c a o e e a eo g nc h dr a b s,a he o d n t o c mbn t fv la i o k i i o oc ncr c s,s re r c n e si heke on r l n a t ro hep m r a aply . Then a -ou c ly i a on ou c o ksa sal s t y c t l g fc o ft ra y lv a s d o i i e rs re pa s mos a o a l o d c r n a c m ua in Dit b to fola d g si o r l r o i nty b h y o c r n g n r tn tf v r be f rhy r a b c u lto o o . sr u in o i n a s c nt l p e m n i o e d d a l y t e h dr a b - e e a ig o c ntr Thedit lply rqur sc mm u c to t a lso n on o m iis e e. sa a e ie o i n a in wih f ut r u c f r te . a rs r eply r n t a le a isi se Ne - ou c a s a ei h f ut b sn n e t r e d a n Chia Stu t r ll h l i dr c r n r s r or r o m e n t g rplc ff ut n ih l i d o a b n rs r oisa e n . r c u a—i oogchy o a b e e is a ef r d i hehihe a eo a lsa lt oogchy r c r e e t o v d o v r r f r e n t lp . Two t p so ly r e eop d n c n r la se i . Thene rs r ep a sm o tf v r b ef he o d i h so m e e y e fpa sa e d v l e i e ta n we t r Chn d n a a ou c ly i s a o a l ort - f r ai n o a g ta i a i y o a b n r s r o r. o m to flr e s rtgrphc h dr r c o ee is v K e r s: v c n c e e vo r e up in nv r nm e ; v c n — e ston e t i s qu nc y wo d ola i r s r i ; r to e io nt ola o d po ii t c onc e e e; hyd oc r o r a b n a c c um u hi a on; c t o ln a or on r li g fct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
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
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
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
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70%。
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重中之重。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i n c ef u tb l, u g a sn n Ho g h a l et J n g rBa i
P N a —u , AO F n T iu WE igse g , E e-ag , H N Yo gb Y N L A J ng o一 H ag , A Ka jn, I n — n 2 R N P i n C E n -o, I u i N - P h g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2 9 期 2 0 年6 07 月
岩
性
油
气
藏
Vo .9 No 2 1 . 1
L THOLOGI RES I C ERVOI RS
Jn 20 u.07
文章 编号 :6 3 8 2 (0 7 0 — 0 3 0 1 7 — 9 6 2 0 )2 0 5 — 4
摘
要 :火山岩 油气藏 已经成 为准 噶 尔盆地 西北缘 油气勘探 及 开 发挖 潜 的一 种 重要 类 型 ,而 红车
断裂 带古 生界 火 山岩 是 下步勘 探 的重要 领 域 。 在该 区深入 剖 析 了火山岩 油 气藏 的 类型 、 层及 盖层 储 特 征基 础上 , 出构 造条 件 、 相特 征 、 指 岩 裂缝 发 育程度 和保 存 条件是 其 油 气成藏 的 4个 关键 因素 , 从
Ab ta t sr c :W i h e eo me to x lrt n moea d moe v la i o k r sror ic v rd h v e o t ted v lp n fe poai , r n r oc n c rc e ev i d so e e a e b c me h o s
i otn o h erlu e po ain a d d v lp n n n rh e tr ri fJ n g r Bai .P e z i mp r tfr te p t e m x lrt n e eo me t i o w sen ma gn o u g a sn a ooc a o o t l
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转载)
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转载)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本刊记者:李寻、闻迟、商昭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刘院士您好!我们知道您是火山专家,同时也在研究火山岩油气藏,所以拜访您,想请您谈一谈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请教起。
首先,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它在地下的整体构型是什么样子的?刘嘉麒院士(以下简称刘):火山是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广泛的地质现象,在全球到处可以看到火山,不过,它们的时代不同,有的是刚喷发形成的,有的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几亿年前形成的老火山,也就是说从地球形成开始到现在几乎都有火山活动,都有火山形成,但早期的火山已经不保存原来的地貌形态,一般不叫它火山,而叫火山岩;现在还保留火山地貌形态的就叫火山。
火山的形成,首先得有岩浆,岩浆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地质体就叫火山,所以火山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岩浆和能使岩浆喷出的通道及动力。
记:岩浆是怎么来的?刘:岩浆的形成,通常是地球深部(比如地幔或下地壳)的局部熔融。
地球从表面看是个固体,但在深部有局部熔融,局部熔融就形成岩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地质过程,有的是在板块的俯冲带,也有的呈所谓的地幔柱,地质条件不一样,成因也不一样。
记:岩浆有的很深,像地幔柱,有的书上说有500千米深。
刘:岩浆的形成可能达不到那么深,但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还是有的,岩浆源在百十公里深的地方是可能的。
记:岩浆形成之前是什么状态?刘:岩浆形成之前的状态取决于地球结构,地球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至于说地核是什么状态,固体状态还是熔融状态,科学界还在探讨,但总的来讲,到了地球表层,地壳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固态。
我们说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基本上是在下地壳到上地幔这个位置形成的,这个深度一般是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记:岩浆比较多的聚集的那个地方是不是叫岩浆房?刘:对,是叫岩浆房,也有称岩浆囊的。
记:那就是现在还存在,根据深部地震探测到的。
火山的分布规律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
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
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
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
中国境内的新生代火山锥约有900座,以东北和内蒙古的数量最多,约有600~700座。
火山带:(一)环太平洋火山带现在已知有319座活火山分布于环太平洋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62%,其中西带(从阿拉斯加起,经阿留中群岛、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口本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诸岛,直到新西兰岛)占45%,构成西太平洋火山岛弧。
其中东带(从南美西岸的安第斯山起,经中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至阿拉斯加)占17}。
这东西二带构成所谓“环太平洋火圈”。
在环太平洋火山岛弧或火山链的靠近大洋一侧,称为安山岩线,在这条线的大陆一侧多喷发中酸性熔浆(安山岩、流纹岩),在向海洋一侧则以喷发基性熔浆(玄武岩)为主。
世界最高的活火山(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克希火山,5896m)和世界最高的死火山(安第斯山中阿根廷的阿空加瓜火山,6964m)以及著名的富士山(3776m)等都分布在这条火山带上。
(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带又称地中海火山带,横贯欧亚大陆南部(西起伊比利亚半岛,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东至喜马拉雅山脉,南折至孟加拉湾,与太平洋火山带相汇合),已知有94座活火山分布于此带上,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8%(三)大西洋海岭火山带北起冰岛,经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至圣保罗岛,有活火山42个;另外9个分布于小安的列斯岛弧上,大西洋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0%。
查干花地区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查 干花 地 区早 白垩世 营 城组 火 山 喷发 可 划分 为 3
大旋 回: 即营一段时期的旋 回 I、 营三段时期 的旋 回Ⅱ 和后期岩浆浅成侵入时期 的旋 回Ⅲ。本区营城组时期 火 山活动较 强烈 , 具 有 大 面积 喷发 的特 征 , 深 大 断裂 的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8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0 — 2 2
一
的准噶尔盆地石炭系、 东部渤海湾盆地的第三系火山岩、 渤中坳陷以及黄骅坳陷等地相继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 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 尤其是近几年在松辽盆地的 徐家 围子断 陷和长岭 断陷的早 白垩世火 山岩 中取得 了较 大的突破, 发现了 2 个超千亿方的大型火山岩气田: 庆深 气田与松南气田。表明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对 查干 花地 区早 白垩 世 营城 组 火 山岩 气藏 成 藏机 理进行 了系统 分析 , 对本 区火山岩气 藏 的勘探 与开 发具 有一定 的指 导意义 。 1 地 质 背景 长岭 断陷是一 个在 早 白垩 世 发育 的具有 断 凹双重 结构的叠合盆地 , 在断陷期的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发育了 两期较大规模火 山喷发活动 , 形成火山碎 屑的充填结 构。尤其是在查干花地区营城组发育 了 2 4 0 k m 。 的大 型火山岩体复合体 , 是由 5 O 余个火山口多期次喷发、 纵 向上相 互叠 置横 向上 叠合 连片 而成。近年 来, Y S 1 、 YS 2 、 YS 3 井 相继于 营城组火 山岩 中获得 突破 。
中图分类号 : T E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i l 。 0 4 —5 7 1 6 ( 2 O 1 3 ) 0 2 一O 0 5 4 一O 3 火 山岩作 为重要储 层 的油 气藏 已在世界 2 O多个 国 家3 0 0多个 盆地 或地 区 中发现[ 1 ] 。近 年来 , 在 我 国西部 构造 活动控 制 了区域性 火 山活 动 , 进而 控制 了火 山岩 的 平 面展布 。本 区营城 组 时期 的火 山岩 分布 均显 示 了这 特征 , 平 面上该 地 区火山岩 主要位 于达尔罕 、 达北 、 查 东 断裂及其 伴生 断裂 的两侧[ 2 ] , 反 映该 区的火 山活动 多
中国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勘探
N.et
a1.,2003;邹才能等,2008),几乎遍布各
大洲。时代上,以中新生代为主,主要形成于大 陆边缘环境;岩性上,以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 为主,其中玄武岩储层占所有火山岩储层的32%, 安山岩占17%;储集空间,以原生或次生孔隙型 为主,但普遍发育各种成因的裂缝对改善储层起 到了决定性作用;油气藏规模一般较小,也有大 油田、大气田,产量可很高。 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的进展和火山岩油气藏 的不断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已引起了石油界和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Berlitz
primary pore,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te.The form in the epidiagenesis stage.Weathering and leaching,formation fluid corrosion and tectonism
Abstract:Volcanic reservoirs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lith0109ies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and develop 3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primary pore,secondary pore and fracture.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through blast fragmentation,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cooling frozen in the consolidation stage,and metasomatism,filling, weathering and leaching,formation fluid corrosion,tectonism in the epidiagenesis stage.The consolidation stage, forming
火山岩的成因
火山岩的成因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岩石。
它们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广泛分布在许多地理区域。
火山岩的成因涉及到岩浆的形成、喷发过程以及岩浆的冷却和固化过程。
下面将逐步介绍火山岩的成因。
一、岩浆的形成岩浆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成的浆状物质。
它主要由矿物质和气体组成,尤其是硅酸盐矿物。
岩浆的形成源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当地幔岩石经历巨大的热力和物理压力作用时,部分矿物质会融化形成岩浆。
二、火山喷发的过程当岩浆在地下聚集到一定体积,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火山便发生了喷发。
火山喷发是岩浆和气体通过裂隙和岩石缝隙从地下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喷发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至关重要。
大量的岩浆、气体和火山碎屑被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喷发柱。
三、岩浆的冷却和固化过程当岩浆喷发到地表时,由于外界温度的影响,岩浆很快开始冷却。
冷却过程中,岩浆中的矿物质会逐渐结晶并沉淀下来,形成火山岩。
岩浆中矿物质的结晶顺序决定了形成的火山岩的特征。
比如,如果石英优先结晶,那么形成的火山岩将富含石英等矿物质。
火山岩的成因与岩浆的化学成分、成分比例、形成深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包含不同的矿物质和结晶方式,因此在成因上也存在差异。
泛论火山岩的成因,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过程:岩浆的形成、火山喷发的过程以及岩浆的冷却和固化过程。
这三个过程互相作用,共同塑造了火山岩的特征。
同时,火山岩的成因也与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紧密相关。
总结一下,火山岩的成因包括岩浆的形成、火山喷发的过程以及岩浆的冷却和固化过程。
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火山岩的形成,而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成分比例则决定了不同类型的火山岩的特征。
对于地质学研究和资源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首席科学家:陈树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起止年限:2011.1至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研究目标的调整
1、总体目标
本项目预期达到三个主要目标:①通过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反演火山作用和成盆、成烃、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大规模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和机理,凝练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实现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创新,弄清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油气分布规律,为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②形成产学研联合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创新团队,为能源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培植我国油气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火山岩油气藏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③拓展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集成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与评价的配套和关键技术,补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五年预期目标
(1 科学目标: 抓住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大规模火山岩富含油气的优势,通过火山作用类型、特征、喷发机制、构造背景分析,查明火山作用与盆
地演化、油气形成、运移、聚集、成藏的时空响应,实现火山岩油气成藏理论的创新,抢占国际火山岩油气藏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2 国家油气目标和产业目标: 揭示火山岩油气藏的控制因素、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实现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东、西部形成两个万亿方级别的大气区和一批规模储量目标区,具体目标包括:①扩大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火山岩天然气勘探成果,在松辽盆地优选出8-10个有利勘探区带,新增探明储量3000×108m3;②在准噶尔和三塘湖等盆地找到新的火山岩油气藏,促进提交新增探明储量4×108t以上;③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预测、评价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建立火山岩油气勘探和评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产业进步、提高我国油气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 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进入国际前沿领域的、产学研结合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培养15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70名左右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
树立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产业科技创新旗帜,全面增强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学术论著目标: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00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100篇左右,争取在国际领衔刊物发表主题研究学术论文4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争取主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
二、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的调整
能源供应紧张威胁国家的战略安全。
近年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成果已展示出火山岩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
本项目旨在建立新的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后备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危机做贡献。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
回答①火山岩油气富集区的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②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和成储机制;③火山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及其成藏模式;④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的地球物理响应;⑤火山岩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大地质事件与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关系、火山岩储层、火山岩油气成藏机理、火山岩油气藏识别与评价技术、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等五个方面内容
(1 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制约
以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及其叠加转换各阶段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为背景,研究东部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构造格局、重大构造-火山事件与控盆断裂、沉积作用和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含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研究西部古生代含火山岩盆地区域大地构造格局、盆地周边构造接合带与盆地性质和形成演化的关系,研究后期构造事件对含火山岩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特征、过程和效果。
通过对火山作用类型、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火山机构类型、火山喷发模式及其旋回和时代,揭示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
通过中国东、西部含火山岩盆地及其与境外相同构造域内含火山岩盆地的综合对比,研究火山作用与成盆、成烃、成藏的时空响应,探索火山岩与油气成藏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发展区域地质背景约束火山岩油气成藏和有利远景区带的理论体系。
(2 火山岩储层研究
火山岩储层是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成岩与流体作用和表生与埋藏改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近年来的野外剖面精细解析、三维地震勘探、密井网解剖和长井段取心等技术方法,不仅有可能对埋藏的火山机构进行连续的精细刻画,而且可以通过多井对比和井震联合,研究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与展布规律。
在盆地深断裂与火山机构关系、火山旋回和期次的研究基础上,研究岩相、储层结构、储集空间、储层流动单元、储层有效性和敏感性;分析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与火山岩出露剥蚀、埋藏改造、流体作用、断裂作用等地质过程,研究火山岩储层的盆内保存状态、形成演化历史、成储主控因素和展布规律;刻画火山岩储层形态、内部结构和属性,建立地质属性模型和地质-地球物理参数模型;研
究有效储层的类型、性质、形成机理和改造过程,建立精确识别与准确评价有效储层的地质标志。
(3 典型火山岩油气藏解剖与成藏机理
重点解剖有代表性的火山岩油气藏,即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气藏、下辽河盆地新生代与准噶尔盆地古生代火山岩油藏。
研究火山岩油气藏的类型、特征、成因和成藏过程,查明不同类型火山岩油气藏主控因素。
以求个别引领一般、典型带动全局,为建立火山岩油气成藏理论提供先验指导和验证依据。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火山岩气藏是迄今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中生代火山岩气田,重点开展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保存条件、成藏期次研究;下辽河盆地黄于热地区火山岩油藏是我国东部较大的新生代火山岩油田,重点开展油藏类型、圈闭特征、储层分布、流体性质、温压条件研究;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火山岩油藏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古生代火山岩油田,重点开展圈闭类型、油源断裂与储层的匹配关系、储集空间连通性、流体空间分布研究。
查明不同类型火山岩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机制,为寻找同类型和新型火山岩油气藏提供理论支撑。
(4 火山岩油气藏识别与评价技术
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现有的油气勘探方法和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需求。
本项目旨在通过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预测与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集成和研发火山岩油气藏快速发现、有效评价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标准。
以激光共聚焦三维可视化、定量化储层描述评价技术研发为核心,形成和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技术系列。
开展火山岩导电机理研究,建立火山岩矿物模型和原始饱和度计算模型;研究成像、核磁测井为主,测井与地质模型结合的火山岩储层和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方法。
集成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层岩性、岩相、物性和含油气性识别的关键技术及有效储层评价标准。
通过地球物理正反演结合,研究火山岩油气藏几何形态和地质属性的地球物理响应;研究遥感、重、磁、电等地球物理火山岩预测方法;研究保持振幅特征的高精度深度域叠前成像技术;研究建立火山岩储层及其内部流体(油、气、水)地震
叠前反演方法。
结合三维可视化火山岩地震属性分析,预测火山岩有利储层发育区带和油气富集区,为火山岩油气勘探指出准确的钻探目标。
(5 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和前景预测
我国火山岩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以往工作主要是对局部区块的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没有形成对大规模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火山岩油气藏理论体系。
本项目将针对我国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火山岩油气藏特点,在区域地质背景、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火山岩储层和成藏机理研究和系列技术集成研发基础上,通过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分析,查明不同类型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共性和特性,揭示火山岩油气分布与区域地质背景关系,建立大规模火山岩油气成藏模式,凝练火山岩油气藏理论,指出火山岩油气富集规律,为我国大规模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部署提供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