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整理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唐蕊一、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认知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

从总体看,连绵的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工具与生产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记载了解东晋政权的特点、江南开发的表现,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问题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的历史,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逖等杰出人物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识维护社会和平的重要性。

三、本课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设计思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像三国时代那样有着比较普遍的认知基础,这个阶段的历史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

因此我将本课分为三个环节来展开:第一环节为“旧时王谢”,通过司马睿、王导、王敦、祖逖、谢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将东晋的兴亡、祖逖北伐、淝水之战等知识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二环节为“南朝更迭”,以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南朝朝代更替的历史线索。

第三环节为“江南新颜”,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我选择从结合无锡地方史入手。

从永嘉之乱对无锡历史发展的影响,到无锡博物院馆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劳动工具,模拟的劳动场景;宜兴制陶、烧砖技术的成就;魏晋时期无锡文化名人、寺院建筑等方面进行扩充,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深同学们对江南地区开发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合作学习法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大美江南之——且歌且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拓展质疑:
江南经济发展了,有没有超过北方呢?
北方
人口
南方
人口
魏(三国) 440万
吴蜀
前燕(十六国) 990万
刘宋
后周
900万

320万 460万 200万
南 北
经济重心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而江南地区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影响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落后期
开发期
繁荣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宋代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 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本课小结
东晋 南朝 时期 江南 地区 的开 发
大美江南之 蛮荒前世 大美江南之 华丽转身
大美江南之 发展机遇
大美江南之 且歌且行
一、江南开发 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经验
想一想 小试牛刀:两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南朝经济发展较 快地区,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作探究
探究3:自然条件 (地形、水、气候)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探究4:
(单位:万人)
南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 的发展。
1、农业的 (1)耕地面积增加, 新发展: 兴修水利
交流展示湖 田Fra bibliotek(2)生产技术改进
南方牛耕
施 粪
小麦

获湖
2、手工业快 速进步: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练习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东晋的都城建康在今天的( )A、南京B、洛阳C、开封D、西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A、北方B、南方C、长江流域D、长城以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年年 东 晋 灭 亡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589 557 502 479 420
317
东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从地域上来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420 317 316
西 晋 灭 亡
年年 东 晋 建 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义熙十一年(415年)……至于元嘉(
宋文帝年号)末, 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
刘裕
刘义隆
(363年-422年) (407年-453年)



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 méng 外来的百
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
齐jiōng,是梁指从外面关门陈的闩、钩等),盖东
社会安定
西



“闻鸡起舞”
317 316
年年 东 晋 建 立
“中流击楫(jí 短的船桨)”
祖逖(tì)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
1.东晋的兴亡
“荆扬晏(安定)安,户口殷实”
西

晋 灭
水 之



北方: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383
317 316
年年






东晋: 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1.东晋的兴亡 门阀政治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设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时间最长的时期。

从总体看,连年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大力开发。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使其理解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目标1.识读《东晋形势图(382年)》,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3.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重点难点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出示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图片及博物馆展出文物的图片,接着讲述“六朝”的历史。

这个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器、陶俑、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及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并提问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二、预习检查1.说说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什么是“王与马,共天下”?3.说说南朝的起止时间及名称由来。

4.说说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朗诵《忆江南》的视频。

教师过渡: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江南比北方发达,但在古代,江南一开始是落后于北方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什么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去探寻那一段历史。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姓名: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2—85页,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本课上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下启《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融合和北方人南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

本课主要讲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东晋、南朝的建立及更替。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较快发展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也改变了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难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教学准备】U盘、PPT课件、笔记本电脑、扩音器、无线鼠标、多媒体教室、打印教案8份等。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播放江南风光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2、做“雨点变奏曲”或者“言行不一”的小游戏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41张PPT)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客观 原因
主观 原因
优越的自然条件
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主要原因)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
大美江南之——华丽转身
表现(农业):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垦 荒地;兴修 水利; (2)改进生产技术: 改进、推广犁耕;施用粪肥;水稻种植技术 (3)实行农业的 多种(经育营秧,移发栽展、种麦桑稻养兼蚕作、、双培季植稻果)木、种植药 材等。
梁武帝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
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 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 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 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 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自此,在南北实 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侯景之乱 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1、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开发原因
大美江南之——发展机遇
东 汉 末 年 军
东晋、南朝的政权更迭
三 国
西 晋
十六国
北朝
都定都:建 康(南京)
鼎 统 东晋 立一
南朝 宋
阀 混 战
东吴、东晋、南朝 (宋齐梁陈)均定 都于南京,故南京
被称为“六朝古都”
合作探究 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合作探究
探究1:社会环境 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2. 东晋的统治
②军事: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曾收复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闻 鸡 起 舞
祖逖(266年-321年)
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 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 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 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 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 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 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 被胡人重新占领。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课时安排表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课时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备注
1
七年级学生入学教育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7
2
2原始农耕生活
3远古的传说
8-19
3
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8
4
6动荡的春秋时期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9-37
5
8百家争鸣
38-43
6
十一长期
7
9秦统一中国
10秦末农民大起义
44-53
8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4-56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元复习
10
期中考试、期中复习
11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东汉的兴亡
57-66
12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67-79
13
16三国鼎立
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80-88
14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9---96
15
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0
21
22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开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开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开展线索的能力;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开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江南经济的开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开展作出的重大奉献。

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读?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兴旺,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内容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完毕。

第二年,东晋建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3.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上面两个问题,讨论完毕后答复。

[学生答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4.教师展示课本第83页?东晋形势图?和“相关史事〞中“闻鸡起舞〞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练习题(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练习题(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练习题(1)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2. 东晋王朝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昭 C.司马睿 D.苻坚3. 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4.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南朝”。

下列不属于南朝的是( )A.前秦B.宋 C.齐D.陈5. 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7.“闻鸡起舞”的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刘邦 B.王导 C.祖逖 D.王敦8.“江南好,风景旧时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水稻变成育秧移栽B.普遍种植棉花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D.在南方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9. 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A. 宋B. 齐C. 梁D. 陈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

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的南迁 B.社会比较安定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自然条件好11.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A. 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 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 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 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12.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建康B.洛阳 C.长安D.成都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 ③①②④B. ④①②③C. ①④③②D. ①④②③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