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1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发生的变化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发生的变化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发生的变化高中地理教材对比——以湘教版为例本次对比的主要是2004湘教版教材和2019湘教版教材,侧重于章节主要内容发生的变化,未发生变化的内容未在文中提及,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新旧教材变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总体比较粗略。

对于2004版教材,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而2019版教材则演变成了必修一、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从教材安排上来看,依然是五本教材,但其中的章节分布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些知识从必修部分变成选择性必修部分专门列了出来,因为不选择地理的学生将不再研究这部分内容,未单独标注出来的知识章节可能发生变化,但仍旧保留在了原书中)2004版必修一发生的变化:1.原1.3“地球的运动”——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内容,并拆分为1.1地球的自转和1.2地球的公转两节内容。

2.原1.4“地球的圈层结构”加入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如震中、震源深度、震源、震源深度、等震线、震级、烈度等知识。

3.原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无较大变化。

4.原2.2“地球表面形态”——选择性必修一2.2“地表形态的变化”,详细地介绍了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而2019版必修一第二章内容为“地球外表形态”,划分为2.1“流水地貌”(加入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风成地貌”(加入了风化举动的危害与防治),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都与水有关)。

5.原2.3“大气环境”——2019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加入了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3.2“大气受热过程”,3.3“大气热力环流”,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XXX”(包含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重点强调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3.3“天气系统”。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 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 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 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 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 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 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①气候: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 宜人类居住。 ②地形: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 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土壤: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水源: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 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 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 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 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 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 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 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 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 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 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高 发达国家(地区) 高收入地区
• 人均国民收入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中等收入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低收入地区
思考: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 综合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HDI)
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为主
较高

第二产业迅速上升
第二、三产业为主
交通
较少,稀疏
加快建设
运输与信息网络形成
对外开放 程度
较低
逐步提高

整体发展 状态
低水平 均衡状况
不平衡加速 发展状况
高水平 均衡状况
三、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案例一:
在17世纪后叶美国东北部工业地带 发展的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 贸易站。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 19 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建成和 铁路的通达,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 了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 成为了钢铁中心(有“钢都”之称)。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 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 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 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 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 值之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 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地区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 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 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注意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区别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 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 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 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 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 演化表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案例探究---合作学习(三) 成长阶段的问题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 带陷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钢都”匹兹堡已 失去昔日的辉煌,由于钢铁等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50 年代以来,其钢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 1983年的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 万以上,全市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教育部 门的投入都下降了一半。五大湖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与美国南部与西部蓬 勃发展的“阳光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
区域发展阶段
课标: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 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区域发 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
【背景知识】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1)常用指标
二、 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成长阶段
工业化阶段
成熟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比例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 结构
区域发展 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 ______的加速发展状态。
代 操 332864522@
盘县二中地理组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 结构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加工制造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面升 级。 第二、三产业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__________ 第三产业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 ________ 第二产业 ,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 _______ 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 高科技 _____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 逐步形成。 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逐渐缩小 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_____ , 开放程度 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的________
3.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 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4.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 述,错误的是 D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 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漸扩大
案例探究
匹兹堡的兴起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毛皮贸易站,尽管这里 优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以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阿 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1834年,宾 夕法尼亚运河完工和铁路通车后,这里成为水路交通枢纽。 19世纪70年代后位于煤田中心地带的匹兹堡,利用五大湖和 运河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迅速 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这里 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人地 关系基本协调。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件(共21张PPT)
总结区域类型、区域划 定的目的
7
4.区域类型:
(1)按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区; (2)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如行政区等; (5)有些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 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
结合教材,根据材料二回答: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干湿区之间的边界如何?
总结该类区域的特点。
5
3.区域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②有些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流域等; ③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自然带、气候区、植被分布区等; ④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结合教材,根据材料一回答: 我国行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各行政区之间的边界如何?
总结该类区域的特点。
4
中国干湿区划分示意图
材料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 源,而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往往 由该地的“干湿状况”决定。一个 区域的干湿状况与当地的降水量和 蒸发量都有关系。如果降水量大于 蒸发量,则气候湿润,多为湿润地 区;如果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气 候干旱,多为干旱地区。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3
材料四: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地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面
积 达1 3.东5区万北域平平的方原公层可里分级,为:是3区个中域部国的分最,空大东的间北平尺部原度主。要 是 由可黑体龙现江为、区松 花域江的和层乌级苏高里低江 冲。积 而 成 的
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Βιβλιοθήκη 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思考 3.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 .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 不断成长壮大的? 不断成长壮大的? 【思考·提示】 提示】 思考 提示 该说法错误。区域发展往往都 该说法错误。
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旅游、交通、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旅游、交通、宗教等其 他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 他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 大的。 大的。
思考 4.每个区域的发展是否都要经过衰落阶段? .每个区域的发展是否都要经过衰落阶段? 提示】 【思考·提示】 思考 提示 每个区域的发展只要及时把握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调整和 革新,就会不断地增加区域发展的活力,而并 革新,就会不断地增加区域发展的活力, 不是非走向衰落不可。 不是非走向衰落不可。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经济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______,人均国内生产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 相当低 , 发展 总值也很__ 总值也很 少 水平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_______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 占有较大的比重 区域 劳动密集型 加 起步 阶段 ____阶段,以______工业和 阶段, 资源型工业和 工业和__________加 产业 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____ 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 结构 活动
三、工业化阶段 项目 内容 区域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三产业表现出________的趋势 的趋势。 产业 三产业表现出 加速发展 的趋势。劳动力开始 由农业向______和______大规模转移 结构 由农业向 制造业 和服务业 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____作用大为加强 作用大为加强, 区域内部的 集聚 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 系列规模较大的________和 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和________。中 工业基地 。 区域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____区域的平均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 区域的平均 空间 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________作用大幅度 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 辐射带动 作用大幅度 结构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 放程度逐步____ 放程度逐步 提高 发展 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___发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 不平衡的加速 发展状态 状态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高二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高二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A地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 合发展阶段; B、C、D三个地区均处于以结构优 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判断理由: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与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 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则 发展阶段越高级。
地 区
地区生 产
总值/亿 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1. 分析十八洞村山环水绕、景色秀美,却是远近闻名的穷困地方的原因。
①地处湘黔边界,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信 息闭塞。 ②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 产业结构落后、单一。 ③村民外出打工为生,劳动力流失。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 展水平 总值低
对外开放程度 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阅读P19 中国制造2025
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
• 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 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
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高速发展到后期,第二产业 占比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
城镇化特点 城镇化带来了环境问题严重 人地关系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仍属于工业化阶段
阅读P17 东北老工业基地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① 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改革未能到位;
② 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转型 原 因 ①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②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 高污染、人口减少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一、三年大计划年级学期教学内容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学生:孟加拉国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日本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很好。

【小结】关系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过渡】当区域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应该怎样改造自然呢?材料3:江水初荡,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思考】1、这反映早期当地容易出现什么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2、请根据视频内容概括都江堰的治水原理?学生:1、洪涝灾害: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地势变缓,排水不畅,水流失去控制,泛滥成灾。

2、都江堰划分为内江和外江。

外江宽而浅,用于排洪;内江深而窄,用于灌溉;内外江水量四六分,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缓解洪涝压力。

【小结】关系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改造自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小结】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况为: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过渡】区域要发展,同样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撑。

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它包括哪些?【基础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过渡】要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材料3:攀枝花利用钒钛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形成了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拥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1个,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攀枝花加快推进成昆铁路复线和宜攀、丽攀高速公路等建设,逐步形成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交通圈。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攀枝花推动转型发展的措施?学生:延长产业链,对原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提升利用价值;大力发展科技、培育人才;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小结】关系3: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人地关系
对环境影响小
人地关系不协调 环境污染加剧、资源 枯竭
人地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
羹鱼”,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 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掌握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2.结合案例,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及发展趋势。 4.结合案例,理解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 沿岸地区,煤铁等矿产资 源丰富。
问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 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由 匹兹堡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 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
资源的不断开发,工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导致的。
问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 过度开采等问题。 限制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影响 人体健康。
问题: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 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问题: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发展需要认清本地优势,充分发 挥本地优势 ,积极融入大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工业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必修2:1.2 区域发展阶段

必修2:1.2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小,缺少大型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较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 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阅读教材,主要的工业部门 ? 产业结构 ?
二、工业化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 速发展的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
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发展速度快同时带动区域的发展,交通运输 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区域发展状态: 经济加速发展。 不平衡
黑风暴
为什么?
怎么办?
美国在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方面有什么变化?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 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出第二产业,高 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空间结构: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 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发展状态: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 平衡
美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是什么? 人均GDP 人均GNP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区域发展阶段
农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阶段
图示区域农业发展

工业起步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平衡 区域产业结构: 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 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区域发展 产业结构 区域 阶段 内发 差 异
以传统农 以第一 业为主体 产业为 的发展阶 主 段 工业化阶 以第二 段 产业为 主 高效益综 以第三 合发展阶 产业为 主 段 较小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它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青藏高原的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通过这一系列情境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章节。该章节主要通过探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 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 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 成主导产业。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西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三中学
讨论: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 ,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 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 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 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 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 的钢铁工业中心。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找出匹兹堡的位置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匹兹堡
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 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地 理位置优越,附近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
2010.6.6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 趋势。 •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 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 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自主学习)
根据学案和教材,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的 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要 1. 全力投入, 认真阅读课本正文和阅读部分内容。 求 2. 用双色笔勾勒出重点内容部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力 得出自己的结论 。 内 容 目 1. 对本节的知识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标 2. 能够简单归纳出本节的知识框架图。
梳理课本知识,勾画出重难点。 将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重点讲析,难点点拨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有哪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地 区
A B C D
2010.6.6
区域产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 业结构 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 事农业活动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 区域空 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 间结构 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 征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西安市第三中学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
产业结构
把握不同阶段区域 空间结构 发展状况等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西安市第三中学
温馨提示
课前准备: 课本、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默写本
学案反馈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 于发展中国家?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中国 美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英国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6 565
3 140
西安市第三中学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 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 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 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 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国内生产总 人均国内 值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元) (亿元) 5 408.8 11 674.4 1.6 8.8 47.4 50.2 51.0 41.0 40 627 14 908
4 340.9
1 180.0
19.5
23.8
40.0
40.2
40.5
36.0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 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 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 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
三次产业产值:在第一节已经学过。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民收入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低 发展中国家/地区 高 发达国家/地区
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 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 发展水平
2010.6.6
201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