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试题+答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孩子们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 熟悉并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的不同地貌和旅游地点。

3. 文字材料,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关系。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地理特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和气候。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特点,并交流讨论这些地貌特点对中国人民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步:主要旅游地点(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高的景点进行介绍,比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西湖等。

教师可以讲解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特色风景,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点,在小组内合作,收集有关该地点的更多信息,并准备一个短暂的口头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等。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旅游地点,并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中国地理和旅游的认识和感受。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中国一个旅游地点的短文的作业,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该地点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个人体验。

2. 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地点,通过网上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材料。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讲述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讲述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一、单项选择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黄山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三门峡B郑州C开封D洛阳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大连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青海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B、青岛海滨C、北戴河海滨D、大连海滨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04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中国旅游地理》题1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题1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题1答案
一、1、马踏飞燕(马超龙雀)
2、牡丹城、文庙之首
3、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
4、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5、油塑、壁画、堆绣
6、花城(羊城、蓉城、穗城)、五羊塑像
7、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8、山海关
二、1、C 2、D 3、A 4、B 5、C 6、A 7、B 8、A 9、D 10、C
三、略
四、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并能够为旅游业利用,产生旅游、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一切因素。

按照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康乐气候——气温在10-23℃,相对湿度在65%-85%,风速在2m/s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气候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的气候,称为康乐气候。

五、答案要点:1、东岳泰山山东省雄
南岳衡山湖南省秀
西岳华山陕西省险
北岳恒山山西省幽
中岳嵩山河南省峻
2、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宫殿建筑群。

建于明永乐4-18年(1406-1420),原称紫禁城,先后有24个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其中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

(4分)
3、西湖旧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
4、1)名山圣水,雄险幽胜峻极于天; 2)古人类遗址,华夏民族生息之地
3)古都名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4)故人安息,一代枭雄名垂青史
5)宗教遗存,中外文明交融发展; 6)古建工程,勤劳智慧典范代表
5、略
六、图略。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案 (09.08)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案 (09.08)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林”
2.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六)风成地貌
1.成因
2.分布
(七)冰川地貌
1.概念
2.分布
(八)海岸地貌
1.概念与成因
2.分类
3.分布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
《中国旅游地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2周第5、6节(9.8)
课次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项目一中国旅游资源
活动一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2.了解中国主要资源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
3.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活动一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特点:
(1)地域性
(2)综合性
(3)永续利用性
(4)无可代替性
一、地貌旅游资源
(一)花岗岩地貌
2.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其中地貌旅游资源包括哪些?
小结:
课堂小结:
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1.成因与分布
2.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丹霞地貌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教学难点:1.对中国旅游地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2.对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旅游地,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自然景观。

2.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地吗?大家都听说过哪些?二、知识讲授(10分钟)1.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2.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色:山水之美、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

三、探究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著名旅游地,进行研究和介绍;2.每组介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归纳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自主查询一些未涉及到的中国著名旅游地,并进行简要介绍;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回家整理自己查询的旅游地信息,写一份旅游攻略并提交;2.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丰富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可适量添加小游戏、图片展示等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旅游地的图片和地理位置标注图;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中国区域旅游的一些知识,是其它任何课程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旅游服务人员全面热情宣传中国,推介中国的知识源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旅游实务,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考察、线路设计、市场调研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立志献身旅游强国事业。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并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学生年纪较小,刚刚接触到旅游专业课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感性认识较薄弱,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点,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学习学习兴趣,并在教学目标和方式的设置上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哈尔滨概况(2)掌握哈尔滨主要景点游览价值2、能力目标(1)学生能熟练讲述哈尔滨主要景点的游览价值(2)学生能根据各个景点的游览价值撰写导游词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小节内容,学生大致对哈尔滨主要景点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一些各个景点的趣事,培养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哈尔滨概况以及主要景点的游览价值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各个景点的游览价值,有针对性的撰写导游词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哈尔滨的图片和景点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认识。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师讲授,问题驱动,视听画面,现场互动,加强学生记忆。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采用问答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问:东北旅游区包括哪几个省?省会分别是哪里?(二)导入新课教师给出四个相互关联的词汇,让学生猜出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引出新课。

给出词汇:省会、冰雪、东方莫斯科、松花江(三)新课学习1、哈尔滨概况(1)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回忆并总结出我们通常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一个省或者一个市的概况的;(2)总结并补充学生发言,让学生分为5组分别从地理位置、气候、历史、交通以及旅游资源特征5个方面介绍哈尔滨概况;2、哈尔滨主要景点(1)冰雪大世界:展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去感受冰雪大世界;由老师做导游,为大家讲授冰雪大世界的相关知识;播放一段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视频,加深学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有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趣味小知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主题: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了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4. 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a.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向东南延伸,濒临太平洋。

b. 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2. 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a. 地貌特点: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

b. 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三峡、黄山、长白山等。

c.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西江等。

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a.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b.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c. 西部气候:干旱高寒,气温差异大。

4. 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a.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首都,有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著名景点。

b.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外滩、东方明珠塔等著名景点。

c. 西安:位于华夏平原,是古代中国的首府,有兵马俑、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d.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3. 讲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4. 讲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5. 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6. 小结:复习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7. 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8. 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游记或制作一份旅游宣传海报。

四、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

2. 教学PPT或课件。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旅游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旅游地图。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旅游地图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讲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重点讲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问题。

例如,分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探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讨论,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旅游设施等方面分析该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和不足。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就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三、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可包括完成旅游地图绘制、搜集相关旅游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

4. 课堂练习:批改学生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地方特色旅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九寨沟、江苏的周庄古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232.人文地理学3.效益性、独特性;保护性二、选择题1.A2.D3.A三、简答题1.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影响等。

2.价值上的观赏性;构景上的综合性;空间上的地域性;④时间上的季节性;⑤使用上的永续性。

3.受破坏的原因: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保护措施: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通过法律、政策、宣传和管理途径给予杜绝,至于已遭破坏的旅游资源,视其破坏轻重程度和恢复的难易程度,采取一定程度的维修和重建措施。

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填空题1、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2、水体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4、无锡惠山泉5、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吊水楼瀑布、大龙湫瀑布二、选择题1、ABC2、C3、C4、D5、C三、简答题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2、特征:主峰明显、怪事众多、奇峰峻拔、雄伟险峻、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代表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三清山、天柱山等。

3、三江并流、长江三峡、长江三大名楼、长江三矶。

4、季节性、地域性、瞬变性、组合性5、动物:生机性、标志性、引发探奇植物:观赏性、标志性、陶冶情操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三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填空题1、太和殿;保和殿2、开斋节、宰牲节、圣记3、寒山寺、枫桥夜泊4、张骞5、留园、狮子桥、沧浪亭6、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7、嘉峪关8、顺治、雍正9、寄畅园10、新月二、选择题1、A2、ACD3、A/C/D4、B5、BD6、D7、D8、B9、B10、A三、简答题1、城墙:以增强攻城的困难墙台:储存火炮、弓弩、弓矢之类武器。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3)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3)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兴趣。

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旅游胜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3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可以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的旅游之美。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旅游景点,增加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西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 实践与应用(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交通方式、住宿安排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中国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旅游地理的看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旅游地图,标注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 写一篇关于中国某个旅游景点的介绍文章,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旅游价值等。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旅游地理之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2. 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 能够分析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旅游意识和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旅游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的著名景点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探究(30分钟)1. 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可以通过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

2. 分组讨论,学生了解并介绍不同地理特点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形成许多壮丽的峡谷和高山,适合开展探险旅游。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著名的中国旅游地理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指导学生分析该景点的地理特点以及其对旅游的吸引力。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历史背景等,并制作展示海报。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 小组成果展示,学生介绍选择的景点并展示海报。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该景点如何吸引国内外游客?该地的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2. 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小组展示的海报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工具。

2. 中国旅游地理景点的图片或短视频。

3. 学生小组制作海报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海报的内容完整且准确。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3. 学生的作业或练习题答案正确并能够合理解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自主探究更多中国旅游地理,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

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旅游地图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线路规划。

o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流利介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旅游项目策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尊重地方文化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难点: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旅游线路规划与项目策划。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和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旅游线路规划,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线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教具:旅游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源:、旅游风光视频、旅游景点图片-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组织:每组分配组长,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维持:制定课堂规则,如发言举手、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授课教师——杨宏吉第二章:旅游与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旅游者、能够阐述旅游者的特点、产生的背景2、通过对旅游者特征分析能够判断旅游者选择什么样的旅游地重点、难点:旅游者产生的背景、旅游决策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提要: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者特点:异地性、闲暇性、享受性、消费性、地域性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等要素的综合2、文化地理背景:生活方式、各种传统行为等3、经济地理背景:经济发达、经济不发达4、环境质量背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客流1、决策:原则——最大效益原则步骤——确认旅游需求、搜集旅游信息、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影响因素——感知因素、旅游偏好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1)影响旅游客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旅游者因素旅游资源因素旅游交通因素旅游接待因素经济因素(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A 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B 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C 流向风景名胜地区D 流向政治经济中心复习思考题、作业:结合自己谈谈做为旅游者对旅游的兴趣。

课后小结: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2、能够对某地旅游资源做初步分析和评价。

重点、难点: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标准课时:第二课时内容提要: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一:按旅游资源本身属性和成因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岩石圈——地貌类、地质类等水圈——江、河、湖、瀑、泉、海等大气圈——天气、气候、气象生物圈——动物、植物(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风俗民情、宗教、博物馆、城市风貌、游乐场第二:按旅游资源市场特征和开发状况分类第三: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来分类三、旅游资源的评价:1、评价内容:自身评价、开发评价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评价标准: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科学意义、环境容量组合状况、适应范围、开发条件、相关因素复习思考题、作业:1、旅游资源的概念2、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答案《旅游地理》试题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青海湖古称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_的内陆咸水湖,湖中蕴藏着巨大生物资源,这里盛产_______,供应全国各地。

2. 成都武侯祠内的“三绝碑”为唐宰相____________撰文,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书,名匠____________刻字。

3. 武汉素有____________之称,长江、汉水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镇。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是…………………………………………………………()A、灵隐寺B、独乐寺C、白马寺D、华严寺2、远东最大的东征教堂是……………………………………………………………………()A、北京南堂B、徐家汇天主堂C、圣索菲亚教堂D、广州圣心大教堂3、佛光是我国最著名的佛光景观……………………………………………………………()A、黄山B、衡山C、庐山D、峨眉山4、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我国著名的林区城市,素有()故乡之称…………………()A、红松B、水杉C、油松D、柏木5、位于黑龙江下游同江境内的街津口是()族的聚居地……………………………()A、达斡尔B、鄂伦春C、赫哲族D、朝鲜6、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是指长沙的…………………………………()A、岳麓山B、橘子洲C、岳阳楼D、君山7、位于湖北西北部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A、武汉B、荆州C、襄樊D、宜昌8、自古以来被视为香港的标志的是……………………………………………………()A、大屿山B、天坛大佛C、太平山D、海洋公园9、下列()内壁画是研究新疆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的是……………………………()A、莫高窟B、克孜尔千佛洞C、阿斯塔纳古墓群D、高昌古城10、武当山地貌的特点是………………………………………………………………()A、丹霞地貌,36峰九曲溪B、72峰朝大顶,24涧水长流C、自然风光秀丽,佛道文化著名D、72分,高山仰止,天下名景集于身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石窟属于甘肃省的有……………………………………………………………()A、敦煌莫高窟B、麦积山石窟C、云冈石窟D、炳灵寺石窟2、在《三国演义》中的四大战役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是………………………()A、官渡之战B、当阳之战C、赤壁之战D、夷陵之战3、山西是杏花村的古井是()的水源……………………………………………………()A、汾酒B、五粮液C、茅台D、竹叶青4、下列属于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是……………………………………………………()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海河5、华中旅游区两湖平原由()组成A、江汉平原B、关中平原C、东北平原D、洞庭湖平原6、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它是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观,其风景突出特点是……………………………………………………………………………………()A、奇峰林立B、造型生动C、沟壑纵横D、动物白化E、植被茂密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3S”旅游资源2. 丝绸之路五、简答题(10分)简述路南石林的形成及地貌特点六、论述题(20分)试分析四川旅游资源特色答案一、填空题:1、西海、最高、最大、鳇鱼2、裴度;柳公绰;鲁建3、江城;武昌;汉阳;汉口二、单选题:1C 2C 3D 4A 5C 6B 7C 8C 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D 2BCD 3AD 4ABD 5AD 6ABCE四、名词解释题1. 即旅游资源中的阳光:Sun、沙滩:Sands、海水:Sea。

2. 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由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高原到中亚、西亚、北非,将中国精美的丝织品传到西方且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路线,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欧亚两洲许多国家的发展,19世纪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先称这一通道为“丝绸之路”。

五、简答题1. 路南石林是在3亿多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灰石地层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变迁,发育而成的典型岩溶地貌,其地貌有石峰、石竹、石芽、石钟乳、石笋、溶蚀洼地、地下河流和地下溶洞等。

六、论述题a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b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

c自然资源: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娥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沟被称为“童话世界”还有位于长宁县境内的竹海,贡噶山海螺沟冰川地貌境观,自然保护区:卧龙、王郎、金佛山等保护珍稀物种类如:大熊猫、银衫。

d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主要的名胜有五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青羊宫、王建墓等宗教古迹: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古代工程:水利工程都江堰;三国文化遗迹:剑难蜀道;古蜀文化遗迹:三星堆;风味佳肴:川菜;风物特产:蜀绣,蜀锦;传统文化艺术:四剧艺术;中国名茶:蒙顶茶;少数民族风情,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三彩、夜光杯、葡萄、哈密瓜等、吃西北民族风味等《中国旅游地理》试题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位于海口市的五公祠,开始于清光绪十五年,为纪念被贬来海南的唐宰相______________和宋抗金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而立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于__________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西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被列入《世界________遗产名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在龙门石窟的造像中,以( )的造像居多………………………………………………()A. 唐代B. 北宋C. 北魏D. 五代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貌是…………………………………………………………()A、岩溶地貌B、砂岩峰林地貌C、花岗岩地貌D、风城地貌E、熔岩地貌3. 位于黑龙江下游同江县境内的街津口是()族的聚居地……………………………()A. 达斡尔B. 鄂伦春C. 赫哲D. 朝鲜4. 西宁塔尔寺因()的创始人宗喀巴降生此地而使青、藏、蒙各地僧众络绎不绝来此朝拜。

A.黄教B.红教C.黑教D.花教5. 在下列寺庙中,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的为…………………………()A.普宁寺B.灵隐寺C.南禅寺D.华严寺6. 武夷山的“武夷岩茶”驰名中外,其中以()名冠其首………………………()A.肉桂B.乌龙C.水仙D.大红袍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6分)1. 下列对四川成都市正确的描述有…………………………………………()A.天府B.锦城C.蓉城D.历史文化名城2.号称“西湖双绝”的是……………………………………………………()A.龙井茶B.虎跑泉C.灵隐寺D.六和塔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蜃景2. 花山岩画3.文房四宝4.长江三峡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造景手法。

2、举例说明台湾为什么素有“宝岛”之称。

六、论述题(16分)为什么说青藏高原旅游区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答案:一、填空题1、李德裕、李纲、李光、胡铨、赵鼎2、环秀山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19973 布达拉宫;大昭寺;文化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D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四、名词解释题1. 蜃景,即“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幻景。

2. 古代壮族山崖壁画,位于广西西南部宁明、龙州两县左江流域沿岸峭壁上,是研究壮族历史、文化及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的珍贵史料。

3. 产自安徽的“徽墨”、“歙砚”、“宣纸”和浙江的“湖笔”。

4. 以四川奉节到河北宜昌之间长江干流上的三段峡谷,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三段峡谷之间的两段宽谷:瞿塘峡、巫峡之间的大宁河宽谷和巫峡、西陵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全长204km五、简答题1、特点:出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

造景的主要手法有:借景、对景、障景、框景、夹景、抑景、透镜、漏景。

2、台湾工业是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工商业经济,对外贸易十分发达,纺织、电子、制糖为其支柱产业。

台湾自然条件优越,矿产丰富,素有“宝岛”之称。

水稻、甘蔗、茶叶被誉为“台湾三宝”。

台湾盛产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有“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美誉,又有“蝴蝶王国”之称。

台湾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阿里山、日月潭美景举世闻名六、论述题1. 本题可结合青海、西藏的主要旅游资源,根据本区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 冰雪探险资源丰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矗立在青藏高原南部的中尼边境上,藏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2) 奇特的地热景观:由于青藏高原是由南面的印度洋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碰撞,隆起抬升而形成的,强烈的板块运动导致岩浆活动频繁而形成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位于拉萨的“羊八井”热气天最为著名。

(3) 独特的宗教及其古建筑:本区盛行的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大量壮丽的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和珍贵的宗教艺术珍品,如布达拉宫、塔尔寺等。

(4) 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本区主要民族是藏族,还有门巴、珞巴、回、满、蒙、土、纳西等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民族的风情吸引着大批游客,位于拉萨的八廓街是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景点。

(5) 政策优势: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加快开发、开放西部的步伐,随着拉萨至格尔木铁路的修建,进入拉萨航班密度不断加大,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立,一些生态旅游区的兴建,旅游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旅游区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