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PPT课件
×1=0.7359(年)
二、久期的理论基础和计算
N
D= = ∑T=(1 CF×t DF×t t)
∑TN=(1 CF×t DF)t
(一)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2.资产可转换理论 主要观点:银行能否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
资产的变现能力。 局限性:片面强调资产的转换能力而忽视了证券
和资产的质量;为信用膨胀提供了条件;当 市场运行出现问题时,资产的可转换性会大 大降低。
(一)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3.预期收入理论 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流动的保障归根结底来
(一)负债管理理论介绍 (二)负债管理的方法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 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项目, 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 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源于客户的预期收入。为银行发放中长期贷 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性:预期收入的主观性和可预测性是不能 确定的,在资产期限较长的情况下,债务人 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 。
(二)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总库法
资金总库法示意图
资金总库
the Pool of Fund
2.资金分配方法
主要内容:商业银行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 各类资产上,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 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 称关系,所以也称期限对称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ppt-60页)
• (7)国际商业借款指标(仅对外汇考核)。自借国际商业 借款(含出口信贷)和境外发行债券(不含地方、部门委托 )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超过100%。
• (8)存贷款比例指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 75%(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 85%)。
资金缺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利率敏感 比率 >1 >1 <1 <1 =1 =1
利率 变动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利息收 入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变动 幅度
> > < < = =
利息支 出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净利息收入 变动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2)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原则:来源制约运用、保持高度流动性 (4)局限性:续短为长、需求多样、外部条件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3)资产转移理论
(1)基本观点: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1. 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2. 持续期的应用及局限性 3. 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1、定义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指银行管理人员根据对利率变化的预 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 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保证银行 收益的稳定或增长。
第10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10.1.2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1)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认 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建 立各级准备资产来获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即向 外借款来提供
4)有效持续期和凸度
鉴于麦考莱持续期没有考虑隐含期权对资产负债 价值的影响,弗兰克.J.法波齐(Frank fabozzi,1986) 提出基于期权调整的有效持续期和有效凸度的模型。 有效持续期和有效凸度认为,随着利率的变化,与其 相关的未来现金流会发生变化,债券价值表现也会受 到影响,它直接运用于以不同收益率曲线变动为基础 的证券价格,这些价格反映了证券中隐含期权价值的 变动
ISG ISA ISL
当利率变动时,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将直接影响 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绝对缺口越大,商业银行利差对 市场利率变动就越敏感,利率风险就越大 (2)用缺口衡量利率风险值 净利息收入变动=风险值缺口×利率变动额
(3)用敏感比率(Sensitive Ration,SR)衡量利率风险
SR RSA / RSL
10.1.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
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ALM)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 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 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 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10.2.3 其他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1)多阶段模型 2)账面价值法 3)效率前沿模型 4)多重限制决策模型 5)随机规划与随机控制ALM模型 6)动态财务分析模型 7)压力测试 8)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概述:资产负债管理(ALM)是商业银行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及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收益,而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帮助银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和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手段。
它包括银行资产组合管理和负债组合管理两个方面。
资产组合管理主要涉及银行的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配置,负责银行可获得的收益。
负债组合管理则主要涉及银行的存款和借款等负债组成,负责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力求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和匹配,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面临的市场、信用、流动性等风险。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风险管理:降低资产负债的风险敞口,确保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时能够承受和控制风险;(2)流动性管理:保障银行短期和长期资金需求的平衡,确保银行能够按时偿还债务和满足客户资金需求;(3)利率收益管理:平衡银行利率敏感性,确保银行能够在利率变动中获取合理的收益。
2. 原则:(1)匹配原则: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货币和种类等特性进行合理匹配,避免资产负债安排上的不匹配带来的风险;(2)多样化原则:实现资产负债的多样化配置,通过分散投资和分散风险来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3)稳健原则:强调规避过度风险,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性,防止过度杠杆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 工具:(1)贷款和投资组合管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贷款和投资品种、地域和行业进行资产组合配置,实现风险分散、收益最大化和流动性管理;(2)资金市场操作: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质押担保等操作,通过调整短期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来管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3)衍生品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期货和期权等,用于管理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4)风险度量模型:包括价值-at-风险(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等,用于度量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敞口和风险水平。
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 - 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1)
(二)久期缺口管理 久期(Duration)也称持续期,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F·R·麦克 莱(Frederick R·Macaulay)于1936年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 初只是作为度量债券期限的一种手段,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进 入20世纪80年代后,久期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财务、金融与投 资领域,银行家们又将久期技术运用于资产负债管理中,使得 久期技术成为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价值产生影响的重要工具。 久期实质上是一种把到期日按时间和价值进行加权的度量
FTP的定价通常是根据FTP定价曲线,按照业务的期限特性、 利率类型和支付方式逐笔确定存贷款等相关业务的FTP价格。一 笔业务的FTP价格通常包括基础FTP价格和FTP调整项两部分,即
FTP价格 基础FTP价格 FTP调整项
基础FTP价格由FTP定价曲线确定。FTP定价曲线反映了不同 期限下资金的价格,是确定FTP价格的基础。国外商业银行通常 根据银行当前的机会筹资成本和机会投资收益计算各期限的资金 价格,并由此确定FTP定价曲线,即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确定其 FTP定价曲线。然后根据各类产品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不同 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FTP。
敏感性比率(Sensitive Ratio,SR)是缺口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它用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表示:
SR RSA RSL
敏感性比率与缺口的基本关系为:当银行存在正缺口,SR大 于1;当银行存在负缺口,SR小于1;当银行缺口为零,SR等于1。
在银行存在正缺口和资产敏感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上升,由 于资产收入的增加多于借入资金成本的上升,银行的净利息差扩 大,其他条件不变,则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如果利率下降,由 于银行资产收入的下降多于负债利息支出下降,则净利息差减少, 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当银行存在负缺口和负债敏感的情况下, 如果利率上升,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成本上升会超过利率敏感性资 产的收入增加,净息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如果利率下 降,利率敏感性负债成本的下降多于利率敏感性资产收入的下降, 净息差扩大,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背景
二战后西方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凯恩斯主义盛行, 主张政府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投 资;鼓励消费信用发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 发展。中长期贷款及消费贷款的需求由此扩大。随 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 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迫使银行不得不扩展业务种 类,进行资产组合的结构调整,增发回报较高的中 长期贷款。
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1.商业贷款理论 (The Commercial-loan Theory)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 存款,因此,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 动性。存款的外在性特征,决定了银行的资金运用只 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而这种贷款是基于 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这种强调银行贷款的自 动清偿的理论又因此被称为自动清偿理论(The Selfliquidation Theory);又由于该理论强调银行放款是以商 业行为为基础,期限较短且以真实商业票据作为贷款 的抵押,因而又被称为真实票据理论(The Real-bill Theory)。
局限性 忽视了活期存款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从而使银行
资金过多的集中在盈利性较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忽视了贷 款需求的多样性,限制了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设备贷 款和农业贷款等银行业务范围,不利于银行业务发展、盈利能 力提高和和分散风险;将商业贷款的自动清偿性绝对化,忽视 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
1.资金总库法(the Poo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 Fund Approach)
主要内容 银行将各种渠道的资金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资
金总库或资金池,资金总库中的资金被无差别地视为同质的单 一来源,然后再将其分配到各种不同的资产上去,分配顺序为:
银行负债管理理论2、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1 、
负债管理的方法
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
用借入资金满足短期流动性需要,也就是说,用借入资金 补充一级准备,以满足存款的提取和增加的贷款需求,如
下图所示:
资产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贷款 投资
负债 存款提取
存款 资本账户
借入资金
与资产管理的各种方法相比较,储备头寸的负债管理方法 使银行可以持有较高比例的收入资产。因此,银行的预期 收入提高了,但也增加了两个风险: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 不能确定,二是有时可能借不到资金。
该理论汲取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 服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 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
背景 1.利率和经营活动自由化。70年代的金融创新浪
潮中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纷纷采取显性或隐性的方 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实际上已被冲破。80年代各国 先后取消或放松利率管制,金融产品根据市场定价成为可能, 银行能够主动和灵活地控制资产和负债的各种条件,例如期 限和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也使客户需求多样化,银行在 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充分管理资产负债的风险更显重要。 2.传统的以贷款量扩张的数量导向式的银行管理方式已不 能适应新的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更倾向于债券和 股票融资,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减小;同时,银行资产的 盈利性减弱,特别是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期间,贷款需求增 长缓慢,银行更加难以用传统的扩张贷款量的方式保持和增 加盈利。
2.现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的发展变化,利率和业务活动自由化,银行可以主动控制 业务账户的资产和负债,并体会到对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 的风险分别进行管理并不充分。在此背景下,银行资产负 债管理集中于将对冲业务账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 和交易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 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
存款
是指银行直接从市场上借 入资金支持贷款的持续增 加,扩大盈利资产规模。 在银行可贷资金不足时, 可通过借入款来应付增加 的借款需求,这样,负债 和资产都同时增加,而且 还会因资产规模的扩大带 来额外的利润。 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 定期存单就是这样的一种 工具。
(3)结算中的负债
指在结算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负债。主要是指一些特殊结算 方式所形成的临时性负债。如: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使购 货单位的开户银行获得一笔暂时的结算负债;汇票结算方 式也会形成这种性质的负债。此外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形成 的暂时应付款项也可视为结算中的负债。由于现代通信技 术的发展,结算过程中的负债会越来越少。
注:依然为被动负债,属于资产管理理论的思想范畴。
(2)购买理论
观点:强调银行主动负债(购买负债),借款和购买外界 资金。 银行购买负债的行为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资、 在金融市场发债等。 目的:增强资金流动性,摆脱存款数额的牵制,适应资 产规模扩张和日益增大的贷款需求。 意义:扩大了负债范围。
资产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贷款 投资
负债 存款提取 借入资金 存款 资本账户
优点:这个方法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减缓了银 行因储备减少而带来的流动性不足,从而缓解了对银 行经营带来的震荡。 缺点:这种方法也存在借不到资金和借入资金成本不 能确定等风险。
2、贷款头寸负债管理(全面负债管理)
资产
4、对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1)积极意义: 1)改变了银行的管理观念:被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 2)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由单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并重。 3)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银行可根据需 要主动安排负债,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 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法
资金汇集法(Pool-of-Funds Approach)也称资金总库 法,其内容是:不考虑银行资金来源的不同特性,将商业 银行的各种负债,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自 有资本汇合成一个资金库,看做是单一的资金来源而加以 利用,资金库的大小不是由银行的决策而是由外部市场因 素(如企业活动、人口增长、货币政策)所决定的。
二、负债管理思想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在20
世纪60年代后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对高额利润 的追求,使得保持银行资金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更为突 出,单靠资产管理已不能满足银行高盈利的要求。与此同 时,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使得银行的资金来 源无论在渠道上还是数量上,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如 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茁壮成长,证券市场迅速成熟。 外在的竞争压力与内在的盈利动机相结合,促使银行必须 另辟蹊径解决流动性问题,从而导致了负债管理理论的产 生。同时,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为负债管理理论的实 施提供了可能性。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图17-1 资金汇集法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资产分配法
资金汇集法过分强调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而没有区 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资本金等不同资金来 源对流动性的不同要求。这种缺陷引起商业银行利润的极 大流失,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在此情形下 将所有负债看作单一资金来源已经不现实。每一种资金来 源都有其独特的易变性和法定准备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 这些情况开始运用一种资产负债表分配技术——资产分配 法。
资金汇集法起源于商业银行创建初期,在20世纪“大 萧条”时期被广泛应用。基本做法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保证充分的第一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在其他机构的存款余款,以及收款过程中的现金。 (2)保证第二准备金,为防范所预见到的现金需求和未预见 到的意外提供流动性。 (3)银行拥有了充足的流动性之后,其余资金就可以考虑分 配用于客户信贷需要。所有合理贷款要求都应在可贷资金 限度内解决。 (4)银行在满足了信贷需要后所剩余的资金可分配用于购买 长期公开市场证券。投资账户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创 造收入。二是在这些证券接受到期时补充第二准备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规划和管理,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目标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以及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概念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实施的规划、监控和管理。
它涉及到对现金流量、利润、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负债表的构造和管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分类、设置合适的项目和科目等。
2.资产配置: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合理配置资产,包括选择适当的投资标的、分配资金等。
3.流动性管理:确保企业在资金需求时能够及时满足,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水平。
4.利率风险管理:通过利率敏感性分析和利率对冲等方法,管理利率变动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
5.资本充足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定企业所需的资本水平,并进行充足性评估和监控。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和保持流动性。
1.降低风险: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提高收益: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选择适当的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3.保持流动性:确保企业在资金需求时能够及时满足,通过流动性管理,避免流动性风险对企业的冲击。
三、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
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和调整,减少行业和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流动性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而资产负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以及建立适当的对冲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摘要..............................................................ABSTRACT (I)第1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概述 01.1资产管理理论 01.2负债管理理论 01.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2)2.2负债种类少 (2)2.3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落后,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3)2.4资产充足率低缺少流动性 (3)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分析 (5)3.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时间较短 (5)3.2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机制缺失 (5)3.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 (6)第4章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建议 (7)4.1提高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 (7)4.2加快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组织体系建立 (7)4.3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 (8)4.4加强研究,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办法,是为商业银行达到经营目标而协调各项业务的管理。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在经营活动中展现了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
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深受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在竞争上会越来越激烈。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成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其次说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中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负债种类少、储存存款在商业银行中比重偏高和资产缺少流动性的问题。
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从在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体系建立上加快步伐、提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和扩大业务范围和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分析
短期自偿性贷款
指工商企业具有自我清偿能力的贷款。具体 指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working capital)
并通常以商业票据作为抵押,能够随着商品 的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获得 偿还。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局限性
(1). 忽略了贷款需求的多样化。 (2). 过分强调银行存款的流动性。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短期商业性贷款与经济
此外,花旗银行还采取客户服务差别化战略, 依据客户收入、消费习惯的不同,提供各种 不同的服务组合。同时,还积极发展多品种 交易客户,不仅为其提供存贷款、信用卡、 消费贷款服务,还提供投资信托、年金以及 保险类金融商品的综合服务。
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花旗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除了积极利用广告媒体和各种宣传资料外,还注重 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工作。例如在印度,花旗的 工作人员通过查阅电话号簿把信用卡发放给那些安 装电话的人,因为除了个别例外,只有富裕人士能 装得起电话。而在印尼,花旗的目标则是那些拥有 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家庭。成功的营销策略使花旗的 信用卡业务在亚太地区赢得了广泛的客户群。花旗 另一个获取客户的办法是战略性公司收购。例如, 20世纪 80年代末花旗通过收购澳大利亚信用卡服 务公司,从而一举获得了40万名新客户群。
银行都是抢先进入者。抢先战略通过积极分设经营 机构、不断扩展业务领域等手段,不仅能够迅速占 领市场、扩大企业影响,同时还能对后进入竞争者 制造进入障碍,从而确保竞争优势。
花旗银行的市场开发战略还针对不同国家发展阶段 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对越南这样的不发达市场地 区,主要业务方向是为美国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提 供现金管理、短期融资和外汇交易服务(在越南, 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在两个不同的银行分别设立本币 账户和美元账户)。对于印度等国家,则还开办银 团贷款、项目融资以及债券和零售业务。而在经济 发展迅速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则提供更为 复杂的证券业务、金融衍生品等项目的服务。至于 像日本这样的处于成熟阶段的国家,花旗银行提供 的服务就更全面了,举凡金融、信托、证券、租赁、 期货,几乎无所不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第四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单独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后者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动,成为当前西方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机制。
4.1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固定和狭窄(大多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工商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单一,加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即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满足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
它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流动性的相互矛盾性。
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是与当时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
在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要理论思想----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资产转移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 和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income Theory)以及三种主要的资产管理方法----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
4.1.1 资产管理理论观点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前,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只能被动的接受负债;而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资产的主动权却掌握在银行手中,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是资产业务,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达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统一。
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级阶段,是在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货币供给理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
1.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最早出现、 占统治地位最长的一种理论,是注重银行资产安全 性和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 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 来源。相反,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其自 身控制的内在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 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 营管理目标。
5. 金融业竞争激烈,也迫使银行走负债经营之路。
6. 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激发了商
业银行的冒险精神和管进理pp取t 意识。
8
(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银行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传统的被动性存款, 还有银行可以主动争取到的其他存款、借款。 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 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提供,只要银行 资金来源广泛而及时,银行的流动性就有保 证。银行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 性资产,而是应当将它们投入到高盈利的贷 款和投资中去。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入 资金去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大。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管理ppt
3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真实 票据理论,亚当斯密国《国富论》)
是一种确定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 存款,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考虑,避免随时偿 付提存的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 短期自偿性的贷款,即贷款能够随着商品的周 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
7
(一)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60年代金融环境的变化)
1. 金融创新——美国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 行,银行家们找到了筹集资金来源的新路子。
2. 货币市场的发展,为银行通过主动负债争取资金 来源提供了方便。
3. 通货膨胀的加剧,促使商业银行走上负债管理的 道路。
4. 利率管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
教学目标: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管理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管理ppt
1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的演 变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
管理ppt
2
一、资产管理理论——是指通过对银行资产公 布结构的安排和调整,增加资产的安全性、流 动性和盈利性。
3. 购买理论。银行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存款形成负债,而应积极主动地 争取存款和其他借款来扩大负债,以满足流动性要求。银行购买负债的 行为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金融市场发债等。
4. 销售理论。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大规模并购的不断,及混
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银行应改变经营策略,努力通过多元化服务和各种
预期收入理论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种资产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是适应刺激投资和扩大市场,促进消费信贷和项目
投资的发展而产生的。
该理论认为:无论短期的商业贷款还是可能转让的资产,其 贷款偿还或证券变现能力,都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的。只要
一笔贷款还款来源有保证,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性贷款,
而且也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管理ppt
9
(三)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1. 银行券理论。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贵金属做准备,银行券的数额 与货币发行发行准备的数额之间视经济形势而变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强 调负债的适度性。
2. 存款理论。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资产经营活动的基 础;存款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银行只能被动地顺应这 种选择;银行所支付的存款利息是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回报,而绝不 是收入盈利的来源;存款者和银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款的安全问题; 存款的稳定性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银行资金的运用必须限制在存款 的稳定性沉淀额度之内。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的关 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预期收入理论为银行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巩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
中的地位。
管理ppt
6
二、负债管理理论
产生背景 主要观点或理论主张 演变 评价
管理ppt
在此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 性,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 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转让给 中央银行,就没有必要非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该理论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 运用的狭窄局限,使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 扩大了资产组合三)预期收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 普鲁克1949年提出)
该理论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重要 原则,即资金的运用要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和 结构,以及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应保 持更高的流动性的运作特性。这些思想对商业
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ppt
4
(二)资产转移理论(H.G.密尔顿 1918年提出)
这种理论的产生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 借款的需要,而使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增强。
10
(四)对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是对现代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包括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
是一种金融思想创新:
局限性:
1.
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 1.
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银 行外部存在一个供求弹性较
由负债决定资产变为资产决
强的市场,银行随时能以合
定负债。
理的利率从市场借入所需资 金,但事实上有不确定性。
金融产品包括可转让存款单、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来吸收资金。它的
经营理念实质是一种市场概念包括:客户至上;金融产品必须根据客户
多样化的需要供给;任何金融产品的实质是帮助资金的运筹,其外壳或
包装是其他形式的商品或服务;销售观念不限于银行负债,也涉及银行
资产,主张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管进理p行pt 系统的管理。
2. 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 2. 银行通过扩大负债来满足资
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由单
金的需求,为扩大信贷规模,
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 理和负债管理并重。
进而为引发信用膨胀提供了 可能,严重时会引起债务危 机,导致经济的全面波动。
3. 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 3. 银行长期对外部市场的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