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4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商务财会》
【年(卷),期】2008(240)012
【摘要】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

可以说,该报告是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1年后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报告分3部分分析了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的总体情况、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改进意见和建议。

因此,本刊特全文转载,供
学习参考!
【总页数】10页(P5-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握会计准则规定实质,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2010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J], ;
2.企业会计准则实现连续四年平稳有效实施——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执行企业
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J],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执行:任重而道远——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调研报告 [J], 崔玉英;孔令辉
4.广西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J], 冯任佳; 林世权;
徐捷
5.上市公司与政府资金往来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年第1期)解读 [J], 秦文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中国证监会会计部编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中国证监会会计部编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计部组织编写目录第一章特殊关联交易涉及的“资本性投入” (1)第一节背景情况 (1)第二节会计准则及相关监管规定 (2)一、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三、相关监管规定 (2)第三节问题分析与讨论 (3)第四节典型案例 (4)一、控股股东或其关联方以显失公允的价格向上市公司购买资产 (4)二、控股股东或其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或代上市公司对外清偿债务 (5)三、在控股股东的安排下,上市公司与第三方进行的非公允交易 (6)第二章长期股权投资 (8)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分类 (8)一、背景情况 (8)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9)四、典型案例 (10)第二节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导致持股比例被稀释但仍有重大影晌 (10)一、背景情况 (10)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0)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11)四、典型案例 (11)第三节复杂交易中处置日的判断 (12)一、背景情况 (12)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2)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12)四、典型案例 (13)第三章股份支付 (14)第一节一次授予、分期行权的股份支付计划 (15)一、背景情况 (15)二、会计准则及相关监管规定 (15)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16)四、典型案例 (16)第二节涉及集团内公司的股份支付计划 (17)一、背景情况 (1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18)四、典型案例 (19)第三节股份支付计划的取消与作废 (20)一、背景情况 (20)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0)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20)四、典型案例 (21)第四章债务重组 (23)第一节破产重整的收益确认时点 (23)一、背景情况 (23)二、相关规定 (23)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24)四、典型案例 (24)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债务重组 (25)一、背景情况 (25)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5)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26)四、典型案例 (26)第五章收入与建造合同 (28)第一节收入应该按照总额还是净额确认 (28)一、背景情况 (28)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8)四、典型案例 (29)第二节BOT合同的收入确认 (31)一、背景情况 (31)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1)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32)四、典型案例 (32)第三节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收入确认 (33)一、背景情况 (33)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3)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33)四、典型案例 (34)第六章企业合并 (36)第一节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36)一、背景情况 (36)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6)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37)四、典型案例 (38)第二节购买日(合并日)的判断 (39)一、背景情况 (39)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9)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40)四、典型案例 (40)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的确定 (43)一、背景情况 (43)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43)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43)四、典型案例 (44)第四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的计量原则 (44)一、背景情况 (44)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45)四、典型案例 (45)五、购买日后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调整 (46)第五节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 (47)一、背景情况 (4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4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48)四、典型案例 (48)第六节企业合并中交易费用的处理 (50)一、背景情况 (50)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0)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51)四、典型案例 (51)第七章反向购买 (52)第一节被购买方不构成业务的权益性交易 (52)一、背景情况 (52)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2)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53)四、典型案例 (53)第二节购买方为多个主体的反向购买 (54)一、背景情况 (54)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4)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55)四、典型案例 (55)第三节反向购买中每股收益的计算 (56)一、背景情况 (56)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6)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56)四、典型案例 (56)第四节包含现金对价的反向购买中每股收益的计算 (57)一、背景情况 (5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57)四、典型案例 (59)第八章金融工具 (60)第一节负债与权益的区分 (60)一、背景情况 (60)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60)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60)四、典型案例 (61)第二节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61)一、背景情况 (61)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62)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62)四、典型案例 (63)第三节混合金融工具的处理 (64)一、背景情况 (64)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64)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65)四、典型案例 (66)第四节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67)一、背景情况 (6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6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68)四、典型案例 (68)第五节发行股份相关的交易费用 (69)一、背景情况 (69)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69)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69)四、典型案例 (70)第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71)第一节区分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 (71)一、背景情况 (71)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71)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71)四、典型案例 (71)第二节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 (74)一、背景情况 (74)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74)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75)四、典型案例 (75)第十章财务报表列报 (77)第一节会计科目的使用与财务报表的列报 (77)一、背景情况 (7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77)四、典型案例 (78)第二节现金流量的分类 (80)一、背景情况 (80)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0)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80)四、典型案例 (80)第十一章合并财务报表 (82)第一节合并范围的确定 (82)一、背景情况 (82)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2)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83)四、典型案例 (84)第二节合并抵销调整 (87)一、背景情况 (87)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88)四、典型案例 (88)第三节特殊调整事项 (89)一、背景情况 (89)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89)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90)四、典型案例 (90)第十二章其他 (93)第一节区分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 (93)一、背景情况 (93)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93)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93)四、典型案例 (94)第二节政府补助的认定 (94)一、背景情况 (94)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95)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95)四、典型案例 (95)第三节政府补助性质的判断 (96)一、背景情况 (96)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97)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97)四、典型案例 (97)第十三章非经常性损益 (99)第一节背景情况 (99)第二节相关规定 (99)第三节问题分析与讨论 (100)第四节典型案例 (100)附录一 (103)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03)[2011年第1期,总第5期] (103)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05)[2010年第1期,总第4期] (105)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07)[2009年第3期,总第3期] (107)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09)[2009年第2期,总第2期] (109)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11)[2009年第1期,总第1期] (111)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14)[2011年第1期] (114)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115)[2011年第2期] (115)附录二 (117)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4号》有关问题的提示 (117)第一章特殊关联交易涉及的“资本性投入”第一节背景情况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通过关联方直接或间接的捐赠,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增加上市公司当期账面盈利金额的交易时有发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4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4期

为解决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难点问题,近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问题解答针对目前出现的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和上市公司在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交易费用及其他费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解答。

附录: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一期,总第四期)中国证监会会计部2010年6月23日问题1.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

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如果属于前期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

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应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问题2.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解答: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尽管会计估计所涉及的交易和事项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了当时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一般不存在会计估计差错。

例如由于上市公司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这种修订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

只有上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并未合理使用编报前期报表时已经或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做出会计估计,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的情况,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前期差错更正,其他情况下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 年第1 期,总第8 期)问题1: 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解答: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 年第1期,总第4期),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

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

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题2: 上市公司发生企业合并时,若上市公司与被合并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接近一年,是否可以将该交易判断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及其讲解,判断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求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为非暂时性的。

具体的时间性要求为:在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合并日之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此外,如果合并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超过"一年",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相关规定,判断合并交易与之前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成为同一控制下企业的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问题3: 对于上市公司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不涉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因安全生产费的计提和使用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比照永久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广西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广西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缠所 研宪考 20 年第2 期( 考 09 3 总第22 期) 23
广 西上 市公 司 20 07年执 行企 业 会 计 准则情 况 的分 析报 告
广西财政厅会计管理处 冯任 佳 林 世 权 徐 捷
,n0 、 7年 是我 国 上 市公 司全 面执 行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体 系的 厶U 第 一年 , 了掌 握 自治 区 2 上 市公 司 2 0 执 行 为 5家 0 7年 企 业 会计 准 则 的情 况 , 过 详 细 分 析 、 地 调 查 等 形 式 , 经 实
20 0 6年末股东权益增加 l. 2 17 5亿元( 扣除少数股东权益 1.8 9 55亿元后) 增幅 为 5 6 , 幅不 大。广西 上市公 , .% 增 司在首次执行 日(0 7年 1月 1日) 20 按照《 企业会 计准则
需要特别说 明的是 , 股东权益调整项 目中的“ 少数股 东权 益” 目涉 及上市公 司 l 项 9家 , 调增金额 为 l .9亿 95 元, 占比为 9 3 %。但 因为旧准则下“ .6 少数股 东权 益” 是
亿元。
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调整后 ,5家上市公司 20 2 0 7年 1月
1曰股东权益合计 20 5 4 .0亿元 ,06年 l 20 2月 3 1日按照
旧准 则( 指企业会计 制度和金 融企业 会计制度 ) 反映 的 股东权益 合计 29 1 1亿 元 ,07年 年 初股 东权 益 比 0. 9 20
司披露了《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 差异调节表》, 按照 新
上市公 司进行 了调 整 , 其中 ,9家 上市公 司因为所得税 l 项 目调增了年初 股东权益 , 调增 金额达到 2 2 .5亿 元 , 调
减 的 上 市公 司为 3 , 中 , 家 公 司 调减 股 东 权 益 17 家 其 1 .7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化要求的集合。

上市公司作为具有社会公众资本的企业,其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整体情况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共有XX项上市证券,计价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本公司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的原则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在AWA系统的指导下,本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本公司同时按照法律法规、上交所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遵守,加强了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和审计。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确立情况本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遵循了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确立依据实际经营情况,遵循了保守性原则,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会计政策的确定和披露,并进行了内外部审计的认可。

三、重大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报告期间,本公司未发生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情况本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和披露相关财务报表。

报表的编制过程经过了多次内部审核和复核,确保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本公司也按照《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了相应的财务报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交所和证监会进行了报送。

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公司通过建立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司会计人员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各级管理层加强了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合规性。

六、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建议针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建议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提高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执行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强与证监会和上交所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提升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水平。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 年第1 期,总第8 期)问题1: 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解答: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 年第1期,总第4期),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

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

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题2: 上市公司发生企业合并时,若上市公司与被合并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接近一年,是否可以将该交易判断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及其讲解,判断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求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为非暂时性的。

具体的时间性要求为:在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合并日之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此外,如果合并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超过"一年",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相关规定,判断合并交易与之前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成为同一控制下企业的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问题3: 对于上市公司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不涉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因安全生产费的计提和使用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比照永久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截至2015 年4 月30 日,沪深两市2014 年已上市的2,613家上市公司,除新中基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2,612家均按时披露了2014年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

96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27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69家。

主板上市公司中,77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3家,无法表示意见4家,否定意见20家。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查审阅了520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审阅中重点关注了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收入确认、政府补助、资产减值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情况。

我们对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2014 年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本监管报告。

一、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确认、计量与列报不正确1.未明确区分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作为企业合并的对价,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费用一般包括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

通常情况下,针对被收购方的尽职调查、评估和审计、为申报重大资产重组而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合并费用;为验资、发行股份申报、股份登记而发生的费用,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这两类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合并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发行费用直接扣减发行股份产生的溢价。

公司需要合理区分属于企业合并交易的费用和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

年报分析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中,未对合并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拆分,而是将所有的费用都视为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股本溢价,从而少列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这种人为混淆负债与权益属性的做法,无法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掩盖了到期不能支付负债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所涉及金额重大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读误判。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5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5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5期第一篇: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5期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1期,总第5期)问题1:上市公司持有的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减少投资、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等原因引起上市公司在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下降的,但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对于原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持股比例下降后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剩余投资仍应按照权益法核算。

其中,出售部分股权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的,实际取得价款与按出售股权比例计算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投资方未同比例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的,持股比例下降部分视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按新的持股比例确认归属于本公司的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导致的净资产增加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如:A公司为上市公司,2009年1月1日,A公司以1100万现金取得B公司股份400万股,占B公司总股份的25%,并对B公司形成重大影响。

2009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

2010年7月1日,B公司向C公司定向增发新股400万股,C公司以2000万元现金认购。

增发股份后,A公司对B公司仍具有重大影响。

2009年1月1日到2010年6月30日期间,以2009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B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800万元。

除所实现利润外,在此期间,B公司所有者权益无其他变动。

分析:2009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占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4000*25%=1000万元,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1100万元,包括商誉100万元。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A公司累计确认投资收益800*25%=200万元,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00万元。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年度利润分配情况的请示市国资委: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二、上市公司2007年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二)会计准则执行中根据监管原则确定处理方法的问题……2.涉及利润分配基数的相关问题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一些上市公司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利润分配基数确定问题,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应计入利润分配基数。

鉴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特殊性,特别是相关变动损益的后续不确定性,我们建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

与此类似,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资产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之前,上述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建议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

关于公司是以母公司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为基准实施利润分配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提取盈余公积和实施利润分配是公司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而进行的法律行为,因此,建议《公司法》对此进一步解释。

在此之前,公司以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利润分配为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会计问题征询函”的复函(会计部函[2008]5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贵部上证上函[2008]0109号函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

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上述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

此复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7期)2009年第1期,总第1期 (1)2009年第2期,总第2期 (4)2009年第3期,总第3期 (5)2010年第1期,总第4期 (6)2011年第1期,总第5期 (7)2011年第2期,总第6期 (9)2012年第1期,总第7期 (10)2013年第1期,总第8期 (12)2009年第1期,总第1期问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要求,在编制2008年年报时,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外计提的维简费,应比照安全生产费用的原则处理,即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第一,维简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视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所规定的原则进行追溯调整;第二,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规定标准计提维简费时,不再计入成本或费用;第三,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照规定范围使用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一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第四,编制2008年年报时,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因维简费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应进行追溯调整。

问题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是否需要根据具体发行日期加权后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解答: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公司应将作为对价而发行的全部新股数计入合并当年和对比年度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即权重为1);在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条件下,公司应采用同样原则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问题3: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于转让超额亏损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在合并报表中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前根据有关规定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转让价款与上述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差额应调整未分配利润,不能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已在利润表内确认的子公司超额亏损,在转让该子公司时可以将转让价款与已确认超额亏损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合并利润表。

财政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5号)

财政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5号)

财政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5号)第一篇:财政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函〔2008〕5 号财政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2007年是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做好新准则实施工作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贯彻中央“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意义重大。

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注册会计师协会,均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切实防止上市公司2007年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出现非合规波动现象,确保新会计和审计准则实施到位。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跟进和督导本地区上市公司年报编制工作(一)确保在上市公司实施好新准则是财政部2008年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财政部已成立了新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名单附后),制定了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方案,密切关注每一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继续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式,跟踪分析每一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全面、准确地掌握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

对于在年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非合规问题,财政部将对有关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检查。

(二)各地财政部门2007年年初成立的新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应在熟悉新准则及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做好上市公司年报工作的方案,对本地区上市公司年报相关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随时掌握本地区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时间和进度,做好每一家上市公司年报的跟踪分析。

(三)各地财政部门应督促本地区上市公司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发布后的相关文件规定,要求对于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的期初数在2006年年报提供的数据基础上认真核实,同时按照有关衔接办法的规定对比较报表的数据进行调整。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如果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也由4.69%缩小到1.46%;净资产差额由1,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

分析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从而验证了两地准则等效的成果。

(四)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新制定的准则22项,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

通过对38项具体准则进行逐项深度分析,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则项目的执行情况:1.存货准则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占1,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其中,1,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占1,570家的98.7%。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0.13%。

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

我国上市公司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财政部会计司截至2010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计1,77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9年年报,其中沪市873家,深市主板485家,中小板358家,创业板58家。

1,774家上市公司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744家,金融类上市公司30家。

1,774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合计为618,970.73亿元,较2008年同比(下同)增长24.32%;净资产合计为93,544.82亿元,同比增长16.60%。

实现利润总额合计为14,466.39亿元,同比增加3,135.18亿元,增长27.67%;净利润合计为11,322.25亿元,同比增加2,381.55亿元,增长26.64%。

可见,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与整体经济运行状况是协调的,体现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低谷和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已有三年历史,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已经凸显。

自上市公司披露了2009年首份年报起,我们从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角度,跟踪并深度分析了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形成了本分析报告。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若干系列会计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主体。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

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实施与趋同等效,始终贯彻了这一重要原则。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关会计政策,有效地限制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了减值政策,要求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应如实反映其真实价值,防止资产价值泡沫导致利润虚增;同时规定,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2006年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442.70亿元,2007年会计准则实施后,三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432.64亿元、3,963.48亿元和1,689.67亿元,三年平均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361.93亿元,与会计准则实施前2006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442.70亿元相比,增长了4.34倍,大幅度地挤掉了上市公司各项资产中的水分,为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 年第1 期,总第8 期)问题1: 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解答: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 年第1期,总第4期),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

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

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题2: 上市公司发生企业合并时,若上市公司与被合并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接近一年,是否可以将该交易判断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及其讲解,判断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求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为非暂时性的。

具体的时间性要求为:在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合并日之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此外,如果合并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超过"一年",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相关规定,判断合并交易与之前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成为同一控制下企业的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问题3: 对于上市公司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不涉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因安全生产费的计提和使用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比照永久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CSRC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2011

CSRC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2011

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12年10月09日来源:中国证券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切实强化市场基础性建设——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多年来,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并通过分析年度报告信息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伴随上市主体2011年年报的披露进程,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年报披露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通过多次召开监管系统内区域性会计专业技术小组座谈会的形式,及时讨论和解决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存在的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本分析报告分总体情况和专题分析两部分,就我们在年报分析中掌握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续的有关监管建议和设想进行阐述。

一、总体情况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2,403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422家、中小板670家、创业板311家,本文的分析以上述2,403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为基础。

(一)各项收益指标总体增速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业绩下降,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总体看,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2010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相对以前年度下降。

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061.27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42,648.55亿元,同比增长23.3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9,353.94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248.26亿元,同比增长13.14%。

2011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人民币0.53元,同比增长人民币0.03元,增长6.0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下降3.56%;其中,2,2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26%,同时有8家公司出现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截至2015 年4 月30 日,沪深两市2014 年已上市的2,613家上市公司,除新中基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2,612家均按时披露了2014年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

96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27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69家。

主板上市公司中,77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3家,无法表示意见4家,否定意见20家。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查审阅了520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审阅中重点关注了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收入确认、政府补助、资产减值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情况。

我们对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2014 年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本监管报告。

一、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确认、计量与列报不正确1.未明确区分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作为企业合并的对价,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费用一般包括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

通常情况下,针对被收购方的尽职调查、评估和审计、为申报重大资产重组而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合并费用;为验资、发行股份申报、股份登记而发生的费用,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这两类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合并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发行费用直接扣减发行股份产生的溢价。

公司需要合理区分属于企业合并交易的费用和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

年报分析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中,未对合并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拆分,而是将所有的费用都视为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股本溢价,从而少列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这种人为混淆负债与权益属性的做法,无法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掩盖了到期不能支付负债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所涉及金额重大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读误判。

CSRC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2007-2011

CSRC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2007-2011

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12年10月09日来源:中国证券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切实强化市场基础性建设——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多年来,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并通过分析年度报告信息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伴随上市主体2011年年报的披露进程,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年报披露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通过多次召开监管系统内区域性会计专业技术小组座谈会的形式,及时讨论和解决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存在的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本分析报告分总体情况和专题分析两部分,就我们在年报分析中掌握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续的有关监管建议和设想进行阐述。

一、总体情况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2,403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422家、中小板670家、创业板311家,本文的分析以上述2,403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为基础。

(一)各项收益指标总体增速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业绩下降,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总体看,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2010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相对以前年度下降。

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061.27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42,648.55亿元,同比增长23.3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9,353.94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248.26亿元,同比增长13.14%。

2011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人民币0.53元,同比增长人民币0.03元,增长6.0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下降3.56%;其中,2,2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26%,同时有8家公司出现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2007-2014年度)目录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2)2008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19)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就上市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监管问题答记者问 (35)2009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39)2010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53)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64)2012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76)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88)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106)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8-11-10 02:04:18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前后,中国证监会同相关部门一道,为保证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做了大量工作。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2007年财务分析分析报告》择要整理。

为加强对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财务信息披露的指导,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现予以全文刊发。

背景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

为保证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切实提高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围绕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培训,提高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包括组织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的视频培训,委托证券交易所组织上市公司财务人员专业培训等;二是及时制定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衔接办法,规范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过程中定期报告的披露以及企业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业务中的监管政策,确保新旧会计准则平稳衔接;三是及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修订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规范,对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内容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修订,保证了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的一致性;四是建立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成立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协调小组”,并通过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了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五是根据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颁布后资本市场会计、审计环境的变化,适时研究并明确不再要求实施金融类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双重审计”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审计要求;六是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沟通协作,推动出台会计准则的具体解释,提高会计准则的操作性。

2007年是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执行情况倍受国内外资本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

为此,证监会从提高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目标出发,在2007年报披露前及时确定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重点,明确了相关会计问题的处理原则,完善了解决问题的快速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了证监会相关业务部门和专业部门、辖区证监局、证券交易所“三点一线”的综合动态监管体系,全面加强了对上市公司2007年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

本报告根据上市公司2007年报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结合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的监管案例完成,共包括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总体情况、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问题和相关意见与建议三部分。

一、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总体情况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1550家上市公司,除*ST威达、九发股份以及2008年3月终止上市的东方锅炉外,1547家公司均按期公布了2007年年度报告。

本文的分析以上述1547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数据为基础。

(一)总体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高总体看,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出现大幅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91,902.24亿元,较2006年增加18,922.52亿元,增长25.93%;实现净利润9,344.05亿元,较2006年增加3,171.31亿元,增长51.38%。

2007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人民币0.42元,同比增加0.12元,增长41.4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71%,同比增加1.84个百分点,增长14.29%;其中,1,42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2.37%。

154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总额13,463.91亿元,同比增长49.26%。

从相关费用对利润的影响情况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2,874.46亿元、7,309.03亿元和921.67亿元,占营业利润的比例较2006年分别下降5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对业绩增长的贡献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22.10%,营业外收支净额同比增长93.64%。

从盈利能力分布情况看,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共33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3.13%,在数量和比例上都远远超过去年同期。

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情况看,大多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集中在5%到20%,其中大于5%小于10%的上市公司为388家,占总数的26.36%,大于10%小于20%的公司为464家,占总数的31.52%,分别比2006年增加2.38个百分点和7.20个百分点。

从现金流量情况看,尽管2007年上市公司利润增幅很大,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较2006年下降22.27%,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也下降17.15%。

从2007年各项应收项目和存货的变动看,各项应收项目均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应收项目总计较2006年增加29%,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其中应收账款增加817亿元,较2006年增加20%,预付账款较2006年增加934亿元,增长41%。

2007年存货较2006年增加3,373亿元,增长32%,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二)新旧会计准则总体平稳衔接,部分规定对公司影响较大根据年报披露的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资料,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调增2007年期初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967亿元,占原准则下所有者权益的2.06%,2007年年报披露的2006年模拟净利润6,173亿元,较原准则下确认的净利润增加140亿元,增加2.32%,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衔接。

从新旧准则的差异以及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衔接规定看,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初步显现。

从对2007年度财务报告影响看,除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外,影响较大的项目还包括应付福利费转回、长期投资追溯调整、不再确认和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确认为当期利润,子公司“超额亏损”在报表内确认等。

此外,执行新会计准则也对非经常性损益和每股收益等指标计算产生一定影响。

1、应付福利费余额转回大幅增加当期利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公司不再按职工工资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原有职工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后,在首次执行日后的第一个会计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2006年年报披露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总计211.74亿元,全部转回将增加2007年度利润总额211.74亿元,占年报披露的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1.57%。

2、长期投资追溯调整后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大幅下降根据新会计准则,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投资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需要对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视同一开始就采用成本法核算。

该追溯调整导致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大幅下降,2007年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追溯调整后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下降38%,75家上市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由正转负。

3、不再确认和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导致期初未分配利润下降新会计准则不再确认和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新准则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核算,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取得时合并成本高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首次执行日,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尚未摊销完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差额确认为商誉,商誉不摊销,但至少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约冲销期初未分配利润182亿元,200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期初商誉为252亿元,期末披露的商誉326亿元。

4、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大幅提升当期利润新准则允许将债务重组利得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确认为当期利润。

相当于原会计准则在资本公积中反映上述利得的规定。

此项变动大幅增加了当期利润。

2007年,多数ST、“*ST”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净收益实现盈利。

统计显示,在沪市债务重组收益绝对数前30位的公司中,有24家为ST及*ST公司,前十位则全部为ST及*ST 公司,这十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1家。

截至2007年底,深市主板公司中ST、*ST公司总计103家,存在债务重组收益的ST、*ST公司高达50家,占ST、*ST公司总数的比例近50%。

在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ST类公司中,对于非经常性损益金额最大的20家公司,有16家公司2007年涉及较大金额的债务重组利得,其中10家公司扣除债务重组利得后由盈转亏。

5、子公司“超额亏损”在报表内确认执行新会计准则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第2号》,母公司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未确认投资损失,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冲减未分配利润,不再单独作为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列报。

2006年底,未确认投资损失约104亿元,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转入未分配利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的财务影响初步显现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项目涉及公允价值的选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除了投资性房地产增值的部分需要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外,也减少了成本计量模式下每期需要计提的折旧费用。

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利润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影响资本公积。

除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外,生物资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也涉及公允价值计量。

从对2007年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看,全部上市公司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68.7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51%,分别较披露的2006年比较数据减少70.23%和8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