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气圈的作用_保护作用

合集下载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_大气层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_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的重要作用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

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78.09%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20.95%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0.0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大气起保温作用臭氧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

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

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

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大气的组成(一轮复习)

大气的组成(一轮复习)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一轮复习资料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Array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二、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2、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而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大气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大气知识点:简介大气是指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圈层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大气的具体情况,包括组成大气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分布和变化、大气的结构、大气的基本性质和主导状态的运动规律。

大气的运动变化是由大气中热能的交换所引起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热能交换使得大气的温度有升有降。

空气的运动和气压系统的变化活动,使地球上海陆之间、南北之间、地面和高空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生成复杂的气象变化和气候变化。

大气科学将从气压的变化、气压分布不均形成的气压场和气压系统、各层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各种情况、风的现象和性质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气中各种环流系统、天气系统,以及基于流体力学、热力学研究大气运动的本质和现象。

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

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

大气科学将研究气候的成因,不同区域的气候状况,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问题。

大气污染对大气物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是很明显的,有时则以渐渐变化的形式发生,为一般人所难以觉察,但任其发展,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

大气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其自然的变化进程相当缓慢,而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祸在燃眉,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殷切关注,世界各地都已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防范、治理。

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代人类一项重要事业。

地理大气知识点: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保护大气圈导学案》

《保护大气圈导学案》

《保护大气圈》导学案《珍爱大气圈》导学案一、导入大气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包含了我们呼吸的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稳定。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大气层受到破坏,致使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如何珍爱大气圈,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大气圈的构成和功能。

2. 掌握大气污染的种类和风险。

3. 探讨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4. 进修珍爱大气圈的方法和措施。

三、进修内容1. 大气圈的构成和功能- 大气圈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大气圈能够吸收太阳辐射、调节地球温度,维持生物生存。

2. 大气污染的种类和风险- 大气污染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

- 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影响人类健康。

3. 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发射地表辐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 温室效应会引发极端天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生物多样性。

4. 珍爱大气圈的方法和措施-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提倡清洁能源发展。

- 鼓励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应用。

- 种植绿色植物,增加氧气产生。

- 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进修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观察实验:老师指挥学生进行大气污染实验,观察废气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员、环保志愿者等,讨论如何推动大气环境珍爱工作。

4. 制作海报: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海报,展示在校园内。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大气圈的重要性,认识到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

珍爱大气圈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同砚们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1. 大气圈的定义和组成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一个包围层,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它对地球的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2.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这一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包括云、雨、雪等。

对流层中的气流是由地表的热量驱动的,热量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云层,最终形成降水。

3.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顶部,向上延伸约50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吸收了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平流层中的气流相对平稳,因此它是飞机飞行的理想区域。

4.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向上延伸约80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为臭氧层变得稀薄,无法吸收足够的紫外线辐射。

中间层中的气流复杂,包括对流和湍流。

5. 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向上延伸至数千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太阳辐射的影响。

热层中的气流非常稀薄,几乎为零。

这一层对于卫星和太空船的运行非常重要。

6. 外层空间外层空间是指大气圈之外的太空区域。

这一区域没有明显的气流和温度变化,是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主要来源。

7. 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具有多种功能,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7.1 温度调节大气圈通过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

此外,大气圈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还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参与地球的能量平衡调节。

7.2 水分循环大气圈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参与地球的水分循环。

水汽在大气中上升,形成云层,最终形成降水,回到地面,为生物提供水资源。

7.3 保护作用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此外,大气圈还可以吸收部分宇宙辐射,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

7.4 化学平衡大气圈中含有多种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及与之摩擦产生的 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例1 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 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 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C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相关因素
与排放量和植 物光合作用有 关
夏季>冬季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与蒸发量有关
固体 杂质
陆>海 城>乡 冬>夏
与排放量和空气 稳定与否有关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臭氧空洞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对流层 平流层
低纬 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 8~9km
对流层顶到 50~5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0.6o/100m
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增加
大气运 动特征
对流 运动 显著
水平运 动为主
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
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最容易
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
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 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 可以判断 A
▪ A.H1>H2 ▪ B.H1<H2 ▪ C.H1=H2 ▪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F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的作用
总结精选(1):
大气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并在内部构成风、雨。

地球上的大气层是我们的保护神,他的综合作用主要有:大气区综合各类带给了不可缺少的云集;大即使地面上持续适宜的温度;大气降一幅防护罩。

大气层有烟气、但其。

在厚厚的大气层持续了足够了氧气,水循环和热循环,就像一层厚厚的毛毡保护着我们的地球。

大气层的方位和阳光、电等大气现象;维持空气循环。

总结精选(2):
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大气层的范围十分广阔,水平方向上笼罩着整个地球,垂直方向上的厚度超过了地球上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海洋中最深点马里亚那海沟的深度。

大气层的底界为地球表面,上界到底在哪,此刻还难以下结论,过去曾把向太阳一侧的磁层顶高度(距地面约576千米)作为大气层的上界。

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大气层的上界已与行星星际气体逐渐融合在一齐,因此,上界的界限比。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许多不同的圈层组成。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圈层,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地球环境。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地球内部的核心。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圈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资源,以及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的作用和内容概述2. 正文部分的组成和各个圈层的介绍3. 结论部分的总结和展望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扩展,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地球科学中的六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以了解它们在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圈层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地球变化和环境演变的规律,为未来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基础和方向。

同时,通过了解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为地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强调地球圈层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关键地位和价值,促进对地球系统的全面理解和保护。

2.正文2.1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一个圈层,它由各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大气圈主要分为几个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对流层等。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例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其中的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天气现象;平流层以上的层次则影响着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大气圈教案

初中地理大气圈教案

初中地理大气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掌握大气圈的结构和特点;3. 能够描述大气层的主要功能;4. 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大气圈的结构和特点;3. 大气层的主要功能;4.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大气圈的结构和特点;2.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课件;2. 大气圈的图像或模型;3. 相关的人类活动对大气圈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对大气的感受和认识。

2. 引入大气圈的概念,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介绍大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

2. 讲解大气圈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3. 描述大气层的主要功能,如保护地球表面、调节气候、支持航空运输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并收集相关资料。

2. 每组选择一种人类活动,如工业化、交通运输、农业等,分析其对大气圈的具体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作用,强调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大气圈,减少对大气层的破坏。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大气圈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通过实践与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具体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一个平凡的学渣1、大气圈:大气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km。

大气层对地球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大气层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从下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大气圈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面积最广,占地球表面的70.8%。

海洋水占水量的97.2%,陆地水占2.8%。

作用:(1)水圈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调节地球上的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2)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没有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3)海洋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里的单细胞藻及其他植物,对于稳定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岩石圈:(1)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所组成,厚约70~100km。

(2)岩石圈中蕴藏着许多矿藏,为人类开发能源和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不仅彼此紧密贴连着,而且相互不断地渗透,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生物圈:(1)生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分别生活在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里。

(2)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生物集中生存的这一圈层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物质,随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而异。

在稳定的条件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紧密地接近于生物所需要的最低量时,这种物质就会起限制的作用,严重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一规律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问题均用一下答案)。

①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全价饲料)②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必备17篇)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必备17篇)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1篇(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地形阻挡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阴雨连绵雨过天晴初夏(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2篇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3篇(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4篇①“热草”与“热季”:“热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②“亚季”与“温季”:“亚季”最冷月>0℃,“温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

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

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第一节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一、大气圈发展史1.46亿年前,原始大气:H2、NH3、CH4、H2O、CO22.30亿年前,CO2生成:为光合作用创造了条件3.20亿年前,生物出现,富氧大气圈形成:为生命的演化创造了条件。

生物圈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但生物的出现以及生物圈的形成又深刻地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其它圈层的面貌。

二、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的厚度约为1000KM,大气圈的质量只及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大气质量主要集中在下部。

★按照分子组成,大气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或同质层和异质层)⑴均质层:指从地表至90KM高度的大气层,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除水汽有较大变动外,它们的组成是稳定均一的,这是大气低层的风和湍流连续运动的结果。

⑵非均质层:氮层(距地面90—200KM),原子氧层(200—1100KM),氦层(1100——3200KM)、氢层(3200——9600KM),没有明显的分界面。

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垂直变化的特征,分为:P471.对流层:12Km⑴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6.5℃/Km;下层热空气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垂直方向上对流;②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⑵分层:因受地表影响不同又分为两层:①1-2 Km以下,低层大气,污染物质活动区域;② 1-2 Km 以上,自由大气层,雨、雪、雹等天气过程。

2.平流层:12-50Km特点:①下部20Km以下,同温层;上部升温-----原因: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吸收短波紫外线,同时被分解成O和O2。

当它们重新生成臭氧时,释放大量能量。

②水汽、尘埃含量少,无云、雨等天气现象。

3.中间层:50-80Km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运动----原因:无臭氧,氮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吸收了。

层顶,温度达到最低,-83℃。

4.热成层:80-800Km 电离层,暖层、热层、增温层或电离层。

期末复习知识归纳—大气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知识归纳—大气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知识导引2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圈的组成与垂直结构1.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特点及作用(1) 氮:含量最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 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固体杂质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4.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5.逆温现象: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或者不变的现象。

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二章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大气根本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辐射 。

2、大气的作用:(两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最强)、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红外线 ,臭氧吸收 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强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 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对点练习】阅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A 、B 、C 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答案】1. B 2. A【解析】1.图中A是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C是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D表示被云层反射到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选B。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

要弄清地球表层环境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弄清其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与规律,就必须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出发。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

能量是维持地球表层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圈层间进行着多种不同能量的传输。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

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热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

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

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时,来到瀑布或快速活动的河流四周,立即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

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

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

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

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当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

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至几米。

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

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

地面与大气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

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开释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

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圈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

大气圈

大气圈

一、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1.大气圈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也是地球所有各圈层中最活泼的圈层之一2.大气圈是在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它的发育和演变又受到地球其他圈层发育和演变的影响。

3.大气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二、大气成分大气主要成分:约78%的氮气、21%的氧气,因为大气中存在的空气对流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运动,所以这个比例在0~80(100)公里的大气层几乎不变。

*常量成分-大于1%微量成分-0.01~1%:CO2, H2O, CH4, He, Ne, Kr痕量成分-小于0.01% H2, O3, N2O, N02, C0, NO, NH3, SO2三、大气垂直分层大气99%的质量集中在30公里以下按照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合状况: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

按大气的光化学反应:分出臭氧层。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从下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0-11(9)公里,温度随高度减小原因:阳光加热地面,而地面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

包含了地球上我们熟悉的所有天气现象平流层(温度分布抑制对流):11-50公里,气温随高度不变,(再增大称逆温)原因:臭氧吸收紫外太阳能加热了平流层,吸收的太阳辐射在50公里处加热很少的分子,即可达较高的温度。

加热贡献的大部分太阳能在平流层上层就被吸收。

另外,由于密度低,能量从上层到下层平流层的速度非常慢。

平流层水汽含量极少,本层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可在平流层内飞行。

中层:50-85公里,气温随高度下降原因: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km,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外(散)逸层大气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则说法不一。

四、辐射与辐射收支平衡天文辐射: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1、天文辐射的特点:空间上:热量分布不均匀,赤道多,极地少;→气温随纬度而异→气候带;时间上:冬小夏大→四季气候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短波):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17—18、中纬10—12、高纬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强)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降温快,日出前后降至最低。

受其影响,近地面大气降温快,高层大气降温慢。

)此地附近有座高山,山顶上有皑皑白雪,此山海拔至少在(3)此地终年干旱,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教学后记:扩展;等温线向高空(气温低的方向)突出,气温偏高;反之,亦然等温线向高纬(气温低的方向)突出,气温偏高;反之,亦然)判断功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_________)甲、乙的冷热状况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 )甲、乙气流的运动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据图回答。

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甲乙丙丁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 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 例3:海陆风的形成山谷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三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方向: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F偏大小:与风速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风向;南半球指向左,北半球指向右(3)摩擦力:F摩大小:近地面大,高空小;陆地大,海洋小方向:与风向相反2.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地转偏向力F偏作用下的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3.三力作用下的风: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例1:分析下图北半球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及三力例2: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点是___________, 风力最小点是______练习1:在上图中填出地球上所有气压带、风带的名称2.三圈环流的形成情况:低纬环流(00—300)中纬环流(300—600)00①赤道地区空气受热,暖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②赤道上空向北流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西南风(北纬③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便在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④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⑤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⑥极地附近空气寒冷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⑦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⑧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称为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⑨⑩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移动规律:夏季移至北半球,冬季移至南半球,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距离:移动5—10个纬度)北半球气压带被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太平洋大西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季风环流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2.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 分布: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4. 形成过程: 冬季东亚: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西北季风南亚: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东亚: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南季风南亚: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3—6题。

3.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4.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5.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 C.南亚D.中亚6.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08090100110120130甲丁丙乙航线7.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8.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9.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教学后记:(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雨区多在锋前(冷气团一侧)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例: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的是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暖锋、冷锋.反气旋、气旋、冷锋、暖锋.反气旋、气旋、暖锋、冷锋锋面气旋分析教材P48锋面气旋图:1)气旋、反气旋的位置;冷锋、暖锋的位置;2)冷锋、暖锋移动的方向;云雨分布区。

练:图2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

教学后记:非洲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6A.柑橘7.与雅典8A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8.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图1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1回答9—12题。

教学后记:.交通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例:(学海P75)读右边某小区规划图回答:(1)从光照条件分析,A、B、C三条街道规划合理的是__,理由是______(2)居住区最佳位置应布局在小区甲、乙两处的__地区,理由是_____。

工业区应布局在___(甲、乙)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4.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0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5.分布: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我国是世界上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

6.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6.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暴雨洪涝1.分布:亚洲最多。

我国除西部地区外,(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3.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1.形成: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2.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早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寒潮1.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2.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等。

3.影响范围: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4.防御措施: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例:03上海高考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填空并回答: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列各题的相应空格内: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 、_______。

在图(四)中,地区I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

(至少3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3.(1)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2)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3)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教学后记:)这幅画所提示环境问题的主题是____(2)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系统练3:分析右下图,可见(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_______极上空。

(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_______层中的臭氧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