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会动的娃娃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第六章第二节《泥娃娃跳舞》。

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泥娃娃跳舞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泥娃娃跳舞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泥娃娃跳舞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使泥娃娃跳舞,并能够解释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娃娃、音乐、舞蹈动作图示。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泥娃娃材料包(包括泥娃娃、颜料、画笔)、一份舞蹈动作图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泥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泥娃娃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泥娃娃跳舞的原理,并示范操作过程。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根据舞蹈动作图示,自己动手操作泥娃娃,使其跳舞。

4. 练习与展示(5分钟):幼儿在班级内进行练习,并展示自己的泥娃娃跳舞成果。

六、板书设计泥娃娃跳舞原理1. 填充泥娃娃2. 连接音乐3. 操作泥娃娃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泥娃娃跳舞的原理和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答案:泥娃娃跳舞的原理是通过填充泥娃娃、连接音乐和操作泥娃娃来实现。

我在活动中表现得很棒,成功让我的泥娃娃跳舞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让幼儿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教材章节:《科学探索》第六章第二节《泥娃娃跳舞》。

此章节旨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教案题目:泥娃娃跳舞适用年级:大班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泥质材料的触感和熟悉度。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幼儿的团体合作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教学准备:1.模型泥或者彩泥2.不同颜色的彩纸3.剪刀4.胶水5.音乐播放器6.耳机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快的儿歌音乐,邀请幼儿加入舞蹈的行列,并一起摇摆身体。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玩过做泥娃娃呢?泥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听取幼儿的回答并回应。

2.观察实物(10分钟)教师出示模型泥或者彩泥给幼儿观察,让他们触摸、感受和揉捏泥的质地,让幼儿了解泥质材料。

3.制作泥娃娃(15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适量的泥或彩泥,邀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泥娃娃的形状。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提醒,例如:“可以用两个小球分别做脑袋和身体。

”“可以用彩泥做衣服。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完成后,让每个幼儿自我介绍自己的泥娃娃。

4.舞蹈表演(10分钟)教师放一段适合跳舞的儿歌音乐,并给每个幼儿一份彩纸,呈现给幼儿不同颜色的彩纸。

教师鼓励幼儿将彩纸剪成小条状,然后贴在泥娃娃身上,使泥娃娃变得更加美丽。

然后,教师示范舞蹈动作,要求幼儿跟随节奏和音乐一起跳舞。

教师可以通过指令配合音乐的方式,例如:“踏着小碎步,转圈圈,摆动泥娃娃的手臂。

”等。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5.总结(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制作泥娃娃和跳舞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听取幼儿的回答并回应。

拓展活动:1.邀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

2.可以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创作使用泥质材料的其他活动,如制作模型、塑像等。

3.组织泥娃娃展览,邀请其他班级和家长参观。

4.继续进行团体舞蹈活动,增加舞蹈动作和难度,培养幼儿的协作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幼儿能够了解泥质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创造自己的泥娃娃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娃娃》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娃娃》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娃娃》一、教学目标1.了解娃娃的制作材料及工具。

2.发现娃娃的外形、颜色、大小、材质等差异特征。

3.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

5.了解纺织品的生产过程。

二、教学准备1.娃娃制作材料:棉花、布料、彩色线、线针等。

2.娃娃制作示范样品。

3.课堂展示品: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材质的娃娃。

4.采访问题准备:准备针对制作娃娃的外形、颜色、大小、材质、文化背景等问题的采访问题。

三、教学过程1. 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分钟)教师将课堂展示品分给学生观察,询问学生对娃娃的看法和喜好,并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娃娃。

### 2. 丰富学生知识 (10分钟) 介绍娃娃的种类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娃娃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娃娃制作文化。

同时,学生进行简单的娃娃采访,了解同班同学的娃娃喜好和文化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 3. 亲身体验制作 (30分钟) 老师示范如何制作娃娃,并给予学生制作指导。

学生自己选材、剪裁、缝制并装饰自己的娃娃。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 4. 娃娃制作展示和分享 (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娃娃,老师和同学在相互分享中进行展览,分享娃娃制作的经验和技巧、展示娃娃的特点。

在分享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相似之处。

### 5. 深化对娃娃的认识 (10分钟) 结合学生制作的娃娃和课堂展示品,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娃娃的不同特征。

同时,老师利用学生采访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娃娃的制作文化和历史渊源。

### 6. 总结课堂收获 (10分钟) 老师向学生提问课堂收获,梳理学生的思维线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收获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学生对娃娃制作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对娃娃制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了解学生娃娃制作的满意度。

2.观察学生在娃娃分享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教案名称:会动的小人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习画出不同动作的小人。

3. 了解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和空间感。

4. 创造自己的小人形象并用创意故事表达。

教学准备:1. 不同颜色的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

2. 不同形状的纸张、剪刀、胶水和彩色笔。

3. 教学PPT或图片素材。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幼儿进入一个奇妙的画画世界,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画会动的小人。

2. 导入主题: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小人画作品,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3. 介绍材料: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并让幼儿自己摸索和感受。

4. 示范画画:教师用简单明了的线条示范画出一个简单的小人形象,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画的小人形象,让幼儿自由发表感受和意见。

2. 导入新内容: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不同动作的小人图片,引发幼儿对动作变化的观察和表现兴趣。

3. 引导绘画:教师提醒幼儿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姿势,并引导幼儿用纸和笔自由绘画不同动作的小人。

4. 互动分享: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画的小人,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幼儿上节课画的不同动作的小人形象,让幼儿自由发表感受和意见。

2. 引导创意故事:教师根据幼儿画出的不同动作的小人,提出创意故事的话题,并引导幼儿用画画和说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创作一组有故事情节的小人画作品。

4.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课时1. 复习前几节课内容:回顾幼儿前几节课学到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2. 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画风各异的小人作品,引发幼儿对线条、色彩和空间感的注意和思考。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教案:会跳舞的娃娃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记忆故事内容;2.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娃娃能够跳舞的原理;3.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娃娃能够跳舞的原理;2.记忆故事中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装饰好的教室;3.跳舞娃娃模型;4.纸杯、铅笔、夹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包括耳朵捉迷藏、猜物品等,引发学生对“娃娃为什么能够跳舞”这个问题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故事(10分钟)通过ppt课件或教师将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讲述。

故事梗概:李婷是一个特别喜欢跳舞的女孩。

有一天,她收到了一个神奇的礼物,一个会跳舞的娃娃。

娃娃放在桌子上就会自己跳起舞来,似乎有一种魔力。

3.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将装有水的纸杯固定在娃娃脚下,然后用牙签将纸杯用夹子夹住。

让学生观察并质疑,娃娃是如何跳舞的?然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寻找答案。

4.科学解释(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并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给出科学解释。

娃娃能够跳起舞来的原理是这样的:娃娃的下面有一颗小小的电机,电机连接着一根细细的弹簧。

当电机动起来时,通过弹簧的伸缩,娃娃就可以跳起来了。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自己的跳舞娃娃。

1)要求学生讨论并列出制作娃娃的材料和工具清单;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亲自动手制作跳舞娃娃;3)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交流。

6.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的方式,主动探究娃娃能够跳舞的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一、教材准备
•《会跳舞的娃娃》图书
•会跳舞的玩具娃娃
•音乐播放器
•手工制作的简易舞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玩具娃娃的结构,了解其能够移动的部分。

2.通过观察和模仿,初步理解玩具娃娃如何实现跳舞动作。

3.发展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演欲望。

三、教学内容
1.玩具娃娃的结构及特点。

2.玩具娃娃如何通过连续动作完成跳舞动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认识玩具娃娃结构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娃娃的各个部分。

2.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娃娃可以活动的部分。

第二节:模仿玩具娃娃跳舞
1.教师将玩具娃娃放在简易舞台上,播放音乐。

2.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跳舞动作,并尝试模仿。

3.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小型表演。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灵活处理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六、延伸活动
1.让幼儿动手制作简易的玩具娃娃。

2.组织幼儿自行设计跳舞程序,展示给其他班级。

七、家长配合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模仿玩具娃娃跳舞的动作,增加亲子互动。

八、教学心得
•通过这次科学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玩具娃娃的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这种教学方式。

以上是《会跳舞的娃娃》科学教学教案,希望能为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会动的小人》教案名称:会动的小人教案类型:美术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简单的纸张和剪刀进行手工制作。

2.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纸张、剪刀、彩色纸、色笔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展示板。

教学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并了解主题:1.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动的小人,可以动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2. 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的动的小人,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小人形象。

制作会动的小人:1. 让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小人形象,如动物、人物等。

2. 给幼儿准备剪刀、彩色纸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3.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选取的小人形象,使用彩色纸和剪刀制作小人的不同部分,如头、身体、四肢等。

4.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创意和想法,展示个性化的小人形象。

5. 辅导幼儿将各个部分用适当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活动的小人。

展示和分享:1. 鼓励幼儿将制作完成的小人展示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的创作成果。

2.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小人形象和制作心得,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制作完成的小人上加入不同的装饰,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强调细节和个性化。

2. 引导幼儿在小人身上加入可动的联动装置,如拉线、弹簧等,让小人可以活动起来。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制作一个大型的会动的小人装置,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独立使用剪刀和纸张进行制作,是否能够按照自己设想的形象进行创作。

2. 欣赏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1. 针对幼儿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引导。

2. 观察幼儿制作的小人形象是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是否能够展现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娃娃跳舞的科学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发现泥娃娃跳舞与声音的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泥娃娃跳舞的科学原理。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实验操作:用泥娃娃进行跳舞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泥娃娃。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实验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每个孩子拿着自己的泥娃娃,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感受泥娃娃跳舞的乐趣。

2. 探索:讨论泥娃娃跳舞时产生的声音,引导孩子发现声音是由泥娃娃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让孩子用手摇晃泥娃娃,观察泥娃娃跳舞时产生的声音,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摇晃,观察声音的变化。

4. 总结: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泥娃娃跳舞时产生的声音就是泥娃娃振动的产物。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孩子在实验中能否发现泥娃娃跳舞与声音的关系,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孩子对泥娃娃跳舞活动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创造力表现。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实验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科学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让孩子将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展示出来,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孩子摔倒。

2. 使用音乐播放设备时,注意音量适中,避免对孩子造成噪音伤害。

3. 提醒孩子小心操作,避免泥娃娃摔坏或弄脏衣物。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孩子观察、操作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能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振动和音乐之间的关联性,能够通过制作简易舞蹈来展示此关联性。

2.学生培养从实践中获取乐趣和磨练观察和分析能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推荐准备一款可以播放音乐的设施,如音箱和播放器。

2.准备材料包括杆子、弹簧、细线、纸质绘画材料和其他需要的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振动和音乐之间的关联性1.首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介绍振动和音乐的概念。

2.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敲打、叩击或弹拨不同物体的方式来感受振动,观察每个方法会产生何种振动。

3.可以让学生尝试把振动模拟成节拍,以及尝试模拟出音符或声响。

第二步:制作娃娃1.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杠杆和弹簧,并解释如何制作可以跳舞的娃娃(可以让学生在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

2.让学生对选用的细线进行观察,并解释如何使用线使得弹簧和杠杆形成真正的娃娃。

3.指导学生用纸及绘画材料创造自己心中理想的娃娃形象。

第三步:制作舞蹈1.推荐准备可以播放音乐的设施,如音箱和播放器。

2.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娃娃形象制作出一套简单又有趣的舞蹈。

3.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尝试如何让娃娃跳出音乐中的节奏来,构建跳舞场景。

第四步:表演和分析1.让学生依次来表演自己的舞蹈,其他学生可以聆听、观看并制作评价表格在表演后进行评选。

2.对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关注音乐和振动在娃娃跳舞中的角色,以及都有哪些关联点。

3.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乐器和音乐的奥妙。

学生评价:学生将被鼓励表现自己的创造,赋予给予自己机会,由此获得活力和成就感。

通过参与自己制作的娃娃舞蹈表演,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和振动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作用,并从中获得学习乐器和音乐知识的动力和浓厚兴趣。

结束语:“会跳舞的娃娃”是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教学应用,它涉及音乐、节奏和振动这些值得探索的科学领域,它充满了协作、自我发掘、共享和竞争可能性,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教科文化被严肃看待,同时又兼顾兴趣和玩乐体验,带来无穷的知识和启示。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篇一」活动领域: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

”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

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

教学中要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测量活动。

测量工具的使用是难点。

幼儿不能主动发现测量中刻度与水平面重叠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实践的基础上,要组织幼儿讨论,教师的示范演示在桌面上读取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让幼儿在探索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建立客观实证的科学观,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通过尝试活动,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测量液体。

继而探索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的关系,体会一样多的液体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应该以刻度为准的道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尝试精神。

活动中主张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真实的经验,从而达到目标。

本次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读取服药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虽说幼儿有许多次服药的经验,但对于刻在服药杯上的细小刻度是很难发现的,对于这个难点,首先通过提示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这细小之处,依次在放大的图片上出示刻度的每一部分,通过设问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解答。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液体同样多的情况下,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

大班科学教案纸娃娃

大班科学教案纸娃娃

大班科学教案纸娃娃纸娃娃作为一种常见的手工制作玩具,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

除了可以起到娱乐和减压的作用外,纸娃娃还可以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纸娃娃的创作过程,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一、引入在进行纸娃娃制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纸娃娃的图片,询问孩子们对纸娃娃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纸娃娃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观察纸娃娃的构造在进行纸娃娃制作之前,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已制作好的纸娃娃,并引导孩子们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孩子们可以观察纸娃娃的身体结构、关节连接方式、可动部位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纸娃娃的构造方式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改进和设计。

三、纸娃娃的可动性实验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纸娃娃可动性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制作几张不同部位分离的纸娃娃,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螺旋固定和连接方式,探究如何使纸娃娃的关节能够灵活运动。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并观察他们的效果。

四、纸娃娃的服饰设计纸娃娃的服饰设计是一个可以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为纸娃娃设计不同的服装和饰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服装设计知识,例如颜色搭配、面料选择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五、纸娃娃的描绘和涂色在进行纸娃娃描绘和涂色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的人物形象,了解到不同人物的特征和表情。

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例图片,帮助孩子们掌握纸娃娃的描绘技巧,例如分层描绘、线条勾勒等。

在涂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创意,选择适合的颜色和色彩搭配,设计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纸娃娃形象。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探索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泥娃娃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2.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3.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泥娃娃的制作过程,掌握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泥娃娃跳舞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泥娃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泥娃娃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泥娃娃的了解。

2.泥娃娃制作过程介绍(1)讲解泥娃娃的制作材料:泥土、水、颜料等。

(2)展示泥娃娃制作过程:揉泥、塑形、晾晒、上色等。

(3)邀请学生尝试制作泥娃娃,体验制作的乐趣。

3.泥娃娃跳舞原理探讨(1)讲解泥娃娃跳舞的原理:热胀冷缩。

(2)展示泥娃娃在热胀冷缩过程中跳舞的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泥娃娃会跳舞?4.实验操作(1)发放实验材料:泥娃娃、酒精灯、火柴、水杯等。

(2)讲解实验步骤:将泥娃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泥娃娃的变化;将泥娃娃放入水中,观察泥娃娃的变化。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分析(1)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泥娃娃跳舞的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泥娃娃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泥娃娃跳舞原理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分析等能力。

4.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拓展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泥娃娃,增进亲子关系。

2.组织学生参观陶艺馆,了解泥娃娃制作的历史和文化。

3.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更多有趣的泥娃娃作品。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娃娃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学生:“是泥土吧!”教师:“没错,泥土是主要的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泥的可塑性,知道通过揉、搓、压等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泥娃娃。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交流。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橡皮泥,了解其可塑性。

2. 学习揉、搓、压等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制作泥娃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交流。

5. 了解泥娃娃跳舞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使用橡皮泥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交流。

难点:1. 掌握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橡皮泥、制作工具(如小刀、牙签等)。

2. 音乐、舞蹈道具(如花环、翅膀等)。

3. 宽敞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各种泥娃娃,引导他们发现泥娃娃的制作材料和特点。

2. 讲解:向幼儿介绍橡皮泥的可塑性,讲解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方法(揉、搓、压等)。

3. 示范:教师或演示制作泥娃娃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

4. 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泥娃娃,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6. 泥娃娃跳舞:播放音乐,邀请幼儿手持泥娃娃进行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创造力。

7. 总结:教师点评幼儿的制作情况和舞蹈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泥娃娃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在舞蹈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泥娃娃跳舞》

1. 了解橡皮泥的性质,知道橡皮泥可以随意捏塑。

2. 学习泥娃娃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橡皮泥的基本捏塑技巧,制作出可爱的泥娃娃。

难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设计出独特的泥娃娃形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橡皮泥、塑料眼睛、鼻子、嘴巴、手套、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桌子摆放整齐,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自己制作的泥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激发幼儿对泥娃娃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橡皮泥的基本捏塑技巧,如揉、搓、压、切等,并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这些技巧。

3. 制作泥娃娃:教师讲解泥娃娃的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橡皮泥颜色,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泥娃娃。

4. 装饰泥娃娃:教师提供各种装饰材料,如塑料眼睛、鼻子、嘴巴、手套、道具等,引导幼儿发挥创意,为泥娃娃装饰出可爱的表情和造型。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泥娃娃,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橡皮泥的基本捏塑技巧,能够制作出可爱的泥娃娃。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泥娃娃,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教师还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制作过程,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

2. 区域活动:教师将幼儿制作的泥娃娃摆放在展示区,供其他班级的幼儿欣赏,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3. 创意比赛:教师组织一次泥娃娃创意比赛,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泥娃娃,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泥娃娃进行自我评价,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大班精品教案泥娃娃跳舞以科学领域为主

大班精品教案泥娃娃跳舞以科学领域为主

大班精品教案泥娃娃跳舞以科学领域为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科学领域,以《泥娃娃跳舞》为主题,选取教材第五章第三节“有趣的泥巴”中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巴的特性,掌握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探索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巴的特性和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分析泥娃娃跳舞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娃娃跳舞原理的探索。

教学重点:泥巴的特性、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泥巴、水、泥工工具、泥娃娃跳舞示例、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泥巴、水、泥工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泥娃娃跳舞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泥娃娃为什么会跳舞。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泥巴的特性,如吸水性、可塑性等。

(2)教师示范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如揉、捏、刻等。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泥巴和工具,进行泥娃娃的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探索泥娃娃跳舞的原理(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泥娃娃在不同湿度、形状下的跳舞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泥娃娃跳舞的原理。

(2)各组展示制作的泥娃娃,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泥巴的特性:吸水性、可塑性等。

2.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揉、捏、刻等。

3. 泥娃娃跳舞原理:湿度、形状等因素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泥娃娃跳舞”为主题,创作一个有趣的泥娃娃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泥巴的特性和制作技巧,能跳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其他有趣的泥巴制作,如泥塑、陶艺等。

大班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娃娃

大班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娃娃

大班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娃娃大班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娃娃引言:在大班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幼儿可以积极参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

本篇教案将重点介绍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调皮的风娃娃,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将学习到风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一个塑料袋2. 一根吸管3. 一段粗线4. 一根长而直的竹竿或者长木棍三、实验步骤:1. 将吸管固定在塑料袋的一侧:将吸管固定在塑料袋的一侧,确保吸管的一段能够露出袋外,袋的另一侧用细线系紧,以防止风从袋子的这端逸出。

2. 将袋子原地握住:请幼儿一个一个来握住塑料袋,确保袋子静止不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摆风娃娃:将塑料袋的另一端迎风摆动,同时保持袋子整齐。

4. 观察现象:请幼儿仔细观察风娃娃的变化,帮助他们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

四、观察现象:1. 风娃娃会随着风的吹拂而摆动,表现出和风方向一致的运动。

2. 风娃娃在吹风的过程中,袋子会向风的方向充气膨胀。

五、实验原理:风是空气的一种运动形式,能够携带能量传递到物体上,使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风吹到袋子上,袋子的一侧会被风压迫而充气膨胀,由于袋子另一侧与环境空气连通,袋子只能朝着无风的一侧空气逸出,结果是袋子会向风的方向运动。

六、实验讨论:1. 问:为什么风可以吹起风娃娃?答:风是物体移动引起的,它可以携带空气的能量,吹向风娃娃使其摆动。

2. 问:风的方向和强弱对风娃娃的影响是什么?答:风的方向决定了风娃娃运动的方向,风的强度会影响风娃娃的摆动幅度。

七、延伸实验:1. 调整风量:请幼儿用吹风机替代风吹风娃娃,调整不同风速对风娃娃摆动的影响。

2. 风力测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风力计测量风娃娃摆动的风力大小。

3. 使用不同材料: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的袋子,观察风吹风娃娃的效果有何不同?结论:通过这个有趣的调皮风娃娃实验,幼儿们学习到了风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图1)。

(1)制作材料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活动过程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

(在相应的表格中打“√”)(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

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大班科学《让玩具动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让玩具动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让玩具动起来》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动手制作玩具,让他们了解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并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能够简单地介绍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能够根据图纸使用材料组装成玩具;•能够通过制作玩具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

教学前的准备1.查看各种玩具制作的教程,了解那些玩具比较简单,适合孩子们。

2.购买玩具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吸管、麦片盒、松紧带、棉线等。

3.准备好制作玩具的图纸,应有两份,一份用于展示,供孩子们观看,另一份用于制作,供孩子们按图纸制作玩具。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讲解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简单介绍其作用和应用。

2.向孩子们展示各种玩具的图纸,分析他们的简单机械组成,并让孩子们猜想制作这些玩具需要如何使用这些简单机械。

实践操作1.提供各种玩具制作材料,并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制作玩具的样本,以便了解制作方法。

2.给孩子们发每人一份图纸,让他们按图纸使用材料制作玩具。

3.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阐述每个步骤中的简单机械结构,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总结1.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并简单阐述所使用的简单机械结构。

2.小组内互相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学到的知识,分享彼此的成果。

3.鼓励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制作自己的玩具,并向大家展示。

总结本课程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动手,制作玩具,让他们切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应用,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并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通过实践强化”这一教学理念,让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娃娃》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娃娃》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娃娃》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正确清洗手,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纸巾,并养成不浪费的纸巾使用习惯。

3.掌握简单的医疗常识,学会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生病情况。

二、教学准备1.纸巾、肥皂、学生小镜子、鼻子造型饼干、医疗包等道具。

2.教具及教材:电子画板、图片、PPT、实物模拟工具、故事书等。

三、教学内容1. 洗手活动环节1.教师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为什么要洗手以及洗手的重要性。

2.然后向孩子们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让孩子们模仿,每个孩子洗手时可以用小镜子来观察自己的手部情况。

3.让孩子们轮流检查其它孩子的手是否洗干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延伸活动在洗手区域贴上具有互动性的手部清洁板,由此培养孩子们好的洗手习惯。

2. 纸巾使用活动环节1.教师向孩子们演示如何使用纸巾,并让孩子们模仿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用纸巾擦鼻子、嘴巴等操作,每个小组中最省用纸巾的小朋友可以给全班同学发“省纸巾小卡片”。

延伸活动随时监督班级中纸巾使用情况,表扬爱惜纸巾的孩子,指出浪费的孩子。

3. 常见生病情况活动环节1.通过实物模拟工具和图片向孩子们演示常见生病情况的症状和应对方法,如感冒、咳嗽、发烧等。

2.让孩子们模仿医护人员的动作,互相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演练。

延伸活动教师讲述一些有关健康、生活卫生等方面的小故事,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明白“预防胜于治疗”的真理。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纸巾,并且在常见生病情况的处理上有了基本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自身卫生健康的认识,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1.能大胆画出四肢变化的动态人物; 2.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准备:会动的娃娃玩具1个、铅笔数同幼儿数、纸若干
重难点:大胆画出四肢变化的动态人物
流程:找不同——找原因——试试看——幼儿操作——作品展示
过程:
(一)找不同: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张娃娃的图片,你们看看这两张图片上的
娃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找原因:1.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让图画里的娃娃动起来,你们信吗?2.娃娃的什么地方动了? 3.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动?
(三)试试看:1.原来娃娃会动的地方在两张图画上的动作不一样,快速的用铅笔拉动纸头,娃娃就可以动了。

除了这些动作,娃娃还可以做哪些的动作?
(请幼儿到前面做动作)2.怎样画呢?(幼儿说,教师画)
(四)幼儿操作:1.原来娃娃可以做这么多不一样的动作,如果让你来做一个会动的娃娃,你想让他做什么动作呢?2.看来你们都想到了好办法,那快
点把娃娃请出来吧!
(五)作品展示:1.谁愿意请你的娃娃给我们表演一下?2.猜猜他的娃娃
在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