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周易中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思考
![周易中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67eb9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6.png)
周易中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思考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关于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思考,是许多人在研究周易时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本文就将从周易的历史背景、周易中的人生哲学思想以及对此的一些思考等方面,来分享一下对于周易中人生哲学思想的探索和思考。
一、周易的历史背景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易最初作为卜筮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卜测吉凶,随后被发展为一种哲学系统和思想体系。
在周朝的时代,周易更是成为了占卜儒家经典之一。
周易流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周易不仅在朝廷和国家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庶民中广泛流传开来。
周易中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众多思想体系之一,也是在周易的不断传承、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被深入探索的。
二、周易中的人生哲学思想1. 太极哲学周易中最为著名的哲学思想之一,就是太极哲学。
在周易中,太极的概念代表了天人合一的意义。
太极的本质是: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互相作用而产生的。
太极哲学认为,人生就是阴阳的不断交替,并且阴阳也是人生的两个方面。
因此,太极哲学强调人应该平衡自己的阴阳,既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同时也需要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阴阳调和,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2. 易经哲学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卜筮系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易经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两种力量构成的,同时宇宙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由改变和转化而产生的。
易经中的“易”字意为“变”,因此,易经哲学强调万物皆在变化中,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转化,只有适应变化和转化,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易经哲学强调“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原因,因为人与自然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适应自然和时代的变化,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 道德经哲学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与人生哲学密切相关的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0a9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f.png)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周易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
首先,周易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原则构成的: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宇宙中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
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生成、相互克制,构成了宇宙的变化和发展。
周易将宇宙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系统,万物皆在变化中,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其次,周易的人生观强调人与宇宙的密切关系。
周易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宇宙的影响。
周易以卦象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地间的气场所决定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与宇宙同步变化。
周易还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对命运的影响。
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的卓越并将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周易的道德观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和谐、平衡和道德的境界。
周易认为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它以道德的表现形式(卦象)存在,能够指导人类的行为和判断。
周易主张人应该遵循天道,与道德同行。
道德的境界包括慈爱、正直、忍耐、谦虚、勇敢等,这些品质可以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还将道德与智慧相联系,认为道德境界的提高可以增加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总体来说,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以宇宙观为基础,以人生观和道德观为支撑的。
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变化的整体,人应该与宇宙同步变化,顺应自然。
人的命运受到宇宙的影响,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
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和判断,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的生活、修养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2d3f95a8102d276a22fcb.png)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浅谈《周易》的几点哲学意蕴
![浅谈《周易》的几点哲学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7174349969dc5022aaea00b2.png)
文学院级汉语言文学(师范)四班付海花被誉为“大道之源”地《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地典籍.它包含融汇了儒道思想精华地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蕴藏着丰富地生命哲学和朴素经典地思想.《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是古代思维方式地生动体现,支撑了整个中华文明.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以最简单地阴、阳两个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体现辩正统一地思想.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地历史岁月中之所以能够走过那么地风风雨雨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能够经过五千年地冲刷仍能保存得那么完整,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地时代把握和创造性地诠释息息相关地.因此,我想当一个在大海上捡拾贝壳地小孩,从《周易》这本博大精深地典籍里拾取一点智慧,在文中简单谈谈《周易》中地几点哲学意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首先,自然是“自强不息”地精神.提起《周易》,大家在想到算卦、风水之余,最先想到地定然是那句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地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它深刻地揭示出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地精神内核,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它成为了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地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象》,天(即自然)地运动刚强劲健;天地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从“天道”讲到“人世”,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天行健”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永恒地运动和变化,自强不息也就意味着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这种积极进取地精神,在历代圣贤身上也得到了贯彻落实,如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还有不少为人们所熟稔地诗词佳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提倡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地观念,追溯到其源头,都可以说是来自《周易》,可见其提供地精神财富影响有多么地深远.而在今天地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周易》中地“自强不息”精神,在面对人生挫折和考验时,仍然要有《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地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人生地困境,更好地实现自己地理想和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次,是“厚德载物”.我们刚刚提到清华大学地校训,一部分是“自强不息”,另一部分就是“厚德载物”.这也是从《周易》中提炼而来地,在原文中载于《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土地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在《周易》地理念中,所以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德”都是首要具备地素质.在《周易》里,还有不少地方都提到了君子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如《恒》卦卜辞就警告世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系辞下》中又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其三者,故全也.”这也就是在提醒世人要注意“修德”,可见《周易》把道德修养放在了多么举足轻重地地位.而现在所谓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道德规范,说到底,也是在秉承着《周易》要求人们“厚德载物”地精神理念.这或许也就说明了中华民族地精神文明是一脉相承地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再次,是“物极必反”.提到“物极必反”,大家首先想到地可能不会是《周易》,而会是老子,是他最早说出一套“福祸相依”地理论,是他宣扬事物发展到一定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要来看看《周易》是怎样诠释“物极必反”地思想,除了我们表层知道地阴阳转变之外,还有什么另外地阐述呢?其实《周易·序卦》就有“泰否”,(我们现在“否极泰来”地成语应该就是出自《周易》)“剥复”(事与物地盛衰消长)地论断.其实,整个六十四卦皆处于极反转化之中,并认为应当利用这些必然规律:“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夫”,“困于上者必反下,放受之以井”.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也是这样:“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个理念,给我们地启示是不难领悟到地,这就在提醒我们为人处世要讲究一个“度”,做事或言语要讲究分寸,给别人和自己预留一些发展地余地.另外,这个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也是很有指导性意义地,它提醒我们不能过度开发自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否则必然会遭受到自然对我们地报复,现在全球频发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就已经是铁一般地事实证明了.我想,现在提倡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得益于《周易》“物极必反”思想地启发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后,我想谈谈《周易》中“防微杜渐”地思想.防微杜渐,是指在坏思想坏事情萌芽地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生.打比方来说就是要把坏地事情扼杀在摇篮里.《易经》非常注重预测思维,注重见微知著.《坤卦》第一爻“初六:履霜,坚冰至”,意即“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当脚下踩着霜地时候就知道坚冰,也就预示着冬天快来了,表明任何结果出现之前都是有一定征兆地.《系辞》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用一句更简单地话来概括就是刘备死前对儿子刘禅地嘱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话说得十分警醒.退一步讲,不积“小善”,可能暂时无害于自身.但如果放松警惕,放任“小恶”地日积月累,终将酿成大祸,追悔莫及.只有预防了“小时偷针”,才能阻止得了“大时偷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上是我对《周易》哲学意蕴地一点浅见,所列其实只是《周易》博大哲学意味地冰山一角.也许并不是其中最光辉地,但确实都有其深刻意义在,这也证明了《周易》地伟大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2abaf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周易的义理内涵与哲学思想
![周易的义理内涵与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e2f7013cc175527072208e3.png)
周易的义理内涵与哲学思想《周易》是古人在当时智力条件下,探索自然与人类社会奥秘的文明成果。
其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明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即天道,并以此作为人事活动的有效指导。
其旨在天人合一的人道关切。
总的来说,先民作《易》的活动方式、探索结果及逻辑推衍,符合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周易》的宇宙观“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个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句话摘自周易《系辞传》上。
周易的《易经》和《易传》可以说是周易的技术,而《系辞》就是科学基础,上述一句话前部分表明了周易的宇宙观,但“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表明它的目的是人,周易决没有脱离人单纯讨论自然的问题,与西方科学由物出发再到人的途径从来与东方的想法无关。
《易经》认为:“易”是阴阳合一的宇宙初始表象(易在象形上是上“日”下“月”的合体)。
儒家称之为太极,即阴阳和合的混沌体。
道家称之为“道”。
在对《易经》思想的继承中,道家重在天道哲理层面,而儒家重在人道伦理层面,由此形成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儒道两大学派,其文化源头在《易经》。
二、《周易》的法治思想《周易》中专门有一卦——“讼”讲诉讼问题的,但卦义却不鼓励人们争讼,更不教人们如何取得诉讼的胜利。
而是作为一个忠实诚信的人,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委屈,也应保持内心平静,戒骄戒躁,能不诉讼就不诉讼;如果迫不得已非要诉诸法律时,也要保持冷静,不可采取过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吉。
“终凶”,卦中指上九,上九有终极其讼之象,也就是说,把官司彻底打到底的意思,这种行为无论胜诉还是败诉,皆凶;在《周易》看来,无讼为最理想境界,虽有争讼出现,但经过调解而平息争讼也不错,不听劝解把诉讼进行到底最不好。
“君子以做事谋始”,与“终凶”对应,从另一个角度告戒人们,与其争讼不止,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理顺各种关系,从根本上杜绝诉讼。
三、《周易》的辩证法思想易就是探究阴阳之道的。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9c2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3.png)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易经的哲学思想
![易经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f03b8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3.png)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学者和哲人将其视为重要的哲学源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易经展现了生命与自然运动的规律,倡导了一种谦虚、平和、顺应变化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本文将探讨易经的哲学思想,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悟它所传达的观念。
一、和谐的哲学视角⑴阴阳思想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阴阳,这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哲学思想。
阴阳符号代表的图案是由一个圆形的中心区域和两个彼此互补的形形色色的半圆组成。
阴阳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而不可分割的。
在作为哲学思想的范畴中,阴阳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对立性质,如宇宙的宏观结构、社会现象和个体的身体机能等。
⑵宇宙视角易经也提倡通过宇宙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和自然。
宇宙是整个宇宙系统的总观念,包括天、地、万物。
它也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观点,对于人类来说,宇宙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础。
易经中强调宇宙与人之间的和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变化,与天地间的阴阳协调,实现天人合一。
⑶谦虚与平和易经中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谦虚平和。
易经指出,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和的态度,才能不受贪欲所困扰,才能在经历痛苦和挫折之后重新恢复心态,继续前行。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类的谦虚,认为人应该谦虚,才能在跟自然规律相适应时,长久地生存下来。
二、人类关系的哲学视角⑴人力量在易经的哲学观念中,人类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易经认为,人类的力量最初来自于自然界,但是人应当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修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到达人类的全面发展境界。
⑵和谐的人际关系易经强调了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和谐。
易经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易经的哲学中,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不仅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易经呼吁人们在相互交往时要尊重人性、互相关爱,保持谦虚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
三、易经的哲学教诲易经中的哲学教诲是指对人类生活的管理和控制。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2ea2c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引言《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涵盖了广泛的哲学思想。
它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一,深受学者们的研究和推崇。
本文将探讨《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起源和概述起源《周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创造。
它最初是用作占卜的一种方法,用来预测天地人事的变化。
随后,人们开始将这些卦辞和爻辞解释为哲学思想的表达。
概述《周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卦和辞。
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象征图形,而辞则是对卦的解释和分析。
它使用象征和隐喻的语言来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行为准则。
两仪与四象两仪《周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两仪”。
两仪是指宇宙中两个互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其中一仪是阴,代表阴暗、柔弱和消极的一面;另一仪是阳,代表阳光、强大和积极的一面。
两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使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得以平衡和运行。
四象四象是《周易》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事物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太初”、“阳生”、“阴成”和“物化”。
太初代表事物的起源和未来的潜力;阳生和阴成则代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物化则代表事物的最终成就和实现。
先天与后天先天先天是指宇宙中存在于事物生成之前的状态。
在《周易》中,先天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先天包括了天地之气、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它们相互融合、转化和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运行规律。
后天后天是指事物生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在《周易》中,后天代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过程。
后天包括了事物的生长、繁衍和衰退,它们受到先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事物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
伦理道德与仁义伦理道德《周易》中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仁”和“义”。
仁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的情感和行为。
《周易》认为,人类应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仁心,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周易》的哲学与宇宙观
![《周易》的哲学与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510ef2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9.png)
《周易》的哲学与宇宙观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宇宙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周易》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易”与“通”的观念上。
其中,“易”指的是变化和易于理解的特点,“通”指的是相互联系和通达的意义。
《周易》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变动的系统,而人与天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通达的关系。
首先,《周易》强调天人之间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与整个宇宙相互联系,因此人的存在与行为会受到天地的影响。
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反映了《周易》中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次,《周易》提出了宇宙的双元观。
《易经》认为宇宙由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力量构成,即阴和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世界万物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原则。
这种双元观念不仅贯穿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的行为和道德观念。
最后,《周易》倡导了推动变革的观念。
根据《易经》中的卦象和卦辞,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发展,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周易》强调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社会思潮。
二、《周易》的宇宙观《周易》的宇宙观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思辨性。
它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序而统一的整体,包含着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
《易经》通过卦象和卦辞的形式来描绘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道”。
《易经》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和本质,是所有事物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道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和无所不在的特点,它超越了人类的感官和认知能力,但又渗透在每一个个体和事物当中。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是“太极”。
《易经》将宇宙的生成和变化比喻为太极图的转动,太极的两个部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切事物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理解太极的运行规律,人们可以洞察宇宙间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45a2522e518964bce847c22.png)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天地,男女,太阳,月亮等都以阴阳为构成,故《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所以应该将阴和阳进行适当地调和,如果阴阳不和谐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观规律。
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谐。
因此孔子说:“人生的价值是参与天地的化育而帮助它(参赞天地之化育)”,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并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视自然,破坏自然,一定要与自然进行同化或者亲和,就像中国圣人曾所说过的那样,要“天人合一”。
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人与自然的阴阳和谐。
追根溯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从而产生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
为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获取财富。
周易人生哲理
![周易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aa68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9.png)
周易人生哲理人生是一场不断变化的旅程,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和挑战。
而《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里面蕴含的哲学思想可以给我们指引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
下面,我将从《周易》中选取几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观念《周易》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天人合一。
这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当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而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则会遭受到不幸和痛苦的结果。
二、阴阳平衡的思想《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两个对立面,如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等。
《周易》告诉我们,只有当阴阳保持平衡时,世界才能运行得顺畅。
同样,人生也需要保持阴阳的平衡。
我们应当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既要努力工作,也要适度休息,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三、变通应变的能力《周易》中的卦辞中经常提到“变”。
变通应变是人生中必备的能力。
正如《易经》所说:“君子以时变则通。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积极进取的精神《易经》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有坦荡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五、善于思考的智慧《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领悟其中的哲理。
善于思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
六、正直诚实的品德在《周易》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德。
只有诚实正直的人,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当保持真诚和坦率,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
《周易》的哲学探讨
![《周易》的哲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38676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2.png)
《周易》的哲学探讨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卜筮等领域。
它不仅是一部卜筮经典,同时也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周易》进行哲学探讨,探究其深层理念与思想。
1. 变化与无常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与无常。
在《易经》中,变化被看作是宇宙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演化、转变。
这与哲学中的“变化论”有相似之处。
《易经》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这种观点给人们带来了对命运的认知和对个体自由意志的思考。
2. 两仪哲学《周易》中引入了两仪哲学,即阴阳哲学。
它描绘了世界上最基本的两个相对且互补的力量,阴和阳。
阴阳的概念可被用于解释一切事物之间的对立与互动。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都是阴阳概念的具体表现。
通过阴阳的辩证观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并在生活中达到平衡与和谐。
3. 四象哲学《周易》中还包含着四象哲学,即乾、坤、坎、离。
这四个象征着天、地、水、火等自然元素,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
乾代表着天,象征着刚健和进取;坤代表着地,象征着稳定和柔和;坎代表着水,象征着险陷和困难;离代表着火,象征着热情和光明。
这四象哲学不仅用于卜筮,也被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领导力的培养等方面。
它们对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德行和天命《周易》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对于个体的影响。
它认为一切都是由于天命而产生,而人的德行与行为决定了他在命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易》中提到的“德行”指的是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遵循。
依据《周易》的哲学观点,积极发展德行有助于一个人改变自身,获得更好的命运。
5.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周易》探讨了宇宙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它还主张人类应该积极地与宇宙互动,努力探求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人们通过《周易》的学习和应用,更加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并尝试与之协调一致。
浅谈《周易》的人生哲理
![浅谈《周易》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d2d51b59eef8c75fbfb3bc.png)
浅谈《周易》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摘要:《周易》以简单的语言系统和符号系统囊括了宇宙万物变迁发展的规律,其内容之庞大,其形式之简单概括性之强不得不令人折服,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周易》也是一部关于做人的百科全书,《周易》中通过很对隐晦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周易》中的部分卦象及卦辞的理解,以及其对我们做人以及为人处世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适时而变,居安思危,祸福相依,理性。
一、由乾卦引发的思考。
乾卦中的六爻辞取象于龙,先后分别解释了龙潜伏于地,初现于田,活跃于天,悔于过高盛极而衰的整个过程,联系到我们的成长实际,从我们学习到走入社会再到发展事业从起步到最终成功,每一次经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揭示在从初九到上九的六个卦辞中。
乾卦的第一句是“初九,潜龙勿用”,初九处于乾卦六爻之中最下面的位置,这时候可以理解为龙潜伏在地下,而根据《周易》中的“三才之道”,最下边两个爻代表地,称之为地道,中间两个爻代表人,称之为人道,最上边两个爻代表天,称之为天道,天地人叫三才之道,而龙本应该在天上自由翱翔,而如今处在初九的位置,显然这不是当道,得位的,所以只能在地下慢慢积聚力量,厚积薄发,为以后的辉煌腾飞做准备,而引申到做人的层面上,在这时期代表着人还未成熟,还没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积累充实,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安安分分,低调做人,耐的住寂寞,沉得住气,努力充实自身实力,练一套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处于这个阶段,即求学阶段,这个时候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懂得继续自己的力量,包括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阶段是踏踏实实的积累阶段,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否则将把自己的前途扼杀在摇篮之中。
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处于地道上位,这时候代表龙已经到地面上来了,这时候的龙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物无知的潜伏者了,这一阶段的龙开始小心翼翼地浮出地面,寻找自己的出路,“利见大人”则表明单凭龙的一己之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遇到知音或者伯乐助他一臂之力,方能助其成就一番事业,最典型的就是寻找知遇之人,寻找一个能赏识你栽培你的前辈,跟着他好好学习出事为人之道,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这是的“恩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还是要谦虚谨慎为人,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才总会遇到伯乐的,在这一阶段能找到知遇之人,给自己一个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舜在田间耕作打渔的时候就得到尧的赏识,从而得到重用和栽培,积累了一副治理天下的好本事,这时候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再锻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升华提高,那么此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在刚刚离开学校初入社会找工作时,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单位得到锻炼,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还是要低调做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过也要适当的展示自己,以期遇到贵人赏识,方可成大器。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4d64a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4.png)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周易〉第二》读后感读《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真的是一次很奇妙的阅读旅程。
读到作者介绍《周易》里那些古老的卦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闯进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世界。
那一个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着无限奥秘的卦象符号,就像是古人留下的密码,既吸引人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时心里就在想,先辈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些独特的符号系统的呢?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猜谜语游戏,谜面就是那卦象符号,而谜底似乎隐藏在遥远的历史和智慧之中。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周易》不仅仅是用于占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比如说阴阳的概念,这一阴一阳的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这种辩证的思维真的是太厉害了。
就像白天和黑夜,不停地交替,当你处于黑夜的低谷时,你要知道白天总会到来;同样处于巅峰的白天,也必然要面对黑夜的来临。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会遇到困境,就好像陷入了黑夜之中,可这时候就应该用《周易》里这种阴阳转化的思想提醒自己,转机可能就在下一个路口。
关于《周易》到底该如何更深入地去理解,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很多疑惑。
像那些师从爻辞里引申出来的丰富含义,不同的人解读似乎有不同的结论。
这时候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或许就是《周易》的博大精深之处吧,它就像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站在面前看到的是不同的自己和自己理解的世界。
对了还想说,书中讲述的《周易》传承的过程也特别有趣,从最初的成书到后来众多学者的注释研究,一代又一代,它就像一颗智慧的火种,不断传递,每一个传承阶段似乎都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来我明白了,阅读《周易》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探索之旅。
书中提到的各种观念,不管是天尊地卑等象征关系,还是从卦象到人生哲学的延伸,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会、咀嚼。
这也给了我未来的启发,在面对一些新事物或者新的思想理论时,不要急于排斥,要试着从中挖掘它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挖掘《周易》的宝藏一样。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不仅让我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更让我知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可以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闪烁智慧的光芒,不断地给予我们启示。
《周易》及其哲学
![《周易》及其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f1d6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png)
《周易》及其哲学《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誉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周易》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它的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哲学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易》是一部关于变化的经典。
它的核心思想是“易来有德,德来有位,位来有名,名来有实”。
这个思想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而这种变化发展有一个规律,即由易到德,由德到位,由位到名,由名到实。
这种变化过程表明了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从虚到实的演化过程。
《周易》通过对命运和人生变化的思考,唤起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并提醒人们要顺应时势,认识变化的规律,把握变化的机遇。
《周易》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阴阳五行”。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组成,阴阳和五行是宇宙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
阴阳相对而生,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滋养,构成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
《周易》通过对阴阳和五行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如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构成和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中的“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源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义理教化”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法制和道德规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义”和“理”的统一,主张个人要有道德操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一思想观点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的“变易”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又影响了世界哲学的发展。
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与经验”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周易》的启发。
同时,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受到了《周易》的影响。
《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15ae03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5.png)
《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样看来,《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以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这里的天指的是人类所处的宇宙自然)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一切学术的根源。
⑴《周易》的阴阳变易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即宇宙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
例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界限虽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
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意在阐明《周易》的阴阳观是鲜明的,这是《周易》的核心理论,既是《周易》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六十四卦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阴一阳”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周易》的经文中虽有“—”(叫阳爻)与“- -”(叫阴爻)的两种符号,却没有以文字形式出现的阴阳范畴。
如《系辞下传》解释八卦的性质时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这是以乾?为阳,以坤?为阴,并按阴、阳数量的多少,确定其它卦的阴阳性质。
坎?,一阳二阴,则为阳卦;离?,一阴二阳,则为阴卦。
可见《周易》不仅把卦画、卦象阴阳化了,而且也把这种阴阳理论推演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去了。
《周易》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变化就是宇宙间最广泛、最普遍的基本规律。
《易·系辞》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其刚、柔,乃阴阳之义,皆说明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源。
又云:“阴阳不测之谓神”,此明确指出阴阳两个对立方面的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彼此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是宇宙运动的根本。
周易所蕴含的道理
![周易所蕴含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829f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a.png)
周易所蕴含的道理《周易》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阴阳互补、变化与恒定、命运与自由、天人合一以及道德与智慧等道理,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阴阳互补的哲学观念在《周易》中得以充分体现。
世界被视为由阴阳两种基本元素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这种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注重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事物的和谐发展。
其次,变化与恒定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周易》中,世界的变化是永不停息的,而这种变化是由“易”的力量推动的。
“易”可以理解为一种规律性的力量,它推动着世界的运转。
同时,《周易》也强调了恒定的原则,即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本质是永恒的。
再次,命运与自由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所强调的。
在《周易》中,命运是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
然而,《周易》也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即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观念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此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之一。
在《周易》中,人与自然是视为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道德与智慧的哲学观念在《周易》中也得到了强调。
《周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道德与智慧的境界,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悟性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观念鼓励人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以达到道德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f86d5e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8.png)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后感《<周易>第二之经典常谈》读后感读了《经典常谈》中的《<周易>第二》这部分内容,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同时也有许多非常纠结与思考之处。
读到关于《周易》所包含的经和传两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宝库的大门前。
经部分那些神秘的卦象和爻辞,真的是非常难以理解,仅仅是看到书中对一些卦象的简单介绍,就仿佛是在看天书一样。
比如说乾卦的“初九,潜龙勿用”等爻辞,我一开始是完全不明白其确切含义的。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偶尔会提及《周易》,那些谋士掐指一算,然后说出一番话,那时候还觉得挺神奇的,现在才明白原来背后是如此复杂的体系。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谈到《周易》蕴含着人生哲学的那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占卜之书,更像是古人通过卦象和爻辞来传达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其中提到的阴阳观念,阴阳交感产生万物。
我觉得这就像是在说生活中的各种对立面相辅相成一样,就如同白天和黑夜,虽然是对立的,但缺了任何一个,这个世界都会失去平衡。
又像是成功和失败,一个人经历了失败,才会更加珍惜成功的时刻,成功的时候也需要居安思危,以防失败的到来。
这个观点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像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有顺利的时期,也有遭遇挫折的时候,这不就是阴阳的一种体现吗。
后来我明白了《周易》对于古人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古人在面临各种未知时的一种心理依托。
他们通过占卜来寻求一种方向,虽然现在我们知道占卜并不具备科学依据,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这是古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根源性地位。
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根,中国后来的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等都受它的影响。
就拿文学作品来说,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引用《周易》典故或者观念的地方,使得文章更具深度和文化底蕴。
对了还想说,在阅读过程中关于《周易》的八卦如何演变成六十四卦的内容让我费了不少脑筋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
内容提要:
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
{一}
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
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二}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
它早于老子、孔子
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一、《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
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
《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
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一)《易经》中包含终始观。
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二)《易经》中包含唯物观。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
《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
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三)《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
《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四)《易经》中包含联系观。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
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
《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易经》中包含着“遵道重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于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具体体现为终始观、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这就是中国道德哲学的遵道重德观念。
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生观则揭示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实质是遵道重德。
人与人的关系不分民族、国家,不分历史朝代,自始至终表现为君臣(上下)关系,父子(先后)关系,夫妻、兄弟、朋友(左右平等关系)儒学称为“五典”关系。
上下、先后、左右类似于宇宙空间,因而人生观也类似于宇宙观。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品德,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自我为原点、履盖全人类的科学的人生观(类似于宇宙观,宇宙观是以观测者为原点的时空无限,天地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等警句名言都是深刻的写照。
由此可见,《易经》是一本教人进德修业,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不明确这一点专求卜筮,其预测水平永远也提不高。
三、《易经》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
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
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
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
《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四、总结和建议
《易经》在科学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立说和论述,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一部完完全全的人文科学著作。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易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抛弃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易经》的立场和观点,确立其科学地位,使之尽快进入理论殿堂,进入国民教育的正式内容,为以德治国,人格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出贡献。
《易经》的立意体现着宇宙观、人生观。
数字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宇宙观、人生观。
用数字演绎卦的变化其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