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补充习题
数学五上补充习题答案
![数学五上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52d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f.png)
数学五上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加重要,它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因此,数学五上的补充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数学五上补充习题的答案。
第一章:整数的认识1. 将下列各数用带有符号的数表示:(1)0度下降5米:-5m(2)海拔5000米:+5000m(3)负债100元:-100元(4)温度上升10摄氏度:+10℃2. 填空:(1)-3 + 2 = -1(2)-5 - (-3) = -2(3)-4 - 2 = -6(4)-7 + 8 = 1第二章:分数的认识1. 用最简分数表示下列各分数:(1)4/8 = 1/2(2)6/9 = 2/3(3)10/15 = 2/3(4)12/18 = 2/3(1)1/2 + 1/3 = 5/6(2)2/3 - 1/4 = 5/12(3)3/4 × 2/3 = 1/2(4)2/5 ÷ 3/4 = 8/15第三章:小数的认识1.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1/2 = 0.5(2)2/5 = 0.4(3)3/10 = 0.3(4)3/4 = 0.752. 填空:(1)0.5 + 0.3 = 0.8(2)0.7 - 0.2 = 0.5(3)0.6 × 0.4 = 0.24(4)0.8 ÷ 0.2 = 4第四章:长度、质量和容量的认识1. 填空:(1)1千米 = 1000米(2)1千克 = 1000克(3)1升 = 1000毫升(4)1米 = 100厘米(1)2千米 + 500米 = 2.5千米(2)3千克 - 1千克 = 2千克(3)4升× 500毫升 = 2升(4)800厘米÷ 100 = 8米第五章:图形的认识1. 填空:(1)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圆的直径是圆的两个半径之和。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394c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e.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一章:整数1.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计算下列各题。
1.15 + 36 =2.47 - 23 =3.63 + 28 =4.84 - 39 =5.92 + 18 =6.74 - 27 =答案:1.15 + 36 = 512.47 - 23 = 243.63 + 28 = 915.92 + 18 = 1106.74 - 27 = 47 1.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题目:计算下列各题。
1.13 × 4 =2.56 ÷ 7 =3.72 × 3 =4.84 ÷ 6 =5.56 × 2 =6.96 ÷ 8 =答案:1.13 × 4 = 522.56 ÷ 7 = 83.72 × 3 = 2165.56 × 2 = 1126.96 ÷ 8 = 12第二章:分数2.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计算下列各题。
1.2/5 + 3/5 =2.4/7 - 1/7 =3.6/8 + 2/8 =4.7/10 - 3/10 =5.3/4 + 1/4 =6.5/6 - 2/6 =答案:1.2/5 + 3/5 = 5/5 = 12.4/7 - 1/7 = 3/73.6/8 + 2/8 = 8/8 = 14.7/10 - 3/10 = 4/10 = 2/55.3/4 + 1/4 = 4/4 = 16.5/6 - 2/6 = 3/6 = 1/2 2.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题目:计算下列各题。
1.2/5 × 3/4 =2.1/2 ÷ 1/3 =3.3/4 × 2/3 =4.2/5 ÷ 1/2 =5.5/6 × 1/2 =6.4/9 ÷ 2/3 =答案:1.2/5 × 3/4 = 6/20 = 3/102.1/2 ÷ 1/3 = 3/23.3/4 × 2/3 = 6/12 = 1/24.2/5 ÷ 1/2 = 4/55.5/6 × 1/2 = 5/126.4/9 ÷ 2/3 = 4/9 × 3/2 = 12/18 = 2/3第三章:图形3.1 图形的边和角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第四章补充习题 统计学
![第四章补充习题 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2354718e9951e79b892752.png)
一、选择题1.增减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增减量和环比增减量。
()2.序时平均数是把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指标加以平均,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的平均发展水平,根据动态数列计算。
()3.一般平均数是把总体各单位同一时间的指标值加以平均,从静态上说明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平均水平,根据变量数列计算。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5.发展速度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6.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7.动态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比叫发展速度,之差叫发展水平。
()8.动态分析指标包括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两大类。
()9.累计增减量应等于逐期增减量之和,而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为定基发展速度。
()10.平均发展水平是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的序时平均数。
()11.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2.某地区工业总产值2007年是2006年的120﹪,2008年是2006年的150﹪,则2008年是2007年的125﹪,其计算原理是定基速度与环比速度的关系。
()13.由时点数列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往往是近似值。
()1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一月份平均452人,二、三两月每月平均455人,第二季度每月平均458人,则上半年该企业平均每月职工人数应为455人。
()15.设有如下资料:时间九月末十月末十一月末十二月末生产工人数(人)435 455 465 575全部职工人数(人)580 585 625 725则第四季度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得比重为76.51%()16.如果时间数列表明现象的发展大体上是按每期以相同的增减量增减变化时,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直线型的,可以拟合相应的直线方程来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
()17.设有如下资料: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产量(吨)20.0 22.0 24.0 26.9 29.5 32.5 35.5则适合的趋势模型为直线趋势模型()18.设有如下资料:时间四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一日职工人数(人)240 235 245 285则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247.5人。
控制工程期末试题 (3)
![控制工程期末试题 (3)](https://img.taocdn.com/s3/m/0219341dbe23482fb5da4c0c.png)
第3章补充习题一、填空题1.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的___稳定性____、____误差_____和___动态特性______三方面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2.控制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系统的___稳定性____、___误差______和___动态特性______。
3.在控制系统分析时,人们经常选用的典型信号有__阶跃信号___、__速度信号___、___加速度信号___、__脉冲信号___和__正弦信号_____。
4.如果系统的实际输入信号具有突变的性质,可以选用___单位阶跃____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进行试验。
5.如果系统的实际输入信号具有随时间逐渐变化的性质,可以选用_______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进行试验。
6.凡能够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___一阶系统________。
7.一阶系统的典型环节也称为____惯性环节___________。
8.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称为__单位阶跃响应_____________。
9.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
10.一阶惯性环节一定是稳定的和___无__振荡的。
11.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以用实验测出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达到__0.632__高度点时所对应的时间来确定。
12.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越小,系统的惯性_越小_______。
13.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越小,系统的响应___快_____。
14.一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是__t 1-x0(t)______。
15.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速度响应的时域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
16.系统在单位速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称为____单位速度响应___________。
17.一阶惯性环节在单位速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是____T_______。
18. 系统在单位脉冲信号作用下的输出称为_____单位脉冲响应_________。
19.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脉冲响应的时域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c4e2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让人们头疼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尤其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里面的习题难度逐渐增加,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广大的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加法和减法运算(第1章)1. 17 + 8 = 252. 23 - 9 = 143. 35 + 12 = 474. 48 - 15 = 335. 26 + 19 = 456. 42 - 21 = 21二、乘法和除法运算(第2章)1. 5 × 3 = 152. 8 × 4 = 323. 12 ÷ 3 = 44. 16 ÷ 4 = 45. 7 × 5 = 356. 24 ÷ 6 = 4三、长度和重量(第3章)1. 5 cm + 3 cm = 8 cm2. 9 cm - 4 cm = 5 cm3. 12 kg + 8 kg = 20 kg4. 25 kg - 10 kg = 15 kg5. 7 cm + 9 cm = 16 cm6. 18 kg - 6 kg = 12 kg四、时间和温度(第4章)1. 3小时 = 180分钟2. 5小时 = 300分钟3. 30分钟 = 0.5小时4. 60分钟 = 1小时5. 25℃ + 5℃ = 30℃6. 35℃ - 10℃ = 25℃五、图形的认识(第5章)1. 三角形有3条边2. 正方形有4条边3. 长方形有4条边4. 圆形没有边5. 五边形有5条边6. 矩形有4条边六、数的认识(第6章)1. 100以内的偶数有:2, 4, 6, 8, 10...2. 100以内的奇数有:1, 3, 5, 7, 9...3. 100以内的倍数有:2, 4, 6, 8, 10...4. 100以内的质数有:2, 3, 5, 7, 11...5. 100以内的整数有:0, 1, 2, 3, 4...七、整数的加减法(第7章)1. -5 + 3 = -22. 7 + (-4) = 33. -8 - 2 = -104. 12 - (-7) = 195. -3 + 5 = 26. 10 - 8 = 2以上是一些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补充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877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9.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习题的练习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上册中,除了课本中的习题,还有一些补充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下面将给出一些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理数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a) (-5) + 3 = -2b) (-3) - (-7) = 4c) 4 × (-2) = -8d) (-6) ÷ 3 = -22. 比较大小:a) -3 和 -5,-5 < -3b) -2 和 0,-2 < 0c) 4 和 -1,4 > -13. 求下列各式的值:a) 2 × (-3) + 5 = -1b) 3 - 4 × (-2) = 11c) (-5) × 2 - (-3) = -7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式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a) 2a + 3,当 a = 4 时,2a + 3 = 11b) 3b - 2,当 b = -1 时,3b - 2 = -5c) 4x + 5y,当 x = 2,y = -1 时,4x + 5y = 32. 解方程:a) 3x + 2 = 8,x = 2b) 2y - 5 = -7,y = -1c) 4z + 3 = 19,z = 4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 一个凸四边形有四个内角,正确b) 一个凹四边形有四个外角,正确c) 一个正方形有四个直角,正确2. 填写下列各图形的名称:a) 三角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第四章相似与全等1. 判断下列各组图形是否相似:a) 是相似的b) 不相似c) 是相似的2. 判断下列各组图形是否全等:a) 是全等的b) 不全等c) 是全等的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统计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a) 2b) 5c) 42. 统计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a) 3b) 6c) 5通过以上习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章补充习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章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7c1c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8.png)
第四章补充习题一、 填空题1、 设随机变量X 则Y X 和的相关系数XY ρ= ,=),(2222Y X Cov Y X 的协方差和 。
2、设随机变量Y X 和的数学期望分别为22和-,方差分别为41和,而相关系数为5.0-,则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6Y X P 。
3、设随机变量Y X 与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2(0,)N , 则)(Y X E -= ,=-)(Y X D 。
4、随机变量ξ服从指数分布,参数λ= 时,72)(2=ξE 。
5、设随机变量Y X ,,2)(-=X E ,4)(=Y E ,4)(=X D ,9)(=Y D ,5.0-=XY ρ, =-+-)323(22Y XY X E 。
6、设随机变量Y X 与的相关系数9.0=XY ρ,若4.0-=X Z ,则=YZ ρ 。
7、设Y X ,同分布,密度函数均为⎪⎩⎪⎨⎧<<=其它若0102)(2tx xtx f ,使t Y X C E 1))2((=+, 则=C 。
8、设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均为0,则{}=≠0X P 。
9、将一枚均匀硬币连掷3次,用X 表示正面出现的总次数,Y 表示第一次掷得的正面数, 则=)(XY E ,=),(Y X Cov ,=XY ρ 。
二、选择题1、设随机变量Y X 和独立同分布,记 Y X V Y X U +=-=,,则随机变量V U 与必然( ) (A )不独立, (B) 独立, (C) 相关系数不为零, (D) 相关系数为零。
2、将一枚硬币掷n 次,以Y X 和分别表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则Y X 和的相关系数等于( )。
(A )1- (B) 0 (C)21(D) 1。
3、设随机变量Y X 和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正态分布(0, 1)N 和(1, 1)N ,则( )。
(A) {}210=≤+Y X P , (B) {}211=≤+Y X P , (C) {}210=≤-Y X P , (D) {}211=≤-Y X P 。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912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3.png)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整数1. 填空题(1) -3 (2) 7 (3) -5 (4) -14 (5) 22. 选择题(1) D (2) B (3) C (4) A (5) D3. 解答题(1) 同号相加,异号相消;(2)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3) (-6) + (+7) = (+1);(4) 借助数轴即可得出答案为8。
第二章:分数1. 填空题(1) 5/6 (2) 1/4 (3) 2/5 (4) 5/12 (5) 3/102. 选择题(1) B (2) C (3) D (4) B (5) A3. 解答题(1) 1 1/4;(2) 3/5;(3) 12/75;(4)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其倒数。
第三章:代数式与简单方程1. 填空题(1) 4 (2) 24 (3) 4a (4) 9 (5) p2. 选择题(1) D (2) B (3) A (4) C (5) D3. 解答题(1) a = 3;(2) n = 5;(3) x = 10;(4) 3a + 8 = 23;(5) p/4 = 6;(6) y - 6 = 13。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 填空题(1) 圆 (2) 正方形 (3) 矩形 (4) 梯形 (5) 三角形2. 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 B3. 解答题(1) 正方形的周长为4a;(2) 长方形的周长为2(a+b);(3) 三角形的周长为a+b+c;(4) 周长为10,设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4-x,解方程2x + 2(4-x) = 10可以求得x=3,所以矩形的长为4,宽为3。
第五章:数据与统计1. 填空题(1) 中位数 (2) 众数 (3) 平均数 (4) 0 (5) [2, 7, 9, 9, 10]2. 选择题(1) D (2) A (3) C (4) B (5) C3. 解答题(1) 平均数为8;(2) 众数为7;(3) 分别为奇数和偶数。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周德庆)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周德庆)](https://img.taocdn.com/s3/m/68f6cfcada38376baf1fae99.png)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与扩展思考题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复习题和扩展思考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肽聚糖,磷壁酸,溶酶菌,抗酸染色,间体,羧酶体,核区,质粒,附器,异形胞。
2.试比较以下各对名词: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胞壁质与拟胞壁质、脂多糖与脂多糖层、原生质体与球形体、鞭毛丝与轴丝、聚?β?羟丁酸颗粒与多聚磷酸颗粒、荚膜与粘液层、芽孢与孢子。
3.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6.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壮生长,单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7.什么是芽孢?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试述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8.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9.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10.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11.支原体有何特点?哪些特点是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引起的?12.螺旋体和螺菌有何不同?13.细菌细胞中的哪些物质有抗原作用?这些物质存在于哪些结构中?14.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5.试就作用靶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等方面比较溶霉菌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复习题与扩展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酵母,假酵母,酵母菌的芽殖,裂殖和芽裂殖。
2.试述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0007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1.png)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而习题则是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有趣的习题,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
第一章:数字与数的概念1. 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下面各个数:a) 三十五:35b) 四十八:48c) 六十七:67d) 九十九:992. 用汉字写出下面各个数:a) 22:二十二b) 37:三十七c) 59:五十九d) 84:八十四第二章:加法与减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25 + 18 = 43b) 47 - 19 = 28c) 63 + 25 = 88d) 82 - 36 = 46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27 + ___ = 40,答案:13b) 52 - ___ = 34,答案:18c) 15 + ___ = 30,答案:15d) 44 - ___ = 25,答案:19 第三章:整十数的加法与减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30 + 20 = 50b) 80 - 40 = 40c) 50 + 30 = 80d) 70 - 20 = 50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40 + ___ = 50,答案:10b) 60 - ___ = 30,答案:30c) 50 + ___ = 80,答案:30d) 90 - ___ = 60,答案:30 第四章:数的顺序1. 用<、>或=填空:a) 25 ___ 35,答案:<b) 45 ___ 45,答案:=c) 60 ___ 50,答案:>d) 75 ___ 85,答案:<2. 用适当的数字填空:a) 30 ___ 40,答案:31b) 50 ___ 50,答案:50c) 70 ___ 60,答案:61d) 80 ___ 90,答案:81第五章:乘法与除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5 × 4 = 20b) 8 ÷ 2 = 4c) 6 × 7 = 42d) 12 ÷ 3 = 4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7 × ___ = 35,答案:5b) 16 ÷ ___ = 4,答案:4c) 9 × ___ = 54,答案:6d) 24 ÷ ___ = 8,答案:3第六章:长度与质量1. 用适当的单位填空:a) 1 条短尺等于 ___ 厘米,答案:10b) 1 公斤等于 ___ 克,答案:1000c) 1 米等于 ___ 厘米,答案:100d) 1 公斤等于 ___ 千克,答案:12.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a) 1 公尺等于 100 厘米,正确。
第四章补充习题
![第四章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9d19e5f8c75fbfc77db289.png)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判断题(对的填上“√”,错的填上“×”)1、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 ,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
( )2、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 ,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
( )3、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 )4、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 )5、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 )6、图样标注中021.0020+φ mm 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 )7、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 )8、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 )9、零件图样上规定Φd 实际轴线相对于ΦD 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 。
这表明只要Φd 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 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 ,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 )10、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 )11、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2、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3、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 )14、独立原则是指零件无形位误差。
( )15、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边界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
( )16、被测要素处于最小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为给定公差值时的综合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 )17、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八年上册政治补充习题答案
![八年上册政治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da7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5.png)
八年上册政治补充习题答案八年级上册政治补充习题答案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上海,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国民党领导的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治觉醒的开始,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岁月,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发展壮大。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等。
党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和革命手段,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巩固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
这些革命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和建设手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三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政策。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压力,需要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建设。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3a880aaea998fcc220ee4.png)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第一节课练C D D D B6、吸烟的危害有:会引起和。
并且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亲人有吸的风险课外拓展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变浑浊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固体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7、略第二节课练C C BD B B⑤⑥⑩①②③④⑦⑧⑨8、D9、氧气二氧化碳量不足水的量不足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读数课外拓展10、不一定如也发光放热,但这是第三节课练C A C B C6、d c a b e f7、H O C H2O CO2课外拓展8、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然后向中加水,没有持续流下,则说明该装置良好单元训练一、选择题B BC C C A CC B二、填空题10、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变浑浊的气体;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冒气泡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固体11、残流液腐蚀标签烫坏桌面试管炸裂12、13、①②③④⑥⑤⑦液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水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三、简答题14、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5、不正确应该左物右码实际质量为克16、分流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答案:6. 的有:⑤⑥⑩,其余的混合物7.氧气二氧化碳8.含氧气、二氧化碳的量不同。
9.减少燃煤、使用等。
10.把杯子倒扣在水中。
11.粉尘、CO污染,CO2增多。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答案:7.氧气氮气8.(1)、试管、导管、、、(2) 向上排空法(3)接触药品,堵塞导管9. 都有氧气参与反应,都为;都为;都为;都发光10.⑴+二氧化碳→+氧气⑵③不需加热除去CO211.应用:供呼吸,助燃隔绝:灭火,食物保鲜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答案: 6.③④②①⑤7.燃烧呼吸腐烂等等8.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9.先做灯火实验10.⑴CO2 ⑵,减少CO2 ⑶不使用。
11.⑴蓝色不能密度一样⑵CO2不纯等等。
物理化学 补充选择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补充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7f4240b7360b4c2e3f64ef.png)
《物理化学》部分章节补充习题——选择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对于任何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了i步变化,则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应该是:(A)∑Q i=0, (B)∑W i=0, (C)(∑Q i-∑W i)>0, (D) (∑Q i+∑W i)=02.1mol373K、pφ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到373K、pφ的水汽: (1)等温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的关系为:(A)W1>W2, (B) W1<W2(C)W1=W2(D) W1=W2=03.下列宏观过程(1)101.325kPa、273K下冰融化为水;(2)气缸中活塞往复运动;(3)NaCl溶解在水中;(4)水在101.325kPa、373K下蒸发.可看作可逆过程的是:(A)(1)和(4) (B) (2)和(3)(C) (1)和(3) (D) (2)和(4)4.1mol水银蒸气在正常沸点630K时压缩成液体,已知其蒸发热为54566J·mol-1,设水银蒸气为理想气体,则此过程的∆U和∆H为(A) ∆U=∆H=54566J (B) ∆U=-49328J,∆H=-54566J(C)由于定温,故∆U=0,∆H=0 (D) ∆U=-59804J,∆H=-54566J5.已知250C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 H mφ(H2O,g)=-241.82kJ·mol-1, 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c H mφ(H2,g)=-285.83kJ·mol-1,在同温度下H2O(l)→H2O(g)的标准摩尔相变热为(单位为kJ·mol-1): (A)-44.01 (B)44.01(C)241.82 (D)285.83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定温膨胀吸热Q ,所作的功是变到相同终态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A)Q/T (B)0 (C)5Q/T (D)-Q/T 2.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A)系统的熵增加 (B)系统吸热大于对外作功 (C)环境的熵一定增加 (D)环境内能减少3.理想气体从状态I 经自由膨胀到达状态II ,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A)∆A (B) ∆G (C) ∆S (D) ∆U4.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假设由可逆热机牵引火车,其速度将 (A)最快 (B)最慢 (C)中等 (D)不能确定5.液态水在373K 及101325Pa 下汽化为水蒸汽,则该过程的 (A)∆H =0 (B) ∆S =0 (C)∆A =0 (D) ∆G=06. 在298K 和p φ下,KNO 3溶解在水中将吸收热量,此时系统的熵变为: (A)∆S<0 (B) ∆S>0 (C) ∆S=0 (D) ∆S=∆H/2987.在298K 时已知气相反应2CO 2=2CO+O 2的∆G φ为514.2kJ·mol -1,则此反应的∆A φ( kJ·mol -1)为: (A) ∆A φ=514.2 (B) ∆A φ=0 (C) ∆A φ>514.2 (D) ∆A φ<514.28.当100J 的热量从300K 的大热源传向290K 的另一大热源时,整个过程所引起的熵变是: (A)(290100300100+ )J·K -1 (B) (290100300100-)J·K -1 (C) (290100300100+-)J·K -1 (D) (290100300100-- )J·K -1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1.理想溶液的通性是:(A)∆V mix=0, ∆H mix=0,∆S mix>0,∆G mix<0(B)∆V mix=0, ∆H mix=0,∆S mix>0,∆G mix=0(C)∆V mix=0, ∆H mix>0,∆S mix>0,∆G mix<0(D)∆V mix=0, ∆H mix=0,∆S mix=0,∆G mix=02.298K时A和B两种气体在某一溶剂中溶解的享利常数分别为k A和k B,且k A>k B,则当A和B压力相同时,在该溶剂中溶解的量是:(A)A的量大于B的量(B) A的量小于B的量(C) A的量等于B的量(D)A的量和B的量无法比较3.苯和甲苯能形成理想溶液,在293K时当1mol苯和1mol甲苯混合时,这过程所对应的∆G(J)是(A)-3377 (B)3377 (C)0 (D)-34344.A和B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373K时纯液体A的蒸汽压力为133.32kPa,纯液体B的蒸汽压为66.66kPa,当A和B的二元溶液中A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汽中A的摩尔分数是:(A)1 (B)3/4 (C)2/3 (D)1/25.313K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是纯液体B的21倍,A和B能形成理想溶液,若气相中A和B的摩尔分数相等,则液相中A和B的摩尔分数之比X A:X B应为:(A)1:21 (B)21:1 (C)22:21 (D)1:226.在一完全密闭的透明壁的恒温箱中,置有两杯液体,A杯为纯水,B杯为蔗糖水溶液。
五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五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9ff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6.png)
五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五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习题的解答,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五上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们。
第一章:整数1. 将下列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0,2,-5,1答案:-5,-3,0,1,22.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2 __ 0 __ 3 __ -1答案:-2 < 0 < 3 > -1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3和-4,-5和-5,-1和0答案:-3 > -4,-5 = -5,-1 < 0第二章:小数1.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小数:0.5,0.25,0.75,0.1答案:0.75,0.5,0.25,0.12. 用<、>或=填空:0.4 __ 0.6 __ 0.4 __ 0.6答案:0.4 < 0.6,0.4 = 0.4,0.6 > 0.4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0.3和0.03,0.6和0.06,0.05和0.5答案:0.3 > 0.03,0.6 > 0.06,0.05 < 0.5第三章:图形的认识1. 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哪些是三角形?答案: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2. 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答案:正方形:图形1、图形4;长方形:图形2、图形3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所有正方形都是长方形。
答案:正确。
第四章:分数1. 将下列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1/8,1/4,1/3答案:1/8,1/4,1/3,1/22. 用<、>或=填空:1/5 __ 1/3 __ 1/4 __ 1/2答案:1/5 < 1/3,1/3 > 1/4,1/4 < 1/2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6和1/7,1/2和2/3,1/10和1/100答案:1/6 < 1/7,1/2 < 2/3,1/10 > 1/100第五章:数据的处理1.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众数?哪个是中位数?答案:众数:4;中位数:32.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最大值?哪个是最小值?答案:最大值:8;最小值:1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众数一定是数据中的一个值。
电网络理论补充习题
![电网络理论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8dd30190c69ec3d5bb7531.png)
第一章 电网络性质
补 1.1 确定以下电阻元件的性质:线性与非线性,时变与非时变,压控型或流控型。
(1) i = e−u ,
(2) u + 10i = 0 ,
(3) u = i3 + i ,
(4) u = i2 ,
(5) u = i cos 2t ,
(6) u = 2 + i cos 2t .
1ς 1F
1
2
+
+
u1 1'-
1F
2F 1ς
u2 - 2'
—3—
第五章 状态方程
补 5.1 用端口法列写图示电路的状态方程。
补 5.2 图示电路中,非线性元件的特性为
u1 = 2q12 , u4 = 3(i4 + 2i43 ),
i5 = th(0.5φ5 ),
试用直观法列写状态方程。
L
iS
i
C R3 +
8 9 10
基本割集和基本回路矩阵。
1 6
4
5
补 1.7 设某连通图 G 具有 5 个节点、8 条支路,它的关联矩阵如下:
(1) 不要画图,证明支路集{1, 2, 3, 7}为一树. (2) 对此树(不画图)写出基本回路矩阵。 (3) 确定同一树的基本割集矩阵。
⎢⎣⎡ ⎥⎦⎤ A =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0 1 0 0 0 −1
(2)用该电路实现下列带通函数时求各电阻值(取C 1 =C 2 =0.01μF).
T (s) =
− 5252s
s 2 + 3184s + 6.632 ×107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七上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七上](https://img.taocdn.com/s3/m/202a39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0.png)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七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完成习题是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针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的一些答案示例,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章:数的认识1. 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符号,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
2. 绝对值是一个数去掉符号后的值,例如 |-5| = 5。
3.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第二章:数的运算1. 乘法交换律:a × b = b× a。
2.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第三章:代数初步1. 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式子。
2. 同类项是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3.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将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就是求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 不等式是指不等关系的式子,解不等式需要找到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第五章:几何初步1. 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具有两个端点。
2. 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只有一个端点。
3. 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端点。
第六章:图形的性质1. 角度是两条射线的夹角,用度(°)表示。
2. 直角是90°的角,锐角是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3.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结束语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的一些答案示例。
九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 (2)
![九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d707d0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1.png)
九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一章:整式与分式1.1 整式的运算习题1已知x=−3,求下列式子的值:a)−3x−4b)5x2−2x+1c)2x3+3x2−4x+1解答a)把x的值代入−3x−4:−3x−4=−3(−3)−4=9−4=5,所以−3x−4的值为5。
b)把x的值代入5x2−2x+1:5x2−2x+1=5(−3)2−2(−3)+1=5(9)+6+1=45+ 6+1=52,所以5x2−2x+1的值为 52。
c)把x的值代入2x3+3x2−4x+1:2x3+3x2−4x+1=2(−3)3+3(−3)2−4(−3)+1=2(−27)+3(9)+12+1=−54+27+12+1=−14,所以2x3+3x2−4x+1的值为 -14。
1.2 分式的运算习题2计算下列分式的值:a)$\\frac{1}{2}+\\frac{3}{4}$b)$\\frac{2}{3}-\\frac{5}{6}$c)$\\frac{4}{5}\\times\\frac{7}{8}$d)$\\frac{6}{7}\\div\\frac{2}{3}$解答a)$\\frac{1}{2}+\\frac{3}{4}=\\frac{2}{4}+\\frac{3}{4}=\\frac{2+3}{4}=\\frac{5}{4}$b)$\\frac{2}{3}-\\frac{5}{6}=\\frac{4}{6}-\\frac{5}{6}=\\frac{4-5}{6}=\\frac{-1}{6}$c)$\\frac{4}{5}\\times\\frac{7}{8}=\\frac{4\\times7}{5\\times8}=\\frac{28}{40}=\\frac{7}{10}$d)$\\frac{6}{7}\\div\\frac{2}{3}=\\frac{6}{7}\\times\\frac{3}{2}=\\frac{6\\times3}{7\\times2}=\\frac{18}{1 4}=\\frac{9}{7}$第二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2.1 一次函数习题3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和(2,7),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 反应 A 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 (A 2) c 2(B),则该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 (D )反应为二级反应2. 某化学反应进行20min ,反应完成40%,进行50min 反应完成100%,则该反应是(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任意反应 (B )复杂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吸热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1.48×10-2 L ·mol -1·s -1,则该反应级数为( )。
(A )0级 (B )一级 (C ) 二级 (D ) 三级5. 反应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 (A) c 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8倍 (B )6倍 (C )18倍 (D )16倍6. 反应A(g)+ B 2(g)→AB 2(g),r m 0H ΘΔ<,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
(A )增加B 2的分压 (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温度 (D )减小AB 2的分压 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 (D )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r m G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的r mH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反应的r m S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 + B = D 2型。
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1a E 大于第二个反应的活化能2a 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 1与k 2的关系为( )。
(A) k 1 > k 2 (B )k 1 = k 2 (C )k 1 < k 2 (D )不能肯定 11. 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υ= k c 2)( )。
(A )反应的速率减小 (B )速率常数变小(C )反应的E a 减小 (D )以上叙述都正确12. 某反应a A(g)+ b B(g) = d D(g) + e 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则反应的热效应Q 为( )。
(A )a a E E +-- (B )a a E E -+- (C )a a E E +-+ (D )无法确定13. 某温度下,反应A (g)+ B(g) = D(g),r m 0H ΘΔ<,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
(A )υ正减小,υ逆增大 (B )υ正和υ逆都增大(C )k 正减小,k 逆增大 (D) υ正增大的程度小于υ逆增大的程度二、填空题1. 某基元反应 A (g) + 2B (g) = 2D (g) 的k = 8.8×10-2 L 2·mol -2·s -1,则对B 反应为级;反应总级数为 , 速率方程为 ,当反应物浓度均为0.02mol ·L -1时,反应速率为 。
2.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改变 , 使活化能 。
3. 对反应2N 2O 5(g) = 4NO 2(g) + O 2(g) 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增大N 2O 5浓度反应速率将 ,减小NO 2浓度反应速率 。
4. 已知反应A (g) + B (g) = 2D (g) 为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为 ,在某温度下,将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倍。
5. 已知反应C (s) + H 2O (g) = CO (g) + H 2 (g) r mH ΘΔ= 131.27kJ ·mol -1,压缩体系体积,正反应速率将 ,其速率常数将 ;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系体积,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其速率常数将 ,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
6. 已知反应C (s)+ CO 2 (g) = 2CO (g),r m H ΘΔ= 172.43kJ ·mol -1,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将 ,平衡常数将 。
7.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其 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而 则不能,需通过实验来确定。
8.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将向 移动。
三、简答题1.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能否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得出?为什么?2. 为什么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3. 为什么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式,但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4.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有何不同?四、计算题1.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 (g)+ 2B (g) = 2C (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A =0.2 mol ·L -1,c B = 0.3 mol ·L -1时的反应速率为0.72mol ·L -1·s -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 = 1.2 mol ·L -1,c B = 0.6 mol ·L -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2. 某反应A (g) →B (g) + D (g),当c A = 0.50 mol ·L -1时,反应速率υ=0.014mol ·L -1·s -1。
若该反应为:(1)零级反应;(2) 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
求c A = 1.2 mol ·L -1时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3. N 2O 5分解的反应,在400K 时 k = 1.4s -1,500K 时 k = 6.66×102s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
4. 某反应在650K 时速率常数k = 2.0×10-6L · mol -1· s -1,在670K 时速率常数k = 7.0×10-6L ·mol -1· s -1。
求(1)该反应的活化能;(2)该反应在800K 时的速率常数;(3)加入某催化剂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85kJ · mol -1,800K 时反应速率比无催化剂时增大多少倍?第四章 物质结构一、选择题1. 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了应是( )。
(A )(2,1,1,12-) (B )(2,1,0,12-)(C )(3,1,1,12-) (D )(3,2,-2,12-)2. 下列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n , l , m , m s )中,合理的是( )。
(A )(2,1,-1,12-) (B )(3,1,2,12-)(C )(2,1,0,0) (D )(1,2,0,12-)3. 氧原子一个2p 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试指出氧原子四个2p 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有( )。
①(2,1,0,12+) ② (2,1,0,12-) ③(2,1,1,12+)④ (2,1,1,12-) ⑤ (2,1,-1,12+) ⑥ (2,1,-1,12-)(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4. 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激发态的电子( ),哪些是不存在的状态( )。
(A )1s 22s 22p 6 (B) 1s 22s 23s 1 (C) 1s 22s 22p 63s 1 (D) 1s 22s 22p 52d 13s 15. 屏蔽效应起着( )。
(A )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 (B )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C )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D )正负离子间的电子云层的排斥作用 6. 钻穿效应越大,则( )。
(A )轨道能量越高 (B )轨道能量越低 (C )原子的能量越低 (D )原子的能量越高7.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电子的排斥作用( )。
(A )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 (B )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 )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 (D )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 8.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 )。
(A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 (B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C )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 (D )表示电子 9. 氢原子的1s 电子分别激发到4s 和4p 轨道所需的能量( )。
(A )前者 > 后者 (B )前者 < 后者 (C) 两者相等 (D )无法判断 10. 某元素A ,电子最后填入3d 轨道,最高化合价为4,元素B 电子最后排入4p ,最高化合价为5,可以肯定( )。
(A )A 为IV A Ge , B 为V A As (B )A 为IV A Sn , B 为V A Te (C )A 为IIB Zn , B 为IIIB Sc (D )A 为IVB Ti , B 为V A As 11. 有关基态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2.9p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中1s 电子在距离52.9pm 处作圆周运动(B) 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2.9pm处ϕ的值最大1s(C)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D)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12. He+ 离子中3s、3p、3d和4s轨道能量关系为()。
(A)3s<3p<3d<4s (B)3s<3p<4s<3d(C)3s=3p=3d=4s (D)3s=3p=3d<4s13. 价电子构型为4d105s1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19 (B)29 (C)37 (D)4714. 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其电子构型为()。
(A)[Ne]3s23p33d54s2(B) [Ne]3s23p63d104s2(C) [Ne]3s23p63d24s2(D) [Ne]3s23p64s215.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