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法则知识点-初一数学有理数加法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 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 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余角和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 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 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本章知识结构图
.1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 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 (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 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多姿多彩的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 叫做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 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 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点、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 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总结一、知识框架图知识点详列:1、正数和负数: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3、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4、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仍是0.5、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四则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有理数的减法可转化为加法进行,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正-正=正+负;正-负=正+正;负-正=负+负;负-负=负+正。

(4)有理数的乘法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

初一数学全章经典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知识讲解

初一数学全章经典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其中蕴含的转化的思想;3.熟练地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 算,并且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 (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文字语言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b+a加法结合律文字语言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号语言 (a+b )+c =a+(b+c )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 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定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 b a b -=+-.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1.计算:(1)21358⎛⎫⎛⎫-+- ⎪ ⎪⎝⎭⎝⎭(2)13(6)(2)34+++(3)21.12535⎛⎫+- ⎪⎝⎭(4)20(5)3+- (5)13( 3.5)2-++ 【思路点拨】(1)(2)属于同一类型,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一条:;(3)(5)属于同一类,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二条;(4)用的是法则的第三条. 【答案与解析】(1)2121213(3)3585840⎛⎫⎛⎫-+-=-+=- ⎪ ⎪⎝⎭⎝⎭; (2)1313131(6)(2)(62)8934341212+++=++=+= (3)21.1253 1.125( 3.4)(3.4 1.125) 2.2755⎛⎫+-=+-=--=- ⎪⎝⎭(4)220(5)533+-=- (5)13( 3.5) 3.5 3.502-++=-+= 【总结升华】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是有理数加法的难点,在应用法则时,一定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法 382681 有理数的加法例2】 【变式1】计算:(1) -721+1061; (2) (-21)+(-7.3); (3) 141+(-231); (4)751+(-3.8)+(-7.2) 【答案】(1)原式=11112(107)(97)(1)262623+-=-+-=; (2)原式=(0.57.3)7.8-+=-;(3)原式=111(21)13412--=-;(4)原式=7.27.2 3.80 3.8 3.8--=-=-【变式2】计算:11511236⎛⎫-++-⎪⎝⎭【答案】1151151151111(11)1236236236⎡⎤⎛⎫⎛⎫⎛⎫-++-=--++-=-++-++-=- ⎪ ⎪ ⎪⎢⎥⎝⎭⎝⎭⎝⎭⎣⎦【变式3】计算:11(6)( 3.3)(3)(6)(0.3)(8)(6)(16)644⎛⎫⎛⎫++++-+++-+++++++-+- ⎪ ⎪⎝⎭⎝⎭.【答案】解法一:11(6)( 3.3)(3)(6)(0.3)(8)(6)(16)644⎛⎫⎛⎫++++-+++-+++++++-+- ⎪ ⎪⎝⎭⎝⎭11(6)(3)(0.3)(8)(6)( 3.3)(6)(16)644⎡⎤⎡⎤⎛⎫⎛⎫=++++++++++++-+-+-+- ⎪ ⎪⎢⎥⎢⎥⎝⎭⎝⎭⎣⎦⎣⎦→同号的数一起先加(23.55)(31.55)8=++-=-.解法二:11(6)( 3.3)(3)(6)(0.3)(8)(6)(16)644⎛⎫⎛⎫++++-+++-+++++++-+- ⎪ ⎪⎝⎭⎝⎭11(6)6[( 3.3)(3)(0.3)][(6)(6)][(16)(8)]44⎡⎤⎛⎫⎛⎫=++++-+-+++++-+++-++ ⎪ ⎪⎢⎥⎝⎭⎝⎭⎣⎦→同分母,互为相反数的数,或几个数可以凑整的数分别结合相加000(8)8=+++-=-. 类型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 (1)2-(-3); (2)0-(-3.72)-(+2.72)-(-4); (3)41373⎛⎫+- ⎪⎝⎭. 【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本题可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1)2-(-3)=2+3=5 (2)原式=0+3.72+(-2.72)+4=(0+4)+(3.72-2.72)=4+1=5 (3)原式=411416(3)(3)2733721+-=--=- 【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既可以看作运算符号按法则进行计算,也可以看作是性质符号按多重符号化简进行计算.类型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计算:(1)-3.72-1.23+4.18-2.93-1.25+3.72;(2)11-12+13-15+16-18+17; (3)1113.7639568 4.7621362--+--+ (4)51133.464 3.872 1.54 3.376344+---+++ (5)1355354624618-++-; (6)132.2532 1.87584+-+【答案与解析】(1)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3.72与3.72互为相反数,把它们分为一组;4.18、-2.93与-1.25的和为0,把它们分为一组可使计算简便. 解:-3.72-1.23+4.18-2.93-1.25+3.72 =(-3.72+3.72)+(4.18-2.93-1.25)-1.23 =0+0-1.23=-1.23(2)把正数和负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2+13-15+16-18+17 =(11+13+16+17)+(-12-15-18) =57+(-45)=12(3)仔细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两个小数的和是-1,两个整数的和是29,三个分数通分后也不难算.故把整数、分数、小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3.7639568 4.7621362--+--+ 111(3.76 4.76)(521)(3968)362=-+-++-+1(6)2922=-+-+=(4)3.46和1.54的和为整数,把它们分为一组;-3.87与3.37的和为-0.5,把它们分为一组;546与13- 易于通分,把它们分为一组;124-与34同分母,把它们分为一组. 解:51133.464 3.872 1.54 3.376344+---+++5113(3.46 1.54)( 3.87 3.37)(4)(2)6344=++-++-+-+115(0.5)4(1) 4.537.522=+-++-=+=(5)先把整数分离后再分组.解:1355354624618-++- 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18273010036-++-=+2936= 注:带分数中的整数与分数分离时,如果这个数是负数,那么分离得到的整数与分数都是负数,例如 113322-=--. (6)如果按小数、整数分组,效果似乎不是很好.可先将小数和分数统一后再考虑分组.解:132.25321.87584+-+ (2.25 2.75)(3.125 1.875)=-++0.55 4.5=-+=【总结升华】计算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必须先审题,分析特点,寻找规律,然后再去计算.注意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举一反三:【变式】(1)(2)【答案】(1)=42733243327211()()()()()1175957977559955---+-=++--+=+-= (2)11111111(13579)()25(...)3153563991335911=+++++++++=++++⨯⨯⨯11525(1)2521111=+-=类型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法 382681 有理数加减的应用】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 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 地多远?(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 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答案与解析】(1)求收工时距A 地多远,应求出已知10个有理数的和,若和为正数,则在A 地前面,若和为负数,则在A 地后面;距A 地的路程均为和的绝对值. 解:(1) (+10)+(-3)+(+4)+(+2)+(-8)+(+13)+(-2)+(+12)+(+8)+(+5) =[+2+(-2)]+[(-8)+(+8)]+(+10+4+13+12+5)+(-3)=0+0+44+(-3)=41(千米);(2)要求耗油量,需求出汽车共行走的路程,即求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然后乘以0.2升即可.(|+10|+|-3|+|+4|+|+2|+|-8|+|+13|+|-21|+|+12|+|+8|+|+5|)×0.2=67×0.2=13.4(升). 答:收工时在A地前面41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3.4升.【总结升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分析和设想.举一反三:【变式】某产粮专业户出售粮食8袋,每袋重量(单位:千克)如下:197,202,197,203,200,196,201,198.计算出售的粮食总共多少千克?【答案】法一:以20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则这8个数的差的累计是:(-3)+(+2)+(-3)+(+3)+0+(-4)+(+1)+(-2)=-6200×8+(-6)=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法二:197+202+197+203+200+196+201+198=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

有理数的加法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有理数的加法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2)4+(-6)=_______;
A.1 ℃ B.3 ℃
知识点2 异号两数相加
2.气温由-2 ℃上升3 ℃后是
()
6.下表记录的是今年长江某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这一周的上周
末的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
前一天下降).
星期






水位变化/米 +0.2 +0.8 -0.4 +0.2 +0.3 -0.2
第一章 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___符__号___,并把__绝__对__值____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__较__大____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0__.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___-__2_5__,于是可得(-40)+(+15)=___-__2_5__.
3.计算(-2)+(-3)的结果是
(A )
A.-5
B.-1
C.1
D.5
知识点1 同号两数相加 例1 计算: (1)(-2)+(-11); (2)(+20)+(+12);
(3)-112+-23.
4.计算: (1)(-0.9)+(-2.7);
(7)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学法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走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应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海平面的高度为0 m.一艘潜艇从海平面先下潜40 m,再上升
15 m,此时潜艇在水下25 m处.把上升记为正,下潜记为负,于是下 潜40 m可记作-40,上升15 m可记作___+__1_5__,水下25 m处可记为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解读(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解读(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解读知识点1 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重点)★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也就是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单一的加法运算.如(-8)-7+(-6)-(-5)=(-8)+(-7)+(-6)+(+5).★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8)+(-7)+(-6)+(+5)=-8-7-6+5.★和式的读法:如上面的例子,一是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二是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看作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因此,可运用加法运算律来使计算简化,但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①在交换加数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②在运用加法结合律时,有时也把减号看作负号.例1把(-6)-(-3)+(-2)-(+6)-(-7)写出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读作或.分析:首先应把这个式子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写成省略号的和的形式.解:(-6)-(-3)+(-2)-(+6)-(-7)=(-6)+(+3)+(-2)+(-6)+(+7)=-6+3-2-6+7.读作:负6,正3,负2,负6,正7的和,或读作:负6加3减2减6加7.答案:-6+3-2-6+7;负6,正3,负2,负6,正7的和;负6加3减2减6加7.点拨:(1)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中,性质符号和运算符号是统一的.(2)省略括号的方法:①若括号前是“+”,则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后,原括号内的各项不变号;②若括号前是“-”则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为原来相反的符号.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难点)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第二步:写出省略加号、括号的各数和的形式.第三步: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例2 计算:11(0.5)(3) 3.75(8).42---+-+ 分析:按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解:原式=11311113338(8)(33)97224422244-++-=--++=-+=-. 点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符号.同时在运算过程中,通常把同分母的分数或者易于通分的分数归类进行计算.知识点3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交换各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们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千万不要把符号漏掉,因为一个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符号,另一方面是绝对值.例如8-5+7应变成8+7-5,而不能变成8-7+5;②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应充分考虑同号加数结合、同分母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结合、凑整的加数结合、互为相反数的加数结合等情形,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使运算简便;③当分数、小数混在一块运算时,可以把它们统一成分数或小数再运算; ④如果有大括号和小括号应当先转化小括号里的运算,再转化大括号里的运算.反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时候需要添加括号,一定要连同加数的符号一起括进括号内,并将原来已省略的加号写进来.【例3】 计算:⎝ ⎛⎭⎪⎫-837+(-7.5)+⎝⎛⎭⎪⎫-2147+⎝ ⎛⎭⎪⎫+312; 分析: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之后,应用运算律使同分母分数相加可以简化运算.解:(1)⎝ ⎛⎭⎪⎫-837+(-7.5)+⎝⎛⎭⎪⎫-2147+⎝ ⎛⎭⎪⎫+312 =-837-7.5-2147+312=-837-2147-7.5+312=-30-4=-34.知识点4 既含小数又含分数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题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以下的四条思路进行转化:一是将小数统一化成分数,二是将分数统一化成小数,三是将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分数分别结合,四是将各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小数)部分分别结合.析规律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意运算的顺序,如果是同一级的运算,可以同时完成化简绝对值符号和减法变加法的运算过程.有括号的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有绝对值符号的也要先根据数或式的取值范围化去绝对值符号再进行运算.【例4】 计算:(1)-4.2-[(-0.2)-(-7.5+0.4)]+(-3.8);(2)(-1)-⎣⎢⎡⎦⎥⎤-2-(-4)+⎪⎪⎪⎪⎪⎪-12+⎝ ⎛⎭⎪⎫-13. 分析:有多重括号的,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大括号里面的,有绝对值符号的要先把绝对值符号化简.解:(1)-4.2-[(-0.2)-(-7.5+0.4)]+(-3.8)=-4.2-[(-0.2)-(-7.1)]+(-3.8)=-4.2-[(-0.2)+(+7.1)]+(-3.8)=-4.2+(-6.9)+(-3.8)=-14.9.(2)(-1)-⎣⎢⎡⎦⎥⎤-2-(-4)+⎪⎪⎪⎪⎪⎪-12+⎝ ⎛⎭⎪⎫-13 =(-1)-⎣⎢⎡⎦⎥⎤-2+(+4)+12+⎝ ⎛⎭⎪⎫-13 =(-1)-216=-316. 知识点5 利用有理数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水位的变化”问题是典型的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首先要理解在水位的变化图表下面标明的“注”或者“注意”的含义: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参考对象是前一天的水位.例3 一名潜水员在水下80米处发现一条鲨鱼在离他不远处的上方25米的位置往下游追逐猎物,当它向下游42米后追上猎物,此时猎物做垂死挣扎立刻反向上游,鲨鱼紧紧尾随,又游了10米后被鲨鱼一口吞吃.(1)求鲨鱼吃掉猎物时所在的位置;(2)与刚开始潜水员发现鲨鱼的位置相比,鲨鱼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释实际问题,向上游与向下游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若设向上游的高度为正数,则向下游的高度为负数.求出几个有理数的和,就可以判断鲨鱼吃掉猎物时所在的位置.答案:(1)设鲨鱼向上游的高度为正,潜水员在水下80米记为-80米,依据题意可得,鲨鱼吃掉猎物时所在的位置是-80+25-42+10=(-80-42)+(25+10)=-122+35=-87(米).(2)鲨鱼原来的位置是-80+25=-55(米).所以鲨鱼原来在水下55米处.所以与刚开始潜水员发现鲨鱼的位置相比,它向下游了32米.点拨:题目中已知条件给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但没规定正负,解题时应先规定正、负才能解决问题.【类型突破】某摩托车厂本周内计划每日生产30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日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增加的车辆数为正数,减少的车辆数为负号)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三生产了多少辆摩托车?(2)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3)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多少辆?解析:首先必须弄清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它是表示实际每日与计划量的差额,列出准确算式是关键.答案:(1)300+(-3)=297辆,即本周三生产了297辆.(2)因为表数据中是每日与计划量300的差值,故先求出这些差值的和:(-5)+7+(-3)+4+10+(-9)+(-25)=[(-5)+(-3)+(-9)+(-25)]+7+4+10=-42+21=-21.所以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相比,是减少了21辆;(3)产值最多的一天是周五,而产量最少的一天是周日,其差是:(+10)-(-25)=10+25=35辆.即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35辆.点拨:弄清表格中数据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首要条件.知识点6 折线统计图(难点)根据相关数据,在图中标出能反映这些数据特征的点,然后再按照事物发展的一种趋势,将标出的点连成折线,这样就得到了折线统计图.★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首先确定题目中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即应弄清楚要画的是说明什么问题的折线统计图.(2)确定一个量或一个数值为0点,有的题目直接给出0点.(3)标出横线和竖线的单位,使看图的人能够看懂,并能正确使用.(4)恰当选择单位长度,使画出的折线统计图既不太靠上,又不太靠下,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能清楚地看出变化的情况.(5)竖线上选取的最高点最好比实际最高值略高一些,最低点比实际最低值略低些,这样能突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变化幅度.例4下表为某个雨季某水库管理员记录的水库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警戒水位为150m(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水位上升,负数表示比前一天水位下降.(1)本周哪一天水位最高?有多少米?(2)根据给出的数据,请利用折线统计图分析一下本周内该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在不放水的情况下)分析:本周星期一到星期四,水位一直上升,星期五下降,星期六的上升值又低于星期五的下降值,故最高水位出现在周四.解:星期四水位最高,(+0.38+0.25+0.54+0.13)+150=151.3(m)(2)由已知条件,可求出一周内各天相对于警戒水位的变化情况,列表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水位变化/m +0.38 +0.63 +1.17 +1.30 +0.85 +1.21 +1.02 以警戒水位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在不放水的情况下该水库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4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知识点 1 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正的加法运算
D
4.计算:
5.计算:
知识点 3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9.当巴黎与北京的时差为-7时,如果北京时间是12月25日6:00,那么巴黎时间是( )A. 12月24日23:00 B. 12月24日13:00C. 12月25日23:00 D. 12月25日13:00
A
图2-4-1
B
12.计算:
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数之和不可能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B. 两数相加就是它们的绝对值相加C. 两个负数相加,和取负号,绝对值相减D. 不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不得零
D
[解析] A项,若两数异号,则两数之和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故此选项错误;B项,异号两数相加就不是它们的绝对值相加,故此选项错误;C项,两个负数相加,和取负号,绝对值相加,故此选项错误;D项,不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不得零,此选项正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我上一年级——有理数的加法【知识要点】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3)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有理数加法步骤:(1)两数相加::a 确定和的符号:b 求绝对值的和或差(差是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 (2)多个有理数相加::a 先把符号相同的相加 :b 再用两数求和的步骤4.巧算或简化运算的方法:(1)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 (2)把同分母的结合在一起(3)把凑整的结合一起,尤其把互为相反的数结合在一起! 5.有理数加法与算术加法的区别:有理数加法不仅要进行绝对值的运算还要判断和的符号。

其次,有理数的加法中,加数的符号可正可负,加法的结果也可正可负。

因此,有理数加法中,和不小于每一个加数的结论不再成立。

6.有理数加法中“+”号“-”号的意义 (1)表示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2)表示性质符号,一般单独的一个数前面的“+”或“-”号表示性质符号。

如“-4”的“-”表示负号。

【典型例题】例1 计算(1))22(6)17(23-++-+ (2))528(435)532(413-++-+(3)(+1)+(-2)+(+3)+(-4)+…+(-10) (4)13(0.65)( 1.9)( 1.1)()20++-+-+-)37(75.0)27()43()34()5.3(-++++-+-+-例2 下表为某公司股标在本周内年月涨跌情况:例3 用简便算法计算: (1)21243)79.12(211953)21.87(871+-++-+ (2)1510121(3)(9.5)(2)(2)(10)3737372-+-+-+-++(3)[](25.6)(48.7)25.6(75.3)-+-++- (4)例4 y x ,互为相反数,且3a =,求下列各式的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一、有理数的有关概念1.正数与负数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正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如+0.5、+3、+1/2……“+”号可以省略。

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如-3、-0.5、-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正数与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与一个量成相反意义的量不止一个。

2.有理数正整数、0统称自然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整数可以看做分母为1的分数。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可以这样说: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能写成分数(分子分母互质)形式的数是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两种)正整数整数零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3.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4.相反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0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比较大小(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有理数的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数学第一章相交线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

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

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重难易错
8. 总结:运算中的简便方法(优先相加) (1)相反数结合法[如题 7(1)]; (2)同分母分数凑整法[如题 7(2)]; (3)凑整法(如题 4); (4)同号结合法(如题 3).
三级检测练
一级基础巩固练
9. 计算: (1)22+(-5)+12+(-7); (2)(-12)+8+(-22)+12.
解:(1)原式=[22+12]+[(-5)+(-7)] =34+(-12)=22. (2)原式=(-12)+12+8+(-22)=0+8+ (- 22)=8+(-22)=-14.
(2)原式=[(-2.48)+(-7.52)]+[4.33+(-4.33)] =(-10)+0=-10.
二级能力提升练
(2)通过表格可得, +0.2+0.8+(-0.4)+0.2+0.3+(-0.2)=0.9(m). 答:与上周周末相比,本周周末长江的水位上
升了,上升了0.9 m.
三级拓展延伸练
14. 如图,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子中填入一个整 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 和都相等. 若前 m 个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是 1 684,则 m 的值可以是( B )
(1)本周哪一天长江的水位最高?位于警戒水位之 上还是之下?
(2)与上周周末相比,本周周末长江的水位是上升 了还是下降了?上升了或下降了多少?通过计算 说明.
解:(1)计算每天的水位得, 周一:+0.2,周二:+0.2+0.8=+1, 周三:+1+(-0.4)=+0.6, 周四:+0.6+0.2=+0.8, 周五:+0.8+0.3=1.1, 周六:1.1+(-0.2)=+0.9. 答:本周五水位最高,高于警戒水位1.1 m之上.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知识点1 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 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 分组结合; 先拆项后结合.【典例】⎧⎪⎨⎪⎩加减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1.计算:(1)4+(﹣6);(2)(﹣116)+(-23);(3)-2-(﹣3.5);(4)|(﹣7)+(﹣2)|-(﹣3);(5)[1.4﹣(﹣3.6+5.2)﹣4.3]﹣(﹣1.5).【方法总结】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注意:绝对值有括号的作用.2.【题干】计算:(1)﹣2.4+3.5﹣4.6+3.5;(2)(−478)−(−512)+(−414)−(+3178);(3)−200956−(+200823)−(−401834)+(−112);(4)1+(﹣2)+3+(﹣4)…+2015+(﹣2016)+2017+(﹣2018).【方法总结】(1)把和为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数结合在一起;(3)拆项法,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所有整数和分数分别结合在一起;(4)找规律,相邻两数之和为﹣1.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是解题的关键.能使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随堂练习】1.(2017秋•小店区校级月考)计算:(1)﹣3+(﹣4)﹣(﹣5); (2)1+(﹣2)+|﹣2|﹣5; (3)﹣5﹣(+11)+;(4).2.(2016秋•靖远县校级月考)计算题: (1)27﹣28+(﹣7)﹣32 (2)1+(﹣2)﹣(﹣3)﹣4; (3)0.5+(﹣)﹣(﹣2.75)+0.25 (4)3+(﹣1)+(﹣3)+1+2.知识点2 乘除运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相乘,都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相乘:(1)几个不是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奇负偶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那么积等于.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00000ab ba(3)分配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倒数的概念: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除: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b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则我们说a 能被b 整除(或说b 能整除a ).【典例】1.计算:(1)(﹣2)×(﹣8); (2)(﹣8)÷(﹣1.25); (3)11÷17×(−411); (4)(−1.5)×45÷(−25)×34.【方法总结】(1)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把小数转化为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 c a bc =()a b c ab ac +=+1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1)37×(﹣45)×712×58;(2)292324÷(﹣112);(3)﹣5×(﹣115)+13×(﹣115)﹣3×(﹣115).【方法总结】(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分子或分母容易约分的因数结合;(2)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3)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随堂练习】1.(2017秋•夏邑县期中)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计算:()+().她发现,这个算式反映的是前后两部分的和,而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她顺利地解答了这道题(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并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2.(2017秋•兴化市期中)小明对小丽说:“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12,然后除以6,再减去你原来所想的那个数与6的差的三分之一,我可以知道你计算的结果.”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探索:(1)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5,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2)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2m ﹣3n ,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3)根据(1)、(2),尝试写出一个结论.3.(2017秋•盐都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解法一:原式=÷﹣÷+÷=×3﹣×4+×12=.解法二:原式=÷﹙﹣+﹚=÷=×6=.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4=×24﹣×24+×24=4. 所以,原式=.(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知识点3 乘方乘方的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一般地,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读作“的次方”;(2)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3)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读作的次幂. 注意:,其底数为,;,其底数为,;,其底数为,; n n a n a a a a ⋅⋅⋅⋅⋅⋅⋅ 个n a a n n a a n n a a n a n ()224-=()2-()()()22224-=-⨯-=224-=-2()()222121224-=-⨯=-⨯⨯=-239=749⎛⎫⎪⎝⎭372333977749⎛⎫=⨯= ⎪⎝⎭,其底数为,; ,带分数的乘方运算,一定要先化成假分数后再运算.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就是,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特别的,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位整数,其中的指数是,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 万,亿 .【典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 0.09mm (毫米),将这张纸连续对折8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15次后,所得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方法总结】根据乘方的定义和题意可计算出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得厚度,由此可算出折第8次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 ,对折1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mm ;对折2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2=0.09×22mm ;对折3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3mm ;对折n 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n mm ,据此列出算式.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乘方是乘法的特例,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乘方的意义就是多少个某个数字的乘积. 2.若|x −2|+(y −23)2=0,则y x =__________.【方法总结】绝对值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由“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39=77323339777⨯==221391224⎛⎫⎛⎫== ⎪ ⎪⎝⎭⎝⎭51511010n a ⨯110a ≤<n n 101n -101410=810=3.德国科学家贝塞尔推算出天鹅座第61颗暗星距地球102000000000000km,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还远690000倍.(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暗星到地球的距离;(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690000这个数;(3)如果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km/s,那么你能计算出从暗星发出的光线到地球需要多少秒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由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随堂练习】1.(2017秋•石景山区期末)(﹣1)2018÷.2.(2017秋•蚌埠期中)﹣32×(﹣)3=______.3.(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5×(﹣)5×(﹣5)6(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综合运用1.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a+b﹣c的值为_______.2.2.5+(﹣214)﹣1.75+(﹣12)=____.3.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6年中国江阴外贸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四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第n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_______条.6.计算:(﹣0.5)+|0﹣614|﹣(﹣712)﹣(﹣4.75).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3,+11,﹣6,﹣8,+6,+15.(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量为a升,求这次养护小组的汽车共耗油多少升?8.计算下列各式:(1)(﹣14)×(﹣100)×(﹣6)×(0.01);(2)91819×15;(3)﹣100×18﹣0.125×35.5+14.5×(﹣12.5%);(4)(1﹣2)×(2﹣3)×(3﹣4)×(4﹣5)×…(19﹣20).9.已知(x+3)2+|3x+y+m|=0中,y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求m的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6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6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Image
12/6/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No 结果是从起点向左运动了__米,用算式表示就是。【思路点拨】观察(guānchá)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
→确定算式适用的法则→按照所选法则进行计算.。1.辨: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2.计算结果及 写答时要写单位名称.。答案:1(答案不唯一)。【解析】选A.根据题意得:7+(-7)=0,所以巴黎的时 间是。【想一想错在哪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2.小明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wēndù)为-5 ℃,调高4 ℃后的温度为 ()
A.4 ℃ B.9 ℃ C.-1 ℃ D.-9 ℃ 【解析】选C.(-5)+4=-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3.A地海拔(hǎibá)-50米,B地比A地高90米,B地海拔_________. 【解析】因为A地海拔-50米,B地比A地高90米,所以B地海拔(50)+90=40(米). 答案:40米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5.计算(jìsuàn):(1)(-3)+9=________. (2)(-8)+(-7)=________. (3)(-3.2)+1.3=________. (4)19+(-15)=________.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jiě xī)】(1)(-3)+9=+(9-3)=6. (2)(-8)+(-7)=-(8+7)=-15. (3)(-3.2)+1.3=-(3.2-1.3)=-1.9. (4)19+(-15)=+(19-15)=4. 答案:(1)6 (2)-15 (3)-1.9 (4)4
1 ______________.

2.1.1 第1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1.1   第1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1.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 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 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有理 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和运算的能力.
解:没有.设上升为正方向,210-232=-22(m),所以降低了22 m.
例4:某自行车厂计划一周生产1 400辆自行车,平均每天生产200辆,由于 各种原因实际每天的生产量与计划每天的生产量相比有出入,该星期 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超过200辆记为正,不足200辆记为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增减/辆 +5 -2 -4 +13 -15 +16 -9
小组展示
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重难点)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类型
方法或结果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 绝对值不相等 两数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 值的和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 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相加 互为相反数 相加得0
活动2:异向情况.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页探究. (2)从刚才的算式中,归纳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法
则.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活动3:特殊情况.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
同学们,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 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教材习题:完成课本28页练习3、4题,34页 习题1题. 作业本作业:完成对应练习. 实践性作业:统计你所在的城市这一周每天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计算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的和.

2.1.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1.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1.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教案,新教材)【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体会有理数与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问题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o C问题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表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18.5+(-6.5),12.0+(-15.2).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要计算3(3)从本节课开始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今天开始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加法法则(板书课时)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有理数的相加有几种情况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小学加法运算有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0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有哪些情况?学生活动:讨论归纳,有负数与负数,负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负数与0,0与负数相加.活动二:两个同号有理数加法借助具体情境和数轴来讨论有理数加.问题3.一物体沿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活动:画出数轴,得出:538教师活动:指出如何利用数轴解决问题. 观察它们是符号相同(“+”号)的两个数相加,观察它们和的符号及绝对值,让学生归纳说出结论.(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活动:画出数轴,得出:(5)(3)8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两个符号相同(“-”号)的两个数相加,观察和的符号及和绝对值,让学生归纳说出结论.师生活动:共同总结法则,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活动三:两个异号有理数加法(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活动:画出数轴,得出:5(3)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异号的两个数相加,观察和的符号及和绝对值,让学生归纳说出结论.(4)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活动:画出数轴,得出:(5)3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异号的两个数相加,观察和的符号及和绝对值,让学生归纳说出结论.师生活动:共同总结法则,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较大的数与较小数的差.问题4.把上面(3)(4)中的5、3换成其它数据,试一试上面结论是否成立.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检查结果(让学生体会上述结论对任何有理数都适合).活动四: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学生利用数轴容易归纳结果.活动五: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师生共同归纳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 活动六:有理数加法法则应用例1.计算:()()39++-;()80-+; ()128+-;()4.7 3.9-+;1122⎛⎫⎛⎫-++ ⎪ ⎪⎝⎭⎝⎭. 师生共同活动:确定一个数先要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按照法则进行计算.例2.请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一下“()()321++-=”的意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畅言,体验生活中实际意义.例3. 股民张大爷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每股50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弄清题意,体会有理数加法实际应用.(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50+(+4)+(+4.5)+(-1)=57.5(元).(2)星期一:50+4=54(元),星期二:54+4.5=58.5(元),星期三:58.5+(-1)=57.5(元),星期四:57.5+(-2.5)=55(元),星期五:55+(-6)=49(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57.5元,最低价49元.教师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理解为每天都是在50元的基础上涨跌,体验有理数与生活相关联.三、强化巩固 1.练习1、2、3抽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2.计算:(1)(-0.9)+(-0.87); (2)⎝ ⎛⎭⎪⎫+456+⎝ ⎛⎭⎪⎫-312;(3)(-5.25)+514; (4)(-89)+0.抽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0.9)+(-0.87)=-1.77;(2)⎝ ⎛⎭⎪⎫+456+⎝ ⎛⎭⎪⎫-312=113;(3)(-5.25)+514=0;(4)(-89)+0=-89.) 教师订正并强调: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和的绝对值.3.已知|a |=3,b 的相反数为2,则a +b =________.学生交流完成,教师订正,并强调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 四、总结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总结: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学生小组合作对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体会到了有理数与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体验分类、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的应用.五、作业布置必做作业:1.课本练习第4题2. 课本习题2.1第1题的(1)(3)(5)(7)(9) 选做作业:1.课本习题2.1第1题的(2)(4)(6)(8)2.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冲锋舟加满油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 地出发,晚上到达B 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9-,8+,7-,13+,6-,12+,5-,2+.(1)请你帮忙确定B 地位于A 地的什么方向,距离A 地有多少千米? (2)救灾过程中,冲锋舟离出发点A 最远处有_____千米.(3)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30升,求冲锋舟当天救灾过程中至少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_1.3.1:有理数的加法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_1.3.1:有理数的加法 学案(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1:有理数的加法(解析)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有理数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遵循“一定二求三加减”的顺序:1)确定和的符号;2)求加数的绝对值;3)依据加法法则确定是把绝对值相加还是相减。

例1:计算:①()()8.25.3++-;②⎪⎭⎫ ⎝⎛-+⎪⎭⎫ ⎝⎛-31272;解:原式=﹣0.7解:原式=21132-③527435+⎪⎭⎫ ⎝⎛-;④⎪⎭⎫ ⎝⎛++⎪⎭⎫ ⎝⎛-653653;解:原式=20131 解:原式=0⑤()05+-解:原式=﹣5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 b b a +=+。

✧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c b a c b a ++=++。

在运算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一下规律,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相反数结合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相加; ✧ 同分母结合法: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 ✧ 凑整法: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相加; ✧ 同号结合法: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同形结合法:带分数可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再相加。

例2:计算:1) ()()781312-++-+;解:原式=02) ()6.081523125.1-+⎪⎭⎫ ⎝⎛-+⎪⎭⎫ ⎝⎛-+;解:原式=﹣33)⎪⎭⎫ ⎝⎛-+⎪⎭⎫ ⎝⎛-++21746571;解:原式=212-4) ()()⎪⎭⎫ ⎝⎛++-++-+85275.18335.6431。

解:原式=﹣0.5二:知识点复习知识点一:有理数加法法则1. 计算()53+-的结果等于( A )A. 2B. ﹣2C. 8D. ﹣82.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B )A. 15.0211-=+⎪⎭⎫ ⎝⎛-B.()()422=-+-C.()71071-=+-D.()42125.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两个有理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B.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加数C.()()25757-=--=-+-D. 两个负数相加,和取负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4. 一个数是15,另一个数比15的相反数大4,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D )A. 26B. ﹣4C. ﹣26D. 45.31与绝对值等于32的数的和等于( D ) A.31B. 1C. ﹣1D.31-或1 6. 绝对值不大于41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法则知识点:初一数学有理数加法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gt; 0,小数-大数&lt; 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