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猴子香蕉问题求解分析
猴子和香蕉的实验

猴子和香蕉的实验:猜测道德、阶级、信仰、宗教的起源-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道德的沦丧-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
猴子摘香蕉实验报告记录(含代码)

猴子摘香蕉实验报告记录(含代码)————————————————————————————————作者:————————————————————————————————日期: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实验报告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老师:电话:邮箱:日期:2013年12月24日一、实验内容利用一阶谓词逻辑求解猴子摘香蕉问题:房内有一个猴子,一个箱子,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其位置如图所示,猴子为了拿到香蕉,它必须把箱子搬到香蕉下面,然后再爬到箱子上。
请定义必要的谓词,列出问题的初始化状态(即下图所示状态),目标状态(猴子拿到了香蕉,站在箱子上,箱子位于位置b)。
(附加: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谓词演算过程。
)二、实验平台VC6.0三、实验分析1. 定义描述环境状态的谓词。
AT(x,w):x在t处,个体域:xϵ{monkey},wϵ{a,b,c,box};HOLD(x,t):x手中拿着t,个体域:tϵ{box,banana};EMPTY(x):x手中是空的;ON(t,y):t在y处,个体域:yϵ{b,c,ceiling};CLEAR(y):y上是空的;BOX(u):u是箱子,个体域:uϵ{box};BANANA(v):v是香蕉,个体域:vϵ{banana};2. 使用谓词、连结词、量词来表示环境状态。
问题的初始状态可表示为:S o:AT(monkey,a)˄EMPTY(monkey)˄ON(box,c)˄ON(banana,ceiling)˄CLEAR(b)˄BOX(box)˄BANANA(banana)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为:S g:AT(monkey,box)˄HOLD(monkey,banana)˄ON(box,b)˄CLEAR(ceiling)˄CLEAR(c)˄BOX(box)˄BANANA(banana)3.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 猴子需要完成一系列操作, 定义操作类谓词表示其动作。
AI人工智能课件例题综合

Copyright © 2015 LH. All rights reserved.
语义网络法
例如:用语义网络表示 王强是理想公司的经理; 理想公司在中关村; 王强28岁。
Located -atWork-for Headship
中关村
理想公司
王强AgeFra bibliotek经理28岁
Copyright © 2015 LH. All rights reserved.
A B C D 教师、高; 教师、低; 学生、高; 学生、低
A
State
B
State
C
State
D
State
与
或 教师 学生 高 或 低
Copyright © 2015 LH. All rights reserved.
语义网络法
连接词和量词的表示
蕴含的表示:通过增加蕴含关系节点来实现。在蕴含关系中,有 两条指向蕴含节点的弧,一条代表前提条件(Antecedent) ,标记 为ANTE;另一条代表结论(Consequence) ,标记为CONSE
Copyright © 2015 LH. All rights reserved.
谓词逻辑法
谓词公式
用谓词公式表示知识时,需要首先定义谓词,然后再 用连接词把有关的谓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谓词公式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例1:设有下列知识 ①刘欢比他父亲出名。 ②高扬是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 。 ③任何整数或者为正或者为负。 为了用谓词公式表示上述知识,首先需要定义谓词:
动物能运动、会吃。 鸟是一种动物,鸟有翅膀、会飞。 鱼是一种动物,鱼生活在水中、会游泳。
Copyright © 2015 LH.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工智能 猴子香蕉问题

1.问题描述在一个房间内有一只猴子(可把这只猴子看做一个机器人)、一个箱子和一束香蕉。
香蕉挂在天花板下方,但猴子的高度不足以碰到它。
那么这只猴子怎样才能摘到香蕉呢?图1表示出猴子、香蕉和箱子在房间内的相对位置。
用四元表列(W,x,Y,z)来表示这个问题的状态。
其中,W-猴子的水平位置x-当猴子在箱子顶上时取x=1;否则取x=0Y-箱子的水平位置z-当猴子摘到香蕉时取z=1;否则取z=0这个问题中的操作(算符)如下:1、goto(U)猴子走到水平位置U,表示为Goto (U)(W,0,Y,z) -------------->(U ,0 ,Y ,z)即把状态(W,0,Y,z)变换为状态(U,0,Y,z)。
2、pushbox(V)猴子把箱子推到水平位置V,即有Pushbox (V)(W,0,W,z)---------------->(V ,0 ,V ,z )条件:猴子与箱子必须在同一位置上,并且,猴子不是在箱子顶上。
应当注意的是,要应用算符 pushbox(V),就要求产生式规则的左边,猴子与箱子必须在同一位置上,并且,猴子不是在箱子顶上。
这种强加于操作的适用性条件,叫做产生式规则的先决条件3、climbbox猴子爬上箱顶,即有Climbbox(W,0,W,z)------------------>(W,1,W,z)条件:猴子和箱子应当在同一位置上,而且猴子不在箱顶上。
4、grasp猴子摘到香蕉,即有Grasp(c,1,c,0) ------------------->(c,1,c,1)条件:猴子和箱子都在位置c上,并且猴子已在箱子顶上。
求解过程令初始状态为(a,0,b,0)。
这时,goto(U)是唯一适用的操作,并导致下一状态(U,0,b,0)。
现在有3个适用的操作,即goto(U),pushbox(V)和climbbox(若U=b)。
其中,c是香蕉正下方的地板位置,该初始状态变换为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为:{goto(b),pushbox(c),climbbox,grasp}应当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算符(操作)的适用性及作用均由产生式规则表示。
人工智能(部分习题答案及解析)

1。
什么是人类智能?它有哪些特征或特点?定义:人类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特点:主要体现为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2。
人工智能是何时、何地、怎样诞生的?解: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在美国Dartmouth大学诞生.此时此地举办的关于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研讨会,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3。
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定义: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研究目标: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4.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解:第一阶段:孕育期(1956年以前);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第三阶段:发展和实用化阶段(1971~1980年);第四阶段: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1980年至今).5。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解:知识的获取、表示和使用。
6。
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解:问题求解、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动定论证明、自动程序设计、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等.7。
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特点: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符号表示下的符号计算,从而思维就是符号计算;联结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认识过程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并行分布进行的。
8.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趋势有哪些?解:专家系统、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
9.什么是以符号处理为核心的方法?它有什么特征?解:通过符号处理来模拟人类求解问题的心理过程。
特征:基于数学逻辑对知识进行表示和推理。
11。
什么是以网络连接为主的连接机制方法?它有什么特征?解:用硬件模拟人类神经网络,实现人类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2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知识表示习题参考解答2.3 练习题2.1 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有哪几种分类方法?2.2 何谓知识表示? 陈述性知识表示法与过程性知识表示法的区别是什么?2.3 在选择知识的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主要因素?2.4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哪种类型的知识?它有哪些特点?2.5 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2.6 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2)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3)太原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4)所有人都有饭吃。
(5)喜欢玩篮球的人必喜欢玩排球。
(6)要想出国留学,必须通过外语考试。
2.7 房内有一只猴子、一个箱子,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其位置关系如图2. 11所示,猴子为了拿到香蕉,它必须把箱子推到香蕉下面,然后再爬到箱子上。
请定义必要的谓词,写出问题的初始状态(即图2.16所示的状态)、目标状态(猴子拿到了香蕉,站在箱子上,箱子位于位置b)。
图2.11 猴子摘香蕉问题2.8 对习题2.7中的猴子摘香蕉问题,利用一阶谓词逻辑表述一个行动规划,使问题从初始状态变化到目标状态。
2.9 产生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它与谓词逻辑中的蕴含式有什么共同处及不同处?2.10 何谓产生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11 产生式系统中,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哪几种?在产生式推理过程中,如果发生策略冲突,如何解决?2.12 设有下列八数码难题:在一个3×3的方框内放有8个编号的小方块,紧邻空位的小方块可以移入到空位上,通过平移小方块可将某一布局变换为另一布局(如图2.12所示)。
请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移动小方块的操作。
2831231684754765S0S g图2.12 习题2.12的图图2.13 习题2.13的图2.13 推销员旅行问题:设有五个相互可直达且距离已知的城市A、B、C、D、E,如图2.13所示,推销员从城市A出发,去其它四城市各旅行一次,最后再回到城市A,请找出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
人工智能复习

猴子和香蕉的问题在一个房间内有一只猴子,(可把这只猴子看作一个机器人)、一个箱子和一束香蕉。
香蕉挂在天花板下方,但猴子的高度不足以碰到它,这只猴子怎样才能摘到香蕉呢?解:用一盒寺院表列(W,x,Y,z);来表示这个问题的状态,其中:W-猴子的水平位置x-当猴子在箱子顶上时取x=1;否则取x=0Y-箱子的水平位置z-当猴子摘到香蕉时取z=1;否则取z=0该问题的操作(算符):1.goto(U)表示猴子走到水平位置U或者用产生式规则表示为:(W,x,Y,z)goto(U) (U,0,Y,z)2.pushbox(V)猴子把箱子推到水平位置V,即有:(W,0,W ,z) pushbox(V) (V,0,V,z)3.climbbox猴子爬上箱顶,即有:(W,0,W ,z) climbbox (W,1,W ,z)4.grasp猴子摘到香蕉,即有:(c,1,c ,0) grasp (c,1,c ,1)该初始状态变换为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为:{ goto(b),pushbox(c),climbbox,grasp}空间状态图问题归约法有3个柱子(1,2和3)和3个不同尺寸的圆盘(A,B和C)。
在每个圆盘的中心有一个孔,所以圆盘可以堆叠在柱子上。
最初,3个圆盘都堆在柱子1上:最大的圆盘C在底部,最小的圆盘A在顶部。
要求把所有圆盘都移到柱子3上,每次只许移动一个,而且只能先搬动柱子顶部的圆盘。
还不许把尺寸较大的圆盘堆放在尺寸较小的圆盘上。
解将上面的分析理一下顺序:就把原问题归约为3个子问题:移动A、B至柱2的双圆盘问题;(1,1,1)→(1,2,2)移动C至柱3的单元盘问题;(本原问题)(1,2,2)→(3,2,2)移动A、B至柱3的双圆盘问题。
(3,2,2)→(3,3,3)将梵塔问题归约为本原问题的问题空间2.4语义网络法用语义网络法表示下列知识:(1)更知鸟是一只鸟,(2)鸟是会飞的,(3)CLYDE是一只更知鸟;(4)CLYDE从春天到秋天只占有一个巢。
人工智能(部分习题解答)

1.什么是人类智能?它有哪些特征或特点?定义:人类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特点:主要体现为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
2.人工智能是何时、何地、怎样诞生的?解: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在美国Dartmouth大学诞生。
此时此地举办的关于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研讨会,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3.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定义: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研究目标: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4.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解:第一阶段:孕育期(1956年以前);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第三阶段:发展和实用化阶段(1971~1980年);第四阶段: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1980年至今)。
5.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解:知识的获取、表示和使用。
6.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解:问题求解、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动定论证明、自动程序设计、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等。
7.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特点: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符号表示下的符号计算,从而思维就是符号计算;联结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认识过程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并行分布进行的。
8.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趋势有哪些?解:专家系统、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
9.什么是以符号处理为核心的方法?它有什么特征?解:通过符号处理来模拟人类求解问题的心理过程。
特征:基于数学逻辑对知识进行表示和推理。
11.什么是以网络连接为主的连接机制方法?它有什么特征?解:用硬件模拟人类神经网络,实现人类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
特征:研究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2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知识表示习题参考解答2.3 练习题2.1 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有哪几种分类方法?2.2 何谓知识表示? 陈述性知识表示法与过程性知识表示法的区别是什么?2.3 在选择知识的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主要因素?2.4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哪种类型的知识?它有哪些特点?2.5 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2.6 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2)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3)太原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4)所有人都有饭吃。
(5)喜欢玩篮球的人必喜欢玩排球。
(6)要想出国留学,必须通过外语考试。
2.7 房内有一只猴子、一个箱子,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其位置关系如图2. 11所示,猴子为了拿到香蕉,它必须把箱子推到香蕉下面,然后再爬到箱子上。
请定义必要的谓词,写出问题的初始状态(即图2.16所示的状态)、目标状态(猴子拿到了香蕉,站在箱子上,箱子位于位置b)。
图2.11 猴子摘香蕉问题2.8 对习题2.7中的猴子摘香蕉问题,利用一阶谓词逻辑表述一个行动规划,使问题从初始状态变化到目标状态。
2.9 产生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它与谓词逻辑中的蕴含式有什么共同处及不同处?2.10 何谓产生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11 产生式系统中,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哪几种?在产生式推理过程中,如果发生策略冲突,如何解决?2.12 设有下列八数码难题:在一个3×3的方框内放有8个编号的小方块,紧邻空位的小方块可以移入到空位上,通过平移小方块可将某一布局变换为另一布局(如图2.12所示)。
请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移动小方块的操作。
2831231684754765S0S g图2.12 习题2.12的图图2.13 习题2.13的图2.13 推销员旅行问题:设有五个相互可直达且距离已知的城市A、B、C、D、E,如图2.13所示,推销员从城市A出发,去其它四城市各旅行一次,最后再回到城市A,请找出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
猴子香蕉问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猴子香蕉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61年设计。
该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社会学习理论,即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技能或态度。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以及结论。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儿童是否会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
2. 探讨儿童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
3. 分析儿童在实验中的行为差异及其原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 一根香蕉- 一个箱子- 一根长棍子- 一根短棍子- 一个观察室(隔离观察儿童行为)3. 实验步骤(1)将儿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2)实验前,向儿童说明实验规则:香蕉放在箱子里面,箱子上有小洞,可以用棍子将香蕉弄出来。
(3)向儿童展示如何使用棍子将香蕉弄出来,并让儿童模仿。
(4)将儿童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组在观察室观察成人如何解决问题,另一组直接参与实验。
(5)记录两组儿童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时间、次数、情绪反应等。
四、实验结果1. 观察组- 观察组儿童在观察成人解决问题后,能够较快地模仿成人行为,解决问题的时间明显缩短。
- 观察组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情绪稳定性,对实验充满兴趣。
2. 参与组- 参与组儿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学会解决问题,且情绪波动较大。
- 参与组儿童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表现出一定的厌倦情绪。
五、结果分析1. 观察学习在儿童解决问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观察成人行为,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情绪因素在儿童观察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观察组儿童在实验过程中情绪稳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观察和学习成人行为。
3. 参与组儿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亲自尝试解决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猴子吃香蕉逻辑题

猴子吃香蕉逻辑题
猴子吃香蕉逻辑题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推理问题,以下是一道经典的猴子吃香蕉问题:
有五只猴子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一串香蕉。
猴子们都非常饿,但是香蕉只有一根。
如果猴子们都去抢香蕉,那么它们会互相打斗,最终可能导致所有猴子都无法吃到香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猴子们决定采用一种公平的方法来分配香蕉。
它们采用了一种顺序制度,即第一个猴子拿到香蕉后,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第二个猴子才能去拿香蕉,以此类推。
如果第一个猴子等待的时间是1 分钟,第二个猴子等待的时间是2 分钟,第三个猴子等待的时间是3 分钟,第四个猴子等待的时间是4 分钟,第五个猴子等待的时间是5 分钟,那么请问第一个猴子拿到香蕉后,第五个猴子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拿到香蕉?
答案是15 分钟。
因为第一个猴子拿到香蕉后需要等待1 分钟,然后第二个猴子才能去拿香蕉,第二个猴子拿到香蕉后需要等待2 分钟,然后第三个猴子才能去拿香蕉,以此类推,第五个猴子拿到香蕉需要等待的时间是1+2+3+4+5=15 分钟。
人工智能猴子香蕉问题

1.问题描述在一个房间内有一只猴子(可把这只猴子看做一个机器人)、一个箱子和一束香蕉。
香蕉挂在天花板下方,但猴子的高度不足以碰到它。
那么这只猴子怎样才能摘到香蕉呢?图1表示出猴子、香蕉和箱子在房间内的相对位置。
用四元表列(W,x,Y,z)来表示这个问题的状态。
其中,W-猴子的水平位置x-当猴子在箱子顶上时取x=1;否则取x=0Y-箱子的水平位置z-当猴子摘到香蕉时取z=1;否则取z=0这个问题中的操作(算符)如下:1、goto(U)猴子走到水平位置U,表示为Goto (U)(W,0,Y,z) -------------->(U ,0 ,Y ,z)即把状态(W,0,Y,z)变换为状态(U,0,Y,z)。
2、pushbox(V)猴子把箱子推到水平位置V,即有Pushbox (V)(W,0,W,z)---------------->(V ,0 ,V ,z )条件:猴子与箱子必须在同一位置上,并且,猴子不是在箱子顶上。
应当注意的是,要应用算符 pushbox(V),就要求产生式规则的左边,猴子与箱子必须在同一位置上,并且,猴子不是在箱子顶上。
这种强加于操作的适用性条件,叫做产生式规则的先决条件3、climbbox猴子爬上箱顶,即有Climbbox(W,0,W,z)------------------>(W,1,W,z)条件:猴子和箱子应当在同一位置上,而且猴子不在箱顶上。
4、grasp猴子摘到香蕉,即有Grasp(c,1,c,0) ------------------->(c,1,c,1)条件:猴子和箱子都在位置c上,并且猴子已在箱子顶上。
求解过程令初始状态为(a,0,b,0)。
这时,goto(U)是唯一适用的操作,并导致下一状态(U,0,b,0)。
现在有3个适用的操作,即goto(U),pushbox(V)和climbbox(若U=b)。
其中,c是香蕉正下方的地板位置,该初始状态变换为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为:{goto(b),pushbox(c),climbbox,grasp}应当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算符(操作)的适用性及作用均由产生式规则表示。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大全:猴子摘香蕉问题的VC编程实现等八次

⼈⼯智能实验报告⼤全:猴⼦摘⾹蕉问题的VC编程实现等⼋次⼈⼯智能课内实验报告(8次)学院:⾃动化学院班级:智能1501姓名:刘少鹏(34)学号:06153034⽬录课内实验1:猴⼦摘⾹蕉问题的VC编程实现 (1)课内实验2:编程实现简单动物识别系统的知识表⽰ (5)课内实验3:盲⽬搜索求解8数码问题 (18)课内实验4:回溯算法求解四皇后问题 (33)课内实验5:编程实现⼀字棋游戏 (37)课内实验6:字句集消解实验 (46)课内实验7:简单动物识别系统的产⽣式推理 (66)课内实验8:编程实现D-S证据推理算法 (78)⼈⼯智能课内实验报告实验1:猴⼦摘⾹蕉问题的VC编程实现学院:⾃动化学院班级:智能1501姓名:学号:⽇期:2017-3-810:15-12:00实验1:猴⼦摘⾹蕉问题的VC编程实现⼀、实验⽬的(1)熟悉谓词逻辑表⽰法;(2)掌握⼈⼯智能谓词逻辑中的经典例⼦——猴⼦摘⾹蕉问题的编程实现。
⼆、编程环境VC语⾔三、问题描述房⼦⾥有⼀只猴⼦(即机器⼈),位于a处。
在c处上⽅的天花板上有⼀串⾹蕉,猴⼦想吃,但摘不到。
房间的b处还有⼀个箱⼦,如果猴⼦站到箱⼦上,就可以摸着天花板。
如图1所⽰,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谓词逻辑表⽰法来描述知识。
要求通过VC语⾔编程实现猴⼦摘⾹蕉问题的求解过程。
图1 猴⼦摘⾹蕉问题四、源代码#includeunsignedint i;void Monkey_Go_Box(unsignedchar x, unsignedchar y){printf("Step %d:monkey从%c⾛到%c\n", ++i, x, y);//x表⽰猴⼦的位置,y为箱⼦的位置}void Monkey_Move_Box(char x, char y){printf("Step %d:monkey把箱⼦从%c运到%c\n", ++i, x, y);//x表⽰箱⼦的位置,y为⾹蕉的位置}void Monkey_On_Box(){printf("Step %d:monkey爬上箱⼦\n", ++i);}void Monkey_Get_Banana(){printf("Step %d:monkey摘到⾹蕉\n", ++i);}void main(){unsignedchar Monkey, Box, Banana;printf("********智能1501班**********\n");printf("********06153034************\n");printf("********刘少鹏**************\n");printf("请⽤a b c来表⽰猴⼦箱⼦⾹蕉的位置\n");printf("Monkey\tbox\tbanana\n");scanf("%c", &Monkey);getchar();printf("\t");scanf("%c", &Box);getchar();printf("\t\t");scanf("%c", &Banana);getchar();printf("\n操作步骤如下\n");if (Monkey != Box){Monkey_Go_Box(Monkey, Box);}if (Box != Banana){Monkey_Move_Box(Box, Banana);}Monkey_On_Box();Monkey_Get_Banana();printf("\n");getchar();}五、实验结果相关截图六、⼼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了学会了使⽤VC的新建⼯程,并且进⾏简单的程序编写。
人工智能猴子香蕉问题

1.箱子在香蕉的左边(Y<c)
2.箱子在香蕉的右边(Y>c)
*/
int i;
if(Y==c){
printf("\n香蕉就在箱子的正上方......\n");
}
else{
printf("\n猴子把箱子(箱子的水平位置Y(%d))推到香蕉正下方的地板位置
int c; /*c-是香蕉正下方的地板位置*/
int Y; /*Y—箱子的水平位置*/
int乙/*z—当猴子摘到香蕉时取z=1;否则取z=0*/
int ascll=25;
void Goto(){
/*(W,0,Y,z)>(U,0,Y,z)*/
/*猴子从水平位置W走到箱子的水平位置丫
1.猴子在箱子的左边(W<Y)
if(i!=Y) prin tf(" %c\n",ascll); prin tf("State(%d,%d,%d,%d)\n",i,x,Y,z); }
}
W=c;
}
void ClimbBox(){
/*猴子爬上箱顶*/
printf("\n猴子爬上箱顶......\n"); printf("\n W x Y z\n");
状态(U,0,b,0)。现在有3个适用的操作,即goto(U),pushbox(V)和climbbox(若U=b)。其中,c是香蕉正下方的地板位置,该初始状态变换为目标状 态的操作序列为:{goto(b),pushbox(c),climbbox,grasp}
应当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算符(操作)的适用性及作用均由产生式规则表 示。例如,对于规则(2),只有当算符Pushbox(V)的先决条件,即猴子与箱子 在同一位置上而且猴子不在箱顶上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算符pushbox(V)才是适
猴子和香蕉的理论

猴子和香蕉的理论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之后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B一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地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地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地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地猴子海扁。
这个就是道德的起源。
实验人员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地猴子,而不是全体。
然后他们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地是猴子C特别地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扁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地实力,所以反被C海扁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地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地A替他去拿。
A不想被扁,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地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就产生了。
后来五只猴子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地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蕉阶级、拿香蕉阶级和看热闹阶级。
一只猴子摘取香蕉,猴子摘香蕉问题解读及练习题

一只猴子摘取香蕉,猴子摘香蕉问题解读及练习题*Note: 提示信息将在中文文档中以斜体显示*问题解读一只猴子摘取香蕉的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思维题,其目的是测试解题者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问题描述如下:有一棵高达100米的树,顶部结着一串香蕉。
一只猴子从树底出发,每次可以选择向上爬10米或者向下滑回5米。
猴子每次只能做出一个选择,然后继续移动,直到到达香蕉。
问猴子至少需要多少次选择才能摘到香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需要一些思维技巧和数学推理才能解决。
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猴子每次到达某个高度后,会根据距离香蕉的剩余距离做出不同的选择。
如果剩余距离大于10米,猴子会选择往上爬10米,这样每次都能逼近香蕉。
如果剩余距离小于等于10米但大于5米,猴子会选择往上爬5米,然后再往下滑5米。
这样,猴子就能够通过上下移动来逐渐靠近香蕉。
当剩余距离小于等于5米时,猴子只能选择再往上爬5米才能到达香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次猴子至少需要做4次选择。
前三次选择猴子都会选择往上爬10米,第四次选择猴子会选择再往上爬5米直至到达香蕉。
因此,最少需要4次选择才能摘取到香蕉。
练题现在我们来练一下相似的问题。
假设树的高度为80米,猴子每次可以选择向上爬7米或者向下滑回4米。
请问猴子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多少次选择才能摘取到香蕉?提示:可以仿照之前的思路进行推理。
解答根据问题描述,我们可以将高度按每次向上爬的距离为7米、向下滑的距离为4米进行分段。
当剩余距离大于7米时,猴子会选择往上爬7米;当剩余距离小于等于7米但大于4米时,猴子会选择往上爬4米然后再向下滑4米。
最后,当剩余距离小于等于4米时,猴子只能选择再往上爬4米才能到达香蕉。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情况,猴子至少需要做5次选择才能摘取到香蕉。
1. 选择:往上爬7米2. 选择:往上爬7米3. 选择:往上爬7米4. 选择:往上爬4米,然后向下滑4米5. 选择:往上爬4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猴子至少需要5次选择才能摘取到香蕉。
猴子摘香蕉问题的宽度优先和有界深度优先算法

猴子摘香蕉问题的宽度优先搜索和最大深度为5的有界深度优先搜索(注意:括号中的斜体字是我做的说明,不是答案的内容)解:设一个状态由四元组(W, X, Y , Z )来表示,其中:1. W 代表猴子的位置,其取值可为a ,b 和c ;2. X 代表猴子和箱子的位置关系,取值为0和1,其中0表示猴子在箱子下,而1表示猴子在箱子上面;3. Y 代表箱子的位置,其取值可为a ,b 和c ;4. Z 代表是否摘得香蕉,取值为0和1,其中0表示未摘得香蕉而1表示已经摘到了香蕉。
则本问题的初始状态为(a ,0,c ,0),而目标状态为(b ,1,b ,1)(注意:目标状态写为 (U,V,H,1 )也可以,因为我们只关心摘到香蕉)。
本问题中涉及的算符有四个,分别为1. 移动:Goto (U ),其中U 可取a ,b 和c ,其执行条件为X =0(即猴子不在箱子上),其效果如下式 (,0,,)goto()(,0,,)W Y Z U U Y Z,其中,U =a ,b ,c 且U W ≠(注意:加U W ≠是为了减少后面状态图中节点到自身的弧;(,0,,)goto()(,0,,)W Y Z U U Y Z表示在状态(,0,,)W Y Z 上执行Goto (U )操作,使得原状态变为状态(,0,,)U Y Z )2. 推箱子:Pushbox(U),其中U 可取a ,b 和c ,其执行条件为W =Y (猴子和箱子在同一个位置)且X =0(猴子不在箱子上),其效果如下式(,0,,)Pushbox()(,0,,)V V Z U U U Z,其中U, V =a ,b ,c ,且U V ≠(注意:加U V ≠的作用同上U W ≠) 3. 攀爬:Climb ,其执行条件为W=Y (猴子和箱子在同一个位置)且X =0(猴子不在箱子上),其效果如下 (,0,,)Climb(,1,,)U U Z U U Z ,其中U =a ,b 或c4. 摘香蕉:Grasp ,其执行条件为W =Y =b (猴子和箱子都在b 位置), X=1(猴子在箱子上)且Z =0(猴子未摘得香蕉),其效果如下(,1,,0)Grasp(,1,,1)b b b b 。
人工智能题解

习题六7.1,综合数据库定义5元组:(M, B, Box, On, H)其中:M:猴子的位置B:香蕉的位置Box:箱子的位置On=0:猴子在地板上On=1:猴子在箱子上H=0:猴子没有抓到香蕉H=1:猴子抓到了香蕉2,规则集r1: IF (x, y, z, 0, 0) THEN (w, y, z, 0, 0) 猴子从x处走到w处r2: IF (x, y, x, 0, 0) THEN (z, y, z, 0, 0) 如果猴子和箱子在一起,猴子将箱子推到z处r3: IF (x, y, x, 0, 0) THEN (x, y, x, 1, 0) 如果猴子和箱子在一起,猴子爬到箱子上r4: IF (x, y, x, 1, 0) THEN (x, y, x, 0, 0) 如果猴子在箱子上,猴子从箱子上下来r5: IF (x, x, x, 1, 0) THEN (x, x, x, 1, 1) 如果箱子在香蕉处,猴子在箱子上,猴子摘到香蕉其中x, y, z, w为变量3,初始状态(c, a, b, 0, 0)4,结束状态(x1, x2, x3, x4, 1)其中x1~x4为变量。
习题五1.求下列各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1)y∀(P(x, y)∧Q(x, y))x∀解:对原式消全称量词,得:P(x, y)∧Q(x, y)变元改名,得:P(x, y)∧Q(u, v)所以原式的子句集S={ P(x, y),Q(u, v)}(2) y∀(P(x, y)→Q(x, y))x∀解:消去→,得:y∀(⌝P(x, y)∨Q(x, y))x∀消全称量词,得:⌝P(x, y)∨Q(x, y)∴S= {⌝P(x, y)∨Q(x, y)}(3) y∀(P(x, y)∨(Q(x, y)→R(x, y)))x∃解:消蕴含词→,得:yx∃∀((P(x, y)∨(⌝Q(x, y)∨R(x, y))) 消存在量词,得:x∀(P(x, f(x))∨⌝Q(x, f(x))∨R(x, f(x))) 消全称量词,得:P(x, f(x))∨⌝Q(x, f(x))∨R(x, f(x))∴S= {P(x, f(x))∨⌝Q(x, f(x))∨R(x, f(x))}(4) y∀z∃(P(x, y)→Q(x, y)∨R(x, y))x∀解:消→,得:y∀z∃(⌝P(x, y)∨Q(x, y)∨R(x, y))x∀消∃,得:y∀(⌝P(x, f(x, y))∨Q(x, y)∨R(x, y))x∀消∀, 得:⌝P(x, f(x, y))∨Q(x, y)∨R(x, y)∴S= {⌝P(x, f(x, y))∨Q(x, y)∨R(x, y)}(5) w∃∀∃(P(x, y, z, u v, w)∧(Q(x, y, z, u, v, w)∨⌝R(x z, w)) ∀∃x∃yuvz解:消∃,得:v∀(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z∀v))∨⌝R(a, z, g(z, v))消∀, 得:(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 v))∨⌝R(a, z, g(z, v))∴S= { 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 v))∨⌝R(a, z, g(z, v)) }2, 用归结原理证明R是P, (P∧Q)→R, (S∨U)→Q, U的逻辑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at(M, a) at(B, a) on(1) !on(0)
4、climbdownbox(a)猴子爬下箱顶,即有
前提:at(M, a) at(B, a) on(1)
结果:at(M, a) at(B, a) on(0) !on(1)
我们用M代表猴子,B代表箱子,A代表香蕉
at(M,a)
at(B,b)
have(c)
on(0)
get(0)
at(M,c)
at(B,c)
on(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et(1)
1、goto(a,b)猴子由a走到b,表示为
前提:at(M, a) on(0)
结果:at(M, b) on(0) !at(M, a)
谓词:at(x, a) x在a地
on(x) 猴子是否在箱子上,当x = 1时,猴子在箱子上,x = 0时否则猴子不在箱子上
have(x) 房顶是否有香蕉,当x = 1时,房顶有香蕉,当x = 0时房顶没有香蕉
get(x) 猴子是否有香蕉,当x = 1时,猴子有香蕉,当x=0时猴子没有香蕉
5、grasp(c)猴子摘到香蕉,即有
前提:at(M,c) at(B,c) have(c) on(1) get(0)
结果:at(M,c) at(B,c) have(c) on(1) get(1) !get(0)
2、 pushbox(a,b)猴子由a把箱子推到b,即有
前提:at(M, a) at(B, a) on(0)
结果:at(M, b) at(B, b) on(0) !at(M, a) !at(B, a)
3、climbupbox()猴子爬上箱顶,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