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中医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9a41bf6565ce05087732130f.png)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二!桂枝加根汤: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二十!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二十一!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根汤类方歌(三首)一!根汤:根桂枝加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 二!根加半夏汤: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根黄芩黄连汤: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根用至八钱好"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三!栀子生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汤:栀子干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泻心汤:生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枣半夏予,赭轻重方奏功"甘草汤类方歌(四首)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枣,清酒与水煎法奇"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汤:甘草干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汤):茯苓甘草与桂,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芩汤: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汤:黄芩原方加夏,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黄连汤参连草,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虚家便秘见效奇"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五!柴胡桂枝干汤:柴胡桂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汤:当归四逆加萸,清酒烹来效始彰" 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干汤类方歌(三首)一!干附子汤:干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二!干黄芩黄连人参汤:干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三!理中丸(汤):理中白术与人参,干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二!桃花汤:桃花石脂米干,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四逆生附老干,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草附,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共,惕心悸小便难"七!白通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九!附子汤: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 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杂方类方歌(十一首)一!厚朴生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夏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 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二!茵蒿汤:茵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 三!猪肤汤: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四!桔梗汤: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 阴中伏热结於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五!苦酒汤: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六!半夏散及汤: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 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七!乌梅丸: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参归用" 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 八!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 识得欲饮属热,下重难通此方珍" 九!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 萸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 十!烧散:近阴裆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 同气相求疗二易,无法不翘翘"十一!牡蛎泽泻汤: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 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ee584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0.png)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刘渡舟是明代医学家,在传统中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对于伤寒论的研究极为深入,总结了许多方剂,并将其编成了一首歌诀,以便于医生和学生记忆和应用。
以下是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的内容及其拓展:一、桂枝汤汤以桂枝为君,人参辅助调和。
麻黄散外,甘草调味去毒。
芍药厚土,生姜发表散寒。
加上大枣,四君合力定风。
桂枝汤是伤寒治疗中最基本的方剂之一。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物,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
人参能助桂枝温补阳气,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麻黄则能散寒解表,甘草则具有调味作用,并能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芍药具有厚土作用,能够调节脾胃功能,而生姜和大枣则有助于散寒祛湿。
二、葛根汤葛根解表去风寒,麻黄辣草散寒邪。
桂枝生姜温阳气,甘草调和降毒要。
芍药厚土养脾胃,大枣和枳壳治疗结。
葛根汤是一种温和的解表方剂,适用于阳气虚寒的伤寒病。
葛根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发热、寒战等症状。
麻黄和辣草具有散寒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
桂枝和生姜能够温阳散寒,甘草则具有调和作用。
芍药能够养护脾胃,大枣和枳壳则有助于治疗肠胃问题。
三、四逆汤四逆汤治寒痰干,麻黄杏仁金银花。
苦杏桔梗解痰瘀,炙甘草降逆邪。
薄荷生姜解表散,大枣附子救命奇。
四逆汤适用于寒痰干咳嗽的伤寒患者。
麻黄和杏仁能够散寒化痰,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作用。
苦杏和桔梗能够解痰瘀,炙甘草则能够降逆邪。
薄荷和生姜能够解表散寒,大枣和附子则是救命奇药。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总结了几种经典的方剂,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歌诀的形式,方剂的应用和药物组合更容易被记忆和应用。
这一歌诀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https://img.taocdn.com/s3/m/15b37f3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6.png)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等职务的担任者。
刘渡舟教授不仅在中医药学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伤寒论方面更是卓有成效。
《新编伤寒论类方》是刘渡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中医药学专著,该书是对传统经典《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整理,使其更符合现代临床的需求,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方便广大中医药学爱好者和临床医生学习和应用,《新编伤寒论类方》中的歌诀被单独选编出来,这些歌诀由刘渡舟教授精心编写,结合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药学理论的深刻理解,是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这些歌诀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伤寒论方剂的用法和
配伍规律,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选用适当的药方进行治疗。
同时,这些歌诀也为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刘渡舟教授的《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是中医药学界的一件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1 -。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31、232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31、232条](https://img.taocdn.com/s3/m/077a46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f.png)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31、232条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
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第232条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
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浮大为阳,风在表也;弦则为阴,风在里也。
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风热壅于腹中而不通也。
若寒客于内而痛者,按之则寒气散而痛止;此以风热内壅,故虽久按而气亦不通。
阳明病,鼻干不得卧,自汗出者,邪在表也;此鼻干不得汗而嗜卧者,风热内攻,不干表也。
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者,风热攻于胃也。
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热胜则肿,此风热在经,故耳前后肿,刺之经气通,肿则小瘥。
如此者,外证罢则可攻。
若外证不解,虽过十日,脉续浮者,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若其脉但浮而不弦大,无诸里证者,是邪但在表也,可与麻黄汤以发其汗;若不尿腹满加哕者,关格之疾也,故云不治,《难经》曰∶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
清·吴谦《医宗金鉴》【注】续浮之「浮」字,当是「弦」字,始与小柴胡汤法之脉相合。
若是「浮」字,则上之浮即宜小柴胡汤,而下之浮又用麻黄汤,不自相矛盾耶?当改之。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本条不言发热。
看中风二字,便藏表热在内。
外不解,即指表热而言。
即暗伏内已解句。
病过十日,是内已解之互文也,当在外不解句上。
无余证句,接外不解句来。
刺之,是刺足阳明,随其实而泻之。
少瘥句,言内证俱减,但外证未解耳,非刺耳前后,其肿少瘥之谓也。
脉弦浮者,向之浮大减小而弦尚存。
是阳明之脉证已罢,惟少阳之表邪尚存,故可用小柴胡以解外。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6475a19a2cc58bd63186bd79.png)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
![《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5d30f01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5.png)
《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导言: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
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汪昂(1615-1694),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
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
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均为后世中医学者必修必读的经典。
一、补益之剂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其中人参、白术、茯苓各10g,甘草6g,几味药放在一起,放在砂锅或者搪瓷盆中放入五碗水。
药先泡2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水,开后小火慢炖。
盖好盖子25-30分钟左右,如果锅中的汤药剩一碗,将这一碗倒出,再续入五碗水。
然后再用同样的时间再煎出一碗之后,两碗兑在一起,这药就是一副。
早一碗,晚一碗分服,一般可以在饭后服用。
上述就是一副四君子汤煎煮的方法。
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汉语拼音】Sheng Yang Yi Wei Tang主要成份:白芍泽泻人参羌活橘皮黄芪黄连甘草茯苓防风独活半夏白术柴胡所属类别:方剂 >>补益剂 >>补气剂组成:黄芪二两(30g)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15g)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五钱(各9g)橘皮四钱(6g)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三钱(各5g)黄连一钱(1.5g)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钱至五钱(15g),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
中药学-方剂歌诀
![中药学-方剂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3845bd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1.png)
中药学-方剂歌诀转藏这篇文章是老师要我背诵的第五版教材《中药学》里第236页方剂歌诀,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4877f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b.png)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1伤寒论方歌二画1. 十枣汤F70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三画2. 大青龙汤F3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3. 大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4. 大柴胡汤F14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5. 大陷胸汤F62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6. 大陷胸丸L 大陷胸丸法最超, 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 大黄甘遂下之消S119 7.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8. 三物白散W 9. 土瓜根(方阙)10. 干姜附子汤S911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S2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12. 小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13. 小建中汤F129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14. 小青龙汤F80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15. 小柴胡汤F80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16. 小陷胸汤F329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四画17. 五苓散F30418. 文蛤散W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文蛤散文蛤五两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19. 乌梅丸11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30. 白通汤W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五画31. 白通加猪胆汁汤W白通加胆汁一合,尿五合同白通汤20. 甘草汤S26232. 生姜泻心汤S125 21. 甘草泻心汤方88生姜+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33. 瓜蒂散方354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瓜蒂散中赤小豆,豆鼓汁调酸苦凑22. 甘草干姜汤S95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23. 甘草附子汤L34. 半夏泻心汤方88甘草附子汤四味, 桂枝白术药方备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骨节掣痛不可近, 恶风短气阳虚最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24. 四逆散方8435. 半夏散及汤W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半夏散及夏桂草,等分合寸匕日三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六画25. 四逆汤S241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36. 芍药甘草汤S95 26. 四逆加人参汤S30937. 芍药甘草附子汤S97四逆汤+人参38. 当归四逆汤F136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27. 白虎汤F92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血虚寒厥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3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S280 28. 白虎加人参汤F92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白虎汤+人参40. 竹叶石膏汤F93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珍29. 白头翁汤F111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七画v1.0 可编辑可修改41. 赤石脂禹余粮汤S13151. 枳实栀子豉汤S315赤石脂+太一禹余粮52. 栀子豉汤S6842. 吴茱萸汤F13053. 栀子甘草豉汤S68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54. 栀子生姜豉汤S68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55. 栀子厚朴汤S70 43. 附子汤C栀子+厚朴+枳实附子汤生附二枚,术宜四两主斯方56. 栀子干姜汤S72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57. 栀子柏皮汤F295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44. 附子泻心汤S121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附子+大黄黄连泻心汤45. 牡蛎泽泻散58. 茯苓四逆汤S92牡泽散漆栝楼根,葶苈商陆海藻均茯苓+四逆汤+人参八画59. 茯苓甘草汤Z茯苓甘草汤桂姜46. 抵当汤C6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S83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6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S85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62. 茵陈蒿汤F295 47. 抵当丸C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抵当丸即抵当汤, 捣药成丸煮水浆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连渣服之只一颗, 缓攻瘀血正不伤十画48. 苦酒汤总结+C苦酒汤鸡子一枚,夏十四枚加苦酒63. 桂枝汤F36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呑绝妙哉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49. 炙甘草汤F163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64. 桂枝人参汤C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人参汤即理中汤,九画桂枝+理中汤(参姜术草)干姜5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S8765. 桂枝加芍药汤同桂枝汤,芍药由三两改为六两S231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白术80. 桂枝麻黄各半汤S5466. 桂枝加大黄汤S231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大黄71. 桂枝二麻黄一汤S56 6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人参S3782. 桂枝二越婢一汤S58 68. 桂枝加附子汤S33桂枝汤+越婢汤桂枝汤+附子越婢麻石姜草枣Z6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S3183. 桃花汤Z桂枝汤+厚朴+杏仁桃花汤米赤石姜(无桃花)70. 桂枝加桂汤S8284. 桃核承气汤F243同桂枝汤,桂枝由三两改为五两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71. 桂枝加葛根汤S35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桂枝汤+葛根85. 桔梗汤S26272. 桂枝甘草汤S78桔梗+甘草7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S7986. 真武汤F31174. 桂枝去芍药汤S35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桂枝汤去芍药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7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S36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Z桂枝汤去芍药+附子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柴芩合大黄7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S81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与铅丹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88. 柴胡加芒硝汤S2167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S142小柴胡汤+芒硝桂枝汤去桂枝+茯苓+白术89. 柴胡桂枝汤S210 78. 桂枝附子汤P36小柴胡汤+桂枝汤桂枝去芍药+附子90. 柴胡桂枝干姜汤L 79.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S146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91. 调胃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92. 通脉四逆汤S242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S307四逆汤+猪胆汁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100. 猪肤汤C 猪肤斤许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10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102. 猪胆汁方C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F30694. 烧裈散kūn S313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https://img.taocdn.com/s3/m/4443b2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b.png)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恰如标题所说,小编觉得这确实属于收藏下来背背背的类型啊~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收藏】《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
![【收藏】《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7728ad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a.png)
【收藏】《汤头歌诀》完整版,中医临证经典,中医必背!导言: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
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汪昂(1615-1694),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
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
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均为后世中医学者必修必读的经典。
一、补益之剂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黄芪鳖甲散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秦艽扶羸汤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紫菀汤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补肺阿胶散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又有建中十四味阴班劳损起沉疴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益气聪明汤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独参汤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保元汤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还少丹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淮苓地杜牛餐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更有知柏与札菊归芍参麦各分途右归饮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地草淮山枸杞子便溏阳痿服之宜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除易麦龟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虚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虎潜丸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龟版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河车大造丸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斑龙丸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脂熟地黄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二、发表之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小青龙汤小龙青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阳明发热与头痛无汗恶寒均堪倚亦治时疫与阳斑疽疹已出慎勿使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神术散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神白散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十神汤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郊堪夸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防风解毒汤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肺经多竹叶柳蒂汤竹味柳蒂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三、攻里之剂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茱连棱术随大黄黑丑兼香附芒硝水丸量服之一切实积能推荡泻痢食疟用咸宜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加槟榔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蜜煎导法通大便或将猎胆灌肛中不欲苦寒伤胃腑阳明无热勿轻攻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香连丸香连治痢习为常初起宜通勿遽尝别有白头翁可恃秦皮连柏苦寒方更衣丸更衣利便治津干芦荟朱砂滴酒丸脾约别行麻杏芍大黄枳朴蜜和丸四、涌吐之剂瓜蒂散瓜蒂散中赤小豆或入藜芦郁金凑此吐实热与风痰虚者参芦一味勾若吐虚烦栀豉汤剧痰乌附尖方透古人尚有烧盐方一切积滞功能奏稀涎散稀涎皂角白矾班或益藜芦微吐间风中痰升人眩仆当先服此通其关通关散用细辛皂吹鼻得嚏保生还五、和解之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郁逆敛阴泄热平剂扶黄连汤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黄芩汤黄芩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再加生姜与半夏前症皆呕此能平单用芍药与甘草散逆止痛能和营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六和汤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清脾饮清脾饮用青朴柴苓夏甘芩白术偕更加草果姜煎服热多阳疟此方佳痛泻要方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演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何人饮何人饮治久虚疟参首归陈姜枣约追疟青陈柴半归首乌甘草正未弱若名休疟脾无虚参甘归乌甘草酌四兽果梅入六君补中兼收须量度更截实疟木贼煎青朴夏榔苍术着奔豚汤奔豚汤治肾中邪气上冲胸腹痛佳芩芍芎归甘草半生姜干葛李根加达原饮达原厚朴与常山草果槟榔共涤痰更用黄芩知母入菖蒲青草不容删蒿芩清胆汤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六、表里之剂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柴胡芒硝义亦尔仍有桂枝大黄汤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芎枳桔桂姜甘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温中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用各充三黄石膏汤三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热盛宣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参前若去芎柴入饮号芎苏治不差香苏饮仅陈皮草感伤内外亦堪施茵陈丸茵陈丸用大黄硝鳖甲常山巴豆邀杏仁栀豉蜜丸服汗吐下兼三法超时气毒疠及疟痢一丸两服量病调大羌活汤大羌活汤即九味已独知连白术暨散热培阴表里和伤寒两感差堪慰七、消补之剂平胃散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大安丸内加白术消中兼补效堪夸健脾丸健脾参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薜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行胃弱宜枳术丸亦消兼补荷叶烧饭上升奇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约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痊鳖甲饮子鳖甲饮子治疟母甘草芪术芍芎偶草果槟榔厚朴增乌梅姜枣同煎服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八、理气之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木香苍术易白术调中益气畅脾神乌药顺气汤乌药顺气芎芷姜橘红枳桔及麻黄僵蚕炙草姜煎服中气厥逆此方详越鞠丸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又六郁汤苍芎附甘苓橘半栀砂仁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参贵合机四七汤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又有局方名四七参桂夏草妙更殊四磨汤四磨亦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甘姜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正气天香散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经自匀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呕呃参甘半夏枇杷麦赤茯再加姜枣煎方由金匮此方辟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戕济生香蒂仅二味或加竹橘用皆良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气同芳犀冰白术沉香附衣用朱砂中恶尝瓜蒌薤白汤瓜蒌薤白治胸痹益以白酒温肺气加夏加朴枳桂枝治法稍殊名亦异丹参饮丹参饮里用檩砂心胃诸痛效验赊百合汤中乌药佐专除郁气不须夸九、理血之剂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十全除却芪地草加粟煎之名胃风人参养营汤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肺脾气血补方先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养心汤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桂枝热结膀胱少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石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秦艽白术丸秦艽白术丸东垣归尾桃仁枳实攒地榆泽泻皂角子糊丸血痔便艰难仍有苍术防风剂润血疏血燥湿安槐花散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黑荆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小蓟饮子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四生丸四生丸用三般叶侧柏艾荷生地协等分生捣如泥煎血热妄行止衄惬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入桃仁红花在黄草损伤瘀血酒煎祛黄土汤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随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服之效亦奇黑地黄丸黑地黄丸用地黄还同苍术味干姜多时便血脾虚陷燥湿滋阴两擅长癫狗咬毒汤癫狗咬毒无妙方毒传迅速有难当桃仁地鳖大黄共蜜酒浓煎连滓尝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劳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十、祛风之剂小续命汤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已兼甘草六经风中此方通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三生饮三生馀用乌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听加参对半扶元气卒中痰迷服此灵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喑厥风痱能治之虚阳归肾阴精足独活汤独活汤中羌独防芎归辛桂参夏菖茯神远志白薇草瘛从昏愦力能匡顺风匀气散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木瓜甘草青皮合剐僻偏枯口舌喑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黄柏苍术天南星桂枝防已及威灵桃仁红花龙胆草羌芷川芎神曲停痛风湿热与痰血上中下通用之听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消风散消风散内羌防荆芎朴参苓陈草并僵蚕蝉蜕藿香入为末茶调或酒行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清空膏清空芎草柴芩连羌防升之入顶巅为末茶调如膏服正偏头痛一时蠲人参荆芥散人参荆芥散熟地防风此枳芎归比酸枣鳖羚桂术甘血风劳作风虚治资寿解语汤资寿解语汤用羌专需竹沥佐生姜防风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小活络丹小活络丹用二乌地龙乳没胆星俱中风手足皆麻木痰湿流连一服驱大活络丹多味益恶风大症此方需羚角钩藤汤俞氏羚羊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苓川芎茹凉肝增液定风方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制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痰多加用胆星好尺脉虚浮萸地匡加入石膏清里热便溏龟赭易脂良十一、祛寒之剂理中汤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润惕保安康四逆汤四逆汤中姜附草三阴厥逆太阳沉或盖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任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加尿猪胆汁干姜附子兼葱白热因寒用妙义深阴盛格阳厥无脉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益元汤益元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姜枣葱煎入童便内寒外热名戴阳加阳急救汤加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四神丸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导气汤疝气方用荔枝核栀子山楂枳壳益再入吴茱入厥阴长流水煎疝痛释橘核丸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桃仁二木酒糊合颓疝痛顽盐酒吞参附汤参附汤疗汗自流肾阳脱汗此方求卫阳不固须芪附郁遏脾阳术附投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再用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黑锡丹黑锡丹能镇肾寒硫黄入锡结成团胡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半硫丸半硫半夏与硫黄虚冷下元便秘尝金液丹中硫一味沉寒厥逆亦兴阳浆水散浆水散中用地浆干姜附桂与良姜再加甘草同半夏吐泻身凉立转阳来复丹来复丹用玄精石硝石硫黄橘红着青皮灵脂复元阳上盛下虚可镇宅十二、祛暑之剂三物香薷饮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热盛加黄连或加苓草名五物利湿祛湿木瓜宣再加参芪与陈术兼治内伤十味全二香合入香苏饮仍有藿薷香葛传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参草芪当归麦味青陈皮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姜枣随缩脾饮缩脾饮用清暑气砂仁草果乌梅暨甘草葛根扁豆加吐泻烦渴温脾胃古人治暑多用温暑为阴证此所谓大顺杏仁姜桂甘散寒燥湿斯为贵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六一散六一滑石同甘草解肌行水兼清燥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保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十三、利湿之剂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除桂名为四苓散无寒但渴服之灵猎苓汤除桂与术加入阿胶滑石停此为和湿兼泻热疸黄便闭渴呕宁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肾着汤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黄芪防已除姜茯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又木香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疏凿饮子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赤豆艽羌泻木通煎益姜皮阳水服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五皮饮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木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风能胜湿升能降不与行水渗湿同若除独活芎蔓草除湿升麻苍术充大橘皮汤大橘皮汤治湿热五苓六一二方缀陈皮木香槟榔增能消水肿及泄泻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亦有不用茵陈者仲景柏皮栀子汤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匾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萆解分清饮萆解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益智俱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缩泉益智同乌药山药糊丸便数需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五淋散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茯苓亦共珍气化原由阴以育调行水道妙通神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草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鸡鸣散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瓜橘槟榔煎冷服肿浮脚气效彰彰中满分消汤中满分消泊朴乌归萸麻夏荜升胡香姜草果参芪泽连柏苓青益智需丸用芩连砂朴实夏陈知泽草姜俱二苓参术姜黄合丸热汤寒治各殊二妙丸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十四、润燥之剂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滋燥养营汤滋燥养营两地黄芩甘归芍及艽防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燥金伤血液亡活血润燥生津散活血润燥生津散二冬熟地兼瓜蒌桃仁红花及归芍利秘通幽善泽枯韭汁牛乳饮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润肠丸润肠丸用归尾羌桃仁麻仁及大黄或加艽防皂角子风秘血秘善通肠通幽汤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有加麻仁大黄者当归润肠沁名殊搜风顺气丸搜风顺气大黄蒸郁李麻仁山药增防独车前及槟榔菟丝牛膝山茱仍。
刘渡舟少阳病
![刘渡舟少阳病](https://img.taocdn.com/s3/m/8d404d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a.png)
刘渡舟少阳病[概说]少阳病指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这两经的病而言。
少阳叫小阳,抗邪的力量不如阳明和太阳,所以少阳病再不好,就由阳入阴,就发太阴病了。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的病位叫半表半里。
什么叫半表半里?因为少阳经脉行于身体的侧面,居于太阳、阳明的夹界,两边的夹缝。
背为阳,就是太阳,前面是阳明,两胁属于少阳。
少阳有出入枢机的作用,外能从太阳之开,内能从阳明之阖。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主枢”,三阳有开、合、枢,因为人的气有升降出入,太阳主开,所以太阳之气向外,主表主开;肠胃之气以下行为顺,所以阳明之气主阖;少阳界于太阳、阳明的中间,叫半表半里,在胁下,外能从太阳之开,内能从阳明之阖。
它像门轴,起到枢纽的作用,所以古人叫”枢”。
少阳是胆,同厥阴肝是为表里的,由经脉联系达成表里关系,在少阳的发病过程当中,肝胆是互相影响的,胆的病也可以影响到肝,在症状上既有胆的症状,有时候也出现肝的症状。
少阳病证有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的少阳病”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叫直中少阳。
继发的一般是太阳病不解,”伤寒五六日中风”,邪传少阳,从他经传变而来,叫续发。
少阳病的证候分为两类,一个叫经证,一个叫腑证。
经证一般是耳聋,目赤,头疼,头角作痛。
腑证是口苦,心烦,喜呕。
少阳的经证和腑证,在治疗上与太阳、阳明不同。
太阳的经证和腑证一个是发汗,一个是发汗利小便。
阳明经证和腑证也有发汗、泻下,分为两个不同的治疗方法。
少阳经证、腑证都用小柴胡汤。
证有经腑之分,在治疗上不像太阳病、阳明病有经证、腑证之分,少阳病治疗不分经证、腑证,用小柴胡汤就可以了。
治疗少阳病要用和解之法,这是由它半表半里的病位所决定的。
发汗、泻下、吐法不能解决少阳的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少阳的问题,反倒会损伤正气,而引发不良的后果。
所以少阳病是禁汗、禁吐、禁下的。
少阳主枢,故”三阳合病,治在少阳”。
因为少阳主枢,所以它才有这个作用,用小柴胡汤把少阳和解了,太阳好了,阳明也好了。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https://img.taocdn.com/s3/m/31f1f26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7f.png)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
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
张某,女,59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
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
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
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
服三剂则诸证得安。
(二)柴胡加芍药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
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
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
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当归尾10克泽兰6克。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三)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
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
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
1.治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
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
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
3.治肝气窜肝气窜为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
刘渡舟伤寒歌诀
![刘渡舟伤寒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1fa125660740be1e640e9a01.png)
刘渡舟伤寒歌诀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https://img.taocdn.com/s3/m/492b2ec480eb6294dd886c55.png)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刘渡舟教授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营口人。
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
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
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究《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https://img.taocdn.com/s3/m/d6350d0e844769eae009edec.png)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07-1060-03 中图分类号:R24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08-26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赵 文 远(河南省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河南南阳,473003//男,1954年生,副主任中医师)关 键 词:刘渡舟; 新编伤寒论类方; 歌括刘渡舟教授 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营口人。
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
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
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究《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c5c9ad616fc700aba68fc3e.png)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二十!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二十一!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甘草汤类方歌(四首)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芩汤: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干姜汤类方歌(三首)一!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三!理中丸(汤):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二!桃花汤: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 七!白通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九!附子汤: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 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杂方类方歌(十一首)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 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二!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三!猪肤汤: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四!桔梗汤: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 阴中伏热结於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五!苦酒汤: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六!半夏散及汤: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 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七!乌梅丸: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姜参归用"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八!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秦"识得欲饮属内热,下重难通此方珍"九!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萸姜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十!烧散:近阴裆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十一!牡蛎泽泻汤: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eb62aab6b90d6c85ec3ac6fe.png)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最常用的50个经方麻黄汤(麻甘桂+杏)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麻甘+姜枣+石)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射干麻黄汤(麻黄+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小半夏汤(夏姜)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白术)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甘草)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082133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1.png)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三月初三第597期内容。
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刘渡舟⊙ 编辑/张亚娟⊙ 校对/党卫阁、卜萝: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恰如标题所说,小编觉得这确实属于收藏下来背背背的类型啊~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21首1、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2、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3、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4、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8、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12、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13、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15、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17、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18、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19、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20、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
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21、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
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1、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2、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6、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7、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8、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1、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3、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1、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2、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3、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1、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2、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3、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4、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5、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6、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7、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1、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2、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3、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4、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5、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6、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1、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2、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3、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4、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5、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6、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1、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2、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3、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4、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3、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4、五苓散: 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5、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6、文蛤散: 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1、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3、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4、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1、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2、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3、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1、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2、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3、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5、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6、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3、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4、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5、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7、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1、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2、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3、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干姜汤类方歌(三首)1、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3、理中丸(汤): 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
赤石脂汤类方(二首)1、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2、桃花汤: 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
四逆汤类方(九首)1、四逆汤: 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2、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3、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4、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5、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6、真武汤: 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
7、白通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8、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9、附子汤: 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
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
杂方类方歌(十一首)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