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地球与宇宙.docx

合集下载

中学《地球与宇宙》教案

中学《地球与宇宙》教案

中学《地球与宇宙》教案1. 知识背景地球与宇宙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宇宙则是包含了地球在内的一切星体的总称。

地球和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掌握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地球和宇宙相关的现象。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4. 教学准备•课本《地球与宇宙》;•地球和宇宙的图片和模型;•视频资源。

5.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地球的概念与组成1.引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可以提问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地球的概念和组成:–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由水、陆地、大气、生物等组成;–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和五大洋。

3.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椭球体形状;–地球的赤道最长,两极最短;–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第二节:宇宙的概念与组成1.引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可以提问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宇宙是包含地球在内的一切星体的总称;–宇宙由银河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组成;–宇宙中存在黑洞、彗星等奇特天体。

3.介绍银河系:–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有螺旋臂和中心黑洞等特点。

第三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特点1.引入:通过地球和宇宙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组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3.地球的特点:–地球上有大气层,能保护生物和调节气候;–地球上有水和空气,维持生物的生存;–地球上有重力,使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地球和宇宙教案

地球和宇宙教案
神。
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宇宙观
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
素养。
激发学生对自 然和宇宙的敬 畏之情,培养 其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外部结构: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的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和空气等 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对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 质量
作业与课堂内容的关联度:评估 作业是否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
期末考试评估
评估内容: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等 评估标准:考试成绩、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反馈与调整
掌握天文学的 基本知识和观
测方法
了解地球和宇 宙中的生命存 在条件和探索
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地球和宇宙的演化 历程和相互关系
能够掌握地球和宇宙的基本 概念和特征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 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 球和宇宙的好 奇心和探索精
布置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 填空题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 点和来自点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 学内容,包括 地球和宇宙的 基本概念、特 征和演化历程
等。
总结地球和宇 宙的演化规律 和相互关系, 强调地球在宇 宙中的地位和
作用。
强调科学探究 和实验在地球 和宇宙科学中 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思考如 何通过实验探 究来认识地球
知识讲解:讲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特征、演化历程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地理教学方案初中地球与宇宙

地理教学方案初中地球与宇宙

地理教学方案初中地球与宇宙地理教学方案:初中地球与宇宙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

而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与宇宙间广阔的空间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出发,探讨初中地理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地球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 地球的形状地球在宇宙中的形状是一个略微扁球状,称为地球球体。

这一观点可以从地球的影子在月食时的变化以及地平线的弯曲等方面得出证明。

1.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表,地幔则是地壳下方的岩石层,而地核则包含有铁和镍等物质,对地球的磁场有着重要影响。

2. 地球的运动和特征2.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一天的基本单位。

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构成了一年的长度。

2.2 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地球由于地核的磁性而形成了磁场,这一磁场保护了地球不受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的伤害。

同时,地球的大气层也起到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过滤部分太阳辐射并调节地球的气候。

3. 宇宙的探索与地理观察3.1 太阳系和行星太阳系由太阳、8颗行星和众多的卫星组成。

通过望远镜的观测,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行星的运动轨迹和特征,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3.2 星座和恒星星座是由恒星按照一定的形状连接而成的图案,通过学习星座的分布规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夜空观察,并了解星座对地理导航的影响。

3.3 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和彗星是宇宙中的常见天体,它们的运动和轨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并且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

4. 地球与宇宙的相互关系4.1 宇宙中的地球地位地球是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它的特殊性质使得宇宙中其他星体与地球的联系变得更加重要。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球观非常重要。

4.2 地理环境对生命的影响地球的气候、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以及人类的活动。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2.思考讨论: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呢?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恰好吸引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

补充:适宜的温度为液态水创造了条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和观看视频,得出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师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1)世界的太空探索进程教师:通过时间顺序展示世界各国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

(2)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教师: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十大高光时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历程及航天精神。

(3)自主学习:太空探索的意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太空探索的意义。

Ⅰ.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Ⅱ.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Ⅲ.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Ⅳ.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小组讨论:航天员在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地球和宇宙教案

地球和宇宙教案

地球和宇宙教案第一节:地球的概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的一个行星。

它是由大量的气体、岩石和水组成的,外部有一个稳定的大气层和保护层。

地球的表面被陆地和海洋所覆盖,拥有复杂的生态系统,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供生物生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与结构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的现象。

地球的结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

外核是围绕内核的一层液态金属,地幔是外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

第三节:地球的特征和重要性地球有许多特征和重要性,其中包括:1. 地球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提供了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和温度等因素。

2. 地球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地理特征给人类提供了居住、农业和资源开发的基础。

3. 地球上的大气层和保护层提供了保护地表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伤害。

4.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生命必需的,包括淡水资源和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节:宇宙的概述宇宙是包含一切物质和能量的巨大空间,包括星球、恒星、行星、星云和黑洞等众多的天体。

宇宙是无限扩展的,包含着无数的星系和行星系。

第五节: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宇宙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包括可见物质(如星球和恒星)、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起源、星系和行星形成以及宇宙膨胀等过程。

第六节: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地球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但它作为我们的家园,与宇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宇宙天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生存。

结论:地球和宇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地球作为我们的家园,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供生物生存和发展。

地球与宇宙教学设计

地球与宇宙教学设计

地球与宇宙教学设计主题:地球与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3. 了解地球与宇宙中的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2. 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3. 地球运动的规律,包括自转与公转。

4.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太阳系的视频或展示太阳系的模型,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等,并对每个部分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

3. 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通过展示地球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外观和结构,并讲解地球的不同层次和表面特征。

4.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可以将一个小球放在一个旋转的支架上,然后让学生用相机记录下球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观察球的运动轨迹。

5. 小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行星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运动规律等。

b.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展板或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c. 在班级里展示并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学生彼此交流与学习。

6.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中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例如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与月亮的关系等。

通过讨论和提问,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7. 作业:布置一道与地球和宇宙相关的综合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答。

例如:为什么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请用你的理论知识解释。

四、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展示成果来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方面的表现。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地球与宇宙教案(全)浙教版 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地球与宇宙教案(全)浙教版 教案

§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汇报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二、地球的数据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

§3—2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

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的作用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三、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依据四、地图的含义五、地图的三要素§3—3太阳和月球【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初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初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超级神奇的地球宇宙环境啦!想象一下,咱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

那宇宙到底有多大呢?这就好比让你数清海滩上的每一粒沙子一样困难!咱们先来说说太阳吧。

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不停地散发着光和热。

如果没有太阳,咱们的地球会变成啥样?难道会变成一个冷冰冰、黑漆漆的大冰球?那可太可怕啦!再看看那些星星,一闪一闪的,多漂亮啊!它们就像无数双眼睛,在夜空中注视着我们。

你们说,那些星星上会不会也有像我们一样的小朋友,正好奇地看着地球呢?还有月亮,它总是变化着形状,有时像个大圆盘,有时又像弯弯的小船。

这难道不像一个会变魔法的小精灵吗?咱们的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转动着,就像一个旋转的大陀螺。

它围绕着太阳转,这一转可就有了四季的变化。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炎热多雨,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这难道不是宇宙送给我们的奇妙礼物吗?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哈,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转动了,那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飞出去呀?同学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我觉得会到处都是混乱,房子可能都会倒塌!”小明激动地说。

“对呀对呀,而且可能会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了。

”小红也跟着附和。

咱们再想想,如果宇宙中没有了引力,那会怎么样?是不是我们都会飘起来,像气球一样在空中乱飞?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更感兴趣啦?其实啊,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神秘宝库,等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所以呀,同学们,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知识,将来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奇的宇宙,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让人惊叹的秘密呢!你们说好不好?。

2024【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教案

2024【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教案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了解宇宙太阳系以及地球、月球等天体的概念,初步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模式二新闻导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模式三问题导入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

茫茫宇宙,渺无边际。

仰望星空,你肉眼看到了什么?肉眼看不到的还有什么?你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请列举在学案上。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一)地球在宇宙中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教材P6,以太阳系为例,认识宇宙中天体的相互联系。

人教版(2024)-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2024)-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包括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能力。

3.区域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区域,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分布。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课前解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开篇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宇宙环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认识地球的特殊性。

四、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的特殊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天体的图片、视频等。

2.制作天体系统层次模型的材料,如卡纸、彩笔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展示美丽的星空和各种天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这些景象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宇宙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讲解天体的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介绍主要天体类型的特点和例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师以地球为例,逐步介绍天体系统的层次。

从地月系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利用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要求学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主要原因。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在宇宙中】1.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而且不同尺度相互联系。

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天体系统的概念,而是从银河系和太阳系这两个尺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材图1.1“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体现了不同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教材图1.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拟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中将八颗行星画在太阳的同一侧,可方便学生直观看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地球的体积、质量等),对地球上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正是如此,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因为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自转和公转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说它特殊,因为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所知,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4.“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重点落在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上,旨在加强学生保护好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播放科幻电影中有关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影视片段。

【过渡】视频中我们看到外星人正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一旦找到并到达地球,他们可能对地球进行侵占。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嘿,同学们,咱们今天聊聊个大事儿——地球的宇宙环境。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超级大的操场上,这个操场啊,其实就是我们的太阳系,而你,就是那小小的地球,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悠哉游哉。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太阳系的家长——太阳。

太阳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大火球,整天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给咱们地球提供能量,让万物生长。

没了它,咱们就得过上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冻成狗不说,植物也长不了,动物也得饿肚子。

所以啊,咱们得感谢太阳公公,每天不辞辛劳地“上班”。

接下来,咱们得聊聊地球在太阳系里的邻居们。

先说那水星吧,这家伙离太阳最近,热得跟啥似的,估计上面连水都蒸发成气体了,所以叫水星,其实是名不副实。

金星呢,也是个狠角色,表面温度比炼钢炉还高,上去就得变成烤红薯。

火星呢,名字听着挺火,其实冷得要命,还有沙尘暴,不过科学家们老说它可能是咱们未来的第二家园,谁知道呢,以后说不定咱们能上火星串串门。

再往外走,就是那些个气态行星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个个跟大胖子似的,全是气体组成的,风一吹,那肚子上的“赘肉”就晃悠。

特别是土星,腰间还围着个闪亮的腰带,那就是它的光环,美得跟啥似的。

不过啊,同学们,别忘了咱们地球可是个特别的存在。

在这么多行星中,就咱们地球上有水、有空气、有生命,多神奇啊!这就像是在一堆普通石头里,突然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咱们得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保护好咱们的地球家园。

最后,咱们还得提提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它们虽然神秘莫测,但却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们还在努力研究它们,想要揭开宇宙的更多秘密。

说不定哪天,咱们也能成为揭开宇宙奥秘的一份子呢!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

希望大家能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也能更加珍惜咱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家园。

记得哦,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科学初中公开课教案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科学初中公开课教案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科学初中公开课教案地球与宇宙的奥秘科学初中公开课教案地球与宇宙的奥秘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区别;2.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3. 掌握地球运动的原理与周期;4.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5.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2. 地球运动的原理与周期;3.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地球仪、模型等;3. 视频资源:相关地球和宇宙的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好奇宇宙的奥秘?我们今天将一起来揭开地球与宇宙的面纱。

二、地球的结构和组成(20分钟)1. 地球的层次结构教师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结构,并解释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含义和特点。

2. 地球的组成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水和气体等。

三、地球运动的原理与周期(25分钟)1. 地球的自转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概念及其周期,解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球的公转利用地球仪和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原理和周期,进一步解释季节的变化。

四、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0分钟)1. 宇宙的起源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起源的科学解释。

2. 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宇宙的时间线为脉络,讲解宇宙的演化历程,包括恒星形成、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等。

五、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地球与宇宙的理解,并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热情。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扩展活动:学生可通过书籍和互联网资源,自行深入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奥秘,完成相关作业或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球的组成- 地球运动的原理与周期-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宇宙的起源- 宇宙的演化过程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开展,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理解得到了拓展。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教案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教案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1:请学生看书,然后看谁写的又快又多关于太阳的概述。

学生归纳: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太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活动2: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设计意图提高阅读和记忆能力1998+11=2009年为太阳活动的谷年活动8:描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9:同学们一起看板书总结。

做练习一个一个提问课堂巩固练习、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是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A)最外层(B)色球层(C)光球层(D)日冕层、按照每秒钟行进30万千米的光速计算,太阳光达到地球需要学生归纳:太阳风对短波通讯有影响。

太阳黑子或耀斑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有损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宇宙中,除了太阳外,月亮也是地球一个非常重要的近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也是离地球最近的的天体,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用学生熟悉的事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兴趣。

问]:月球表面为何有明暗交错?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究竟月面的那些构造和明暗交错直接有关呢?辅助]:出示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远处感受月面“远景”。

归纳]:月球表面百孔千疮,环形山是一种圆形低洼地带,被环形降起所包围,明亮的到),阴暗部分是的平原和低地(光线弱或光照不到),这些阴暗的低地曾被称为“海”和“洋”!所以自古人类会对月球有那么多的遐想。

板书]:a、月球的形状——球形亮的月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太阳的反射光。

4.1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月球的概括:(1)是地球唯一的卫星.(2)、表面形态:a、月球的形状——球形b、月球表面有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

科学初中教材地球与宇宙第三十四章教学方案

科学初中教材地球与宇宙第三十四章教学方案

科学初中教材地球与宇宙第三十四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以及珍惜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2.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1 地球的构造a. 地球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b. 大陆漂移理论。

1.2 地球的运动a. 自转和公转。

b. 地球自转的影响:昼夜交替、地理经度和地方时间的概念。

c. 地球公转的影响:四季交替、各地温度的差异。

1.3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a.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b.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c.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光线、热能和重力。

2. 教学方法2.1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2.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装置、模型等辅助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3 图片和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与宇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宇宙的神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地球自转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解释与讲解依次解释并讲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以及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3. 实验教学带领学生进行以下实验:a. 利用水果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b. 使用倾斜木板和灯光模拟太阳高度角的变化;c. 利用放大镜和纸板观察月相变化。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5. 归纳总结小结地球的构造和运动,以及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6.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或田园观测,体验身临其境的宇宙之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合作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的实验应编写实验报告,并予以评价。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地球与宇宙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形的看法。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

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

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干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恼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1)0o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南北回归线(23o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南、北极圈(66o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大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l/10000的比例尺放大l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
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1)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

3)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二、太阳和太阳系
1、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

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的半径约为700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分为氢和和氦。

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

光球层比较活跃,温度约为摄氏六千多度,属于比较“凉爽”部分。

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们称之为“黑子”。

光球层外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能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

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

色球层之外是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