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课后部分答案·第四章
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课后部分答案·第四章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1、地图的用途决定了地图投影的选择方向。
大比例尺的自然地图,都是反映国家和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的基本地图,要求形状、面积正确,与同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一样,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比例尺地图用国际的UTM 投影。
小比例尺的自然地图根据制图位置、大小、形状选择,反映资源分布的重视面积概念,一般选择等面积性质的,航空图选择等角性质的。
2、“视觉变量”指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的变化因素。
7个基本视觉变量:形状,符号在视觉上最重要的差别;尺寸,直径、宽度、高度、面积、体积上的变化;方向;明度;密度,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颜色;结构,指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
3、几何符号的构图方法:一、轮廓变化;二、内部结构变化,这是主要手段;三、方向变化;四、变形;五、组合;六、颜色。
按照系列设计的概念来设计几何符号的系列结构:利用不同的基本形态表现一级分类,依据各自的差异表现二级分类,再依不同的颜色表现三级分类。
有时候颜色比结构明显,也可作为二级分类依据。
建立系列结构的原因:几何符号简单的图形不易与对象联系,使读者难以记忆,所以从根本上降低了读图的效果。
4、如何利用不同的面状符号表现面状要素从定名尺度到比率尺度的所有变化:面状符号的主要表现类型有两种:一种以图纹和色彩差异反映不同质量特征;另一种以明度差异表现等级概念。
如线的方向、交叉和各种结构形式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反映面状要素的质别差异(定名);通过线的粗细、间距和组合密度反映区域间的数量等级差异。
用“普染色”,色相变化表示质量差别,用同一色相或近似色相的颜色体系中的明度或饱和度变化反映数量差异。
5、组合图例的构建方法:先按单一系列单独设计,然后按其组合状况,在图例中将它们组合起来。
如地貌类型图,设计时一方面按形态的系列用越高越暗的思想确定由平原到山地的饱和度的变化原则,另一方面按照成因因素设计主色调,然后在具体的各基本类型中体现两者的结合。
作业-专题地图制图
《专题地图制图工程》答卷:姓名:王子豪学号:070112941.基于某个GIS平台,简述其专题地图制图功能,并应用10个表示方法中至少8个方法制作专题地图。
使用ArcGIS软件制作专题地图在ArcGIS9.2中数据主要有ARCCA TALOG来管理数据的。
在ARCCA TALOG中可以创建数据库、数据要素集和数据要素类等。
定义其属性,然后在ARCMAP中通过各种方式(数字化或数据转换等)输入其空间数据和通过open attribute table输入属性数据。
(如图所示)建立数据库建立要素集和要素类创建新的数据层在属性表里添加属性数据2、不同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输入以后,就可以制作专题地图了。
ARCMAP能够生成多种专题地图,如单一符号地图、唯一值地图、颜色分级地图、符号分级地图、多变量地图、图表地图、密度图等。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生成各种专题地图。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点击所要操作的图层:右键弹出菜单,然后单击PROPERTIES ,在layer properties 选择symbol选项卡其中:FEA TURES为单一符号地图,如下图:Categories是单一值制图:Quantities为定量数据制图,是用数值来量算要素的某种大小值,它和类型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要素是由唯一属性值(如名称)来描述。
Charts为使用图表来表达数量:如饼图、直方图和堆栈直方图等。
Multiple Attribute为使用多个属性来制图:以下为8种表示方法在Arcmap9.2中的应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质底法分级统计图(耕地变化图)及线状符号法定点符号法(1998年劳动力)定位图表法点数法(98年化肥施用量)范围法(分别表示棉花和水稻主要产区)2.简述分析评价结论地图与GIS的关系并试举一个实例说明评价结论地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结论和评价类型地图是根据某种需要,在现象分布地图或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采用一定数学模型,更深入地阐明现象的内在实质,更深入地研究现象或过程的相互联系、内部关系和规律,进行动态预测和评价分类,编制出研究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结论地图。
地图制图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河海大学
地图制图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河海大学河海大学第一章测试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A:地理要素 B:补充说明 C:数学要素 D:辅助要素答案:地理要素2.提出制图六体理论的制图学家是:()A:沈括 B:裴秀 C:郭守敬 D:贾耽答案:裴秀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A:对 B:错答案:错4.地图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可量测性、直观性和一览性。
()A:错 B:对答案:对5.地图的功能有哪些?()A:信息的载负 B:模拟功能 C:认识功能 D:传递功能答案:信息的载负;模拟功能;认识功能;传递功能第二章测试1.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A:a=b B:a•b=1 C:a<b D:a>b答案:a•b=12.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A:中央经线 B:两极 C:赤道 D:各纬线答案:中央经线3.球面是个不可展开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开成平面,必然发生断裂或褶皱。
()A:对 B:错答案:对4.图上的三北方向线分别指的是真北方向、坐标北方向和磁北方向。
()A:错 B:对答案:对5.世界地图常用的投影方法有()A: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墨卡托投影 C: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D:摩尔威特投影 E:桑森投影答案: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墨卡托投影;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摩尔威特投影;桑森投影第三章测试1.有关地图注记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A:地图注记不能说明数量 B:地图注记不能说明质量 C:地图注记不能说明符号的性质 D:地图注记可以指示数量和质量答案:地图注记可以指示数量和质量2.能够表示地物数量特征的视觉变量有:()A:形状 B:亮度 C:网纹间隔 D:尺寸答案:亮度;网纹间隔;尺寸3.光的三原色又称为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A:对 B:错答案:错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A:形状 B:颜色 C:网纹 D:尺寸 E:方向答案:形状;颜色;网纹;尺寸;方向5.地图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有哪些()A:屈曲字列 B:垂直字列 C:雁行字列 D:水平字列答案:屈曲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水平字列第四章测试1.在编绘地图的过程中,规定居民点的人数达到1000以上则选取居民点,低于1000则舍弃,这种方法叫:()A:等级法 B:资格法 C:定额法 D:标准法答案:资格法2.编图时,对地图上的符号发生占位性矛盾,通常采用什么手段处理:()A:舍弃 B:取舍 C:移位 D:压盖答案:舍弃;移位;压盖3.河流经过图形概括,其长度肯定会缩短。
《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
2.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照地形图所规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在图上用细实线表示。
3.投影变换:天通过寻找相应的函数关系,把一种投影转变成另一种投影,就是投影变换。
4.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称磁方位角。
5.地图注记:地图上文字及数字的统称。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很好补充。
主要包括:名称注记、数字注记、说明注记。
6.变形椭圆法:是指地球椭球体面上的一个微小圆,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后变成的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
通过变形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特征进行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
7.DRG 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经扫描仪数字化后,通过图幅定向、几何纠正(仪器误差、图纸变形等)、灰度和色彩统一、坐标变换、整饰处理等过程,最终变成数字栅格形式的地图。
8.地图分层:在地图数字化的时候,将要素根据不同特征属性,分为多个图层,便于数据的管理与提取。
9. 地图概括: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形成新的空间概念的过程。
10. 间曲线: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一般用长虚线表示。
11. 彭纳投影:等积伪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对称与中央经线的曲线。
亚洲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
12.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13.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微分圆,将它投影后变为椭圆,通过研究其在投影平面的变化,作为地图投影变形的几何解释。
14.地图投影: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15 磁坐偏角:以坐标纵线为准,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地图学答案
基本概念1、连续比率方式p1932、粗细等高线p2453、遥感技术p274、常规编图 p225、矢量6、居民点 p2477、RTK定位技术 p1058、符号化 p1449、局部比例尺 p7710、条件比率符号 p19211、离散分布 p9912、地图注记 p18313、符号化 p14414、图幅注记 p18415、等高线平距16、平滑化 p9917、椭球体 p3518、栅格19、顺序量表p10820、翻版 p33321、连续比率方式 p19322、地图 p423、1956年黄海高程系 p4324、旁向重叠 p9125、编绘原图 p25326、位置的顺序 p23527、尺寸变量 p16628、临接判断正误1、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2、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3、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4、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5、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6、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7、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8、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9、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10、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11、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12、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13、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14、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15、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6、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专题地图制图
专题地图制图复习1.专题地图的特点:(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征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的要素显示较为概略或不显示,表达比较深刻;(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表示内容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没有的,有时是地面上根本看不到的或者无法测量地理事物;即不仅可以表示空间分布,而且可以表示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3)具有编图资料丰富、制图工艺复杂、反应事象多样等的特点;(4)具有特定的符号系统和多样性的表示方法;(5)外观上具有“图形丰富、形式多样、符号简洁和图面清晰”的特点。
3.专题地图的构成:(1)数学要素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在专题地图中,对人文经济现象的表示一般是其相对宏观的态势及其在区域间的对比,因此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
在这种地图上,坐标网为地理坐标网——经纬网;控制点不表示;地图定向则以中央经线为正北方向。
(2)专题要素专题要素是专题地图内容的主体。
可以根据地图的主题和用途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表示。
(3)辅助要素描述区域地理状况的水系、植被、交通网、境界线、地貌等要素(地理基础要素),是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存在的,表示这些地理要素的地图称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底图具有确定方位骨架作用,是确定专题要素的控制系统,底图中的要素就是地理底图要素。
4.专题地图的分类(1)按照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照内容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地图。
1)自然地图①地势图:主要表示地貌、水系,以显示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
②地质图:显示地表各种岩层的分布,并反映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和发展。
③地貌图:反映地表形态的外部特征、类型、形成发展及其地理分布。
④气象气候图:反映地表气象、气候情况,包括太阳辐射、地面热力平衡、气团、气旋、锋面、气温、降水以及气候区划等。
⑤水文图:显示海洋水文和陆地水文现象,包括潮汐、洋流、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分、湖泊水文、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
⑥土壤图:反映地表土壤的外部特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智慧树答案地图制图学基础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地图由于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了()。
答案:可量测性2.比例尺为1:50万的地图属于哪种比例尺地图()。
答案:中比例尺地图3.以下哪项不属于专题地图()。
答案:地形图4.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要素()。
答案:居民地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地图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更加强调制图对象的空间联系和随时间的变化;地图不再单纯地描绘地球表面;地图正在由“纸质”地图向“无纸”地图转变6.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
答案:辅助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7.现代地图学的现状和发展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答案:地图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不断探索;专题制图进一步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研究技术体系8.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制图综合手段,使地图具有一览性。
()答案:对9.航空像片能够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
()答案:错10.地图可以应用于地方病与流行疾病的分析与防治。
()答案:对第二章1.图上1 cm等于实地1 km,属于哪种比例尺()。
答案:文字式比例尺2.地图比例尺的主要作用()。
答案:其他选项都是3.下列哪种比例尺不使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答案:1:100万4.以下哪些为分州分国地图常用投影()。
答案:彭纳投影;斜轴等积方位投影;正轴等角圆锥投影5.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长度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纬线长度赤道最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极地的纬线长度为零。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差相同的经线弧长相等,椭球体面上,从低纬向高纬稍有加长。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同的纬线弧长相等。
6.下列哪些图号是正确的()。
答案:J50B001001;J-50-A7.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
()答案:对8.大地水准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
()答案:错9.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地图制图学习题及答案
地图制图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12.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1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1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15. 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16.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17.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18.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19.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20.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2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23.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24.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25.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26.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27.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 之比;28.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2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30. 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31.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32. 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3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36. 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37.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38.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39.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40. 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41. 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42.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43.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44.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45.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46. 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47.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48.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49.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50. 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51. 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52. 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53. 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54. 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55.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56.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5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58.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59.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60.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1.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2.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63.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64.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5.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6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7. 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68.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9.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70.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71.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72.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73.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74.资源容量: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22.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27.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32.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40.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42.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45.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46.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47.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48.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49.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50. 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51. 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52. 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53. 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54.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º,纬差3º划分;55. 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56.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57.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58. 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59.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60. 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判断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三、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4.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7. 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8.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p=1 Ψ0=90º②投影公式:μ1=cosz/2 μ2= secz/2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④变形分布规律:ⅰ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ⅱp=1ⅲμ1< 1 μ1 1→0.707 μ2 >1 μ2 1→1.414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9.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10.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11.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12.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13.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1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15.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16.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17. 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18.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19.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20.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4记号构成地图21. 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22. 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23. 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24. 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25.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26.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地图制图2-试题讲解
2011年试题 第四题(18分)
3、简述如何编绘居民地和水系等地理底图要素 选取乡镇(含)以上居民地,能用平面图形表
示的居民地进行图形综合,不能用平面图形表 示的改用圈形符号,圈形符号要放置在原平面 图形的中心。水系选取主要河流、湖泊、大型 水库,并对它们进行图形概括。
2011年试题 第四题(18分)
4、简述如何用饼图和柱状图方法表示专题要素, 以及如何配置符号 。 用柱状图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 用饼图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 成 。符号配置在县(市)行政区域的中心位置。
2012年试题
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 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 mm×265 mm,展开页制图尺寸 390 mm×265 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 规模”专题图。 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 (1)中国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5年,包含县级(含) 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 m)、 地名等要素。 (2)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6开本)电子版 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数据,已更新县级 (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1年。 (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5)2011年统计年鉴,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
2013年试题 第六题(18分)
3、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
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匀色、河流等水域颜色调亮,投影变换,分
辨率适当压缩变换。
2013年试题 第六题(18分)
4、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选取需要的地名、注记、境界、道路和河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地图三要素》课后习题含答案
《专题地图三要素》习题含答案一、基础过关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地图,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读图1,完成1~2题。
图11.学校位于科技园区的( )A.正西方 B.东北方 C.正东方 D.西南方2. 小明量得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如果他从学校到火车站,大约要走( )A.450厘米 B.450米 C.150厘米 D.150米读图2,回答3~4题。
图23.分析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 )A.比例尺甲小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乙比例尺为数字式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4.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B.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C.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东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二、素养提升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
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
据此完成5~6题。
图35.小明所在学校()A.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C.从广场向正西走可直达校门 D.早上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6.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A.1∶10 B.1∶100C.1∶1000 D.1∶10000图4为沈阳市某小区平面图,该小区占地约30000 m2。
读图,完成7~8题。
图47.2019年3月21日,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该同学最有可能进入的小区大门是( )A.甲B.乙C.丙D.丁8.该小区平面图的比例尺可能为( )A.1∶500 B.1∶5000 C.1∶50 000 D.1∶500 000 三、高考链接(2019年北京卷)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5,回答第9题。
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课后部分答案·第八章
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第八章课后部分答案4、政区地图的特点:用途广、政治性强、现势性要求高。
与普通地图相比,在对各要素的表示方面有什么特点?一、境界线是政区图上最重要的要素,应根据比例尺表示的最大可能性完备而正确地表示。
尤其是国界线,每一个弯曲和转折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测绘局审定的现势图标绘。
二、居民地。
一般表示出各国的首都、国内一级行政中心及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城镇、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海港等。
符号注记的大小以人口数为分级依据。
我国的政治行政区划图中,县级以上居民地全部表示。
行政区划图尽可能多的表示居民地。
三、交通网。
选择考虑它对于各个行政中心的联系。
四、水系。
与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相比,政区地图上水系的表示较为概略,只表示水系的总的结构特征。
五、地貌及其他。
政区地图上一般不表示地貌,但可以用晕渲法显示区域地形的起伏特征。
5、反映人口分布现象的主要方法一、定点符号法。
以一定大小的符号,用分级比率表示。
这种方法能给人一个居民点人口是多是少的直观形象,但无法判断人口分布的密度。
二、定点符号法与点数法配合。
城市按“比率”的定点圈形符号法,而农村用点数法。
为了反映农村人口不均匀分布的特点,用定位布点法。
这种方法对地区内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作了较为完善的描述,反映的是绝对的数量指标。
农村人口的差异从点子的疏密反映。
三、定点符号法和分级统计图法配合。
农村人口以分级统计图法反映其相对密度差异,当农村的人口密度不大时此法较好。
四、分级统计图法。
如果区划单位划分的较小,在统计时又区分了人口居住区和无居民居住的地区,则编图时按居民实际分布区域计算其相对密度并分级涂色。
五、伪等值线法和分级等密度区域法。
在编制小比例尺人口密度分布图时,往往根据区域统计的数据计算转换为规则几何网格的人口密度值,经内插勾绘成等密度线或联结成分级等密度区,以表示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
前者显示分布趋势较好,并反映其过渡特征;后者反映区域间的对比则较强。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尔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和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2、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间断成片分布范围的表示方法。
3、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符号准线、等和表示要素四数量指标具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4、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以电子屏幕实时现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为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5、普通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概貌的地图。
6、质底法:按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普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质量差别的表示方法。
7、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
8、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之间存在比率关系,但是两者纸币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而是在绝对比率上加上某种函数关系条件。
9、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以及其背景的影响,有些给人轻的感觉,有些给人重的感觉。
10、定位图表法:是一种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的表示方法。
11、连续比率符号: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
12、互补色: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得到的间色,与另外一原色为互补色,混合可得黑色。
二、填空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四种。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一、单选题1. 《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D)。
A.沈括B.魏源C.贾耽D.裴秀2. 已知一块耕地的实地面积为6.25km2,图上面积为25cm2,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1万B. 1∶5万C. 1∶10万D. 1∶50万3. 图号为E24C010011地形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50万B. 1∶25万C. 1∶10万D. 1∶5万4. 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 B )。
A. 1∶30万B. 1∶25万C. 1∶20万D. 1∶15万5. 以下属于1∶1万地形图图号的是( C )。
A.G49E007008B.G49F048016C.G49G096002D.G49H0010016. 以下地形图图号正确的是(D)。
A.J50B001004B.J50C004016C.J50D016012D.J50E0240247. 在我国范围内,1∶5万地形图的图幅经纬差是(C)。
A.20′×10′B.30′×20′C.15′×10′D.30′×15′8. 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划分为(B)1∶25万地形图。
A. 4幅B. 16幅C. 64幅D. 256幅9. 一幅1∶25万地形图可划分为(C)1∶5万地形图。
A. 9幅B. 16幅C. 36幅D. 64幅10. 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 A )。
A.地图投影B.投影变换C.投影反解D.曲面映射11. 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 D )。
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B.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C.等角横切圆柱投影D.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12. 目前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B )。
A.高斯投影B.等角圆锥投影C.改良多圆锥投影D.等积圆锥投影13.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它们的投影变形分布规律( A )。
2021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理绘图作图题 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绘图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示意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1)补充完成该日20时沿AB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并用△标注低压槽的位置。
(4分)(2)分析该日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的原因。
(6分)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特征和近地面的大气结构,形成了以城市效应为主的局地气候。
暑假期间,北京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张老师带领下到天安门广场、香山等现场观测,并走进气象站收集资料,对北京市近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研究。
比湿是记录大气水汽状况的重要指标,指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下图示意2008~2012年夏季北京市城郊比湿日变化以及近地面平均比湿水平分布(单位g·kg-1)。
(1)根据2008~2012年夏季北京市城郊近地面平均比湿水平分布(单位g·kg-1),绘制沿M、N一线比湿变化图。
(4分)(2)研学小组发现,北京市城区夏季比湿低,竟然成为“干岛”。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3)研学小组发现,夏季北京郊区比湿的日变化中出现了两个低值。
选择一个低值区,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如果两个都作答,则只批阅第一个)。
(5分)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
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
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
甲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
第1章 地图与地图制图学习题和参考答案
第1章 地图与地图制图学习题和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x)2.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3.地图的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构成。
(√)4.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和定向等内容。
(√)5.地理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
(√)6.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势、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
(√)7.社会经济要素包括行政、人口、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
(√)8.环境要素指人类生活的环境状况。
包括污染与保护、自然灾害、自然保护、疾病与医疗等。
(√) 9.图外要素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比例尺、坡度尺、附图、资料、成图说明等。
(√)10.大比例尺地图是指1:10万以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
(√)11.小比例尺地图是指1:100万以及比例尺更小的地图。
(√)12.地图按照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三、问答题1.什么是地图?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答: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且按每一具体地图的用途不同有选择和有说明的显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
地图的基本功能:(1)地图具有适应于人的图形感受功能。
地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的大脑可以保存周围地理环境的清晰和深刻的印象,可以将这种印象描述给别人,使其在头脑中也建立一个多少有些相似的环境图象,也可以用某种方式再现这种印象。
(2)地图具有空间信息载体和积累器的功能。
地图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早已被人们认识。
信息的概念一经形成,就引起了地图学家的重视,开始用之于地图学表示法的研究。
《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
2.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照地形图所规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在图上用细实线表示。
3.投影变换:天通过寻找相应的函数关系,把一种投影转变成另一种投影,就是投影变换。
4.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称磁方位角。
5.地图注记:地图上文字及数字的统称。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很好补充。
主要包括:名称注记、数字注记、说明注记。
6.变形椭圆法:是指地球椭球体面上的一个微小圆,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后变成的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
通过变形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特征进行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
7.DRG 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经扫描仪数字化后,通过图幅定向、几何纠正(仪器误差、图纸变形等)、灰度和色彩统一、坐标变换、整饰处理等过程,最终变成数字栅格形式的地图。
8.地图分层:在地图数字化的时候,将要素根据不同特征属性,分为多个图层,便于数据的管理与提取。
9. 地图概括: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形成新的空间概念的过程。
10. 间曲线: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一般用长虚线表示。
11. 彭纳投影:等积伪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对称与中央经线的曲线。
亚洲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
12.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13.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微分圆,将它投影后变为椭圆,通过研究其在投影平面的变化,作为地图投影变形的几何解释。
14.地图投影: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15 磁坐偏角:以坐标纵线为准,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尔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和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2、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间断成片分布范围的表示方法。
3、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符号准线、等和表示要素四数量指标具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4、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以电子屏幕实时现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为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5、普通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概貌的地图。
6、质底法:按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普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质量差别的表示方法。
7、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
8、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之间存在比率关系,但是两者纸币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而是在绝对比率上加上某种函数关系条件。
9、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以及其背景的影响,有些给人轻的感觉,有些给人重的感觉。
10、定位图表法:是一种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的表示方法。
11、连续比率符号: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
12、互补色: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得到的间色,与另外一原色为互补色,混合可得黑色。
二、填空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均匀布点和地理布点。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地图投影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设计、地图比例尺设计。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8.符号按表示事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可以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
9.专题符号设计模式包括选择、匹配、叠置、强化、减弱、拉伸和压缩七个方面10.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是是严密的科学性、高度的综合性、精美的艺术性、较强的实用性。
11.色光色的三原色是红、绿和蓝。
12.专题地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通用地图、专用地图。
13.专题地图资料数据的分级方法主要有数列分级方法、级数分级方法和聚类分法。
14.符号按图形特征分几何、文字、象形、透视符号。
三、问答题1.地势图上要恰当的选择等高距,通常要做那些工作?(1)区分不同地貌类型的区域;(2)选择每个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地区;(3)在每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作剖面图,标出该区的地形变化点,并计算极限性和占优势的倾斜角值;(4)对每个代表性区域,研究等高线近于合并的地段和等高线较近的地段,据此选择各类地貌合适的等高线等高距;(5)把各个区域的等高线间距表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等高距表。
这里要保证等高线间距是逐渐增大的,并且包括特征等高线和常用等高线;(6)最后,研究各个区域是否都适用这统一的等高线等高距,若不适用,则需要调整。
2.试述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异同。
(1)符号法是表示点状分布要素,而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面状分布要素;(2)符号的通常可以相同,但是意义不同(3)定点符号法表示实际位置,大小表示要素的数量指标(4)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区域内现象全部的总和,位置可以配置在区域内任一适当位置。
3.专题地图符号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步骤:(1). 熟悉地图内容 (2).分析区域资料 (3).确定符号视觉感受特征(4).拟定符号构成元素 (5).符号实际设计原则(1)根据地图目的设计符号图案 (2)种类适合 (3)位置要精确(4)符号要有对比协调性 (5)符号要有系统逻辑性 (6)色彩要有象征性(7)总体要有艺术性4.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有那些?(1)客观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以数据的集群性作为分级数的重要依据;(2)分级界限应在数据变化显著的特征点上,使各级内部差异尽可能最小,等级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3)一般中间级别包含数据多,两端少;(4)根据地图的用途和要素特征,要保留个别的特征级别和分级界限;(5)应适当保持凑整的分级界限;(6)对于离散的现象,且物体个数不多时,相邻级别的分级界限可以断开。
四、综合题1、试分析质底法、范围法和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三者的异同。
(10)是把全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记),以显示连续分布且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的质的区别。
范围法亦称区域法或面积法。
适用轮廓线、着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成片的分布范围。
分级比值法是把整个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划单位,根据各区的分布资料统计的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的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
(1)三种表示方法都是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2)质底法是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范围法既表示质量特征,也可反映数量指标;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表示要素的相对数量指标。
2.试述遥感专题制图的步骤(画出过程图)。
(1)地图总体设计(2)资料收集与分析(3)初步判读(4)专题要素分类体系拟定(5)卫星影像的处理与识别分类(6)制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7)详细判读、绘制草图(8)野外校核(9)修改草图(10)专题要素图与地理底图复合遥感制图过程图3.图像识别地学相关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按照何种程序实施?内容:(1)地理相关分析(2)地理主导因子分析实施程序:(1)基于空间图像光谱特征的统计研究;(2)依据控制参数体系,进行参数量化处理;(3)在多光谱图像数据识别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参数及其量化值,进行辅助分类;(4)按照遥感图像专题解译的技术要求,通过集合投影变换等处理,实现分类图像与图形的配准。
4.色彩协调的具体措施有那些?(1)减弱两色对比强烈时可以将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的亮度或春度适当的减弱。
(2)隔断对于对比强烈的颜色,在不能改动其色彩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黑色、灰色、白色、金色或银色的线条将两种颜色隔开,可以获得协调的效果。
(3)渐变对比强烈的两色相接是,可以采取色层互相过渡。
达到一种渐变的效果。
(4)渗透两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渗透到另外一种颜色中去。
(5)改变面积(6)增加共同色素在不能协调的两色或多色中可以给两种颜色增加共同的色素。
5.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优秀的专题地图必须主体明确,层面丰富、内容清晰、色彩协调、表现力强。
就是要求地图既有对比性、又有协调性,内容和形势达到高度统一。
具体有以下9点。
(1)层面清晰,用色不能杂乱。
(2)不同色相的色彩既要有对比性,又要有协调性。
(3)同一色相不同亮度或纯度的色彩对比要能分清楚。
(4)主题要素色彩突出,底图要素色彩要淡雅。
(5)尽量和专题要素的自然色、惯用色一致。
(6)有效利用色彩的象征性。
(7)大面积图斑用色浅、小面积图斑用色浓。
(8)非制图区域用色浅,宜用用冷色或中性色。
制图区域用色浓,且宜用暖色。
(9)充分利用色彩的色相、纯度和亮度的变化。
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6.试述专题地图和GIS的关系。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用于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与表达地理信息的系统。
(1)GIS在机助制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图形处理(空间分析)是GIS的主要内容;(3)专题地图是GIS的主要数据源,也是GIS的主要输出手段;(4)专题地图是GIS的支撑。
1.试述专题地图和RS的关系。
RS(RemoteSensing)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科学技术。
它是指在一定距离外,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而用某种仪器设备和某种技术方法去感知物体的固有特征,以研究和了解我们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属性、空间分布,以及这些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RS是获取空间数据的主要手段,大尺度高精度数据获取容易;遥感制图速度快精度高;遥感数据的现势性、宏观性、多时相性和立体覆盖能力使遥感数据是专题地图重要的数据源。
2.试述专题地图制图最新研究进展。
(1)各种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如传输论、信息论、模型论、符号学、感受论。
(2)专题地图标准化和规范化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促进专题地图进一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例如成套的欧洲地质图和世界大地构造图,1:25万欧洲成套地图,国际1:100万人口地图。
专题地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广泛利用各个地图、各个国家的资料,促使制图自动化。
表示方法的标准化有利于地图信息的传递交流。
当前,地质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基本实现,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气候图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3)定量化、模式化制图定量化越来越明显,有模式化发展的趋势。
(4)制图自动化(5)快速化遥感制图3.简述等值线法及其特点。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可以表示地面和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的现象,并能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何一点的数值和强度。
特点:(1)用于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内的各种变化渐移的现象。
(2)每个点的数量指标必须是同一性质的。
(数据来源等必须一致)(3)单独的一条等值线只表示数值相等各点之间的连线,不能表示某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只有组成一个系统以后,才能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
(4)等值线间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这样有利于利用等值线的疏眯程度来判断现象的变化(5)等值线与分层设色相配合,以表示现象的质和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其明显性。
(6)等值线可直接加注数量标记。
(7)等值线不但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指标,而且可以可以反映: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现象的移动现象发生的时间现象的重复五、作图题1、假如已知A市、B市、C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如下表,请依照下表的数据,叙述此专题地图设计流程(步骤),设计图例并做草图(示意图)。
(1)确定地图的任务用途要求;(2)分析制图资料;(3)选择表示方法——分区统计图表法;(4)拟定符号系统——饼图和柱状图;(5)选择数学基础和进行图面配置;(6)底图要素设计;(7)图面配置;示意图略2、假如已知A市各区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如下表,请做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