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合集下载

以《窦娥冤》为例,聊聊关汉卿的作品都蕴含了什么思想?

以《窦娥冤》为例,聊聊关汉卿的作品都蕴含了什么思想?

以《窦娥冤》为例,聊聊关汉卿的作品都蕴含了什么思想?元朝戏曲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戏曲艺术宝库,它如染房般将歌舞、文学、音律等种种色彩融为一体,在杂剧蓬勃兴起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批惊才绝艳之人,关汉卿便是其中翘楚。

关汉卿的作品在一众元杂剧中别有味道,他风格犀利冷漠,却又不乏浪漫色彩,看似在写别人的故事,却往往能让看官看到自己。

后人评价他“适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殊”,他的作品涉猎全面,往往被看作是元杂剧的代表。

一更将以《窦娥冤》为例,来聊聊曲圣关汉卿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

关汉卿生平文人才子多生于太平盛世,仿佛只有歌舞升平,才能引发灵感。

而关汉卿却恰恰相反,他生于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的金朝末年。

在这个很多人都居无定所的时代,寒窗苦读这四个字,无疑是一种奢侈。

关汉卿很庆幸有医户世家这个身份,才能让一身才华不被埋没,不至于如杜甫般茅屋为秋风所破。

除出身医户外,我们对关汉卿的了解少之又少。

元朝建立后,他仿佛从天而降的才人,忽而出现在人们面前。

关汉卿一生落拓,自称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他不慎文人的矜持,经常出入瓦舍,与各个阶层的人来往,故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更容易为人接受。

他创作丰富,据统计,单单是杂剧便有六十余部,更不论散曲和小令。

关汉卿给世人的印象是狂放不羁,是浪人,但有才子的地方便有风流。

据传,关汉卿曾有意杂剧演员朱帘秀,还特意为她做了一首曲子——《一枝花赠朱帘秀》:“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

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

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曲中虽未直接写出对朱帘秀的钦慕之意,但字字句句都在赞美她的光彩。

关汉卿用千串珠,来写她歌喉的圆润,用光影错落,来写她舞姿的婀娜。

关汉卿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将一个风雅美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试论窦娥形象及关汉卿的创作意旨

试论窦娥形象及关汉卿的创作意旨

摘要关汉卿通过《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窦娥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出自己对异族统治的疑虑及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窦娥形象意图元杂剧以“揭露社会的不公平”,“有力地掊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为思想内涵的《窦娥冤》,是元代伟大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而窦娥则是成为反封建礼教的斗士。

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作者通过此作品表达出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大众文化的热爱及对仕进生活向往的思想。

本文就《窦娥冤》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关汉卿的创作思想及意旨。

一、窦娥形象——孝顺、贞节、抗争、悲剧命运1.孝顺。

窦娥出生在书香之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

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

七岁时因父亲一贫如洗,被卖给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

至十七岁时与丈夫成亲,但成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随即成为寡妇。

故事的开篇,窦娥就已经遭受了许多苦难,世事的多变,使其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她受封建礼教的折磨,恪守妇女“从一而终”的思想;同时,接踵而来的苦难使其对天理产生怀疑。

由于自小受腐儒父亲“三从四德”之类的教育,窦娥已经将没有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规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认命自甘,对环境逆来顺受。

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封建社会所毒害所吞噬,反而以自身的遭遇来“劝今人早将来世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毒害他人。

她是一位受社会压迫最深的弱女子,她拿这些泯灭人性的道德规条要求自己,自觉地维护这些伦理道德,早已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至于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她此时的愁苦只是对个人苦难的哀怨,只是一种青春寂寞。

2.贞节。

窦娥的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地被张驴儿父子救出。

论《窦娥冤》中亲情沦丧的悲剧意味

论《窦娥冤》中亲情沦丧的悲剧意味
中图分类号 :10 . 2 7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7 .6 82 1)30 0 .3 624 5 (0 1 —190 o
Hale Waihona Puke 窦娥冤 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王 国维 曾评价说 : “ 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 剧 汤赴火者 ,仍 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 大悲剧 中,亦无愧色 也。” “ 长期 以来 窦娥 " 冤 都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关于窦娥悲剧 的成 因更是众说纷纭,有从社会的角度对窦娥冤进行分 析 的,也有从 窦娥 自身的角度进行 分析 的,如说 “ 窦娥的悲剧,主要来 自其所恪守的信念” 但鲜 有从婆媳关系的角度对窦娥冤进行分析论述的。本 文主要从婆媳关系入手对窦娥冤进行分析。 蔡婆婆是一位年老寡居疑心病很重的生活在社 会下层的高利贷者 。因为蔡婆婆多疑,导致她把张 驴儿父亲的死误认为是 窦娥要药死她,从而婆媳之 间产生 了误会 ,在椿杌要钱的本质暴露出来之后, 作为一个 “ 中颇有些资财”的婆婆 ,并没有拿钱 家 贿 赂椿杌 ,反 而眼睁睁的看着 窦娥被推上 了断头 台,以至于悲剧发 生。因而蔡婆婆是造成窦娥 悲剧 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黑格尔说: “ 冲突双方代表着 ‘ 普遍力量’或 者伦理理想,都必须具有一定 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如果一正一邪 ,一善一恶,也不会成为理想的悲剧 性冲突。” " 窦娥和蔡婆婆本是生活在社会下层 相依为命 的婆媳俩人 ,都是生活 中弱势群体。窦娥 与婆婆之 间产 生误会,即使窦娥为婆婆死 了,婆婆 也没有为她流 一滴泪,这种不被 亲人所理解的含冤 而死才是人生的最大的悲剧 。笔者觉得 窦娥冤 之所 以能够 “ 感天动地” ,能够 “ 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 中,亦无愧色”,就在于这一点。 窦娥 “ 三岁上亡 了母亲,七岁上离 了父亲”, “ 至十七与夫成亲” , “ 可早三年光景” , “ 不幸 亡化 了”。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十三年前出外应举, 音讯全无。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 ,为什 么窦天章十 三年都 没有来找窦娥,是他不想要窦娥 了吗?下文 给了我们答案,窦天章自己说: 老夫 自得官之后,使人往楚州山阳郡 ,问蔡婆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摘要:《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终名的悲剧,通过对窦娥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和作品以及背景,继而就作品的悲剧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冤;悲剧特点一、关于作者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一倚空傍,自铸伟词”,称赞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

“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

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

《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

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关于作品《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

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

《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

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矛头直指天道神权,以生命的代价批判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喜剧已包涵着悲剧意蕴。

至于他的悲剧创作,更是酣畅淋淳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

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

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

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仅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开题报告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开题报告
(二)调查法
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019年12月 日
5、教学单位意见。
√同意开题不同意开题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名: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
姓名
学号
专业
题目
1、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作品的典型代表,由“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创作,用杂剧的形式揭露元朝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尤其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不幸。中国古典悲剧意识通常是既定信念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是“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悲剧,元代文人由于朝代更替,社会地位卑贱,在创作中经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时代情绪。
(三)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中国古典悲剧和《窦娥冤》的研究,不论是悲剧思想的内涵,还是对其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都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窦娥冤》作品的研究大多限于作品本身,很少通过作品去窥探元代文人整体的悲剧理念。所以我们可以将已有的这些研究成果与元代文人的实际境遇相结合,探寻更为深层的悲剧意识。
指导老师的指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自己的指导,探究其背后的生成原因。
三、预期结果
完成一篇不少于6000字的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4.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选题符合培养目标,。。。。。。
同意开题。

论《窦娥冤》的悲剧审美

论《窦娥冤》的悲剧审美

论《窦娥冤》的悲剧审美《窦娥冤》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它的悲剧力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道出了悲剧的两个基本要素:首先,悲剧人物必须是“有价值的”,必须具有值得肯定的正面素质;其次,悲剧人物的结局总是毁灭,或者是理想和精神的毁灭。

悲剧根源:悲剧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悲剧性冲突。

王国维认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乃出于其主人翁的意志。

”但用意志或性格解释悲剧是唯心主义的。

悲剧应当到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根源。

《窦娥冤》表现了窦娥悲剧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窦a娥对生活不敢奢求,三岁丧母,十七岁丧夫,她原打算驯顺地侍姑守寡,默默地忍受煎熬,让古老而野蛮的封建习俗慢慢地把她销蚀净尽。

可是元代封建社会连这样卑微的生活要求也容纳不下,真是“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啊!关汉卿通过对典型环境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暗无天日的元代封建社会图景:豺狼当道,虎豹横行,黑暗势力丝连线结。

在这样的社会图景里生活的窦娥连起码做人的权利都无法保障,所追求的正义和光明就无法实现,就必然会有成千上万的窦娥要被活生生地吞噬。

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冲突注定了窦娥的毁灭。

悲剧性格:悲苦命运和高尚品格构成窦娥悲剧性格的特征。

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平民弱女子。

她善良、仁爱、有自我牺牲精神。

窦娥同蔡婆在孀居生活中相依为命,在遭受迫害时患难相扶,她对蔡婆充满了怜孤尊老的体恤和友爱。

在昏官桃杌的公堂上,身受重刑“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得“肉都飞,血淋漓”,她一口咬定“委得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决不屈招;但看到血淋淋的刑棍要向蔡婆打去时,她屈认了毒杀张老头之罪,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把年迈的蔡婆从刑杖下解救出来。

接着要求刽子手绕道从后街走,担心走前街被蔡婆看见“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的惨状。

直到鬼魂托梦去见窦天章时,她还不忘请求父亲收养照顾蔡婆。

她是压迫和屠戮的反抗者,光明和正义的追求者,她抗拒地痞恶棍的威胁,她不屈服于封建衙门的吊拷绷扒,即使死到临头,她也要“争到头,竟到底”。

读《窦娥冤》有感

读《窦娥冤》有感

《窦娥冤》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窦娥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这部作品中,关汉卿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良、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以下是我对《窦娥冤》的一些感想。

首先,《窦娥冤》通过窦娥的遭遇,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却因为家庭的贫困而被迫嫁给了一个病弱的丈夫。

在丈夫去世后,她又遭受了恶霸张驴儿的欺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沦丧,人们对弱者的冷漠,以及权力的腐化。

这些现象使得窦娥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苦难。

其次,《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她虽然身处困境,但始终保持着坚强、勇敢的品质。

在面对张驴儿的欺凌时,她毫不畏惧,坚决反抗。

在被冤枉入狱后,她依然坚信自己的清白,最终在天理昭彰的正义力量下,冤屈得以昭雪。

窦娥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她的勇气和坚韧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核心精神。

此外,《窦娥冤》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虽然这部作品创作于元朝,但它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例如,权力的腐化、道德的沦丧、对弱者的冷漠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通过阅读《窦娥冤》,我们可以反思当今社会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窦娥冤》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不公,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窦娥的遭遇虽然悲惨,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赢得了正义。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之,《窦娥冤》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悲剧。

它通过讲述窦娥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同时,窦娥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她的勇气和坚韧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核心精神。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窦娥冤》中汲取力量,反思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一.悲剧地位的界定王国维认为《窦娥冤》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佳作。

王国维认为悲剧有三种不同层次:“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之者。

第三种,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1】张驴儿父子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恶人之列,但他们不是作家表现的主角;窦娥当然不会盲目的任由命运的播弄,她做出过最坚定最彻底的抗争。

所以,《窦娥冤》应当不属于前两种悲剧,仔细思量,还是与第三种比较贴合。

窦娥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不幸遭遇,在元代社会,也是普遍的。

窦娥的死是“本着一点孝顺的心情”,逼不得已“屈招了药死公公”,她明知这种行为的后果,但又不得不为之。

鲁迅比王国维说得更简洁:“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毁灭的是一个善良女性的青春生命和柔弱的殉道者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幻想。

”【2】《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其深刻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有力的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窳败的政治,强烈的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3】二.悲剧发生机制的设置窦娥的悲剧是由于其主观意志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先看窦娥主观意志对悲剧产生的影响。

首先,窦娥的贞节观。

窦娥十七岁守寡,并立志守节,时经三年。

显然,窦娥是深受儒家礼教影响的,并且是封建礼教的坚决维护者和执行者。

守节,是程朱理学特别提倡的。

如果是在宋朝,窦娥也许可以荣获一块贞节牌坊。

但窦娥的贞节观与元朝的主流意识是不符的。

蒙古族的贞节观念并不强,“一女不侍二夫”,宁可丧命也不失节,对于蒙古族来说是陌生的。

就连铁木真的女人也曾在部落征战中被人抢走,几年以后又被铁木真夺回,仍然做了王妃。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意义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剧作通过窦娥的悲剧反映了元代的黑暗,是元代社会残酷的民族压迫的一面镜子,酣畅淋漓地揭示了元代社会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作品设置情节,塑造一系列典型形象,把各种矛盾组织在一个剧本之中,制造出强烈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作品主题。

一、个人的命运悲剧窦娥原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普通妇女,却有着和其他人的与众不同。

她在小的时候就在高利贷的残酷剥削下被卖给蔡婆当童养媳,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随着赛卢医的阴谋害命,张驴儿父子的恃强霸占以及桃杌太守的严刑逼供,草菅人命,一步步把窦娥推向了悲剧的结局,也进一步突出了窦娥善良而坚强的性格。

同时,窦娥也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

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十七岁丈夫早夭,这种种不幸已将她折磨得身心惧伤。

她将这一切归之与命运,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守节尽孝。

蔡婆婆引狼入室,把乘人之危而心怀邪念的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带到家中,并说将窦娥嫁给张驴儿时,虽坚决不同意,但也没忤逆长辈,暂且忍下。

但她劝婆婆“贞心自守”,自己也严守妇道,对欲行非礼的张驴儿坚决予以拒绝。

在公堂上押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三次昏死,仍不屈服.庸官桃杌要拷打婆婆,窦娥不愿让婆婆受此酷刑,才不得不屈招投毒是自己所为.她宁愿自己受污蒙受不白之冤,也不愿让婆婆受皮肉之苦。

以及后来赴刑途中求情和向婆婆交代后事两个细节,反映了窦娥的孝顺发自内心,催人泪下。

但在豪强横行,地痞无赖逞凶,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的黑暗现实中,窦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竟成为她不得不含冤受屈的主观因素。

二、整个的社会悲剧悲剧淳朴善良的窦娥面对着恼羞成怒的,倒打一耙的张驴儿,出于对王法“明如镜,清如水”的信任,对封建官吏公正执法的信任,对封建官吏的盲目信任,毅然决然与张驴儿对簿公堂。

这一选择反倒成了窦娥冤死法场的客观因素。

庸官酷吏在“亲儿子不可能毒死亲爹”这一貌似公允的前提下认定投毒者必非张驴儿所为,剩下的只能是对窦娥的严刑逼供。

从《窦娥冤》一剧看关汉卿的忧民情怀

从《窦娥冤》一剧看关汉卿的忧民情怀

2013-03百花园地么,有的学生绘画功底很好,塑造能力很强,他可以把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塑造的都很好,甚至质感很难表现的静物都能画得很到位,但整个画面看起来还是很空洞、呆板,没有绘画性、艺术性和灵性。

究其原因是不懂得去处理画面,不会处理近景、中景、远景的虚实关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每一个物体的塑造上,使得物体之间缺少联系,彼此孤立,而不会把画面的主次分明,视觉中心表现的充分、精彩,从而导致画面整体的空间感不强。

所以必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主次、虚实关系,中景是画面的灵魂,是视觉中心,是主要刻画、塑造的地方,近景和远景主要衬托中景,通过把它们处理虚一些,相对减弱一些可以更好地突出视觉中心。

除了画好画面整体的虚实空间,还要注意静物自身的上下、前后、左右虚实关系。

例如,陶罐受光面实、背光面虚,灌口实、身体和底座相对虚,外轮廓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虚实等。

2.以色彩形式的空间表现水粉静物画的色彩空间是水粉静物画必须追求的效果,没有颜色的画不是色彩,没有色彩的静物画不是水粉静物画。

例如,有个别的学生色彩感觉差,画不出颜色来,画面很难看,甚至有的学生把它画成单色的,就像用色彩工具去画素描。

不论塑造得多好,也不是水粉画。

色彩是有虚实、有空间的,色彩的空间是通过它的冷暖、干湿、深浅、厚薄、色相、明度、纯度等属性及笔触松紧、色块的大小等元素表现出来的。

(1)色彩的冷暖、干湿、深浅、厚薄、明度、纯度等属性的空间。

一般近处的色彩偏暖,远处的偏冷,暖色在视觉上处在前面,冷色在视觉处在靠后的位置,所以通过色彩的冷暖关系可以拉开物体之间空间,增强画面的整体空间。

在色彩静物画中,处在前面或近处水果、蔬菜、罐子、台布等颜色是偏暖的,而后面或远处就相对偏冷的,有的时候尽管后面的物体自身的色彩是很暖的,也可往冷灰方面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色彩空间。

例如,远处的山、建筑看起来一般色彩是灰蒙蒙,纯度很低,近处山显得清晰,色彩鲜艳。

由近及远,物体的颜色看起来会产生逐层递减的感觉,色彩由鲜艳、饱和逐渐变灰、变淡模糊起来。

透过《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

透过《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

《长江丛刊》2018.043透过《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陈 熙/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摘 要:《窦娥冤》中所彰显地主人公意识斗争,与西方悲剧理论强调的命运观是截然不同的,某种意义上而言,《窦娥冤》中表达的悲剧性是完全具备中国古典悲剧特征的。

文章通过分析《窦娥冤》的悲剧因素,对《窦娥冤》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提升对中国古典悲剧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窦娥冤》 中国古典悲剧 现实意义《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该部作品不单单是元代杂剧中极具盛名的悲剧作品,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性戏剧。

《窦娥冤》中所彰显地主人公意识斗争,与西方悲剧理论强调的命运观是截然不同的,某种意义上而言,《窦娥冤》中表达的悲剧性是完全具备中国古典悲剧特征的。

由此可见,对透过《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窦娥冤》的悲剧因素(一)社会因素最开始由于窦娥家父贫穷无力偿还债务,便将其卖给蔡家,由此表明当时社会背景下可通过买卖儿女来换得生存的资本。

张驴儿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滋生的地痞流氓,他们压迫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蛮横无理,却没有人对其稍加阻止,由此更进一步助长了他们作恶多端的嚣张气焰。

是张驴儿导致了窦娥的悲剧,更是当时整个社会背景造成了窦娥的悲剧[1]。

而左右着窦娥最终悲剧命运的县官桃杌,其凭借着唯利是图、屈打成招的断案原则,使窦娥蒙冤背叛了死刑。

由此也不难想象,不单单是窦娥受到了极大冤屈,还有更多社会底层老百姓受到了此类昏庸官员的迫害。

窦娥家父窦天章原本扮演的是为窦娥呼喊冤屈的角色,然而其本质上也诠释了当时封建社会下的官员角色,先是粗略看了一下窦娥的案件卷宗,然后便认定是窦娥害死了自己的公公,还认为窦娥这种罪行是自身家族的奇耻大辱。

由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官僚体制的运行状况。

因而,结合《窦娥冤》整体剧情发展而言,关汉卿向世人描绘了当时黑暗的社会景象,官员昏庸无道,视人命如草芥;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庭被伦理关系所禁锢,社会秩序尤为混乱,鲜有人站出来为百姓伸张正义[2]。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教学论文)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教学论文)

•••••••••••••••••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教学论文)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教学论文)肖理嫦论《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湖南涟源三中肖理嫦一.悲剧地位的界定王国维认为《窦娥冤》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佳作。

王国维认为悲剧有三种不同层次:“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之者。

第三种,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1】张驴儿父子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恶人之列,但他们不是作家表现的主角;窦娥当然不会盲目的任由命运的播弄,她做出过最坚定最彻底的抗争。

所以,《窦娥冤》应当不属于前两种悲剧,仔细思量,还是与第三种比较贴合。

窦娥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不幸遭遇,在元代社会,也是普遍的。

窦娥的死是“本着一点孝顺的心情”,逼不得已“屈招了药死公公”,她明知这种行为的后果,但又不得不为之。

鲁迅比王国维说得更简洁:“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毁灭的是一个善良女性的青春生命和柔弱的殉道者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幻想。

”【2】《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其深刻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有力的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窳败的政治,强烈的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3】二.悲剧发生机制的设置窦娥的悲剧是由于其主观意志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先看窦娥主观意志对悲剧产生的影响。

首先,窦娥的贞节观。

窦娥十七岁守寡,并立志守节,时经三年。

显然,窦娥是深受儒家礼教影响的,并且是封建礼教的坚决维护者和执行者。

守节,是程朱理学特别提倡的。

如果是在宋朝,窦娥也许可以荣获一块贞节牌坊。

但窦娥的贞节观与元朝的主流意识是不符的。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矛头直指天道神权,以生命的代价批判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理解,他的喜剧已包涵着悲剧意蕴。

至于他的悲剧创作,更是酣畅淋淳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

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

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

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但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水平,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窦娥冤》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窦娥冤》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窦娥冤》中悲剧意识的表现作者:吴治虎何艳艳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3期吴治虎何艳艳内容摘要:恩格斯曾说“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按照其意思来理解,窦娥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其悲剧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被冤枉的宿命是不可能改变的。

本文谈谈《窦娥冤》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意识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一出悲剧。

何为悲剧?恩格斯的解释为“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按照其意思来理解,窦娥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其悲剧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被冤枉的宿命是不可能改变的。

关汉卿所处的年代是民族矛盾最为突出的时代。

在中国众多的悲剧文学中,似乎都能发现一种共性,即悲剧的产生根源往往是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所造成的,即悲剧社会化。

窦娥如果处在不同的社会当中,命运也许会有所不同。

在元代的残酷统治之下,小人物的命运当然会被整个社会的黑暗所吞没。

单独的个性张扬往往会被社会所不容,而社会自有一套合理的价值观取向。

个人只能服从而不能反抗,因此,中国的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命运往往会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境地。

而对比双方的悬殊相差甚远。

窦娥只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张驴儿和桃杌却是无赖加贪官,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强权。

悲剧的发生在所难免。

而在发掘过程中即会明了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源所在。

因此,在中国的悲剧中,社会是悲剧的主要根源所在。

在《窦娥冤》中,桃杌曾说:“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

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还有“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贪官的嘴脸暴露无疑,但其认为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并沾沾自喜。

这说明当时元代的社会已经是污吏横行天下而为所欲为了。

关汉卿关于桃杌的描写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地表现了社会的非常规化状态。

贪官污吏横行,自然恶势力流氓也就为所欲为了,因此张驴儿父子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娶婆媳,张驴儿之父被毒死之后,张驴儿才敢恶人先告状,有恃无恐。

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一)

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一)

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一)摘要]《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的形象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她的宿命论、贞烈观和只知尽义务的孝便是明证。

关汉卿通过这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可以认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关键词]《窦娥冤》封建文化悲剧《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

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说它“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窳败的政治,异常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②”。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则认定它是表现“对传统的封建制度以及维护这个制度的思想、道德、习俗表示抗争③”这个主题。

总之,学术界大都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反封建。

对这个学术界比较笼统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本文拟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从而揭示《窦娥冤》的悲剧实质。

一文学作品是通过其描写的生活和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分析《窦娥冤》的主题就应由此入手。

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是窦娥与张驴儿、桃杌的冲突。

张驴儿这样的恶棍流氓和桃杌这种贪官污吏的产生,固然与封建社会有关,但他们毕竟不是封建社会的化身,何况封建制度对他们也是严惩不贷的。

只有在封建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时,这些人渣才可能肆意横行而逍遥法外。

因此,惩治流氓和贪官,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恢复封建秩序的努力,当然也体现了人民的某些愿望。

我们不可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反封建的表现。

窦娥反抗张驴儿和桃杌的行动,是一种善与恶的斗争,而不是反封建的表现。

如果再结合窦娥的形象作一些分析,这个看法就会显得更清楚明了。

窦娥的抗争举动依据的思想武器是封建礼教对它灌输的“三从四德”。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窦娥冤》的悲剧意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矛头直指天道神权,以生命的代价批判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理解,他的喜剧已包涵着悲剧意蕴。

至于他的悲剧创作,更是酣畅淋淳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

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

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

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但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水平,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意识【摘要】《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当之无愧的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本文通过对《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及作者对作品的设计安排艺术处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管窥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窦娥冤》;社会矛盾;性格冲突;悲剧意识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作品量相当丰富,有记载的杂剧名目有67种,占元人杂剧总存目五百余种的九分之一,而流传下来的杂剧有18种。

其中有喜剧,也有悲剧,而在他的四部悲剧《窦娥冤》、《西蜀梦》、《蝴蝶梦》、《鲁斋郎》中,除了《西蜀梦》是作者对英雄的悲惨命运扼腕之外,其余三部都是描写的普通百姓小人物的喜怒哀愁,表述作者对善良弱小者的同情。

而《窦娥冤》最具代表性和批判性,被称为“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1]
一、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
元朝时期,民族矛盾的加剧,官僚统治的腐朽,选举人才方式的变化,使汉民族所重视的“儒士”,逐渐沦落成“九儒十丐”。

窦天章这一“读尽缥缃万卷书”的儒士,不得不把女儿送与债主蔡婆婆做媳妇,但他也知道,“这个哪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于他一般”。

[2]虽然心里有所挣扎:“我也出于无奈”,但为了前程他还是选择了卖儿鬻女。

当做了肃政廉访使的他看到女儿的冤魂后,又不问是非黑
白就辱骂窦娥,更狠心的要让这个成为自己前程垫脚石的女儿“永世不得人身”、“在阴山永为饿鬼”。

多么狠心的父亲,多么自私的人性!人伦大爱也不过如此,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如斯!
窦天章成为皇帝的代言人,能够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先斩后奏。

但当他看到窦娥的文宗时,竟说“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也罢”,若是如此,还要他这个“肃政廉访使”干嘛。

作为一个皇帝钦点的、从贫苦阶层熬上来的官员,他的行为从侧面诠释了什么是官场腐败,什么是社会黑暗,什么是吏治无能。

而在审案的时候,竟然也需要窦娥的冤魂亲自洗刷冤屈。

他不仅没有能力辨别黑白,更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得出真相。

官吏无能、官场黑暗的社会背景由此展现,这无疑是造成百姓苦难的根本原因。

剧中并不能找到关汉卿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仅仅能够通过“肃政廉访使”这个官位可以让我们确定剧本的背景是元代。

但他运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从侧面着笔,全方位的展现社会全貌人间百态,使我们了解到社会环境的动荡混乱、百姓的苦不堪言,从广阔的视野中去探寻悲剧的社会原因,表现了他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

二、悲喜交织的艺术手法
胡适曾说:“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念。

” [3]也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

这大概是中华民族大团圆的美好愿望加诸于文学作品之上所引起的误解。

中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悲剧理论
体系,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文学作品似乎是大势所趋,但在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观念中,是没有那种“绝望的悲”的作品的。

在关汉卿的剧作中,悲喜交织的艺术手法则体现的更为明显。

赛卢医上场时“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

这样的“自我介绍”不仅有作者故意用嬉笑的语气所增添的喜剧色彩,更有讽刺的笔法所展现的他草菅人命、坑蒙拐骗的下作形象,也暗示出当时社会下层人民命如草芥的悲惨命运。

轻松的口气,调笑的语言,也体现在贪官梼杌身上:“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用漫画的笔法勾勒出其丑态:“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这在让观众忍俊不禁的同时狠狠的鄙视一番他的丑恶嘴脸。

在悲剧中穿插着这样的喜剧描写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学审美观所决定的,有张有弛的情节结构模式,不仅不会降低剧本的悲剧意味,反增添了浓厚的讽刺效果。

中国人相信“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否泰,反其类也”。

虽然剧作描写信念被摧毁的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表现理想的幻灭,但在这破灭的惨痛中作者仍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人们的愿望:用鬼魂的形式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团圆”。

这种由悲到喜的倾向在关汉卿的作品中比较常见,虽然这种转换或多或少的带有虚幻的性质,但这更表现了作者正义善良的呼唤,对邪恶污秽的憎恨。

三、性格悲剧的刻画
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的。

” [4]关汉卿对戏剧冲突的设置,是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性格描写来展开的。

主人公窦娥的性格是刚烈的、有主见的,同时又是具有封建伦理道德的。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无赖行径,窦娥的反抗引起了对方的欲念,蔡婆婆的妥协却给了其希望,悲剧命运随着戏剧冲突一步步展开。

当张驴儿之父被药死,被诬陷的窦娥并未屈服于酷刑的淫威之下,但为了保护婆婆,她的孝顺善良使她冤招了罪行。

此时,窦娥的悲剧命运已全面展开。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 [5]窦娥为了不让蔡婆婆看见自己被砍头而央求走后街,对婆婆嘱咐说“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千百年间不知多少人看到这里会掩面而啼。

作者以一个普通、坚强、善良、孝顺的人的悲剧,刺激着被压迫者麻木的神经,引起最广大群众的共鸣,具有感动人心的效果。

剧中人物并不多,作者也并未对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做直观而详细的介绍,但作者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精确把握,使矛盾冲突不断加深,把充满了善的震撼与恶的嚣张强烈对立的血淋淋的场面呈现在观
众面前。

用极恶的现实与极善的美形成强烈的冲突,产生令人震撼的悲剧美,在矛盾达到顶峰的同时,显示了强烈的批判力量,深刻的揭露昏暗社会对百姓的残酷压迫。

四、结语
关汉卿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的反应了普通百姓细微而平凡、卑微而挣扎着的生存状态。

《窦娥冤》运用细节处理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全面而真实的展现了在官场腐朽、吏治黑暗的元代社会下,一个善良而坚贞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结尾处用浪漫主义手法先后实现窦娥三桩不符合现实逻辑的誓愿,不仅体现了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善良、正义的渴望,对天子圣明,官吏清正,百姓安乐的清明社会的向往。

窦娥作为普通百姓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不仅仅元代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她对天地的质疑,不仅仅是元代下层人民对天地的质疑,对上层统治者的质疑,更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的质疑。

注释:
[1]中国戏剧出版社.王国维戏曲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85
[2]马欣来.关汉卿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4
[3]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曲改良.胡适文存卷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9.207
[4]歌德.歌德谈话录[g].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22
[5]亚里士多德.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63
【参考文献】
[1]中国戏剧出版社.王国维戏曲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社,1984
[2]马欣来.关汉卿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白话易经编译组.白话易经全译本[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