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合集下载

古诗《暮江吟》讲解及赏析

古诗《暮江吟》讲解及赏析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古诗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让江水一半呈青绿,一半呈橘红。

可爱的是九月初三之夜,颗颗露珠像珍珠,一轮新月如弯弓。

暮江吟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铺”字用的很到位,把“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景色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后两句写九月初三的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意境优美,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全诗造成了波澜。

全诗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渗透着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白居易的暮江吟

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一、作品原文、注释及译文1、作品原文暮江吟⑴一道残阳铺水中⑵,半江瑟瑟半江红⑶。

可怜九月初三夜⑷,露似真珠月似弓⑸。

2、词句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二、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三、作品鉴赏1、艺术特色《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2、赏析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白居易《暮江吟》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暮江吟》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暮江吟》注释及译文白居易《暮江吟》注释及译文《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注释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注释: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暮江吟》译文: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暮江吟白居易(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暮江吟》全文及翻译

《暮江吟》全文及翻译

《暮江吟》全文及翻译《暮江吟》全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翻译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

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江吟篇一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及注释篇二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篇三《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1、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瑟瑟:一种宝石,澄澈碧绿。

此处指江水所呈碧色。

3、真珠:即珍珠。

赏析:俯仰之间,得一缕闲情;顾盼之中,见一番美景。

残阳斜照,映得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新月渐上,宛若一张小巧亮丽的弓;江草青青,缀满了晶莹碧绿的露珠。

“残阳”“水”“月”“露”四个意象,总括了暮江晚景的奇美。

一“铺”字,形象地写出夕阳与地平线已经是平齐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真实地再现了江面一瞬间呈现的两种颜色变化,被历代诗家所称赞。

第三句以“可怜”作为诗眼,写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赏析篇四《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暮江吟》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广受赞誉。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三、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1、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1)景物描绘: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时江面的绚丽景象。

残阳(即快要落山的太阳)将余晖酒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的情景,给人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同时,“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江水受光部分呈现红色,未受光部分则呈现碧绿色的美丽景象。

(2)语言运用:“铺”字的使用非常巧妙,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柔和光线,还赋予了画面一种平静而壮观的视觉效果。

同时,“瑟瑟”和“红”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和层次感。

(3)情感寄托:诗人将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时间转换: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引入了时间的转换,从黄昏过渡到夜晚。

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的喜爱之情。

(2)景物描绘: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月初升时的夜景。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鉴赏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风格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暮江吟①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②铺水中,
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夜⑤,
露似珍珠⑥月似弓⑦。

作品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参加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古诗词】暮江吟翻译及诗意

【古诗词】暮江吟翻译及诗意

【古诗词】暮江吟翻译及诗意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
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
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
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知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
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道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
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
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
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的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欢迎阅读!《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⑴暮:黄昏。

江:指长江。

一说指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夕阳。

⑶瑟瑟:宝石名,碧绿色。

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⑷可怜:可爱。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析一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

暮江吟古诗

暮江吟古诗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一、作品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三、作品鉴赏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暮江吟》(带拼音、注释、译文)

白居易《暮江吟》(带拼音、注释、译文)

白居易《暮江吟》(带拼音、注释、译文)
《暮mù 江jiāng 吟yín

作zuò 者zhě:白bái 居jū 易yì
一yí 道dào 残cán 阳yáng 铺pū 水shuǐ
中zhōng
, 半bàn 江jiāng 瑟sè
瑟sè 半bàn 江jiāng 红hóng 。

可kě
怜lián 九jiǔ 月yuè 初chū 三sān 夜yè, 露lù
似s ì 真zhēn 珠zhū 月yuè 似s ì 弓gōng 。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渐沉江中,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似颗颗珍珠,明亮的月亮形如弯弓。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暮江吟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简介《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翻译/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句解段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圆润而晶莹,像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暮江吟注释和译文

暮江吟注释和译文

暮江吟注释和译文《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作品原文暮江吟⑴一道残阳铺水中⑵,半江瑟瑟半江红⑶。

可怜九月初三夜⑷,露似真珠月似弓⑸。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暮江吟》诗注音⑴暮:黄昏。

江:指长江。

一说指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夕阳。

⑶瑟瑟:宝石名,碧绿色。

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⑷可怜:可爱。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白话译文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暮江吟》诗意画《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东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2024年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

2024年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 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赏析 白居易说,一道残阳的余晖,铺在了水中。一半江水泛着片片的宝石绿,一半江水泛着片片的红。
这个“铺”字用得很好,因为残阳已经和地平线齐平了,所以夕阳的余晖是平铺过去的。还有这个“瑟瑟”,这种叠加字,其实不仅仅是字词本身的意思,往往还有外观的叠加意象。江水本来就是波光粼粼的,所以这里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事实就是一半是绿光粼粼,一半是红光粼粼。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

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

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 — ︳ ︳ ︳— —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 — ︳ ︳— —︱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 ︳— — ︳ ︳—
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
暮江吟
—︱ — — —︱—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 — ︳ ︳ ︳— —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 — ︳ ︳— —︱
授课人:燕 萍 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
白居易
李白
杜甫
孟郊《游子吟》 于谦《石灰吟》
暮江吟
傍晚 江畔 吟诵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 — — —︱—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 ︳— — ︳ ︳—
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
残阳斜照 新月东升
残 阳

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月

露 珠
残 阳 斜 照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 阳 斜 照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半一 江道 瑟残 瑟阳 半铺 江水 红中 。,
瑟瑟
sit sit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珍珠
古诗中的红与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作业
画 唱说 写
1、画:试着画画诗中的“残阳斜照 图”和“新月东升图”。 2、唱:配上你熟悉的旋律唱唱这首 诗。 3、说: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中的 景色。 4、写:续写“有一天傍晚,唐代诗人 白居易漫步江边……”
古诗中的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露似()月似()。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斜照 新月东升
残 阳




新 月

露 珠
白居易
李白
必杀技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