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巧妙引诗文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长江真浩瀚啊!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看天门山”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平时朗读古诗,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受诗意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境界。
教学过程:一、熟练引用诗歌和散文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老师:早在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来到这里,写了一首流传数千年的诗《望天门山》。
现在请跟随李白游览长江。
用网络课件向学生展示的是:李白兴高采烈,乘船顺流而下,欣赏天门山的奇景。
配乐和李白朗诵诗歌:天门阻断楚河的开放,清澈的河水流回东方的这一点。
海峡两岸的青山相对,孤帆从太阳的边缘升起。
享受结局。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长江太大了!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老师总结:每个人都仔细看了看,说得更好。
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
我听说你很聪明。
我来测试你。
(黑板上写着:山),什么词?你会说与山有关的成语吗?你喜欢观光吗?你去过哪些山?你还想参观其他哪些山?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1.我只是让老师欣赏你扎实的基本中文技能。
现在我经历了很多困难。
你有信心吗?你能读这首诗吗?大声朗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诗就是画。
部编版三年级(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完整版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巧妙引诗文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长江真浩瀚啊!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古诗《 望天门山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知识点汇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李白的古诗。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 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3.“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4.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5.“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五)、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 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 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义—→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 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023-2024年部编版语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 课时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 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 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 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 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 (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 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 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在总结回顾阶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放学路上的夕阳、家乡的河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望天门山》一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句解析:山红、水尽、天际、孤帆、日边等意象的描绘。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效的。当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然而,如何让这种兴趣持续下去,是我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际”、《望洞庭》中的“潭面”,这些意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形成具体形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部编版
第六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导入新知
一首首古诗,将我们带进了我 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 中。说到古诗,数唐诗成就最高, 说到唐诗,同学们知道是谁将诗 这种文学艺术推向最顶峰吗?
假设你现在坐在船上穿过天门山,沿着楚 江顺流而下,你看着沿江的风景,有什么 感想?
找一找藏在图中的生字吧
工 作
力 努
课堂总结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 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 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 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 赏,去诵读。
再见
巍峨壮丽的长城
一、导入新
神来之笔的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婀娜多姿的西湖
一、导入新课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山不会动,应该是“立”,作者却用了一个“出”字,对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万物,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气质。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课 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游历天下。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0张PPT)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
单独、一个。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 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 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 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 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 “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诗意小结: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引奔腾的长江水从 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 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 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 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捷而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大 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山的 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诗人在描画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 体的?其他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 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诗人以天门山为主体,其他景物起衬托 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 象。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 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 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 来。风景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展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 情地读出“磅礴,雄浑,充满 阳刚之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 令人回味无穷。
望----看,往远处看。 开----断开。 至----到。 此----这里。 回----回旋。 孤----单独。 帆----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 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 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 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 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 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早晨---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午---傍晚 ---
第二天太阳 升上来
我会读词语
判断 至少 帆船
清楚 孤独
注释
• 1.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 门山。
• 2.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 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 开的,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辨析钓
( )的草地
金色 碧绿
( 可爱)的草地
无边
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我们来看 下一张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 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 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看看图中这两个娘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看情况读课文 下张
板书 玩耍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 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 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 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 绒毛朝我脸上吹。
热爱大自然 留心观察事物
下
我来演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我会说一句话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 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我”先发现了什么, 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 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品读释疑课件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个“来”字使画面顿显活跃,在浩 瀚茫茫的长江之上,一叶小舟正乘风 破浪向天门山驶来。“来”字既给画 面增添了动感,也蕴含了诗人的喜悦
之情。
归纳小结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前两句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 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的后两句:点出了诗人望天门山的地点,诗人并非站 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而是站在从“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上。孤帆是动的,因此诗人的视角也一直在变。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古诗作者和相关知 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开启今 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古诗
朗读视频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将进酒 》 《 望庐山瀑》布。 2. 西施, 春秋 时期越国美女,后人尊称其“ 西子”。她天
生丽质、秀美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学法导读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古诗,
~~~~~~~~~~~~~~~~~~~~~~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记忆默写《望天门山》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时,重点品读 比喻修辞的运用。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填一填。 1.《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长江 从 天门山 中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练习背诵古诗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断)楚江(开)碧水(回)青山(出)孤帆(来)红日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情境体验: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天门山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天门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板书内容:诗句、作者、背景、意境、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感想,字数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巧妙引诗文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长江真浩瀚啊!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品读悟诗情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水:碧绿、波浪滔天,滚滚东流)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诗人李白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老师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既然大家都画出了这首诗,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画上的景物说一说,谁来啊?(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又作“直此”。
回:回旋,打转。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的旁边悠轻快驶来。
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的画面。
学生质疑:(师预设文题)生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生B:“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生B:“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C:“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师总结: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
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5吟诵背诵古诗,默写并展示自己的画作。
(1) 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 大家会背了,那会写吗?请大家把这首诗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默写在刚画好的图画上,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好吗?(3) 3、请同学上台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学生点击网络资源学习:(白,眉州(今四川)人,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以豪放著称,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
试与同学共同吟诵:《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但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长江的诗歌,历史上好友其他很多诗人也写过歌颂和赞美长江雄奇壮美的诗词,老师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一起分享吗?读有关长江的诗词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杨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都描写了长江水波浪滚滚,气势磅礴的雄奇壮美的景象。
我们都不由得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美啊!结语留言: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夺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水也是无比壮美,江山如此多娇,也等着大家去欣赏,去歌颂赞美呢!请在留言板抒发你的感受和收获吧!《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晴”)(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波光闪动的样子。
)(课件出示)(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
)(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
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
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云雾迷茫的样子。
)(课件出示)(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奇。
)(板书:奇)(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