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试历史成语出处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常考120个类比推理成语常识

公务员考试常考120个类比推理成语常识

1、移花接木(李园)【成语典故】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遗民仍留在潢川坚守残破不堪的家园,有的沦为亡国奴,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袭变,他们获得新生,以征战、做官和讲学的形式,重振黄姓家族的声威。

到了战国晚期,申君黄歇公在楚烈王门下做官,他一心想获得楚王的信任,好伺机报亡国之恨。

为了让楚王有个后代,他曾献上好几个美女,但荒淫过度的楚王,却没有本事生养,急得他想不出主意,叹气出神。

歇公的心事被赵国来的门客李园发现了。

李园原想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楚王,又怕他照样不能生养,白费心机。

于是,李园想出个办法,把自己的妹妹嫣嫣送给了春申君歇公。

不到三个月功夫,嫣嫣有了身孕。

李园和妹妹商量后,将嫣嫣献给楚王,这样,楚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在歇公后代手中。

【成语寓意】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2、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成语出处】三国演义3、篝火狐鸣(陈胜、吴广)【成语典故】意思是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成语寓意】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4、破釜沉舟(项羽)【成语典故】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成语寓意】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5、毛遂自荐(毛遂)【成语典故】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

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

【成语寓意】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6、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成语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1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释义]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

比喻美好团聚。

多用做新婚贺词。

[语出]宋·晁次膺(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常圆。

”[正音]好;不能读作“hào”。

[辨形]圆;不能写作“园”。

[近义]鹊笑鸠舞[反义]花残月缺[用法]比喻美好、圆满的生活。

常用作祝人幸福美满的新婚颂辞。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①祝你们~;白头偕老。

②我们结婚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就等着~的那一天了。

[英译]perfect conjugal bliss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2【注音】fā rén shēn xǐng【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

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出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解释】发:启发;省:醒悟。

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讲话与文章【相近词】发人深思、发人深醒、振聋发聩【反义词】执迷不悟【成语例句】◎ 再次,这部电视剧直接切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动摇和困惑,与同类题材电视剧作品相比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 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 这次调查还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孩子眼里并不重要。

◎ 因为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

召父杜母【注音】shào fù dù mǔ【成语故事】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考试成功 成语

考试成功 成语

考试成功成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心想事成、郄诜丹桂、郄诜高第、杨穿三叶、月中折桂、朱衣使者、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等。

旗开得胜意思是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出自《射柳捶丸》。

马到成功是指战马一到,立即成功。

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

出自于杨朔《雪花飘飘》:“你今天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连喝三盅。

”及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心想事成汉语成语,中性词,意指“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

该词多用于祝福语。

郄诜丹桂晋郤詵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见《晋书·郤詵传》。

后因以“郤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帝里無成久滯淹,别家三度見新蟾。

郄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

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朱衣使者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科举考试官。

出自《侯鲭录》。

成语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

……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

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

示例:旬月之间,~,已登三甲进士。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

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示例: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在。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导语:真正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喜欢读历史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很多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一)不耻下问【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释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

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

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二)不求甚解【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甚:很;解:了解;理解。

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故事】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什么_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什么_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什么_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卧薪就是睡在柴草上。

尝胆就是尝苦胆。

卧薪尝胆是出自越王勾践的一个历史典故。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用!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的意思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征着发愤图强。

尝胆:口尝苦胆,以锻炼意志。

示例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

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

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还有孙子一起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公务员考试常用成语解析

公务员考试常用成语解析

1、浮生若梦【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梦寐以求【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殊途同归【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4、昭然若揭【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5、窈窕淑女【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

美好的女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君子好逑【解释】:逑,通“仇”。

仇:配偶。

原指君子的佳偶。

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7、塞翁失马【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8、失之东隅【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

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师:借鉴。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例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公考常识历史人物及成语积累

公考常识历史人物及成语积累

公考常识历史人物及成语积累1.原文: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出处:《吴起·吴子兵法》释义:国内意志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上阵;临战阵势不整齐,不可以进战;战十行动不协调,不可能取得胜利。

2.原文: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释义: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

3.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出处:《荀子·劝学》释义:登高挥手而招,手臂并未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风引声而呼,声并未加大,但听见的人觉得很清楚;凭借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但能到达千里之外;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

4.原文: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出处:《苏洵·心术》释义: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

5.原文: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出处:《苏洵·心术》释义: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

6.原文: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出处:《苏秦以连横说秦》释义: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

7.原文: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20个简短的励志成语历史典故

20个简短的励志成语历史典故

20个简短的励志成语历史典故1、【磨杵成针】[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

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

比喻决一死战。

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持续地镂刻下去。

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

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

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防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及出处

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及出处

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及出处一览无余【解释】全部一目了然,看上去很完整【出处】《汉书·贾谊传》:“非有一览无余之容,弗能以令吏民。

”望洋兴叹【解释】指看到别国发达,而自己国家落后,感叹不已。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三邑犹自望洋兴叹矣。

”吔犊子一窝蜂【解释】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向敌人发起攻击,列阵如同蜂窝。

【出处】清·许地山《谭陶简》:“家焉有吔犊子一窝蜂”纸上谈兵【解释】比喻理论派出来而实践能力不强,只会在纸上提出许多谈兵之计,而不能实际行动。

【出处】《文选·卜商·九辩》:“唯侠士无穷,而纸上谈兵者多,故不能以无征也。

”抱一势【解释】抱住一种局势,不再改变。

《史记·左传·平公元年》:“抱一势,使国不亡也。

”笔墨礼乐【解释】礼仪准则,泛指文部礼乐制度。

【出处】《春秋繁露·文权论》:“以笔墨礼乐为治。

”穷形尽相【解释】就形象去表现,要展现出把所有细节全都叙述出来的意思。

【出处】唐·李商隐《赠汪伦》:“穷形尽相,韵味无穷。

”胸有成竹【解释】指胸怀中已有完整的计划和料想,心里有个主意。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胸有成竹,在颠倒之际,方知其不可胜论。

”浩浩荡荡【解释】形容声势宏大,气势恢宏。

【出处】唐·杜甫《登崖州台歌》:“驰骋联军犹浩浩荡荡,万里边塞不见故乡。

”穷途末路【解释】形容处境窘迫,到了绝境。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孤雁出飞穷途末路,斜日孤鸿归。

”高楼大厦【解释】指高大的建筑物。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上往来人,高楼望故乡”。

有关历史成语的判断题

有关历史成语的判断题

有关历史成语的判断题以下是十个有关历史成语的判断题为标题的成语:一、“完璧归赵”1.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 近义词:物归原主。

4. 反义词:久假不归。

5. 造句:我借了朋友的限量版手办,把玩了几天后完璧归赵,哼,我可不像那些借了东西就想据为己有的家伙。

朋友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直夸我靠谱。

这就像你捡到了一个珍贵的钱包,里面有失主的联系方式,你难道不会像我一样归还吗?二、“负荆请罪”1.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 近义词:引咎自责。

4. 反义词:兴师问罪。

5. 造句:小张知道自己错怪了小李后,就像廉颇一样负荆请罪。

他来到小李面前,低着头说:“兄弟,我错了,我这小心眼就像那狭窄的胡同,容不得人。

”小李笑了笑说:“哎呀,多大点事啊,这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现在乌云散了,咱还是好兄弟。

”三、“纸上谈兵”1.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 近义词:坐而论道。

4. 反义词:脚踏实地。

5. 造句:你可别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啊。

你看那些只会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营销方案,却从不去市场调研的人,就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能有什么实际成果呢?我们做事得脚踏实地,像建筑工人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才行。

四、“卧薪尝胆”1.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 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 近义词:发愤图强。

4. 反义词:乐不思蜀。

4. 造句:小王创业失败了,但他没有灰心,而是卧薪尝胆。

逢考必过金榜题名四字成语

逢考必过金榜题名四字成语

逢考必过金榜题名四字成语旗开得胜,金榜题名,马到成功,战无不胜,百战百胜1. 旗开得胜:读音:【qí kāi dé shèng】释义:原指军旗一展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比喻事情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射柳捶丸》2. 金榜题名:读音:【jīn bǎng tí míng】释义: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3. 马到成功:读音:【mǎ dào chéng gōng】释义: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出自元·郑廷为《楚昭公》。

4. 战无不胜:读音:【zhàn wú bù shèng】释义: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形容力量十分强大。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5. 百战百胜:读音:【bǎi zhàn bǎi shèng】释义:每战必胜,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含“金榜题名”4个字的诗句有:1. 《神童诗》: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 《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3.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4. 《寄旧同年》: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5. 《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 金榜题名。

2. 拼音:jīn bǎng tí míng。

3. 解释:指科举得中。

4.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行测累积】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下)

【行测累积】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下)

【行测累积】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下)26.杯弓蛇影【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27.子虚乌有(司马相如)【解释】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

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出处】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

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28.金屋藏娇(陈阿娇)【解释】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

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

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

也指取妾。

【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29.凿壁偷光(匡衡)【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0.投笔从戎(班超)【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31.鞠躬尽瘁(诸葛亮)【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32.木牛流马(诸葛亮)【解释】木制的带有货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33.乐不思蜀(刘禅)【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历史教育类的成语

历史教育类的成语

历史教育类的成语《负荆请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荆是一种灌木,在古代常被用来制作刑具。

近义词:引咎自责。

反义词:兴师问罪。

造句:我和小明闹了别扭,后来我意识到是我的错,就像廉颇一样负荆请罪,还好小明很大度,很快就原谅了我。

哼,要是我还死不认错,那可就太糟糕了,像那种知错不改的人,谁会喜欢呢?这就好比在一条路上走偏了还不回头,只会越走越远。

《完璧归赵》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

造句:图书馆的书我借了很久,到期的时候就像蔺相如对待和氏璧一样完璧归赵。

嘿,这是应该的嘛,要是不还,那不成了无赖了吗?这就像借了别人的宝贝,却想据为己有,多不道德呀。

《纸上谈兵》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近义词:坐而论道。

反义词:脚踏实地。

造句:小红总是夸夸其谈,说起计划来一套一套的,可就像赵括纸上谈兵一样,真到做的时候啥也不行。

哎呀,光说不练有什么用呢?这就好比画饼充饥,能填饱肚子吗?《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近义词:发愤图强。

反义词:乐不思蜀。

造句:我考试没考好,就决定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努力学习。

哼,我可不能就这样被打败。

要是我还整天浑浑噩噩的,那可就像没有志向的咸鱼一样了。

《三顾茅庐》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解释: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

造句:我们社团为了请一位大神加入,就像刘备三顾茅庐一样,多次去拜访他。

哇,他最后终于答应了,要是我们没有这么诚心,他怎么会来呢?这就好比你想要和别人交朋友,却不愿意主动一点,那怎么能行呢?《望梅止渴》出处:《世说新语·假谲》。

经典常谈成语

经典常谈成语

经典常谈成语《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近义词**:自欺欺人。

**反义词**:开诚布公。

**造句**:小明在考试的时候作弊,还以为老师不会发现,这不是掩耳盗铃嘛!他就像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小偷一样愚蠢。

哼,他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好成绩?这怎么可能呢!这就好比一个人闭着眼睛说天黑了,大家都能看到光明,就他自己在那瞎骗自己呢。

《刻舟求剑》**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解释**:楚国人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掉落水中的剑,船在行进,剑却不会跟着移动。

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近义词**:墨守成规。

**反义词**:随机应变。

**造句**:老张做事情总是刻舟求剑。

就说他找工作吧,现在的就业市场变化那么快,他还拿着十年前的标准去应聘。

哎呀,他就像那个刻舟求剑的楚人一样可笑。

现在的工作机会就像河里的鱼,游来游去的,他却在那守着旧方法不动。

他怎么就不明白,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呢?《守株待兔》**出处**:《韩非子·五蠹》。

**解释**:宋国人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就天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撞死。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近义词**:坐享其成。

**反义词**:积极进取。

**造句**:小王总是守株待兔,想不劳而获。

他整天啥也不干,就等着天上掉馅饼。

我就问他:“你以为你是那个幸运的农夫啊?兔子哪能天天往你那树桩上撞呢?”他还不以为然。

哎,他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好事呢?这就如同在沙漠里等着雨水把自己浇灌成大树,简直是痴人说梦。

《画蛇添足》**出处**:《战国策·齐策二》。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近义词**:多此一举。

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篇一:屡见不鲜的故事陆贾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手下的一名说客,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常常被派到各个诸侯国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学识基础之下,经常口若悬河胜辩而回。

刘邦对他一直以来都很赏识,对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断的升迁。

刘邦死了以后陆贾辞去官职回到雍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陆贾育有五个儿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陆贾便把他的积蓄平均分配给他的儿子们,叫他们以此为基础自力更生开创自已的天地。

陆贾对他的儿子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对儿子们说:“我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带着数十名身着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们外出游玩,这其间无论经过你们哪一个家庭,你们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会经常来就不需要用禽兽来如待我们。

”他还跟儿子们说如果他在谁的家里度过百年,他的侍从跟随身的物品就归谁拥有。

果然在这之后他带着贵重的宝剑跟侍从们四处游山玩水,轮流在各个孩子家里吃住,数十天便换一家,他的儿子们都十分听从父亲的训话,哪家也不敢对陆贾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篇二:一鼓作气的故事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guì]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成语出处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成语出处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成语出处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成语出处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成语出处,欢迎大家阅读。

1.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论语》
2.讳疾忌医、防微杜近——《扁鹊见蔡恒公》
3.愚山移山——《愚公移山》
4.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5.韦编三绝——《史记。

孔子世家》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7.鸡犬不宁——《捕蛇者说》
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9.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10.一鼓作气,辙乱旗靡——《曹刿论战》
11.揭竿而起,斩木为兵,鸿鹄之志,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12.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优劣得所,三顾茅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作奸犯科——《三国演义》。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本里的哪些成语出自史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本里的哪些成语出自史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本里的哪些成语出自史记1、卧薪尝胆: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喂了夫差的马三年,吃了不少苦。

回国后,他决心报仇雪恨,恢复国家。

他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人才,亲自参加劳动,坚持睡在柴火上。

每次饭前,他都要尝一口苦胆,终于灭了吴国。

2、指鹿为马: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假命傅肃自杀,立胡亥为太子。

他还想篡位,特地送了一匹鹿给胡亥,秦二世。

胡亥说是鹿,赵高让胡亥去问群臣。

大臣中有一部分是被宰相赵高逼着违心说自己是鹿的,只有一部分是赵高说自己是鹿的大臣后被杀的。

3、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秦朝末年,秦朝的将军张寒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

赵王派人向楚王求助。

楚王任命宋轶为统帅,项羽率军救援。

宋轶故意拖延了这个机会。

项羽杀了宋轶,率领军队渡过漳水去帮助赵国。

他们砸了锅,把船沉入河底,决战,终于打败了秦军。

4、四面楚歌: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常考成语典故的出处,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以下 50 个成语中包含着 50 个历史典故,快来学习吧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一起学语文&让孩子爱上阅读,精于写作!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16、暴殄tiǎn 天物(商王)一起学语文&让孩子爱上阅读,精于写作!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一起学语文&让孩子爱上阅读,精于写作!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

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

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与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36、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

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

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43、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乐不思蜀(刘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