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聚苯乙烯微球-ppt
乳液聚合方法ppt课件
这是无链转移的情况
精选ppt
15
xn
kp[ M]N
Rp
103Nkp[M] 2NA
可以看出,在乳液聚合中:
聚合度与 N 和ρ有关,与N成正比,与ρ成反比 聚合速率与N成正比,与单体浓度成正比 乳液聚合,在恒定的引发速率ρ下,用增加乳胶粒 N的 办法,可同时提高 Rp 和 Xn , 这也就是乳液聚合速率快,同时高分子量高的原因
液滴上吸附乳化剂而稳定,继而又有单体扩散
进入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精选ppt
9
聚合过程
根据聚合物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乳液聚 合分为三个阶段:
Ⅰ阶段 Ⅱ阶段 Ⅲ阶段
乳胶粒
不断增加 恒定
恒定
胶束
直到消失 -
-
单体液滴 数目不变 直到消失 -
体积缩小
RP
不断增加
恒定
下降
Ⅰ阶段:乳胶粒生成期,从开始引发到胶束消失为止,Rp 递增
单体
主要要求: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与水反应
一般为油溶性单体,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
涂料用的两个主要胶乳:
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各种酯
醋酸乙烯酯单体
乳胶体系
涂料最早使用的胶乳是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现在 很少用于建筑涂料,而是用于纸张
偏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的漆膜具有非常低的水渗 透性
一般自由基聚合,提高[ I ] 和T,可提高Rp, 但Xn下降
精选ppt
16
是指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状态、胶束、凝胶三相平 衡时温度。
高于此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只以 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
C11H23COONa 36℃精;选pptC15H31COONa 62℃; 6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实验步骤(图文说明)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实验步骤(图文说明)01实验部分取一定量的苯乙烯(使用前经减压蒸馏)单体,用K2S2O8 (AR,使用前经重结晶)作引发剂,以NaCl(AR,使用前经重结晶)调节乳液离子浓度,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通氮气回流,聚合反应24h。
确定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及离子强度,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通氮气回流,聚合温度取70°C。
分别取不同反应时间的聚合物乳胶,研究反应时间对粒径的影响。
02结果分析离子强度对聚合物微球粒径的影响控制其他参数固定(单体浓度为0.87mol /L、引发剂浓度为4.3×10-3 mol /L、聚合温度为70°),单独改变离子浓度,微球粒直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变大,结果如下图。
由于所用的引发剂为离子型引发剂( K2S2O8 ),引发剂分裂碎片附在高聚物周围,由于静电排斥作用保持体系的稳定。
当加入氯化钠电解质时,随着离子强度增大,乳胶粒双电层变薄,静电排斥力逐渐下降,体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使得初始离子失去稳定性而彼此凝结,胶乳粒径变大,形成粒径较大的聚合物微球。
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粒径的影响在其他影响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单独改变反应时间,不同时间下聚合物微球的TEM照片和影响曲线如下图所示。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聚苯乙烯磁性微球0.5-1.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1.0-2.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2.0-3.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3.0-4.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4.0-5.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0.5-1.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1.0-2.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2.0-3.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3.0-4.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4.0-5.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0.5-1.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1.0-2.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2.0-3.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3.0-4.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4.0-5.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0.5-1.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1.0-2.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2.0-3.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3.0-4.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4.0-5.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1.0-2.0 um聚苯乙烯磁性微球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交联聚苯乙烯微球,6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7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8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9u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2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3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4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5u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7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8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2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3μm-24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4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30μm-4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40μm-5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50μm-65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90μm-11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10μm-15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180μm-220μm2.50%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20μm-250μm2.50%wyf 01.07。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朱 雯1,2,黄芳婷2,董观秀1,张 明2(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1;2.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 要: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
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
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单分散;微球;聚苯乙烯中图分类号: TQ316;O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31(2012)06-0775-041 引 言近年来,单分散性聚合物微球因具有形态可控、分子量可调、易于在表面引入不同功能基团等特性,应用领域活跃,受到广泛关注[1-4]。
在聚合物微球中,以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应用最为广泛,其为有序低维纳米结构的构筑提供了模板或构筑单元。
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有别于一般聚合工艺的要求,其着重于聚合产物的形态,选择不同的聚合方法可以制备不同粒径和不同粒径分布的微球。
目前,在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牌号聚合物微球的商品化生产,但价格较贵。
传统的乳液聚合中,乳液成膜后乳化剂会通过聚合物本体相迁移到乳胶膜的表面并富集,带入到最终产品中,水洗等后处理工艺也很难将其完全除净[5]。
乳化剂存在下的隔离、吸水、渗出等因素降低了聚合物产品的耐水性、耐溶剂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同时乳化剂价格昂贵,增加了产品成本。
Matsu-moto和Ochi于1960年在完全不含乳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粒度单分散性乳胶粒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此后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便迅速发展起来。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Vo 9 N0 4 L2 . D c 2 00 6 e .
乳 液 聚合 法制 备 聚 苯 乙烯微 球
于晓辉 ,董相延 ,王进 贤,杨晓峰 ,王慧茹 ,于伟利 ,崔启征
( 长春理工大学 化 学与环境 工程学 院 ,长春 10 2 ) 3 0 2
摘
要 :采 用乳液聚合 法制备 了聚苯 乙烯 ( s P )微球 ,对制备条件进行 了研 究。 电镜分析 表明 ,P 微 球平均粒 s
s h rse s y dsov n te n n p lro e kp lrsle t ,b tdd n tds le i lrs le t. p ee a i isle i o - a rw a - a v ns u i o i v n p a v n l h o o o o s o o s
采用 丹东 奥龙 射线 仪 器有 限公 司生 产的 Y . 20 00型 x射线衍射仪进行结构分析 ,采用 c 靶 u Kt c辐射 ,工作电流 2 m 0 A,电压 3 k 0 V,扫描速度
4/ n  ̄mi,步长 00 。 .3 。采 用 1本 JO 3 E L公 司 生 产 的
12 表 征方 法 .
与之有关的制备 、表征 、应用 已成为聚合物科学领 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聚合物本身具有热敏性和
粘弹性 ,因此很 难像 制备 无机 材料那 样 用粉碎 、研 磨 的方 法达 到微 细化 ,而乳液 聚合 技术 的发展 与完 善 以及微乳 液 聚合技 术 的 出现 ,为聚合 物纳 米粒子 的制备 提 供 了有 效 的 方 法 】 。本 文 采 用 乳 液 聚 合 法 制备 了 P S微球 ,并 进行 了表征 。
无 机 化 合 物 纳 米 粒 子 的研 究 已取 得 了重 要 进 展 u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 6 小时。用 N C 溶液和乙醇 a1 破 乳后 ,以 10 0 m 离心 分 离 ,6 a 真 空 干燥 2 00r p o【 = 4
《乳液聚合》课件——乳液聚合新技术及应用剖析
温度如何影响乳化剂HLB值?
非离子型油相溶解度增大,HLB降低 离子型反之
离子型乳化剂一般需要用助乳化剂——长链烷烃,长链脂肪族醇或醚 作用:调节乳化剂的HLB,吸收聚合物微粒子表面乳化剂来分散,链转移
26
三、制备工艺
早期认为需用微乳化工艺——超声波或流态均化器 自发乳化√
缺陷:消耗大量乳化剂,聚合物粒子表面含有大量乳化剂难以脱除干净
无明显恒速期
22
四、微乳液及其聚合的特点
乳液(聚合)
微乳液(聚合)
① 动力学稳定,强力搅拌形成
热力学稳定,可自发形成
② 液滴粒径100-500nm,体系浑浊或半透 液滴粒径小于100nm,透明或半透明或
明
微蓝
③ 与之相反 ④ 成核期、恒速期,降速期
单体含量低于10%,乳化剂含量高于 10%
成核期,降速期
天津大学哈润华教授——丙烯酰胺及离子型水溶性单体的反相微乳液 聚合 徐相凌——以Y型乳化剂制备单体含量较高的微乳液并研究其聚合特 征 复旦大学府寿宽教授——用原子扫描隧道电镜及差热分析手段研究微 乳液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特殊结构
24
2. 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形成
一、单体和引发体系
油溶性单体苯乙烯、氯乙烯等——O/W或W/O体系 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盐等——W/O或双连续相
高压均化器或微射流乳化器
27
3. 微乳液聚合的应用
一、多孔材料的制备
双连续相微乳液和W/O微乳液制备 孔的尺寸和形态——微乳液体系的配方 克服相分离:①提高反应速率②加入交联剂③降低聚合温度
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的制备
兼有有机和无机材料性质,如高分子材料中增加导电率,磁性等
28
三、酶催化聚合
乳液聚合聚苯乙烯微球 ppt
三:实验部分
3.1 实验步骤
乳液法制 备聚苯乙 烯微球
3.2 表征和测量 3.3 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破乳剂的初步选择分析
3.1 实验步骤
0 2 0 1
03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乳液转移至烧杯中,边 搅拌边滴加50%氯化锂水溶液10ml,使 乳液破乳,将破乳后的乳液在布氏漏斗中 用微孔滤膜减压抽滤,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 醇交替洗涤、抽滤,重复3 次,将产品置 于真空烘箱内60℃干燥24 h,得到纯净 的白色粉末状微球
五:实践心得
本次专业实践让我收获良多。 本次专业实践,是我第一次独立地进行一次完整的化学实验,包括了实验 前的资料查找,实验选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熟练掌握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更深入地理解了以前学 习的一些未解之处,但同时,也由此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切身的感受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科研 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文献的查找极大的锻炼了我对于本学科的信息检索能 力。实验设计更是对我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验。这次的专业实践使我 对自己的不足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在我以后的求学生涯中,我也会时 时刻刻谨记这些不足,务必要把知识学懂,学透。再说真正地进行实验,我 以前所做的实验都是老师们设计好的,基本上都能很顺利地做出一个不错的 结果,但是真正的科研不是这样,他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失败很多次,但你 要懂得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基本 素质。 这次的专业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积 累,更需要一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足够我受用一生的收获。经过这次 为期三周的专业实践,我收获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虽然时间 不长,但是我得到了许多能够获益一生的收获,这才是最大的成果。
高分子实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1.苯乙烯的乳液聚合目的要求掌握乳液聚合原理和方法。
1.1苯乙烯概述1.1.1苯乙烯的应用1)用于与其他单体共聚制造多种不同用途的工程塑料。
如与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制得ABS树脂,广泛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及工业上;2)用于生产苯乙烯系列树脂及丁苯橡胶,也是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及医药品的原料之一;3)作为合成橡胶和塑料的单体,用来生产丁苯橡胶、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4)可用于制药、染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
1.2苯乙烯的乳液聚合1.2.1 制备1.2.1.1 原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苯乙烯20ml,油酸钠 1.0g,过硫酸钾200mg,磷酸二氢钠62mg,NaOH 10%的水溶液,蒸馏水100ml。
实验器材:250ml斜三口烧瓶1个,15ml球形冷凝管1支,空心塞1个,50ml 小烧杯2个,玻璃棒1支,10ml刻度吸管1支,1000ml烧杯1个,温度计(1~100℃)1支,搅拌棒1支,四氟乙烯塞1个,搅拌马达1台,调压器1台,温度指示控制仪1台。
1.2.2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1.2.2.1 实验设备(反应装置图)图1苯乙烯的乳液聚合意图1.2.2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于乳化剂和机械搅拌的作用分散在介质(常用水)中形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它具有三个特征即聚合速度快,聚合过程平稳和产物分子量大。
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特别适用于生产高粘度的聚合物,如合成橡胶。
乳液聚合产物可直接用作油、涂料、粘合剂等。
若要制备粉状聚合物,则必须进行破乳,使聚合物凝聚,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由此可见,其后处理复杂,又由于乳化剂的使用,产品纯度低,但这对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制备涂料,它的优越性可大了。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质,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即同时存在亲水基和亲油基(憎水基)。
按其结构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
最常用的为皂类。
乳化剂在聚合反应中起独特作用(主要有三个:乳化作用―分散单体;增溶作用―在水中形成胶束从而增溶单体和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的体系),它的性质和用量与聚合反应有密切关系。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解读PPT课件
.
3
2、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
乳化液及乳化液的稳定性
搅拌 油
洗涤剂
水
乳液
• Emulsion(乳液):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水相
中油相形成的稳定分散相的体系。
• Latex(胶乳):高分子化合物的微粒分散在水 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水乳液体系的总称。
包括树脂,例如聚氧化乙烯、橡胶,例如天然胶乳、
合成胶乳
.
4
高分子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按照乳化剂作用形 成稳定胶束的机理
低分子乳化剂
高分散性固体粉末乳化剂
.
19
阴离子型乳化剂 (使用条件:pH>7) 常用的阴离子型乳化剂有:硬脂酸盐、松香酸盐、
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等。
阳离子型乳化剂 (使用条件:pH<7)
按照亲水基 团的性质
主要类型是胺类化合物的盐如脂肪胺盐和季胺盐。
.
30
分散介质
• 水的纯度 一般要求使用电阻率在106Ω.cm以上的去离子水。
• 水油比 乳液(温度)稳定性——设备利用率 水的用量通常为单体的60%~300% 。
• 低温冷冻剂
最常用的抗冷冻剂有二类:一类是非电解质冷冻剂, 如醇类和二醇类等;另一类是电解质冷冻剂,如无机盐。
.
31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率、粘度、渗透压等性质随乳化
剂浓度增长的变化规律在CMC
值二边也有显著不同。
.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变化
28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副作用
乳化剂一般为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残留在乳液中使胶 膜出现孔隙而不完整,因而造成耐水性、耐污性和光泽差。
乳化剂易迁移和吸附在界面而影响涂膜的附着力和光泽, 乳化剂有起泡性,因而制成的产品易产生泡沫。
乳液聚合经典教程 PPT课件
稳定性↑
SDS
0.48
◆ 加料方式
共聚单体加入方式 → M/P表面分布 → 稳定性 羧酸 分批加入 种子聚合法 → -COO- 在 M/P 表面↑
◆ 微量乳化剂作用
<CMC 加入E → 保护初始粒子 → 稳定性↑ → Nc↑ → Rp↑
◆ 齐聚物链长↑→CMC ↓ ◆ M/P中P分子量↑→表面电荷密度 ↓
稳定性↓
齐聚物胶束 成核机理示意图
齐聚物自由基
形成胶束 增长 聚并
增长 基本粒子
聚并 稳定乳胶粒
最终产物
临界成核链长ncr:St 7 MMA 82 VAc 1320
3.1.1.3 母体颗粒凝结成核 母体颗粒通过均相成核而形成 母体颗粒的聚结生成最终颗粒 聚合速度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母体颗粒的形成速率 2)母体颗粒的聚结 3)颗粒内的增长反应 实为上两成核理论的综合
水溶性单体 M2↑→ 组成M2↑→ 粒子稳定↑→ 颗粒数↑→ Rp↑
◆ 羧酸单体的中和度
加入碱和羧酸单体的摩尔比
中和度 → 油水相分配比 水相中离解程度 → 羧酸在P中含量
颗粒形成 稳定性 → Rp
中和度↑→ Rp↓
胶乳稳定性 M/P表面 –COO-决定
每-COO-占表面 0.14~ 0.23nm2/个 小
易吸附自由基, 易聚结, 分布均匀
传统
15~20% 结束
3.1.2 无皂乳液制备 使M/P稳定, 链和端基上 离子基团 来源有三:
(1) 引发剂碎片法
K2S2O8 分解 引入-SO4特点: 表面电荷小 体系稳定性差 固含量不高(10%)
聚合速度缓慢
(2) 水溶性单体参加共聚制无皂胶乳
共聚单体强亲水性 → M/P表面 稳定 水溶性单体种类 聚合工艺 → 产品影响
论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讲解
论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摘要: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
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反应温度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优化聚合配方和工艺,制得了大粒径(粒径达1.7um)、单分散(分散指数为0.059)的聚苯乙烯微球。
考察了微球在不同试剂及温度下的溶胀性能。
关键词:聚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单分散性;微球多孔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有机载体,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在离子交换、色谱、生物分离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进行多步溶胀聚合是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常用方法[2-6]。
但由于多步溶胀聚合步骤多,且在多步溶胀过程中易产生新粒子。
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多步溶胀聚合工艺进行改进,研究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制备多孔微球[7,8]。
但这种方法要求作为模型微球(种球)及致孔剂的聚苯乙烯微球必须具有较大的粒径、较窄的粒径分布及较好的溶胀性能。
目前用于单步溶胀聚合的聚苯乙烯微球都是用分散聚合法制备。
分散聚合法用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不但制备成本高,污染环境,且聚合过程中加入的分散剂会价接在微球的表面,不可避免对微球的性能产生影响。
无皂乳液聚合是指完全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少量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它是六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聚合方法。
这种方法用水作为分散介质,依靠加入的电解质即可使乳液稳定,避免了环境污染,且制得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干净。
文献报道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得的聚苯乙烯单分散好,但粒径较小(1µm)[9,10],用此微球为种球制备较大粒径的多孔聚合物必须进行多次的溶胀,不仅使反应周期变长,且影响微球粒径的均匀性。
本文通过改进无皂乳液聚合的配方和条件,制得了粒径达1.7µm,且具有很好单分散性和溶胀性能的聚苯乙烯微球。
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苯乙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过二硫酸钾(汕头市光华化学厂);氯化钠(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十二烷基硫酸钠(汕头市光华化学厂);聚乙烯醇(进口分装);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开发研究所);甲苯(天津市津沽工商实业公司);环己醇(华北地区特种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广州双键公司提供);异戊醇(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仿(广州市东红化工厂)。
聚苯乙烯树脂微球
聚苯乙烯树脂微球
聚苯乙烯树脂微球指的是一种由聚苯乙烯树脂制成的微小颗粒或球形粒子,其直径通常在微米级别。
聚苯乙烯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
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可以将聚苯乙烯树脂制成微小的球形粒子,这些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能,因此在催化剂、吸附剂、药物载体、涂层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苯乙烯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胶-凝胶法等。
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原料配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来控制微球的粒径、形貌和性能。
聚苯乙烯树脂微球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吸附分离中作为吸附剂,在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在涂料中作为填料等。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能,聚苯乙烯树脂微球能够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和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同时,由于其形貌和粒径可控,聚苯乙烯树脂微球在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总结来说,聚苯乙烯树脂微球是一种由聚苯乙烯树脂制成的微小颗粒或球形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实用资料ppt
• 本文定义正则周期矩阵对的周期不变子空间的向后误差, 并导出向后误差的计算公式.
特别给出了矩阵对的广义不变子空间向后误差的计算公式. 用一些数值例子说明本文
采用草的酸结铵共论沉.淀将-高单温固壁相碳烧结纳法米合成管了与高电微压管尖晶蛋石白正极结材合料及,其通掺杂过改冷性材冻料干。 燥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微管蛋白 将微首单管次壁 蛋 以杂通碳白白化过纳/藜紫米芦杉材红管醇醇料外与为复微模合,光管板材并谱蛋分料白子。与(结,抗I合4R-乙,癌)烯通基药、过吡冷物场啶冻(紫发干4-燥V杉射P法)为醇、合功成结原能了单合子碳体纳,力,米二从显管乙/微而微烯管基得镜蛋苯白到((AD杂V碳F化BM)材纳为)料交、米,联拉并管剂与,曼/抗微采光癌用管药本谱物蛋体等紫聚白杉合手醇/法紫段结,合杉合对,成醇产从了复而白物得藜合进到芦材碳醇行纳分料表米子。管印/ 迹用聚光合 谱征物滴。(定M和IP结粘)。果度实表验明进一:步碳研究纳了米ASP管O与和C微T-D管NA蛋的相白互紧作用密,的结果结表合明A在SP一O以起沟面,结并合方且式微与C管T-D蛋NA白结的合,主提要示A性SP能O可保能通 过与D持NA不相互变作;用而由触于发肿微瘤管细胞蛋凋白亡通的路加。 入,也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紫杉 结在果0~表3醇5明℃成,范M围功IP内形结,状E合规1在则到牛,了粪分改散上良良述土好壤;杂中化的降材解料率分上别;由1高. 效色谱测试表明1mg杂化材料可结合紫杉醇的含 打听 量85为dt,js并x 探讨了碳纳米管作为紫杉醇的载体的可能性。高速逆流色谱是近二十年发展 本研实究验 了和用牛完稀粪释、善法猪起预粪处和来理鸡的牛粪奶改液样良-品土液,壤逆测中牛雌流奶酮色中(es铜t谱r的on,含e,量由E为1)于。和其17β不-雌使二醇用(17固β-e定str相adio作l,为E2)载的自体然,降解因过此程中在生分物降离解天和光然降产解行物为、以 及环境蛋因白子温质度和和其抗他生共存素物物对E质1和尤E2降其解是的影在响传。统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和分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本G-实文四验 利链本展用用体文。稀电的释喷相还近法雾互介预质作年处谱用绍来理可,了牛以发,奶很现高以样好该速品保小激,留分逆基测D子N流牛与缔A奶高C色-合中级m谱铜y结物c基的构的和因含以工启量及激动为非作基子。共原区价复G相理-合四互,链作物体用简为具的述有特主较点了要好,高的研光结究速源合了逆能合的力成流单。的色苯掺并谱杂菲与啶W类仪O小器L分E子联D与由用C-m于方yc结面基因构的启简新动子单进区、 D达A降P至T发组最H光低es.-效1流m率式R分N高A析的受显表示到达,明了Ja显g人低ge于d们-对1组的照C组D广.4+泛JTa淋g关g巴ed注细-1胞作。胞用但内36IL是h-,17由H表e达s于-1明蛋在显白降激表低达基,达而缔到H高合es峰-物1,siR而的NHA形e则s-促1成s进iR过外NA周程作C用中D346+激hT后淋发H巴e态细s-胞1发蛋胞白射内表 IL-17表本达质.结比果较初步复提杂示,,H发es-1光siR机NA理能下还调不No十tch信分号清通路晰,,促进因外此周C有D4必+ T要淋巴借细助胞向理Th论17计细胞算分的化。优势对其电子结 同免本时费文, 发 利构体测布用和及量广电铜告喷发其的雾光二相质对谱b机聚j标可sc制体准以sh偏很进(F差好jsP行(保x t留R)相S2DD的N应)A为高电的级1子.研结构结究以构。及非和本共光文价相谱利互性用作用质D的F。特T点计和,算T研D究得D了到F合T成的计的光苯算并谱了菲和啶典几类型小何分激结子基与构C缔-数m合yc据基物因与F启实P动t子验单区 G2834-四%kg,链o中电μ适体m观子合的om在相测从-实互2 o到P际作ht应-用1原的。用,子结中发同现的果时该d一对小σ戊分致*糖子反。和与键己C计-糖m跃算y进c迁基行表因快到明启速苯动测,子定吡在区。啶G基-四配态链体体时具的,有π较F*好轨P的t主道结合要上能以,力。单导分致子Pt-形Pt式间存距在离,相激比发基后态,时
聚苯乙烯类塑料PPT课件
主讲教师:刘仿军
2021
§6.l 聚苯乙烯
§6.1.1 制备方法 一、单体制备
1、实验室制法:将苯甲醛与醋酸酐及醋酸钠一起加热而制得 肉桂酸(苯基丙烯酸) (图1)。肉桂酸常压干馏而得单体苯乙 烯(图2)。
2、工业制法:先制取乙苯,再由乙苯脱氢得到苯乙烯单体 (图3)。
2021
2、性能
PS为无色透明粒料,燃烧时发 浓烟并带有松节油气味,吹熄 可拉长丝;制品质硬似玻璃状, 落地或敲打会发出类似金属的 声音;能断不能弯,断口处呈 现蚌壳色银光。PS吸水率为 0.05%,稍大于PE,但对制品强 度和尺寸稳定性影响不大。
(1)光学性能
(2)力学性能
(3)热性能
(4)电性能
2021
§6.2.2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AS或SAN)
一、制备方法 苯乙烯与丙烯腈的共聚,其最佳工艺路线是连续本体聚合。
将两种单体按比例混合。以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 为引发剂进行共聚。 在两单体的比例中,苯乙烯一般占70%~80%,其具体 比例与共聚时的温度有关,在60℃下聚合时,苯乙烯占 76%为宜,在150±30℃下聚合时,苯乙烯以78%为宜, 这样才能进行恒比共聚合,得到组成恒定的共聚物。 两单体共聚后得到如下结构通式的随机共聚物。
§6.3.5 ABS的应用
(1)制备机械零件,如齿轮、轴承、水箱外壳、把手、泵叶轮等。 (2)制备电机、仪器仪表零部件,例如电机外罩、仪器仪表盘、
2021
§6.1.2 结构与性能
聚苯乙烯分子链结构式如上图所示,可以看作是聚 乙烯分子链上交替地连接着侧苯基。
1、结构 侧苯基的存在使聚苯乙烯具有如下 结构特点: (1)使分子链变刚变硬 。 (2)存在空间异构现象。 (3)耐化学性较PE、PP等要差。 (4)在空气中易氧,并引起降解。 (5)耐溶剂性差。 (6)有优异的介电、电绝缘性能。 (7)耐辐射性较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Nicolet8700型傅里叶变 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用KBr压片法进行测试。取1-2mg干燥后的微球粉末,
加入0.1-0.2gKBr中研磨均匀,压片,于红外光谱仪上扫描即得到其谱图。
3.2.2 粒径及形貌测试
直接取少量乳液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后,进样测试。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粒径和形貌进行观察。用滴管取几滴微球 乳液加入含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分散30分钟后,吸取一滴滴在干 净的小玻璃片上,在真空烘箱中将水分烘干,用导电胶将玻璃片粘在样品台 上,喷金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S-4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微球的 形貌,测试加速电压为20kV。
三:实验部分
3.1 实验步骤
乳液法制 备聚苯乙 烯微球
3.2 表征和测量 3.3 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破乳剂的初步选择分析
3.1 实验步骤
0 2 0 1
03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乳液转移至烧杯中,边 搅拌边滴加50%氯化锂水溶液10ml,使 乳液破乳,将破乳后的乳液在布氏漏斗中 用微孔滤膜减压抽滤,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 醇交替洗涤、抽滤,重复3 次,将产品置 于真空烘箱内60℃干燥24 h,得到纯净 的白色粉末状微球
3.2.2 微球的FT-IR谱图分析
聚合物微球的红外光谱如图3-2 所 示,3025cm-1处是苯环上C-H 的伸缩振 动峰;2922 cm-1、2848 cm-1处分别是 饱和CH 和CH2 上C-H的伸缩振动峰; 1601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492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内弯曲振动峰 ,1451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 振动峰; 698 cm-1、756 cm-1处为单取 代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振动峰。 以上分析可知,此红外光谱图符合 聚苯乙烯的结构特征,证明我们成功的 制得了预期的产品。
二: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制备条件如单体浓 度、聚合时间因素对微 球粒径,反应转化率的 影响,掌握其制备规律。 并探讨了破乳剂的初步 选择分析。 以苯乙烯为单体,过硫 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 苯乙烯微球
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 镜、对样品进行表征。
乳液聚合法 制备聚苯乙 烯纳米微球
3.3.2 单体用量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2.0 2.5 3.0 3.5 4.0
ST(ml)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改变单体 用量,考查单体用量对合成出的微球 粒径的影响,结果如图3-4所示。 由图可知,整体来看随单体浓度增 加,粒径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当乳 化剂质量一定时,单体质量的增加导 致胶束减少,粒子核数目减少,在每 个核上聚合的单体多,使得最终的聚 合微球的粒径变大。
加入适量的苯乙烯,搅拌预乳化30分钟 后,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钾,升温至70℃, 继续搅拌反应,数小时后停止加热,得 到含有聚苯乙烯微球的乳液。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温度计的 25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70ml去离 子水,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氢氧化钠, 搅拌使剂的初步选择分析
少量的无机盐的存在有利于乳状液的破乳,特 别是LiCl或 NaCl存在时,乳液分层明显,可看到 微球沉降,破乳效率明显高于不含无机盐的体系。 对于含氯离子的盐来说,一价金属离子对乳状液 的破乳效率高于二价、三价金属离子。 如图3-5所示,左为加入LiCl溶液后破乳的样品, 右为破乳前的样品。通过将两种样品进行比较可 看出,少量的无机盐的存在使乳状液破乳。 这主要是由于无机盐的存在,一方面破坏了乳 状液界面的双电层,增加了油、水两相的密度差, 使内相水析出较快;另一方面,无机盐增加了油、 水两相的极性差,使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3.2.1 微球的形貌分析
由SEM图看到,所得 微球为球形,表面光滑, 尺寸均匀,单分散性较 好。根据标尺对比观察, 微球的直径在200nm左 右。测试结果表明我们 制得的微球的形貌和粒 径较好。
图3-1 聚苯乙烯微球的SEM图 Fig.3-1 SEM images of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图3-2 聚合物微球的红外谱图 Fig.3-2 The infrared spectra of polymer microspheres
3.3 微球粒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聚合时间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220
200
Particle size/nm
180
160
140
120
100 2 3 4 5 6 7
Time/h
图3-3 微球粒径随反应时间变化图 Fig.3-3 Microsphere size with reaction time in Figure
由上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 微球粒径逐渐变大,图中反应条 件下,反应3到5小时之间增幅最 大,6小时后基本停止增长,应该 是由于6小时后反应已经达到较高 的转化率,单体被消耗光,反应 速率降低导致。
导 师:李增和 报告人:杨烨 专 业:应用化学
主要内容
01 02 03
研究背景
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部分 小结
04
05
实践心得
一:研究背景
聚合物微球是指直径在纳米级至微米级的球形聚合物,可 以直接通过特定的聚合方法制备得到,也可以将已有的聚 合物经过物理改性或化学改性得到。聚合物微球具有比表 面积大、吸附性强、凝集作用大及表面反应能力强等特性, 在涂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大孔分子筛、药物载体和 催化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用的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的方法有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 法和悬浮聚合法,又衍生出新的制备方法,例如无皂乳液 聚合、种子乳液聚合、种子溶胀聚合以及自组装等新的制 备方法,可根据聚合物微球的不同研究领域的不同需要, 选取合适的制备方式。如下表1-1,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制备 方法的比较。
Particle size(nm)
图3-4 单体用量对粒径的影响 Fig.3-4 Monomer on the particle ST(ml)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2 2.5 3 3.5 4 SDBS(g) 0.06 0.06 0.06 0.06 0.06 KPS(g) 0.1 0.1 0.1 0.1 0.1 70 70 70 70 70 T(℃) 性状 浅乳白色液体 乳白色液体 乳白色液体 乳白色液体 白色浓乳,壁 上有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