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维护劳动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劳动者,包括城镇和农村所有劳动者,都享有本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
第三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条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劳动安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监管和服务。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水平。
第二章职业卫生工作责任第七条国家领导干部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负有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度。
第九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负责。
第十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机制,对劳动者的劳动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第十二条单位应当根据本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和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信息,包括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监护记录等。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劳动者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对劳动者进行正确使用和保养的培训。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及相关保护设施的建立和使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我国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责任分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和职业病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
1.1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和公开透明等。
这些原则有效地指导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评价其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
这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3 职业病防治的措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立与使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
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4 职业病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职业病监督机构的职责、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频率、职业病鉴定与赔偿等。
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实施,确保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于2004年颁布实施,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权益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2.1 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检测等。
用人单位有责任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2.2 劳动者职业病防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的要求,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控制等。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法规中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基础。
该法规对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1.1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以慢性发病特点为主的疾病,包括职业性肺尘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以及其他职业病。
1.2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该法规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的职责。
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安排职业卫生培训等。
劳动者则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1.3 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鉴定。
一旦确诊为职业病,雇主应当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4 职业病的赔偿该法规明确了职业病的赔偿责任和赔偿的范围。
劳动者若因职业病导致损害,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助、抚恤金等。
二、职业卫生管理办法《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
2.1 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雇主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劳动者提供咨询和培训。
2.2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雇主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当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等。
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
2.4 职业卫生知识宣传雇主有责任向劳动者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劳动者也应该积极配合雇主的宣传工作,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以保护职工的生命、身体和健康为目的,规范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卫生行为的法律法规。
以下是我列举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律规定了劳工在工作场所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包括保障劳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提供的劳动保护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律明确了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和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劳工的身体健康。
3.《职业病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对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和相关救助的措施,要求用人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规定》:该规定针对特种作业人员,规定了他们必须接受的安全培训内容和标准,确保他们在特殊工作环境中的安全。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法规明确了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搬运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保护劳工和环境的安全。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指的是旨在保护环境资源,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同时要求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意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排放标准的制定和监测、大气污染物治理等方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鼓励和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理要求,包括废物的分类、处置和监管。
这些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工的权益和环境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现代社会对于职业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保护重要的法律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法律法规1. 《劳动法》:这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法律,它规定了雇主的职业卫生保护责任,并确立了职工的权利和利益。
在劳动法中,关于职工职业健康方面的规定有助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
2. 《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要求。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法律可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法律规定了对企业和雇主负有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行业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是一项重要的标准,用于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及确认。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和监测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
3.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例如通风设施、防护设备等。
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职工的健康。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制定适当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制度: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 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建立定期的职业卫生监测机制,对工作环境和职工的健康进行监测与评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目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9.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0.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11. 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1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3. 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15. 建设项目职业宾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修订版)16.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17. 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18. 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19.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1. 职业病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和促进工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标准。
为了确保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受职业病的侵害,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该法律法规规定了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行政职责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中国的劳动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职业卫生的规定。
该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劳动者有权拒绝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岗位。
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是中国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具体指导。
该条例规定了企业职业卫生的组织管理、职业卫生检测和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等内容。
企业必须按照该条例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
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了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监测和控制,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1. GBZ2.1-2007《职业卫生技术规程》《职业卫生技术规程》是中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是指导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规范。
该标准从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职业卫生检测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2. GBZ 2.2-2014《职业性化学物质接触限值》该标准规定了常见职业性化学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以及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空气浓度监测和评价方法。
3. GBZ 2.5-2006《职业性噪声危害防护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中噪声的危害防护要求,包括噪声测量、防护设施的设计与选用、劳动者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对工人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活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内容。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职业卫生的基础法律,其中包含了关于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该法规定了雇主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以及对职业病患者予以救治和补偿等内容。
二、《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该法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不受职业病危害。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根据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以及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台账。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各类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和管理措施。
该目录的制定旨在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五、《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管理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职业卫生的相关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危(wei)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及劳动者的健康。
附件:1.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2.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指南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规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者:指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不包括管理人员。
2. 职业病:指因劳动过程中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用人单位:指以劳动组织者为雇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全文)
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全文)职业卫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并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说明。
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该法分为九章,涵盖了职业卫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监督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诊断和评估等内容。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是职业病防治法重要的配套法规,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归类和编码。
该法规涵盖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
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是卫生监督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具体规定。
该办法对职业卫生监督的组织与实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与咨询、监督检查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四、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是对从事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的机构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服务内容与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五、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管理办法是对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定的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发布、使用与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是为了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理而制定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调查处理程序、隐患排查与整改等方面的要求。
七、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办法是对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与标准、质量监督与检验、销售与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八、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与分类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与分类是对职业卫生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法规。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修改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三、部门规章(1)《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1号,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
(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2014年4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7月27日起施行)。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家卫计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7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
(7)《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1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11)《卫生部卫生立法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号,1999年10月13日起施行)。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内容共7章,88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前期预防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01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02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47号令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评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47号令
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1948年 1996年 1997年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法律
行政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职业病防治法
安全生产法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工伤保险条例
尘肺病防治条例
社会保险法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职业病防治中有关法律关系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保护健康权利 政府监管部门 用人 单位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劳动者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47号令
配套规章(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配套规章(设置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47号令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评价)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宣传渠道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职业卫 生法律法规,包括政府网 站、媒体、宣传册等。
培训内容
针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 培训通常包括法律法规的 基本要求、责任与义务、 违法行为的后果等。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可以包括企业负 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员工等,以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04
立项
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进行立项,通常由政府或 相关部门提出。
起草
由专业机构或专家小组负责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审查
草案提交给相关委员会或立法机构进行审查,同时可能需要进行公 众咨询或专家评审。
讨论与修改
在审查过程中,草案可能会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
投票与通过
经过讨论和修改后,最终的草案会提交给相关立法机构进行投票和 通过。
06
相关法规文件与解读
主要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责任主 体、防治原则、预防措施、诊断与鉴定、监 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该目录详细列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和来 源,为识别和预防职业病提供指导。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
的各种措施,包括防护措施、健康检查、工作环境改善等。
02 03
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
针对劳动保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对企业应采取的劳动保 护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
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社 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防治的定义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背景介绍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监测、评价、控制因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引起的职业病和相关健康影响的科学和技术。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一部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2002年实施,为预防、控制和治疗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雇主有责任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以及对职业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和报告制度,强调雇主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明确了政府职责和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强了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的法律制裁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劳动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1994年颁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也包括职业卫生方面的保护。
根据该法,雇主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拒绝权。
劳动者有权知道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风险,并对其工作环境提出合理要求。
雇主不得违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国际劳工组织(IL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改善全球劳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是ILO制定的一项重要指南,旨在帮助各国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
该指南强调将职业卫生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4年职业卫生科现有法律法规目录
职业卫生科现有法律法规目录前言职业卫生科是一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职业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职工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利益,各国政府不断出台和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当前国内外现有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以供学习和参考。
该目录将包括不同种类的法规文件和标准,涵盖了从行业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到职业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个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卫生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以及这些法规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行业职业卫生法规1.职业病防治法2.职业病防治条例3.职业性疾病诊断标准与诊断程序规范4.化学品安全技术规范5.矿山安全法6.矿山安全监察条例7.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8.广东省集中式供热系统及设备职业卫生管理条例9.非农业用地开发项目安全卫生管理规程10.高压电气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规范1.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规范 OHSAS180012.工作场所卫生规范 GBZ1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其职业接触限值 GBZ2.24.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分析方法 GBZ1595.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监测技术规范 GBZ2456.职业性气溶胶中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测定方法 GBZ/T1927.职业性噪声危害监测方法 GBZ/T1898.职业性振动危害监测方法 GBZ/T1909.工业毒物暴露限值 GB1318710.化学实验室职业卫生规范 GBZ/T299国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病防治公约及推荐书2.职业健康与安全监管指导方针(OSHA)3.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OHSAS)4.纽约州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5.澳大利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总结职业卫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其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各自的目的都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
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
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运行制度,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用人单位实施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以及职业卫生服务技术保障等。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按职业病目录和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受到保护制度;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职业病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鼓励科学防治。
淘汰落后的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机构及其队伍管理制度等。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承诺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职业卫生工作。
本文将介绍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的出台可以推动企业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生产,预防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2.1 职业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法律体系的核心。
这部法律规定了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措施,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等内容。
根据这部法律,用人单位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使用安全的设备和工具,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等。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实施。
2.2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除了职业卫生法之外,还有一系列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其中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条例》、《职业性病害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工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定》等。
这些管理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职业卫生管理条例》对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职业病防护工程等进行了具体要求。
《职业性病害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则对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进行了规定。
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2.3 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在职业卫生领域,还有一些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各种职业卫生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和实施依据。
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125
作业(必做)
职业卫生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立 法目的是什么?
3.3.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002.1.1发布 危害因素分十大类。 3.3.10《高毒物品目录》 2003.6.10发布,记录54种高毒物品。
3.4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办法》 明确了职业病诊断标准。为了规范职业病诊 断鉴定工作,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 制定的.
13、监督检查
安监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履行的职责:第64、 65条,主要是检查,查处问题----手段包括 责令停止违法作业,封存造成危害的材料和 设备等。 14、法律责任---违法成本 针对用人单位违法《职业病防治法》的:适 用第70至79条; 手段: 警告
限期改正 行政罚款 停止建设 关闭
5、实行职业卫生监
(安监、卫生、 事业、个体组织) 人社、工会、行业 主管部门)
技术服务机构
A 安监部门职责(执法机关)
1、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法规;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查处 职业危害事故 和违法违规行为; 3、负责新、改、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 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 管理。负责监督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4、负责职业卫生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 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指 导并监督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5、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B卫生部门的职责(诊断、鉴定、治疗)
1、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2、开展职业病检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3、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 4、对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体检的医疗 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机制:单位负责、行 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 督的机制。
4、工作方法(基本管理原则):实行分类 管理、综合治理。为什么?
5、实行职业卫生监 督制度。
职业卫生体制
用人单位(企业、 事业、个体组织)
政府相关部门 (安监、卫生、 人社、工会、行业
B卫生部门的职责(诊断、鉴定、治疗)
1、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2、开展职业病检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3、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 4、对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体检的医疗
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
安监部门 卫生部门
劳动部门
前期预防
诊断治疗 社会保障
6、实行职业卫生标准:国标,强制标准,生产作 业现场必须达到。
特此告知!
单位盖章
员工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职业健康体检、诊断的规定
1、第30、31、32;哪些人员、周期、检 查项目、在哪里检查?
2、对未成年工、女工的特别保护;
企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34条、第31条, 如何建立?
“两档” 建立指导
《关于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 健康监护档案的通知》
13、监督检查
安监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履行的职责:第64、 65条,主要是检查,查处问题----手段包括 责令停止违法作业,封存造成危害的材料和 设备等。
14、法律责任---违法成本
针对用人单位违法《职业病防治法》的:适 用第70至79条;
手段: 警告
限期改正
行政罚款
停止建设 关闭
刑事责任
总结
主管部门)
技术服务机构
A 安监部门职责(执法机关)
1、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法规;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查处
职业危害事故 和违法违规行为; 3、负责新、改、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
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 管理。负责监督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4、负责职业卫生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 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指 导并监督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5、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法律责任
第48、49、50、51、52、53、54、55条。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 行办法》
使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逐步改善作 业环境,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经厂领 导小组研究,特制定本单位*****年职业病防治计划 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保障措施 五、实施方案-----1、2、3------
应建立的职业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规定》第11条明确规定11项基 本制度和操作规程。
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要求: 1、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 2、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向
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 3、及时、如实。
职业危害公告栏的设置
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 告栏
健康保护,免受其职业危害,安监部门对其 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二者的目的不同。 3、具体的日常管理及防护要求:见第17条第 三款
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要求
1、日常监测:专人负责,监测数据要记入职业卫生管 理档案
2、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每年 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数据要记 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并且报管辖权的安监部门备 案。
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
上岗前的培训
在岗期间定期培训
-------组织者:由企业组织进行-----查培训资料、 档案。
特别要求: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的劳动者经过培训 合格后上岗。------考试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
例:XXX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搞好本厂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厂的经济发展。
2、内容:职业卫生规 章制度、操作规程、 应急预案措施、职业 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警示标识设置要求
1、在产生职业危害的场 所、岗位、设备、设 施处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 害警示标识》 GBZ158
3、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 类、后果、预防及应 急措施。
高度物品告知卡设置
1、存在或产生高毒物质 岗位
2、《高毒物品作业岗位 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203
急性职业损伤工作场所要求
1、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2、设置报警装置 3、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就近,标
识醒目 4、设置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 5、密闭、半密闭场所安装事故通风装置和连
锁的泄险报警装置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1、不仅是环保部门管理,环保部门搞环评 2、安监部门对其管理基于对作业人员的职业
7、企业设立的职业卫生条件:共6条,第15条。
8、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要求企业主动申报职业病 危害因素,接受监督。
9、职业卫生“三同时”要求:针对新建、扩建、 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 害的,在可行性阶段应该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 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
10、对放射性、高毒、高危防尘作业实行特殊管 理。------职业卫生许可证制度。
3、说明高毒物品名称、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 等。
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1、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不
得发放钱物取代
3、经常维护、保养、更换 4、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
的购买、验收、保管、 发放、使用、更换、报 废等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护用品与劳动防护用品的 区别?
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报告
及时(1小时)向安监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 报告;
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及时向 安监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
第37条----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实行职 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安监总局 目前在几个省试点。
安监部门到现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机构对其职业危害现状进行现状评价。评价 报告及整改情况报安监部门备案。
设备、产品的警示标识、说明书要求
1、生产的设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 害,在设备上设置警示标识和 中文警示说明;
2、生产的产品---化学品、放射 性同位素,包装上设置警示标 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还应该提 供中文说明书。 存放地点: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或者放射性警示标志。
职业危害告知的要求
1、合同告知:第29条 2、变更告知:工作岗位变动,或者新材料、
新工艺、新设备,出现职业危害新情况 3、现场告知栏:本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浓度、强度,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等。
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您所在的
因素
、
因素可能对您的
致
部门 、 。
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 。如防护操作不当,该职业危害
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维护、 保养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 动者佩戴使用情况;
(八)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监测情况;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情况;
(十一)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病危害 接触关系等相关资料的情况;
11、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21条— 到第39条。(读)
12、职业病诊断与保障:
注意的关键
工伤保险
提供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诊断结果的处理:
读第51、56、57、59、60、61条。
问:一个尘肺病人的一年医疗费用?
我国仅尘肺病一项每年就损失55亿元以上。
(十二)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关于对超标场所、岗位治理要求
第22条规定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对超标点的治理 一、首选工程措施:包括改变工艺、设备、
材料,从源头上消除、降低危害因素的浓度 和强度。 二、采用职业卫生设施:如除尘器、抽排风、 改变作业方式、减震器、吸声材料。 三、个体防护:面罩、耳塞、呼吸器等 四、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接触时间
关于作业项目外包的职业卫生责任
1、禁止性条款:第26条, 2、职业卫生责任的界定:
A、作业场地不在本企业,且接受承包的企业是合法的 有条件的企业,----责任由接受承包的企业负责; B、作业场地在本企业,接受承包的企业是合法的有条 件的企业,----责任由接受承包的企业和委托企业共同 负责; C、作业场地在本企业,接受承包的企业无职业病防护 板条件,-----责任由委托企业负责; D、委托、承包给个人,----责任由委托企业负责。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一、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宪法
职业病防治法
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
一、立法的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活
健康
着
活着
张海超
开胸验肺
(二)重点条款解读
1、适用范围: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 组织。以外的可以参照执行。
某钢铁企业尘肺患者医疗费用电子档案为基础, 对不同伤残等级、工种、并发症的237例尘肺病例 的医疗费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尘肺患者 并发其他病症者161例,占67.9%,其中34例并 发肺气肿,占有并发症者病例数的21.1%,年人 均住院医疗费用6657.8元,伤残等级为四级的的医疗费发生情况, 结果煤工尘肺病人年 龄最小55岁,最大79岁,平均65岁;111例煤工尘肺 病人共发生医疗费522 300元,人均4705±67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