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合集下载

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课件

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课件

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详细内容包括司马迁的生平、创作背景、《史记》的体例与主要内容,以及《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创作《史记》的背景和动机。

2. 掌握《史记》的体例、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司马迁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史记》的体例、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史记》中的一段史料,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写作风格和史料价值。

料,培养批判性思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史记》节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司马迁与《史记》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史记》体例与主要内容地位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史记》中的一段史料,谈谈你对《史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2. 答案示例:通过对《史记》某段史料的分析,认识到《史记》在史料记载方面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体现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史记》的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司马迁的史学成就,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分析。

2. 教学重点:《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史记》中的一段史料,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写作风格和史料价值。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 向传统的“天道”思想提出挑战 ,认为“天道无 亲,常与善人”是毫无根据的。
三、《史记》的写作宗旨
Ⅱ、 “通古今之变” 通晓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
♠ 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变革向前演进的,对历史上 出现的政治改革都采取称赞的态度。
♠ 提出“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 固其变也”,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生活在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对这种转变产生了 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 历史与时代的要求:
西汉帝国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要求对以往历 史作全面的总结;中国历来重视修史,历史的发展要求出 现一部通史。
♠ 帝王的重视 :
汉武帝重视文化,收集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在太史宫, 为编撰大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条件。
伯 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夷 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
叔 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 齐 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
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 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 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 对社会、历史有了新 的认识,从此“发愤著书”,前后历经14年,终于完成了 这部空前的巨著。
《史记》书影
公记之兴
书轩行,

》辕事原罔
。,,始罗
——
”下略察天
《 史 记
至推终下 于三,放 兹代见失 ,,盛旧
·


录观闻
史 为秦衰,
公 《汉,王
自 太,论迹
序 史上考所

※ 第二节 关于《史记》
汉元封三年(前108) 继父职任太史令,开始 写作《史记》,太初四 年(前93年)完成。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4、李陵之祸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
当(适当时机)而报于汉。‛于 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 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 塞睚眦之辞(指朝臣攻击)。‛ (《报任安书》)
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
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 不为一言‛。(《报任安 书》) “草创未就……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三、《史记》的进步倾向
能以较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的视角, 展示传主的“真人”面貌。
刘邦
第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所持的褒贬尺度,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
如仲(老二)力。今某业所就,孰与仲 多?”
“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贵也”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
‘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也,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 《淮阴侯列传》借韩信之口道出: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 弓藏;敌国破,谋士亡”,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 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 为……凡百三十篇。”
第二、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
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李广
大将军卫青
张良
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
关系的判 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 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 使得人物 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 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第三、《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史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著名的也是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著作,司马迁倾其一生,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这其中也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为后人所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司马迁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在临死之前将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遗愿都托付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接着编写自己的论著。

司马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早年间游历山水,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古事旧闻的司马迁为编写《史记》积累的大量的素材。

公元前104年的时候,司马迁就着手开始编写《史记》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前98年的时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被匈奴俘虏做了战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的生气。

但是司马迁却没有逢迎汉武帝的意思,司马迁为李陵解释求情,认为李陵是一个孝敬爱国的人,投降匈奴是迫不得已,心中一定还想着他日能够重新回朝。

但是汉武帝却将司马迁逮捕入狱,司马迁被捕入狱之后遭受到了酷刑拷打。

李陵投降匈奴的罪名被“坐实”之后,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宫刑的处罚。

在身体和精神都受到重大的创伤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写《史记》之上,完成《史记》也成为了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前后十四年,司马迁最终完成这部传世的巨著,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也被人们所传诵。

司马迁究竟有没有女儿在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司马迁有没有儿子,但是司马迁女儿却是有明确记载的。

而且司马迁的女儿还嫁了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司马迁女儿姓名不可靠,也就只能称之为“司马迁之女”了。

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杨敞,这个杨敞是谁的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即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杨敞原先就是霍光身边的人。

但是后来杨敞行事小心谨慎,又非常有才能,霍光非常赏识他,后来杨敞官职丞相,一时位极人臣。

杨敞和司马迁智能表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杨忠,另一个叫杨恽。

相传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之后就是藏在女儿处的,第一个读者就是他的外孙杨恽。

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对《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 《国语》是有很多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 近的《战国策》,主要是做剪裁功夫,有时 也大段抄录。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 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 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 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究天人之际‛:探究世间人事与上天的关系。 继承了‚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反对天道 可以干预人事的看法。
‚通古今之变‛:通晓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成一家之言‛:表达其独到的见解和社会政治 理想。
三、对因果关系的探索:司马迁非常重视对因 果关系的探究,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 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 各篇都 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李斯五叹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 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 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 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 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 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 驾也!‛
《淮阴侯列传》: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 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 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人 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an2)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 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 程中,展示个人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搜索司马迁第一范文网·2016-10-01司马迁与《史记》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在政论散文和辞赋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历史散文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杰作,这就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史记》是西汉散文由前期向后期转变时出现的,其风格兼有前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前期历史反思的余绪,又有后期沟通天地人的尝试。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

那里南临黄河,北面50里是著名的龙门山。

长河名山,气势雄浑,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传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

韩城古称少梁,春秋时先属秦,后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入于秦,屡为秦晋、秦魏战地,不少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那里。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与农夫牧童为伴,在饱览故乡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豪迈灵秀之气。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前110),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

司马谈多方求教,“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太史公自序》)唐都是天文学家,汉武帝初年曾被诏测定二十八宿的角度和距离,后来又和司马迁等人一道制定太初历。

杨何是《易》学家,元光元年(前134)曾被朝廷征聘,官至中大夫。

黄子,又称黄生,司马谈向他学习的是道论,亦即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

司马谈知识广博,他身为太史令,但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太史公自序》收录了他的《论六家要指》一文,文中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精辟深刻,切中肯綮。

12.司马迁和《史记》课件

12.司马迁和《史记》课件

最后请思考: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历程、结果对我们
今天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呢?
——鲁迅
陕西韩城司马迁故乡的太史祠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与国力的
强盛为司马迁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和个人的不懈努
力是《史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历史 七年级
上册
司马迁与《史记》
王友娟 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
版权所有:中央电化教育馆 北京华夏博新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约前14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 与人佣耕 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苟富贵,毋相忘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佣者笑而应 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 《史记 陈涉世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号编写;传
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著作
叫纪传体。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
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连
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司马迁与《史记》篇1(2023-01-02 10:51:12)韩兆琦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学问、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穿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独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雄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中最感动人心的思想在今日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

司马迁汲取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进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公平友好地和谐相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伴侣。

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

这包括强调进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卑视,而歌颂他们的本事、才能,并特地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

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剧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

《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司马迁的学者和历史家。

他是汉朝时期
的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也是中国历史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

司马迁热爱学问,他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他常常努力
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并用心加以整理和研究。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历史真相记录下来,让后世能够了解和学习。

然而,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不仅需要分辨真假史料,还需要面对政治压力和文化的限制。

在那
个时代,历史并不是完全开放和公正的,有些政治权力者会试图篡改
历史,以符合他们的利益。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司马迁经历了艰辛的努力和牺牲。

他曾多
次被流放和囚禁,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妥协。

他用尽全力
写下《史记》,不仅详实地记载了以往的历史事件,还揭示了历史中
的伟大人物和道德取向。

《史记》成书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以其内容的
翔实和深度,被誉为史学的经典之作。

司马迁也因此成为了史学界的
标杆和楷模,他的勤奋和毅力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崇敬和称颂。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重要性以及记叙历史
的责任。

他的努力和奉献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和范例。

《史记》也成为了后来历代史书的典范,对中国历史学习和
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ppt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ppt
(一)精于选材,力求突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 如《项羽本纪》 着力写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 之围三件事; 《李将军列传》着重选四个典型战例。
13
(二)注重采择轶事
《史记》往往在人物传记的开篇以一、两个琐事来揭 示人物的性格特点,预示人物以后的发展。 如《项羽本纪》中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的细节, 既表现出其少年大志的霸王气质,也暗示出其重武轻 文的不足。 《淮阴侯列传》写韩信胯下受辱、酬漂母 《酷吏列传》写“张汤审鼠”
11
第三节 李将军列传
一 讲读作品,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一)本文主要叙述了李广的哪些典型战例?又有 哪些出色的细节描写?它们表现出李广怎样的性格 特征?
(二) 什么原因使李广一生未得封侯?
12
第四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 《史记》创立了以描摹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为我国的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史记》的人 物塑造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8
第二节 项羽本纪
一 解题 二 讲读课文,赏析重点段落
(一)巨鹿之战 (二) 鸿门宴 (三) 垓下之围 三、思考·讨论 如何评价项羽的自杀?
9
四、有关项羽的评论
1 《高祖本纪》中刘邦及群臣评项羽 2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项羽 3 钱钟书对项羽的评价 4 郭嵩焘《史记札记》:
物形象用了哪些方法。
17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惠州学院中文系 陈金花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项羽本纪 第三节 李将军列传 第四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本章思考题
2
第一节 《史记》概述
一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家庭的良好影响 (二)广泛的阅历和交友 (三)为太史令 (四)遭李陵之祸

司马迁和史记.ppt

司马迁和史记.ppt

史记的写作立场
时代赋予司马迁以宏大的眼界,和全面总结历 史的任务,广泛的游历使他对社会得到前人所 未有的了解,残酷的命运促使他深刻地思考人 生,继承先秦的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司马迁 又确立了不屈服于君主淫威的相对独立和批判 性的写作立场。正是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和特 殊的个人遭遇中,产生了伟大的《史记》;在 这部伟大的《史记》中,又表现出司马迁对人 类历史与社会的多方面的独特理解。
《史记》所记述的人物,虽然仍以上层政治 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 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我们看 到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 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 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 者,各各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 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 在这以前及以后的史书中,很少看见如此众 多类型的人物,尤其是社会中下层的人物。 这表明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这一种认识,尤其是对社会中下层 人物的态度,在一般“官史”中是几乎看不 到的。
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 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项羽未尝称帝,但 一段时期中实为天下之主,《史记》中便立了《项 羽本纪》;《高祖本纪》之后,是《吕太后本纪》, 而没有“孝惠本纪”,因为惠帝虽有皇帝的名义, 其实只是傀儡。 《史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
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 人,得以垂名后世。他也很赞赏为了求取不凡的成 就而甘受一时屈辱的人。譬如韩信不耻过胯,曾经 勇冠三军的季布甘为奴隶,在司马迁看来,都是 “烈丈夫”才能有的壮举。这里面,也包涵着司马 迁为完成《史记》而忍辱不死的人生体验吧。
李陵之祸
在李陵事件当中,司马迁只是尽到 了一个史官直言的职责。他不过是 尽到了一个史官坦诚说自己意见, 也许这个意见可能错,但是这个史 官该说真话,所以坦诚直言的职责, 他因此而蒙冤下狱,甚至被判了死 刑,死罪,那么这正是封建统治者 的专横。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陈平:离间、荥阳脱 困、封韩信、擒韩信、平 城解围
萧何:存秦相御史令 律藏书、荐韩信、约法三 章、治理后勤、诛韩信
陈平像
《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 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1、按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分,有些悲剧主 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 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 高成就,鲁迅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 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 “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 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 之间。当地名胜古迹生于汉武帝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 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富贵还乡的想法, 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 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蛇蒲服, 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苏秦喟然 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 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 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得出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 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 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薄 皇 后
2、《史记》的传奇性还源于司马迁叙事写人的 笔法。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 我国纪传体 史学的奠基 之作,同时 也是我国传 记文学的开 端。
1、《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积极入世、进取、勇于牺牲、人道主 义等精神和人格自尊), 为后代作家树 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有斑 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 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 噁,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 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 世家龙门,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 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 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遗风,乡射 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 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见《史记评林》P16)
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 五百字。原题《太史公书》, 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 记》。
纪传体:
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 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 “本纪”、“世:家”、“列传”、 “表”、“书”五部分组成,其中 “本纪”、“世家”、“列传”都是 人物传记。后来班固《汉书》去掉 “世家”并入“传”,这样就只有 “纪”、“传”两种了。后世由此称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
八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专章。
司 马 贞 《 史 记 》 卷 23《 礼 书 . 索 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
八书是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大事间而述及历史上 一些著名人物的时事迹。
刘知几《史通》卷二《世家》:“案世家之 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 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加以它 称,名为世家。”
精彩评述:
明代茅坤《史记钞》说:“李将军于汉为最 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 悲咽可涕。”
清代牛云震《史记评注册·李将军列传》也说: “传目不曰李广,而曰李将军,以广为汉名 将,匈奴号之曰飞将军,所谓不愧将军之名 者也。只一标题,有无限景仰爱重。”这些 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 2、掌握《史记》的体例 3、了解《史记》的成就与地位 教学重难点 1、《史记》的主要内容 2、《史记》的成就与影响。
一、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1、司马迁简介 (前 145-?),西汉 史学家、文学家。字 子长,左冯翊夏阳 (今陕西韩城西南靠 近龙门 ) (1)、继父志,任 史官 (2)、直言受宫刑 (3)、 发愤著《史 记》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 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 五十二万六千多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 学的开创性著 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 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1、叙事艺术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 叙述。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 多传记,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史记》以“实录”著称 . 《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 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
2、人物塑造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 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 明三大特点。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 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 .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 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 本手段。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 历、文化修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 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 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 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 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 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 我们面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1 、写作背景 2 、主要内容:
“刑余之人”难以荐士,况当年自己的悲惨遭遇即 由为李陵申辩而来。所以隐忍苟活就是要著书以偿前 辱之债。 3 、艺术特点: ♠ 内蕴深厚,文气伟壮; ♠ 纵横开阖,笔法雄健; ♠ 腾挪跌宕,行文迂曲; ♠ 瑰伟奇丽,文辞优美。
《报 任 安 书》
♠ 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Ⅲ、 “成一家之言”:表达其独到的历史见解和社会、 政治理想
♠ 对封建帝王也不一味加以歌颂,既写他们的历史 功绩,也不避开其弱点,表现出史学家“不虚美言”:表达其独到的历史见解 和社会、政治理想,表现了鲜明的倾向性
♠ 描写了人民的起义和反抗,肯定了一些反暴斗争和 反暴人物。
李斯五叹(5)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 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 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 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 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石建父子谨慎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 曰:“误书!‘马’(马)字与尾当五, 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 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四、 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
Ⅲ、善于通过小事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Ⅳ、 具体写出人物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具有强烈
的故事性; Ⅴ、 语言方面:
a 对话力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心理; b 直录口语,通俗传神; c 叙述语言夹叙夹议,描写人物情态、心理简练 精确 ; d 叙事记言中常引用民谣、谚语和俗语,富有表 现力。
李斯五叹(1)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 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 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 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 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五叹(2)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 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 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 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 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 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 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 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先,《史记》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 其次,《史记》不少人物传记都具有小说的某些特点,在人
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寄寓爱憎褒贬等方面,对后 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再次,《史记》敢于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叙事写人的艺术 经验等也为后世戏曲家所吸取,从而有助于戏曲的成熟与发 展。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涵 与“实录”精神
一、《史记》的思想内涵
▪ 司马迁说他创作《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报任少卿书》),即通过史书的形式,寄 寓他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个人见解。
二、“实录”精神
▪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 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 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副标题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与《史记》创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
▪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卒年不 可考,约与汉武帝相始终。司马迁的祖 上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志在继《春秋》而作新史。
▪ 二十岁时司马迁“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 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 楚以归”,历时两三年,行程近三万里, 对他后来创作《史记》有重要意义。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
▪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 ▪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以“诬上”被判死刑,以腐刑代免。 ▪ 太始元年(前96),司马迁任中书令。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
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考题:
▪ 1、思考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机。 ▪ 2、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谈谈你的理解。 ▪ 3、分析《史记》影响。
▪ 《史记》常于叙事中寓论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是非、 善恶的判断及情感态度。
三、刻画人物的艺术
▪ 首先,妙于选材,以小见大。司马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一篇主旨、体 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
▪ 其次,通过矛盾冲突写人。司马迁常借助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 突的风口浪尖,表现其性格特征。
▪ 《史记》的“实录”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 事件的客观评价上。
▪ 其次,表现在对历史上明君贤臣、忠臣良将的赞颂上,颂所 当颂,无虚夸溢美之词。
▪ 第三,《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不为王者讳、不为 尊者讳上。
▪ 另外,《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对儒学末流的讥讽、 批判上。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浓郁的感情色彩
▪ 司马迁是一位情感丰富、正义感极强的人,他有着传统士人 的济世情怀,有着深沉的生命体验、非凡的想像力以及诗人 般的激情。当他怀着正直、博爱、悲悯之心阅读前代文献时, 常动感情。
▪ 《史记》中那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大多融事、理、情为一炉, 鲁迅说司马迁“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 而为文”。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 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 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 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 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 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 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 第三,生动的细节描写。司马迁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候通过一句 话、一个动作,就能画出人物的灵魂来。
▪ 第四,鲜活的人物语言。司马迁善于通过鲜活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 及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另外,司马迁还善于引用歌诗甚至辞赋,让所塑造人物直接抒情言志。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与影响
二、《史记》的取材、断限及体例创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 从总体上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体”既各尽其用, 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本纪行文相对简略,起到全书总纲的作 用;世家、列传补充本纪,使之丰富具体;表是联系纪、传的桥 梁,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书从典章制度等 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全书会通古今,构成了一 个记述社会发展历史的完整体系 。
▪ ——《史记·赵世家》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 司马迁对历史上复杂的事件、人物以及人情世态了然于心,叙事 十分精采。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波澜迭起,造成了引人入胜 的艺术效果,极富于戏剧性。
▪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者考虑到某一篇传记中人物性格的统 一性,或者出于表达某种思想倾向的需要,常常采用各篇章之间 互见详略、彼此补充的记述方法,后人称之为“互见法”。
一、《史记》对先秦文学的继承
▪ 司马迁写《史记》,汲取了《春秋》《左传》《国语》《战 国策》等典籍的形式、内容以及创作精神。
▪ 史传之外,《史记》创作还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明主贤君、忠臣良将的赞颂,对统治者恶行败德的揭露与 批判,是对《诗经》“美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二、《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