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的发展与演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 内部牵制阶段:这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主要通过岗位分离、限制接近、定期盘点等手段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控制。
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自发性的内部牵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于是内部控制制度应运而生。
1972年的美国水门事件成为推动内部控制进一步发展的导火索,1977年美国颁布《国外反贿赂实务法案》,这是美国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
式出现的内部控制规定,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揭开序幕。
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合理保证其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项要素。
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在此阶段,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审计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
同时,内部控制的要素也变得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
5. 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阶段: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内部控制逐渐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个阶段的内部控制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还强调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更加全面地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以上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的信息,仅供参考。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机构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机构和控制方法,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管理学的早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经验型阶段,即“自我控制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多依靠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通过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和目标的实现。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直接参与和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控制手段。
第二个阶段是制度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逐渐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内部控制开始从个人行为转向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手段逐渐规范化和系统化。
第三个阶段是标准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引入一些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框架,主要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与外部治理机制的衔接。
内部控制标准的引入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指导,帮助组织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等。
第四个阶段是信息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
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通过采用ERP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总之,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经过了经验型阶段、制度化阶段、标准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
这些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管理理念的进步和发展,也为组织提供了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关注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要求,确保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演进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演进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机制,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和演进,其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尚未得到重视,管理控制缺乏规范
和标准化,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2. 试验阶段: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初步的
内部控制体系,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3. 完善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有明确的内部控制
制度和规范,有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岗位,有完备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
4. 持续改进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持续改
进内部控制流程和规范,注重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质量,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安全和稳健。
5.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企业从内部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注重对各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采取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实现风险可控和可预见。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和质量,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 1 -。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流程和机制,对组织、人员、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规范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的建立最初是为了防止欺诈行为和内部失误的发生。
在这一阶段,企业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如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和风险防控制度等,来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阶段: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着重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业务流程规范和监督、内部审计和监控等,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一体化
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被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导向相一致。
企业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战略工具,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设计制度,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第四阶段:数字化内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也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精准度,提前预警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总之,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完善,再到与企业战略一体化,最后走向数字化的演进过程。
这一历程体现了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和对风险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演变与发展
(3)引入风险组合观,使企业在分别考虑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关注风险之外,还有必要从企业角度和业务单元两个角度以“组合”的方式考虑复合风险。
(4)更加强调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将COSO报告的风险评估扩展为一个由4要素组成的过程——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并相应地在岗位设置上做出具体安排,如设置首席风险官。
第二维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各分部、各业务单元及下属各子公司。
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4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进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开始区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并且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5)扩展了控制环境的内涵,强调风险管理概念和董事会的独立性。
(6)扩展了信息与沟通要素,企业不仅要关注历史信息,还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事项的影响。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提升阶段:2004年,Treadway下属发起组织委员会通过全面检讨修订1992年的COSO报告,发布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
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目录一、内部控制的前世1、内部控制的由来2、内部控制设计的初衷3、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二、内部控制的今生1、21世纪初的系列财务假造案2、萨班斯法案的出台3、2013年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更新4、中国财政部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指引5、东西方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差异一、内部控制的前世1、内部控制的由来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近代提出来的,最原始的控制思想的雏形来源于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牵制思想的体现可以追溯到人类几千年以前的古文明时期,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埃及、波斯、古罗马等地的国库管理职能的分工上,都有内部牵制思想的体现。
在《周礼》的记载中,中国早在西周时代的国库管理中,便分为了职内、职出和职币三个岗位,分别负责收入、支出和盘点登记。
所谓牵制,是指职能和职能之间必要的相互弥补、相互约束,不能由一个职能完全支配一项业务活动而没有交叉检查和约束。
可以看出,牵制思想最早出现在财政管理(财务管理)中,这些牵制思想直至今天还被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延续了下来。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最开始的牵制思想体现其实不仅仅是在财务管理领域,对于管理领域来说,管理牵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只不过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敏感地位体现的突出一点罢了。
今天牵制思想的体现也随处可见,比如重要的场所上两把锁,保险柜的密码分为两段、业务按不同权限授权不同岗位等等。
风险管理发展历史,其中有一个分支是财务管理领域,指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前身内部牵制思想的源头。
随着内部牵制思想的发展,控制一词最早在17世纪被提了出来,含义为“由登记者之外的人对账册进行检查核对”。
在这个阶段,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对会计账目和会计岗位的分离和牵制。
2、内部控制设计的初衷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内部牵制思想的出现是要避免两类问题的出现,一类是无意识的错误、另一类是有意识的舞弊。
无意识的错误,如由于粗心大意或信息遗漏,或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最终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差异;有意识的舞弊,则是指有计划、有预谋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导致财务数据和真实经营情况不符,最终的公司利益受损。
内控的定义及演变历程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演变历程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全面认识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掌握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过程。
1.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岗位,如同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不只涉及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而是与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相关,只有所有员工都了解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企业的财务工作才会健康,人力资源工作才会做好。
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只有董事会和总经理重视,那么内部控制体系不会做好,只有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衔接部门理解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并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健康化,否则只是形式主义。
2.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是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目标效益性控制的目的不是增加成本、限制人员自由、限制弹性,首要目标是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产生增值。
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控制到位,会为企业带来很大好处:第一,企业能够赚钱;第二,企业赚钱具有持续性;第三,企业赚钱比较有质量。
很多企业赚钱没有质量,只追求账面利润,而忽视现金利润。
如果将内控做好,不仅能够让企业效益更好,而且会大大提升效益的质量。
数据的可靠性企业实施内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例如,财务制度中的财务核算制度,就是依据国家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制定的,这对于企业的财务处理非常重要,因为针对同样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
法规的真实性法规的真实性是指,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控制的目的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有四大目的:实现企业目标实施内控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确保企业守法经营实施内控可以保证企业各经营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违规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辅导教材_[共2页]
合内部框控架内制阶部制段控度%制全阶包面段括%风五内险个部管阶控理段制阶# 结段依构$次阶为段内%部内牵部制控阶制段整%委行于保了员护重会资新*产定第安义'&全#号完认审整为计和内程财部序务会公记计告录控有+制效对是性内组的部织程会计序计划和控以记制及录进关#
!最一初"的内内部部牵控制制阶定段义就是内部牵制# 它基本是以进并行对)下公列司事对项交提易供进合行理了的必保要证(的交记易录经# 过以合确理保的财授务权报 查错防弊为目的# 以职务分离和处 钱% 账,解%释物-等内会部计控事制项为作主为要一控个制专对用象名$ 词和完整概置产经与过资管产理的层会的计记适录当之授间权的) 任在何合差理异期采间取内恰#当对的现行存动资$
第一节$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开始区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 主 内部控制!也称为&内控'" 是一个古老又充满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 活部力控的制话经题历#了也一是个企不业断法发人展治% 理逐结渐构完的善精的历髓史所进在程# $内序" ,来解实释施-控!制#)%$ 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
念受## 直 但到 其核%+心世主纪要"关+注年于代会才计被领人域们$ 提出% 认识和接
!三"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 世纪*+ 年代至#+ 年代初# 内部控制的发展进
!二"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把控制
内部%控+制世制纪度'+阶年段代$至在)内+ 部年控代制# 制内度部阶控段制#的内发部展控进入制入环内境部作控为制一结项构重之要中内容# 并与且会不计再制区度分% 内控部制会程计序控一制起和纳
内部控制发展历史
内部控制发展历史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内部控制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1.起源阶段内部控制起源于古代的会计制度。
在古代,人们为了防止贪污腐败和不法行为,开始采用账目核对和审计等手段来控制和管理经济活动。
这些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早期的内部控制制度。
2.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级逐渐增多,内部控制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20世纪初期,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理论对内部控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内部控制向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3.20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提高,内部控制开始涵盖更多的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内部控制概念和原则,如“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五要素”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的提出,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0世纪末期至今20世纪末期至今,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内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内部控制标准和准则,如《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报告)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报告)。
这些标准和准则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早期的会计制度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和深化。
内部控制的演变
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保持合规性。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1
初期阶段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开始形成。
2
机制建立和完善
企业开始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流程。
3
人员配备和培训
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4
管理和监督机制
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的搭建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包括流程、制度、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和配备。
内部控制的演变
内部控制是企业中确保运作正常和达到目标的重要机制。通过这个演变,我 们将了解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套组织措施和流程,用于确保企业目标的达成、风险的管理和 合规的执行。它涵盖了各个层面的管理活动和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源、提高运作效率、管理风险和确保合规性, 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 围。
识别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3 控制活动
设计和实施控制措施,以管理和减轻风险。
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复杂性
企业运作日益复杂,需要应对多样化的风险和 挑战。
全球化
企业面临跨境经营和文化差异等全球化挑战。
技术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 的需求。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 治理质量和效率。
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演变过程1、萌芽期——内部牵制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理论是由早期的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
内部牵制源远流长,早期的内部牵制主要通过会计的组织制度体现出来。
这一阶段的内部牵制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经济制约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 这是一个基于企业个体行为层面控制的内部经济制约的阶段.因此, 这一时期只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萌芽时期。
这一阶段的内部牵制可以概括为以业务授权、职责分工、定期核对等会计控制为基本内容, 采用账簿之间的核对和账簿与财产之间的一致性验证为主要手段,控制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
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
审计程序委员会(CAP)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1949年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3年10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No。
19),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第1号公告(SAS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2)内部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3、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1)..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
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来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舞弊和错误,而不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牵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牵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了内部控制结构的阶段。
这一阶段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还强调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
五、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2.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3.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结合。
4.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一、内部控制源于内部牵制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内部控制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中的内部牵制。
(一)内部牵制的产生早在公元36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简单的物品管理活动中就无意识的体现内部牵制思想;在古埃及,货币存入银库、谷物进粮仓前,都必须先由监察官检查登记,入库时再由出纳官清点、记录和保管;古罗马已产生了“双人记帐制”,规定一笔帐务要由两个记帐员同时记载,并定期将两人的帐簿核对;我国西周时代,为防止有些官吏侵吞财物,实施了“一人财赋之出入,数人耳目之通焉”的财物管理方法。
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种科学技术发现和运用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飞跃。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因此,家庭式自我管理为主的企业,迅速向利用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转变。
美国铁路公司为了对遍及各方客货运业务进行控制与考核,采用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于效果显著,各大企业纷纷效仿。
20 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有了扩大,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脱离。
美国一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为了防范和揭露错误,按照人们的主观设想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从历史上看,真正意义上的内部牵制应属于复式簿记体系。
出于经济管理的需要,人们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大大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这种设想就为建立内部牵制提供理论基础。
以后按照这种设想,凡是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处理上,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去完成而建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它即是内部控制的雏形。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1
提纲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三、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四、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 五、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内部控制的渊源十分久远 ,自从有了人类的群体活动和组织之后, 就会产生对组织的成员及其活动进行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的发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公元前3200年的苏美 尔文化时期。 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都有原始内部牵制制度 的雏形。 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最早是为部落、城邦、庄园、国家服务的。 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组织开始出现,内部牵制进入企 业领域,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控制(control)一词最早产生于17世纪,其原始含义是“由登记者 之外的人对帐册进行的核对和检查”。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五、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已废止) 2002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2003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修订)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 2007年2月1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前,盛行的观念和实务都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的目的是纠错防弊,其前提性假设是:两个或多个人犯同一种错误 的概率较小,两个或多个人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较小,难度较大。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内部控制发展的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的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企业自我管理阶段
早期,在缺乏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的情况下,企业自行制定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实施自我管理。
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协作合作,相对自闭,理念混乱。
这种阶段较为简单粗暴,通过简单的人员配备、法人制度明确、管理层的权威调配来予以解决。
2. 法律法规约束阶段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管理,如财务制度、内部审计等。
这种体系使得内部控制逐渐成熟,能够对公司的财务和资产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
3. 完善管理体系阶段
进入21世纪,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需求不断提升与变化。
公司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信息流、人力资源、客户信用等各方面的风险。
同时,企业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管理环境的内部控制政策,使得政策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适当的运用。
4. 信息化时代阶段
现在,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管理体系亦逐步向内部控制集成化发展。
企业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管理内部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流程的安全性与风险防范,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对内部控制要求变得更为综合化,管理人员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要求。
内控发展及演变
2012年5月12日内控控制的演变过程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控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几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主要特点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1905年,L.R.Dicksee最早提出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1930年,George E.Bennett发展了内部牵制的概念,他于1930年给内部牵制制度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内部牵制是帐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扯淡事例:张作霖支钱的故事。
二、内部控制制度:1949年, 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一分特别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
该报告第一次给内部控制制度下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组织内部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进一步强调公司在某一个经济业务程序或者某一个经济业务方面的控制。
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审计模式的变革,均促使以账户核对和岗位分工为主的内部牵制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内部控制系统。
扯淡实例:三、内部控制结构: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985年,由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
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春都集团
妖言决策:收购和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 等10多家扭亏无望企业;投资茶饮料等10多 个大型项目; 资金失控:12亿元贷款中,6.6亿元项目占 用,2.3亿元用于兼并亏损企业,2亿欠款; 财务虚假:1998年亏损4994万元,上报省贸 易厅为利润2055万元。 集团新任总裁赵海均坦言:“现在看来,春 都在发展中确实是轻视了管理。”
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 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漯河肉联厂和洛阳肉联厂) 都始建于1958年,又都于1984年由省管下放到地方。 1984年漯河肉联厂的资产总额是468万元,企业累计亏损534万元 洛阳肉联厂当时的资产总额是2000万元,当年实现利税200万元。 1986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肉联厂诞生, 1992年漯河肉联厂生产出第一根 火腿肠。 1993年,春都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达到11.599亿元、1.082亿元,而 双汇集团仅为8.57亿元和7045万元。
Chap2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 □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 □相关法规与内部控制
记录官 银库 谷仓
监督官
出纳官
记录官
西 周
职岁
职内
职币
西 周
王府
大府
内府
职金
外府
天府 职币 职内
泉府
2.1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演变整体阶段
萌芽阶段——内部牵制 (internal Check) 公元前3600年-20世纪初期以前 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控制阶段 (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 至20世纪70年代
一般认为,如果执行了有效的存货监盘和应收账款函 证程序,罗宾斯药材公司的财务舞弊很有可能被及时 发现。但普华辩称,他们遵循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936年颁布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 检查》的各项规则,罗宾斯药材公司的诈骗是由于经 理部门串通舞弊所致。但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停下, 普华退出历年来收取的审计费共50万美元,作为对 汤普森公司的部分债权损失的赔偿
企业内控的发展和演变概述
197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披露,
400多家公司在海外存在非法的或有问题的交易
。这些公司承认,自己曾经向外国政府官员、政
客和政治团体支付了高达30亿美元的巨款。
Page 13
LOGO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1988年的《反海外腐败法》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 企业的内控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美国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股市、债市一 路下行;
2、引起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一批有影响 的企业舞弊案相继暴露出来,IBM、思科、施乐 、J.P摩根大通银行等大企业也传出存在财务 违规行为 ;
3、《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呼之欲出。
Page 18
LOGO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实行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且限制注册会计师去被审公司任职; 5、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取代原来注册会计师协会原来的监管职能,运行经费由上 市公司承担。
Page 19
LOGO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中国的影响:
1、理论意义:警醒国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企业 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并督促《公司法》、《证券 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制度的出 台。
2004年1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 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随之增加。
LOGO
事件回顾(2)
2004年6月,纽约原油期货一举突破43美元,创21年历史新 高。
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于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
中油集团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培训内容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1
企业内控的概念及主要因素
2
企业内控的相关指导性文件
3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第一阶段
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内控法案《反海外腐败法案《萨班斯-奥伦斯利法案》SOX 导火索—“安然事件”
第三阶段
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COSO-ERM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 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 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 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 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 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 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 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 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 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 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 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 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 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事件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安然事件,安然(肯尼斯 ·莱)拥有约21000名雇员, 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 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 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 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 “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 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 声名大噪的,却是使这个拥有 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 周内破产的财务造假丑闻。
度、提高对公司信息披露可用性的要求; 3、设审计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
所及报酬方式要由审计委员会批准,并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 4、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业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业务,强制
实行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且限制注册会计师去被审公司任职; 5、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2、违法成本:对于犯罪的公司和其他商业实体, 可处以最高200万美元的罚金;自然人则会被处 以最高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监禁。而且,根 据选择性罚款法的规定,罚金的数额可能会高出 更多。实际罚金可能会是行贿所图谋利益的两倍 。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的影响: 1、1993年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2、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受贿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水门事件的影响:
水门事件后,美国高官与大企业高管这些传
统受人尊重的上层阶层的诚信度受到质疑。检察 机构在国会要求下,开始了对上市公司是否存在 商业不道德行为的调查。
根据美国司法部网站披露的资料显示,
197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披露,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巨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1.集团财务管 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 过度投资引起的资金链断接;4.集团董事会的决 策与制衡存在严重问题,形同虚设;5.内部监督 缺乏。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3、企业内控应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部阶段, 且需要一步到位?
企业内控规模应与企业 发展规模相匹配
(PCAOB),取代原来注册会计师协会原来的监管职能,运行经费由上 市公司承担。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中国的影响:
1、理论意义:警醒国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企业 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并督促《公司法》、《证券 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制度的出 台。
2、实务意义: 在中国的公司也要逐步建立起一套 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 风险,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内控管理框架体系(COSO)的崛起 1、COSO崛起的背景 多年来,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 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 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 根据风险组合的特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 险。因此,企业在内控管理上需要一套指导性的 理论框架。
2、引起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一批有影响 的企业舞弊案相继暴露出来,IBM、思科、施乐 、J.P摩根大通银行等大企业也传出存在财务 违规行为 ;
3、《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呼之欲出。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1、明确CEO/CFO的会计责任,并承担不当行为的法律责任; 2、进一步缩短财务报告披露的滞后期、强化上市公司内控及报告制
400多家公司在海外存在非法的或有问题的交易
。这些公司承认,自己曾经向外国政府官员、政
客和政治团体支付了高达30亿美元的巨款。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1988年的《反海外腐败法》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 企业的内控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犯罪主体:适用于任何个人、公司、官员、董 事、雇员、企业代理人或者任何代表公司行事的 股东。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2、COSO崛起的过程
发布COSO 内控框架
发布企业 全面风险 管理框架 COSO-ERM
提出内控框 架的概念
1987
1992
/ PPT图表下载:
2004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3、COSO的内部控制理念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1、企业内控工作可由一个部门来完成?
企业内控是一个体系, 不是一个部门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内控定位不准确,只会弄巧成拙。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2、企业内控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可有可无?
企业内控公司做大、做 强的必经之路
学习前需了解的认识误区
巨人集团在生 物保健品热的刺激 下,保健品业务迅 速崛起,1996年脑 白金销售额为5.6 亿元,成为全国最 大的保健品生产企 业。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安然事件产生的原因: 1、安然是无实体业务支撑的能源公司; 2、高层的腐败(母子公司交叉任职); 3、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 4、形同虚设的内控体系(关联交易); 5、与安达信的私下勾结。
国内、外企业内控理论的发展
安然事件的影响:
1、美国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股市、债市一 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