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第七章第一节 旅游规划管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七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目录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
区的关系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
01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 位
主题定位的概念
主题定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环节,它是指根据旅游目 的地的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确定一个或多个主 题,并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形象塑造和市场营 销的过程。
主题定位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主题定位决定功能分区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主题定位是指导功能分区的重要依据。根据主题定位, 可以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升游客的体验。
创造特色体验
通过主题定位,可以明确景区的特色和卖点,从而在功能分区中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吸引游客并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功能分区对主题定位的反馈
市场分析法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 析,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主题定位。
竞争分析法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旅游产品进 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其主题定 位和竞争优势,从而确定自己 的主题定位。
组合分析法
将资源、市场和竞争三个因素 综合考虑,进行组合分析,确
定最佳的主题定位。
02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 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
功能分区是指根据旅游区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区位特征和发展要求,将旅游 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特定的功能定位。
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和游客满意度提升。
功能分区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功能分区应从旅游区的整体出发,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市场需求、 交通条件等因素,确保各功能区 域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指南第1章引言 (4)1.1 旅游景区概述 (4)1.2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4)1.3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4)第2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 旅游资源调查 (4)2.2 旅游资源评价 (4)2.3 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 (4)第3章市场分析与定位 (4)3.1 市场调查 (4)3.2 市场分析 (4)3.3 旅游市场定位 (4)第4章旅游产品策划 (4)4.1 旅游产品概述 (4)4.2 旅游产品设计 (4)4.3 旅游产品创新 (5)第5章空间布局与规划 (5)5.1 空间布局原则 (5)5.2 功能区划分 (5)5.3 空间结构优化 (5)第6章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5)6.1 交通设施 (5)6.2 供水与排水设施 (5)6.3 供电与通信设施 (5)第7章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5)7.1 住宿设施 (5)7.2 餐饮设施 (5)7.3 娱乐设施 (5)7.4 购物设施 (5)第8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5)8.1 生态环境保护 (5)8.2 环境污染防治 (5)8.3 环境容量控制 (5)第9章景观设计与绿化建设 (5)9.1 景观设计原则 (5)9.2 景观元素设计 (5)9.3 绿化建设 (5)第10章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 (5)10.1 服务质量管理 (5)10.2 安全管理 (5)10.3 卫生管理 (5)11.1 旅游宣传策略 (5)11.2 营销渠道拓展 (5)11.3 品牌建设与推广 (6)第12章规划实施与评估 (6)12.1 规划实施策略 (6)12.2 项目投资与融资 (6)12.3 规划评估与调整 (6)第1章引言 (6)1.1 旅游景区概述 (6)1.2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6)1.3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6)第2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7)2.1 旅游资源调查 (7)2.1.1 调查方法 (7)2.1.2 调查内容 (7)2.2 旅游资源评价 (7)2.2.1 评价方法 (8)2.2.2 评价指标 (8)2.3 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 (8)2.3.1 保护措施 (8)2.3.2 利用策略 (8)第3章市场分析与定位 (8)3.1 市场调查 (8)3.2 市场分析 (9)3.3 旅游市场定位 (9)第4章旅游产品策划 (10)4.1 旅游产品概述 (10)4.2 旅游产品设计 (10)4.2.1 旅游市场调研 (10)4.2.2 旅游资源整合 (10)4.2.3 旅游产品定位 (10)4.2.4 旅游产品内容设计 (10)4.2.5 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10)4.2.6 旅游产品营销策划 (10)4.3 旅游产品创新 (10)4.3.1 旅游产品类型创新 (11)4.3.2 旅游产品内容创新 (11)4.3.3 旅游产品服务创新 (11)4.3.4 旅游产品推广方式创新 (11)第5章空间布局与规划 (11)5.1 空间布局原则 (11)5.2 功能区划分 (11)5.3 空间结构优化 (12)6.1 交通设施 (12)6.1.1 道路建设 (12)6.1.2 公共交通设施 (12)6.1.3 停车设施 (12)6.2 供水与排水设施 (13)6.2.1 供水设施 (13)6.2.2 排水设施 (13)6.3 供电与通信设施 (13)6.3.1 供电设施 (13)6.3.2 通信设施 (13)6.3.3 智能化设施 (13)第7章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13)7.1 住宿设施 (13)7.2 餐饮设施 (14)7.3 娱乐设施 (14)7.4 购物设施 (14)第8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5)8.1 生态环境保护 (15)8.2 环境污染防治 (15)8.3 环境容量控制 (16)第9章景观设计与绿化建设 (16)9.1 景观设计原则 (16)9.2 景观元素设计 (17)9.3 绿化建设 (17)第10章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 (18)10.1 服务质量管理 (18)10.2 安全管理 (18)10.3 卫生管理 (19)第11章旅游宣传与营销 (19)11.1 旅游宣传策略 (19)11.1.1 定位明确 (19)11.1.2 创意策划 (19)11.1.3 媒体合作 (19)11.1.4 社交媒体营销 (19)11.1.5 线上线下融合 (20)11.2 营销渠道拓展 (20)11.2.1 旅行社合作 (20)11.2.2 在线旅游平台 (20)11.2.3 目的地营销联盟 (20)11.2.4 MICE市场拓展 (20)11.2.5 跨界合作 (20)11.3 品牌建设与推广 (20)11.3.1 品牌定位 (20)11.3.2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20)11.3.3 品牌故事 (20)11.3.4 品牌推广活动 (20)11.3.5 品牌口碑营销 (20)第12章规划实施与评估 (21)12.1 规划实施策略 (21)12.1.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1)12.1.2 落实政策措施 (21)12.1.3 加强组织协调 (21)12.1.4 监测评价与反馈 (21)12.2 项目投资与融资 (21)12.2.1 项目投资决策 (21)12.2.2 融资渠道拓展 (21)12.2.3 融资风险防控 (21)12.3 规划评估与调整 (22)12.3.1 定期开展规划评估 (22)12.3.2 及时调整规划内容 (22)12.3.3 加强规划实施指导 (22)12.3.4 完善规划评估机制 (22)第1章引言1.1 旅游景区概述1.2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意义1.3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2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2.1 旅游资源调查2.2 旅游资源评价2.3 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第3章市场分析与定位3.1 市场调查3.2 市场分析3.3 旅游市场定位第4章旅游产品策划4.1 旅游产品概述4.2 旅游产品设计4.3 旅游产品创新第5章空间布局与规划5.1 空间布局原则5.2 功能区划分5.3 空间结构优化第6章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6.1 交通设施6.2 供水与排水设施6.3 供电与通信设施第7章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7.1 住宿设施7.2 餐饮设施7.3 娱乐设施7.4 购物设施第8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8.1 生态环境保护8.2 环境污染防治8.3 环境容量控制第9章景观设计与绿化建设9.1 景观设计原则9.2 景观元素设计9.3 绿化建设第10章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10.1 服务质量管理10.2 安全管理10.3 卫生管理第11章旅游宣传与营销11.1 旅游宣传策略11.2 营销渠道拓展11.3 品牌建设与推广第12章规划实施与评估12.1 规划实施策略12.2 项目投资与融资12.3 规划评估与调整第1章引言1.1 旅游景区概述旅游景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观赏、休闲、娱乐、科普等功能,吸引游客前来游览的特定区域。
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
组织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
组织结构 示意图
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商业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 吸引力子系统
旅游客源市场 子系统
本地市场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1、旅行时间
3宿标准
客栈型、经济型、三星、四星、五星
3、景区规模
1A景区、2A景区、3A景区、4A景区、5A景
区
4、餐饮特色
家庭型、经济型、品味型、奢华型
5、娱乐程度
观看表演型、参与活动型、生活体验型、刺
本文对游憩的界定为:在闲暇时间内,在距离日常居住地较近 距离的空间内进行的以放松身心,恢复体力和精力为目的的户外休 闲活动,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娱乐、户外散步、游览、游戏 等等。为便于研究,本文所指的游憩活动包括在城市郊区停留24小 时以上的活动。
2)旅游与游憩的分类
生态游憩 文化游憩 康体游憩 娱乐游憩 观光旅游 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 专项旅游
游憩与旅游、休闲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该研究领域,与“游憩”相似的概念还有“旅游 (Tourism)”和“休闲(leisure)”。对于三者之间的关 系,王兴斌(1996)、保继刚(1999)、俞晟(2003)都 对其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与“游憩”相比,“旅游”的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居住地和工作地)而 进行的活动,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是益智,可以是消遣,也 可以是愉悦身心。可以认为旅游是游憩的一种方式,旅游是 在异地进行的游憩活动。而“休闲”与“游憩”在基本内涵 相似,两者有时很难区分。而游憩活动更倾向于户外的活动, 更着重于它的游玩、健身和放松心情的功能。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一、引言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载体,其规划与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围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展开探讨,从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的内容、规划的实施和开发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规划的必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方案首先要考虑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景区由于规划不合理和开发过度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规划的必要性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开发方式,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和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
2. 提升旅游体验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方案还应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体验。
通过合理规划景区的景点布局、交通配套、服务设施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方案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划合理的旅游景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规划的内容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景区定位与发展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景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通过对景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景区的主题和特色,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景点布局与交通规划根据景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合理规划景点的布局和交通配套。
通过科学合理的景点布局,使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景区,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服务设施与管理措施规划与开发方案还应包括景区的服务设施和管理措施。
例如,景区应配备完善的接待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制定管理措施,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景区的秩序和安全。
4. 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方案还应考虑到对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复习材料
我国生态旅游实践
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开发较早、较成熟的地区:香格里拉、西双版纳、长 白山、鼎湖山等。
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内容
1.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生态旅游活动方式;生态旅游线路;生态旅游设施
2.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生态旅游环境保育
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 从区位论产生至今,经历了古典区位 论、近代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三个阶 段。 • 由微观、静态分析到宏观、动态分析, 所涉及的产业部门也从早期的第一、 第二产业,到中期的加工业和商业, 发展到探讨区域、城市和第三产业。
三、旅游区位研究
1. 以旅游开发为目的的区位条件分析
供给角度:区位因子分析(资源条件、交通可达性
拉萨市、布达拉宫、黄龙风景区
辨析: 旅游景区、旅游区、旅游景点、旅游资源
旅 游 资 源
旅游景区
旅游资源 旅游景点
旅 游 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 A属性
依据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类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人工型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 A属性
依据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类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人工型旅游景区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与规划的 内容与范式
课 程 框 架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旅游地主题定位与形象塑造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规划与开发的程序
效 益 评 估
保 障 体 系
文 本 图 件
旅游景区的概念
重点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 是指具有吸引游客前往 游览的吸引物和明确的 区域范围; 能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能提供各种附属设施和 服务; 是旅游经营场所
旅游资源与开发-第7章遗址遗迹类
• 2.法国——奥赛美术馆 • 3.意大利 • 4.西班牙—— “古堡饭店”
7.3.4工矿业旅游开发
• 矿业旅游最初就是以工业遗产旅游的形式 被人认识和了解。
• 旅游实践: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废弃工 业场地及设施的整体结构保护与综合再利 用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从开发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 1.商业旅游 • 2.休闲度假 • 3.以博物馆、节事活动为依托的城市旅游 • 4.主题公园或景观公园 • 英国的朗达遗产公园 • 5.探险型观光 • 6.特殊旅游项目
常盛行,通过生态园林手段,既保护了遗址,又 创造了新的文化景观,称为生态遗址公园。
• 世界著名的遗址公园如希腊雅典卫城考古遗址公 园,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巴基斯坦塔克西拉考古 遗址公园,意大利庞贝考古遗址公园,突尼斯迦 太基考古遗址公园,摩洛哥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 公园,都是遗址保护的典范,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2.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 (1)考古功能
•在赤壁名胜区内,有历经千年风雨的“赤壁” 摩岩石刻,有当年雄姿英发周瑜的巨大塑像, •有大战时的遗址望江亭、翼江亭、东风阁、 拜风台、水寨门、庞统井、凤雏庵、射箭台等 景点,是历史留给后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虽已褪去历史的色彩,熄灭了赤壁战火,但 是那悬崖绝壁、滔滔大江、古战场遗迹、碑刻 和赞美诗,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 人墨客。
根据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用途分类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和28个小类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分类表徐楠2003713依山居上累石为室万年孝5资源视觉观赏的低美感度和开发的有限性1考古功能?在赤壁名胜区内有历经千年风雨的赤壁摩岩石刻有当年雄姿英发周瑜的巨大塑?有大战时的遗址望江亭翼江亭东风阁拜风台水寨门庞统井凤雏庵射箭台等景点是历史留给后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虽已褪去历史的色彩熄灭了赤壁战火但是那悬崖绝壁滔滔大江古战场遗迹碑刻和赞美诗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第一章 景区规划与开发概述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8、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 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为保护文物,依法建立博物馆、 保管所或者开辟为参观游览场所。 9、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农业旅游示范点: 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 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点。 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 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点。
陕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洽川处女泉景区风光
处女泉景区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在举世 罕见的七眼洽川瀵泉中,最迷人的要数神奇的处女 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位于洽川景区的 芦荡之中。其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古 代洽川的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 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在中华民族母亲河 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 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身的尘土 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 此而得名。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2、太平峪由隋朝皇帝建太平宫得名,峪中山水景观奇特,是 唐王朝观花避暑的山水乐园。园内有苍劲古老的落叶松原 始森林、顶风傲雪的红桦纯林、特别是天然分布的万亩紫 荆,春季争奇斗艳,漫山遍野一片花的海洋。据中国林科 院植物专家考证,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紫荆是我国紫荆 最早的发源地。因此有“天下紫荆,源系太平”之说。炎 夏群山披绿、古木参天、万木峥嵘,好一派生机盎然。景 区自然山水独特,截止目前仅黄羊坝景区共发现大小瀑布 十二处,瀑布最大落差百余米,主要分布于园内2.5公里范 围内,形成瀑布群,是我国北方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瀑 下皆有潭,飞瀑入潭,激起千层雾,形成万道虹,置身园 中如入仙境,最具特色的有:彩虹瀑布、仙鹤桥瀑布、烟 霞瀑布、龙口飞瀑等。漫步园中,处处是诗情画意,令人 流连忘返。公园旅游服务完备,宾馆、饭店、旅游商店等 配套设施齐全。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教学课件565页
三、旅游人类学与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来研究"人"(包括旅游者、当地居民、 旅游开发商、旅行商)。主要研究旅游业带来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发 生和发展变化,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质自身的研究;
二是旅游业的出现给东道国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五、建筑学理论与旅游景区规划
这里指的建筑学理论包括了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园林设计理论。 园林设计理论是追求天人合一,再现自然山水的思想。在园林规划 设计中,为了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就必须综合应用形式美的法 则和造景手段。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用园林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 旅游景区景观设计、建筑物布置、色彩搭配。
(二)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
1、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内容 (1)对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 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旅游景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 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旅游景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确定规划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 期内的旅游容量。
编制更具科学性。
【课堂活动】 讨论不同类型景区 的管理权对规划与开发的影响
就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文中所提到的不同 类型的景区,根据其资源属性的不同管理权也分 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或组织。如风景名胜区由建 设部门管理;国家森林公园由林业部门管理;自 然保护区则往往由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等管理; 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
三、旅游景区的地位与作用
(一)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
(二)旅游景区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三)旅游景区促进所在地经济的发展
(四)旅游景区促进所在地的社会文化发展
旅游规划与开发讲义(精华版)
《旅游规划与开发》讲义目录导论 (4)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 (5)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 (5)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体系 (6)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8)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10)第二节旅游开发的内容与原则 (10)第三节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13)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 (15)第一节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17)第二节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17)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18)第四节旅游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启示 (21)第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 (23)第一节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25)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26)第三节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热点 (28)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32)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33)第二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4)第三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35)第四节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36)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41)第一节市场分析的内容 (42)第二节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43)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对策 (44)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47)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48)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50)第三节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定位 (52)第七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 (55)第一节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概念 (56)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 (58)第八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 (61)第一节资源导向模式 (63)第二节市场导向模式 (65)第三节形象导向模式 (67)第四节产品导向模式 (69)第九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72)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概述 (74)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75)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77)第十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 (79)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评估原则 (81)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评估的内容体系 (82)第十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保障体系 (87)第一节政策保障体系 (90)第二节市场保障体系 (90)第三节财经保障体系 (91)第四节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92)第五节环境生态保障体系 (93)导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概述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及课堂纪律要求第二部分:课程介绍1、教材及参考书、参考视频说明2、课程教学说明3、本课程学习导入第一节旅游景区概述一、旅游景区概念1.旅游区《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概括为:旅游区为“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里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2.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概括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的概念区别:共同指出:首先,两者都具有游览、观赏的作用;其次,都强调应是自然或人文景物组成。
不同之处:前者是以“风景”和“名胜”为主的自然和人文景物,忽略甚至不包含一些主题公园、博物馆等,也不包括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而后者范围较广,几乎将所有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的资源都作为旅游区,而且强调了在这些区域里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这样看风景名胜区应该是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提出两者区别:法定地位和区划界定不同;经济学涵义不同;资源构成内涵及开发原则不同。
3.旅游景点旅游景点的含义较为直观和简单,概念模糊,旅游区一般涵盖旅游景点,而旅游景区应该介于两者之间。
4.旅游目的地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与规划的政策、司法框架,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
霍洛韦则是这样界定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目的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风景名胜区,或者是一个城镇,一个国家内某个地区,整个国家,甚至是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
旅游景区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旅游景区一般是将旅游资源经过人为开发,使其具有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和吸引力,本质上是一种旅游产品;其次,旅游景区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各种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的载体;第三,只要是能够萌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和需求,并能提供给人们游览、休息和科研的区域,都应该是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PPT课件】 精品
规划——根据现存条件,对其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
二、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 区位理论
增长极理论
旅游人类学
旅游系统理论 景观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位理论
• • • 1、区位理论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斯秋阿特、亚当•斯密 (2)古典区位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杜能《孤立国对于农业 及国民经济之关系》即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即工 业区位论 • (3)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廖 什的市场区位论 • (4)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 )——大量经济学、计量学、人类行为学及空间 遥感技术所带来的精确计量与预测
如旅游地地理环境类型及人文社会特征缘edge旅游地的外围保护带亦称缓冲区bufferwwwdocincom33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主要原原理表述结构原景观结构即斑廊基及其比例组成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物种能量物质流等功能特征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可强化物种共生但减少稀有边缘物种的种类功能原景观空间元素间物质营养成分的再分配速率随其所受干扰的强度加大而增加穿越斑廊基及其边缘有能量与生物流随景观异质性的增大而增强时间原无任何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趋于均值化而垂直结构异质性加强wwwdocincom44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分形学wwwdocincom旅游系统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强调用连续递增弹性的方法来研究和控制目标并增强旅游系统的反馈性和可控特性支持系统政策法规环境保证人力资源wwwdocincom客源市场产品市场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本地市场产品市场吸引物服务活动组织主题公园文化遗产景观设施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环境保证政策法规出行系统信息促销旅行服务交通设施自然遗产景观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购物设施康体娱乐设施接待设施wwwdocincom三旅游规划历程及发展趋势11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回顾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回顾22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wwwdocincom四旅游规划的特点即追求对旅游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和对未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最优结构与最优发展方向的合理安排即表现为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多部门全面进行旅游六要素的服务设施规划wwwdocincom五
第1讲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问题1:不同历史时期人的空间移动方式有 何不同? 人的空间移动 从动因分析: 人们的空间移动划分为: 1)为生存需要的空间移动; 2)为经济需要的空间移动 3)为休闲需要的空间移动
问题2:旅游是如何产生的?
1 2 3 什么是休闲? 什么是旅游? 旅游与休闲的关系?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参考书目
•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高峻主编,东北财经大学, 2007; •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 案例》,陈家刚编著,南开大学 出版,2007; • 《旅游资源开发》,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斌编著,科学出 版社,2007; • 《旅游规划原理》,张伟强 陈文君主编,华南理工大学, 2008; • 《旅游规划案例》,保继刚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
• 古代旅游活动 以劳作成分为主 (价值创造性旅游) • 现代旅游活动 以休闲成分为主 (价值欣赏性旅游)
时代进步, 现代旅游主要呈休闲性质
• • • • 异地性 业余性 享受性 大众性
旅游概念蕴含着较大的民族差异
旅游经济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社会学
经济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地理学 市场营销学 法学 教育学
(1)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特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 旅游资源的社区环境 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 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3)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的评价 客源条件 投资条件 建设施工条件 2、前期可行性开发研究 3、营销管理开发 (1)旅游景区营销总体设计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2)旅游景区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定价策略 分销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指南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指南第1章概论 (4)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4)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4)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 (4)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4)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5)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5)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 (5)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 (5)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5)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 (5)3.3 景区空间布局 (5)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5)4.1 交通设施规划 (5)4.2 住宿设施规划 (5)4.3 餐饮设施规划 (5)4.4 娱乐设施规划 (5)第5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 (5)5.1 市场调研与定位 (5)5.2 品牌建设与传播 (5)5.3 营销策略与方法 (5)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 (5)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5)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 (5)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 (5)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5)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 (5)8.1 景区投资概述 (5)8.2 投资决策与评价 (5)8.3 融资渠道与策略 (5)第9章景区运营与管理 (5)9.1 景区组织架构 (6)9.2 景区服务管理 (6)9.3 景区安全管理 (6)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 (6)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6)10.2 景区政策环境 (6)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6)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6)11.1 人力资源规划 (6)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 (6)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 (6)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6)12.1 成功案例分析 (6)12.2 失败案例分析 (6)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 (6)第1章概论 (6)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6)1.1.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6)1.1.2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6)1.1.3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7)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7)1.2.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7)1.2.2 注重特色和差异化 (7)1.2.3 强化科学管理 (7)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 (7)1.3.1 景区资源调查与评价 (7)1.3.2 景区规划目标与战略 (7)1.3.3 景区产品开发 (7)1.3.4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7)1.3.5 景区营销与推广 (7)1.3.6 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 (8)1.3.7 景区服务质量提升 (8)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8)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8)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8)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 (9)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 (9)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9)3.1.1 规划目标 (9)3.1.2 规划原则 (9)3.1.3 规划内容 (9)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 (9)3.2.1 景观设计 (10)3.2.2 交通设计 (10)3.2.3 服务设施设计 (10)3.2.4 导览系统设计 (10)3.2.5 环境保护与治理设计 (10)3.3 景区空间布局 (10)3.3.1 功能分区 (10)3.3.2 景点布局 (10)3.3.3 交通布局 (10)3.3.4 服务设施布局 (11)3.3.5 环境保护与治理布局 (11)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1)4.1 交通设施规划 (11)4.1.1 进出景区交通规划 (11)4.1.2 景区内交通规划 (11)4.2 住宿设施规划 (11)4.2.1 住宿类型规划 (11)4.2.2 住宿区域规划 (11)4.3 餐饮设施规划 (12)4.3.1 餐饮类型规划 (12)4.3.2 餐饮区域规划 (12)4.4 娱乐设施规划 (12)4.4.1 娱乐项目规划 (12)4.4.2 娱乐区域规划 (12)第五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 (12)5.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2)5.1.1 市场调研 (12)5.1.2 市场定位 (13)5.2 品牌建设与传播 (13)5.2.1 品牌建设 (13)5.2.2 品牌传播 (13)5.3 营销策略与方法 (13)5.3.1 产品策略 (13)5.3.2 价格策略 (14)5.3.3 渠道策略 (14)5.3.4 推广策略 (14)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 (14)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14)6.1.1 旅游产品类型 (14)6.1.2 旅游产品特点 (15)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 (15)6.2.1 市场调研 (15)6.2.2 产品策划 (15)6.2.3 资源整合 (15)6.2.4 营销推广 (15)6.2.5 运营管理 (15)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 (15)6.3.1 产品创新 (15)6.3.2 产品升级 (16)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16)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7)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 (17)8.1 景区投资概述 (17)8.2 投资决策与评价 (18)8.3 融资渠道与策略 (18)9.1 景区组织架构 (19)9.2 景区服务管理 (19)9.3 景区安全管理 (20)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 (20)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20)10.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20)10.1.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20)10.1.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0)10.2 景区政策环境 (20)10.2.1 国家政策 (20)10.2.2 地方政策 (21)10.2.3 行业政策 (21)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21)10.3.1 规划编制 (21)10.3.2 项目审批 (21)10.3.3 景区管理 (21)10.3.4 法律责任 (21)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21)11.1 人力资源规划 (22)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 (22)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 (22)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23)12.1 成功案例分析 (23)12.1.1 案例一: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上线 (23)12.1.2 案例二:某传统企业成功转型 (23)12.2 失败案例分析 (24)12.2.1 案例一:某创业公司产品定位失败 (24)12.2.2 案例二:某大型企业项目延期 (24)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 (24)第1章概论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3.3 景区空间布局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4.1 交通设施规划4.2 住宿设施规划4.3 餐饮设施规划4.4 娱乐设施规划第5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5.1 市场调研与定位5.2 品牌建设与传播5.3 营销策略与方法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3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8.1 景区投资概述8.2 投资决策与评价8.3 融资渠道与策略第9章景区运营与管理9.1 景区组织架构9.2 景区服务管理9.3 景区安全管理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10.2 景区政策环境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11.1 人力资源规划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12.1 成功案例分析12.2 失败案例分析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第1章概论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
sustainable approach,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1. ¾ /main.php 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网 ¾ /bbs/ 区域与旅游规划论坛
(二)旅游系统的结构
1、组织结构 2、经济结构 3、空间结构 4、层次结构
1、组织结构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子系统
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饭店 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商业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客源市场子 系统
本地市场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人力资源、环境保护 财政金融、政策法规
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
旅游系统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
2
一、旅游系统
旅游系统的概念 旅游系统的结构
2011/2/16
(一)旅游系统的概念
1、什么是系统 2、旅游业系统性的体现 3、旅游系统
系统就是指各要 素以一定的目标为导 向,通过相互关联作 用和反馈制约机制形 成的有机整体。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 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 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 统四大构成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的结 构、功能和目标的有机体。
(二)旅游开发的目标与内容
1、目标:取向选择与资源本身的“可塑性” 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2、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 的开发利
用
旅游地的 交通安排
旅游地旅 游辅助设 施的建设
旅游市场 的开拓
7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效益原则 4、保护原则 5、综合原则
旅游部门的景区规划与开发
旅游部门的景区规划与开发在旅游业兴起的今天,景区规划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旅游部门要将景区打造成为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重点论述旅游部门在景区规划与开发方面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地理位置分析与选址景区的地理位置对其开发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部门需要进行详细的地理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以及人文资源等。
通过比较各个潜在景区的优势与劣势,选取最有潜力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开发,可以帮助节省开发成本,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规划与设计旅游部门在景区规划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方案。
这包括景区的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系统的规划等。
规划与设计要考虑游客的流动性,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进入景区,同时要考虑景区内交通的便利性,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三、文化与历史保护景区的规划与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对于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旅游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景区开发的同时不破坏原有的文化与历史遗迹。
可以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设立文化纪念碑等方式,将景区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四、生态环境保护在景区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中,旅游部门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景区内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这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采取合理和可持续的开发方式,减少土地和水源的污染,保护动植物的生态圈等措施,有助于将景区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五、推广与宣传景区规划与开发完成后,旅游部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推广和宣传。
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向游客介绍景区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推动景区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与当地居民合作旅游部门在景区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当地居民合作。
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利益,可以消除当地居民对于景区开发的反对情绪,促进景区方案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足够的规划编制时间,是确保规划质量的前提
• 原则上,省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 于8个月,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时间不应少于5个 月,县级旅游规划编制时间不应少于2个月。其中,规 划编制专家组现场调查工作日,省级旅游规划不少于 100人·天,地市级旅游规划不少于50人·天,县级旅 游规划不少于30人·天
力在旅游系统达成管理上的协同。
小知识:建立规范的规划组织形式与组织程序
(二) 规划整合
• 旅游规划虽由旅游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但与同级
计划部门、国土规划部门综合平衡后,将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及政府年度 财政计划。该项机制的建立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
一方面,旅游规划自身的类型结构、内容及相应
• (9)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
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 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 (10)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 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一 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 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 复单位审批。
三、旅游规划质量管理
• 旅游规划是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了确保旅游规划的质
量,切实发挥规划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于2002年11月18日下发了《关 于加强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旅发 [2002]61号)具体内容如下:
(一)规划编制专家选择规范化,是确保规划质量的关键
技术投入的自我规范,必须至少达到与上述规划相整
合的技术要求,才能在内容、技术水平上具备纳入的
条件;同时,也是旅游规划得以实施的内在要求。因 此,旅游系统在旅游规划阶段应实现技术整合,而不
是自我分家。
•
另一方面,在旅游规划编制的过程,必须要有各
有关部门的参与,特别是保证负责编上述规划或计划
的主管部门的介入和充分协作。
• (1) 是部门管理,即由政府外事办公室或旅游局管理, 下辖旅游公司,属于条条型管理机制。我国现在仍有部分 地区沿用此种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旅游管理模式。
• (2) 是由分管行政长官牵头的、较固定的旅游发展协调 小组管理,属于条块结合型管理机制。我国部分较重视旅 游的城市已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它能有效应付重大旅游节 庆或接待事件,但尚难以有效引导、调控日常的旅游发展 及相应的大量复杂、细致的管理监督工作
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全国人大); • 《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人大); • 《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国务院);
•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国家旅游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全国人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全国人大); •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1993年,文化部); • 《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国务院); • 《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1991年,国家旅游局); • 《导游员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国家旅游局); • 《旅游投诉暂行规定》(1991年,国家旅游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1992年,全国人大); •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国家旅游局)。
国务院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第7条
• (二)管理的旅游法规体系 • 旅游法规,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之总称,它包括旅游基本法,国家旅游部门 的行政法规、条例和规章,地方旅游法规,和与旅游 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
• 我国于1982年开始起草《旅游法》,历经十几次修 改调整,于1994年报送国务院待审。该法经全国人大 经审批后,将成为我国旅游领域的"基本法"。
小知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
• (三)技术推动
•
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资源利用与旅
游经济发展的高效统计与监测。该系统以电子计算机
软件与设备为载体,以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计划、 市场信息、市场分析、旅游发展统计、旅游企业经营
状况为信息源,对旅游系统的信息进行及时地获取、
输入、储存、处理统计、评价和应用。
• (3) 是由政府成立旅游度假区或风景名胜区管理
局,全权负责规划实施管理,属于块块型管理机制。 该机制的明显优点是高度统一和一体化管理;但实践中 也显现出了重大的缺陷:如人员编制有限,缺乏条条 联系,专项管理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如林业、环保、 设计、商检等);加上块块管理使经营与行政管理不 分,极易滋长管理机构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短期行 为。
• (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
旅游规划管理是对旅游规划从编制、审批、实施到调整、
修编全过程的管理。
• 2000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 办法》,要求全国遵照执行,其要点如下:
• (1)制定应办法的目的是为规划水平。
第一节
旅游规划管理
旅游规划管理是指对旅游规划编制、审 批、实施和调整、修编工作的管理。主要包 括管理机制与职能、管理内容与管理的法律 法规依据。
一、旅游规划管理机制与职能
• (一)管理协同 • 旅游涉及的产业和服务部门很多,规划工作实行
管理也必然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现代旅游市场激烈 竞争的现实和可观的效益驱动,客观上要求对旅游规 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调整修编实行管理,必须从 部门管理机制走向联合管理机制,由联合管理机制走 向协同管理机制。在我国,对旅游规划实行管理的管 理机制主要有四种:
• 此外,我国还相继颁布了与旅游相关的法律规范。
• 《汽车旅客运输规则》(1988年,交通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全国人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全国人大); •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林业
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全国人大); •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国务院);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建设部、文物
• (4)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应根据旅游规划 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认定证书。
• (5)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 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同时旅游发展 规划还应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 文件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 (4) 是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旅委),将旅游、园林、文物、 宣传等直接相关部门,通过组织、预算等实质性联系起来,该体 制属于条块连结型管理机制。
•
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的妥善解决,应从旅游系统、旅游
规划的本质特征着眼。其机制理顺的标志,是各相关管理部门的
条块联系更加密切,直至各部门的技术能力、行政能力和执法能
• (6)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 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要求。
• (7)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 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 (8)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全国旅游发展规划, 由国家旅游局制定。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 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 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在征 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旅游局报当地人民政府 批复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 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 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 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 意见后,批复实施。
(三)加强规划编制的部门协调和质量监管,是确保规 划质量的基础
• 旅游规划的编制要重点征求并充分吸收城建、交通、
文化、文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全面征求不少 于两次。
(四)要认真组织好旅游规划专家评审,充分吸取专家 意见
• 专家评审是对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的
技术把关,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评审专家一 般由规划项目委托方向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后, 由委托方书面邀请。省级旅游规划评审专家不少于11 人,地市级旅游规划评审专家不少于9人,县级旅游规 划评审专家不少于7人,其中1人为组长。
•
另外,聘请有关权威机构和专家,定期和不定期
的对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咨询,
有利于迅速提高旅游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的技术含量。
• (四)政策引导
•
旅游政策,是政府以支持、放任或限制等意志,
对旅游发展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手段。政策机制,是旅
游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规划管理规章
(五)要严格把好规划审批关
• 旅游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作进一步补充修改后,本级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全面审查规划文本、附近和图件, 确认无误后,按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 进行报批。
• 各级旅游部门要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 瞻性和可操作性。
实训项目
• 实训目的 熟练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内容。
• (2)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可分为三种:全国旅游 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 (3)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编制。即国家旅游局
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 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 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