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眼的感光系统结构及其功能
0.1~0.5mm
(一)视网膜的结构
3.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1851年Heinrich Muller 是第一位描述视网膜含有色素的研究者 1876年Franz Christian Boll 发现了视网膜色素(rhodopsin)层。
4. 两 种 感 光 细 胞与神经细胞 的联系方式: ①视锥细胞:

弱光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 + 黑白觉

1782-Francesco Buzzi 发现视网膜中央凹。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视黄醛还原酶
异构酶
(色素细胞中)
(暗处,需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呈单线式,分辨力强)
(呈聚合式,分辨力弱)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只有视紫红质1种
(不同的视蛋白 + 视黄醛) (视蛋白 + 视黄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强光 低(强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明视觉 + 色觉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 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 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 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远视眼的近点 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 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觉的产生: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②传入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中枢的整合分析
一、感受器(1907年John Newport Langley, receptor) : 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电磁和伤害性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末梢(痛、触等) 复杂:感受细胞+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3.散光眼:角膜或晶状体(常发生在角膜)的 表面不呈正球面,曲率半径不同,入眼的光 线在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 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 视物 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在曲率半径 过大的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1801年Thomas Young 描述散光(astigmatism)。
晶状体 玻璃体 1.437 1.336 10.0(前) -6.0(后)
6m 以 外 的 光 线 可认为近于平行 光。
人眼的总折光 能力为59D
1911年Allvar Gullstrand以研究眼睛的光学原理获得诺贝尔奖
2.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 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mm,节点 (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 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 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
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二)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 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 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
3.眼球会聚
反射途径: 与晶状体
调节反射基本 相同,不同之 处主要为效应 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 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 通过调节,可以分别 看清远、近不同的 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力 异常,或眼球的形态 异常,平行光线不能 在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称为屈光不正 (非正视眼)。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感受器对之最敏感的刺激----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threshold):能引起感觉传 入冲动产生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 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2. 换能作用(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射通路:与晶状 体调节的反射通路 类同。 意义:瞳孔缩小后,可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 像 差 和 色 像 差 ,•使 视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 度用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冲动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源自文库
1.折光系统: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折射率 1.000
曲率半径
角膜 房水 1.336 1.336 7.8(前) 6.8(后)
转换过程,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3. 编码作用(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刺激信息:刺激性质、强度、部位和时间的编码
4. 适应现象(感受刺激的持续性):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 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 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
呈单线式联系
(视锥:双极:节 细胞= 1:1:1);
②视杆细胞:
呈聚合式联系
(视杆:双极:节 细胞= m:n:1)。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分布 结 构 联系方式 特 征 感光色素
种族差异
视网膜黄斑部
(中央凹为主)
视网膜周边部
(向外周递减)
视锥:双极:节细胞=1:1:1 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