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讲义
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第⼀节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是⼀群⽣物学特性相似,常寄居于⼈和动物肠道中的⾰兰阴性杆菌。
随⼈和动物粪便排出⽽⼴泛分布于⽔、⼟壤和腐物中。
⼤多数肠杆菌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低下或细菌侵⼊肠道以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可导致全⾝多处部位感染。
少数肠道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致病性⼤肠埃希菌等均可使⼈患某些肠道传染病。
*、肠道菌科的种类繁多,依据⽣化反应、抗原构造及DNA同源性进⾏分类,⽬前⾄少有30个菌株、120多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物学特性:①、形态与结构:肠杆菌均为⾰兰阴性菌,⼤⼩约(1—3)µm×(0.3—1)µm,多数有周⾝鞭⽑,能运动。
致病菌多有菌⽑,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
②、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培养温度为37℃。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良好,形成直径约2—3毫⽶中等⼤⼩、湿润、灰⽩⾊光滑性菌落。
③、抗原构造:主要有3种:⑴、菌体(O)抗原:为细胞壁的脂多糖,耐热,100℃数⼩时不被破坏,具有属、种特性,其特异性取决于脂多糖分⼦末端重复结构特异多糖链糖残基种类和排列。
长期⼈⼯培养后容易失去O抗原,菌落为粗糙型(R),因此菌落可发⽣S—R变异。
⑵、鞭⽑(H)变异:为鞭⽑蛋⽩质,不耐热,60℃30分⼦即可被破坏,其特异性取决于多台脸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造,失去鞭⽑后H抗原消失,O抗原外露,为H-O变异。
⑶、微荚膜或包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可阻⽌O抗体与抗原结合,为多糖类物质,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去除,重要的有⼤肠埃希菌K抗原、克雷伯菌K抗原、沙门菌Vi抗原等。
④、抵抗⼒:肠杆菌科细菌在⾃然界中⽣存能⼒最强,在⽔、粪便中可⽣存较长时间,与疾病的流⾏有⼀定关系。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不强,60℃30分钟即可被杀死,易被⼀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常⽤氯消毒饮⽔。
第⼆节埃希菌属1、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临床肠道分离菌,影最长是有Escherichia 从⼈粪便中发现⽽得名,即⼤肠杆菌。
第十章肠杆菌科精品PPT课件
➢不耐热肠毒素(LT)
➢溶血素A
➢定植因子抗原 ➢集聚黏附菌毛 ➢束形成菌毛 ➢紧密黏附素 ➢P菌毛
3. 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Ⅲ型分泌系统等
所致疾病
1. 肠道外感染
2.
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为内源性感
染。
2. 胃肠炎
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STa 使鸟苷酸环化酶活化 使胞质内cGMP 水和电解质摄取
cGMP
cAMP
H2O Cl- K+ Na+ HCO3-
ETEC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表现类似痢疾。 不产生肠毒素。 能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EIEC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不产生肠毒素等外毒素,无侵袭力。 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黏膜表面大量繁殖,破坏微绒毛
而致病,引起A/E组织病理 forming pili Tir
Actin,α-actinin,talin,ezrin
Type Ⅲ secretion apparatus intimin
一、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外,均不发酵
乳糖。 动力阴性可同沙门菌、E.coli等区别。 有O和K两种抗原。 抵抗力弱。
根据O抗原对志贺菌属的分类
菌种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群
型
A
1~10
B
1~6,X,Y变种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种。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可成为机会致病菌,以化脓性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能导致人类胃肠炎; 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coli)是埃希菌属典型代表。 ➢ 分布: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即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是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构成菌。 ➢ A:分解代谢产物,抑制痢疾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
B:合成 ViB、Vi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 C:天然抗原, ➢ 致病:正常菌群------------肠道外感染
小肠粘膜——以免被肠蠕动、肠分泌液所清除 释放 肠毒素 由细菌的质粒DNA编码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65℃30分钟失去活性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100℃加热20分钟仍不被破坏
不耐热肠毒素(LT) B亚单位—— 受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 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 A亚单位(毒性活性部分)
附于粘膜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i抗 原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
.
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自发突变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菌毛或菌毛样结构 荚膜或微荚膜 外膜蛋白 内毒素 外毒素
肠杆菌科细菌
主讲:戈红雨 2013-1-28
LOGO
.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 。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 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 通常使用番红(safranin)),从而将所有的 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两端钝圆,无芽胞。多数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
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1.0~6.0)μm×(0.3~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 +,致病菌 -(除外变形杆菌)。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抗原构造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菌落S~R变异鞭毛H~O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6.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
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三)致病性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着色不明显。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27
二、培养特性
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 瘠,血液或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长成灰 白色露珠状针尖大小菌落,不溶血,麦康凯 培养上不生长。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28
三、血清型
1.菌体抗原 :16个型,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荚膜抗原 :多糖成分,有6个型,
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36
三.血清型
21个型,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我国 多数属1型。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37
四.致病性
主要感染雏鸭,尤其2~3周龄者,引起急性或慢性 的败血症和浆膜炎。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38
五.诊断
涂片镜检:两极着色 分离培养: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试验:不发酵葡萄糖和蔗糖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42
三、抵抗力
本属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分离到 的嗜血杆菌要及时移植或冻干保存 。
肠杆菌科知识讲座
43
四、致病性
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病,其毒力因子包括荚膜、 菌毛和内毒素等。与兽医有关的嗜血杆菌有:
1. 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猪的心肌炎、腹膜炎、胸
2. 膜炎及关节炎等,常与猪流感病毒联合引起猪流 感。
4.
对热敏感,可转变成类毒素,具有A和B亚单位。
5. (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
6.
耐热,分子量小,肠无杆免菌科疫知识原讲性座 。
8
(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 1. 黏附性菌毛 2. F18,有助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
殖。 2. 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3. 直接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毒力因子。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不同种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性不同,部分细菌易产生耐药 性。
03 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物质
毒素
肠杆菌科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 如志贺毒素、霍乱毒素等,这些 毒素对肠道细胞具有破坏作用,
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侵袭因子
一些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侵袭肠道黏 膜的能力,通过黏附和侵入细胞内 繁殖,引发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目 录
•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 肠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鉴定 • 肠杆菌科细菌的防治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 杆菌,属于变形菌门,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在水、土壤、食品以及动物
避免接触感染源
加强环境卫生
避免与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人接触,特别 是那些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人。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清理和 消毒可能被污染的表面。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早期诊断是关键,因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因延迟治疗 而加重。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 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
基因检测
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基因进行 检测,了解其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预测其对特定药物的耐药性。
05 肠杆菌科细菌的防治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饮食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和准备食物之 后。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表面,尤其是 医院和卫生条件差的环境。
确保食物煮熟并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经适当 冷藏的食物。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鉴 定
基础微生物肠杆菌科细菌优秀课件
▪ 不耐热肠毒素(LT) B亚单位:识别基团,
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 A亚单位:毒素基团 →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小肠液过度分泌
肠腔积液、腹泻
▪ 不耐热肠毒素(LT) A亚单位——毒素活性成分机制 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神经节苷脂结 合
→激活腺苷AT酸P 环化酶cAMP↑
▪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GMP
cGMP ↑
小肠液过度分泌 肠腔积液、腹泻
腹泻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见P119表)
▪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引起婴儿,旅游者 腹泻
腹泻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较大儿童,成人腹 泻,痢疾样
▪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婴幼儿腹泻 ▪ 肠集聚(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 : 小儿顽
糖发酵试验,O/F试验
大较肠杆1 菌、2 痢疾3杆菌4 、伤寒杆菌生物学特征比
Double suger iron slant
大痢伤未 肠疾寒接 杆杆杆种 菌菌菌
肠道杆菌共同特点:
▪ 抗原结构复杂
▪ 菌体(O)抗原,LPS的核心多糖,属特异性
▪ 鞭毛(H)抗原,鞭毛蛋白,种特异性
▪ 表面抗原:K抗原;Vi抗原;B抗原
▪ 抵抗力: 不强,耐冷
O抗体,IgM
▪ 易出现各种变异:
S-R变异,H-O变异,
H抗体,IgG
抗原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肠道杆菌共同特点:
▪ 致病性: 黏附素:菌毛等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 内源性感染:肠道正常菌群(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肠道外感染
▪ 外源性感染:粪-口途径传播,以肠道内感染为 主。
肠杆菌科细菌
图-6 大肠杆菌SS琼脂培养基
图-7 痢疾杆菌SS琼脂培养基
二、大肠埃希菌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
① 麦康凯(MAC):粉色或红色菌落 ②伊红-亚甲兰(EMB):紫黑色、金属光泽
生化反应
I:吲哚试验
扩
MR:甲基红试验
云
南
大 学 旅
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
游
文
化
学
院
护
理
学
系
王
玉
版
权
所
有
翻
印
必
究
阴性对照 图-16 克氏双糖铁培养基培养结果
一、大肠埃希菌
4. 革兰染色镜检
挑取纯培养后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确定其是否为革兰阴性菌。
云
南
大
学
旅
游
文
化
学
院
护 理 学
短杆状,分散排列
系
王
玉
版
权
所
有
翻
印
必
究
阴性对照 图-17 革兰染色镜检结果
图-19 志贺菌IMViC试验结果
二、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4. 抗原构造及分类
O抗原与K抗原
A群——痢疾志贺菌→致病性最强
B群——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
云 南 大 学
C群——鲍氏志贺菌
旅
游
文
化
学
院 护 理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致病最弱
学
系
王
玉
版
权
所
有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
中度感染
肺炎、心脏疾病等,需要住院治疗。
严重感染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 播。
间接接触
动物传人
某些肠杆菌科细菌能在动物间传播, 再传给人。
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物品等传播。
03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肠杆菌科细菌简介 • 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 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药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与预防
01
肠杆菌科细菌简介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 杆菌,属于变形菌门,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05
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与预防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菌类型和感染程度,选择 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
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支持性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维
持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如脓肿 形成、器官功能衰竭等,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腹泻、腹 痛等症状,可能伴随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血液等标本中分离 出肠杆菌科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且药敏 试验显示对该细菌敏感。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近期有与肠杆菌科细 菌感染者接触史或旅行史 等。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其他细菌感染
第二十一章-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常作为水源、饮水、食 物粪便污染的指标
14
.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15
.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G-杆菌 有周身鞭毛 致病株有菌毛
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I M Vi C 乳糖 + +-- +
H抗原:分两相
Vi 抗原:与K抗原类同, 与 毒力有关。诊断伤寒
.
27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inv基因编码侵袭素穿上皮细胞层 进皮下组织,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
Vi/O 抗原:抗吞噬(胞内感染)
内毒素: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中毒性休克
肠毒素: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
28
.
(二)所致疾病
新生儿脑膜炎
肠内感染:ETEC——霍乱样腹泻
EIEC——菌痢样腹泻
EPEC——婴幼儿腹泻
EHE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AEC——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20
.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菌株 作用部位所致疾病 致病机理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 ST、LT
幼儿腹泻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 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IEC 大肠 较大儿童成人 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埃希 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 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摩根菌属)
13
.
第二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ppt课件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含 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 通透性增强,使结晶紫极易被乙醇抽出而 脱色;再度染上复染液番红的时候,便呈现红色 了。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
部位
ETEC
6、8、15、25、 27、78、148、159
小肠
EIEC 大肠
28ac、29、112ac 124、136、143。。。
EPEC 小肠
2、55、86、111、 114、119、125-128、 142、158
EHEC 大肠
157、26、111
EAggEC 小肠
穿越细胞膜 活化 腺苷环化酶
ATP cAMP
水、电解质紊乱
腹泻
完整版课件
LT 检测( CHO细胞培养)
完整版课件
耐热肠毒素(ST)
鸟苷环化酶 GTP cGMP
水、电解质紊乱 腹泻
临床症状:轻度腹泻/严重的霍乱样症状 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完整版课件
ST检测(乳鼠灌胃试验)
完整版课件
2、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42、44、3、86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LT 和(或)ST 肠毒素,大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痛,低热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发热
膜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呕吐,发热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2)
精品医学
1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
精品医学
2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2. 培养特性相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
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O/F试 验为发酵型。 4. 抗原构造复杂 5. 抵抗力弱 6. 易变异
小肠结肠炎耶精品尔医学森菌革兰染色
6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MAC)
精品医学
6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CIN琼脂平板)
精品医学
62
四、种属鉴定
一旦疑为鼠疫耶尔森菌,应立即向 本地区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报告, 并将菌种送检验中心或专业实验室 作进一步鉴定。诊断确立后除对患 者进行隔离治疗外,对疫区及有关 人员须采取有效的预防隔离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精品医学
82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精品医学
83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精品医学
84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精品医学
85
第八节 肠杆菌属
一、分类
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杰高维 肠杆菌、阪崎肠杆菌、中间型肠杆 菌、泰洛肠杆菌等
精品医学
86
二、临床意义
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环 境菌群,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临 床微生物室检出率最高的是阴沟肠杆菌 和产气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呼 吸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
精品医学
11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阳性:绿色 阴性:黄色
精品医学
12
葡萄糖酸盐试验
阳性:黄绿色 阴性: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Proteus , Providencia , Morgannella )为一群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亦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属包括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又分为生物2群和生物3群)、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 、产粘变形杆菌( P.myxofaciens )。
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
与人类致病有关是前3种,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能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还常引起伤口、呼吸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此外还能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是婴儿肠炎的病原菌之一。
潘氏变形杆菌是新近发现命名的,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G-杆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可被石碳酸或胆盐等抑制),产硫化氢、苯丙氨酸和脲酶均阳性,KIA 呈K(不发酵乳糖)/A++。
抗原构造;本属菌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替代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称外-斐反应。
普罗威登菌属包括5种:产碱普罗威登菌(P.alcalifaciens)、斯氏普罗威登菌(P.stuartii)、雷氏普罗威登菌(P.rettgeri)、拉氏普罗威登菌(P.rustigianii)和海氏普罗威登菌(P.heimbochae).与人类致病有关常见前3种,有碱化尿液的作用,促使尿结晶形成,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有关。
斯氏普罗威登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可致泌尿道感染和其他肠外感染,并引起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种间鉴定见书P174表17-16摩根菌属只有摩根摩根菌一个种,可致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并与腹泻有关。
种属间鉴别如下:总鉴定见表17-17(P176)第六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它包括7个种,与人类致病关系较大的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一、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是鼠疫(Plaque)的病原菌。
通过人与感染动物(或人)接触或鼠蚤叮咬而受感染,属烈性传染病。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种动物体内,通过污染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
本菌是肠杆菌科中的肠道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某些血清型引起的肠道感染正逐年上升。
生物学性状G-球杆菌,无荚膜;37C时无动力,25C时有动力。
兼性厌氧菌,嗜冷性,耐低温(4~40C均能长)。
生化特性:绝大多数菌株不发酵乳糖,H2S-,脲酶+,V-P25C阳性,37C阴性。
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葡萄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密二糖和鼠李糖均不发酵。
血清分型:根据O 抗原可分为50种以上血清型,我国与致病有关的血清型主要为O:9、O:8、O:5,27、O:3等。
临床意义本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具有侵袭性和产毒素性。
如O:9、O:8、O:3菌株能产生耐热肠毒素;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与人体组织有共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等)。
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
临床以小肠、结肠炎为多见,表现为发热、粘液或水样便,注意与菌痢区别;腹痛部位多在回盲部,需与阑尾炎鉴别。
(三)微生物学检查1 检验程序(三)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为人畜共患病,鼠和鸟类是该菌的天然宿主,人类感染较少见,主要见于5~15岁儿童。
多数表现为肠道感染,有时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
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包括3个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freundii),异型枸橼酸杆菌(C.diversus),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C.amalonaticus)。
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肠外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有动力(周身鞭毛),无荚膜。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为乳糖发酵较为混浊的菌落。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在SS和HE琼脂上呈黑色中心的菌落(H2S+)。
本属菌的部分生化特性和O抗原结构与沙门菌属相似,注意鉴别。
枸橼酸杆菌属与类似菌属的关键鉴别点(二)临床意义●与某些肠道外感染和腹泻有关。
●异型枸橼酸杆菌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胃肠道感染,也可致败血症及许多组织感染;●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偶可自粪便分离到,很少在肠道外部位分离到。
有时枸橼酸杆菌可与产黑色素类杆菌合并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1分离及鉴定符合肠杆菌科和枸橼酸杆菌属的基本特性:氧化酶-,触酶+,KIA(AA++或KA++),还原硝酸盐。
第六节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共有7种: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催娩克雷伯菌(K.oxytoca)、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K.rhinoscleromatis)和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内,临床常见有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也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臭鼻克雷伯菌和鼻硬结克雷伯菌,可自臭鼻和鼻硬结患者呼吸道中分离到。
生物学性状G-杆菌,有明显荚膜,无鞭毛。
在MAC培养基上呈较大的粘液型、红色菌落,相邻菌落易发生融合,用接种针挑取时可挑出长丝状细丝。
生化反应:见书P183(二)临床意义1肺炎克雷伯菌:典型的原发性肺炎。
肺外感染(包括肠炎、婴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及败血症)医院感染:该菌引起的免疫低下患者感染和医院感染不断增加,而且几乎所有临床分离株携带耐氨卞青霉素和羧卞青霉素的R质粒。
2 臭鼻克雷伯菌:常可从萎缩性鼻炎和鼻粘膜的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此外也可从角膜溃疡及血、尿和软组织中分离到该菌的报道。
3鼻硬结克雷伯菌: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口咽部、鼻和鼻旁窦的感染,导致肉芽肿性病变和硬结形成。
4其他:催娩克雷伯菌可分离自粪便和血液;植生和土生克雷伯菌存在于自然界,由于携带耐药质粒,也可能会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鉴定依据:1 MAC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2 属的鉴定:KIA(A/A+-),氧化酶-,动力-,脲酶-,鸟氨酸脱羧酶-等。
3 种间鉴别:见上述表4 荚膜肿胀试验:与类似属鉴别时可用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荚膜肿胀试验加以确认。
方法;将菌接种于华-弗培养基(有利于荚膜产生)→35C,18~24h培养后→取1滴菌液加墨汁(或美蓝)1滴,再加抗血清1接种环,混均后加盖玻片镜检→菌体周围出现较大的空白圈为阳性。
5 肠毒素测定;以确定致病菌的致病力。
方法同ETEC的肠毒素。
第七节肠杆菌属、多源菌属、哈夫尼菌属(Enterobacter、Pantoea、Hafnia)肠杆菌属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蔬菜中,是肠道正常菌群,属条件致病菌。
它包括7个种:产气肠杆菌(E. Aerogenes)、阴沟肠杆菌(E.cloacac)、坂崎肠杆菌(E.sakazakii)、日沟维肠杆菌(E.gergoviac)、泰洛肠杆菌(E.taylorac)、阿氏肠杆菌(E.asburiac)、致癌肠杆菌(E.cancerogenus)河生肠杆菌(E.aminigenus)等。
生物学性状G-粗短杆菌,有周身鞭毛;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呈大而湿润的粘液状红色菌落。
其部分生化特性及抗原结构与克雷伯菌相似,应注意鉴别(主要依据动力-,脲酶多为-,鸟氨酸脱羧酶+,IMViC大多为--++等)。
种属间鉴别参照书中表17-23。
临床意义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常可从泌尿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标本中分离到,偶见败血症和脑膜炎标本,一般不引起腹泻。
坂崎肠杆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死亡率达75%;日沟维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亦可从呼吸道和血液中分离到;泰洛肠杆菌可从血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到;阿氏肠杆菌可从血液、尿液、粪便、伤口及呼吸道中分离到。
微生物学检查---鉴定主要依据生化反应(见生物学性状)第八节沙雷菌属(Serratia)主要包括:粘质沙雷菌(S.marcescens,又分出一个生物群)、沙雷菌液化群(S.liquefaciens group,是一个DNA杂交群)、臭味沙雷菌(S.oderifera,又分出生物1群和生物2群)、普城沙雷菌(S.plymuthica)、深红沙雷菌(S.rubidace)、无花果沙雷菌(S.ficaria)和虫媒沙雷菌(S.entomophila)等。
本菌属由于具有侵袭性并对许多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
其中粘质沙雷菌与许多医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有关,可致肺炎、败血症、输血和外科术后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等,是引起肠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此外,由于粘质沙雷菌是细菌中最小者,可用于检查除菌滤器的除菌效果。
近年报道臭味沙雷菌与医院感染败血症有关。
生物学性状:G-小杆菌,有周身鞭毛,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不透明、白色或红色、粉红色菌落。
本菌属的生化特征是3种水解酶即脂酶、明胶酶和DNA酶均阳性;对多粘菌素和头孢菌素固有耐药性可作辅助鉴别特征。
粘质沙雷菌可通过阿拉伯糖(-)和木糖(),并产生色素与其他沙雷菌区别。
哈夫尼亚菌、爱德华菌及少见菌见书P187,按书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