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事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事物形象。

1.2 事物形象的概念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表现,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形象。

事物形象是诗歌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2.1 直接描绘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示例:《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2 象征手法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示例:《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3 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形成形象生动的事物形象。

示例:《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第三章:事物形象的情感表达3.1 事物形象与情感的关联事物形象通过与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示例:《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3.2 事物形象的情感色彩事物形象常常带有情感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示例:《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四章: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4.1 事物形象与象征意义的关联事物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代表特定的情感和思想。

示例:《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4.2 事物形象的象征作用事物形象通过象征作用,能够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示例:《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五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的分析与应用5.1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5.2 事物形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示例:《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第六章:诗歌中的自然事物形象6.1 自然事物形象的特点自然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能够创作自己的诗歌,并巧妙运用事物形象。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强调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2. 提出问题:你们在读过的诗歌中是否遇到过描述事物的形象?这些形象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探究:1. 分发几首诗歌给学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事物形象,如花、月亮、山等。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这些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实践:1. 提供一些简单的诗歌片段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事物形象的理解,补充完整诗句或创作新的诗句。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形象,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诗歌中事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强调通过鉴赏事物形象,可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事物,并尝试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寻找事物形象,拍摄照片并撰写诗歌,形成一个小小的诗歌集。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研究和创作经验。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理解和分享。

2. 收集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评估他们对事物形象的运用和创造力。

3. 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作品来提升对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案延伸:1. 在其他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戏剧等作品中的事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和音乐,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事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1.4.1事物形象 导学案

1.4.1事物形象 导学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班级: 姓名: 学号:1事物形象一、基本概念: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是指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和杂事中的物。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XXX 物象具有什么特征?3、简析某句中的XXX 物象 三、解题思路(参照人物形象) (一)解题方法第一步:找:读懂诗词,明确是什么物,找到诗人所描绘的事物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析: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方法:分析刻画事物的手法,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尤其注意对比衬托,写出了物怎样的特征。

第三步:明:点明描绘形象的的作用或效果,就是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二)答题步骤①特征+形象;②手法+分析(结合具体诗句);③情感/哲理(作者寄寓在物象上的感情) (三)答题模式①这首诗给我们塑造/刻画了一个A 、B 的C 形象;②分析A 、B ;③诗人托物自比,表达了D 、E 的志向/气节。

四、习题1.(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早梅 唐·张渭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人是如何借早梅来展现自我形象的。

3、(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__导学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__导学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__导学案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鉴赏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概括事物形象特征。

2、掌握答题方法。

3、品味事物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准确规范答题。

【教学流程】(一)、考纲解读定义: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1.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美人神女灵修(国君)杜鹃磁针(坚贞)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青鸟鸿雁雁足尺素(书信、音信)白雪玉壶冰心(高洁)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答:(2)、规律总结1、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思路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学习要点:复习鉴赏事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高考例题1、(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3.(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①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⑴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⑵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三、方法总结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三、课堂训练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释】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认识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和分析事物形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事物形象的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事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事物形象的提取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从诗歌中提取事物形象,如何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 事物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事物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事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教授提取和分析事物形象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事物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事物形象定义、作用、提取和分析方法的PPT。

2. 诗歌案例:准备一些具有典型事物形象的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首具有鲜明事物形象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事物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事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教授提取和分析事物形象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分析诗歌事物形象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诗歌中的相同事物形象,分析其差异和表达的情感。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创作诗歌,运用事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事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收集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引言:诗歌是语言和形式的美的完美结合。

形象是体现诗歌美的关键之一。

如何理解诗中的形象?如何描绘诗意中的形象?如何欣赏和写作绘制形象的诗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形象的定义、诗中形象的作用、绘制形象的诗歌技巧、形象的欣赏方法和写作形象的诗歌要点等方面,对形象进行导学案设计。

一、形象的定义形象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诗歌中反映出来的形态。

形象通常包括物象、情感、思想、境界等方面,是诗歌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象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美学特征,也是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诗中形象的作用1. 丰富诗歌意象通过绘制形象,诗歌像画一样,能够展现出自然、人文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指示出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色彩,让读者领略到它深邃的含义。

2. 明确诗歌主题诗中所表现的形象是主题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往往代表着作者对于人类生命、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梦想追求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通过表达形象,使得主题更加清晰、突出。

3. 强化诗歌表现手段形象在诗歌中既起着情感表达的作用,又起着抒情、抒怀、抒情感的作用。

形象的运用不仅可以呈现事物形态,还可以描绘事物的情感色彩和意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个性魅力。

三、绘制形象的诗歌技巧1.采用生动明了的形容词与动词诗歌中的形象绘制要生动具像,以使形象更加清晰明了。

常常采用形容词、动词等修辞手法来具体描述所表现的形象,如:婉转的竹叶,毒辣的钢刺,威武的山脉,汹涌的海浪等。

2. 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经常运用于形象绘制中的手法。

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或接近进行描绘,以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生动的意象,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各种情感的反应。

如:“蚂蚁搬家”比喻形容迁徙,人化食物表示爱情、人间烟火气氛。

3.利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典故和象征手法常常被用于表现诗歌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也可以帮助诗人赋予形象更多的意义,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

3、规范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一、知识点指津(一)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认知理解形象例一: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二:(2004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互动二、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一)典型例题例一: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如何规范答题(一)典型例题例一: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步骤1:步骤2:步骤3: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1:步骤2:步骤3:课后巩固1、(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3语文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

3语文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
③通过对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明白怎样鉴赏事物形象,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培养正确的做题习惯。
【预习案】
通过阅读文本,写出你把握住的的鉴赏事物形象的几个方面。(形成知识树)

【探究案】
探究点一:怎样思维
先结合课本105页《野菊》来理解怎样思维。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回答:(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回答:(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淅川二高学校语文学科《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师版)鉴赏事物形象
第一课时设计:梁磊审核:
课堂环节突破策略:
【课堂导入】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鉴赏事物的形象
(第三道题A类学生必做,BC不做统
一要求)
2、分组展示、其他组补充,6分钟
3、教师总结(提前准备好课件)1-3分钟
【目标回扣与自主完善】
操作要求: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联系学习
目标。学习班长总结。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是“咏物诗”,以某类事物为描摹对象,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即把诗人的志趣品格或是思想感情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客观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事物形象。

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再比如,菊、牡丹、莲也是经常被古代诗人选作托物言志的象征事物。

所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情感。

方法探究一、解题思路1.积累一定数量的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一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时表现为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便积淀了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对于我们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必需的。

2.鉴赏物象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典型特征,分析寄寓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1.首先,总结概括诗中所用主要物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抓住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结合诗人风格、人生经历,剖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情志意趣。

三、答题范式本诗运用了……的物象,刻画了它…….的特点,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对点练习一、阅读,回答问题课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导学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导学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导学案)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学案 1、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 1、事物形象分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学案1、导入新课2、自主学习1、事物形象分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雁,其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乡思亲和孤独连在一起。

2、塑造事物形象的目的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咏物诗的概念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于是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歌中,作者或流露出他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七、同桌交流区别咏物诗和写景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yù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语文教学: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

语文教学: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

语文教学: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第一篇:语文教学: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事物形象导学案诗歌鉴赏之形象——事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1、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学案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课前预习案一、每日积累: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3、身无彩凤双飞翼,。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5、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6、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7、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 __。

,砯崖转石万壑雷。

8、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9、千岩万转路不定,。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二、知识储备:了解诗歌中的物象,记住主要内容。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举例说明。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2. 学会从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能够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概述:介绍什么是事物形象,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 事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从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3. 事物形象的实际运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鉴赏诗歌时,如何关注和理解事物形象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明显事物形象的诗歌导入,引发学生对事物形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解释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3. 实例分析:分析一首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事物形象,并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并能够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能够主动在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能够运用事物形象进行诗歌鉴赏。

3.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六、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种类:介绍常见的诗歌事物形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器物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 事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讲解事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事物形象表达情感的技巧。

3. 事物形象的创新运用:介绍一些诗歌中独特的事物形象创新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事物形象的理解。

2.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不同种类的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3. 情感分析:通过具体诗歌案例,讲解事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4. 创新欣赏:分享一些具有创新运用事物形象的诗歌,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独特之处。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导学案(学生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导学案(学生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导学案(学生版)编写:审核:年级:高一科目:语文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导学案【知识链接】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客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意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两者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读诗方法:景(意象)——境(意境)——情(情感)【导学过程】常见意象: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12、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二、考点分析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明确事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
2)某物象有何作用
3)这首诗是如何刻画某物象的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一)事物形象
1、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2、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步骤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步骤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演练体悟
1)早梅
唐·张渭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人是如何借梅来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1)
(步骤2)
(步骤3)
2)鹧鸪天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

佳人丰色与梅同。

有花无叶真潇洒,不问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

无教雪月伴玲珑。

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梅花形象
【答案】(步骤1)
(步骤2)
(步骤3)
3)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步骤1)
(步骤2)
(步骤3)
二)意象的作用
1.例题引路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提问模式: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
【答案】(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反思总结:鉴赏方法
2.学以致用,巩固训练: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三)刻画事物形象方法
1、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2、学以致用,巩固训练
画鹰杜甫
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光可摘③,轩栅势堪呼④。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

②胡:这里指猢狲。

—说指胡人。

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③绦:丝绳。

镟:铜环。

④轩楹:堂前廊柱。

诗人主要是如何来表现出鹰的什么形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知识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
一、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5.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3.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二、花草类:
1.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2.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3.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4.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5.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6.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7.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三、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

6.猿猴:哀伤、凄厉。

2.鸿鹄:理想、追求。

7. 鱼:自由、惬意。

3.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8.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4.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9.马:奔腾、追求、漂泊。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10.沙鸥:飘零、伤感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2.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3.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4.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5.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6.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7.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8.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9.东风:春天、美好。

13.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10.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14.云:游子、漂泊。

11.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15.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2.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五、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六、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⑥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⑧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