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解译与制图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地理区域知识:指区域特点、人文自然景观等。每个区 域均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即地域性,影响到图像上的 图形结构等。因而解译者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当重要, 能帮助直接识别、认识地物或现象。如陕北的窑洞、呼 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遥感图像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三点 不同:
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色调 颜色
反映了影像的物理性质,是地物电磁波能量的记录。
阴影 地物三维空间特征在遥感影像色调上的反映。
大小 形状 形 纹理结构 是色调、颜色的空间排列,反映了影像的
几何性质和空间关系 图形格式 影像的图形结构特征
位 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组合)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又称为“图像解译要素”,指那些 能帮助辨认某一目标物及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遥感系统知识是基本:解译者必须了解每张图像 是怎样生成的;不同遥感器是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的,它采用了何种电磁波谱段,具有多大的分辨 率,用什么方式记录图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 响图像,怎样从影像中得到有用信息等。
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所解译的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对地物成因联系、空间分布规律、时相变化以及地 物与其它环境要素间的联系等知识。此外,由于图像记 录的是多种信息的综合,且往往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被植 被、图像所覆盖,因而还需了解植物、土壤等相关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解译人员必须具 备应用学科之间较综合的知识。
大小 色调 色彩 阴影
标 间接解译标志:凡是通过与某地物有内在联系的一 地貌
志 些现象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间接判断目标物 水系
及其性质的标志。
植被
人类活动痕迹
划分是相对的。比如:植物的影像特征对植被是直 接解译标志,而对岩性解译而言,则成为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BACK
BACK
花 都 3 千 比 例 尺 航 片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物理基础
❖ 电磁辐射规律、电磁波谱及常用的电磁波段(回顾) ❖ 几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植被、土壤、水体、岩石 ❖ 常见的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的波谱设置和光谱效应:
☆气象卫星系列:NOAA系列和中国FY系列 ☆陆地卫星系列:(重点)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6 微波影像的判读
☆ 雷达遥感的信息特征(看书p163~170) (1) 雷达影像的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回波的强弱 (2) 一般来说,距离近的物体回波强,距离远的物体回波较弱 (3) 金属物体往往都有较强的回波 (4) 平行于航向的物体回波较强 (5)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雷达波不能到达之处,形成雷达阴影 (6) 受天线角度影响,地面镜面目标无回波 (7) 在雷达影像上,线状地物一般比较清晰 (8) 雷达影像的立体感较强
❖ 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是相对的,有时一个解译标志对甲 物体是直接解译标志,对乙物体是间接解译标志。间接 解译标志因地域和专业而异。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2 目视解译方法
❖ 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如赛马场,水体 ❖ 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或与实地对比,或通过对遥感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5 遥感扫描影像的解译判读
卫星遥感以多波段为主,判读前先进行彩色增强处理, 提高目视判读的分辨率。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彩色合成后,与航空像片的判 读方法类似。如IKONOS,QuickBird。
光谱特性:由于地物组成成分、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 导致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存在着差异,并且致使 地物的热辐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 谱段,其反射的电磁波与热辐射也有差异。反映在图像 上为:相同地物在不同波谱段图像上色调会不同。这叫 做地物的光谱效应。判读之前要熟悉地物的光谱特性。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与制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与制

遥感原理
1
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目视解译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
技能。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准确地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如重 大自然灾害信息等,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监测全球资源 与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定性、定量与定 位的信息服务。通过目视判读遥感图像
地理学家可以了解山川分布,研究地理环境等 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质地貌或深大断裂 考古学家可以在荒漠中寻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如道路、楼房), 自然地物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如山地、湖泊、沙丘)。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可以显示物体的侧面形状)。
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在图像合成中任意 选定,例如多光谱扫描图像可以使用几个波段合成彩色 图像,每个波段赋予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按照 遥感图像与地物真实色彩的吻合程度,可以把遥感图像 分为假彩色图像和真彩色图像。
遥感原理
9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假彩色图像上 地物颜色与实 际地物颜色不 同,它有选择 地采用不同的 颜色组合,目 的是突出特定 的目标物。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Imagery Interpretation)是从遥感 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图像解译分 为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 器(如:放大镜)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 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 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 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 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 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 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遥感影像地图概述
1. 概念 2. 分类 3. 特征 4. 趋势
传统地图制作方法:
测绘——测量 编绘——编图、绘图
计算机及相关输入、输入设备出现
计算机地图制图(工艺上/技术上的变革, 产生数字地图)
遥感技术出现
遥感影像制图(丰富了地图类型、内容)
(一) 、遥感影像地图概述
第五章 遥感图像 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 (Imagery Interpretation) “判读”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物目标信息的过用的基本技 能
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需目视解译来验证和 核实
第一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长方格子状 水系(断层)
第二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一、目视解译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1. 总体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对遥感图像进行观察;
2. 综合分析:应用航空和卫星图像、地形图及数 理统计等综合手段,参考前人调查资料, 结合地面 实况调查和地学相关分析法进行图像解译标志的综 合, 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遥感摄影相片
彩色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像片判读步骤:
了解感光材料特性及成像原理 =>熟悉各种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 建立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与像片假
彩色对应关系 => 建立判读标志 => 解译
(彩红外利于识别伪装 植物病虫害)
TM2 ( 绿 ) 波 段 有 一 个 绿 色植被的反射峰,因而用 于确定植被的活力,用于 区分不同生长期的植被。 但总体来讲植被还是颜色 比较暗,一般用于彩色合成。 云是亮的色调。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41
遥感原理
热红外图像解译—城区昼夜变化
白天
黎明前
42
遥感原理
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1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在潮汐息流期间,热流受潮汐的影响很小, 在江中自由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3Βιβλιοθήκη 遥感原理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2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热流在江中的扩散方向反映涨潮方向
25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 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 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讲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

讲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

17
a
遥感影像地图的发展趋势
1)电子影像地图:这种影像地图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光
盘或磁带等存贮介质上,需要时可由电子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如绘 图机、显示屏幕等)恢复为影像地图。与传统的影象地图相比,它 保留了影像地图的基本特征如数学基础、图例、符号、色彩等,只 是载负影像地图信息的介质不同。
2)多媒体影像地图 3)立体全息影像地图
24
a
在考虑遥感信息的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遥感信息应 用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地物波谱特征差异较大的波段 图像,即能突出某些地物(或现象)的波段图像。实 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室内外所测定的地物 波谱特征曲线,直观地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差异的程 度,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二是利用 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不同波段影像密度方差较大且 相关程度较小的波段图像。
22
a
由于遥感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来提取专题制图信息, 因此在选择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解译目标的最小尺寸;二是地图的成图比例尺。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地图比例尺有密切的关系。 在遥感制图中,不同平台的遥感器所获取的图像信息, 其可满足成图精度的比例尺范围是不同的。
23
a
(2)波谱分辨率与波段的选择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通道数)、
2
a
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与传统的制图方法大相径 庭,特别是在地图信息的表达、传输和管理上, 完全建立在一种全新的格局上,即地图的计算 机信息化。因此,这门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对地 图学产生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刻。
目前,随着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 地图制图已可基本代替传统的地图制图,实现 了地图制图技术的历史性变革。
波长、波段的宽度来决定的。 通常,各种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4
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地理信息科学领 域的应用。
实验要求
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 和分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步骤和流程。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技巧和方法。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 译制作专题地图。
0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本概念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和分 析遥感图像,对地表特征进行识别、 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目 录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 遥感图像制图 • 实验数据与软件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实验总结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01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流程。
03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作专题地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 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地 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01
02
03
直接解译法
根据遥感图像上直接呈现 的地物特征进行识别和分 类。
对比解译法
通过对比动态解译法
结合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 据,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过程。
软件功能
ENVI软件主要进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等操作,ArcGIS和QGIS则主要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等方面。
软件操作
在进行目视解译和制图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包括图像导入、调整视图、标记特征、制作 地图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了遥感图像解译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提供了 额外的遥感图像数据供学生练习,并加强了解译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孙国欢班学号:113131 -05指导老师:肖启芝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11月实习过程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指导一一、实习任务:1. 熟悉各种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2 •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建立典型地物的解译标志3•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象中的水体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1 .熟悉遥感软件的光谱读取与显示功能2. 熟悉人工判读的程序;3. 掌握人工判读的工具;4. 影像处理之工具使用;5. 掌握解译标志的建立过程,并能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解译标志的建立6. 运用遥感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7 .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象中的水体三、教学方式:由老师说明方法并举例,由同学实际执行判读,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使用器材:系统2.遥感影像3 ERDAS软件系统任务1:运用ENV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这个实验使用的文件是,打开文件后通过Tools->Profiles->Z profile(spectrum) 获得不同地物点的光谱曲线结果。

rfcnd Number任务2:武汉市TM影象解译实习这次机像实光谱要对武汉市的ETM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出入点坐标搜集覆盖类类型。

这次试验使用的文件是,我选取的波段组合是R:4 G:3 B:2。

它的主要的步骤是数据层叠加---选择典型样区(R0I)---保存典型地物图片---获得判读标志。

原物名文件波段影像类型特征描述(判别地 物的八大要素)长江水体1 432 TM1颜色/光谱 提取典型样区结果2纹理 无明显纹理3大小 无固定大小4形状具有带状的线性特征5排列 无固定排矿6空间关系7阴影 无8位置位于影像的中间部位,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特征地物名称长江水体2 影像显示的波段 432 影像类型TM特征描述(判别地 物的八大要素) 1颜色/光谱2纹理无明显纹理 3大小无固定大小4形状 具有带状的线性特征 5排列 无固定排列6空间关系7阴影无8位置 位于影像的中间部位,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特征地物名称滩涂 影像显示的波段 432 影像类型TM特征描述(判别地 物的八大要素)1颜色/光谱2纹理 有较为细密的格网纹理 3大小 无固定大小4形状三角形条带状的线性特征 5排列 无固定排列 6空间关系 位于长江右侧 7阴影无8位置 位于影像的中间的右侧部位;地物名称 森林 影像显示的波段 432 影像类型TM特征描述(判别地 物的八大要素) 1颜色/光 谱2纹理 层状纹理 3大小 无固定大小 4形状 无明显线性特征 5排列层状排列 6空间关系 位于长江两侧 7阴影无8位置位于影像的左右两侧任务3:运用ERDA 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判读结果:任务4:依据erdas 中文教程第十章空间建模工具的介绍,遵循 TM 水体模型,提 取所给的TM 影像上的水体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指导二一、 实习任务:运用遥感软件进行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二、 实习目标:1熟悉ERDA 视窗操作过程 2熟悉遥感数据几何校正过程 3运用ERDA 软件进行地形校正三、 教学方式:依据实习指导书进行实验,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 使用器材:ERDAS1感图像处理软件,遥感数据 任务1: ERDA 视窗的基本操作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目前主流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RDAS 勺主要功能模块:视窗功能介绍;文件菜单操作;实用菜单操作;显示菜单操作;矢量和删格菜单操作, 掌握视窗操作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技能,为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等后续实习奠定基础。

《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教学大纲

《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教学大纲

《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92002.课程中文名称: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课程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and mapping 3.面向对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工学院遥感教研室5.总学时数:32讲课学时数:20 ,实验学时数:126.学分数: 2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遥感图像解译》关泽群等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遥感研究对象的特性,遥感数据的信息性能,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遥感图像解译的信息单元,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不同地物的图像解译等内容。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遥感图像解译的目地是为了从遥感图像上得到地物信息所进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个过程,它完成地物信息的传递并起到解释遥感图像内容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地物各组成部分和存在与其他地物的内涵的信息。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特性,能够从图像中获得各类地物信息,以便于完成对各类地物的提取和分析。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地貌学》、《遥感图像原理》、《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地质遥感》等课程五、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的地物提取;2、能够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3、进行遥感图像的制图。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查,评价比例:平时成绩30%+上机操作和实习报告40%+课程结业报告30%七、教学参考资料《遥感图像解译》秦军,《遥感图像处理》孙家抦。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地貌、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目视解译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地物特征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的色调、纹理、形状、大小等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后续的制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图像的制图是指利用解译出的地物信息,绘制出地图产品。

制图过程需要将解译出的地物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符号化,并绘制在地图上。

制图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表现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关系。

制图产品可以包括数字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可以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探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地质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土地退化等环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目视解译与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增强、配准等工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其次是地物分类与识别,需要掌握地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准确地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再次是制图规范,需要按照地图制图规范进行地图的绘制,确保地图产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总之,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球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培训课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培训课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培训课程1. 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远离地面目标特征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来对地表进行观测和分析的技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和制图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理信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提高他们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专业能力。

2. 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掌握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制图。

•提高学员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内容3.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概述•什么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

3.2 遥感图像制图概述•什么是遥感图像制图?•遥感图像制图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制图的应用领域。

3.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和技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步骤。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4 遥感图像制图步骤和技术•遥感图像制图的基本步骤。

•遥感图像制图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介绍。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3.6 遥感图像应用案例分析•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貌分析的案例。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的案例。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覆盖分析的案例。

4. 学习方法•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在实验室中,学员将有机会使用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学员还可以参加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深入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应用。

5.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员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⑵ 地图的修编与更新
①修编与更新地图的技术要求
图像数学精度的分析和处理——根据成图 比例尺选择图像处理方法(如几何精校正)以 保证定位及量测精度。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⑵ 地图的修编与更新
②修编更新地图的工艺流程
②影像地图的特点
具有空间坐标、直观形象; 图面信息丰富、内容层次分明; 现势性强,有利于环境监测和动态分析。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⑴ 影像地图及其制作
③影像地图的分类
航空影像地图、航天影像地图 普通影像地图、专题影像地图 区域影像地图、标准分幅影像地图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遥感教研室 潘军
课程基本内容
大课内容: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二、遥感数据源特性与制图分析 三、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参数分析及应用 四、遥感解译与制图的理论与方法
实验课内容:
一、影像地图制图 二、植被调查遥感解译与制图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 四、课程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1.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 傅肃性,科学出版社,2002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⑴ 影像地图及其制作
④影像地图制图过程
资料收集与分析
遥感图像处理
地形图处理
配准
基础地理要素叠加
饰图要素制作
成图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⑵ 地图的修编与更新
①修编与更新地图的技术要求
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依据研究目标确定 适宜的遥感图像分辨率、数据时相及波段组合; 相关资料(地形图、野外资料)的系统全面分 析。
遥感数据选择 遥感数据处理 差异变化分析及更新信息提取 修编成图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⑶ 专题制图
①遥感专题制图的领域
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气候图、土壤 图、植被图、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图、土地类 型及其评价图、自然灾害图、环境污染和保护 图等。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⑴ 影像地图及其制作
①影像地图
以遥感图像信息与地图符号共同反映制图内 容的地图。即在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叠加空间坐标 网、等高线、高程点、交通网、居民地等基础地 理要素。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⑴ 影像地图及其制作
图谱——描述事物的时-空-专题系列图件。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⑴ 地图-图谱-地学信息图谱
地学信息图谱——是对地学系统中各专业要 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图形化表达与 分析的多元多维图解谱系。
根据图谱表达方式、表达功能的不同,地学 信息图谱可分为征兆图谱、诊断图谱、实施图谱 三种。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⑷ 遥感信息综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列制图
②遥感信息综合系列制图的流程模式
由遥感图像、地形图及其它图件资料形成自 然地理单元轮廓界线图,并由此派生出地质图、 地貌图、植被图、土壤图、水系图、土地利用 图、坡度图等专题图件。
图像、地图资料
遥感图像
遥感数字制图借助的是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处 理功能及其对专家知识的存储和专家思维能力的 模仿与继承。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⑶ 遥感制图的应用发展方向
遥感制图的应用发展方向:
图像识别分类——涉及空间数据模型、图 像识别分类算法(专家知识、专家思维能力) 等问题;
图形输出——涉及地学编码影像技术、数 字自动分类专题制图等问题。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⑶ 专题制图
②遥感数据分辨率与专题制图空间尺度
高分辨率(大比例尺)——研究地物覆 盖与土地利用特征
中分辨率(中比例尺)——地理/地质景 观单元及其结构特征
低分辨率(小比例尺)——地貌、地质 单元划分、土地类型观测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⑶ 专题制图
2. 遥感与图像解译 Thomas M.Lillesand著,彭望琭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与地学应用研究 曾志远,科学出版社,2004
4. 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 周成虎等,科学出版社,1999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⑴ 地图-图谱-地学信息图谱
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 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 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 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 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⑴ 地图-图谱-地学信息图谱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⑵ 遥感制图的科学意义
新的制图数据源 缩短地图生产周期、降低制图成本 改变地图制图工艺过程 促进图像自动分析与制图事业的发展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⑶ 遥感制图的应用发展方向
目视解译制图以传统的目视分析方法为主, 其借助的是人的图形思维能力。
③遥感专题制图流程
遥感数据的选取 遥感数据处理和图像识别分类
专题类型与地理要素匹配成图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2.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⑷ 遥感信息综合系列制图
①遥感信息综合系列制图
遥感信息综合系列制图是在一定的制图区 域内,利用统一的遥感图像资料,通过多专业 联合调查,相互引证、综合分析,结合各自专 业特点,按照统一的比例尺、分类原则和制图 单元进行成套专题地图的编制。
六月 七月下旬
九月
七月上旬 八月上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下旬
1997年全国干旱监测







0.5~0.6 μm
0.6~0.7 μm
0.7~0.8 μm
0.8~1.1 μm
一、遥感解译与制图的功能及效应
1.遥感制图-地图学的新分支 ⑴ 地图-图谱-地学信息图谱
遥感解译与制图—— 解译:信息提取 制图:知识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