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了解骨组织肿瘤及侵袭范围。
如:牙源性囊肿、颌骨良恶性肿瘤等,常拍照的有曲面平展片、上颌瓦氏位、下颌骨正侧位、上颌咬合片等等。
对恶性肿瘤常规作胸片检查有无肺转移。
通过腮腺造影可了解腮腺肿瘤的性质。
(2)CT检查:(3)MRI检查:适应于颈动脉体瘤、舌根肿瘤、涎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4)超声检查:原理: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时,由于各种组织的密度和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回声图,对软组织肿瘤可以确定是实质性还是囊性,准确提示肿瘤大小。
此外,根据周界清晰度和肿瘤内光点分布的均匀与否提供判断肿瘤属良性还是恶性。
(5)放射性核素检查(同位素检查):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代谢上有区别,核素分布就不同,给病人服用或注射放射性核素后,可应用扫描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情况,以次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颌骨恶性肿瘤主要用99m锝;口腔颌周异位甲状腺可用131碘;对检查涎腺肿瘤(腺淋巴瘤)以及全身骨的转移瘤有重要的意义。
(6)基因诊断: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中基因改变积累的结果,包括:1)癌基因的激活、过度表达。
2)抑癌基因的突变、丢失。
3)微卫星不稳定,出现核苷酸异常的串联重复分布于基因组。
4)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遗传不稳定或致肿瘤易感性。
穿刺检查囊性肿物可根据穿刺液的颜色和性状做出诊断,如颌骨囊肿、鳃裂囊肿、舌下腺囊肿、脉管瘤等。
对涎腺或某些深部肿瘤用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或称“细针吸取活检”,诊断良恶性肿瘤确切率高达95%。
活组织检查(1)钳取适用于位置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2)切取在阻滞麻醉下进行(3)吸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深部肿瘤表面完整的较大肿瘤及颈部肿大淋巴结。
(4)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小型肿瘤或淋巴结,整块切除送检(5)冰冻活组织检查适用于术中进行,诊断率达95%↑。
肿瘤标志物检查: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尿或其他体液中发现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通常以癌胚抗原(CEA)、激素、受体、各种癌基因和酶蛋白的形式出现,并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和释放,因此根据血液及尿液的化验协助诊断。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
在口腔颌面部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肿瘤。
了解这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口腔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1. 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牙源组织的肿瘤。
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瘤、颌骨干细胞瘤和牙源性乳头状瘤等。
在影像学上,牙源性肿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可见囊性或实性结构。
鳞状细胞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囊性骨质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响,还可出现骨膜反应。
颌骨干细胞瘤常呈现为颌骨局限性密度增高灶,边界清晰,有时可见囊变区域。
牙源性乳头状瘤则呈现为牙根周围造成的骨质破坏,外形呈分叶状。
2. 上皮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口腔黏膜和皮肤上皮的肿瘤。
常见的上皮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黏液囊肿。
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颌骨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响。
基底细胞癌通常表现为颌骨局限性骨质破坏,但相比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对骨质的破坏相对较小。
黏液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结构,边界清晰。
3. 肉瘤和淋巴瘤肉瘤和淋巴瘤也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类型。
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腺样肉瘤和肌肉肉瘤等。
在影像学上,肉瘤通常表现为颌骨弥漫性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
而淋巴瘤则呈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或破坏,可见颌骨边缘的硬化带。
4. 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在口腔颌面部也较为常见。
常见的囊肿有颌骨囊肿、腺样囊肿和鳞状上皮囊肿等。
颌骨囊肿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结构,边界清晰。
而腺样囊肿常呈现为颌骨的囊性破坏,可见不规则的囊壁,有时囊壁还会有钙化。
鳞状上皮囊肿则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略高于软组织密度的囊实性病变。
5. 血管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血管瘤通常表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边界清晰。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牙龈、颌面等部位的肿瘤。
这些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CT、MRI、超声等。
其中,X线摄影是最早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T和MRI成为了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较少,主要用于颅骨下面积较小的部位。
在影像学检查中,CT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CT的优势是可以显示出不同密度的软组织和骨骼结构,能够提供立体的立体图像。
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时,CT 可用于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边缘、密度等信息,并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参考。
但是,CT无法提供关于软组织对比的良好信息。
MRI是影像学诊断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观察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软组织结构。
MRI能够显示出肿瘤组织的水分含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另外,MRI还可以对淋巴结、神经等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一些较小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超声是一种可行的检查方法。
超声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某些位置较难检查的肿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超声的成像质量受到组织深度和声波频率的限制,对于一些深部或密集的病灶可能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部分大的、恶性或容易转移的肿瘤,通常会采用手术辅助放疗或化疗。
尤其对于侵犯颌骨的肿瘤,手术治疗的手术难度非常大,可能需要颌面外科团队进行合作完成。
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肿瘤
➢ 结外型:发生于牙龈、腭、颊、口咽、颌骨等(早期为单发)
➢ 结内型:发生于全身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最好发
恶性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
➢ 结内型:多数区域淋巴结肿大,质中硬,活动,有弹性,皮 肤正常,无压痛;以后融合成团,固定。
➢ 结外型:常单发,表现多样(炎症、坏死、肿块) ➢ 生长过程中相应症状:出血、疼痛、乏力、肝脾肿大等 ➢ 转移:淋巴管扩散,进入血液→淋巴性白血病
周间隙增宽,如患者伴有疼痛不 适等症状时应予高度警惕。
骨源性肉瘤的基本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手术须行大块根治性切除,特别是强调器官切除的概念,以避免因 管道或腔隙传播而导致局部复发。
➢ 对骨源性肉瘤的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处理原则与软组织肉瘤基 本相同。
➢ 鉴于骨源性肉瘤具有远处转移的特点,近年来在长骨骨肉瘤加用术 前后化疗者愈来愈多,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长骨骨肉瘤加 用化疗后,可使生存率从20%提高到60%;对已有广泛肺转移者也 有明显缓解作用。
(一)解剖分区
唇 1.上唇,唇红表面 2.下唇,唇红表面 3.口角 口腔 1.颊黏膜 (1)上下唇内侧黏膜 (2)颊黏膜表面 (3)磨牙后区 (4)上下龈颊沟 2.上牙龈 3.下牙龈 4.硬腭
5.舌 (1)轮廓状乳头前的舌背部和舌侧缘 (舌前2/3 (2)舌腹部 6.口底
(二)临床分类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灶隐匿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2cm,≤4cm T3——肿瘤最大直径>4cm T4a——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唇)肿瘤侵犯穿破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即颏或鼻 (口腔)肿瘤侵犯邻近结构[例如,穿破骨皮质,侵入深部舌外肌(如颏舌肌、舌骨 舌肌、腭舌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T4b——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肿瘤侵犯咀嚼肌间隙、翼板或颅底和(或)包绕颈内动脉
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
1 对 象 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5 . 8例 口腔颌 面部 恶性 肿 瘤 患 者 ,男 4 9例 ,女 9例 ,年 龄 2 ~7 8 5岁 ,平 均 5 7岁 。临
床主要 表现 为疼 痛 、出血 、溃疡 、淋 巴结 肿 大等 。 12 方 法 . 采 用 GE公 司产 C e T/ 螺旋 C T机 ,扫 描方式 :采 用轴位 或 冠状位 ,根 据病 变 部位确 定扫描 范 围 ,层 1 LL 0II ,层距 1 -- TT 0nn,2例进行 了薄层扫 描 ,2 JJ .. O例进行 了增 强扫 描 。
[ 作者 简介] 兰金 明 ( 9 7一 ,男,湖北荆州人 ,主治医师 。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工作 。 0 16 )
维普资讯
・
7 ・ 2
兰 剑 明 等 : 口 腔颌 面 部 原发 性恶 性肿 瘤 C 扫 描 的 临 床 诊 疗 意 义 T
结 论 : 口腔 颌 面 部 C 扫 描 对 判 断 肿 瘤 部 位 、大 小 、侵 犯 范 围、 性 质 、 有 无 淋 巴结 转 移 、 邻 近 骨 侵 犯 等 有 T 重 要 价 值 . 是 手 术 前 及 x 刀 照射 前 必不 可 少 的检 查 手段 。 一
[ 关键词] 口腔 ;肿瘤;计算机体层摄影 [ 中图分类号]R 3 . 798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7 6 3—10 2 0 )0 — 0 1 0 4 9(0 7 l R 7 — 2
腮腺 癌表 现 为 :① 边界模 糊 的 密度 增 加 区 ;② 肿 瘤 中 心可 有 低 密 度坏 死 区 ;③ 肿 瘤 合 并 淋 巴结 肿 口底 癌 、颊癌 、舌癌 、扁桃 体 癌 、 口咽 癌 表 现 为相 应 部位 软组 织 肿 块 ,其 形 态 不规 则 ,密度 与 肌
【医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 目的
颌周软组织肿瘤:
• 颊部、腭部、特别是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颈 部肿瘤均可行CT检查,以显示肿瘤的大小、 范围、肿瘤与颈鞘的关系,颌骨与颅底有无受 压破坏等现象,从而为判断肿瘤性质及手术方 案提供依据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上颌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T横断面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2. 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颌面部肿瘤的CT诊断简介
•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目的 • 颞下窝、腭部及上颈部咽旁肿瘤的CT诊断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 目的
颌骨肿瘤:
• 一般的颌骨囊肿及肿瘤,常规X线检查能作出 明确诊断,CT未能显示其优越性
• 当肿瘤侵及深部组织,常规X线及体层摄影诊 断有困难时,或肿瘤侵入颞下窝、翼腭窝、咽 旁、眶内或颅底时,CT检查能显示病变范围、 内部结构,并判断病变性质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颞下窝横纹肌肉瘤:骨质侵蚀性破坏
1. 溶骨破坏,口小里大,范围广可病理骨折
颌骨原发鳞癌,口小底大
颌骨原发鳞癌,较广泛破坏
2. 多房状,分隔或清楚或模糊,有的较粗糙, 骨膨胀,牙移位
颌骨中枢粘表
3. 单房状,边界部分清楚,部分中断模糊,可 见牙根吸收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鳞癌: 口小里大的溶骨破坏
腺上皮癌:
多房状
牙源性囊肿癌变:单房状
牙槽突骨质破坏,早期仅为牙槽嵴破坏,继 续发展可呈扇形骨质破坏
压迫吸收型(低度恶性肿瘤)
浸润破坏性:牙移位、悬浮、脱落(高度恶性)
上颌窦恶性肿瘤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antrum)
病理: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乳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角化囊肿CT表现 第五节
★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肿,不完
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 (依囊内容物性质: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可呈略低甚至
等密度,且常不均匀 ★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X线:颌骨内囊状透亮区,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周围环绕致密白线。含牙囊肿囊内见牙齿。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根端囊肿、含牙囊肿)
★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 类圆形、边缘光滑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 均一低密度 ★ 牙根吸收不明显 ★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平扫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T低1、T2高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 一薄壁或不规则厚壁)
增强 :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强化)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
第五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五节
★ X线照片明确检查目的,投照体位及技术条件
★ CT观察牙齿、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腮腺的形态、大小、 密度,分析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的大小、 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MRI: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在口腔医学领域中,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口腔颌面部肿瘤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X 线片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初步判断其良性或恶性特征。
在X线影像上,良性肿瘤常呈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特征,而恶性肿瘤则可能呈现出破坏性骨质改变、不规则边界以及软组织外溢等特征。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对细微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的优势。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中,CT扫描能提供关于肿瘤的内部结构、密度以及血供情况等信息。
同时,CT扫描还能够观察到周围组织器官的受侵情况,为外科手术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指导。
三、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利用磁共振原理对组织和肿瘤进行成像。
相比于CT扫描,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清晰的图像。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中,MRI能够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组织学构成以及关系与邻近组织结构,尤其对于颌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初步筛查和定位。
其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变化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组织结构。
超声检查主要适用于囊性肿物和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对于颌骨肿瘤的诊断效果有限。
五、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PET-CT联合检查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结合CT图像进行体层成像。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中,PET-CT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代谢信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远处转移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DWI是一种评估组织水分移动的技术,通过检测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来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临床对甲状腺癌及口腔内异位甲状腺可应用131碘或125碘诊
断,颌骨恶性肿瘤用99m得 肿瘤有无远处转移,骨病损的显示十分良好;优于 X线检 查,能协助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破坏或远处转移
四、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1. 穿刺检查:适用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有液体 的肿瘤
囊肿,可吸出液体,涂片检查有时有胆固醇晶体 深部血管瘤可抽出血液
活检部位多考虑手术原则外,切口应包括在
手术时切除范围内
(二) 吸取活组织检查 1. 适应于深部肿瘤或表面完整较大的肿瘤及颈部大的淋巴结 2. 吸取方法:局麻后用尖刀将皮肤或粘膜刺开0.2cm大小破 口,用带芯的穿刺针接上50ml针筒,自皮肤小口处刺进 肿瘤。避开重要血管和组织,进入肿瘤后,保持负压,向 各方向穿刺2~3次,缓慢拨出针头,常可获得细条肿瘤组 织。推出针管内肿瘤组织,放在滤纸上,再放入10%福尔 马林溶液中固定送检。 3. 注意:可能引起内出血及癌细胞扩散 手术治疗时,宜将穿刺点皮肤一并切除
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
综合治疗 依肿瘤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身体情况,具
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叫量体裁衣 (custom made)。
一、治疗原则
(一) 良性肿瘤
外科治疗为主: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
部分正常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应扩大切除范围
如恶变,
颌骨肿瘤 手术治疗为主。
4.
临床分期
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预后估计的参考:
早期病员不论应用任何一种疗法均可获效
晚期病员则以综合治疗的效果为好。
T——原发肿瘤 N——区域性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NM分类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以得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根尖周囊肿
16:35:17
17
16:35:17
左下颌骨残余囊肿
男性,49岁。左下拔牙区 阵发性酸痛4年。4年前有 左下牙拔除史。口内检查 见:左下第1磨牙缺失, 牙龈表现正常,无隆起性 改变。扣有酸胀感。左下 颌骨侧位示:左下颌第1 磨牙缺失,其牙槽部有直 径为1cm的类圆形骨质密 度降低区,边缘光滑。
主诉:上前牙区反复肿胀伴牙 痛流脓1年余。 病史:既往曾有反复牙痛史。1 年前发觉上颌区组织渐膨隆。 临床表现:右侧面部明显肿大, 触诊有压痛,并见硬性隆起。 曲面体层片(局部)示右上颌骨区 有一单囊状骨密度减低影,边 缘光滑,可见致密白线。病变 上方含有牙。 病理诊断:右上颌骨牙源性角 化囊肿伴继发感染。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6:35:17
1
内容提要
概 述(影像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部囊肿
– 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含牙囊肿 根尖周囊肿 残余囊肿
– 非牙源性
鼻腭管囊肿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成釉细胞瘤
16:35:17
2
概述
(Introduction)
–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
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 皮脂样物; –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 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16:35:17
21
病例3 上颌骨含牙囊肿,男,12岁
(dentigerous cyst of maxilla,male,12yrs)
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部
造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一、X线表现 下颌角及升支内单房或多房圆形透光区, 囊壁边缘不规整呈半月形切迹,周围致密 骨带 肿瘤常有间隔呈多房状 肿瘤较大引起颌骨膨大,瘤内可含有牙齿 或未发育完全的牙齿结构,邻近牙倾斜移 位或脱位。
骨松质呈网格状
正常影像解剖
一、牙齿 CT可清楚显示牙齿 及颌骨结构。
正常影像解剖
曲面重建技 术可以整体 观察颌骨与 牙的结构及 关系。
正常影像解剖
一、牙齿
MRI T1WI、T2WI牙 髓和牙槽骨松质呈 高信号,其他骨质 呈低信号
正常影像解剖
二、上颌骨
正常影像解剖
二、上颌骨
X线平片: 因投照位置方向不同显 示上颌骨本身和颈椎的 重叠投影。
影像检查方法:(三)MRI
横断、矢状、冠状面
T1WI和T2WI,层厚3-5mm。 MRI增强:经肘静脉注射Gd-DTPA行横断面、 冠状面、矢状面T1WI扫描。
正常影像解剖
一、牙齿
牙冠、牙根、牙颈 牙釉质 牙骨质 牙髓腔 牙周膜 牙槽骨:牙周骨板
骨松质
正常影像解剖
一、牙齿
X线平片 牙骨质呈高密度线 牙髓呈低密度透亮 牙周膜呈线状透光影 牙槽骨牙周骨板密高
正常颌下腺造影
正常腮腺影像表现
颌面部
1 腮腺左右各一,位于面
部两侧,外耳道前下 2 略似不规则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 3 脂肪性腺体组织,CT呈低密度,MR T1WI及
T2WI均为高信号 4 颈外动脉、面后静脉穿越腮腺,颈内静脉位 于腺体和茎突内侧。CT血管能清楚显示,MR 因流空效应呈圆点状无信号
口腔影像学:第7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
牙源性角 化囊性瘤
成釉细胞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 分叉肋 脑廉钙化 蝶鞍韧带钙化 脊柱弯曲或椎体与附件畸形
3、X线检查要点:
术前检查——全景片较好(全面了解) 术后定期复查(1月、半年、3年)排除复发 复发性病变及向软组织侵犯者作CT、MRI检查
(三)牙源性腺样瘤 (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颌骨内类圆形X线透光区,边缘光滑 囊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牙齿的牙冠部分, 可含1个牙或多个牙,囊壁常附于牙颈部; 以单囊性多见,邻牙有移位或根吸收 诊断注意:
投照角度与影象的变化 X线分型:
中央型、侧位型、包裹型 上颌窦内囊肿可用CT冠状面检查
鉴别诊断
含有牙齿的其他病变 正常牙滤泡
(三)面裂囊肿
囊壁信号——在T1,T2加权像上等于或略低于 周围肌肉;继发感染时T2增高并 增厚
囊液信号——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高信号。 继发感染时T1信号增高
第二节 颌骨良性肿瘤
一、牙源性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
(一)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1、与X线有关的病理特点
– 组织来源与其他牙源性肿瘤及囊肿相似, 故有时难鉴别;
3、下颌:下颌侧位+后前位 (查颏部肿物——加前部合片)
4、CT与MRI:仅在怀疑囊肿恶变、复发性囊肿、
囊肿与上颌窦关系难以确定时用
(二)X线表现:
1、单房或多房密度减低区,多为圆或卵 圆形;
2、界限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外周有致 密白线;
3、可有邻牙移位,根吸收;
外形变化:
囊肿较大,可失去圆形而呈分叶状; 囊肿合并感染,外周白线可模糊不清。
一)病因 、病理与临床特点 二)影像检查与表现
CT对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CT对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曹伟;刘亮;房敏健;胡洁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9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评估CT 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效能。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认的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结合患者术前CT影像,对比分析CT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探讨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恶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CT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6.7%,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4.4%。
CT检查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肿瘤的良性、恶性均有较高的诊断率,平扫CT结合增强CT能有效减少漏诊率,增强诊断效能。
结论:CT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曹伟;刘亮;房敏健;胡洁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2.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
3.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
4.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
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结合唾液酸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学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
通过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关节结构和骨性病变,帮助诊断和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3
颌面部肿瘤的检测与评估
通过影像技术可以发现颌面部肿瘤,评估其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标准化医学影像学报告
1 影像学描述
对影像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结构的位置、形态、密度、大小和异常表现等。
2 诊断意见与建议
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学
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和颌面部结构的影像学科,通过不同 的影像技术来诊断和评估口腔疾病和颌面部病变。
定义与作用
1 定义
2 作用
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影像 技术对口腔和颌面部进行的诊断和评估科 学。
它能够帮助口腔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口腔 疾病,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X射线
常用的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显示齿牙和骨骼结构。
颌面部CT扫描
提供三维高分辨率影像,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诊断和手术规划。
核磁共振成像
用于观察颌面部软组织和颞下颌关节等。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的诊断
通过影像技术可以检测牙齿蛀牙、牙周病和根尖周围炎等疾病。
2
根据影像结果,提供专业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帮助临床决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肿瘤)PPT课件
2021/4/16
可编辑版课件
7
根尖周囊肿
【影像表现】
•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源牙存在 •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 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 缘清晰锐利。
•骨质受到长期刺激,在囊肿边缘形成致密线条 影,继发感染则消失。
•囊肿增大造成骨质膨胀畸形,骨皮质变薄 •受到阻力不同,囊肿可形成分叶状 •牙齿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可编辑版课件
14
含牙囊肿
【影像表现】
•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 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
•所含牙的牙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绕着此 牙的根冠交界处。
•所含牙的数目多为一个,也可是多个。 •囊肿一般以单囊为主,多囊少见。 •密质骨可膨胀变薄。 •上颌后牙区的含牙囊肿还可使所含牙投影于上 颌窦内。
2021年4月16日星期五
可编辑版课件
24
鳃裂囊肿
【病理】 • 属于鳃裂畸形,起源于胚胎鳃裂或咽囊的上皮
剩余 • 第一鳃裂来源: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和腮腺 • 第二鳃裂来源:发生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 • 第三、四鳃裂来源:发生于颈根部 【临床表现】 • 第二鳃裂最来源最常见,常见于20~50岁。 • 病变大小不固定,穿破后经久不愈形成鳃裂瘘
2021/4/16
可编辑版课件
19
鼻腭管囊肿
2021/4/16
可编辑版课件
20
面裂囊肿
2、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病理】球上颌囊肿指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 之间的囊肿;正中囊肿指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 的囊肿。 【影像表现】 球上颌囊肿: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有倒梨形 囊状透光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 与牙无关。2021/4/16来自可编辑版课件15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X线摄影、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规的X 线摄影包括正位摄影、侧位摄影和斜位摄影。
正位摄影能够提供关于牙齿、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等解剖结构的信息;侧位摄影可以显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斜位摄影则适用于对于上颌窦或下颌窦的病变进行评估。
X线摄影在观察颌骨骨质破坏、骨膨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牙源性肿瘤、颌骨囊肿等病变的初步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CT扫描CT扫描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常见手段之一,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三维立体图像。
CT扫描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平扫、增强扫描以及骨窗和软组织窗设置,为影像学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CT表现,骨窗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及骨膨胀情况,有利于骨源性肿瘤和颌骨囊肿的诊断。
增强CT扫描对于颌面肿瘤的血供情况和边缘清晰度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CT扫描还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的大小、密度等参数,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三、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肌肉、脂肪和血管等软组织结构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此外,MRI还能提供多种成像序列,如T1WI、T2WI等,有助于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强化表现。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组织结构,对于肿瘤的定位和边缘清晰度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2WI序列则可以准确反映病变的水含量和软组织浸润情况,有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总结: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是一项综合性且关键的工作,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病变性质,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一、引言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头颈部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研究对于正确判断肿瘤性质和选择恰当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来源和性质,口腔颌面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主要包括颌骨囊肿、混合性瘤、颌骨纤维异常增生等;恶性肿瘤则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等。
三、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影像学诊断X线影像学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常见的X线影像学包括口腔摄影、牙周组织X线影像和颌骨X线影像。
通过这些影像学方法,医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颌骨和软组织影像信息。
它可以通过多个不同方向的切面图像,提供三维观察和诊断,对于肿瘤的分期和定位非常有帮助。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方法,对于颌骨软组织的显示和分析较为有优势。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瘤病灶定位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四、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展程度,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和化疗等。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对于较大的肿瘤,手术通常会结合放疗或者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 放疗治疗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区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杀灭肿瘤的作用。
放疗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常与手术或者化疗相结合使用。
3. 化疗化疗是通过给予患者一些特定的抗肿瘤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通常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五、结论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研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润破坏性:牙移位、悬浮、脱落(高度恶性)
上颌窦恶性肿瘤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antrum)
病理: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乳
头状癌、淋巴上皮癌及腺样囊性癌等
临床特点:多见于50-70岁。早期症状不明
显,有了明显症状已属晚期。在窦内的不同部位 临床表现也不同
影像学表现:华特位、平面体层和CT片示:
软骨肉瘤
• 发生率仅次于骨肉瘤,主要表现为颌骨局 部膨大与疼痛
• 影像学表现为在不规则溶骨破坏区有斑片 状高密度钙化或骨化影,边界模糊
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较少,患区可出现肿块、疼痛、麻木 • 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溶骨破坏,
密质骨可吸收、中断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
颌骨中枢粘表
3. 单房状,边界部分清楚,部分中断模糊,可 见牙根吸收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鳞癌: 口小里大的溶骨破坏
腺上皮癌:
多房状
牙源性囊肿癌变:单房状
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jaws)
定 义:
全身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颌骨
病理
颌骨转移瘤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形态学 一致
临床特点
1. 原发肿瘤多见于乳腺、肺。有时找不到原发灶 2.转移至颌骨部位:多见下颌骨后部 3.多并有其它部位转移:约占50%,常见肺 4.局部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牙松动, 开口受限
影像学特点
1. 溶骨性 2. 成骨性 3. 囊样性
1. 最常见溶骨性
2. 成骨性(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多见)
髁突转移性腺癌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的影像学诊断
柳登高
1. 颌骨继发性恶性肿瘤(颌面部软 组织恶性肿瘤)
2. 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3. 颌面部肿瘤的CT诊断简介
一. 颌骨继发性恶性肿瘤
累及颌骨的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癌(主要为鳞状上皮癌)
恶性淋巴瘤 间叶组织肉瘤
上皮组织癌
牙龈癌 形成,骨壁破坏
华特位
正常侧位体层→
CT可显示窦诸壁、翼腭窝、颞下窝及眶底骨质 破坏情况
颈椎转移
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间叶组织肉瘤 上皮组织癌
间叶组织肉瘤
骨肉瘤 软骨肉瘤 尤文肉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浆细胞肉瘤
骨 肉 瘤(重点掌握)
(osteosarcoma)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 目的
颌骨肿瘤:
• 一般的颌骨囊肿及肿瘤,常规X线检查能作出 明确诊断,CT未能显示其优越性
• 当肿瘤侵及深部组织,常规X线及体层摄影诊 断有困难时,或肿瘤侵入颞下窝、翼腭窝、咽 旁、眶内或颅底时,CT检查能显示病变范围、 内部结构,并判断病变性质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 目的
颅骨表现为多发圆形穿凿样缺损
原发性骨内癌(重点) (Primary intraosseous carcinoma)
﹡ 原发性鳞癌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腺上皮癌
(adeno-epithelial carcinoma)
﹡ 牙源性囊肿癌变
(carcinoma transformation from odontogenic cyst)
病
理
1.原发性鳞癌 2.腺上皮癌 3.牙源性囊肿癌变
临床表现:年龄偏大,多见于40-60岁,男
性多于女性。疼痛,下唇麻木或感觉异常。肿胀, 牙松动、移位、脱落,拔牙创不愈
1. 溶骨破坏,口小里大,范围广可病理骨折
颌骨原发鳞癌,口小底大
颌骨原发鳞癌,较广泛破坏
2. 多房状,分隔或清楚或模糊,有的较粗糙, 骨膨胀,牙移位
• 常见于30岁以下男性,患区可有疼痛、麻 木及温热感
• X线表现为以溶骨破坏为主,边缘模糊;病 变周缘可见新骨增生,部分呈放射状骨针; 病变边缘可伴有多层葱皮样骨膜反应
浆细胞瘤
• 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新生物,又称骨髓瘤 • 中老年多见,可多发,累及含红骨髓的骨骼,
如颅骨、肋骨、锁骨及脊柱 • 主要为局部剧痛,尿液中可含Bence-Jones蛋白 • 颌骨表现为广泛骨质疏松和低密度溶骨破坏,
病理:肿瘤性骨、肿瘤性成骨细胞、骨
样基质构成
临床表现:多见于10-30岁。下颌骨比
上颌骨多见。疼痛,麻木、生长快,皮温 高
影像学特点
1. 骨结构紊乱改变 2. 肿瘤骨形成 3. 骨膜反应 4. 软组织肿块形成
1. 骨结构紊乱改变:
成骨区、溶骨区
2. 肿瘤骨形成:
斑片状或日光放射状
毛刷状
胡须状
牙 龈 鳞 癌 (重点掌握)
病理: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角化成熟情况分
三级:一级高分化;二级中分化;三级低分化
临床特点
多见于40-60岁,男多于女。分三型 1. 外突型:菜花状 2. 溃疡型:浸润生长
X 线 特 点:
牙槽突骨质破坏,早期仅为牙槽嵴破坏,继 续发展可呈扇形骨质破坏
压迫吸收型(低度恶性肿瘤)
颌周软组织肿瘤:
• 颊部、腭部、特别是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颈 部肿瘤均可行CT检查,以显示肿瘤的大小、 范围、肿瘤与颈鞘的关系,颌骨与颅底有无受 压破坏等现象,从而为判断肿瘤性质及手术方 案提供依据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上颌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T横断面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上颌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T横断面
下颌乳腺癌转移
升支切线位 显示肿瘤骨
CT横断面
CT冠状位
同位素扫描显示全 身多处骨转移
前列腺癌下颌骨转移
肺转移
肺转移
3. 囊样性
甲状腺癌颌骨转移
1. 颌骨继发性恶性肿瘤
2. 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颌面部肿瘤的CT诊断简介
•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目的 • 颞下窝、腭部及上颈部咽旁肿瘤的CT诊断
3. 骨膜反应:
层状或袖口状Codman三角)
4. 软组织肿块形成:
CT可较好显示
骨肉瘤
骨结构紊乱改变 肿瘤骨形成 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形成
﹡骨肉瘤的影像学多为混合型表现
﹡成骨型骨肉瘤需与颌骨骨髓炎相鉴别
1. 临床表现 2. 病原牙 3. 骨破坏:死骨形成 4. 骨膜反应
其它颌骨间叶组织肉瘤主 要影像学特点(熟悉)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上颌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T冠状位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升支软骨肉瘤侵及颞下窝
颌骨肿瘤的CT诊断
同位素扫描显示升支区浓聚
DSA检查显示肿瘤血运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