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与山东实际问题的结合。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开放式
导入
《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在图中标注。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
设计
反思与
重建
作业批改记录
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北方的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及其原因;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相关教材、图片、案例等;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收集有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特征的适应性,如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山区的小杂粮生产等;探讨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如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强调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2. 分析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共设计了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黄土地”。
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
教学策略上,以北方地区视频作为导入,接下来从系列分布图中分析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之后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农产品或农业制成品为例,来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优势条件、限制因素。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3.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A.黑、吉、辽、冀 B.鲁、苏、皖C.甘、宁、川 D.鄂、豫、赣答案:D;C;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和范围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3.气候:气温(1月0℃以下)降水(大部分地区400~800mm)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存在内部差异4.河流:有结冰期5.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优势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限制因素八、课后作业任选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查阅资料,了解其在北方地区生长的有利条件。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了解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实例,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4. 北方地区农业分布(1)粮食主产区(2)经济作物主产区(3)畜牧业发展区5. 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3)水资源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水资源对农业的影响;(2)如何解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和图表分析法:通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分布;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表;2. 相关实例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能够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地形:平原、高原、山地等地形特点;土壤:黑土、黄土地等土壤类型。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等家畜为主;特色农业: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 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3. 教学环境: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资料,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3)提高学生关注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特点;(3)地形地貌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
3.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1)优势因素;(2)限制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的分析;(2)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势与限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地图、农业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3. 教学空间: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新课导入: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珍惜粮食资源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思考。
2. 讲解与展示: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水资源、自然灾害等。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农业特点和发展制约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让学生反思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思考与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总结与反思: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2.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3)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和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3)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究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2)学生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究农业发展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相关资料;(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及图片;(3)小组合作调查问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内容;(2)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方地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等;(3)讨论北方地区的地形、土壤等自然特征。
3. 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2)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及适应条件。
4. 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和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影响因素;(2)汇报调查结果,讨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了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北方地区地图;北方地区农业发展资料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北方地区地图;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农业发展影响因素资料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
2. 教学内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小组讨论,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 课堂小结:强调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 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农业发展案例进行研究;六、教学拓展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 邀请农业专家或农民代表进行讲座,分享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及其发展状况;(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3)培养学生具备区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畜牧业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1)优势(2)制约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2)相关案例材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教授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4)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案例分析(1)呈现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分析结果。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北方地区地图、自然特征图片、农业发展图片;2. 案例材料: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分工、讨论提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什么了解?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展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土壤等。
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1)展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2)小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4. 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1)介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2)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发展北方地区的农业?五、课后作业1. 绘制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示意图;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学生能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学生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2. 使学生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3. 北方地区的土壤特征:黑土、黄土地、沙土地等。
4.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业(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主要包括养牛、养羊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
2. 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讲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讲解北方地区的土壤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讲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其差异及其原因。
6. 案例分析:以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7. 小组讨论: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调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10. 板书设计: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自然特征:1. 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地形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3. 土壤特征:黑土、黄土地、沙土地等。
二、农业生产方式:1. 种植业:小麦、玉米、大豆等。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利用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3)以案例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注;(2)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2. 北方地区地图;3. 相关农业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点;(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优势与限制。
4. 案例分析:(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地区农业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势与限制;(3)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5. 农业可持续发展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组讨论,提出具体措施;(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课内容;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提出建议的创新性。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小组为大家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北方地区范围,画出区域、标注分界山脉、河流等。
如未完成可由组内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拓展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政区地图拼图。
学生活动:第三小组学生用白板拼哪些省级行政区在北方地区,如未完成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点评: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比指图说出效果更好,对相对位置和界限的印象会更深刻。
)活动二:小组讲解北方地区地形学生活动:第四小组学生讲解、标注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辅助点评。
(点评:学生互评,能使学生精力更集中,同时思考更深入。
)活动三:小组讲解北方地区气候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1.三个城市气候共同特征是什么?2.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教学设计本节课程旨在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并与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进行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自然地理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例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由于其适宜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北方地区发展了许多主要的旱作农作物。
然而,春旱是一个制约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将能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准确找出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并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同时,我们需要探究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引导法,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通过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学生将能够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同时,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议论和讨论,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多媒体教具,以便更好地展示地图和其他相关信息。
通过这些教具,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
XXX的《沁园春·雪》是一首意境壮丽的诗词,哪位同学朗诵得最好、最有感情呢?请来表演一下。
学生朗诵后,教师引导大家思考这首诗词和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这个引导,引出了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的特点。
全班齐读研究目标,确保大家熟知本节课的研究任务。
自学指导时间为5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8-12页,明确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这样的自学要求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主研究的能力。
黄土地和黑土地主要位于中国的A、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B和C以北、东临渤海和D。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龙海市港尾中学黄玉臻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2.利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读图气温降水图分析春旱的分布地区、原因及应对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多方面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内部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2.北方地区气候、地理等自然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在知识方面对于气候、地形等内容都有一定的掌握。
这都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课前分好八个小组,并说明答课堂上以“红花”贴白板上为小组积分)·自主科学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阶段。
四、资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导学案·多媒体教室1,答对一题加1分。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尊重和认同;(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5. 案例分析: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4)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和调整;(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片;2. 案例资料;3. 投影仪和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北方地区的印象,有哪些自然特征?2. 教学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讲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二、黑土地黄土地
1、土壤:
学生: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二、黑土地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学反思: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问题:春旱3、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