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夏商周 时期
中国历史概述-夏商周时期
1.夏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禹 是治水安民的英雄,他死后,其儿子 启登上王位,建立了夏朝,从此世袭 制取代了禅让制。
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东边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起兵伐 桀,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2.商
商朝多次迁都,商朝中期盘庚 将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了下来, 因而商朝又叫殷朝。商朝中期后, 王权的争夺尤为激烈,同时还有奴 隶的反抗斗争。纣王荒淫无道,穷 兵黩武,周武王起兵传斜,牧野之 战后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3.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分封到各 地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扩大了王国的势力 范围。周王朝还制定了礼和刑,来维护贵族 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西周后 期的国人暴动动播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国力 贫弱,王室衰微。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 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活跃、民族融合、政治大变革的时期。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因鲁国 的史书《春秋》而得名。此时周王室的势力一落千丈,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国诸侯则乘 机而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经济、政治、军事,成 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后来,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晚期,吴国、越国先后 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东周的后半期称为战国时期,因列国混战 不休的形势而得名。多年的兼并战争形成了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格 局。为了在战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各国内 部还进行了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 法最为成功,秦国的实力一跃而上,成为七 国中的最强者。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
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
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
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
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夏商周时期
周以上千八百諸侯,其長伯為 君,次仲、叔、季為卿大夫, 支屬為士、庶子,皆世官位。
《漢舊儀》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 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 孫,皆聽朕言……
《尚書·呂刑》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 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 和萬邦…… 《尚書·堯典》
• (二)分封制 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重臣,古代圣王后裔
• 封国职责:1、实行王室政令,随时报告
•
2、随王出征
•
3、朝觐述职
•
4、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
• 分封制作用: • 1、加强对四方疆土的控制,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 2、密切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边远地区的开发。
• 二里头文化看作夏文化的依据:
• 1.地域:豫西、晋南 • 2.时间:与夏年代吻合 • 3.文化发展系列:上承河南龙山文化,下启
早商文化
• 4.文化面貌:包含阶级压迫、国家建立及青 铜器出现
夏
商
周
△ 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
关键。…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
——《殷周制度论》
(一)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 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弃”,号曰“后稷” ;
• 弃四世孙公刘迁居于豳(bin); • 古公亶父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 • 周文王徙都“丰”; • 周武王建都于镐京(“宗周”——西都),
正式建立西周王朝; • 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成周”)
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 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 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 厥角稽首……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
•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 西周(前1046-前771) • 1、经济: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涵盖了三个朝代: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这一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一、夏朝: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王室贵族为统治阶级的时代。
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夏朝的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的农田开垦和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夏朝开启了中国古代王室世袭制的先河,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社会制度的演变和青铜文化的繁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历时约五百多年。
商朝时期,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个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封建制度取代了夏朝时期的王朝制度。
在商朝,贵族阶层拥有土地和劳动力,通过统治地位获取丰富的产出。
其间,朝代的更迭虽然存在战争和内讧,但商朝的经济繁荣和青铜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明显的干扰。
商代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闻名于世,不仅富有实用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礼仪意义。
三、西周:礼乐文化的全面发展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继承了商朝的封建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
西周时期,礼乐文化迎来了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礼制被制度化、规范化,成为统治者和贵族之间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乐器的发展也逐渐丰富多样,成为朝廷和贵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周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确立了周王室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建立为后来王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商朝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西周则推动了礼乐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以其独特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夏商周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夏商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在这段悠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个封建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其中夏、商、周三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奠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基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个封建王朝进行探讨。
一、夏王朝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21世纪前后,由禹及其后裔建立。
夏王朝的疆域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陕西一带。
夏王朝的政权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国王为最高统治者,宗室成员被封为诸侯,掌握各地的守土职责。
夏王朝的政权由王室世袭,这奠定了中国未来几个王朝的统治模式。
夏王朝的历史渊源于传说之中,关于夏朝的具体历史记载非常有限。
但夏朝的文化遗产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夏朝的礼制也被后来的王朝继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王朝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6世纪前后,由商汤建立。
商王朝的疆域较夏朝更大,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和湖北一带。
商王朝沿用了夏朝的封建制度,并加以发展。
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商朝的政权由王室世袭,王室利用宗族、贵族和官僚体系来统治国家。
商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和富庶的王朝之一。
商朝的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农耕和灌溉活动,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商朝的都城还出土了大量豪华的商周青铜器,这些器物的制作精良,成为了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三、周王朝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前后,由周武王建立。
周王朝的疆域较前两个王朝更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
周王朝继续沿用了夏、商两朝的封建政治制度,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如同商朝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周王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古代中国 夏商周秦汉
一、 古代中国 夏商周时期1.政治制度特点: 等级森严 、 贵族政治、 3.商鞅变法△ 背景:①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 出现并逐步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确立②秦国变法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内容:①概况: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指导思想( );根本目的( )。
②内容: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d.社会生活方面:改革社会风俗。
特点:“ ”和“ ” 评价:积极作用:商鞅变法推动了 ,为秦国的 和后来 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 ,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18.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耕作工具:①商周时期: ③春秋战国: 19.水利设施的完善 灌溉工具: ① :翻车,人力 ②隋唐: ,水力西汉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灌溉工程:①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7.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28.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44.《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 到 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
(2)楚辞: 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 39.医学A. :编于战国,成为西汉。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37.天文学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的 是世界最早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秦汉一、政治:4.秦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5.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基本内容:皇帝制度的特点: 中央官制: 。
三公: 两对矛盾: 6.郡县制秦朝的地方制度: 。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7.秦始皇△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全面推行_______制。
②经济制度:_____私有合法化;奖励__________;统一_____、度量衡。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早期文明发展。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成就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间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夏商周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时间背景夏商周时期指的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这段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二、政治制度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夏王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为基础。
夏王朝实行了封建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手中。
夏朝还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的商王为中心,分封诸侯,建立了诸侯与王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商朝的王权十分强大,官僚制度逐渐完善,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3. 西周:西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周武王所建立的封建王朝。
西周采用了分封制度,授予功臣大片领地,以维护王室的统治。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国家权力逐渐向地方诸侯分散。
三、经济发展夏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夏朝时期,由于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朝时期,采用了青铜器,推动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家的财富逐渐累积。
四、社会文化1. 夏朝:夏朝的文化以铜器和玉器为代表,丰富多样的陶器艺术也得到了发展。
夏朝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提倡礼仪之邦,礼乐之家。
2. 商朝: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不仅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还具有宗教和祭祀的重要意义。
商朝的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和历史意义重大。
3. 西周: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周武王以文治天下为重点,注重道德教化。
中华文明的源头夏商周时期的特点与变迁
中华文明的源头夏商周时期的特点与变迁一、夏商周时期的定义与背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公元前一千六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世袭制朝代,周朝(公元前一千一百年至公元前二世纪)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全国扩张的朝代。
二、夏商周时期的特点1. 夏朝:神权统治、王权至上夏朝是以氏族为单位的神权国家,国家中心化程度较低。
夏王是祭祀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夏文化以祭祀为核心,注重人与神的关系,发展出礼乐制度。
2. 商朝:世袭制、城邦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世袭制国家。
商朝发展了以王室贵族为核心的社会等级制度,形成了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之间的明显分化。
商朝还出现了多个城邦,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与经济体系。
3. 周朝:封建等级制、分封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全国扩张的朝代。
周朝实行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分封制度使诸侯国和周室之间形成互相关系。
周朝特点是国家中心化程度的提升,实行宗法制度,世袭制度向分封制度转变。
三、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变迁1.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农业工具的进步以及土地的开垦都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手工业也逐渐兴盛,铜器、玉器、陶器等手工制品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贸易与商业的兴起夏商周时期贸易与商业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贵族王室通过贸易获取了大量物质财富,并将其用于加强统治。
商人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与贸易网络的形成,提升了社会财富的总量。
3.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夏商周时期社会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贵族阶层的崛起使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贵族享有特权,参与国家决策,而平民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力。
这种阶级分化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四、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传承1. 书写语言的兴起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历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古代历史的五个阶段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包括: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原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朝代,而周朝是商朝后的王朝。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形成了多个小国,为了争夺霸权,它们互相攻击,引发了许多战争。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精英,如孔子、老子和庄子等。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秦朝是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而汉朝则是秦朝的继承者。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和进步,如制定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以及各种法律制度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为南北两部分,东晋、南北朝和北魏等王朝依次统治。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以道教和佛教的兴起为代表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末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朝代,包括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等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以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发展为代表的繁荣文化。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政治上,诸侯、方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 经济上,诸侯、方伯要向商王贡纳各种方物, 包括粮食、土特产品。 军事上,诸侯、方伯有义务为商王戍边,参与 商王对外战争。
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 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 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 盛的时期。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殷 墟 武 官 村 大 墓
殷墟出土陶排水管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仰韶文化的后期,即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一个时 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铜,并且已会制造简单的小 件铜器。现已知道的最早的青铜器物,是1975年在甘肃 东乡县林家的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址中出土的一 件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刀。 到了商代,青铜器冶铸工艺高度发展,商代晚期即殷墟 时期,已经出现特别巨大或精细的器物,技术水平和艺 术水平都很高。西周晚期,事实上是青铜器走向衰落的 时期。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在 商朝,早期华夏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其主要代表是青铜 文化和甲骨文。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诗经 ·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尚书序》:“自契至成汤八迁。” 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 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内服
“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即“四土”,属 于各类地方势力管辖。
从考古学对商文化分布的研究看,商朝国家控制的整 个地区十分广阔,可能东至大海,西至陕西西部,南 跨长江湖南和江西,北抵山西中部,东北到辽宁,西 南至四川。各地方势力与中央之关系因时因地千差万 别。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发展历程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数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主要历史阶段:1.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周朝通过青铜器文化、礼制、农业制度等方面的统一化建设,为中国的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为了争夺地盘和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
这一时期为秦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创造了条件。
3.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朝。
秦朝实行集权主义,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一系列措施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4.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地位。
西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后来的统一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在东汉末期,中国陷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分裂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唐朝则是隋朝的继任者。
唐朝实现了对整个中国境内的大一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7.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在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分裂为五代十国,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时期。
8.北宋、南宋时期(960年-1279年):-北宋在赵匡胤的领导下恢复了大一统局面。
南宋虽然失去了北方,但在南方维持了统一。
9.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实现了对全中国的大一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
10.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实现了对元朝的推翻。
明朝时期,中国再次回归大一统国家,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三个朝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对于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夏朝的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制度主要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夏朝的统治者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王室,通过封爵的方式管理贵族,建立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在农业经济方面,夏朝实行了集体耕作的制度,基本上以各个部落为单位进行耕种,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互助。
夏朝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礼制,主要是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社会秩序和道德教育。
此外,夏朝还实行了训练士兵、建立军队的制度,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二、商朝的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相比夏朝,商朝的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
商朝实行了世袭制,统治者以长子继承父位,形成了世袭的王朝体制。
商朝还设立了三公九卿,对王朝进行辅助管理。
此外,商朝还制订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商朝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了农田水利建设,并加强了对农民的管理和领导。
商朝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商朝末期还开始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货币形式。
三、周朝的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制度以分封制为核心。
周朝的君主以封地的形式赏赐给贵族,作为他们的封邑。
这种分封制度有效地强化了君主的统治力量,也加强了地方贵族的地位。
周朝采用了分封制的同时,还设立了诸侯的奢侈税和知县的盐铁官,这些机构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
周朝还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强调农业的地位,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四、夏商周的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夏商周的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其次,夏商周的制度注重礼仪和道德教育,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特点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特点进行探讨,以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朝代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被认为是中国的开国之始。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奠定了后来的封建制度基础。
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夏商周时期的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经济农业昌盛,社会文化逐渐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兴起,商朝的出现则促进了社会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繁荣,周朝的确立使得封建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战国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体制的演变。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各国相互征伐,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思想文化繁荣和思想家的涌现。
诸子百家的学说纷纷出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种学派相互竞争。
同时,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商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统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
秦汉时期的特点是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文化的繁荣。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而汉朝的统治秉持儒家思想,实行德治,使得社会稳定和国力强盛。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兴起了汉赋、汉乐、汉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本文将探讨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真正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朝代,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变为农耕生产阶段。
这一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文化的繁荣。
二、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君主制。
夏朝的制度以“家天下”为核心,由君主统治全国。
商朝则逐渐建立了世袭制的王位继承制度,周朝则发展成分封制,国家君主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亲属关系和血缘联系为主,几乎所有的地方领导者都是王朝的亲属。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集中权力和尊重血缘关系,但也给国家管理带来一定的弊端。
三、经济状况夏商周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开始使用农具,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产出大幅增加,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开始制作工艺品,开展贸易活动,逐渐形成了商业经济。
商朝的盛世时期,商贾与君主结成紧密的利益群体,商业繁荣,对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传承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商朝的商代文字则成为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商朝的文字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礼仪方面,周朝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周礼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基础,对后来的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的王朝兴衰
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的王朝兴衰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是我国最早的封建王朝。
它们相继兴起,也相继衰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为线索,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
一、夏朝的兴起与衰亡夏朝是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它由禹带领夏族人民建立。
夏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统治导致内部腐败,外部诸侯割据,夏朝最终走向衰亡。
同时,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度也受到了质疑,为后来封建王朝的更替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的兴盛与崩溃商朝在夏朝衰亡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商朝在政治、农业、手工业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然而,由于国君权力过大,统治者腐败,国内不稳定等因素,商朝逐渐走向衰落。
商王的威权统治引发了一系列反对运动,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三、周朝的兴起与统一周朝是感于祖先周武王的成就而建立的,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措施。
周朝实行了封建制度,将国家领土划分为诸侯国,统治集团实行分封制度。
周朝的兴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真正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为中国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三代王朝的衰亡原因总结总体而言,夏、商、周三代的王朝兴衰都与内部腐败、外部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
王朝的腐败导致统治者失去民心,无法有效地维持国家治理。
同时,由于部分统治者的专制统治,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加之外族入侵,使得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挑战,逐渐走向衰亡。
五、对三代王朝兴衰的思考夏、商、周三代王朝兴衰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治理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结语夏、商、周三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的兴衰给我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完善国家制度,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史实】一、先秦和秦汉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政治上: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
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金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文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1)王位世袭制:它的确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其继承方式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目的:周王加强对西周地方的统治。
(地方政治制度)②实施办法: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古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与封建制度的确立
古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始社会逐渐走向封建社会。
本文将通过对夏商周时期的详细分析,探讨古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一、夏朝的建立及封建制度初现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
夏朝初期的政权形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原始性,但已经初步出现了封建制度的雏形。
夏朝时期,国家实行集权制度,夏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着整个国家。
在夏朝的社会结构中,有明确的贵族阶层,贵族享有特权,并被封在各个封地,称为诸侯。
他们拥有土地和劳动者的剥削权,并为夏王提供军队和税收,以换取尊贵的地位和特权待遇。
这种贵族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的兴起及封建制度的进一步确立随着夏朝的衰落,商朝兴起,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商朝的建立给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带来了更大的进步。
商朝时期,国家政权更加集中,国君拥有更多的权力,国家行政机构较为规范。
商朝时期,封建制度更加完善。
国君维持着土地的所有权,并将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成为封地的主人,掌握了相应地区的政治和经济资源。
这些贵族通过向国君进贡和服役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特权。
贵族间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和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
三、周朝的建立及封建制度的巩固随着商朝的衰落,周朝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
周朝的封建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周朝时期,封建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周王继续实行贵族的封建统治。
在周朝的封建制度中,封建贵族被分为九等,以表明彼此之间的地位高低。
国家将国土划分为诸侯封地,各个诸侯封地由贵族统治,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并向周王缴纳税收。
在封建制度下,还出现了伯、子、男、寺、大夫等官职,这些官职是贵族的特权,通过担任官职,贵族可以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武王
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5年。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周公 旦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 为讨伐暴君统治下的商朝,商朝大 败,商汤建立周朝,后世尊崇为古 代明君。
周朝的制度
•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 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 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 制、宗法制、礼乐制。
中国古代-夏商周 时期 公元前2070—前771年
夏商周
夏商周,是即中国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的简称。
夏朝
时间∶约前2070-前1600 简介∶1.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2.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3.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领导者∶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 制, 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在这之前的尧舜禹算作部落首 领,因此夏第一位领导者是夏启。
商朝的服饰文化
商朝服饰颜色的色差极为明 显,这是由于统治地位和社 会地位造成的,贵族服饰采 用青,赤,黄等颜色构成, 而平民百姓的服饰就极为简 单了,并没有那么丰富多彩
商朝的服饰
商朝的服饰
周朝
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
简介∶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由先周首领周武王灭商 之后创建,周朝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分为“西周” (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 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 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 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夏商周时期的成语来源
•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 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 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 共死的交情。
•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 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训练军队,任 用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 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谢谢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 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 夏朝的第二任君王。 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
夏朝简介
1.领导人∶夏启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成为中国 历史上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从此原始社会宣 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夏启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 的第一个帝王。
2.青铜∶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
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 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乐∶西周乐,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
商、角、徵、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 磬、钟、柷等。
夏商周时期的成语来源
• 网开一面:。 夏桀[jié]荒淫无道,百姓极为不满。商汤想推翻其统治, 并借在打猎时把四面围困的捕鸟网拉开一面让鸟儿逃生,使人们知道 他的仁慈,后来他终于推翻夏朝。后意思发生变化,指对罪犯从宽处 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 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 名履,又名天乙。商灭夏 后,定国号为“商”,成为 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的建立
•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 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 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 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稻、麦等 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 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 主要地位的时代。
夏朝的青铜器
夏朝的青铜器
商朝
1.建立背景∶夏王朝国势渐衰,矛盾尖锐,商汤以武力灭夏, 史称商汤革命。 2.领导人∶商朝的创建者是商汤 3.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4.简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 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 “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周朝的分封制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 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 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 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 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 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 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 为卿大夫。既是大小宗关系, 也是上下级关系。
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下周的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