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通识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此我国通识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以期为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些高校还在通识教育中引入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国通识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中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由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需要与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相衔接,因此一些高校在进行通识教育时往往难以突破学科壁垒,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学完后很难将所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影响了通识教育的效果。
我国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的评价中主要依靠学分制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导致通识教育的效果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我国通识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中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导致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加以解决。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丰富和多样化通识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一、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原因,文化教育也向苏联学习。
在高等教育方面,解放前的通才教育开始向专业教育转变,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专业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这种专业教育在当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急需的人才,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1961年我国开始纠正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问题。
80年代末期,高校逐渐认识到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于使大学生具有成为专家的基础和素质。
此后,高校开始提出加强学生基础的措施,如“拓宽专业”、“学科渗透”等。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而提出的,它旨在提高人才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虽然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比通识教育要窄,但它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哲学观,从这个角度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另一称谓。
为了对我国大陆地区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大陆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找出目前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二、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目标我们分别考察了四所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在这些教学计划中各个学校对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有着不同的描述: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他们认为,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明确指出所谓素质,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应该包括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还应该使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拓宽专业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通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系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识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旨在更深刻地了解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如何呢?目前,我国通识教育在不断推进中,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来看,通识教育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课程设置也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各个高校还在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尚未得到充分贯彻落实。
虽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未能真正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而且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全面融会贯通。
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也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较大的问题。
通识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通识教育发展滞后,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
我国通识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通识教育的理念宣传和实践落实、深化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完善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加强通识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等措施,可以促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通识教育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接受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通识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高等学校应该提供专 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帮助教师更新 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与提升方法
01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
教学效果。
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03
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如推荐阅读书籍、网上课
程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
04 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的要求与提升途径
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
通识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 好的道德榜样。
通识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能够跨越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 识视野。
如何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高校应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制定合理的课程 设置,既要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广泛性,又要注重学生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 学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对改革措施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教材选用与更新
教材选用不当
缺乏及时更新
对对策
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在选用教材时,存 在选用不当的问题,如教材内容陈旧 、不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等。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通用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篇1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本文首先介绍通识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解决通识教育困境之途径。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一、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建构: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通识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
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二、通识教育之现状回顾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1918年,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即提倡“沟通文理”;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以及“诸育并进”的教学内容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普及率不断提高。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如何,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本文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所著名高校为例,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教育的定位和目标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要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
这四所高校在通识教育定位上各有侧重,北京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清华大学注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注重教育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这四所高校中,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多样。
课程的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既有基础性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物理学》等,也有选修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咨询与个人成长》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多样化的知识和学科背景,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这四所高校中也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采用辅修制度,使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则采用公共必修制度,所有学生都要修完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
这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通识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通识教育在这四所高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其次,一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通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通识教育却面临着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我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现在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繁杂,让人应接不暇。
有些课程内容与我们的专业关系不大,学习起来费时费力。
而且,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不足通识教育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
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通识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通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他们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忽略了通识教育的本质目的。
三、改革路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优化课程设置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减少一些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增加一些实践性强、与专业相关的课程。
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通识教育的教学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
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3.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鼓励优秀教师加入通识教育事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
国高等教育 的 目的和内容被重新 审视 , 教育界开始反思 以 往“ 专业 化教育” 在人才 培养方 面存在 的偏颇 和缺陷 , 望 希 借助通识教育 的全新思路来促进学生在智力 、 体力 、 道德 、
【 作者简介 】 龚金平(9 7 )男 , 17一 , 江西新余人 , 复旦 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主任助理, 师, 讲 文学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 电影史 , 电 影美学 , 公共 艺术教育 。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 究市级项 目《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 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
(003 、 B 9 0 )复旦大学 “ 金苗 ” 目(8M 3 ) 项 0 J 0 6 的成果之一 , 主持人 为龚金平。
为 他 们 在 完 成 整 个 高 等 教 育 之 后 而 可 能 成 为 具 有 国 际 竞
育” 时往往将其 简化为 “ 课程设置方式的变革” “ 、课程类型 的丰富” “ 、教学方式 的调整 ”等等 。也就是说 , , 学到 了“ 通
识 教育 ” “ ”却 没 有 充 分领 会 “ 的 形 , 通识 教 育 ” “ ” 的 魂 。
21 0 1年 0 3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a ie3 e i lNo 1 . 6
总第 13期 第 0 6 3期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
⑧ 龚金 平
( 旦 大 学艺 术教 育 中心 ,上 海 20 3 ) 复 04 3
通识 教育 , 英文 是 gnrl eu ao , e e d ct n 中国学者 也将 a i 它译 为“ 普通教育 ” “ 、一般教育” “ 才教 育” 、通 等等 , 它是美 国高 等教 育在其历史发展 中, 西欧 的 自由教育与美 国本 将 进入 2 世纪 以来 , 1 中国一些 ( 名 ) 著 高校逐 渐意识到 “ 专业化教育 ”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短视和狭隘 : 大学生片面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发展现状我国的通识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大力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
不少高校纷纷将通识教育引入到学生教育中,并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高等教育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学校内部也开始逐步形成对通识教育的认同和支持。
我国政府也对通识教育发展做出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促进了通识教育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通识教育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一方面,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学生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后,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尽管我国通识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我国通识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学校在进行通识教育时,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通识教育的推行倾向于课程设置,而非真正的教育理念转变,导致了通识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通识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支高素质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这就导致了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真正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
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时,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导致了课程设置的片面性和孤立性。
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体系。
我国的通识教育在评价体系上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以学分绩点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测评。
这就使得通识教育的效果不能真正得到全面的反映。
三、对策建议针对我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学校应该注重通识教育的理念转变和实践创新,从而真正将通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加大对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现状问题[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一、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但是,如果通识教育的实施仅体现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仅局限于部分综合选修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成效只满足于大学新生而忽略老生和研究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成才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很难实施,并逐渐失去向全国推行的可能性。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工,必须循序渐进,也不可能靠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程来解决,必须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学识拓展课程等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的;不仅仅靠各种科学知识的单纯积累,必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言论与行为统一的综合成果;不可能是单纯依靠自学自悟自得,必须要有榜样的教导和明师的引导等条件。
因此,大学教育只有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模式,才能解决当代大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和理想方向的问题,才能使更多通过发奋读书进入大学门槛的青年能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识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识教育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我国通识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通识教育逐渐被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通识教育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随着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其影响和启发。
我国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和解决。
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深入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情况,掌握国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和走向。
研究我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现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和内在联系,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探讨影响因素和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研究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1. 通识教育的普及程度:目前我国各大学普遍设立了通识教育课程,但通识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尚未充分重视通识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2. 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的设置种类繁多,涵盖面广。
除了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等通识课程外,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
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一、我国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话说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这个概念可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那么,通识教育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还要学会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现实中的通识教育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1.1 通识教育的地位不明确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地位一直不够明确。
有时候,它被当作是一门选修课来对待;有时候,又被当作是一种素质教育来推广。
这就导致了通识教育在很多学校和老师心中的份量不够重,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投入。
1.2 通识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通识教育的内容设置也是个大问题。
很多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繁杂,涉及的领域过于广泛,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通识教育的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3 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通识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启发式教学。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二、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路径既然通识教育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改革呢?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2.1 提高通识教育的地位要让通识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就要提高它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通识教育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到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通识教育。
2.2 优化通识教育的内容设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通识教育中来,我们需要对通识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简化课程设置,避免过于繁杂;二是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细作。
2.3 创新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导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和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以全国四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通识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1.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必修课程,主要涵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科技与社会、人文与科技的交叉领域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包括如艺术、体育、外语和跨学科的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加强版,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有科学与人文、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交叉领域的课程。
学生需要在选修课程中至少选择其中一个领域进行学习,以培养综合素质和交叉学科能力。
3. 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自由,并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并通过课程的参与和讨论来增长见识和扩宽眼界。
4.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
三、通识教育的实施方式和特点:1. 多样化教学方式:四所高校在通识教育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1. 引言1.1 通识教育的概念通识教育是指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备广泛知识、扎实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知识。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的学科内容,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备全面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和全球意识。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不断学习、探索、改进,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其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识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通识教育的意义,加强对通识教育的宣传和推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通识教育,实现个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虽然近年来有所加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学校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机会有所不足。
我国通识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多样。
通识教育应该是一种多元的、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但目前我国通识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课程上,缺乏足够的拓展和创新。
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通识教育”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但令人不得不关注的是,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General Education ThoughtsDurui(Department of Student Work,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Henan)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eneral education" is no doub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ords. But what had to concern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not been easy, man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remain to be resolved.Keywords Universities;General Education1 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现实的诠释。
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对于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们有过很好的见识和倡导。
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本科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
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他认为大学教育观的核心是通才教育并系统地提出通才教育的理念,强调“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他认为“工科教育于适度的技术化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是工业化问题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浅析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浅析摘要: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存在若干问题,如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形成阻碍,如何结合各方力量,转变理念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通识教育;理念;体系一、通识教育相关背景综述通识教育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其整合点更多在“识”,即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PackardA.S.)认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PackardA.S.,1829)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社会人特点的个体。
通识教育注重内在修为,即通俗所说的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修养,在处理任何事情时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与我国古代通识教育的思想颇为相似,《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直至民国时期这种思想仍在沿用,然而随着我国对苏联“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引入,通识化教育逐步淡出人们的思想。
根据我国教育现状,作者更赞同哈佛大学“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即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重视学科渗透,根据目前专业分类,制定与学科、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全面、可持续性的教育体系。
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依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大学之前主要实行应试教育,包括通识课程的教学活动也是为升学服务。
进入大学后即开始专业化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教学活动,对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在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教学设置及教育时间安排上,均无法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通识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在修习专业课程的还要修习某些通识课程,以培养其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知识。
通识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通识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
本文将就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发展,我国各大学纷纷开设了通识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综合性认知。
与此一些高校还推行了跨学科教学和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培养。
尽管我国通识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的通识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通识教育中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缺乏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难以保障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和高校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优化通识课程设置,扩大课程范围,引入前沿科学理论和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学科内容。
要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实践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通识教育师资力量,提升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通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开设选修课程或自主学习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增加他们对通识教育的认同感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通识教育的实效性。
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有待提高、学科分化严重影响教育实施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鼓励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性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才能发展壮大,为培养素质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困境、教育资源、教师素质、学生认识、学科分化、发展方向、出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生重视、跨学科合作、综合性实践活动。
1. 引言1.1 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和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涵盖广泛,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积极创新。
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全面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当前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通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有待提高以及学科分化严重影响通识教育的实施这几个方面。
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导致一些学校的通识教育质量较差,资源匮乏的学校无法提供全面的通识教育课程,导致学生修习的通识教育内容单一,无法获得全面的教育。
关于我国高等通识教育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通识教育的若干思考高等通识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它不仅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更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在今天知识社会的大背景下,高等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通识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高等通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高等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乱,内容散乱,没有系统性和主题性。
有的学校甚至把一些专业课程也算作通识教育课程,这与通识教育的初衷相悖。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科学规划和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通识教育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我国高等通识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通识教育往往采取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开放、交互和体验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国高等通识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对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都缺乏重视,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需要加大对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知识交流。
我国高等通识教育在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认为它与专业教育相比毫无优势。
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抵触情绪。
我们需要加强对通识教育价值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通识教育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使学生和家长更加积极参与通识教育,了解和体验通识教育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
析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现状问题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一、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
但是,如果通识教育的实施仅体现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仅局限于部分综合选修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成效只满足于大学新生而忽略老生和研究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成才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很难实施,并逐渐失去向全国推行的可能性。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工,必须循序渐进,也不可能靠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程来解决,必须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学识拓展课程等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的;不仅仅靠各种科学知识的单纯积累,必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言论与行为统一的综合成果;不可能是单纯依靠自学自悟自得,必须要
有榜样的教导和明师的引导等条件。
因此,大学教育只有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模式,才能解决当代大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和理想方向的问题,才能使更多通过发奋读书进入大学门槛的青年能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三个严峻挑战。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非常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
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另外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
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
途径之一。
通过打破传统学科领域的壁垒,通识教育能够向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知识图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读,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精髓,帮助他们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接受了通识教育训练的青年,人文关怀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人文精神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
当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候,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回归。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上方能得以造就的。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推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提前实现了大众化,但是这几年就业形势堪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高校专业培养不可能紧随其后,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能力、健全的心智去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
因此,应当大力提倡通识教育,但是倡导通识教育需要认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心智训练、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
通识教育所排斥的是被高度片面化和极端化的专业教育。
学生学会以学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修养。
学生在某一学术领域中所获得的精神探险的经验,会成为其终身受用的素质。
即使他以后并不一定从事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活动,但他却可以是一个有学术精神的劳动者,他能够以一个学者的态度来思考实际的工作问题,拥有超越一般从业者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专业教育,就是一种贯彻着博雅精神的专业教育,它与通识教育的精神并无两样。
通识教育是要造就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创新勇气与能力的善于思考和探索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通识教育并不绝对地排斥专业教育;反之,贯彻着博雅精神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也一定不排斥通识教育。
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面对变换的世界,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
通识教育为实现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和谐提供了途径,它既表达了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又给个人留下了选择的空间,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的各种挑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不会变的,即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
三、关于实行通识教育的思考
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渐形成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
尽管每所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对于我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所有高校都有着共同的使命和义务。
高校要努力为社会构建一种自己的大学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中,大学承担着
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和创新、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新人的神圣职责;在这种理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它不受其他功利需要的排斥。
高校要培养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的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之才。
诚然,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与特色一样,每个高校的通识教育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体现着自己的社会认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
而所有高校不同的通识教育实践,则构成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
从高校内部而言,推进通识教育其实是系统的改革,包括教育内容体系与课程结构的调整,涉及课程组织与选课制度建设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与能力建设等。
所以,高校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规划,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安排设计合适的方式和实施途径。
要解决实施中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必须从育人的角度综合考虑,把育人作为高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教育理念上明确培养目标是完整的人,在管理体制上要把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统一起来。
目前的现状是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完全分开,缺乏统筹协调,学校教务处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工处制订的管理方案无法衔接,如对学生管得太多太死,太多的非教学活动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无暇顾及,疲于应付,从而难以从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高度去完整地规划和领导教育的全过程。
第二,通识课程要有良好有效的“顶层设计”,在对社会形势需求和学生素质状况进行
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规律来规划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模块结构,制订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
通识教育计划不是公共必修课计划,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通识教育计划之中,要强调课程结构的系统性,要开出足够多的课程资源,不能把学校现有的类似课程拼凑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学生选课的时间和自由度以及课程的可替代性。
第三,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治学精神、人格品行和人生态度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教师的专业分布、专业素质和对通识教育的理解直接影响到通识教育的效果,能否按照通识课程设计开设足够多的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都取决于教师。
推进通识教育是持续不断的事情,我国内地高校实行通识教育的路还很漫长,而且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办法会在实践中逐渐成熟。
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外在的机械模仿,应该注重实质性的积累。
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能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如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那么其他方面的所有改革都不会有太大意义。
如果在课程和教学方面能够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则其他外在形式上不一定要做大的变动,就能探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通识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