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论文]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摘要:高中数学在各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其中涉及到多章教学内容,以人教A版中“数列”以及“三角函数”两大单元为例,在新教材的依托下,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该章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流程,并对数列概念单元以及函数图像变化单元开展教学,以此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前言:新教材是在投入教学后根据教学反馈结果以及教改要求形成的教材版本,为了有效发挥新教材自身的教学价值,需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并在新课标标准的基础上以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达到数学教学效果。
数列以及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极为重要的单元,在实际教学中更需注重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创新。
一、“数列”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在教授数列单元时,通过结合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关于数列的概念以及教材中数列的表示方法,如列表、图像等,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列是函数其中的特殊形式。
再借助实例,促使学生对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为其分别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并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找到等比或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列与不同函数之间存在的联系。
(二)教学流程首先帮助学生划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采用框架或思维导图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其次,在讲解等差数列时,进一步对教学重点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的下一流程即开展上述两项公式的讲解教学,并教授学生有关于该类数列的性质;同样在讲解等比数列时,也遵循该教学流程。
最后,将两类数列进行汇总,综合讲解数列的概念、本质,并拓展教授递推公式[1]。
(三)具体实施以等差数列概念教学为例,结合上述教学目标与流程开展实际教学。
首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以往的学习中,曾探讨过实数性质与运算法则,针对等差数列来说,是否也可以参照实数的研究方法,对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合适的时机实施指导,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列“0,3,_,_”即使在只有两个数字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给出后两个数字“6,9”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等差数列的构成形式。
运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论文
运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年级的一门新课程,是一门非学科性的活动型课程,一门综合实践型课程。
它根据低年级儿童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以他们自身的生活为源泉,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主题为学习对象,把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儿童自主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去促进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其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素质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既适应社会的需要,也适应儿童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拿到教材的时候,发现它与以往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教材完全不同,以图画为主,只有少量的文字,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时,就想孩子们一定对这样的教材、课程感兴趣,我一定能上好这门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尝试,并得到较为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就这样说过。
从这个理论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教材中漂亮生动、儿童熟悉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漂亮生动的图画进行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册教材第一主题“我是小学生啦”时,我改变了过去先出示课题,后学习内容的方式,直接在实物投影仪上打出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看目的已达到,便问:“看了图后,大家有话要说吗?”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我觉得这图好美!”“图上小朋友好开心!”“他们玩的有些我也玩过。
”听完学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后。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领域也必须不断适应变革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观念、新教材和新教法来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首先,新的教育观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观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
他们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的教材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传统的教材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而新教材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帮助他们建立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体系。
最后,新的教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应试技巧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教法应该通过项目制学习、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教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而言之,新观念、新教材和新教法将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实用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方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栋梁。
继续推行新观念、新教材和新教法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变化。
如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新的需求和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灵活、创新和实用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新的教育观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理念 新特点 新教法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理念新特点新教法人教版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它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既吸收了传统教材的成功经验,又充分融入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
作为施教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从而实施新的教法。
一、新理念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大新理念:“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
二、新特点新教材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新颖性、简洁性、人文性、时代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整合性,代表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1、新颖性新教材既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吸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
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⑴编排新:编者在专题的设计、选文的角度、课型的安排、练习的拟定、语言的表述等方面大胆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⑵内容新:新教材中新入选的课文已经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左右,识字课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目一新。
⑶形式新: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材所有语言,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二是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⑷语言新:教材以儿童化的语言来叙述,既亲切,又自然。
这里既不说文字兼美的课文,也不说表述清新的语文园地,单说识字教学的内容,也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北京大兴培训总结在北京大兴区为期二十天教育教学的培训结束了,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给我很多启示,使我原来老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可以说自己在这次学习中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非常的充实,自身的知识、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次培训中都得到了改进。
学到了很多关于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将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一、新的教学理念1、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连春兴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的“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教师要想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好两根链条相互匹配的起点,然后亦步亦趋,层层深入,和谐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进度要求,决定这条“逻辑链”上哪几环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思维链”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对于学生能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来说,往往是决定性的。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它,学习知识的多与少、难与易都将受到它的制约,任何形式的一厢情愿,都将事与愿违。
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往往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与引申(包括应用性练习),来引领与续接、甚至是编织与营造这根原本松散的、多元的、极富个性的思维链条。
“设想”出数学教学活动中,什么地方教师引导为主,“逻辑链”引领“思维链”而生成;在什么地方以学生活动为主,“思维链”牵引、催生“逻辑链”。
决定学生兴趣程度的是我们的教学能否遵循----“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十二字箴言。
因为“具体”、“特殊”才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2、教师如何执教,如何实现“高效教学”郭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法
适用性等特征。 教材图文并茂, 紧密结合学 只是 做观众 与指 导者 : “ 写 ” 在 听 时我 让 学 习的过程 ,以展 示任务成 果的方式来 生实际 , 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 , 以便在课堂 学生互相 批改 ,以增进学 生之 间的信任 体现教学的成就。 其核心思想就是模拟人 上开展交际活动 ,为训练学生口语提供 了 感 ,并使 学生在轻松 的环境 中充分 展现 们在社会 、 学校生活中人们运 用语言所从 大量素材。因此英语教师应改变过去以翻 译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教材内容和情景结 自己 , 发挥 自己应 有 的水平 , “ 动学 事的各类活动 , 变 被 把语言教学与语言 运用结
新 课改的基本前提
现行初 中英语教材充分考虑到青少年 从而使学 生不断提高 。例 如我在考核 学
任 务型教学就 是指 以具体 的任务 为
听、 能 让学 生做 评委 , 我 学 习动力或动机 ,以完成任 务的过程 为 的心理和生理特 点, 具有知识性 、 趣味性、 生 的“ 说 ” 力时 ,
式必须 符合新课 程的要求 ,课 堂教学要 学生 、学生与学 生之间要实现真 正的平 cs ; ae等 教水果类 的单词时 , 我制作 各种
以话题 为主线 , 任务为 主导 , 辅以功能和 等 , 进行真诚 的交往。通过 创设 良好 的语 水果 图片用于教学之 中。再如教蔬菜 类
结构 项 目, 内容联系生 活 , 让学生在老 师 言环 境和 提供 大 量的语 言实践 的机 会 , 单词 , 把 “ 我 种菜 ” 的游 戏运 用到 课件 中 的 指导 下 , 过感 知 、 验 、 通 体 实践 、 与、 使学 生通 过亲 身的体 验 、 与 、 参 参 合作 、 交 来 , 首先 我让学 生参 观我 的 网上 “ 场 ” 农 合作等 方式 , 实现任务 的 目标 , 使学生形 流等 学 习方式 ,强 化学 习动机 ;通 过观 并通过 如下句型来学 习本课 单词 :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心得体会范文[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一、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
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
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二、新课程下的英语教育 1.课程的本质是教学认识的客体课程本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也就是知识。
主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掌握客体的结果,所以客体就有促进主体发展的功能,并且客体的性质决定着主体发展的性质。
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就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首先,将知识打开。
知识不会自动地呈现出来,也不能简单而直接的拿来,因此要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下,并且不只是简单经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身去体验。
所谓将知识打开,就是把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
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等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
最后,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等过程。
3.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
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他的东西。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课改经验总结土左一中安玉贤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
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土左一中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上进、善于打硬仗的集体。
现有教师25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本科率100%。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具备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施了一些做法,现就两年来我们的一些做法同大家交流。
一、.未雨绸缪,培训先行新课改实施一年来,从我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课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
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具体来说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参加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在新生入校之前,我们首先组织老师们参加由上级统一组织的培训以及学习我们学校自己编印的各种相关培训材料,主要是想让老师们转变教育理念,这项工作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
学科培训重点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对新增加得知进行统一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考几年来,在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中,我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自觉把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我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良好氛围,感受学习的快乐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不能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现在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质疑和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注入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应源于现实,用于现实。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以此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时,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足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
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为自己的小房间考虑购买合适的地砖等。
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梯形的纸片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各种各样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有理数”教学设计过程为例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 有理数 教学设计过程为例◉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㊀吴光潮◉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㊀吴和贵㊀㊀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 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 ,一线教师已在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思考㊁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核心素养;新思路;新教法㊀㊀1引言章建跃博士曾就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象 指出: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细究其因,很多无奈,作为新课程改革主角的一线教师,已从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本文中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 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例,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度研究教材,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本节 有理数 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教材呈现仅一页之多,一个核心概念 有理数 .如何把这1分钟即可读完的寥寥数语,在一课时内,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落实新课改要求㊁突破旧套路地讲授给学生?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与本节相匹配内容)指出[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素养 十个核心词 ,重视 四基 ㊁ 四能 ,重视立德树人 德育的渗透.另外,本节内容 有理数 是概念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遵循概念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背景 归纳共性特征 概念形成 关键词辨析 概念同化 概念应用.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从教材分析到教学目标㊁教学过程,均需要领会新教材的实施逻辑,重点思考:在哪个教学环节,如何实施落实㊁渗透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2.1研读新教材及教师用书,深挖教材内在价值新教材是如何表述知识编排逻辑体系?教材如何展示每一个知识点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提供了哪些教学素材(为什么要用这个素材?)学生参与知识发展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现行新教材以及配套教师参考用书编写均已深刻且系统地将教材教法㊁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㊁学科素养等蕴含其中.反复研新读教材及配套教师用书,挖掘«标准»在教材中的诠释,是获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线索的有效途径.2.1.1 有理数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知识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2].本节内容同时为数系进一步扩充到无理数㊁实数做知识储备,本章的知识及其思想∗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学习支架搭建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G D S PG2021GC012)的研究成果.方法是后续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学习的基础,研究方法亦基本相同.数及其运算 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前两个学段已经安排了自然数㊁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学习内容.本章作为第三学段教科书的开篇,是在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基础上,继前一节 正数与负数 学习后,对新数 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逐步增加新的 数 而将数的范围进行逐步扩充到 有理数 .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图12.1.2新教材编排逻辑活动1㊀ 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评注:唤醒学生认知经验,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活动2㊀我们学过的数:正整数㊁零㊁负整数㊁正分数㊁负分数.分别列举具体数字.评注:从抽象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为后面从具体的 数集 (教材用 便签 式从 集合 的观点介绍 数集 )中归纳出共性特征,从而完成数的分类,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活动3㊀归纳 整数(正整数㊁负整数㊁零) ㊁ 分数(正分数㊁负分数) 的概念;归纳 有理数(整数㊁分数) 的概念.评注: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形成概念.教材用 便签 说明 这里 (即 有限小数㊁无限循环小数 ,没有展开论述)可以化成 分数 .活动4㊀数系的扩充:正整数 (增加)零㊁正分数 (增加)负整数㊁负分数 (数系扩充到)有理数.评注:通过逐步增加新的数而将数的范围逐步扩充,渗透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活动5㊀练习(2个题).评注:熟悉数的分类和巩固概念,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综上:(1)注重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如图2).图2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呈现教材,认真解决好与学生学习心理的适应问题.(2)注重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如图3).图3把独立思考㊁自助探究基础上归纳结论看成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3)注重学习方式的构建过程.以有理数知识的发展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观察㊁(实验)㊁比较㊁归纳㊁(猜想㊁推理)㊁反思的数学思维活动.(4)注重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栏目引导学生的思考㊁探究活动,在领悟有理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㊁概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培养用数学的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习惯.2.1.3七年级学情分析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为主的转折期.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必须注意具体性㊁形象性,同时还要有适当的抽象㊁概括要求[2].从而既适应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向高一阶段发展.从学生知识认知水平看,可以分清楚正数与负数㊁分数与整数的区别;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及将有理数按不同标准分类有一定的认知障碍.有理数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是一个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在它之后还将学习无理数㊁实数概念.多数学生只是单纯机械记忆而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这就会导致他们对有理数以及后续无理数㊁实数这三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混淆不清.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分析3.1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体会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感受数学分类讨论思想.(3)经历 有理数 数系的扩充过程,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4)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评注: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依照课程目标的分类方式表述:知识与技能㊁数学思考㊁问题解决㊁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按照本案例将知识与技能㊁数学能力㊁数学思想方法㊁数学情感㊁德育渗透等条目逐条列出.3.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体会数系扩充的基本思想,领略数学文化,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评注:教学重点不应仅包含学科知识,还应包含积累的经验㊁学科能力㊁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3.3教学难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和分类.评注:教学难点主要取决于教材设计的认知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差距(知识基础㊁经验基础㊁思想方法㊁学科能力等);突破难点,需要以教材要求为标准,改变或加强教材某些方面的设计.3.4课前准备(在学习这节课的前一天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请搜集并整理:负数㊁有理数的相关数学小故事及数学史,并在下一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㊁接触凝聚了中国古人智慧的«九章算术»等典籍,了解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突破当前 有理数 问题情境的启示.另外,为课中的交流分享做准备,让学生梳理前人攻坚克难㊁排除万难的经历,在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概念的历史传承,融入背景起源促概念生成.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形成背景的重要途径,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享㊁学会与人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当其时!图43.5教学环节设计思路(如图4)㊀㊀设计意图:基于上述理念内涵㊁课标和教材研读分析,设置教学架构:重点关注渗透新理念㊁基本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的 切入点 ,并具体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及实施方案.3.6教学过程环节1:旧知回顾,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ʌ学生活动ɔ学生会独立思考,作答 小学学过自然数㊁正分数,初中学了 负数 .ʌ教师活动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梳理㊁完善㊁反馈;并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概念㊁例子(含有理数 的各类数各至少3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㊁梳理旧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 自然数 正分数 负数(新数) 数系的简单扩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各类 数集 ,一方面学生举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化对 数 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 有理数 概念的形成及分类提供自然生成的素材.问题2:初中所学的 负数 又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ʌ学生活动ɔ学生甲从生活生产方面以及课本上节课的学习经验作答;学生乙 分享 负数 数学小故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明确提出了负数,并提出了区分正数负数的方法;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中还提出了正负数的乘法法则;欧洲最早提到负数的是在著名的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ʌ教师活动ɔ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完善㊁补充.在数的学习中,数系的扩充是核心,而其扩充的动力,一是人类社会生产㊁生活发展的外在需要,二是满足数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后者,我们知道,在自然数集中,2-1没问题,而1G2就不行了!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扩充数的范围,使其既包括原来的自然数,也包括-1,-2,-3,,这样负数就更加不可少了.设计意图:搜集的故事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通过资料查阅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扩大知识面,乐于分享,渗透数学文化㊁数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从数学的封闭性角度对新数的引入进行补充,让学生对数系的扩充有了更丰富㊁更理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无理数㊁实数等数系的进一步扩充打基础,还有助于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环节2:类比归纳,形成概念.问题3:在大家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自然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整数,把所有负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整数集.那么以此类推,大家还有什么发现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从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分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分数,把所有的负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分数集;把所有正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整数集;把所有正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分数集;把所有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整数集;把所有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分数集.ʌ教师活动ɔ教师引导学生从 以此类推 的不同角度,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结合列举的数,类比㊁归纳出各类数集.特别引导:0可以归属于哪一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只能归类于整数集.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类比迁移,注意概念特例的分析,渗透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问题4:从刚才的过程,我们引入了 集合 的说法,它可以将各种数进行归类.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是否可以将上述数分成2类?3类呢?应该如何分ʌ学生活动ɔ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并汇报.分成2类:整数+分数;分成3类:正数+0+负数.ʌ教师活动ɔ给足时空,引导合作探究.强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类完成后,教师分别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点出 有理数 的概念,板书㊁完善分3类的表述方法(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正整数㊁0㊁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㊁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㊁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1:按定义分类(如图5).图5㊀㊀方法2:按符号分类(如图6).图6㊀㊀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数的各种归类方法,从中探寻分类的方法,明确分2㊁3类,给学生尝试㊁猜想㊁验证㊁合情推理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5:为什么整数和分数可以 统称 为 有理数 ? 有理数 的由来有谁知道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思考㊁疑惑㊁倾听㊁分享有关有理数的数学史料: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他在翻译«几何原本»时,没有现成的㊁可对照的词,许多译名都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徐光启将 r a t i o (比) 译成了 理 ,即 理 就是比的意思,所以 有理数 应理解为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而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 有道理的数 .ʌ教师活动ɔ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况点评或补充.有人为便于大家理解,把 有理数 改称为 比数 (两个整数之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的 比数 ,所以和 分数 一样有着共同的属性,可以与之 统称 为 有理数 .那么,同理自然就有 非比数 无理数 了,这将是我们后期要学习的内容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理数的相关史料,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回顾再现有理数名字的由来,让学生明晰概念的本质,就不难将它与整数及后续无理数概念区分清楚,进而也能在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思维的启发,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记录着概念的形成㊁发展背后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深受前人锲而不舍㊁不断进取精神的震撼,这也将激励学生的学习品质.环节3:知识运用,同化概念.问题6:给出一组数:-1,12,1,-0.5,2,-3,0,23,0.1,0.3˙,-52,2.25,你能试着将它们分类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展示分享或板演,尝试按照两种方式分类(答案略).ʌ教师活动ɔ评价与反馈.指出:由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这些小数看成分数.设计意图:同化概念.通过对数的分类的练习,体验数的分类的思想和原则,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环节4:综合练习,巩固概念.(略)环节5:总结提炼,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数学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等.4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新思路 的反思4.1重视基于一般观念等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教材研读和单元主题教学㊀㊀章博士所言落地很难 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一线教师备课研究教材不够㊁不充分,当前存在的教材使用现状:对教材简单处理,随意删改;网上下载课件或教案,不用教材;对课本例题不够重视,层次把握㊁拓展㊁再利用意识不强;不注重题后反思㊁规律总结;对章节知识整合不够,条理不清.从本文案例中,不难得出: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方法,首先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及本节课可以落实的要求㊁途径,其次要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在的价值.实际上,教师在一般观念㊁大概念㊁深度学习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教材㊁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结构㊁构建整体框架㊁优化教学设计㊁找好教学关注点(数学对象㊁研究内容㊁研究路径㊁研究方法㊁研究结果㊁知识应用)㊁明确 如何教 .基于新课程目标以及核心素养更注重知识的整体构建,积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是有效途径.4.2重视基于新课程理念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㊀㊀基于研究教材内在的逻辑㊁层次关系,思考新课改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渗透的 点 ,并据此设计㊁组织教学活动.不弃教材㊁不惟教材,必须以教材内在逻辑为蓝本㊁依据,合理创设(增加或改编优化)数学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㊁落实 四基 ㊁培养 四能 ㊁发展 两过程 , 对本内容学习和研究具有广泛㊁持久㊁深刻影响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思维策略方法 (一般观念)重点关注.本文教学案例, 有理数 数系扩充发展㊁数学概念形成与辨析㊁应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既遵循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又通过问题串设置系列活动,融入数学文化内容.蕴藏的数学文化背景,使学生在浓厚数学文化气息中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抽象的 有理数概念 形成过程有了深刻认识,起到了对学生情感㊁态度的培养作用,还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习有血有肉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从根源及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㊁应用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数学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进而提升数学素养.4.3重视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多是介绍数学史,通过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文案例,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 课前 课外作业㊁以查阅搜集资料, 课中 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分享㊁补充的形式实施分享㊁经历数系建构,提升学科认知,深刻感悟有理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开发了教学资源,落实了国家 双减 背景下作业的多样化.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数学与人文相融合,使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机整合,落实核心素养,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追求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理念已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教法, 变 是绝对的, 不变 是相对的,以不变应万变,九九归一,不离其宗 新教材 已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着 新课程 的 新理念 ,我们一线教师只要坚持深度研读教材㊁分析教材和灵活使用教材,基于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 新教法 ,教育的理想才可以真正落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G7,64G65.[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G5,16.Z。
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教法论文
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教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国中小学课程要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呢?下面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尝试。
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教师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课堂生活机械呆板,学生的学习只是慑于老师的尊严,毫无兴趣而言,久而久之,思维就会枯竭。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从何谈起呢?因此,要想创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童心,能够融入学生之中,视学生位朋友,给予他们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等,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
那么,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学生就会自觉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即“亲其师而信其道”。
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孕育创新意识所谓情景,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生动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意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小强的哥哥昨天才刚刚过完他的第二个生日,你知道小强的哥哥现在多大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2岁。
”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知道2岁这个答案是错的,但错在那儿却说不清楚。
学习新教材感受新理念教学论文
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取代了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把握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成了顺利实施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研究和学习,我认为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新教材在安排每章、节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
例如,第三章《估算与近似数》的第二节“近似数”,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该节通过小亮用不同的测量器(其中一个测量器部分刻度磨损,另一是新测量)测量身高,引出近似数往往是不可能精确或没必要精确的数。
二、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的从事数学学习,教科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表现方式,以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而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例如,书中以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等,充分发挥了图形直观的作用,是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
教材在内容上多以“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大家谈谈”、“试着做做”、“做一做”为主,通过这些灵活的栏目,把原来的“教学内容”改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自我发现、总结规律,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
三、新教材更注重过程教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种过程教学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课改经验总结土左一中安玉贤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
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土左一中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上进、善于打硬仗的集体。
现有教师25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本科率100%。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具备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施了一些做法,现就两年来我们的一些做法同大家交流。
一、.未雨绸缪,培训先行新课改实施一年来,从我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课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
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具体来说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参加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在新生入校之前,我们首先组织老师们参加由上级统一组织的培训以及学习我们学校自己编印的各种相关培训材料,主要是想让老师们转变教育理念,这项工作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
学科培训重点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对新增加得知进行统一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的推行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好新课程,作者就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法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
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由于我们相对其他市、县接触新课程慢了一步,因而对新课程理念领会还不透彻,对新课程教学还不适应。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认真研悉新课程、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把握其性质、特点和目标,找准教学基点和方向,这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对其所教科目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了如指掌。
例如:《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成长历程中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因而教学中要围绕教材主题进行适当扩展和延伸,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动机,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树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立足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使新课程理念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1、从单一课堂回归生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新课改再次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向性原则。
单一课堂教学是缺乏生机的,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就要增添新鲜血液。
例如,去年以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嫦娥奔月”、“十七大”、“两会”、“台湾大选”、“入联公投”、“南方冰雪灾害”、“西藏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等都能回归到我们的教材之中,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识透新教材 贯彻新理念论文
识透新教材贯彻新理念摘要: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
这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磨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教育教学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数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
而且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新教材,新教法,心领悟
新教材,新教法,心领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新教材和新教法的引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心领悟”,需要有一种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的教育模式。
新教材是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新教材旨在更好地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更加丰富多彩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设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编制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职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而新教法则是实现新教育理念的重要保障。
新教法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教法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新教法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心领悟”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教育中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不仅仅要学会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不仅能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整理]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人教版[整理]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李作为推荐)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具备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三维教育。
知识与技能(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等);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
为此,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是“授人以鱼”,而我们新型的教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做到“授人以渔”。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求知的欲望。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动力的,其次,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全过程,使知识和能力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这也是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再次,重视化学实验,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育更有说服力,也更加牢固。
比如在讲解氢氧化铝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氢氧化铝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
研究新教材 突出新理念 采取新教法
研究新教材突出新理念采取新教法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面就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用好新教材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认真学习新教材,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传统化学教材从学科本身出发,把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知识串联起来,知识结构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但是从学生整体发展和终身学习来看是不利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围绕着老师的讲来学习,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1.编写理念的改变。
鲁科版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三个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在知识维度上更加强调的是核心观念的建立,在方法维度上强调的是基于科学领域的基本方法。
对于部分对化学有进一步发展愿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知识维度上强调核心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事实性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在方法维度上更加偏向于化学学科自身的研究方法。
布鲁纳指出:现代课程改革,至少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尚待解决,这就是通晓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
他认为掌握学科结构就是要获得相应学科的科学观念。
科学史也表明:科学观念的革命对于科学发展的推动远远大于科学知识本身。
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
在整个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几乎贯穿了始终。
2.编写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新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删除了偏、难、旧的知识,增加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重视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从形式上看,图文并茂,并增加了“交流·研讨”“活动·探究”“迁移·应用”“概括·整合”等栏目。
这些栏目不仅使教材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贴近学生,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新”呢?
一、教学理念“新”
1.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听得懂听不懂,学生都必须坐在教室接受“灌输”,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受到制约、想象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按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教学由“学问”转变为“探究”。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尽可能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这样会扼杀学生个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
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
去解答,有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去自学。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讲得很祥细、清楚,学生通常听得很认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
而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思考,自己总结,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会受益终身。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解答,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更不是简单地机械模仿。
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指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身体素质、智力潜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特长、学科偏向、性格个性等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一视同仁”,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分层喂养”,真正在课堂上当好“导演”,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教学方法“新”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尽力加强直观教学。
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的“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实现。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盐卤点豆腐的
原理、三角洲土地肥沃的原因、烟花焰火产生的原理等。
解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焦点:毒大米、硫磺熏烤雪耳腐竹笋尖的害处、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假黄金事件等。
补充了20多个实验:有的贴近生活(ag饰物品与硝酸反应),给学生趣味;有的来自现实(工厂的烟囱排放刺激性气体的处理),帮学生解惑;有时展现“魔术”(空瓶生烟:nh3与hcl反应),使学生惊喜;有时提出假设,让学生想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
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上课,既能大大增大课堂信息量,又能用动画模拟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实际、下载新闻图片、创设逼真的工艺流程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知识。
例如:化学键一直是学生的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如果用模拟动画表示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看出化学键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对化学键有了深刻的理解。
另外,用多媒体展示习题后,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几个学生的答案,讨论比较得出比较好的答案,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新教材更强调了学生实验,许多物质的性质都是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的。
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实验是在教师讲学生听或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新课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
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完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后,让学生去完成教材的动手实践“探究钠的性质”。
我准备了钠固体、蒸馏水、脱脂棉、小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酚酞等用品,首先让学生用小刀切一小粒钠,直接看到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等。
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取一个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加入钠固体,观察现象,再向烧杯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学生很直观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思考:上述现象分别体现了钠的哪些性质?学生思考得出: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剧烈,有气体和碱生成等,效果很明显,学生学习效果很高,记忆深刻。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未知到结论的跨越,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和发现掌握了“新”知识,这也就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新”。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