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人教版高二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三节第4课时

山西省阳泉市荫营中学 王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其应用,会用点到直线距离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数形结合、转化(或化归)、等数学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3)引导学生用联系与转化的观点看问题,了解和感受探索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实际的例子: 某电信局计划年底解决本地区最后一个小 区P 的电话通信问题.离它最近的只有一条线 路通过,要完成这项任务,至少需要多长的电 缆?

经过测量,若按照部门内部设计好的坐标图(即以电信局为原点),得知这个小区的坐标为P (-1,5),离它最近线路其方程为2x+y+10=0.

这个实际问题要解决,要转化成什么样的 数学问题?学生得出就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提出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并板书写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自主探索 推导公式

多媒体显示:已知点P(x 0,y 0),直线l :Ax+By+C=0,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怎样求点到直线距离呢?学生思考,做垂线找垂足Q ,求线段PQ 的长度.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求和表示点到直线距离呢?

教师提示在解决问题时先可以考虑特殊情况,再考虑一般情况.学生提出平行于x 轴和y 轴的特殊情况.学生解决.

板书:

y -10 x -8

P (-1,5) Q

10 2 4 6 -4 -8 -10 O 8 -2 -6 -4 -6

-2

2 4

6

8 10

l

l

B

C By B C

y y y PQ C By l A Q +=

+

=-==+=000,0:0时,当 A

C Ax A C

x x x PQ C Ax l B Q +=

+

=-==+=000,0:0时,当 时,当0≠AB 如何求PQ ?

学生思考回答下列想法:

思路一:过P 作l PQ ⊥于Q 点,根据点斜式写出直

线PQ 方程,由PQ 与l 联立方程组解得Q 点坐标,然后

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求得.

教师评价:此方法思路自然.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1)求线段长度可以构造图形吗? (2)什么图形?如何构造? (3)第三个顶点在什么位置? (4)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有联系吗?

学生探讨得到:构造三角形,把线段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第三个顶点在什么位置?可能在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M 或与y 轴交点N ,或过P 点做x,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l 的交点R 、S .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收集思路. 思路二:在直角△PQM,或直角△PQN 中,求边长与角(角与直线到直线角有关),用余弦值.

思路三:在直角△PQR,或直角△PQS 中,求边长与角(角与直线倾斜角有关,但分情况),用余弦值.

思路四:在直角△PRS 中,求线段PR 、PS 、RS ,利用等面积法(不涉及角和分情况),求得线段PQ 长.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演示探索过程.

(思路一)解:直线PQ :()()000,x x x x A

B

y y ≠-=-,即00Ay Bx Ay Bx -=-

由⎩

⎨⎧=++-=-000C By Ax Ay Bx Ay Bx ,2

2002B A AC ABy x B x Q +--=

()()2

02

0y y x x

d Q Q

-+-=

O

y

x

P (x 0 ,y 0)

Q

()

0022

A Ax By C A

B -++=+2220000022Q B x ABy A

C A x B x x x A B -----=+()00Q B y y x x A -=-0022

Ax By C

B A B ++=-+0022

Ax By C A B ++=

+()220022

1A B Ax By C A B =

++++

(思路四)解:设()00,y x P ,()Q Q y x Q ,,()0,y x R R ,()S y x S ,0 00=++C By Ax R ,A C By x R +-

=0;00=++C By Ax S ,B

C

Ax y S +-=0 A C By Ax x x RP R ++=

-=000

B

C

By Ax y y PS S ++=

-=000

由PS PR RS PQ ⋅=⋅, RS

PS PR PQ ⋅=

而2

2PS

RP RS +=2

22

200B

A B A C

By Ax +++= 2200B A AB

C

By Ax +++=

2

2

00B

A C

By Ax PQ +++=∴

说明: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思路二、三,教师提示做课后思考作业题目. 教师提问:①上式是由条件下时当0≠AB 得出,对时,或当00==B A 成立吗? ②点P 在直线l 上成立吗?

③公式结构特点是什么?用公式时直线方程是什么形式?

由此推导出点P(x 0,y 0)到直线l :Ax+By+C=0距离公式:

2

2

00B

A C

By Ax d +++=∴适用于任意点、任意直线.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不构造三角形可以求吗?(在前面学习的向量知识中,有

念.)能否用向量知识求解呢? 思路五:已知直线l 的法向量n ,则n PQ λ=,

λ=,如何选取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

⎪⎭⎫ ⎝⎛-B A ,1,则法向量为⎪⎭

⎝⎛A B ,1,或()B A ,,或其它.由师生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