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下载ppt1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件1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件1

100s
31.2m/s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 件1
当堂检测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件1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
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v s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t 进行测量的。
探究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2.实验设计
S1
金属片
s3t3 t1
S2
t2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 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 过的路程S1。
v1= 0.15
t2= 2.5
v2= 0.12
S3=S1-S2= 0.3 t3= t1- t2= 1.5 v3= 0.2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 件1
6.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 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填 “大、小”)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cm, tBC= 1 s, vAC= 0.033 m/s。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 时间t1。
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精美课 件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 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D.vAB<vBC
返回
夯基础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新.通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18张PPT)
6.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 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 到F点做的是__变__速__直__线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 线”)运动。其中,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_0_._1_2_5___m/s。
返回
提能力 第 人一 教章 版《第测4量节平测均量速平度均》速课度件—pp2t0120年秋季(新.通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18张PPT)
10.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同一天)以及对 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 行驶的里程数为___1_2_0___km,平均速度为__1_1_._1___m/s。 (保留一位小数)
nL
的平均速度是____t____。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新.通 用)人 教版八 年级物 理上册 作业课 件(共18 张PPT)
返回
提能力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新.通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18张PPT)
8.(2019-2020·孝感汉川市月考)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
快速对答案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新.通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18张PPT)
1D 2C 3D 4B 5D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新.通 用)人 教版八 年级物 理上册 作业课 件(共18 张PPT)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
点击此处进入教 材知识框架图

人教版教材PPT《测量平均速度》PPT精美版1

人教版教材PPT《测量平均速度》PPT精美版1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

的结论才可靠。
感悟新知
(3)每次实验中,小车均应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
知1-讲
(4)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尽量长一些。
(5) 金属片的作用:可以作为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挡板,保证小车在同
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6)测量小车滑下的路程应以小车的前端(或后端)为准。
(7)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有:测得的路程有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 知1-讲
1.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 猜想与假设 (1)可能越来越大; 即使是猜想,也要有理有据。 (2)可能保持不变。
感悟新知
3. 设计实验
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
感悟新知
(4)利用公式
v
s t
的平均速度。
知1-讲
算出小车在全程和上半段路程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可直接测 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进 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间接 测量法。平均速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知1-讲
金属片。 (3)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
对斜面有什么要求? 实验技巧:移
动木块即可调节斜
面的倾斜程度。
感悟新知
知1-讲
(4) 实验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行的时间,
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公式 v s t
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感悟新知
知1-讲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 时间t1,将小车通过的路程s1 和所用的时间t1 填入表格中。 (3)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 斜面上半段的路程s2 和所用的时间t2,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1.4《测量平均速度》(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20张PPT)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一、温故知新人教版初中2023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文久江(正高级教师)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4.通过实验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习目标:停表二、自主学习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______和_____测算平均速度。

刻度尺2.实验原理:_________(公式)。

3.实验器材:_________、斜面、______、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

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测量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4)计算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刻度尺停表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小车时间三、合作探究探究1、完成课本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观察与分析: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部,把路程分为前半段、后半端:(1)小车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不是,小车在前半段运动的快还是后半段运动的快?(3)你认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怎样?探究2、测量在学校操场上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或发令枪)实验步骤:①在操场上测出100m的路程,每隔50m做一记号;②选出两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50m和100m处;③选一名发令员,当小红旗下落时开始计时;④另两位同学分别采取正常步行或跑步的形式通过100m的路程;⑤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前50m后50m全程⑥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格内:⑦根据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 度是 [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 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 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2_4___m/s
(3)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 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根据公式: v3
s1 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 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总结: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 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 结束时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 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 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 理解。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 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 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人教版教材《测量平均速度》PPT1

人教版教材《测量平均速度》PPT1
③为减小误差,怎样处理好运动的起点与计时的 起点和终点的关系?
每次都让滑块从同一处出发,先后经过的两 个光电门作为起点和终点。若一个光电门带 双挡光片,可随时测各处的速度。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 1.实验器材:(见课本)
2.实验原理:(见课本)
(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
__时__间____
①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②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 度 大于 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③小车沿斜面由 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 越大 。
问题1:传感器测距离的优点与计算机的作用.
优点: ①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计算机由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算出速度。 ③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当中 有哪些应用方式?
常见的有: ①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 ②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 ③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感悟新知
从公式 v s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t
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 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间接测量法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路__程___,用停表 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时__间____,利用公式 __v__ __s __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ppt1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ppt1
注意停表示数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金属片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金属片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小结:
1 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2 如何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作业:课后请继续完成实验报告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p 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
提问:
(1)小车做什么运动?
答: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
答: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答: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 小 车运动的时间,由公式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s v﹦
t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小木块、金属挡板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v1
S1
t1
= v2Βιβλιοθήκη S2t2金属挡板S1
t1
S2
t2
实验步骤:
= v1
S1
t1
= v2
S2
t2
如St何33==得St出11--t小S2 2车在整段路程v中3,后st半11 段ts的22 平均速度?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实用课件1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实用课件1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 1:v3=st33;方法 2:v3=(st11+st22)÷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方__法__1___(填 “方法 1”或“方法 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0_.1_5___m/s。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 免费下 载课件 下载PPT 下载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 版ppt1 免费下 载课件 下载PPT 下载
v=st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 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 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2)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改_变__高__度__时__,__没__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5.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 测量工具有_刻__度__尺__、__停__表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
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气__泡__的__速__度__是__2_.5__c_m_/_s______。
6.(襄阳中考)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后,还想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 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___无__关___。

人教版教材《测量平均速度》上课课件PPT1

人教版教材《测量平均速度》上课课件PPT1


7.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 ;也可 以综合 阐释, 从面上 把握。 而在写 作时, 不能只 是单纯 地谈自 己对快 乐的感 受,尽 可能从 具体的“形象”和 “意境”中,把 自己对 快乐的 感受表 现出来 。具体 立意, 可以有 以下几 个角度 :

5.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 总体来 说,上 述材料 对什么 是“最大 的快乐”加以形 象的阐 释,要 使自己 成为快 乐的人 ,从第 一个答 案中, 我们知 道必须 工作, 耕耘与 创造会 使人快 乐;

6.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 ,必须 充满想 象,享 受过程 ;第三 个答案 告诉我 们,要 学会快 乐,一 定要心 中有爱 ,有爱 才有快 乐;第 四个答 案告诉 我们, 要学会 快乐, 一定要 有助人 为乐的 技能, 帮助他 人是最 大的快 乐。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 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思考
(1)比较小车在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v2+v3 )/2 ? v1 (填“=”或“≠”)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答: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金属片Fra bibliotek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4
V1= 0.15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物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 1.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 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 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 速度为( C ) A. 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A__(选 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 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屏幕图象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 下时__加__速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0_._8_m/s。
5.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运__动____(选填“运动”或 “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 cm,所用的时间为 7 s,则在 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0_._0_8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 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慢____(选填“快”或“慢”)。
6.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路__程___和___时__间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停表、___刻__度__尺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__先__变__大__后__不__变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 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0_._1_6__m/s。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PPT下载1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PPT下载1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6m
t1=4s
V1=0.15m/s
S2=0.3m
t2=2.5s
V2=0.12m/s
S3= 0.3m
t3= 1.5s
V3= 0.2 m/s
分析数据发现: V3_﹥___ V2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大__,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快___。
金属片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m S2=0.3m S3=
运动时间(s) t1=4s t2= 2.5s t3=
平均速度(m/s) V1=0.15m/s V2= 0.12 m/s V3=
是(为4)了由便实于验测看量出_,时__小_间_车__在_。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大______(选填 “大”或“小”),是在做__变__速____(选填“匀速”
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C tAC
=___9_._0_0__dm =___3_____s
VAC =__0_._3____m/s。
金属片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金属片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测量 平均速 度》PPT 下载1 (完整 版PPT)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_PPT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_PPT
动的时间t2并记录;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2; 3.在前两次实验基础上不进行实验求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1.测量小车要运动的路程S1并记录; 2.计算运动的时间t1并记录;
3.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金属片
S1
金属(片)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距离和时间。
【实验用表】
路 程 S/m S1 = S2=
运动时间 t/s t 1= t2=
平均速度 V/(m/s) V 1= V2=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1.4 测量平均速度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 度》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算出速度
【实验用表】
路 程 S/m
运动时间 t/s
平均速度 V/(m/s)
S1 = 0.70
t 1= 7.2
V 1= 0.09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课堂精讲精练
变式训练 1. (2019-2020·广州荔湾区期末)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 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挡板 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表示“小时:分:秒”),则: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0_._2_4___m/s; 路程s1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s1段 的平均速度v1=___0_.2____m/s。
返回
课后巩固提升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2.高速公路上,为了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
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0 m标志
牌,从此标志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
100 m、200 m标志牌(如图)。小阳为了估测所乘坐汽车的速
返回
课堂精讲精练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 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 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 理由是_因__为_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_小__车___ __通__过__A_C_段__与__A__B_段__的__时__间__之__差__才__是__下__半__程__B_C_段__的__时__间_______。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增__大__斜__面__角__度_。 (写出一种即可)
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0 m标志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
间为8 s,则他估测出汽车的速度为( D )
A.25 km/h
B.20 m/s
C.70 m/s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 (广东 专版) 八年级 物理上 册作业 课件( 共20张P PT)
D.90 km/h
返回
课后巩固提升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返回
课堂精讲精练
变式训练 1. (2019-2020·广州荔湾区期末)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 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挡板 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表示“小时:分:秒”),则:
s (1)实验原理:_v_=__t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 便于测量__时__间____。
快速对答案——课后巩固提升
1D 2D 3B 4D 5C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
6B
7 变速直线 0.125 8 120 11.1
9 (1)小于 (2)A (3)变速 0.8
课前要点梳理
s 1.实验原理:v=___t_____。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_停__表_____、__刻__度__尺____。 3.实验时用__刻__度__尺____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停__表___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v= s 计算
返回
课堂精讲精练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变式训练
1. (2019-2020·广州荔湾区期末)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
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挡板
t 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注意事项: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着,使它保持 __很__小____的坡度。
返回
课堂精讲精练
例1.如图1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__便__于__测__量__时__间______。 (2)图2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 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 是___C_____(选填字母)。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 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 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 (广东 专版) 八年级 物理上 册作业 课件( 共20张P PT)
快速对答案——课前要点梳理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1s t
2 停表 刻度尺 3 刻度尺 停表 4 很小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 (广东 专版) 八年级 物理上 册作业 课件( 共20张P PT)
点击此处进入课 前要点梳理
快速对答案——课堂精讲精练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
例 1 (1)便于测量时间 (2)C (3)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 时间,小车通过AC段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段的时间 (4)增大斜面角度
变式1 (1)v=s (2)时间 (3)0.24 0.2 (4)偏小 t
返回
课后巩固提升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表示“小时:分:秒”),则: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
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
__偏__小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 (广东 专版) 八年级 物理上 册作业 课件( 共20张P PT)
返回
课后巩固提升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广东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1..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必需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D ) Hale Waihona Puke .斜面和小车B.斜面和刻度尺
C.小车和秒表
D.刻度尺和秒表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020年秋季人教版 (广东 专版) 八年级 物理上 册作业 课件( 共20张P 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