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10课最新版内容课件
《经济生活》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复习课件 (共36张PPT)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
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 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 A. 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 B. 不均衡发展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 C. 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D.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 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 10%。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创新
发展动力
协调
发展不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 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 展的整体性。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绿色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 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发展内外联动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 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 系。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10
足球论坛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一 东边有山,西边有河…… 上午九点钟,我站在月亮溪渡口等渡船的时候,望着眼前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哼哼了起来。 你咋唱得牛头不对马嘴呢,在这里,你应该这样唱——东边有山,西边有湖,南边是湖,北边还是湖——老麻子用他那独特的嗓音打断我的歌声说。 一大清早,我们就从镇里出发,先在弯来曲去的乡村公路上驱车两小时零三分钟,又沿着稻草绳似的林间小道徒步行走了十里路程,终于到达了这个寂寥的野渡。 老麻子说的一点都没错。这里,东南西北方,除了东边有山,其余三个方向皆是烟波渺渺的水面。 我们要到上金去。 上金在东边。它的前方和左右,全被月亮湖的湖水包围着,切切实实的就是一座孤岛。 咋样,我没说错吧。直到香烟火把海绵头烤出了一股浓浓的焦辣味,老麻子才扔掉手中的烟蒂,得意地睃我一眼,咧嘴笑道。 我说,是的,老陈叔,你说得完全正确。 别叫我老陈叔,小飞,老麻子说,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要叫我阿公阿叔的,你咋总是不长记性,还是叫我师傅吧。 自古上金一条路。我们要去上金村,必须先要渡过这一片浩瀚的水域,然后登上东山那条远看不见影、近看像长虫一样的山路。山路逼仄陡峭、扭曲折叠,我们得像野猴般沿阶攀爬,绕过十八个大 弯,再绕过十八个小弯,才能到达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山村。
《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共23张PPT)
答案: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于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促进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双方科技合作,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利于坚持绿色 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升级,助力合肥市成为智慧教育大 市,有利于坚持共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 教育资源的需求,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 获得感。
2、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经济生活》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二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 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 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 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开征环保税是如何通过保护环 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 答 案 】 确立环保税征收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倒逼企业减
少污染物排放,促使其进行绿色生产; 环保税收入纳入地方财政,调动地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帮
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
排污费改环保税,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
经济生活第十课
第十课科学(kēxué)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编号(biān hào)10编写(biānxiě)人杨天云审核(shěnhé)人任景红时间(shíjiān)2011.10.11 【学习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科学发展观内涵,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感受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小康社会成就,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预习案一、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并能默写,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重点原理(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20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抽查)第一框题: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第二框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知识拓展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1.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具有有限性,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国家: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②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4.企业: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纺型发展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
②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0经济生活第十课(使用)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原因 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 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③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 ④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 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原因 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 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②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不断提高;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 发展协调性增强; 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 果丰硕。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2)美好生活需要的表现、主要制约因素 表现: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 益增长。 主要制约因素(更加突出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 3)对策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地位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 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10
经济生活第十课1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 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 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 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 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 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 6.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 5、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 四个要点: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第一要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 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报告摘要】:经济 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必须更加尊 重市场规律,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
4.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重要性: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 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 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新期待。
2.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生活第十课复习课件
科学 发展 观和 小康 社会 的经 济建 设
从总体小康到全 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成就表现和特点 全面小康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目标、内容)
为什么要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必要性 重要性 第一要义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科学内涵 是什么?
核心立场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D)
①着力探索经济发展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努力实现经济 较快增长 ③创新发展理念 ④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易错点 4】 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不到位
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 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 矫正训练 4 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一批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呈 现逆势上扬的态势,新产品不断问世,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这 是因为 ①产品创新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 ③新产品的新功能增大了其价值 A.①② B.②③ ②产研联合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 ④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利润大 C.③④ D.①④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条 措施)(如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考纲点击
一、考点展示: 1.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二、考情分析 1、从知识的考查看:主要立足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 点考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结 构的调整。 2、从试题类型看: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 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背景,通过措施类和意义类试题,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课件(共22张PPT )
知识点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__________ 的强大思 全部工作 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立场是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 以人为本 。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主干整合 知识点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1.总体小康的实现 • (1)时间:________世纪末。
20
• (2)特点:________的、________的、
低水平 不全面 ________________ 的小康。 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结构 主攻方向
城乡发展 • 4.推动__________ 一体化。解 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作__________,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中之重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根本途径 __________。 • 5.全面促进__________ 和环境 资源节约 保护,增强____________能力。 可持续发展
1.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2.如何从“三主体”分析如何共建生态文明?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控资 源,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节约意识,从 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 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 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 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2035年
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
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2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
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 展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 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 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 树立并切实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
暑假,陪你一起弯道超车!
《经济生活》强化复习
2018年08月03日
10.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
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 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沉 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 进;农 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 驱动发展 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把实体经济的“根”留住
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富民 之本。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实 体经济是民富国强的根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 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 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TheEnd
“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17 年到 2020 年,是全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 是“两个一百年”奋 斗 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这 意味着2020 年是 十九 大和二十大之间 的衔接 点、转折点。
第一个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基 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 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 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 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不断迈进。
(三)开启新征程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 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 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 康社会, 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 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第二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
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十九大首
次提出)、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 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 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 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 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 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 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
大 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 觉 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 态 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 态 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 成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 攻 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 收入 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 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 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 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 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 地位没有变。
•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 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 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 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 色社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 (1978以后) 到建党一百年 (2020年)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本世纪中叶)
“三步走”战略目标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
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在这三年中,我们要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二个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 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创新
第一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 目标基本实现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 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两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
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
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 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上, 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 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 文明 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 国力 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 人民 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 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 展 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是发 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 发展全 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 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 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 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 、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 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 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 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 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