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
孙志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 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孙志刚事件具有明显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述:首先,它是一个政策过程研究的理想案例,原因在于;前面回放的孙志刚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主体登场!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不同的活动;其次,这一过程在结构上具有明晰性,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府变更政策;第三,孙志刚事件的性质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这一事件的主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分子,又是一个地方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没有高官,无关国家机密,等等,这些性质保证了它的信息的扩散性;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决定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地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个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在当今社会,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因此,对公共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对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例,来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一个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政策,包括限行措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交通拥堵费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口密度、道路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等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平衡,如居民、交通运输企业、环保组织等。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公共政策的分析。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等方面。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最后,我们以环境保护政策为例,来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在加大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平衡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也需要加大环境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总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执行情况,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下面,我们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执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城市,政府制定了一项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所有工厂和企业都必须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环保检查。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违反政策,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环保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地区,政府提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依然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增加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医疗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国家,政府提出了普及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居民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统筹和调配力度,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以确保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之案例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进一步健全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治理的能力。
下面以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为例,分析政策执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绩。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执行主体的多元化。
垃圾分类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市政府、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垃圾处理企业等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各方形成协同配合的合力。
然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策执行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推诿等问题。
其次是居民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但由于长期以来垃圾无序处理的习惯,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弱,执行中出现了同一居民社区内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理解不一致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是技术手段和设施的不足。
垃圾分类的执行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和设施,如智能垃圾桶、分类回收设施等,而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技术手段和设施相对落后,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十分显著。
然而,我国在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在执行主体多元化方面,政府部门加强了领导层面的协调机制,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小组等机构,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在居民意识和行为改变方面,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利用电视、报纸、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组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等。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改变。
第三,在技术手段和设施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推广了智能垃圾分类设施,提高了分类回收的效率和便利性。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改善政策执行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
《某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案例:垃圾分类公共政策分析》
某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案例:垃圾分类公共政策分析目录垃圾分类公共政策分析 (1)一、政策背景 (1)二、案例描述 (2)三、理论分析 (2)1.垃圾来源分析 (2)2.上海市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措施 (3)四、经验教训(问题分析) (3)1.配套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3)(1)监督机制缺失 (4)(2)宣传不到位 (4)(3)没有对于的激励,居民没有动力 (4)2.垃圾处理厂的空间布局上存在的社会矛盾 (5)(1)经济因素分析 (5)(2)社会因素分析 (5)(3)交通因素分析 (5)五、案例启示(对策探讨) (6)1.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6)2.提高居民意识 (6)(1)有序深入的垃圾分类宣传 (7)(2)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便利性 (7)(3)严格的奖惩措施促进居民分类 (7)3.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8)一、政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生产与原材料消费同步增长。
生活垃圾清运压力和终端处置压力非常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1521万吨/年。
全国各地出现的“垃圾围城”现象,严重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成为制约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因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2015年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制定垃圾分类制度改革的部门予以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2017年两部委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建立一个完整的废物处理系统,建立一个健全的废物分类系统,促进减少、安全和资源优化,将有效地解决各地的“垃圾堆积”困境。
目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有一定提升,但是整体意识的增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够统一完备、源头分拣准确率有待提高、收集运输环节不够规范、资源化利用效率较低、垃圾处理全覆盖监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一、案例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
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而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
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
2001年,昌吉市启动了城市扩容工程,北沟一村正好在扩容工程的规划区内。
经多次协商,40户村民中的38户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新居民点。
同时市政府、城郊办事处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参观了几家高档别墅区后,被豪华的小洋楼的富丽堂皇打动,号召村民在规划内的城区范围内兴建楼房。
根据当时干部们的分析,把居民点建在城市的新区,对今后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也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房将来肯定会升值,加之耕地也会被政府征用,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赔偿款。
43户村民和村委会达成意见,倾其所有积蓄支付了楼房首付款;再由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家贷款8万元~9万元,建设起别墅区.然而,正当村民等着新区尽快发展、政府尽快征用他们耕地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
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银根紧缩,土地严管,刚具雏形的昌吉市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
农民期望的土地征用、二三产业兴旺的目标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银行催要每年6000元~7000元的贷款利息。
不少村民不得不买掉别墅还债。
近日,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对在北沟村卖掉住房的11户村民给予四项帮扶措施:在北沟一村居民点周围建设商业门面房,每户分配一间,用店铺收入解决他们今后的生活问题;加强对这11户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引导、鼓励周边企业优先安排这11户村民;在该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这11户村民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二、背景透视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
它是政府保障社会有序运作和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挑战和影响。
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案例背景在某国家,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决定制定一项环境保护政策,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管。
该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政策制定与沟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第一步。
在该案例中,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由环境专家、经济学家、法律顾问等组成,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制定环境排放标准、建立监测与处罚机制、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能力等。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传达和社会的广泛了解,政府采取了多种沟通和宣传手段。
这些手段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宣传、公众听证会等。
政府通过这些手段向公众解释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实施细节,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公众的关切进行解答和沟通。
资源调配与机构建设公共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的组织机构。
在该案例中,政府调配了一定数量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用于对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监测和检测。
同时,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执法部门,负责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此外,政府还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了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确保企业能够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执行过程与挑战公共政策的执行通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该案例中,政府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1.缺乏合规意识: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没有主动采取环保措施,甚至故意违法。
2.行为监管难度:监管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对众多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有效监测和检测。
3.处罚力度不足: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4.利益冲突:政府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时,面临着政府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3篇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
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阶段性政策周期2、功能性政策周期3、反复性政策周期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
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
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
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
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
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
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 《政策执行》之案例
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四、公共政策环境与资源的问题
现在的行政环境是个复杂的环境、动 荡的环境、多元文化的环境,给公共政 策的执行带来了难度。因为一项公共政 策的出台总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总 是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总是体现出 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执行起来总是显得 与它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难以形成一
个有机的系统,难以真正地落到实处。 此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但是局部的动荡乃至战争仍然不可避 免,时有发生,这就给公共政策的制 定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之具 有不可预测性。
实1角多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卖得很少。
最初出台“限塑令”时,各部门查得严,
免费的超薄塑料袋确实不见了,但随后查
处就松了下来。“有一个摊位给顾客提供
免
费塑料袋,所有的摊位都得跟
着给,不然就没生意了。”摊主王先生告
诉记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管理人员告 诉记者,限塑现在以工商和质检为主, 但源头不禁,流通就难禁。 而生产不合 格塑料袋的小厂大都很隐蔽,查处的难 度非常大。限塑令真正要执行,既要从 流通领域查起,又要从生产领域查起, 市民也要主动拒绝使用违规塑料袋,只 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限塑”。
案例1 : 2003年7月,位于陕西省 安康市旬阳县桐木乡的涌泉村,在五天 之内连续发生了三起农民自杀事件。为 什么在同一个村庄里短短几天之内会出 现连续自杀?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 前往陕西进行了调查采访。李立文在7 月11日自杀后被抢救过来,据他讲自 杀的原因是因为“退耕还林的地里
栽了桑树,套种了黄豆和红薯,但是 工作组让拔了它,还要罚款,没有钱、 没有办法。”
二、公共政策对象存在的问题
案例2:开始执行的“限塑令” 实施两周年,然而两年过去了, “限塑令”仍然是一纸空文。 有记者来到商品批发市场暗访, 市场正门左侧有一家店铺批发塑料袋。 “这样的便宜,一捆50个只要一块 五,才3分钱一个。”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 ,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 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 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 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南方某市近年外来流动人口增多,而人力资源的需求相对不够,加上治安管理混乱,一时治安问题突出。
在各主要线路的公交车上,活跃着各类偷窃团伙,甚至在一些偏僻路段,抢劫行为时有发生。
市民对此普遍心存不满,纷纷呼吁政府机构着手治理。
你认为南方某市治安综合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为什么?该市治安综合治理问题能进入政策议程。
一项政策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南方某市的治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引起了市民的普遍不满,该市政府应该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若不及时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歪风,其发展将更加猛烈、更加难以控制,因此,该市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应进入政策议程。
案例二:1999年6月,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
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1起强烈反响。
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该市的媒体就此事做了大量报道。
反映学生、家长、教师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
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
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
1999年8月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对此问题,公众和有关专家呼吁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提纲):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是:(1)事件或者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2)事件或者问题必须被政府有关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如新闻媒体。
公共政策终结案例
公共政策终结案例引言公共政策是指为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而制定的法规、措施或计划。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公共政策可能会逐渐丧失效果,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若干个公共政策终结案例,探讨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终结案例一: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背景某城市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交通拥堵治理政策,包括限制车辆进入市区、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提供鼓励使用非机动车的政策等。
原因1.政策执行不力:政府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措施,导致一些车辆仍然违规进入市区。
2.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某些道路狭窄、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交通的需求。
3.社会文化因素:某城市居民对私车的依赖较高,缺乏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影响1.交通拥堵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给居民出行带来困扰,对城市形象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政府信誉受损,居民对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3.公共资源的浪费:交通拥堵导致时间浪费和能源浪费。
解决办法1.加强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和容量。
3.提高居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居民的出行习惯和意识。
终结案例二:某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背景某国家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升环境监管等。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某国家经济仍过于依赖高污染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面临巨大的阻力。
2.环境监管薄弱:政府部门在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
3.对环境治理的优先级低:某国家经济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环境治理的地位不够重视。
影响1.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对国际形象的伤害:某国家因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制裁。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将以某地区的环保政策执行为例,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情况。
某地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旨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其中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企业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对环保投入不够,导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规排放情况。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
在执行环保政策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了环保政策执行的不力。
针对以上问题,某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保政策的执行。
首先,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另外,加强环保政策执行的考核力度,对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工作不力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问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某地区的环保政策执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企业对环保投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考核,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公共政策的执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1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案例摘要:耕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等基本的物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人均耕地数量少,后备资源少的基本的国情,耕地保护政策的合理与有效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建设用地量急剧增加,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转变成建设用地,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整体规划,肆意占有优质土地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建立了初步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政府反复强调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好耕地资源,但实际执行的效果仍然不是太令人满意,每年仍有大量优质农田被侵占或破坏。
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执行环境还不是很有利,政府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案例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
”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
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㈠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桑枣经验”:最牛校长
强烈的避险意识严谨的治校作风执着的求实精神
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宝贵资源;(4)、创建良好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5)、规范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6)、完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
-------政府拨付专款50万元,资助1 200名贫困大学生春节期间进酒楼打工。
------看似偶然:校车违规超载、逆行酿出惨剧,实属必然:面包车不是刷上黄漆就成校车
车辆运营规范(特权):请规范现有校车运营请给孩子们造一辆安全的校车车辆的提供上:请将校车计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车辆的资金保证上:去年公车采购花费800亿,校车呢?一些政府大楼豪华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校车呢
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之殇,拷问着我们每个人、以及政府的良心
-----全国哀悼日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挚爱;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艾滋病一政治性工具:二经济性工具:三社会性工具:
-------殡葬改革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结构、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在公共政策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公共政策案例为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问题、目标、实施过程、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成为了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设定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质量。
实施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交通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推广共享交通工具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城市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市民出行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铁系统扩建速度较慢、共享交通工具发展不平衡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快地铁系统扩建的速度,推广更多的共享交通工具,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案例二:环境保护政策问题描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标设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实施过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污染物治理和减排技术、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环境执法不力、排污企业治理不力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可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第一篇: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关于公共政策执行难的案例分析案例据《南京晨报》2005年19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扶贫干部面对金钱的诱惑蜕变成国家的蛀虫,频频利用手中的权利蚕食国家的扶贫款。
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置的公车竟然是进口的“皇冠”,有的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实体、搞项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扶贫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近日广西省防城区法院日前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扶贫办原主任谢乃金有期徒刑11年。
经审理查明谢乃金自2002年9月任扶贫办主任起,在事实扶贫项目过程中,加大开支,4次将扶贫款非法占为己有,共贪污扶贫款近14万元。
仅广西一省在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广西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起,涉案人员56人,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扶贫政策方面的执行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资料来源:《南京晨报》2005年12月19日)分析从上述案例材料中我们看到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以及扶贫专款的执行与发放存在着许多缺漏,贫困地区群众的救命钱屡遭“洗劫”,民怨沸腾,严重影响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
通过公共政策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从而使得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策预期目标有所偏差。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等行为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的主体、执行的客体即政策的目标群体、执行的环境、正确的执行策略和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主要从执行主体方面谈谈对上述案例中扶贫政策执行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难的案例分析
案例
据《南京晨报》2005年19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扶贫干部面对金钱的诱惑蜕变成国家的蛀虫,频频利用手中的权利蚕食国家的扶贫款。
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置的公车竟然是进口的“皇冠”,有的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实体、搞项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扶贫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近日广西省防城区法院日前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扶贫办原主任谢乃金有期徒刑11年。
经审理查明谢乃金自2002年9月任扶贫办主任起,在事实扶贫项目过程中,加大开支,4次将扶贫款非法占为己有,共贪污扶贫款近14万元。
仅广西一省在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广西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起,涉案人员56人,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扶贫政策方面的执行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资料来源:《南京晨报》2005年12月19日)
分析
从上述案例材料中我们看到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以及扶贫专款的执行与发放存在着许多缺漏,贫困地区群众的救命钱屡遭“洗劫”,民怨沸腾,严重影响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
通过公共政策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从而使得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策预期目标有所偏差。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等行为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的主体、执行的客体即政策的目标群体、执行的环境、正确的执行策略和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主要从执行主体方面谈谈对上述案例中扶贫政策执行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我认为,政策执行主体是影响政策执行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
首先,在我国国家行政体系中,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属于政策执行主体范畴。
我国政府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庞大的政府系统是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层级构成的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中央的政策精神,经过不同层级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过滤之后,则会发生政策走形、扭曲现象。
而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不同的部门之间及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重重。
其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都要靠各级政府机关与政策执行人员来进行,政策执行机关掌握着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和资源,是联系政策与社会公众(政策目标群体)的桥梁。
政策执行人员自身的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政策任务的完成。
但此时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二也可能是由于他们软弱无能、效率低下或抵制政策、钻政策的空子而造成政策失误甚至政策夭折。
所以,我认为政策主体因素应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所以应该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在上诉案例中,之所以会出现扶贫款项被扶贫主管人员以各种手段而据为己有,就是因为在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因没有具体实施的相关要求和实施反馈措施,才使得本来就不能胜任的执行人员得以钻空子而获得私利。
这里不能不认识到一个执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必须有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有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认识,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作为一个政策执行者应尽的义务。
总之,必须认识到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将我国政策执行、政府的执行力推向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