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青海彩陶

合集下载

走进史前彩陶王国

走进史前彩陶王国

等。 那时 柳湾村几乎家家都有几件彩陶 器, 村里一些年幼无知的放羊娃们甚至

中圆j/ ・ 0・ - t ̄2 6_ 号 , 0
维普资讯
CH N八’ I S

N l
裸体人像彩陶壶 。 距今 4 0 00多年 佚名 摄
陶衣并 以黑彩绘制几何形图案。通高
蛙形人纹壶、彩陶靴等无一不凝聚着史 前艺术的创作魅力。彩陶上那些简单而
原 始的线条, 并不失具体与抽象统一的
美学原则, 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 然的韵致, 折射出史前先民不慕荣利, 不 为物役的纯洁而质朴的心灵之美。0多 30
10 9 年挂牌办公, 8 工作站隶属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 后又直属青海省文化厅。
名于世。
这个 储存在柳湾村民心里的千古疑 团直到17年才被破解。 94 这年春天, 一名 驻村军医惊讶地发现, 当地农民用于放 置菜种和烟叶的 那些陶罐上面, 都有许
多原始的线条和奇特的纹饰, 文化层次
深厚的军医深知这些器物所蕴含的内在
价值, 他及时向 有关部门汇报了 柳湾彩
闻名 的柳 湾原始社会公共墓
葬和二次葬。 17年春, 95 大地刚一解冻, 柳湾墓地
口文 / ■叠诚
柳湾墓地的发现比较偶然。2世纪 0
7年代初期, 地农民在村后旱台上平 0 当
整土地过程中, 一批批后来被定为是国 家珍贵文物的精美彩陶在农民的锹镐下
露出 它昔日 的风彩。当 地的老人们都还 记得, 村北那片神秘的土地, 一直是父辈
以破译。 至今令许多学者魂牵梦绕, 或许
今天, 柳湾再次成为世人瞩目 的对 象, 坐落在柳湾村的史前文化艺术圣 殿——青海柳湾彩陶文物馆于20年4 04 月 8 式向 2 日正 世人开启观展的 大门, 新 馆展览面积1 o 5  ̄方米。 o 这是我国 第一 个以 展示彩陶艺术系列为主的专题性博 物馆, 也是建造在地球肩膀上的一处重 要的 史前文明 宝库。 馆内 不仅储藏着从 柳湾原始社会公共墓地中发掘出来的有 形文物3 2件, 7 5 还储满了无形的数不 9

青海地区陶质文物的分类与保护

青海地区陶质文物的分类与保护

该 壶 细 得名,在青海省境 内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 铜 时期 的土 著 文 化 。 文 化 的彩 陶 主要 器 型 有 罐 、 、 流域 。 居 的农 业生 产 为当 时的 主要经 济 生活 。 定 马家 窑文 化 分 三个 类 型 , 即马 家窑类 型 、 山类 型 、 厂类 型 、 半 马 马家 窑类 型 : 今约 40 距 5 0年 左 右 , 时 的 彩 陶业 当 等 。多 为 细 泥 红 陶 质 , 地 坚 硬 , 饰 精 美 , 型 丰 富 , 质 纹 造
作。
的一 件 舞 蹈 纹 彩 陶盆 , 由两 组 手 拉 手 的舞 人 像 构 成 . 造 型生动 , 条均衡 、 畅 , 线 流 内壁 上 部 的 两 组 舞 人 像 分 别 为 l 人和 1 1 3人 , 饰 较 宽 大 , 着 套 装 , 拉 手 , 现 头 下 手 展


陶器 的 分 类 与 特 点
器表打磨光滑 。 以黑 色 为 主 的 彩 绘 纹 饰 结 构 严 谨 . 锋 笔 流 利 生 动 , 有 流 线 韵 律 和 强 烈 动 感 。 见 的彩 绘 花 纹 具 常 有旋纹 、 纹 、 波 细条 纹 等 。青 海 省 大 通 县 上 新 庄 村 出土
海 省 在 陶质 文 物 的 分 类 与 保 护 修 复 等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工
21 0 0年 第 6期
总第 15 7 期
崴缌 垮 三
T IK R A HESL 0 D 文博 工作 I
青海地区陶质文物的分类与保护
余 玉 龙
( 海省博 物馆 , 海 西 宁 8 0 0 ) 青 青 1 0 1
[ 要 ] 海 地 区 出 土 了大 量 的彩 陶 , 何 对 陶 质 文 物 进行 分类 整 理 与 保 护 修 复 , 文 物 工作 者 面 临 的 一个 难题 。 摘 青 如 是 笔者 根 据 青 海 省 出 土 的 大 量 彩 陶 , 长 期 的工 作 实 践 中 , 步摸 索 出一 套 陶 质 文 物 的分 类 保 护 方 法 。 在 逐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彩陶舞蹈纹盆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物考古⼯作者在⼤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具有舞蹈画⾯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的画⾯,仍能让今⼈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物简介(马家窑类型)青海省⼤通县上孙家寨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个彩陶盆⾼14厘⽶,⼝径29厘⽶、底部10厘⽶,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带纹,最上⼀道较粗,⼝沿处也由⼀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

舞蹈纹每组五⼈,⼿拉⼿,⾯向⼀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的⼀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舞蹈动作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物的体侧都有⼀尾状物,⼤约是模拟动物的⼀种装饰。

舞蹈⼈⾜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们在湖边进⾏舞蹈表演的场景。

在这⾥,彩陶⼯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彩陶盆的外壁⽤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件杰出的优秀彩陶⼯艺品。

艺术特点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段,表现⼈的⽣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般⽤⾳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先民们⽤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们的智慧和⽣活情趣。

盆⽤细泥红陶制成。

⼤⼝微敛,卷唇⿎腹,下腹内收成⼩平底。

⼝沿及外壁上部采⽤了⼀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拉着⼿,踏歌⽽舞,⾯向⼀致。

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

⼈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的外侧⼿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和摆动频繁。

西⽅现代绘画中把在静⽌画⾯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为⼀种艺术创新,⽽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法,这种⼤胆的创造不能不使⼈击节赞叹。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

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注:1. 红色标注为主要文化类型,另外在文化类型具体断代上,部分文化类型有些资料比表格时间提前约1000—2000年。

2. 此外还有属于晚期的辛店文化、四坝文化等。

彩陶类型按照地域分布划分:参考资料:姚江波.彩陶鉴赏与收藏)中国彩陶文化类型分类------按地区分类第一、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彩陶第二、陕西泾渭流域一带的彩陶一、老官台文化(文化一)(1)白庙等遗址(2)北首岭下层类型二、仰韶文化(文化二)(1)半坡类型(2)半坡中层等遗址(3)半坡上层类型三、客省庄二期文化第三、河南、陕西、山西三省邻境地区的彩陶一、老官台文化(文化一)二、仰韶文化(文化二)(1)东庄村等遗址(2)庙底沟类型(3)西王村类型三、庙底沟二期文化(文化三)第四、河南中部地区的彩陶一、裴李岗文化(文化一)二、仰韶文化(文化二)(1)仰韶文化(2)大河村类型(3)秦王寨类型第五、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地区的彩陶一、磁山文化(文化一)二、仰韶文化(文化二)(1)后冈类型(2)大司空类型第六、河套地区的彩陶一、白泥窑子等遗址(文化一)二、海生不浪类型(文化二)第七、东北地区的彩陶一、红山文化(文化一)(1)红山后等遗址(2)石棚山等遗址(3)白斯朗营子等遗址二、土珠子等遗址(文化二)第八、鲁南淮北地区的彩陶一、北辛类型文化(文化一)(1)青莲岗文化早期(2)大汶口文化早期(3)大汶口文化中期(4)大汶口文化晚期第九、南京、镇江地区及淮南一带的彩陶一、青莲岗文化(文化一)二、北阴阳营文化(文化二)第十、太湖和钱塘江地区的彩陶a太湖地区一带一、马家浜文化(文化一)二、崧泽文化(文化二)b宁波、绍兴地区一、河姆渡一期文化第十一、福建、台湾、广东沿海地区的彩陶a福建沿海地区一、昙石山文化(文化一)(1)昙石山下层类型(2)昙石山中层类型b台湾沿海地区一、大坌坑文化(文化一)二、凤鼻头文化(文化二)三、圆山文化(文化三)c广东东部和中部地区第十二、长江中游地区的彩陶a汉水中游地区一、下王冈等遗址(文化一)二、黄栋树等遗址(文化二)b鄂西一带地区一、大溪文化(文化一)二、屈家岭文化(文化二)c鄂东、鄂中一带地区一、屈家岭文化(文化一)第十三、西藏、澜沧江上游的彩陶一、卡若文化(文化一)第十四、新疆地区的彩陶一、新疆东部地区二、塔里木河流域三、伊犁河流域参考资料:张明川《中国彩陶图谱》。

青海之诗(六首)

青海之诗(六首)

酥油之花——宛若幸福 千遍的你
神祗为何飞翔?飞鸟如何重铸 斑斓 的灵 肉? 我是那份持久匍匐 的期待么? 我是翻越异乡的岩石
我的苦乐
朵花高高举过 风声 的花儿 沉人生命永久 的璀璨
骨殖上的花儿——那片被反复倾听的蓝色 已开始
在雨滴 中
仍将不断延续……

带走彩陶的星空 以及
坎布拉之忆
兼怀 诗人 昌耀
千种 晶莹的遐想
城垛上 的月色—— 横亘千年 的月色
被花儿之声 反复蒙住 !
我 自山的脊梁上远去
我是鹰影最为尖 利的那一部分
当经幡击响千秋 习俗 祁连在草色之上 祁连渐次起伏 越过了 像一份玉琢的承诺
— —
我不断寻找的歌者 已艰难地消失
他消失 带走花儿上的绸缎
而我 看见庙堂之外 的山势
又一次
你 我在八月 的湖光 中回溯整座高原巍峨 的际遇 山野 高过 了遐想
自你 和我的灵 肉间
唱经的人
能否又一次
放弃
曾被反复放弃的奇迹?
但水势依 旧漫流
水 势漫过 我在久远 的树影上揭开雨意 以及祈愿 噫: 酥油之花盛开 宛若幸福
这是血脉般辽阔的花儿
水鸟与船桅的花儿

羊齿上草汁闪烁的花儿
我 的沉默是否 能比初秋的正午更 为锐利?
墨渍浸染 的全部痛苦 此刻 看旧聚散的街衢依 旧弯 曲着 泛起淡淡迷雾 。
坎布拉 我 接近
坎布拉 我划过
当你 的翅翼开始旋转 种种陈 旧的眷顾与怀念 ?
在月色里 这是谁的弯曲?
在月色里
是否还能在你莽阔的飞翔 中
谁被 一束诗意逼至生活 的刃尖?
看: 一片山地 , 高擎着 自己陡峭的经幡 。

绚丽多姿的远古彩陶绘画

绚丽多姿的远古彩陶绘画

化彩 陶艺术成就 ,主要是在夹砂粗 活气息。
期 ,直到齐家文化时还在沿用 ;装
Hale Waihona Puke 陶上施紫红色彩。纹饰有多道连续
辛店文化彩 陶图案 以连续 三 饰 品类 中以“串珠饰 ”为主 ,在马厂
折线纹、折尖长三角纹、网格纹、竖 角纹 、涡纹 、双勾太 阳纹和动物纹 时期 ,常以此类纹饰在陶壶颈部作
进一步的发展 ,在陶器制作上开始 人对 鸟类 习性的观察 已达到细致 合三种形式。马家窑文化“舞蹈纹”
使用慢轮修整法。彩陶艺术在此阶 入微的境界 。这时常在彩陶颈肩部 彩陶盆和二人抬物 彩陶盆 的绘画
段 已大大走向衰退 ,但彩绘 图案别 绘制横向纹饰 ,在腹部绘制竖 向纹 内容均属人类活动场面图案 ;宗 日
宗 日文化是 近年来青海高原 地区新发现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中囝王旗 ·2006·II|
; ̄llHIIIl
维普资讯
CH1N八’S nj N ( NM TY
: 。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南侧共和盆 主。其中写实的鹿 、狗和大角羊形 奔腾不息的气势尽收眼底 ,从侧面
:电黄河及其支流沿岸 ,时代与马家 象生动逼真。有的伫立张望 ,有的 看上去 ,则有 如波浪 翻滚 ,一 泄千
窑文化并行发展 ,时间跨度约1600 则跳跃奔跑 ,使单调的图案内容充 里之黄河 ,源流莫测 ;劳动工具类
年 ,后被齐家文化所替代 。宗 日文 满了人情味 ,增强 了浓厚的高原生 以网纹为主 ,它 出现于仰韶文化时
CHI 八’S TU N r妁 N 八L1
维普资讯
盟 喜 害 代有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和辛店文 化 。在这些远古文化中,原始的制
要组成部分。彩陶艺术的发展 ,从 陶业和彩陶绘 画艺术都十分发达 ,

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花瓣纹盆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2.3.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装饰风格大致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纹饰十分简朴,常见的只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和耳面印 叶纹、斜方格纹等,这些纹饰是东汉以来的继续和完善。同时,陶瓷 的装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北方地区:大部分素面为主,极少纹饰,最常见的是几条弦纹。 隋唐五代:陶瓷装饰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的印花 手法,这时已趋完善。瓷器上用这种手法装饰的纹样有朵花纹、草叶 纹、几何纹、莲瓣纹、卷夜纹、波浪纹,这些纹样均有各种不同的形 式。
定窑白瓷牡丹纹瓶 宋
吉州窑卷云纹瓷瓶 宋
辽国:瓷器装饰除了受中原的影响,还存在契丹民族 的风格特征。装饰题材多用宋瓷中的牡丹、莲花,但 也有宋瓷中稀见的白芍药。
金国:装饰艺术总的趋向是日益简化,题材以多种折 枝、缠枝花卉和萱草纹为主,其次有水波、鱼鸭、人 物、婴戏莲等。在装饰技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 笔绘、塑贴、加彩和绞釉等。
关于彩陶彩绘的颜料 彩陶颜料使用的是天然矿石。彩陶是先绘彩后烧 制,因此,所选矿物颜色必须要耐高温,在高温下显色而不分解,仍能 保持原有颜色。
红彩 显色元素为铁(Fe),显色物相为氧化铁(Fe2O3 );大自然中 的矿物:赭石(赤铁矿的风化物);
黑彩 显色元素是铁(Fe)和锰(Mn),显色物相为 Fe3O4 和 Mn2O4其矿物 以磁铁矿与黑锰矿为主;
2.3.2 夏商周春秋时期
夏代:陶器表面已出现回纹、叶脉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 图案。 商代:商代中期,陶器上常见的图案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方格 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 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 商代后期,饕餮纹、云雷纹和方格纹渐不多见,除绳纹比较多地运 用外,大量被用作装饰的是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和镂 孔等。 西周:陶瓷装饰图案主要是绳纹,划线纹,蓖纹、弦纹和刻划的三 角纹。 春秋: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在西周的基础上更趋简化,器表主要是 饰印粗绳纹和瓦弦纹。

对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再阐释——关于史前艺术对远古社会形态表现的个案研究(可编辑)

对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再阐释——关于史前艺术对远古社会形态表现的个案研究(可编辑)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对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再阐释??关于史前艺术对远古社会形态表现的个案研究姓名:马明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艺术学指导教师:夏燕靖20090420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远古先民的智慧孕育了璀璨的彩陶文化,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作为一件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遗存,对人们认识和研究史前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众多学者针对该盆的舞蹈纹图像所做的大量研究论题,涉及到巫术舞蹈、原始服饰、祭祀礼仪、生殖崇拜、求偶舞蹈等。

由此可见,青海大通舞蹈彩陶盆涉及人类社会史前生活形态的多个方面。

本文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青海大通舞蹈彩陶盆上的图像进行推进式、多视角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这些图像的构成形式、组合内容及涵义,试图通过对青海大通舞蹈盆图像的分析,将史前先民利用图像表达思想的做法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

同时,证实了史前艺术不是纯粹审美的产物,它与史前先民的意识形态及生活密切相关。

解剖青海大通舞蹈盆的图像涵义,同时展现了远古社会意识形态的风貌。

本文主旨在于论证:史前艺术之所以能表现远古社会形态,是由于艺术在起源之初,除了具有本元文化的特征之外,更多地承载了远古社会人类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它具有表达实际意义的功能,这才使人们能够从中探寻远古社会的种种秘密。

关键词: 舞蹈彩陶盆史前艺术远古社会形态I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had created the brilliant painted pottery culture in ChinaThe painted pottery basin of dancing hand-in-hand from Datong County, Majiayao Culture,Qinghai Province, as a relics of in Neolithic period, which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peopleresearch on the prehistoric art. There were many scholars have paid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 tostudied its image. These res earches involved in dancer’s hairstyle, clothes, sex and dancingelements, etc. The basin relate to many aspects of prehistoric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Multi-angle study of the painted pottery basins i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including theform of image, the mean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tell us that prehistoric art show the style ofthe ancient society and not purely a product of aesthetic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article aimsto explain that prehistoric ar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earance of prehistoric society thereare many reasons. First of all,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historic art and culturalSecond, it can express the meaning of prehistoric culture. Third,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meaning of prehistoric art. These reasons mad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ecret of ancientsocietyKeyword: The painted pottery basin of dancing, prehistoric art, the appearance ofprehistoric societyII绪言绪言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艺术起源问题一直是艺术史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史前艺术不可逾越的内容。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太阳崇拜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太阳崇拜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太阳崇拜作者:刘佳昱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纹样造型和历史遗迹两方面出发,认为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的纹样以“双人抬物”这一动作表示了史前人类对太阳的崇拜。

关键词:新时期时代宗日遗址彩陶盆太阳崇拜1995年,在青海省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现存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属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

“雙人抬物”纹彩陶盆高11.3厘米、口径24.2厘米。

细泥红陶质。

大口,侈唇,卷檐,小平底,黑彩纹饰。

口檐内壁等距绘有两个人相对用双手抬一个圆形物体,身体微微弯曲。

四组人物中间均绘有两组平行竖线,中间以同样平行的横线隔开。

图案下方绘有五个平行圆环绕内壁,口部以斜线纹和三角纹加以装饰。

关于“双人抬物”纹所绘景象,各家说法不一。

最早有专家认为,“双人抬物”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类对于“公”这一观念的理解,这是一幅关于原始“公”礼的描绘,即多人同时参加的祭祀活动。

单从图形的层面理解,这样的解释较为合理。

但又有学者指出,图像清晰可见两人共同抬一重物,由于物的重量导致两人双腿叉开,弯腰弓背,猜测图案是古人夯筑墙体的场景的再现。

另一种观点是以圆形来表示取水的容器,以横线和竖线则表现了先民的居所,再现了宗日先民取水归来的生活场景。

陶器属于易碎品,因此这一图像表达了先民对盆、罐等取水之器的长久使用的愿望。

而后有学者提出“祈殖”一说,认为“双人抬物”与史前春播祭及祈殖巫术有关,并与当时同时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相互印证。

画中人们舞蹈的目的,一为祈求谷物丰产,二为祈求人口繁育。

这种观点论证较为合理,与我们所理解的古人的“生殖崇拜”相吻合,且这样用于祈殖的舞蹈在《吕氏春秋·古乐》中确有记载,并认为与原始的宗教有关。

在对宗日遗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本文认为“双人抬物”纹与古代先民的太阳崇拜相关。

太阳崇拜是古人众多自然崇拜中的一种。

白陶:5000年前高岭土的蝶变

白陶:5000年前高岭土的蝶变

2018·5白陶残片中的高岭土1999年,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引起了全国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喇家遗址是一处分布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随着“世界第一碗面条”以及诸多精美彩陶、玉器等文物的出土,喇家遗址很快便被世人所瞩目。

因为喇家遗址是史前灾难遗址,所以在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很多陶器残片。

相比于其他一些造型精美的文物,许多陶器残片在当时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特别是为数不多的白陶残片,更是一时被人们所忽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先生是喇家遗址考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他与喇家遗址考古队的其他专家,对于喇家遗址的考古和研究都未曾停息。

2010年至2013年间,喇家遗址考古队在资料整文化大观Editor/王冬燕:5000年前高岭土的蝶变文•王十梅青海省出土了很多陶器,其中以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精美,很多马家窑文化彩陶自发现之初,人们对它们的赞美之声便不绝于耳。

在一些马家窑文化遗址中,还曾出土一些白陶残片,只是这些白陶残片多年来被彩陶的光彩所掩盖,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忽略。

直到近些年,在考古专家的研究下,白陶残片所隐藏的文化信息才被人们所了解。

682018·5文化大观Editor/王冬燕理过程中,对多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片做了整理,并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拣。

从中,他们发现了几十片与其他彩陶碎片不同的陶片,这些陶片基本上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为了进一步鉴定这些陶片的成分,研究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叶茂林先生等人将陶片送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科学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这些特殊的陶片为白陶,其主要成分是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族黏土矿物为主的黏土和黏土岩,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料。

甘青地区最早的白陶在青海据了解,这些白陶残片基本上都发现于喇家遗址马家窑文化的灰坑中。

在齐家文化的地层中,也有一些白陶分布。

柳湾彩陶

柳湾彩陶

柳湾彩陶欢迎大家来到柳湾彩陶博物馆参观,现在我先向大家介绍简单一下这个博物馆的情况:这个博物馆是座落在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柳湾”一词的含义,从古文献上无考,但据当地老农讲,柳湾原意为盛产柳树之河湾地,本是西部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只因出土大量的彩陶而引起世人的关注。

当年由于条件有限,柳湾彩陶得不到完善的管理和保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盗挖彩陶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青海怀有一份特殊而深厚感情的日本友人小岛镣次郎先生对柳湾彩陶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我到过世界各地,柳湾彩陶是世界一流的,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是世界的绝版”。

就是出于这样的感动,2001年他捐资援建了这一目前中国最大的彩陶专题性博物馆,并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并且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维持博物馆的基本运行。

所以,在博物馆门口那里有小岛镣次郎先生的名字。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

博物馆占地面积58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该馆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墓地,是我国考古发掘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原始氏族公共墓地,这个墓地不仅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也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有马家窑文化和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的文化遗存,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37000余件。

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盆,齐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壶、双耳壶、单耳罐等。

这里出土的人面形与裸人形浮雕彩塑彩陶壶和葫芦形的彩陶罐,造型别具一格。

现在大家在这门口先拍拍照10分钟我们集合入馆参观。

现在我们边走边看,这就是马家窑文化遗迹,在柳湾发现的墓葬群我们基本大规模已经发掘完了,现在它被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地区。

现在我给大家简单讲讲马家窑文化是怎么一回事: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

赞美青海柳湾彩陶诗

赞美青海柳湾彩陶诗

赞美青海柳湾彩陶诗1、七律·乐都柳湾彩陶
遥看西北大风扬,云海翻腾锦帛长。

轻拂史前寒冢玉,诧瞠远古炫倪裳。

掌瓶盆璧笙歌舞,湟水柳湾田穑忙。

多彩泥陶涵宇宿,补登华夏族宗堂。

2、(漫吟青海--乐都)彩陶流芳
柳湾文化赞先朝,良匠器成碳火烧。

技艺传承青海域,彩陶出自马家窑。

泥纹古朴人鱼画,素釉纯真鸟兽描。

满目琳琅千百态,世间瑰宝始堪骄。

3、青海乐都见闻
湟水斜萦穿古城,乐都镶嵌万山中。

红崖飞峙半坡雨,绿树遥翻一涧晴。

柳湾彩陶耀青史,唐蕃故道入苍穹。

南凉故国今何在?汉藏羌回一体同。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1 发展概述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其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向人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可分为单色装饰和彩绘装饰。

彩绘装饰也以其艺术性强和表现内容丰富而引起众多学者和收藏者的关注。

作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装饰手法,彩绘装饰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

彩陶发现的地点:河南安阳后冈等地,豫西(渑池县仰韶村、广武县秦王寨),淮河上游,晋南(夏县西阴村、万全县荆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陕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辽甯、内蒙古长城地带及新疆。

最近在湖北京山、天门也有发现。

其中最早发现,而又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仰韶村。

仰韶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称爲“仰韶文化”。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但也出现在其他文化遗址上。

近年来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全部村落遗址,其遗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都是空前的,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时代人民生活的完整的图景。

仰韶文化年代约爲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

根据这些遗址上的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过著长期定居的生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産。

手工业除了陶器外,纺织与缝纫已很普遍。

武器中发展了弓箭,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交换。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在中原地区陕、晋、豫等地发现的大致类似,然而也可以分爲早晚不同的数期,器形完整的彩陶发现不多。

器形完整而数量丰富的发现,主要是在甘肃、青海一带。

甘肃的仰韶文化可以分爲三种类型:“马家窑型”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爲代表,“半山类型”以甘肃广通半山遗址爲代表,“马厂型”以青海乐都县马厂沿遗址爲代表。

继承了仰韶文化,甘肃的辛店文化遗物中也有彩陶,但已比较退化。

彩陶的原料即普通的黄土(不含钙质和钾质),加细沙及含镁的石粉末,但制作技术很精。

马家窑彩陶文化

马家窑彩陶文化

舞蹈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纹样在组合成整体图形的方案中,运用定点、定面的方法,在陶器表面划分出装饰的部位和空白区域,使各装饰部位之间相对独立又契合,从而产生出主次、动静、虚实等有序的节奏和韵律。

适当的填充与空白,在审美观下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充分地表现情绪,纹饰中意象和欣赏者进行精神交流,深入彩陶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效果。

视觉重心的处理是马家窑文化陶器构图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彩陶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内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旋纹的图案,以其流畅的线条、均衡的布局、纹底相间合理的分割展示出原始彩陶纹样的均衡排列,表现出原始艺术中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观的完美结合。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

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

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各国清真寺穆斯林通过每日五次礼拜来净化心灵,坚定对安拉的信仰,恢复对真理追求的信念。

建筑可以抽象地表达力量。

无数壮观的清真寺宣礼塔,与其说它们是用以召唤人们礼拜,不如说是信仰力量的最好表达。

清真寺宣礼塔往往很高,有一两个突出的阳台,那是宣礼员所站的地方,以召唤穆斯林去做礼拜。

塔最初时,是矮墙,方形的石塔。

彩陶,人类走向文明的曙光——略论青海史前彩陶文化

彩陶,人类走向文明的曙光——略论青海史前彩陶文化

全是纯学术的观点 , 从他的治学和在中国考古严谨 、 谦和的学风来分析 , 不应存在什么政治色彩, 况且 安特生在晚年发表的《 中国史前史研究》 他 已做出了坦诚 的反省 : 当我们欧洲人在不知轻重, 中, “ 缺 乏正确 观 点和统 治 民族 优 秀感 的偏 见 下 , 到什 么把 一种优 越文 明带 给 中国的时 候 , 不仅仅 是没 有 谈 那
型 ( 归属 为马 家窑文 化 ) 后 。紧接 着他 又在甘 肃 临洮县 马家 窑村 发 现 了马 家窑 文化 遗存 , 随后 在甘 肃
广河 半 山村发现 马家 窑文 化半 山类 型 , 在齐 家 坪发现 齐 家文 化 , 临洮 县 辛店 村 发 现辛 店 文化 , 在 在寺 洼 山发 现寺洼 文化 , 民勤县发 现沙 井文 化 。尽 管 限于 当时 的考古条 件 和科技 考古 的滞后 的影 响 , 在 安 特 生在对 这些 文化类 型 时问序 列 的分 期上 判 断不尽 准确 , 马 家窑文 化归 纳为 甘肃 的仰韶 文化 , 将 但他 对这 些史 前遗存 的发现 , 无疑在 中国现代考 古史 上具 有里 程碑 式 的意义 , 拉开 了我 国黄 河 中上 游史 他
前文明考古的序幕 , 对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前考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关 于安 特生 当时提 出 “ 国文 化西 来 说 ” 在 很 长 时期 被 中 国学 者 不 能谅 解 , 至 被 抨击 。平 心 中 , 甚 而论 , 特生 当时 提 出这 一 观点也 是受 到 当时我 国史前 考 古 区域 、 果 和科 学技 术 等 因 素 的局 限 , 安 成 完
世 , 韶 文化也 由此 闻名 于世 。在对仰 韶文 化遗址 发 掘后 , 特生 认 为 “ 韶 文化 人 种应 为 现代 汉 族 仰 安 仰

发现之旅――中国彩陶(一)

发现之旅――中国彩陶(一)

发现之旅――中国彩陶(一)多年以来,黄土高原上流传着“鬼罐”的说法。

每当风沙刮过之后,田野里经常会露出一些来历不明的陶罐。

不少当地人认为这些跟白骨埋在一起的陶罐不吉利,一见到就砸碎,久而久之,很多村庄周围都布满了碎陶片(图1)。

(1)田野中随处可见的破碎陶片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知道这些“鬼罐”的秘密,也没有人留意过这些彩色碎片上诡异的图案,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才开始被慢慢揭开。

河南省西部渑池县有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村庄――仰韶村。

与周边山区的许多村庄一样,仰韶村被黄土丘陵所环绕,千百年来,沿袭着古老而平静的农耕传统,很少与外界接触。

一座树立在田间的石碑却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事情。

1921年深秋的一天,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迎来了一支考古挖掘队,带队的人竟然是一个凹眼窝高鼻梁的西方人。

安特生,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191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发现了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而名声大噪。

此后,他的兴趣更多地转向了考古学。

西方在20世纪初叶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地层学考古方法,安特生这次在河南的行动,事实上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考古挖掘。

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挖掘,挖出了中国第一批彩陶,揭开了中华史前文明神秘的面纱。

这个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从此名震中外,考古学的历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专有名称:“仰韶文化”(图2)。

(2)安特生的考古队揭开了中华史前文明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迷人的红陶与黑彩的结合是仰韶文化彩陶的最大特点。

根据考古学测定,仰韶彩陶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6000年左右(图3)。

(3)图组:仰韶彩陶的最大特点是红陶与黑彩的结合在地下深埋了如此之久,却依然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奇特的造型,神秘的纹饰,这扑面而来的远古气息仿佛使我们触摸到了祖先的文化血脉,又似乎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让人难以读解。

彩陶上那些奇特的纹饰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或者可以向我们描绘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伴随着第一批彩陶的出土,对中国大地上早期人类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探索才刚刚开始。

彩陶盆 出土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彩陶盆 出土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ALL GOOD THINGS COME那次如约而至的回首留下了倾城的微笑TO YOU AS PROMISED青海出土的彩陶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可称之为“彩陶的故乡”、“彩陶的王国”,名副其实的。

在年深岁久的史前时期,彩陶可谓承载着先人远古记忆与审美情趣。

在流行的时间长久以及陶器器型和装饰内容上,都是十分悠久、十分丰富和十分发达的,尤其是黄河上游的青海马家窑文化彩陶更是精品众多。

第一个盆那是在1973年秋天,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发掘甲区第20号汉墓时,在墓道西侧清理了一座被严重破坏的马家窑类型墓葬,编号M384,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兴趣和重视。

当时,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挖掘和清理这一宝藏。

与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还有骨纺车、贝壳、穿孔的蚌壳、骨珠和烧焦的人骨碎片、木炭、牛蹄和牛尾骨等。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存的第一个出土的舞蹈盆。

这种器物的器形比较大,口折,唇向外卷,上腹略鼓,小腹内缩,底小而平。

唇面用三组图案装饰,由钩叶、圆点、曲三角组成,每组用斜平行线填充。

上腹壁用三线扭结线装饰。

上腹部内壁装饰有三组五人舞蹈图案。

青海大同孙家寨出土的舞纹彩陶盆,距今4100年至5200年,新石器时代;盆高14厘米,直径29厘米,平底,鼓肚;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二个盆1995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型,距今5000多年,是黄河上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盆高12.5厘米,直径24.2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9.9厘米。

折口,卷边,小平底,黑色花纹。

沿口有一组组三角形图案和斜线,外壁画三条平行线,沿口内壁画两组手拉手跳舞的人形,一组11人,一组13人,共24人。

人物的头上戴着宽大的头饰,腰是圆的。

人物用弧线、斜线、圆点隔开,人物的脚用四条平行线装饰。

青海远古的彩陶文化

青海远古的彩陶文化

作者: 魏道明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91-94页
主题词: 彩陶文化 青海地区 远古 文化遗存 河湟谷地 大通河 区域内 世界 出土 纹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国家之一。

青海不仅是出土彩陶最多的地区之一,并且以造型多样、构图精美、纹饰繁多而著称,被誉为“彩陶王国”。

青海地区的彩陶文化遗存分布较广,在东起民和、乐都,西至兴海,北人大通河流域,南达隆务河谷的广大区域内均有分布;其中,地处河湟谷地腹部的乐都柳湾最为密集,共出土彩陶17000余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彩陶集中出土地。

浅析青海乐都柳湾彩陶的艺术特点

浅析青海乐都柳湾彩陶的艺术特点

浅析青海乐都柳湾彩陶的艺术特点
马文静
【期刊名称】《鞋类工艺与设计》
【年(卷),期】2022(2)12
【摘要】青海省拥有非常丰富的彩陶遗产,被称为“彩陶王国”,而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柳湾地区则被称为“彩陶的故乡”,并享誉国内外。

这里发现了规模庞大的氏族社会部落遗址和墓葬群,并发掘了大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其主要分为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4大类型。

本文主要从艺术学的角度来论证和分析柳湾彩陶4个时期出土的陶器所具有的不同艺术特点。

通过分析4个时期彩陶在器物造型和纹饰上的不同特点,了解彩陶艺术随着人类的生活及时代的变迁发生的变化,认识柳湾彩陶的艺术发展规律和人文精神及其艺术价值。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马文静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5
【相关文献】
1.青海彩陶上的史前"维纳斯"——柳湾"裸体人像彩陶壶"解读
2.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彩绘符号研究
3.馆藏彩陶的保护修复述略--以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为例
4.青藏高原彩陶装饰艺术研究
——以青海柳湾彩陶为例5.青海彩陶图案的意象性研究——以柳湾彩陶博物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之青海彩陶 2009-07-24 16:06:00 查看评论青海彩陶历史悠久。

从出土文物中发现,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有新石器时代及较晚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500余处。

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铜石并用时代的有齐家文化类型;较晚时期的有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

在这些文化遗址的发展掘中,各类陶器,特别是彩陶是主要出土文物。

这些彩陶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古代青海地区文化发展历史概况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渊源。

为满足群众需要,青海省工艺美术厂从这些彩陶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6件,缩小尺寸,复制出一套精美的仿石彩陶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供应市场。

其中有民和县大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瓶、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瓶、民和县核桃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圆圈波纹壶、乐都县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单耳长颈壶、西宁兴海路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钮盆等。

这些工艺品,忠实原物,制作精细、古色古香,不仅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有考古参考价。

沈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表日期:2010年08月05日作者:徐永玲来源:邦本网沈那遗址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北,为约3500年前的古羌人聚集村落,是远古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遗存。

沈那遗址北起阴坡,南至坟墓沟,西临乱沟,东部台下即为宁张公路,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该遗址以齐家文化居住遗存为主,还有少量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卡约文化遗存。

从现有资料看,沈那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保存现状较好的多种文化并存地点之一。

沈那遗址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于1948年发现的,并出土过多件文物精品。

目前沈那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2006年05月25日,沈那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沈那遗址碑城北区小桥村半山类型卡约文化(红彩四耳大陶罐)马家窑类型(灰陶盆)(责任编辑:徐永玲复制链接)大华中庄出土的卡约文化文物- 黄帝四面铜像侧面图中国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青海湟中卡约村而得名。

年代约当公元前900~前600年。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境内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

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也饲养牛、羊、马、狗等家畜。

工具多石器,有斧、刀、锤等,但已出现铜质的镰、刀、斧、锥和镞。

陶器是手制的,典型器物为底内凹成假圈足的双耳罐、双大耳罐、四耳罐和瓮等。

聚落发现得很少。

多见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土洞墓,随葬陶器、石器、骨器及铜器等。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苏志墓地发现两座特殊的墓,用夯土筑成坟丘,坟丘两侧各有一弧形弯曲的围墓沟,坟丘内分别有16座和10座单人竖穴墓。

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

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

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

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地带。

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

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

根据这些文化遗物,我们可以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作一些分析和研究,勾画出一幅大致轮廓:当时人们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狩猎和采集活动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的经济生活。

当然这种经济生活构成在如此广阔和自然条件区别很大的地域内,不会是完全相同的。

一些适于农业生产的黄土河谷地带,农业生产的比重自然会占得大些;在一些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的地方,畜牧业和狩猎经济的成份就占主导地位,甚至还有游牧经济的形式存在。

这些情况在墓葬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反映。

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

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

再如,墓中多次发现在四个牛蹄骨和一条尾声骨周围放上四个狗爪子或一个狗头。

直观地看,这是否意味着狗在忠实地守卫着畜群这样一种情景呢?进一步想想,畜牧业和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关系又是多么密切呀!在男性墓葬中通常随葬铜刀、斧、戈、矛以及石、骨、铜质的箭头、箭箙等物,而女性墓葬中则常见骨针、骨管(针管)以及骨、石纺轮等物。

这种现象说明男女性别不同,随葬的器物因而不同,又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即妇女主要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男子的主要职责则是经营畜牧业、狩猎业和部落的保卫活动。

卡约文化因为有大量青铜器出土,虽然仍旧广泛地使用石器,却已进入青铜时代。

根据放射性碳14测定,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中原的西周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1000年左右活动于河湟地区的古代居民只能是羌族。

卡约文化的分布范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就是古代羌族的文化遗存。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曾经给周围地区以很大影响,同时周围地区的各种文化也给中原地区文化以重要影响,卡约文化也是这样。

在青铜时代,羌族多次参加过重要的政治、军事行动;在以后的历史时期里也发挥过重大影响。

从湟源出土的“犬戏牛”鸠杖首说开去湟源:卡约文化墓葬出土的铜鸠杖首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我的家乡青海湟源的大华中庄村发现了卡约文化时代的墓地,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地随葬的器物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地区的同类墓葬有较大的变化,并出现了新的内容,便被命名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

而我以为该墓地发掘的重要意义,在于出土了两件青铜鸠杖首。

这两件铜鸠杖首中的一件为一只可爱的圆雕镂孔纹饰束翅鸠鸟,而另一个鸠杖首却神奇无比:杖裤銎为秃鹫的脖子,杖首上是极长的鸠喙和硕大的圆眼,让我惊奇不已的还不是这只变了形的秃鸠,而是那秃鸠之头顶上竟还有一组圆雕:鸠的脑袋上是一头母牛,母牛的肚下有一正在吃奶的小牛,母牛的前面是一只牧犬,牧犬站在鸠喙上仰头张嘴,朝母牛作挑斗状,母牛则俯首耸肩弓腰,作与犬相争状。

看着这个鸠杖首,那立于鸠脑袋上的犬和牛立即在我的脑子里活了起来:顽皮的小牛犊惹恼了牧犬后藏到妈妈的腹下吃奶去了,牧犬不依,跑来算帐,母牛瞪圆了眼威胁牧犬,不让牧犬靠近它的孩子一步……鸠杖首的创作者以高度的智慧,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用他高超的雕塑艺术技巧,将一幅3500多年前活泼生动、极具牧业生活情趣的画面,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更具浪漫色彩的是,创作者竟将如此一组复杂的“犬牛相戏”的形象浓缩在了一只秃鸠的头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出自一位远古雕塑家之手的稀世珍宝。

然而,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奇特造型中,隐含着羌人先祖们怎样的情感寄托呢?关于鸠鸟崇拜渊源的猜想广州出土的鸠杖首卡约文化是因首先在青海湟中县的卡约村发掘出了不同于其它文化的古代墓葬遗址而命名的。

它反映的是3500多年以前的青铜器时代就生息、繁衍在青海东北部湟水流域的羌戎部落先民们的文化。

这个时期相当于我国中原的商周时期,勤劳勇敢聪慧的羌族先民们早已进入了牧业文明,他们因驯化了原羊和野牦牛而有了自己的畜群,他们因培育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天狗”的獒犬(即现在的藏獒)使人畜有了保护神;他们走出青海,与西域和中原地区有了广泛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已创立了自己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而这种原始宗教信仰组成了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羌人崇拜的图腾很多,《西羌传》载:羌人“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也就是说,“牦牛”、“白马”、“参狼”等动物曾是古代羌族的图腾崇拜物,藏族史料记载:藏族的一部分族源就来自“古牦牛羌族”。

和我国好多崇鸟的原始民族一样,鸟也是羌人最早的崇拜图腾之一,青海同德宗日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 就有非常漂亮的鸟纹形象,而这些鸟纹又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青海大通出土的卡约文化时期的《鹰纹骨管》上,刻有五只展翅飞翔的鹰,而从湟源中庄卡约文化墓中出土的这两件鸠杖首来看,宗日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鸟纹形象和大通出土的卡约文化时期的《鹰纹骨管》上的鹰,都应该是鸠。

关于这一点,有源于古羌人的藏民族至今还将秃鸠崇为神鸟,家人去世后以天葬的方式,将遗体献给秃鸠为证。

这两件鸠杖首告诉我们,早在3500年前,羌人就将鸠置于代表王者之威的“王杖”之上,作为部落首领权势的象征的。

有专家指出:“将崇拜物形象雕在图腾柱上,立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

实际上,鸠杖首的出土并非这两件,到目前为止,从北到南,全国各地均有鸠杖出土,这些鸠杖首或铜质或玉质或木质,其造型和湟源大华中庄出土的那件圆雕束翅鸠杖首差不多,然而,这些鸠杖中最早为春秋时期,其余大多出于汉墓,而湟源大华中庄的鸠杖出土于3500多年前的卡约文化时期,也就是说,出土于湟源中庄的鸠杖距离其他地方出土的鸠杖早千余年。

那么,出土于古羌域的鸠杖首和出土于中原的鸠杖首之间有何联系呢?鸠鸟:生殖和长生不老西安出土的鸠杖首我们知道,早在7000年以前,我国南方就有了凤凰崇拜,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双鸟朝阳”象牙雕刻碟形器中就有凤凰图案。

而不久前在湖南省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又发现了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

主持高庙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说,“这次发现的凤凰图案不仅比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图案要精美,而且还早了400年。

”到周代时,凤凰崇拜在我国的东南方早已盛行,但有意思的是,周人却还是以鸠鸟为崇拜的神鸟,他们饰于王杖杖端的不是凤凰,而是鸠鸟。

我以为,这一点不难解释,因为周的始祖名弃,而弃的母亲是姜嫄,也就是说,周人的先祖就是羌人。

鸠鸟崇拜的习俗,是周人对羌人鸠鸟崇拜遗俗的继承。

而这种来自羌域部落的鸠崇拜文化对中原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汉以后。

据文献记载,鸠鸟是一种运日的毒鸟。

《山海经·中山经》载:鸠鸟雄的叫“运日”,雌的叫“阴谐”,形状如雕,长颈赤喙,喜欢吃蛇,具有超自然的生殖力量。

先民们用鸠鸟来象征生殖和杀戮,但《尔雅翼》又载:“鸠,春来冬去,备四时之事。

故少昊以为司事之官,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

”那么这鸠到底像雕呢?还是像山雀呢?《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历书,其中说,鸠和鹰是随季节变化的,一月鹰化鸠,五月则鸠为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