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汇总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位居其首。
古琴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 duu)。
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
中国篆刻中国篆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黄山学院教学进度计划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1 学期)
院(系)文学院主授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年级2010 教学班文化产业管理学生人数49
课程编号:150216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主讲教师:吕尚枝职称:助教
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主编:王文章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始授课前一周内由主讲教师填写完成,一式三份交所在院系审核后,教务处、院系和主讲教师本人各留存一份;教师留存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每次授课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在执行情况栏签字确认。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
黄山学院教学进度计划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1 学期)
院(系)文学院主授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年级2011 教学班文化产业管理学生人数46
课程编号:150216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主讲教师:吕尚枝职称:助教
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主编:王文章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始授课前一周内由主讲教师填写完成,一式三份交所在院系审核后,教务处、院系和主讲教师本人各留存一份;教师留存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每次授课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在执行情况栏签字确认。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一、定义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是指前人留下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其中无形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人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无形的、现已濒临失传的技艺及习俗。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必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非物质文化文化必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它应该同时具备三个特点,即传承性、口头性和可塑性,后两个特点是由传承性衍生出来的。
1.传承性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没有具体的创造者,即使有,也是后人对前辈已有技艺或习俗的加工和创新。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和探索中才形成的。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
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火药则是秦汉时期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的;而造纸术的发明者虽冠以蔡伦,但他决非首创者,他是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即使与今天的手工造纸,也有一定的区别;同样,毕升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活字印刷。
是不是我们的祖宗留下来的,这是我们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标准。
2.口头性所谓传承,指的是传授继承,即师传徒承,而师传形式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
非遗文化综述
非遗文化综述非遗文化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非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非遗文化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2.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分析非遗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展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非遗文化的类型与类别:对非遗文化进行分类,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民间工艺等,以便读者了解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
4.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讨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强调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5.非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角度,分析非遗文化的价值,让读者认识到非遗文化对社会的贡献。
6.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介绍非遗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与交流情况,展示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7.非遗文化的发展趋势:展望非遗文化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在撰写非遗文化综述时,可以遵循以下方向:1.引言:简要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范围和意义,引发读者的兴趣。
2.主体:按照上述七个方面展开论述,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逻辑性。
3.结论:总结非遗文化综述的主要观点,提出对未来非遗文化发展的建议。
在写作非遗文化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1.资料搜集:充分搜集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例,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2.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内容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
3.语言表达: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举例说明:适当运用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5.观点提炼:在论述过程中,提炼核心观点,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主旨。
6.创新思维:在综述中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展示非遗文化的发展潜力。
7.注意版权:在引用他人观点和资料时,注明出处,尊重原创。
遵循以上方向、技巧和注意事项,撰写非遗文化综述,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展示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目•当代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挑战与机遇: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录01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分类定义及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包括:无形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多元性、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历史性、共享性等。
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区别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静态的,以物为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以人为载体。
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呈现和传承,而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元素。
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如中国的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口头传统和表述,如中国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传统舞蹈包括民间舞蹈、宗教舞蹈等,如中国的龙舞、狮舞以及藏族的锅庄舞等。
传统戏剧包括戏曲、木偶戏等表演艺术,如中国的京剧、昆曲以及日本的能剧等。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等说唱艺术,如中国的相声艺术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包括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和传统游戏,如中国的太极拳、少林功夫以及杂技表演等。
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包括绘画、书法等视觉艺术,如中国的国画、书法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等。
包括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知识和实践,如中国的针灸疗法和藏医药等。
包括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如中国的剪纸艺术、陶瓷制作技艺以及日本的茶道艺术等。
包括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等民俗文化现象,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以及日本的盂兰盆节等。
02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0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详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
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
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①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遗产的物质存在形态、静态性、不可再生和不可传承性,保护也主要着眼于对其损坏的修复和现状的维护;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的是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了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财政支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建立档案: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和建档掌握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
传承人认定: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明确传承人资格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 展示与传播:通过展览、演出、文化节等形式展示非遗项目利用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推 广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保护 和传承项目
展览展示: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展示各国代 表性非遗项目
培训活动:为发 展中国家提供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传承培训
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THEME TEMPLATE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价值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民间音乐、舞蹈、 绘画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 发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
旅游开发:将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转化为旅游产 品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习题与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2.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是指掌握并传承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
3.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参与等方式,对某一社区、群体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4. 非遗名录:非遗名录是指由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旨在记录、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 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是指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场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二、填空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
答案: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
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________年。
答案:2004年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口传心授、实践传承5. ________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数字化保护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A. 昆曲B. 京剧C. 瓷器D. 中医针灸答案:C. 瓷器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谁?A. 政府B. 学校C. 社区D. 个人答案:A. 政府3. 下列哪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口头传统和表述类别?A. 剪纸B. 竹编C. 舞狮D. 民间故事答案:D. 民间故事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是什么?A. 维护社会稳定B. 推动经济发展C.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C.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5. 下列哪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法国答案:A. 中国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A. 口传心授B. 实践传承C. 数字化保护D. 制定法律法规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 京剧B. 茶艺C. 端午节D. 春节答案:A、B、C、D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真实性B. 完整性C. 可持续性D. 创新性答案:A、B、C4.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A. 非物质性B. 世代相传C. 地域性D. 活态性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A. 传承技艺B. 创新发展C. 教育培训D. 参与保护活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技创新在非遗传承中作用探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数字化保存与展示
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互联网传播与推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人工智能等,对传统非遗技艺进行创新和提升,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
传承人制度设计及激励机制完善
建立传承人认定制度
制定传承人认定标准,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确保传承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通过学校教育、师徒传承、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
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
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传承人激励机制
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识提升途径探讨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01
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
02
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
非遗概念完全详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详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
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
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七节传统节日类遗产
此外,节日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 史时期,它们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有所 变化。文化功能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是不存在的。例如: 端午原本是一个典型的驱疫仪式,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原始的驱疫仪式很快便演化成为龙舟竟渡,拯救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并最终定格为拯救屈原。如果将传统节日端午 节的文化属性简单地定位于某一时段,并用它来涵盖历史 上端午节的所有功能,就等于否认了该节日的发展过程。 依季节顺序,暂将中国传统节日分为春、夏、秋、冬四类。
蛇盘兔寓意富贵;子推燕寓意不忘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山西介休方言
云“燕子”为“念念”)。游艺方面又有蹴球、荡秋千、赏花、踏青、 插柳、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等 等。上述活动有些流传至今,有些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沉寂的历 史。这些独特节俗的保留,为我们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留下了一
一个月。寒食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威 胁。魏武曹操当政后,下《明惩令》云:“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 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寒食之风至此才有所收敛。 但寒食之风的真正衰落期出现在南宋以后。
寒食节为我们保留下了什么样的节日遗产。饮食上,便有寒食粥、寒 食面、寒食浆、青精饭等节日特食。在节日贡品中又有子推燕、蛇盘 兔、枣饼、细稞、神餤等等。这些节日食俗多半都有深刻的寓意。如
笔极为丰富的资料。
(3)清明节 清明节因祭祀先人,故又称“鬼节”或“冥节”。从节日功能看,清 明节的主要功能是扫墓祭祖,其真正动机是增进族群间的血亲意识。魏 晋南北朝时,虽战乱频仍,但扫墓传统保持依旧。唐朝前后,人们将扫
族的牯脏节、白族的火把节,彝族的虎节,傣族的泼水节, 壮族的三月三,藏族的雪顿节,迄今都还依然保存着原始宗 教仪式的某些古朴内容。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节日” 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甚至就直接写作“祭”。他们称某节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达102项,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非遗项目包括长城、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国明清档案、京剧、中国书法、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剪纸等。
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传统技艺、医药以及民俗等各个领域,代表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此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等方式,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1.1保护主体缺失期
1.1.1 教科文组织20世纪50、60年代的保护和研究行为, 并没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种独立的遗产类别加以保 护,更没有注意到这种特殊遗产的传承人的独立性和主体 地位。
1.1.2 当时的保护和研究的对象是“文化”,强调对特定 文化的记录和保存,而最重要的这种文化的传承人以及传 承行为却被搁置一旁,往往导致一种文化被记录、保存后, 其传承却难以为继,从而成为博物馆和书本上的文化样式。
2.2.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遗产是指一个民族/群体在长久的历史进程 中积淀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文化创造等遗产,作为 传统,它内在地蕴含着民族性和稳定性,虽然随着时代变 迁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其核心却是相对恒定的。简 言之,传统文化遗产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文化 核心。对我国而言,传统文化遗产就是以经、子、史、集 等典籍记载为主的,同时通过年节、礼俗、建筑、工艺等 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面貌。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相比较,我们发现,传统文化遗产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全部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一个 部分。同时,传统文化遗产更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价 值,在某种意义上还呈现出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 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 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完整版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非遗保护模式
1、著作权保护方面。
2002年12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首例民 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案《乌苏里船歌》著作权归属案作 出判决,判决《乌苏里船歌》的作者以后以任何方式再使 用歌曲作品《乌苏里船歌》时。都必须注明“根据赫哲族 民间曲调改编”。该案例通过法官在实际案件中造法功能 的发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进行符合我国实际 情况的权利维护。确认赫哲族集体的著作权利。对我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有意义 的贡献。
2024/9/24
我国非遗保护对策
1、加强法规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坚持依法保护。 2、健全保护机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 3、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 觉参与保护的意识。 4、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5、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 情及具体工作情况,建设符合中国自身特点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制度和体系。 6、加强非遗保护理论研究。
民族性
2024/9/2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 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其 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代表所在民族的核心 精神和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中的精 华。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后,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轨 道,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策.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谢谢!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主讲人:吕尚枝
黄山学院文学院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概念
一、相关概念 文化遗产
“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
文化遗产
“heritage”父亲的财产—— 祖先留下的财产——无限 扩大。 国内学者概括文化遗产的 特征:历史性、艺术性、 科学性、纪念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的概念可用, 只要根据我国国 情调整一下。 根本就是按照国 外的经验定义的, 怎么可用来指导 国内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遗的定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 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 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从内容上 看,“有形 文化遗产” 就是物质 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 遗产”就是 非物质文 化遗产。
文化空间
• 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形式规律性地进行的地方 或者一系列 地方。 ——埃德蒙· 木卡拉
“文化空间”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文化活动的空间或时间,应符合的标准是: 这些空间或者时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空间或者时间,而是有价值的传统文 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所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有实践性;这些传统文 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的举行是有规律的,即举行这些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在传统的约定俗成过程中,都有重复性。通俗地说,就是经过大家认可的、 约定俗成的、定期定时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
“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文化财指的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艺术 价值的建筑物、绘画、雕刻、工艺品、书 法作品、典籍、古代文书、考古资料及有 较高价值的历史资料等有形文化载体; 无形文化财指的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 价值的传统戏剧、音乐、工艺技术及其他 无形文化载体,而且也把表演艺术家、工 艺美术家等这些无形文化财的继承人一并 指定。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目录
上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出台及国际认同二、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再界定与重释第二章相关概念辨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一、相关概念的辨析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一、认知价值二、精神价值三、艺术价值四、经济价值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中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文化特征第六章民间文学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二、散文类民间文学三、韵文类民间文学四、说唱类民间文学第七章传统艺术一、民间音乐二、民间舞蹈三、民间美术四、戏曲五、民间曲艺第八章民间信仰一、原始信仰二、鬼神信仰三、祖先崇拜四、庙会第九章民间习俗一、物质生产习俗二、人生礼俗三、岁时节令习俗第十章民间科学技术一、民间科学知识二、民间工艺技术三、民间医学第十一章民间游戏与竞技一、民间游戏二、民间竞技三、民间杂艺下编: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体美学第十二章甘肃民间文学一、甘肃民间故事二、甘肃花儿三、《格萨尔》四、河西宝卷第十三章甘肃民间艺术一、兰州太平鼓舞二、环县道情皮影戏三、凉州贤孝四、庆阳剪纸五、临夏砖雕第十四章甘肃民间习俗一、天水太昊伏羲祭典二、西王母信俗三、周祖祭典四、兰州羊皮筏子五、兰州牛肉面六、西和乞巧节第十五章甘肃民间手工技艺一、保安族腰刀制作技艺二、东乡族擀毡技艺三、甘谷脊兽制作技艺四、兰州黄河水车制作技艺五、静宁烧鸡制作技艺第十六章甘肃民间游戏与竞技一、崆峒武术二、酒泉叼羊三、庄浪高抬四、秦安壳子棍五、临夏天启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1、传承性 (1)传承方式
▪ 家族式传承 ▪ 师徒式传承 ▪ 社会化传承
25
(2)传承特点:
▪ 口耳相传 ▪ 不反对变化,鼓励变化
26
2、活态性
(1)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并传达 给受众的。
(2)在传承、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创新。 牛郎织女传说
27
3、无形性 (1)主要依据人能否直接感知到事物形象
35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 目Βιβλιοθήκη 33中国篆刻妈祖信俗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呼麦
中国书法
南音
中国剪纸
热贡艺术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西安鼓乐 粤剧 藏戏
花儿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
侗族大歌
技艺
格萨(斯)尔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端午节
玛纳斯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34
昆曲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京剧 针灸
教、心理、世界观、人生观、生态观、风俗习 惯等紧密联系。 ▪ 妈祖信仰通过神话、传说、故事、音乐、舞 蹈、戏曲、叙事歌谣、游戏、祭典、民俗、等 形式表达。
(2)功能的综合性
30
31
32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急 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 目:
羌年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人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
参考书目: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云驹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3、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新版),段宝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因丈夫被掳走修长城而被迫千 里寻夫,最后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 了古代人民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暴 政的控诉。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古 代人民对于忠贞爱情的歌颂和对于封 建礼教的反抗。
歌谣谚语
1 2 3
诗经、楚辞中的民间歌谣 如《关关雎鸠》、《蒹葭》等,通过生动的描绘 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 活面貌。
与屈原的传说相关。
01
02
03
04
05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拜年等。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习俗包括扫 墓、踏青、插柳等,表达
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包括 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象征团圆和思念。
民间信仰与禁忌
民间信仰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体现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 敬畏和祈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 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 种之一,以唱、念、做、 打为主要表演手段。
评剧
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戏曲剧 种,以唱功见长,表演风 格朴实。
豫剧
起源于河南的戏曲剧种, 唱腔高亢激越,表演风格 粗犷豪放。
舞蹈杂技
中国古典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
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
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①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遗产的物质存在形态、静态性、不可再生和不可传承性,保护也主要着眼于对其损坏的修复和现状的维护;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的是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了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其他人类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在于:1.自然遗产是通过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由于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普世价值,所以才需要保护,其形成的动因和过程都是大自然自身的变化,并没有主观的人的因素的参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无论其创造,还是其传承,都需要有人的参与,离开了人的参与,根本就谈不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是大自然自身变化的结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类的创造、继承和发扬,否则就可能会消逝。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的创造,离开了人的参与,它们既不能产生,更谈不上长期存在;二者也有重合的地方。
两者的区别是关注点的不同:世界文化遗产所关注的主要是人工的、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这些遗产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主要是精神、技艺和创造等非物质形态的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联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部分便是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也中也有一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的部分便是起共同的特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属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属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并不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法条》所规定的“有形表达形式,如民间艺术品、乐器、建筑艺术形式”,其形式本身便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文化景观遗产中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和“关联性文化景观”中的一小部分既有景观价值,又体现了独创性的技艺的部分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菲律宾安第斯山上的稻米梯田、英国的布莱那维工业景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一、独特性;二、活态性;三、传承性;四、流变性;五、综合性;六、民族性;七、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时性基本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表现形式:①无论是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总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特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习俗及思想禁忌;②就历史价值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质朴的、活态的存在形式,可以弥补官方正史之类史志典籍的不足、遗漏,可以揭破其讳饰,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在此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活态历史;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活态传承,是民族灵魂的一部分,是超时代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表现形式: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维系民族血脉的元素反过来又塑造并延续了该民族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形成民族特有的精神传承。
②民族精神既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又有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1.生产力状况的真实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留和反映。
2.本身具有的科学含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还指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1.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1)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含大量传统伦理道德资源(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3)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的保留2.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谐价值的主要表现:第一,促进个体的和谐。
就个体的人的层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促进自我与内心的和谐,也能促进自我与他人的和谐,这是和谐价值中人与内心、人与他人的和谐。
第二,促进社会的和谐。
就个体的人与集体、社会的层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和谐价值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方面的表现。
第三,促进族群和谐。
就人的集体与集体的层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和谐。
第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就人的个体、集体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艺品、表演艺术等,大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是进行艺术研究、审美研究的宝贵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涵盖了大量的各方面知识内容,是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有大量独特技艺技能可用以传授,也构成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传人,传授自己独有的宝贵技能的过程,就是教育活动的过程,而学生或受业人接受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活动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有众多以之为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学校中、在社会上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体现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
2.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体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个体教育由于涉及面小,随着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之类荣誉称号的设立、授予,以及相应的经济资助与收益,将会有效地吸引年轻人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1.丰厚的经济价值。
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双重价值。
首先是遗存价值,即要确保能够存活而不消亡,才可能被传承、开发、研究,这是根本的因素,是前提条件。
其次是经济价值,这只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
2.广泛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其中也包括极大的市场开发价值,因此可以合理地开发其经济价值,发挥其现实功用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
3.孕育新的生长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可以把古典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点。
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责:1.国际组织;⑴制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工作准则、建议,起草和通过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法律议案。
⑵进行调研和科研,对未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并及时推出指导性意见。
⑶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设立的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作用。
委员会的职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列出了7条,归纳起来看,它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国际合作与援助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负责制定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负责定期遴选和公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⑷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主要通过研讨、培训和一系列学术活动,沟通信息、交流经验,采取共同的保护行动。
共同缔结条约、互相开展合作,使各缔约国建立起完善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机制。
⑸对需要援助的缔约国,实施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
诸如帮助培训各类所需人员,提供专家和专业人员,提供设备和技能,在必要时提供低息贷款和捐助,等等。
2.国家政府;⑴建立健全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颁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和指导性意见。
⑵建立权威、全面、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决策机构,保证决策的合理与合法。
⑶培育大众的文化自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人心。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艺术研究院、所和群众艺术馆4.民间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中,国家和地方的民间团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成效显著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