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第12讲 选线2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6.1.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多方案选择: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6.1.2 选线的步骤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6.1.3 选线的一般方法
1.实地选线 实地选线是由选线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
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过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
2.纸上选线 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从而
在纸上确定路线,再到实地放线的选线方法。
3. 自动化选线 航测和电算相结合的自动化选线方法。
4.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高地布线。 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 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 通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 ▪5. 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1)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平原地区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路线平、纵、横三方 面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布设时,主要考 虑如何绕避地物障碍等。 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较小, 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断面上,坡度平缓,以矮路堤为主。
6.3.3 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1. 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6.2.3 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和实例
▪ 1.方案比较的步骤 ▪ (1)收集资料; ▪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布局路线,初拟方案; ▪ (3)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 ▪ (4)实地视察、踏勘测量; ▪ (5)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 2. 方案比较实例
道路勘测选线课件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
掌握道路勘测选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 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涉及道路勘测、路线方案选择、勘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包括道路 设计基础、道路勘测技术、路线方案比选方法等。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学员的参 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前沿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勘测选线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与环境协调的路线,避免对自然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过度破坏。
保护野生动植物
对于沿线的野生动植物,应采取保护措施,尽量避免损害栖息地和 迁徙路径。
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
对于因施工产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 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在勘测选线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高速公路勘测选线需要考虑以下 因素
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需要考虑车道数和通行能力,选 择合适的路线以适应交通需求。
实际案例分析三:高速公路勘测选线
平纵指标
需要考虑平纵指标,选择合 适的纵坡和半径等参数,以 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互通立交设计
需要考虑互通立交的设计, 选择合适的匝道和平面布局 等,以保证车辆行驶的流畅 性。
道路勘测的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勘 测设计和施工,确保道路建设的 质量和安全。
勘测设备与技术简介
勘测设备
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水准仪等 测量设备,以及地形测量软件等。
勘测技术
包括数字地形测量技术、遥感技术、 GIS技术等,以及道路设计软件等。
03
道路选线基本原理
道路选线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选线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 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在公路网中能否起到应 有的作用。选线要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 的手段,对路线的各个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路线方 案。
3、 初步筛选 在室内初步筛选出有限的几个方 案,淘汰一部分较差的方案,参加方案的最终比选。
4 、实地调查与踏勘 针对初步筛选出的方案, 进行现场实地调查与踏勘,连同野外调查过程中发 现的新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 遗漏一个可能的较佳方案。
野外调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初步落实各据点的位置。对于路网规划中 指定的据点,如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应及时 反映,并经过充分分析和论证,提出变动理由,报 有关部门审批;
一条路线的起点、终点和中间必须经过的重要 城镇或地点,统称为“据点”,把据点连接成线, 就是路线的总方向或称大走向。这些据点是由公路 网规划所规定的,或由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而指定的。两个据点之间有许多不同的走法,有的 可能沿某河、越某岭,也可能沿某几条河、越某几 个岭;可能走某河的这一岸,靠近某城镇,也可能 走对岸,避开某城镇等等。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 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作为选线工作的第一步, 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经过全面分析和比较,找出最佳的路线方案来。
6 、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研究因 修建道路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如:
(1)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规划、农业耕作区、 水利排灌系统等的影响;
(4)噪音对城镇居民的影响,以及汽车尾气对大 气、水源、环境等造成的污染等。
道路勘测——选线
一、定义: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符合要求、经济上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二、原则: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在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配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占地: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地还田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
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严禁损坏重要的历史文物。
工程水文地质: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对于高填深挖路基地段,应做好路基边坡岩土情况的勘测工作,查清边坡及基底情况,据此进行填挖边坡稳定性计算,必要时采取切实可行及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路桥关系:大中桥位应在服从路线总方向的原则下综合考虑,不要因桥位而过多地增长路线,桥位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并注意方便群众。
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在不降低路线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也应适当照顾小桥涵位置的合理。
高等级公路: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布线。
环境保护:● 平原微丘区公路选线:1)填方、取土、弃土对农业资源、土壤耕作条件的影响;2)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影响;3)路面径流对养殖业水体的影响。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总体过程: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 到带、到线。
• 1)全面布局:
即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 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点、讫点以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蛉; 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等。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
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 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
例尺(1:10000~1:50000)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 案,收集各可能走向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几条有进一步比 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走向。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节 选线概要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沿线 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 地形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道路选线及定线1-2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①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 民点,但又要考虑到便利联系,路线不宜离 开太远, ②应充分考虑城镇发展规划,利于城镇经济发 展。 ③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 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 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
(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①桥涵线形及其与道路的衔接宜符合路线布设 的规定。 . ②大、中桥桥位,宜服从路线走向。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道路选线及定线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 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 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 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 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 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 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3)具体定线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走 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的工作
(4)路线方案选择主要工作内容 ①收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资料(规划、计划、交通运输的现 状及发展资料、项目建设条件、地形图、航测图、水文、 地质、地震、气象) ②根据确定了的路线起讫点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1: 50 000或1:100 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收集的资料,初步 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 ③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a.调查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建设的必要性。 b.调查相关公路的交通特点,进行交通量预测。 c.调查地形、地质、水文、社会环境等。 d.分段提出采用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意见,初步确定 路线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的具体位置。 e.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意见。 ④分项整理调查成果。
道路勘测设计 2平原区选线2
2019/3/16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道路勘测设计》
• (二)平原区路线特征
然坡度都在3度以下。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平缓,有 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
• 2、地物特征:
• ① 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较多的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交通网系较密;
②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网密布;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 3、地质和水文条件:
2020221第五章选线routeselection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路线总体布局与方案选择第三节平原区选线第四节山岭区选线第五节丘陵区选线第六节公路选线与环境协调2020221第三节平原地区选线平原plain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第五章 选 线(route selection)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4.路线通过洪泛区时,桥涵应留有足够的孔跨和高度。 5. 路线跨河修建渡口时,应在路线基本走向确定后选择渡口位 置。渡口要避开浅滩、暗礁等不良地段,两岸地形应适宜建码头。
2019/3/16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道路勘测设计》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 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1. 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 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 产地,以减少施工,养护材料运输费用。
公路勘测设计公路选线设计
公路勘测设计
公路勘测设计 例题二
公路勘测设计
公路勘测设计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n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n 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 波状起伏和倾斜;
n 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上、河谷漫滩、草原、戈壁、 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
居民点较密;
n 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流多等特 点;
(2)对路线、大桥、隧道均应提出推荐方案。对于确因限于调查 条件不能肯定取舍的比较方案,应提出进一步勘测比较的范围和 方法。
(3)分段提出采用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意见。 (4)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选定路线必经的控制点,
如越岭的垭口、跨较大河流的桥位、与铁路或其他公路交叉地点 ,以及应绕避的城镇及大型的不良地质地段等等。对于地形、地 质、地物情况复杂的地区,应提出路线具体布局的意见。
▪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 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 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 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公路勘测设计
2)山岭、重丘地形
▪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 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 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 形限制。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同野外调 查中发现的新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 漏一个可能的方案。
公路勘测设计
野外调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初步落实各据点的具体位置,路网规划所指定的控制点如确 因干扰或技术上有很大困难或发现不合理必须变动,应及时反映 ,并经过分析论证提出变动的理由,报有关部门审定。
公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选线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选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选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选线中涉及的地理、地质、环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道路选线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遥感等工具进行道路选线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地勘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高级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勘测选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选线基本概念- 道路选线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道路选线的分类及适用条件2. 道路勘测选线原则- 安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 社会影响原则3. 道路勘测选线方法- 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分析- 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技术要求4.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了解道路选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结合教材,解读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5. 教学大纲安排- 第1周:道路勘测选线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介绍- 第2周: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分析- 第3周: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第4周: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第5周:实践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 、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 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 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 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 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 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 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 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 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 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 控制点。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 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 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 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电子课件-《公路勘测及简单设计》-B12-1385 模块四 选线
模块四 选线
(2)纸上选线 纸上选线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 ,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将此路线再放到实地勘测的选线方法。 其优点是野外工作量小,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 全局,结合地形、地物、物质条件,综合平衡平、纵、横三方面 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其缺点是必须要求有大比例尺地 形图,且对地形图的要求较高,地形图的测设需要较大的工作量 和具备一定的设备。 纸上选线的一般步骤为:实地敷设导线;实测地形图;纸上 选定路线;实地勘测。
模块四 选线
课题一 选线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了解选线在整个外业勘测中的核心作用。 ◆了解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模块四 选线
公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当 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综合考虑 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 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自然条件 ,选定合理的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达到统一,且行车迅 速、安全、经济、舒适,构造物稳定耐久及易于养护的目的。
选线的主要任务:确定公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公 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公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 公路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
模块四 选线
模块四 选线
2.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大、中桥位往往是路线的控制点,应在服从路线总方向的原 则下,路、桥综合考虑,选择有利的桥位布设路线。既要防止只 考虑路线顺直,不顾桥位条件,增加桥跨的难度,又要防止片面 强调桥位,使路线绕线过长,标准过低(如图4-2-4)。一般情况下 ,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河水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都在直线 上。桥位应选在水文地质、跨河条件较好的河段。 小桥涵的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但遇到斜交过大(夹 角小于450时)或河流过于弯曲时,可考虑采取改流或改移路线 的办法,调整交角,布线时应比较确定。
公路勘测设计一路线的选线和定线PPT学习教案
第30页/共44页
2、线路长度的调查
线路长度可以采用脚步丈量,也可以用步行速度计算。一个人的脚步大小, 随着身高的不同而变化。在正常行步的情况下,每步约0.7~0.8米。上下坡及 草地、沙滩上的步子要短一些。用步子量距离要走的均匀,不然误差就很大。 用计步表或电子计步器自动计数。例如,某人的步距是0.75米,走了一百步后, 其距离为:100×0.75=75米。用步距丈量线路长度时,碰到高差比较大的地形 特征地段,就不能用人行路的陡坡长度作为要修建的道路长度,因为坡度大 了,汽车、机动车就爬不上去了。山区道路小半径弯道比较多、纵坡需要折 减,所以高差比较大的道路,根据以往经验,适于汽车正常行驶的平均纵坡 度一般为5.5%左右,个别达到6%。因此线路地形的长度就要按这个平均坡度 来估算。
10、视距:路线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停车视 距应不少于15m,会车视距不少于30m,单 车道路段应采用会车视距。
第12页/共44页
二、路线选线的基本原则
线路的基本走向是以其必须经过的控制点 来体现的。把这些控制点(包括起点和终点), 用直线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折线,就 代表线路的基本走向或线路的总方向。
第26页/共44页
调查一般可以沿人行路进行查看。因人行 路是当地群众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实践和不 断修改而定下来的重要交通线。它具有方 向直,距离近的特点,对选择线路方向及 走法都有考虑价值。当然也要注意,没有 人行路的地带,有时也会有好的线路方案。 沿线如有电讯线路也可以作为参考。
第27页/共44页
第17页/共44页
线路选择要方便群众,靠近居民点但又要 “靠村不近村,利民不扰民”,必须穿村 而过的道路一定要结合村镇规划,双侧增 设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加强排水设计, 以利村民的安全和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 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 场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 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况,确定哪些可穿越哪 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 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曲。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 中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农田、 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 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 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的关系。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 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任务 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 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 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 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在 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 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比选的方法 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பைடு நூலகம்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横综合设 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3)利用飞机确定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高差 <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 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 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 物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 形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 改造工程费用。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越、 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 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 次跨越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资多,而且 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 条件选择有利地点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绕 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控制点。这样,据点A、 B之间就有ADFB和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和BIC两 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选线)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平原 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 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 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3S技术在道路选 线中的应用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 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 的工作。 选线过程: 粗 细 轮廓 具体 分阶段分步骤 多方案比选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二、选线的步骤和任务
选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 最优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的 问题。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 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 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 航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控制点, 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 (1)整体式断面 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 选方案。 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 ,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 平、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 况下,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 河道、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 升,不利于环境保护。